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基层电大的职能转型与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

基层电大的职能转型与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
自身转 变发 展 方 式 , 通 过参 与社 区教育 实现 新 的发 展路 径, 这 样 基 层 电大 才 可 以实 现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 这 对 电大 自
这是 基层 电大开展社 区教育 的 问题 与难 点之一 。要 使社
区教育的价值 真正体现 , 必 须倡导 树立终 身学 习的理 念。
2 0 1 3年 第 3期
病” 的基础 , 而 良好 的社 区教育能够加强社区建设 , 使 社会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然 而 , 由 于社 会 历 来 形 成 只 重 视 学 历 教
育、 阶段性教育的传统 思维根 深蒂 固 , 加 之全 民学习 观念
尚在 逐 步 形 成 中 , 没有深入普及 , 影 响 了社 区 教 育 的发 展 ,
民的需求。而电大 系统拥有依托信息技术形成 的多层次远程开放 教育资源优势、 师资优势和 管理优 势 , 所以
电大在 学历教 育资源减 少的情况 下, 必须利用优势 , 寻求 自身转 变发展 方 式, 通过 参与社 区教 育实现新 的发
展路径 。
关键词 : 电大 ; 社 区教 育 ; 职 能 转 型
道凯所说 , 服务社 区教 育是 电大 的社会 责任 , 以远程 教育
促 进社 区教育发 展是 时代 的必然 选择 。基于 这种转 型需 求 的导 向作用 , 浙江省 的 1 1 个地市 电大、 5 9个县市 电大 已
经都增挂 了社 区大学 ( 学院 ) 的牌子 , 并且利用 电大 自身拥 有 的现代信息 网络 、 丰富的资源 网络 、 远程教 学 网络 、 成熟 的管理 网络 , 开始 逐步 成为 全 民学 习与终身 学 习的平 台 ,
中图分类号 : G 7 2 8 . 8

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加速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技术融合、个性化学习、终身教育、全球化视角以及教育公平等五个方面探讨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技术融合1.1 在线教育的普及在线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迅速普及并显示出其高效和便捷的优势。

从小学到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设了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资源。

1.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AI,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帮助教育机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1.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这些技术可以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医学教育中使用VR进行手术模拟,历史课中使用AR再现历史场景等。

二、个性化学习2.1 学习路径的个性化个性化学习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定制学习路径。

借助技术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例如,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MS),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习资源。

2.2 自适应学习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最适合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种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理解程度和兴趣点,动态调整学习进度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终身教育3.1 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更是一种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和生活的持续学习模式。

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兴起,为终身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3.2 企业培训与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赵小段1,李志雄2(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405;2.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摘 要:近年来,社区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顺应着社区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上日程。

文章提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首先要依托社区教育工作理念的逐步本土化;其次是国家公权力与社会介入的定位要逐渐趋于合理;最后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要提高并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G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0)04-0043-03Appr oach Select i on of the D evelopm en t of C omm un ity Educa t i on W or ker s i n C h i n aZHAO X iao 2d uan 1,L I Z hi 2x ion g2(1.Teaching Affairs,Guangzh ou City Polytechnic,G uangzhou 510405;2.ZhaoqingB usine rs and T echn ology College,Zhaoqing 526020,Chi na )Ab stra ct:In recent years,as people ge tmore fam iliar with the community educa ti on i deas,community educa ti on caters for the c itizens ’i ncrea sing demand for educa ti on .The refore,the develop m ent of co mmunity educati on worke rs has been put in the agenda .This pape r points out the approach t o devel op comm unity educa tion workers in China,firstl y ba sed on the gradua l l oca lizati on of the community educati on ideas .Secondly,the positi oni ng of t he state public po we r and soc ial inte rventi on sh ould be well adjusted .Lastly,the qua lit y of t he community educa tion w orke rs should be enhanced t o achieve s pecia liza ti on and professi onalis m.Key wor ds:community educa tion worke rs ;team building ;approach se lec tion收稿日期:2010-11-18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青年项目“广州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Q )。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与应然路径选择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与应然路径选择
c h o i c e
我 国现代意 义上 的社 区教 育正 式兴 起于 2 O世 纪8 0年代 , 它是 一种 旨在提 高社 区全体 成员整 体素 质和生 活质量 , 服务 区 域 经 济建 设 和社 会 发 展 的一
生事业 的重要 切 人点 和 着力 点 , 更 是社 区居 民利 益 的诉 求点 。因此 , 政府 与社 区教育关 系密切 , 追溯 我 国社 区教育发 展 的整个历 程 , 我 们发现 , 社 区教育 的 每一 次突破性 的发展都 与各级 政府 的高度重视 和大 力推 进 , 特别 是与 政府 在 法 律 法 规和 制度 建设 上 的 积极 推动密不 可 分 。 因此 , 积极 推进社 区教 育 的快 速健 康发 展不仅 是政 府 应 负 的 职责 , 也 是政 府公 共
2 0 1 3年 8月
当 代 继 续 教 育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o n t i n u i n g Ed u c a t i o n
Au g1 7 3期
Vo l _ 3 l N0. 1 7 3
我国社区教 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与应然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 乐传 永( 1 9 6 7 一
) , 男, 湖北 大悟人 , 本刊编委 , 宁波大学成人教 育学院、 自考 学院、 女子 学院院长, 成人教 育
i s a l s o f a c e d wi t h s o me d i f i f c u l t i e s .I n o r d e r t o a c h i e v e h e a l t h y a n d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i mp o r t a n t

