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材整理 独立性检验 1.卡方统计量 χ2=n (n 11n 22-n 12n 21)2n 1+n 2+n +1n +2,用χ2的大小可以决定是否拒绝原来的统计假设H 0.如果算出的χ2值较大,就拒绝H 0,也就是拒绝“事件A 与B 无关”,从而就认为它们是有关的了.2.两个临界值(1)当根据具体的数据算出的χ2>3.841时,有95%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 (2)当χ2>6.635时,有99%的把握说事件A 与B 有关,当χ2≤3.841时,认为事件A 与B 是无关的.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类变量中的变量与函数中的变量是同一概念.(×) (2)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就是反证法.(×)(3)独立性检验中可通过统计表从数据上说明两分类变量的相关性的大小.(√) 2.考察棉花种子经过处理与生病之间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种子处理 种子未处理合计 得病 32 101 133 不得病 61 213 274 合计93314407A.种子是否经过处理与是否生病有关B.种子是否经过处理与是否生病无关C.种子是否经过处理决定是否生病D.有90%的把握认为种子经过处理与生病有关 【解析】χ2=407×(32×213-61×101)293×314×133×274≈0.164<0.455,即没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种子是否经过处理跟生病有关. 【答案】 B3.若由一个2×2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得χ2=4.013,那么有__________的把握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有关系.【解析】查阅χ2表知有95%的把握认为两个变量之间有关系.【答案】95%用2×2列联表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在对人们饮食习惯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70人,六十岁以下的54人.六十岁以上的人中有43人的饮食以蔬菜为主,另外27人则以肉类为主;六十岁以下的人中有21人的饮食以蔬菜为主,另外33人则以肉类为主.请根据以上数据作出饮食习惯与年龄的列联表,并利用n11n1+与n21n2+判断二者是否有关系.【自主解答】饮食习惯与年龄2×2列联表如下: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年龄在六十岁以下合计饮食以蔬菜为主432164饮食以肉类为主273360合计7054124 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得n11 n1+=4364≈0.67,n21 n2+=2760=0.45.显然二者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据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系.1.作2×2列联表时,注意应该是4行4列,计算时要准确无误.2.作2×2列联表时,关键是对涉及的变量分清类别.[再练一题]1.上例中条件不变,尝试用|n11n22-n12n21|的大小判断饮食习惯与年龄是否有关.【解】将本例2×2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可得|n11n22-n12n21|=|43×33-21×27|=852.相差较大,可在某种程度上认为饮食习惯与年龄有关系.由χ2进行独立性检验某校高三年级在一次全年级的大型考试中,数学成绩优秀和非优秀的学生中,物理、化学、总分也为优秀的人数如下表所示,则我们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数学成绩优秀与物理、化学优秀有关系?物理优秀 化学优秀 总分优秀 数学优秀 228 225 267 数学非优秀14315699注:该年级此次考试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有360人,非优秀的有880人.【精彩点拨】 首先分别列出数学成绩与物理、化学、总分的2×2列联表,再正确计算χ2的观测值,然后由χ2的值作出判断.【自主解答】 (1)根据已知数据列出数学与物理优秀的2×2列联表如下:物理优秀 物理非优秀合计 数学优秀 228 b 360 数学非优秀 143 d 880 合计371b +d1 240∴b =360-228=132,d =880-143=737,b +d =132+737=869. 代入公式可得χ2≈270.114.(2)按照上述方法列出数学与化学优秀的2×2列联表如下:化学优秀 化学非优秀合计 数学优秀 225 135 360 数学非优秀 156 724 880 合计3818591 240代入公式可得χ2≈240.611.综上,由于χ2的观测值都大于10.828,因此说明都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数学成绩优秀与物理、化学优秀有关系.1.独立性检验的关注点在2×2列联表中,如果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则应满足n 11n 22-n 12n 21≈0,因此|n 11n 22-n 12n 21|越小,关系越弱;|n 11n 22-n 12n 21|越大,关系越强.2.独立性检验的具体做法(1)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允许推断“事件A 与B 有关系”犯错误的概率的上界α,然后查表确定临界值k 0.(2)利用公式χ2=n (n 11n 22-n 12n 221)n 1+n 2+n +1n +2计算随机变量χ2.(3)如果χ2≥k 0,推断“X 与Y 有关系”这种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否则,就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的前提下不能推断“X 与Y 有关系”,或者在样本数据中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支持结论“X 与Y 有关系”.[再练一题]2.为了调查胃病是否与生活规律有关,在某地对540名40岁以上的人的调查结果如下:患胃病 未患胃病 合计 生活不规律 60 260 320 生活有规律 20 200 220 合计80460540根据以上数据判断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生活规律有关吗? 【解】 由公式得χ2=540(60×200-260×20)2320×220×80×460≈9.638.∵9.638>6.635,∴有99%的把握说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生活是否有规律有关,即生活不规律的人易患胃病.独立性检验的综合应用探究1 利用χ2进行独立性检验,估计值的准确度与样本容量有关吗?【提示】 利用χ2进行独立性检验,可以对推断的正确性的概率作出估计,样本容量n 越大,这个估计值越准确,如果抽取的样本容量很小,那么利用χ2进行独立性检验的结果就不具有可靠性.探究2 在χ2运算后,得到χ2的值为29.78,在判断变量相关时,P (χ2≥6.635)≈0.01和P (χ2≥7.879)≈0.005,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提示】 两种说法均正确.P (χ2≥6.635)≈0.01的含义是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两个变量相关;而P (χ2≥7.879)≈0.005的含义是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两个变量相关.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下:男 女 需要 40 30 不需要160270(1)(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 (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精彩点拨】 题中给出了2×2列联表,从而可通过求χ2的值进行判定.对于(1)(3)可依据古典概率及抽样方法分析求解.【自主解答】 (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70500=14%.(2)χ2=500×(40×270-30×160)2200×300×70×430≈9.967.由于9.967>6.635,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 (3)由(2)的结论知,该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这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1.检验两个变量是否相互独立,主要依据是利用χ2=n (n 11n 22-n 12n 21)2n 1+n 2+n +1n +2公式计算χ2的值,再利用该值与3.841,6.635两个值进行比较作出判断.2.χ2计算公式较复杂,一是公式要清楚;二是代入数值时不能张冠李戴;三是计算时要细心.3.统计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归纳,它的特征之一是通过部分数据的性质来推测全部数据的性质.因此,统计推断是可能犯错误的,即从数据上体现的只是统计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再练一题]3.若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的列联表为:y x y 1 y 2 x 1 5 15 x 24010则x 与y 【解析】 χ2=(5+15+40+10)(5×10-40×15)2(5+15)(40+10)(5+40)(15+10)≈18.822. ∵18.822>6.635,∴x 与y 之间有关系的概率约为1-0.01=0.99. 【答案】 0.99。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第一章:独立性检验简介1.1 学习目标:(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及作用;(2)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的定义;(2)独立性检验的实际应用案例;(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3 教学活动:(1)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概念;(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应用;(3)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卡方检验2.1 学习目标:(1)理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2.2 教学内容:(1)卡方检验的原理;(2)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卡方检验的结果判断。
