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中心】 高性能计算中心机房设计方案
计算机中心机房设计方案

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设计方案第1章对项目需求的理解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为×××公司主机房改造工程,本次工程设计施工总面积约为400平米。
本工程范围包括:机房装修系统(包括吊顶、地板、墙面、隔墙及门窗等)、电气系统(包括动力、UPS供配电、照明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和防静电系统)、机房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调、新风、排风系统)、消防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监控供配电、UPS、精密空调、消防、漏水、门禁、监控等项目)、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包括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
1.2. 各系统对项目需求的理解及建议1.2.1.机房装修系统装修工程是机房系统的门面工程,对机房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房装修效果分为机房布局效果设计、施工工艺以及主辅材料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本方案在机房布局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现有的场地条件,以实用性为出发点,采用先进、开放的体系结构,充分体现现代化机房建设先进的设计理念,达到整个机房空间布局合理、装修材质和谐、现代风格与实用性并重,在施工工艺设计上规范标准,力求施工精良细致,既注重整体效果又注重细节处理,在主辅材的选型用料上,注重材料的质量等级和环保标准,注重品牌和产品信誉,严格选型、进货、检验等各种质量控制环节。
我们确信,先进的机房设计理念、丰富的施工经验、精湛的施工工艺、高质量的选材能够满足用户高标准的要求。
1.2.2.电气系统1.2.2.1 一级供电负荷机房供电负荷为一级负荷。
计算机设备供电采用“市电+UPS电源”系统。
(注:此市电取自大厦配电机房互投切换后电源)。
1.2.2.2 计算机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要求电子计算机系统按照规范采用频率50Hz、电压220/380V TN-S低压供电系统。
电子计算机供电电源质量根据电子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运行方式(是否联网)等情况,可划分为A、B、C三级。
本机房应满足A级机房的要求。
供电电源质量分级项目 A B C稳态电压偏移范围(%) ±2 ±5 +7 -13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 ±0.2 ±0.5 ±1电压波形畸变率(%) 3-5 5-8 8-10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 0-4 4-200 200-1,5001.2.3.机房空气调节系统1.2.3.1 空调系统根据我们对招标书的理解和在工程现场勘测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主机房设计为风冷式下送风精密空调。
机房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计算中心整体建设方案

供电及UPS方案设计
总结词
稳定可靠、高效节能、多重保障
详细描述
供电及UPS方案设计应确保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需求。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应选用高效节能的UPS设备,降低能耗和节约成本。另外,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应配置 多重保障措施,如备用发电机、UPS电池备份等。
制冷及环境监控方案设计
消防安全方案设计
总结词
预防为主、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详细描述
消防安全方案设计应以预防为主,采用先进 的消防报警和灭火系统,确保在火灾发生时 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为了提高消防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选用高品质的消 防设备和材料,确保消防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性。另外,为了实现环保节能,应选用无害
的消防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6
项目总结与展望
项目总结
本次机房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计算中心整体建设方案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个高 效、稳定、安全的计算中心,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包括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数据迁移 等,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目标。
通过本次项目,我们不仅提高了公司的计算能力,还优化了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 ,减少了运营成本。
消防设备安装
将消防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如灭火器、喷淋头等。
安全出口设置
在机房内设置安全出口标志和指示牌,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消防演练
