日本饭团文化

合集下载

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文化一、日本饮食文化概述日本的饭菜(日本料理,にほんりょうり)是用眼睛品尝的饭菜,非常讲究装盘,根据饭菜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器皿(食器,しよつぎ),往往吃一餐要用上二、三十个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不同的器皿。

日本的饭菜不仅重视味道,而且注重色泽,各种鲜花或花瓣、时令蔬菜的叶或茎等也时常装饰在食物四周。

一般来说,关东地区(以东京为中心)味道较浓,关西地区(以大阪、京都为中心)味道较淡。

日本人也常在中餐(中华料理)和西餐(西洋料理)中渗入日本的风味,称之为“和风(わふう)”。

日餐的进餐形式—般分为定食(ていしょく)、弁当(ぺんとう)和会席料理,当然也可以零点。

定食即份饭,通常午间用。

定食内有米饭、咸菜、酱汤或清汤,其它的蔬菜和肉食可随价格配添。

弁当即盒饭,—般饭盒是漆器状的木制品,分四格和五格两种,每格可放—种菜和相应的饭团,而放团上通常放有芝麻,有些还用紫菜(昆布,こんぶ)包上。

会席料理是依不同的季节定制的套餐菜谱,多名为“樱”、“松”、“竹”、“梅”等。

在会席中,日本人讲究用餐礼节,即不弄出声音、不讲话,安安静静地吃。

不把饭、菜、酒等洒到外面弄脏桌子,鱼刺、骨头等也要不显眼地剩在食具里,而不放到桌上。

日本人过年“お正月”,过的是公历年,大年初一即元旦,年三十是指元旦的前一天。

年三十的晚餐并不十分丰盛,但要吃“年越そば” (一种乔麦做的面条),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要喝“屠蘇”再吃年菜。

丰盛的年菜中一般有“数の子”(青鱼子)、“黑豆”、“ごまめ”(小干鱼)等带有吉祥意思的菜,表示人丁旺盛、身体健壮。

正月的“三贺日”(头三天)早餐要吃“雜煮”的年糕汤,各地的“雜煮”各有特色,但最基本材料都是年糕。

吃完早餐后,女人会到寺庙去朝拜。

各家各户门口还插些松枝,称为“门松”,意为庆祝新年。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饭菜的种类很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先付:即小酒菜(おつまみ,酒のさかな)。

口味以甜、酸、咸为主,份量最小,口味多样。

日本的食文化

日本的食文化

日本の食文化人们常说,饮食是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特性的象征。

饮食结构体现了民族的文化水平、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经济体制等。

日本菜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据考证,日本料理借鉴了一些中国菜肴传统的制作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其后西洋菜也逐渐渗入日本,使日本料理从传统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菜系。

日本料理即“和食”,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

和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天妇罗、火锅、石烧等。

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卓袱料理、茶会料理、修行料理、本膳料理等日本料理特色:清淡、不油腻、精致、营养、着重视觉、味觉与器皿之搭配,是为日本料理的特色。

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

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

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

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变了一个"形"字,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就出来了。

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说日本菜肴是用眼睛吃的。

这种比喻形象地道出了日本料理的特点。

日本菜首先吸引人的就是它清爽的颜色和独特的造型:用鲜嫩的蔬菜和肥美的海鲜制成的各式各样的精巧食品,保持着原料天然的色彩,每一款都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让人久看不厌,迟迟不忍动口。

用餐方式:用餐前后: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Itadakimasi!”,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