社区居委会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居委会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居委会社区教育计划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织,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

为了促进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区整体素质,社区居委会制定了本社区教育计划。

一、教育目标本社区教育计划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教育内容1. 文化知识普及通过开设文化课程和讲座,向社区居民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科技进展等相关内容,拓展居民的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修养。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社区义工队伍,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策划等实践活动,培养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高整个社区的凝聚力。

3. 技能培训课程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如家政服务、手工艺制作、IT技术等,提升居民的就业竞争力和实用技能,让每个居民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教育方式1. 课堂教学利用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和文化礼堂等场所,开设不同主题的文化讲座和知识普及课程,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授课,让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 实践活动组织社区义工队伍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策划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实践,让居民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增强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3. 线上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课程学习,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社区教育计划中来。

四、教育效果通过社区教育计划的不断实施,社区居民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有效提高,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也将逐步改善,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

在未来的社区教育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将继续秉承“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宗旨,不断完善教育计划,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助力社区建设和发展。

希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字数约860字】。

社区工作复习重点

社区工作复习重点

社区工作复习一、理解1、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社区的根本功能,如果社区成员和社区本身是个健康的社会且权能,就会允许和要求其成员参与社区的生活和治理。

2、社区分类农村、城镇、城市社区3、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及代表人物(1)社会分析理论①功能派理论—帕森斯和默顿②系统理论-帕克③社会冲突理论-马克思韦伯、霍尔④阶级冲突理论-马克思(2)意识形态理论①新保守主义-哈耶克、约瑟夫②多元主义-杜尔、卫拔③新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卡斯特司④社会民主主义-汤尼、汤森⑤无政府主义⑥新女性主义(3)社区发展理论①社区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理论-涂尔干②策划理论和小组理论③沟通和做决策理论-桑德斯④均衡发展理论⑤基层建设理论⑥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理论 -伍德、杰克逊4、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地区发展、社会行动、社会策划5、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新汉堡制英国伦敦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6、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7、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来源(1)新教伦理(2)人道主义(3)社会福利观念8、徐震认为社区发展的目标(1)直接目标:协助社区居民认识他们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居民运用各种技术援助;协助社区居民动员他们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居民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终极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9、社区发展的组织模式(1)整体模式由国家成立一个独立的单位负责推动全国的社区发展,如菲律宾。

(2)委托模式国家负责同意规划各种计划,但是将这些计划根据其性质委托给相关的职能部门办理,如缅甸。

(3)分散模式各种计划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规划,并由其自行实施,没有一个统一管理与协调的部门,如美国。