2.3 教学活动:(1)讲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第三章: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3.1 学习目标:(1)了解列联表的概念;(2)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2 教学内容:(1)列联表的概念;(2)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3 教学活动:(1)介绍列联表的概念;(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第四章:独立性检验的应用4.1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4.3 教学活动:(1)讲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独立性检验知识;(2)提高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说课稿

五、教法、学法 教法、
2、学法 、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 动脑参与数学活动。 动脑参与数学活动。 (2)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 )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分组讨论,学会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分组讨论,学会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3)展示交流:小组内展示交流和班级中展示交 )展示交流: 在展示中得到乐趣,在交流中提升。 流,在展示中得到乐趣,在交流中提升。 说明:预设56人分成 个学习小组, 人分成8个学习小组 说明:预设 人分成 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一名 组长六名组员,小组内分工合作, 组长六名组员,小组内分工合作,小组间竞争展 力争人人有事做。 示,力争人人有事做。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 选修) 本节课是人教 版(选修)2—3第三章第二节第 第三章第二节第 一课时的内容. 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及初步应用后,(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 及初步应用后,(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 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利用 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 独立性检验进一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为以后学习统计理论奠定基础。本节课计 关系,为以后学习统计理论奠定基础。 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说课是针对第一课时即了 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初步学会对两个分类 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初 步学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步学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 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 的问题, 的问题,借助样本数据的列独立性检验的实施步骤与必要 培养学生在直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使学生直观感 性,培养学生在直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 使学生直观感 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 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 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 即样本 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 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 验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验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例,培养学生 通过小组交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例 培养学生 的数据分析能力。 的数据分析能力。
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说课案)

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文数)英山二中陈政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复习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p1-19页内容,是对《必修3》相关内容的强化和深化,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必要基础,在新高考中也有所涉及。
〔二〕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回归分析的方法步骤,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难点是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K2的含义。
〔三〕知识体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的含义;2、了解最小二乘法和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3、了解独立性检验基本思想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作散点图,会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2、对具体问题能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能运用回归和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学生相互协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二〕学法分析:〔三〕教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一〕、课前演练〔二〕、重点强化1、相关系数与相关检验的步骤:2、最小二乘法与回归方程: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类似反证法〕:4、2×2列联表与卡方〔K2〕〔三〕、考点突破考点1:回归分析【经典例题】:某校医务室抽查了10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的体重〔单位:kg〕如下表:高一体重74 71 72 68 76 73 67 70 65 74高二体重76 75 71 70 76 79 65 77 62 72 〔1〕利用相关系数r判断与是否具有相关关系?〔2〕假设与具有相关关系,试估计高一体重为78kg的学生在高二时的体重.【对应训练】:已知10只小狗的血球体积及红血球的测量值如下〔x〔血球体积,mm3〕,y〔血红球数,百万〕〕:x45 42 46 48 42 35 58 40 39 50y 6.53 6.30 9.25 7.50 6.99 5.90 9.49 6.20 6.55 7.72 (1)画出上表的散点图;(2)求,,,;(3)由散点图判断能否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刻画与之间的关系,假设能,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考点二:独立性检验【经典例题】:在一次恶劣气候的飞机航程中,调查了男女乘客在飞机上晕机的情况:男乘客晕机的有24人,不晕机的有31人;女乘客晕机的有8人,不晕机的有26人。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说课中,我们将学习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目的;2. 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能够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操;4. 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假设检验方法;3.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案例;4. 独立性检验的计算实例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例子引入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背景,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详细讲解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假设检验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例分析(30分钟)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将其转化为适合进行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解题思路和结果。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加深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
可以提出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作业,考察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际案例评估:在课外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要求学生独立运用独立性检验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PowerPoint 讲义,用于教师的课堂讲解;2. 示例数据集,用于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3. 教学参考书,用于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范文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独立性检验》,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独立性检验》是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第七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与原理,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具体步骤。