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05
项目测试与验收
机房建设测试方案
总结词
全面、细致、严格
测试方法
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 查、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确保测试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型计算机房的设计方案

大型计算机房的设计方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大型计算机房作为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核心设施,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可靠。
一个完善的大型计算机房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电力供应、制冷系统、网络布线、消防安防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型计算机房的设计方案。
一、机房选址首先,机房的选址至关重要。
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不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的区域。
同时,要远离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以减少对计算机设备的干扰。
此外,机房所在位置还应交通便利,便于设备的运输和维护人员的出行。
从建筑内部的角度来看,机房最好位于建筑物的底层或中间层,避免位于顶层以防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对机房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机房的面积应根据预计的设备数量和未来的扩展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预留足够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二、建筑结构机房的建筑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以支撑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和布线桥架。
地面应采用防静电地板,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还便于布线和设备的维护。
墙面和天花板应进行防火、防潮和隔音处理。
防火材料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和灭火争取时间;防潮处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对设备造成损害;隔音处理则可以降低机房内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机房的门窗也需要特殊设计。
门应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户应尽量减少或采用密封处理,以保持机房内部环境的稳定。
三、电力供应系统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大型计算机房正常运行的关键。
机房应配备两路市电输入,并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作为备用电源。
UPS系统的容量应根据机房设备的总功率和预计的停电时间进行计算,以确保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能够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段时间。
配电柜应合理布局,将市电和 UPS 输出的电力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设备机柜,确保电力供应的均衡和稳定。
同时,要安装电力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力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报警。
高性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需求分析

高性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需求分析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需求分析目录1.1 高性能集群安全问题现状在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必须重视的。
当前,高性能集群存在着安全问题,例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因此,在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1.2 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计算节点的数量、性能、存储容量等。
其次,需要考虑网络架构、数据传输速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问题。
1.3 CAE仿真与高性能计算1.3.1 CAE需求分析在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时,需要考虑到CAE仿真的需求。
根据不同的仿真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节点。
例如,SMP节点适合处理单个大型仿真任务,而刀片集群适合处理多个小型仿真任务。
此外,Infiniband计算网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适合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任务。