10、三种社区发展路径的比较11、社会策划的特征(1)理性化:清晰的目标及价值取向;列出可以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及估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及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比较个方案的效果;选出能以最低代价达到最佳效果及效率的方案(2)自上而下的改变(3)控制与指导未来12、社会行动产生的现实原因(1)社会上存在着被压迫的少数群体(2)个人自由及人权受到保障(3)拥有自由的传播渠道(4)群众缺乏政治参与渠道(5)社会行动并不压制以冲突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两种思想:肯定或否定;两种文化:封闭和开放)13、社会行动的案主(1)经济上最缺乏市场价值的人,如贫困者和失业者(2)政治上最缺乏自我组织的人,他们参与公共活动不积极,不善于运用合法途径维护和表达自己的利益(3)社会上最缺乏选择权利的人,他们在教育和作业上缺乏主动选择的机会(4)文化上最受身份歧视的人,他们经常被别人贴上标签14、罗斯曼:(1)任务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件具体的任务,达成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2)过程目标: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建立合作关系、培育领袖、增强能力、信心和技巧15、院舍化社区照顾的弊病(1)被视为弱者,很少关注他们的自主选择的权利(2)过分依赖工作人员,丧失了自力能力(3)丧失了自我,集体生活同样可能抹杀老年人的个性(4)出现“争宠”现象,孤儿无法与成年人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就会陷入绝望,进而沮丧、压抑,自我封闭,孤儿只知母亲,无法获知男性的社会规范。

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随着农村社区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在农村社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份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以期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教育资源投入。

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设施的完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建立健全教育体系。

农村社区教育应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

同时,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社区教育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要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社区从教,确保教育质量。

五、注重德育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德育教育。

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六、加强家校合作。

农村社区教育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七、推动教育信息化。

农村社区教育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八、加强教育考核评估。

农村社区教育要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激励优秀,促进提高。

总之,农村社区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农村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教育计划
社区教育计划可以具体指社区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和项目,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社区教育计划的例子:
1. 社区学习中心:在社区设立一个学习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

学习中心可以提供图书馆、电脑和互联网接入、学习辅导等服务,支持社区居民的学习和自我提升。

2. 成人教育课程:开设适合社区居民的成人教育课程,如文化艺术课程、技能培训课程、职业发展课程等。

通过这些教育课程,社区居民可以继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学习活动和讲座:定期举办学习活动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向社区居民传授知识和经验。

这些活动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健康教育、金融知识、环保意识等,帮助社区居民获取有益的信息和知识。

4. 社区义工计划: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居民能够学习互助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5. 家庭教育支持: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为家长们提供教育知识和育儿技巧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支持家庭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社区教育计划架构,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内容可以根据社区的需求和资源来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社区教育计划,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教育水平,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进行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三是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四是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并做了相应的分析总结。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模式,都逃不出单中心治理的困境。

模式一以政府为主导,可在一定限度内调动社区各界资源,但由于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其他行政任务繁多,这种模式易于流于形式,且社区教育服务种类单一,缺乏创新;模式二能较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但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模式三易于和政府部门及其他社区内组织进行业务沟通,但是与现有教育体制相容性差,出现社区教育的投入产出难以评估等问题;模式四体现了居民自治意识,然而由于组织松散,难以形成持久有效的核心和合力。

社区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各种模式的缺陷,促进社区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社区居民教育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呼唤
随着社会化分工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居民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社区内居民类型有党政干部阶层、企业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职员阶层、工人阶层、服务人员阶层等,还有老
年社会群体、再就业群体、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不同类型的居民有不同的教育需求。

单一主体提供的社区教育服务,已无法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而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会带来社区教育产品的多种选择。

比如政府部门可提供安全型、民生型社区教育;私营部门可提供消费型、职业谋生型社区教育;教育组织可提供提升型、主体发展型社区教育;非政府组织可提供兴趣型、闲暇型社区教育。

这样,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社区教育产品。

三、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
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治理机制表现为:空间上的多中心、管理主体的多中心和权力向度上的多中心。

通过借鉴,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包括以下几点:
(一)社区教育治理主体的多中心——构建多元化主体
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治理主体应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组织(包括各类学校、培训组织和社区教育实体等)、居民委员会、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居民群众等。