②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与分析。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与教学PPT,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提出一个关于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独立性的思考与猜测,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独立性检验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示范讲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检验的目的与步骤。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熟悉计算的过程。
3. 探究与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合作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与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数理思维能力。
4. 总结与归纳学生进行展示与汇报,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突出重点。
内容包括概念与原理的简明阐述、独立性检验的步骤及示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我相信能够有效地进行《独立性检验》这一课程的教学。
高中数学独立性检验教学

高中数学独立性检验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中学生传授和解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独立性检验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高考数学的考查点,更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何使用独立性检验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联,能够运用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解释统计结果,并培养他们基于数据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统计学知识,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概率的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知识基础,这些都是进行独立性检验学习的必要前提。
然而,由于独立性检验涉及较为抽象的统计概念和逻辑推理,学生可能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学会使用卡方公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并能解释计算结果。
(3)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假设、构造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决策等。
(4)能够运用统计软件或计算器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培养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学知识,自主探索和发现独立性检验的原理。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讨论交流等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用数据说话,避免主观臆断。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独立性检验说课稿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都基华这一节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一、教材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五、学法指导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为选修1-2第一章第二节,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课题趣味性较强,充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难点:把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并体会初步应用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必修三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最基本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了解独立性检验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通过收集数据,并依据独立性检验的原理作出合理推断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1)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2)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引导发现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讨论法(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2)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五、学法指导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基础一般,对于学习方法重点指导:(1)如何列2×2列联表;(2)为什么需要引入卡方统计量;(3)正确表述研究结果;六、教学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法巩固,发现问题;抽象概括;巩固训练;本课小结;研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都基华这一节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1-2 第一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的教学为选修1-2 第一章第二节,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课题趣味性较强,充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难点:把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并体会初步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必修三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最基本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了解独立性检验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
识目标: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通过收集数据,并依据独立性检验的原理作出合理推断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1)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2)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引导发现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讨论法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2 )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五、学法指导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基础一般,对于学习方法重点指导:
(1)如何列2 X 2列联表;
(2)为什么需要引入卡方统计量;
(3)正确表述研究结果;
六、教学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创设情境,弓I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法巩固,发现问题;抽象概括;巩固训练;本课小结;研究性学习。
1、创设情境,弓I入新课
课本是由“抽烟有害健康”引入课题,考虑到现在中小学生对与大型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感兴趣,很多人因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
我用一个“玩手机游戏与成绩及格之间是否有影响”这样的典例,一方面希望对孩子们有所教育,二是这个典例的运算量较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书上的例子需要借助计算器。
通过这一典例,让学生注意运算技巧。
典例:某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从辖区初中生随机抽取了1000人调查,发现其中经常玩游戏的有200人,
其中有80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另外800人中,有120人不及格•问:中学生经常往往是否影响学习?启发学生列出列联表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列“列联
给出分类变量的概念;
表”及学生明白各数字含义。
Array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列联表说明
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是否有影响?