お握り——日式饭团

お握り——日式饭团
お握り
おにぎり(御握り)は、炊いた米すなわちご飯に味 を付けたり、具を入れたりして三角形・俵形・球状など に加圧成型した食べ物である。通常は手のひらに載る程 度の大きさに作る。
おにぎりの直接の起源は、平安時代の「頓食」(とんじき)とい う食べ物だと考えられている。この頃のおにぎりは楕円形のかなり大 型(1合半)で、使われているのは蒸したもち米であった。
居酒屋
茶漬け、麺類な どと並んで、一通り 飲み食いした後に食 べる一品として好ま れている。焼きおに ぎりとして提供され る場合も多い。
おにぎりは以下のようにして作る
1、ぬるま湯に浸して軽く水をきった手に塩を軽くまぶ
し、蒸ら したご飯を1個分のおにぎりに見合う量だけ取る。こ の塩を 手塩という。
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
家庭で作られる物は、遠足 での昼食など携行食という元 来の考えに基づいた用途のほ か、作り置きの昼食などとし ても日常的に食べられる。弁 当に入れられることも多いビニや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などで販売 されるおにぎりは、その多くは食品製造工場などで機 械(おにぎり成形機)か専用の押し型を用いて大量生 産されている。
鎌倉時代の末期頃からは、うるち米が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おにぎりと言えば海苔が付きものというイメージがあるが、板海苔 が「浅草海苔」などの名で一般にも普及したのは元禄の頃からで、 栄養もあり、手にごはんがくっ付かない便利さとも相まっておにぎ りと海苔の関係ができた。
古くから戦場における携行食としても活用された。大日本帝国 陸軍では兵食の基本となる米麦飯を1合ずつ球形に握り、それを1食 あたり2個携行するのが標準であった。しかし熱帯など高温多湿な環 境下では腐敗しやすく、逆に寒冷地では凍結しやすい難点があるた め、乾パンなどさらに保存性に優れた糧食も開発・採用されること となった。

日式饮食的起源与饮食文化

日式饮食的起源与饮食文化

日式饮食的起源与饮食文化日本料理,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也在部分地区的现代汉语中使用,通常也指日本菜。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

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清酒。

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和食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

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

日本料理分为三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会席料理。

1.本膳料理:以传统的文化、习惯为基础的料理体系。

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将菜放在有脚的托盘上使用。

2.怀石料理:在茶道会之前给客人准备的精美菜肴。

在中世日本(指日本的镰仓、室町时代),茶道形成了,由此而产生了怀石料理,这是以十分严格的规则为基础而形成的。

3.会席料理:晚会上的丰盛宴席菜式。

随着日本普通市民的社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料理店,形成了会席料理。

可能是由本膳料理何怀石料理为基础,简化而成的。

其中也包括各种乡土料理。

会席料理通常在专门做日本菜的饭馆里可以品尝到。

此外,还有盒装冷餐“御节料理”,通常在新年重要节日时食用。

另外还有“精进料理”,原本是佛教徒食用的素餐。

桌袱料理桌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桌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的饭菜都放在一张桌子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二1各国文化冲突

二1各国文化冲突

一、总论部分有没有学英语的必要――学习英语就有自由;英语国家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的必要?信息化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特征,恰恰需要的是个人导向、平等待遇、创新变化、柔性管理和灵活机动,无怪乎美英等英语文化国家的企业在新经济中如鱼得水,甚至独占鳌头。

◆西班牙,最好穿黑色礼服出席晚宴;法国晚宴别忘了送主人一束鲜花,但不送菊花(葬礼的)和黄色的(不忠诚);美国红玫瑰只送情人的,不适合商人;意大利不送菊花;日本人忌讳荷花;印尼要立即递上名片;新加坡不要对对方说“恭喜发财”(发财就是横财是不义之财);国际上把三角形作为警告性标志,而捷克的红三角是有毒的标记;土耳其的绿三角是免费样品的标记;英语国家不用大象作商标(昂贵却无用的包袱);◆美国人与日本人遇到狮子换跑鞋逃跑的思维不同——只要比你快就行了。