改写后的文章: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需求分析目录1.1 高性能集群安全问题现状在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问题。
当前,高性能集群存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因此,在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1.2 系统建设需求分析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计算节点的数量、性能和存储容量。
其次,需要考虑网络架构和数据传输速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1.3 CAE仿真与高性能计算1.3.1 CAE需求分析在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时,需要考虑到CAE仿真的需求。
根据不同的仿真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节点。
例如,SMP节点适合处理单个大型仿真任务,而刀片集群适合处理多个小型仿真任务。
此外,Infiniband计算网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适合处理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任务。
1.3.1.4 存储系统需求在存储系统需求方面,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存储容量、存储速度、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安全性等。
【高性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总体设计

【高性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总体设计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总体设计1目录21.1建设目标根据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拟扶植高机能计算系统一套,该系统包罗以下指标:计算系统主要由刀片集群组成,辅以大批的SMP胖节点和前后处理节点,其中刀片集群峰值达到16.12TFLOPS,胖节点峰值达到1.17TFLOPS。
建设存储系统一套,需要使用稳定可靠并行存储系统,总容量达到288TB,访问带宽达到3.0GBps。
扶植文件服务器存储系统一套,需要使用稳定可靠的磁盘阵列服务器,总容量达到21TB。
前后处理节点4台,每台配置高端显卡。
收集系统应根据应用需求,配置最先进的FDR 56 Gbps Infiniband收集,为了包管可管理性和可靠性,应配置单一大端口Infiniband交换机。
管理收集考虑机能和布线的最佳挑选,使用万兆上联方案。
根据用户应用需求,配置功能强大作业调度系统,并配置可实现与现有应用集成的webportal,可实现基于图形化的互动作业,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1.2方案选型说明1.2.1高性能计算系统选型本次投标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为曙光的整体解决方案,XXX(以下简称“XXX”)是一家在天津注册,在XXX 和XXX大力推动下,以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成果为基础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
XXX做为国内抢先的高机能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具有丰富的高机能项目经验和齐全的高机能计算解决方案,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超等计算机的扶植事情,其扶植的“曙光4000A”,“曙光5000A”和“曙光星云”等多个系统的扶植,多次入选全球Top500计算排行榜的前列。
曙光在国内高性能计算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至今,连续4年夺得中国TOP100排行榜的第一名,超过了国内国际所有竞争对手。
曙光作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国产的高机能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更符合本项目的自助可控、保密的要求。
31.2.2存储系统选型本次投标的并行存储系统为曙光Parastor200存储系统,存储系统作为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存储介质,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第一位的。
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中心机房建设方案一、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心机房作为计算机设备的集散地和数据交换中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座高效稳定的中心机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机设备和数据交换需求。
二、目标1.提供稳定可靠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环境,保障数据安全。
2.提供高性能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3.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环保。
三、建设内容1.地理位置选择:选择距离主要用户和供应商近,地势平缓,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建设。
2.建筑设计:选用拥有良好防火、通风、降温等性能的建筑材料,并设置防震设备以应对自然灾害。
提供足够的面积用于容纳计算机设备和人员活动。