老师进行提醒,
(1)通过列联表观察。
(2 )可以采用百分比和概率(假设相互独立)学生可分组进行计算(3)等
高条形图可以更直观。
得出结论:玩手机游戏影响成绩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处理数据有多种方法,调动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方法探讨,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数据和图形,得到的直观印象是“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有关。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 即样本。
问题:我们有多大的把握认为“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有关”
(通过提问引发进一步思考)
5、抽象概括
从正面入手较为困难,启发学生用反证法的思想,假设:H):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没有关系Array
则在玩游戏样本中及格的比例应该与不玩游戏样本中相应的比例差不多,即
引导学生得出ad bc
因此,ad - be越小,说明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弱;ad - be越大,说明玩手机游戏
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强。
(上述结论由生思考后回答。
)
为了使不同样本容量的数据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基于上述分析,统计学家构造一个随机变量(卡方统
计量)
作为检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变量是否独立”的标准。
K2
利用公式(1)计算得 的观测值为:
在H0成立的情况下,统计学家估算出如下的概率: 即在H 0成立的情况下,K 2的值大于6.635的概率非常小,近似于0.010。
现在的观测值62.5远大于6.635,即假设成立的概率为 0.010,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有理由断定 H o
不成立,即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
但这种判断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概率不会超过 0.010。
即有99%勺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利用随机变量K2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 独立性检验。
(通过典例得出方法) 临界值表(部分)
临界值表:如果K <,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 与”有关联2) 如果 K >2.706 ,表示有90%勺把握认为“ X 与Y ”有关联; 3) 如果 K >3.841
,表示有95%勺把握认为“ X 与Y ”有关联;
4)
如果 K >6.635 ,表示有99%勺把握认为“ X 与Y'有关联。
这里关键是计算和表述结论。
体会统计学家统计数据的不易和伟大!
6、 方法小结:
用独立性检验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列联表(2)假设X 与Y 无关(3)计算K 2 (4)与临界表比较(5)得出结论 7、 例题分析
这道例题的设计把独立性检验考查问题的方式都体现出来,针对不同问法,要有不同的回答。
例1、春节期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悄然吹开,某市随机询问 100名性别不同的居民是否
能做到“光盘”行动, 完成如下列联表。
有多大的把握认为居民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系? (3)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10的前提下认为居民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系?
“光盘”与性别列联表:
通过例题环节,掌握独立性检验 的
方法,并了解其初步应用,学 会正确表述结论。
达到突破难点 的目的。
下面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独立 性检验方法,高考中涉及到此 类考题的计算一般较为简单,有 些题直接给
出口,只需参照临界 值表正确表述即可。
为考察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 学课程
之间的关系,
在某城市的某校高中生中随机抽取 300名学生,得到此列联表: 由表中数据计算 口的观测值k 4.513.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 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有
关系?为什么?
2、某单位餐厅的固定餐椅经常有损坏 ,于是该单位领导决定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 ,并对文明
8、练习:
1、性别与喜欢数学课
标语张贴前后餐椅的损坏情况作了一个统计
,由表中数据计算K 2约等于1.78
你认为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对减少餐椅损坏数有效果吗?
3、某班主任对全班50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得下表,由表中数据得到 k 〜5.059,于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能或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与患肺癌有关系,那么在 100个吸烟的人中必有99人患有肺病
B 、从独立性检验可知有 99%勺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时,我们说某人烟, 那么他有99%勺可能患有肺病
C 、若从统计量中求出有5%勺可能性使得推断出现错误,是指有 95%勺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9、本课小结:
I 、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独立性检验是用研究一类问题的方法。
川、用卡方统计量研究问题的步骤。
由于抽样的随机性,由样本得到的推断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
利用卡方统计量 进行独
立性检验,可以对推断的正确性的概率作出估计,样本量
n 越大,估计越准确。
10、研究性学习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研究中学生性别与是否喜欢体育运动的关系,班上学生分成六组,分别讨论性别对是否喜欢体育 运动的影响,更加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II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学生理解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让学生从 中初步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设置,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评,教师的引导帮助,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得以 突破。
学生通过总结也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对该部分得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反思,才能进步,我觉得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结合,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对学生发展最 为有利的教法。
七、板书设计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概念 典例
独立性检验思想
例1
K2的观测值
0.01的前提下认为喜欢玩电脑 游戏
与认为作业多有关系。
4、在吸烟和患肺癌这两个分类 变量
的计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若K2的观测值k=6.635,我 们
在犯错的概率不超过 0.010
的前提下认为吸烟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