美国人思维直接,日本人崇尚迂回曲折——落后地区卖鞋的故事——(Sony)创造顾客。

美国经常开除员工,跳槽只要正大光明;日本则终身雇佣,跳到竞争对手那里就是叛徒。

3.文化是人特有的标记英国人:绅士的礼帽;德国人:哲人——逻辑;法国人:浪漫美国人:自由人;日本人:阶层,地位宇宙人测试地球人的国民性:法国人——从各个角度观察;德国人——(音乐家贝多芬)放在耳边摇晃;西班牙人——敲碎它看个究竟;英国人——(绅士思维)花几天时间耐心观察,试着使用它,感性认识基础上全体家庭成员投票决定如何处理;中国人——更有耐心,拣之前小心环顾四周,没有人,则如君子般不慌不忙捡起来放入袖筒里,保存起来,总有一天要弄明白;美国人——(科学主义)完全委托给电脑,分析化验,得到具体数据;俄罗斯人——(组织第一)向党组织或克格勃报告一下就算完事。

日本人——(最好的Copy)则以最快的速度试着做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东西——精小型化,可以放在手掌上欣赏,“原来如此”。

◆犹太人:经营金融和珠宝——现金主义、瞄准嘴巴、女人和小孩、快速心算、勤记笔记、放长线钓大鱼;华人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印度人:精通倒买倒卖,长途贩运——已经没有市场了。

日本的料理文化

日本的料理文化

日本的料理文化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文独特的饮食习惯。

在日语中,料理一词就是菜肴、烹调的意思。

日本人注重菜肴的味道更注重菜肴的美感。

因此烹饪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既日本料理文化。

日本由九洲、本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及周围数十余小岛组成。

由于处在西太平洋寒暖流交替的地带,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海鱼是日本料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鱼类料理中,生鱼片最为常见。

日本人好吃生食也与其文化观念有关。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缺乏,因此尤其具有环保和崇尚自然的意识。

日本人认为生食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类的鲜味,只有新鲜、未经加工的食品,才具有天然的色泽,红是红,绿是绿,黄是黄,从色彩学讲,它们都是原色,原色最具色彩生机,搭配到一起,互相衬托,格外提神,叫人欲罢不能。

这令人联想到赏心悦目的日本自然景观:放眼望去,整个东瀛列岛沐浴在大自然丰沛的阳光雨露中,蓝天、绿海、白云,到处郁郁葱葱,那里的每一片树叶绿得发亮,一切都显得那样本色,堪称一个“自然”的乐园。

除了生食之外,日本寿司也是一大特色。

日本地处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大米的生长,因此饭团和寿司得以发展。

将生鱼、生蔬菜等放入寿司卷中,又用芥末去腥,用酱油调味,便做成了美味的寿司。

日本料理",字面的含义就是把料配好的意思。

日本料理是一种极其讲究形与色,极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轮美奂,日本料理在每个季节在大自然中寻求合乎时令的美味,烹饪时务求呈现原料的天然鲜味,这便是日本料理的特点。

在单纯的美味之外,带种有点刻意的文化意韵。

炎热而令人有些浮躁的季节,品味着日本料理清爽悦目的自然之色,感受到几丝清凉快意。

清冷而令人有些烦乱的冬季,浅尝着日本料理舒心爽口的淡然之味。

另外日餐的特色是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菜点,而同样的一种原料在四季则有不同的烹饪方法,务求原料新鲜。

春季吃鲷鱼,初夏吃松鱼,盛夏吃鳗鱼,初秋吃鲭花鱼、秋吃刀鱼、深秋吃鲑鱼,冬天吃鲗鱼及海豚。

我最感兴趣的日本文化

我最感兴趣的日本文化

我最感兴趣的日本文化——饮食日中交流了数千年,正因为"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舟船往来,互通有无。

东方世界中,再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

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举世无双的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饮食文化"。

日本菜肴最大的特点生鲜海味。

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所以发展自己的海洋菜肴。

存在决定意识,在菜肴的发展方向上也不例外。

换言之,风土酿就菜系。

同时,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

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

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

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

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

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

日本人崇敬的圣德太子就极为重视"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句话就是"和为贵"。

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

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难于饲养,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得知牛肉的营养价值,才逐渐吃猪、牛肉。

羊肉则在市场上少见,仅在北海道等少数地方才能买到。

像中国那样食用鹿、驴、狗、兔肉的习俗更是罕见。

这就酿就了日本菜肴少加工而吃生鲜的特点。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日本菜讲究"色、形、味"。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