3.供电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包括备用电源、UPS电池组和稳压设备。
设计合理的配电方案,确保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及数据安全。
4.机房空调系统:根据机房设备热量产生量设计合理的空调系统,确保机房内温度和湿度处于合适范围,以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5.网络设备:提供高带宽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以满足大量数据传输需求和确保网络安全。
6.数据存储系统:建立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硬盘阵列、磁带库和备份服务器等,为用户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服务。
7.网络安全系统:采用先进的安全系统,包括入侵检测、防火墙和用户身份验证等,保障机房和数据的安全。
8.灾备系统:建立完善的灾备系统,包括备份数据中心和灾难恢复计划等,以应对自然灾害和系统故障。
四、项目规划1.建设阶段:共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时间预计为6个月。
2.建设预算:预计总投资为2000万元,包括建筑材料、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费用。
3.人员配置:需要专业的建筑师、电气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和安全专家等,以及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五、效益评估1.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建设一座高性能的中心机房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与建设

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与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需求日益增加,对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在进行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服务器配置、机房空间、冷却系统、电力供应等等。
本文将对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与建设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对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必须考虑到服务器的数量和配置。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房的空间大小以及支持的服务器数量。
机房的布局应该合理,确保服务器之间的通风良好,避免过热问题。
此外,机房环境必须保持稳定,避免灰尘、湿度和静电等因素对服务器性能产生影响。
其次,冷却系统是高性能计算平台机房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大量的服务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有效的冷却系统来保持服务器的正常工作温度。
常见的冷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冷却塔。
空调系统通过空气循环降低机房温度,而冷却塔则通过循环水进行散热。
在选择冷却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机房内部的空间、散热效果以及能耗等因素。
第三,高性能计算平台机房设计还要考虑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性能计算平台对电力的需求较大,因此应该保证机房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并采用备用电源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机房应该配备稳定的电源系统,以保证数据中心的连续运行。
另外,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也需要关注安全和管理。
机房应该配备适当的防火设施,如火灾报警器、防火墙等,以保护机房的安全。
此外,对机房的出入口实施严格的门禁制度,确保机房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机房应该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综上所述,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服务器配置、机房空间、冷却系统、电力供应和安全管理。
合理的机房设计和建设对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机房设计与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与专业团队合作,确保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机房能够满足需求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高性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项目详细设计方案