各主体尽管
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是各不相同的。

政府部门应承担“掌舵者”的角色,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宏观上的指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支持,为社区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环境;居委会及居民应承担“谏言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应即时指出问题,给出创新意见和建议,促进社区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培训机构及私营部门应承担“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中小学校、高校、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及社区教育实体所掌握的教育资源都应在规定范围内向社区开放,驻区企业可以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开展员工培训或有偿提供深受群众喜爱的社区教育产品;非政府组织应承担“补充者”的角色,应经常性开展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组织民间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

(二)社区教育治理秩序的多中心——构建扁平化的权力结构
多中心意味着各个主体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各方之间不存在控制和支配的等级关系。

因此,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权力结构将由扁平状的网络组织结构替代“金字塔”式的组织
结构,从行政命令式的“垂直管理”改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交叉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发地产生多中心秩序。

多中心秩序并不排斥权威的存在,它也需要权威,只是这样的权威不是集权式的,而是权威的来源更具有合法性,且权威不是固定的。

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各个主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威,在权威该行使的领域发挥权威,各个主体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扁平化的网络治理结构也意味着权力向度的多中心。

权力运作模式由自上而下转变为上下互动。

这样的网络状结构有利于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及时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使治理主体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趋向一致。

(三)社区教育治理方式的多中心——构建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单中心治理模式下的管理手段往往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其效率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民主协商缺乏,剥夺其他主体的发言权,导致参与积极性下降,命令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问题。

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一方面,治理主体之间的管理手段除了行政命令与法律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合作对
话、谈判协商等方式,具体可运用合同外包、购买服务、委托授权、特许经营等方式。

另一方面,多中心治理主体对于社区教育资源、内容、对象等的管理,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要、不同时段采用灵活变通的适合各个主体的管理手段。

另外,还可以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例如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除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教育服务外还可以实现管理的网络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先进技术成果。

四、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建设
多中心治理也可能失灵,良好的制度安排是建立有效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前提,也就是指要达到政府、私营部门、教育培训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居民良好的协作,关键在于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加强法律机制建设
随着社区教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价值冲突必然会出现,完善法律机制是多中心治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前提。

宏观层面来讲,社区教育至今仍没有名分,不具有独
立统一的法人地位,处于教育边缘化地带。

因此要针对社区教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社区教育的地位、功能进行明确的界定,纳入我国《教育法》体系。

微观层面来讲,一方面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各社区教育治理主体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划定各个主体行为的边界;另一方面,要规范社区教育治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制度,比如机构设置、财政制度、决策制度、考核制度等,对社区区域内的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社区教育运转机制做出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界定,以合理、科学地规范各治理主体的行为。

(二)建立动力机制
由于当前我国居民群众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意识还很淡薄,且社区教育的非精英教育、非围墙教育等特征,决定了目前社区教育服务大部分仍应实行无偿。

因此社区教育各个治理主体本身是没有利益收获的,很难基于利益诱惑去建立竞争机制,制造各个主体治理社区教育的动力。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去建立动力机制:首先,转变财政经费使用方式。

过去,政府直接把资金拨配给社区教育各项活动,拨多少,使用多
少。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财政经费划拨可先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形式投标给各个治理主体,让中标者自主理财进行社区教育服务,同时做好过程的监督与成果的验收;其次,运用激励机制。

建立奖惩制度,并与各个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绩效考核挂钩;最后,对于部分社区教育服务,比如技能培训等可进行有偿服务,引入市场竞争。

这样便可提升各个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动力,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质量。

(三)建立监督、考核与问责机制
根据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为了保持并促进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建立问责与监督机制,防止任一主体的权力无限扩张和滥用。

由于各个主体掌握的资源各不相同,使用方式与方法也各异,对于各主体提供了多少份额的社区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用到何处,资源的使用效果如何,社区教育最终的服务质量等问题均需通过监督与考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进行问责。

监督机制建设方面,除了各个主体之间相互监督与制衡,还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因此要加强社区教育公开机制的建设。

考核机制建设方面,可委托独立的社会评估中介机
构对社区教育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数据。

问责机制建设方面,要确定问责的对象、方式。

监督、考核与问责机制的完善能提高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保障社区教育质量。

社区教育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是当前社区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创建扁平化网络状的权力结构,运用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并结合良好的制度安排,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社区教育将推向更深入性的发展,实现国民终身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