日本饮食文化简析日本饮食文化简析日本饮食文化自古以来便深深烙印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之中。

其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来不断演变和变革。

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不仅彰显在精美的料理中,也体现在饮食礼仪、食材的采选、调味和配合上。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简析一下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日式料理的特点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就是寿司和刺身,而寿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

中国在公元7世纪时借助船只之后便开始向日本输送寿司和寿司制作技术,至于刺身则是在日本地区独有的食品。

日本人十分注重食物的颜色、口感和味道,所以日式料理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刀工和香料。

日式料理讲究“色、香、味、形”四维,往往要求食材烹调的效果色彩鲜艳、气味宜人、口感独特、造型美观。

这些原则不仅应用在寿司和刺身上,也体现在其他家庭料理中。

例如日本的著名组合套餐“日本料理定食”就体现了“色、香、味、形”四维理念,每种菜品都保证了口感鲜美、香气逸散、色泽艳丽和造型美观。

二、饮食礼仪日本饮食文化十分重视饮食礼仪,对餐桌上的行为和礼仪有着详细规定。

例如,日本人在吃饭时一定要用筷子,而不能用刀和叉,还要控制用筷子的手的方向,不得向人指出或者看着自己手部动作。

另外,日本人在吃饭时,经常会由最年长的人带头,开场白,然后由其他人相继献上礼物。

在吃饭的途中,日本人还注重各种饮料和饮料器皿的使用方法,例如在饮用日本茶时,要使用日式茶具和盛放茶叶的瓷碗。

三、食材的采选,调味和配合日本饮食文化十分注重食材的采集和选择。

他们选择的原则是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

例如,日本人会选择在季节生长的蔬菜、水果和海鲜,这样做烹调出来的菜品会更为美味。

除了食材的选择外,日本人还注重调味和配合。

他们通过调味让单一的食材味道更为丰富、鲜美。

比如糖、盐和酱油是日本料理三大调味品,它们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烹调菜品中。

另外,日本人还强调食材与食材、菜品与菜品相互配合,才可制造出色、香、味、形鲜明的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日本饭团文化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第21期
在东京丰岛区记者住所附近一家名为BONGO的饭团店,有59年历史了,店前几乎每天排着长队,队伍中甚至有拖着大行李箱的外国游客,不禁让人好奇,小小饭团究竟有何魅力。

在日本,饭团是最平民化、最便利的食物。

从日本动漫中我们会看到饭团通常是三角形的,外包海苔。

樱花盛開时节,日本人坐在樱花树下吃饭团,家庭郊游、学校有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团,其乐融融。

吃饭团,喝豆腐酱汤,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且营养丰富,快速又方便地补充能量,因此物美价廉的饭团大受欢迎。

记者是BONGO饭团店的常客,这家店的饭团用的是日本高级米——新潟出产的越光米。

每一粒米都饱满剔透。

饭团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它的内涵,饭团的配料多达50多种,有海鲜、有肉,还有各种蔬菜。

最贵的大马哈鱼籽饭团为550日元(100日元约合6元人民币),一般饭团是250日元。

饭团顶上放一点食材,这样就让人知道饭团里是什么配料了。

做饭团是日本家庭主妇的基本功课。

捏饭团时在手上沾些盐,这样防止饭粒粘手。

很多母亲给孩子做的便当里放上饭团,再加上一些配菜。

最简单的饭团即是里头裹上一颗腌制的酸梅,外面包上一片海苔。

日本人肥胖的少,据说跟多吃饭团有关,吃饭团有利于减肥。

据说饭团诞生最初为保存剩饭和满足外出带干粮的需求。

日本饭团历史悠久,考古学者曾在石川县旧鹿西町发现了公元1世纪制作的饭团形状的碳化米块。

奈良时代初期(717年~724年)编纂的《风土记》中的《常陆国风土记》(茨城县历史)提到筑波地区的人把自己所住的地区叫“饭团之国”。

(摘自《海外文摘》2019年5月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