高性能计算中心项目详细设计方案目录1 系统方案详细设计 (4)1.1 计算系统 (4)1.1.1 计算系统需求分析 (4)1.1.2 刀片集群 (5)1.1.3 SMP胖节点 (8)1.1.4 Intel E5-2600v2处理器性能优势 (9)1.1.5 AMD Opteron 6300系列处理器优势 (11)1.2 网络系统 (16)1.2.1 管理网络 (17)1.2.2 万兆核心网络 (17)1.2.3 Infiniband计算网 (18)1.3 存储系统 (20)1.3.1 高性能集群存储的需求特点 (20)1.3.2 ParaStor200并行存储系统 (21)1.3.3 文件服务器存储系统 (24)1.4 前后处理节点 (24)1.5 集群管理运维系统 (25)1.5.1 管理/登陆节点 (25)1.5.2 ClusKVM监控管理系统 (25)1.5.3 集群管理系统 (26)1.5.4 集群计费软件系统 (33)1.5.5 集群节能软件系统 (35)1.5.6 运维辅助软件 (36)1.5.7 作业调度系统 (37)1.6 安全系统 (41)1.6.1 高性能集群整体安全解决方案 (41)1.6.2 主机与应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42)1.6.3 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45)21.6.4 边界完整性检查 (46)1.6.5 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47)1.6.6 系统管理 (48)1.6.7 审计管理 (49)1.6.8 安全管理体系 (49)1.6.9 安全系统配置清单 (49)1.7 集群基础软件环境 (50)1.7.1 操作系统 (50)1.7.2 编译环境 (50)1.7.3 并行环境 (52)1.7.4 数学库 (54)1.8 终端 (56)3方案详细设计1.1计算系统1.1.1计算系统需求分析(一).计算性能高高性能计算应用最为核心的需求仍然是计算能力,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计算能力代表着高性能计算机的整体处理能力,而对于大部分的高性能计算应用,对计算资源的海量需求仍然是最为迫切和直接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计算中心机房设计方案目录1.1 总述 (3)1.1.1 设计目标 (3)1.1.2 需求分析 (3)1.1.3 系统特点 (3)1.1.4 高性能机房建设方案 (4)1.2 空调系统 (6)1.2.1 选型分析 (6)1.2.2 空调配置 (6)1.2.3 空调特点与优势 (7)1.2.4 空调性能参数 (8)1.3 机柜系统 (9)1.3.1 机柜配置 (9)1.3.2 机柜特点 (9)1.3.3 机柜规格参数 (10)1.4 机柜配电系统 (10)1.4.1 配电模块配置 (10)1.4.2 配电模块规格 (11)1.5 行级监控系统 (11)1.6 场地条件需求 (13)1.6.1 摆放要求 (13)1.6.2 机房环境 (13)1.6.3 室外场地 (13)1.6.4 UPS (14)1.6.5 电源接入 (14)1.6.6 接地 (14)1.7 配置清单 (14)2高性能计算中心机房设计方案1.1总述1.1.1设计目标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和稳定高效运行,需要一套可靠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保障,确保高性能计算中心机房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本方案提供一套易管理、易维护、便于扩展、高效节能的机柜级制冷、配电、布线及监控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高性能计算IT设备配套集成一站式服务。
1.1.2需求分析本项目高性能计算中心IT设备总功耗不超过31KW,可用设备装机空间为126U。
根据IT设备功耗及装机空间需求,配置机柜、机柜行级空调、行级配电及监控系统,确保设备散热良好、气流组织有序、系统高效节能、易于控制管理。
1.1.3系统特点本机房方案采用曙光云座C1000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机柜、空调、配电和监控四个子系统模块整合的一体化方案,做到给用户一个全面的、先进的、功能满足要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适应高性能计算应用对机房基础设施的节能性、扩展性、智能性及建设周期的新要求。
曙光云座C1000系统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3CloudBase C1000机柜排级机房基础设施系统,是曙光公司为解决高密度刀片服务器散热问题所推出的以机柜排为单位、封闭风道的、以氟利昂为冷媒,包含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等四个子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C1000机柜排级机房基础设施系统解决了服务器设备高密度安装时产生的散热问题、配电问题、线缆管理问题及监控问题,具有高制冷能力、高可用性、节能等特点。
曙光C1000系统采取机柜排内循环制冷,专门针对IT设备冷却散热,可以有效解决高密度制冷瓶颈,降低机房PUE值、节能降耗,降低对机房环境的依赖。
另外,C1000系统还有智能化的配电管理模块和丰富的监控管理模块,可以统一集成到曙光管理软件平台下监控,实现机房基础设施与IT系统的智能化综合控制管理。
此外,C1000机柜制冷系统和服务器等设备统一为曙光自有产品,机柜在风量、风压、风温上可以实现与服务器的最佳匹配,机柜配套和IT设备均由曙光统一设计,并由曙光统一提供一站式售后服务。
1.1.4高性能机房建设方案机房共配置4个机柜,其中3台设备机柜、1台列头配电机柜、2组行间制冷空调。
机房还需配置相关的机房空调、灭火柜、UPS、电池柜和配电柜等。
各台设备摆放布局见下图4图机房布置图图 C1000系统设备摆放布局51.2空调系统1.2.1选型分析随着新一代计算机的晶体管集成密度越来越高,处理器的速度越来越快,服务器的发热量也急剧增长。
当前,高集成的刀片式服务器已经成为科学计算的主力,刀片式服务器在提供更高密度、更高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功耗。
对于传统机房开孔地板下送风进行制冷的方式,由于气流难以像电流一样被约束,冷热气流的混合、对流、短路等,均会造成气流组织偏离设计值,从而使部分机柜得不到足够的风量或者机柜内的部分服务器得不到足够的冷量,产生局部热区或热点;而同时又有一部分冷风没有被利用。
这种情况降低了系统制冷的工作效率,浪费电能。
美国采暖, 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研究得出,这种开放式的精密空调开孔地板下送风进行制冷的机房环境,只能解决约1.100- 1.500 W/m² 的热量。
那么如果按照每个机柜占用3m² 空间计,那么也就是仅可以解决3-5 KW/机柜的热量。
本方案IT设备主要采用高密度刀片服务器,单箱刀片5U高、功耗就高达4~6KW,传统地板下送风方式制冷远不能解决刀片应用的高密度散热需求。
曙光云座C1000系统突破传统制冷概念,采用独立的水平送风制冷空调柜,配合机柜排柜门通道封闭设计,制冷效率高、系统噪音低,冷热通道分离,就近精确送风,可以提供单机柜最高10KW至30KW的制冷能力。
本项目高性能计算中心IT设备制冷采用曙光云座C1000系统氟冷行间空调与柜门封闭机柜实现。
曙光C1000系统采取机柜排内循环、氟利昂制冷,专门针对IT设备冷却散热,可以有效解决高密度制冷瓶颈,降低机房PUE值、节能降耗,降低对机房环境的依赖。
1.2.2空调配置本方案采用曙光云座C1000系统空调为机柜内IT设备制冷,由冷却环境的“冷库”方式转变为冷却设备的“冰箱”方式。
C1000系统效果图见下图。
6图 C1000系统整体效果图IT设备总功耗不高于31KW,共配置2台C1000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每台空调提供30kW 显冷量,一共提供60kW显冷量,空调具有除尘除湿功能。
穿插在机柜排中摆放,每台C1000氟冷空调室内机模块显冷量为30KW,机组内部双系统高可靠性设计。
配套配置2台C1000空调室外机,每台室外机内压缩机均为3+1冗余设计,其中3台为定速涡旋压机、1台为数码涡旋压机,数码涡旋压机可以调节冷媒量、有效保证制冷量的稳定输出。
1.2.3空调特点与优势曙光C1000系统,空调机穿插在机柜排中布局,且与机柜为左右并柜布置,空调与机柜的主体框架前后均留有通道设计,机柜排两端安装侧板,机柜排内形成冷热通道分离,正面为冷通道,背面为热通道,气流组织见下图示意,有效避免冷热风混合现象,实现就近精确送风,提高机组的制冷效率。
78图 C1000封闭系统水平送风气流组织机柜和空调前后门形成封闭的冷热通道,冷风由空调前部的风机吹出,分配到两侧机柜的服务器前端,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之后集中回到空调机柜的后部,通过热交换产生冷风,完成一次循环。
曙光云座C1000系统采用氟冷空调模块左右两侧送风形式,配合机柜排柜门通道封闭设计,冷热通道分离,气流组织有序,就近精确送风,循环风阻小、风量大,提高制冷效率,实现高密度制冷;出风温度设定20-25°C ,与传统下送风空调机相比能效比提高10-15%;全正面水平送风,保证了服务器机柜不同高度进风温度的均衡性,避免了局部热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冷效率高、系统噪音低,可以解决最高单机柜30KW 的散热需求;空调机并排安装在机柜排中间,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与机柜一体化设计,外形一致,整体统一、美观。
1.2.4 空调性能参数云座C1000空调 技术规格室内机外形尺寸高2000mm ×宽600mm ×深1365mm 室内机框架尺寸高2000mm ×宽600mm ×深1200mm 全冷量38KW显冷量30KW室内机最大风量7000m3/h室内机自重305Kg温度控制精度±2.5℃室内机电源消耗 2.5KW(建议采用UPS供电)室内机工作电压220V, 50HZ室内机工作温度范围15 °C至30 °C室外机外形尺寸高1772mm×宽1980mm×深880mm室外机电源消耗16.2KW室外机净重600kg室外机运行重量720kg室外机工作电压380V, 50HZ室外机工作温度范围-10 °C至45 °C1.3机柜系统1.3.1机柜配置机房共配置4台C1000机柜,其中3台作为设备机柜、1台作为列头机柜。
机柜采用曙光C1000机柜排封闭机柜,曙光C1000机柜打破传统的网孔门机柜模式,采用独特的主体框架配合机柜排柜门通道封闭方式,机柜自带进回风通道,和行间空调有效结合实现高密度的高效制冷。
1.3.2机柜特点全封闭式机柜,采用冷热通道隔离的方式,配合空调实现高密度制冷;双侧走线单元,方便高度密度线缆有序管理;标配顶部一体化电源/数据线槽,更方便于走线;精心设计的走线方案有效减少线缆占用空间,保证系统散热;表面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处理,效果美观;9强度高、重量轻、结构坚固。
1.3.3机柜规格参数云座C1000机柜技术规格框架尺寸高2000mm×宽600mm×深1200mm外形尺寸高2000mm×宽600mm×深1365mm有效空间42U立柱安装孔中心距465.1mm±1.6mm立柱间开裆尺寸451mm前后立柱间距650mm(服务器导轨、托轨安装距离需按此制作)立柱方孔尺寸9.5mm×9.5mm自重173KG总载承重1000kg(静载)1.4机柜配电系统1.4.1配电模块配置曙光C1000系统采用机柜排列头配电模块PDM实现配电分散控制,机柜区域的配电由机柜列头配电模块PDM分配给各个机柜配电单元PDU和空调室内机,便于控制管理。
共配置1台列头配电模块、6根机柜PDU,PDM放置在机柜中机架式安装。
PDM通过IEC309工业连接器与机柜PDU可靠连接,机柜的配电线缆通过工业连接器安全可靠的给机柜内电源插排供电。
PDM放置在列头配电机柜中机架式安装,每个机柜后部配电通道分别挂接两条PDU。
10图 PDM与PDU连接示意图1.4.2配电模块规格PDM配置:输入端三相200A空开,配置防雷开关及防雷模块,输出配置14位IEC309 32A 3P+ E+N输出插座、4位IEC309 16A 2P+ E输出插座、14位三相32A空开、4位单相25A 空开,具备输入电量(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压、电流和电度)及各路输出电流监测功能,具备主输入防浪涌保护功能,具备RS485接口。
PDU(电源分配单元),是专为机柜内服务器等设备提供电力分配的机柜专用电源分配单元。
相对于普通插座,PDU具有安全质量好、承载功率大、插座制式种类多、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智能化管理等多方面的优点。
PDU总容量三相32A,每PDU含15位10A C13插座+12位16A C19插座、3个32A单相空开,含1个32A 3相5芯 IEC60309工业连接器,垂直免工具安装,用于刀片设备机柜的大容量配电。
1.5行级监控系统配置一套曙光机房基础设施监控管理系统(IMMS),IMMS监控系统可以和集群管理系统Gridview融合到统一平台管理,工作方式为:数据收集收集探测器上传的信号,收集器将数据整合转发至上层软件,通过上位机进行告警及操作设置,实现与IT设备在同一监控平台下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