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合集下载

冠心病的自我监测

冠心病的自我监测

冠心病的自我监测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身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测。

一、监测血压冠心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12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超过这个范围,需要及时就医。

二、监测心率冠心病患者心脏负担增加,心率波动较大,因此需要监测自己的心率情况。

常见的心率测量方法包括手动触摸脉搏或使用心率监测仪器。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如果心率异常偏高或偏低,应及时就医。

三、监测症状冠心病患者常常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需要及时监测症状变化。

如果发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导致不良后果。

四、监测体重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问题,肥胖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之内。

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五、监测药物使用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因此需要监测药物的使用情况。

冠心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导致病情加重。

六、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及时了解自身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病情稳定。

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危害心脏健康的疾病,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自我监测病情,控制危险因素,避免病情加重。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症状、体重、药物使用等方面,可以有效管理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就医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病情稳定。

希望冠心病患者能够重视自我监测,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

心率与心脑血管疾病

心率与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 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这些 脂质在血管壁沉积会导致动脉 硬化和血栓形成。
高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高血脂患者 患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等疾病的风险较高。
控制高血脂的措施包括健康饮 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坚 持规律服药。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导致身体对糖分、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从 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心率与心脑血管疾病 的风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 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 血管壁受损,增加动脉硬化和血
栓形成的风险。
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 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同时也会 增加脑血管意外和脑梗塞的风险

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包括定期监测 血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坚
持规律服药。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降压药、降 脂药、抗血小板药等。
非药物治疗
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有助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 脉搭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等。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有助于维 持正常的心率。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高热量、高脂 肪、高盐等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控制情绪
戒烟限酒,避免对心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影响心率。
避免过度激动、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以免引起心率异常。

心率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心率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心率是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引言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确保身体的正常运作。

心脏的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而心率作为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率的定义、测量方法、心率与心脏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监测心率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什么是心率?在开展对心率的讨论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率。

简单来说,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来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而这个数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性别、体力活动水平等。

如何测量心率?测量心率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脉搏来测量心率。

我们可以轻轻触摸颈动脉或手腕的动脉,然后计算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即可获得心率。

另外,现代科技也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测量心率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心率腕带、心率计等,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心率并记录下来。

心率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心率与心脏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正常且健康的心脏会有一个稳定而正常的心率。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根据身体的需要调控心率来适应不同的活动状态。

当我们做轻度活动时,例如散步或平静地坐着,心脏会相对较慢地跳动,心率较低。

而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心脏会加快跳动以满足需求,心率会更高。

然而,如果心率长期异常,不符合年龄和生理状态的正常水平,这可能意味着心脏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问题,会导致心率不规则或过快,给心脏健康带来风险。

此外,如果心率过慢或过快,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供血和排泄功能,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通过监测心率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监测心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呢?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它们都与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异常有关。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单击添加副标题
感谢您的 欣赏
202X 谢谢
心率增快对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影响
灌注正常的心肌 保持血管扩张能力 心率
血流
狭窄严重度
每分钟收缩次数 每搏舒张期缩短 氧耗量
血流
氧耗量
缺血心肌 血管扩张调节能力 收缩功能
冠状动脉扩张
窃血现象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近年研究发现反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 因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且相互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 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动过速与糖尿病:
01
长期心动过速可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
02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其静息
分泌增多,最终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是
心率比非糖尿病患者快10次/min左右。
致肥厚因子,可引起血管与心肌肥厚,从
回顾分析显示,静息心率增快是糖尿病
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增快与死亡率的关系
心率增快预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粥样硬化病 变的进展。
Perski等对56例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者在 入院当时与4~7年后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并 结合多个变量以评估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 的能力。结果发现在7个指标[LDL2C /HDL2C、纤维蛋白原、高血压、β受体阻滞 剂治疗、脂蛋白( a) ,吸烟与24小时平均最低 心率]中,仅平均最低心率可有力地预报冠状动 脉病变进展( P = 0102) ,且预测能力强于 LDL2C /HDL2C ( P = 0103) 。
单击添加副标题
心率与冠 心病关系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引言: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很多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RV)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能力。

早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心率变异性与许多疾病之间的关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本文将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将重点介绍它在预测和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心率变异性?1.1 定义和测量方法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内连续两次或多次心搏间期(R-R间期)变化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运动和其他生理需求会导致R-R间期有规律地增加和减小,这种自然而成的波动就是HRV。

测量HRV通常通过记录并分析连续10分钟到24小时内的R-R间期来完成。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时间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描述HRV的振幅和频率成分,从而反映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水平。

1.2 影响因素HRV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位、运动、药物等。

年龄增长和心脏疾病状态与HRV减弱相关。

男性通常具有较低的HRV水平,而女性通常具有更高的HRV水平。

二、2.1 HRV与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

许多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通常伴随着HRV降低或丧失。

这表明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了其HRV下降。

长期以来,低HRV被认为是预测冠心病及其并发症风险的指标之一。

2.2 HRV与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持续性高于正常范围的血压状况,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HRV普遍较低。

较低的HRV水平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并且可作为早期高血压诊断和预测风险的指标之一。

2.3 HRV与心率失常心率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发生紊乱或异常,包括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

许多研究表明,HRV可以帮助识别和预测这些心率失常的发生。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浅谈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关键词: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心率变异性是指逐次心跳rr间期(瞬时心率)不断波动的现象,目前认为这种心率不规则性变化的主要机制是心脏节律直接受心脏交感和心脏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并相互制约的。

因此许多学者把检测hrv作为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张力的重要指标,且他们认为hrv 降低常常提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或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低hrv与死亡及影响心脏的不利因素有关。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动态心电图能很好地反映心率昼夜变化的规律,因此用它来记录和分析hrv,并用于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受损,多数学者认为,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从而使hrv降低的可能原因有:①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失调或受损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肌耗氧增加,心肌灌注相对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使迷走神经活性减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递质大量释放,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及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受损丧失了迷走神经对心肌的保护作用;③血压升高还能引起心脏器质及功能性损伤,出现心肌肥厚和间质纤维化,心肌排列紊乱,造成心肌重构,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且hrv减低程度随左室重构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加重。

二、冠心病与心率变异性冠心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即可表现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rv 降低,其原因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对室壁机械、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并通过心-心反射活动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减弱了对抗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表现出的降低。

冠心病患者hrv降低,与死亡率的增高成正相关。

在冠心病患者存在伴有心脏事件的心绞痛患者中lf/hf比值显著增高,提示该群体中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交感活性的增高为显著,而交感过度激活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预测心血管事件
心率监测可以帮助预测患者发 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或 猝死)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心率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
1 降低冠心病风险
通过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心脏负荷, 降低冠心病风险。
2 改善生活质量
心率的稳定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症
心率管理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压力与心率
心率加速可能是应激和焦虑 的结果,而压力和心率之间 的长期关联可能导致冠心病 的发生。
心率变化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1
高心率
长期以较高的心率运行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因为心脏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维持正 常功能。
2
不规律心率
心律不齐与冠心病的连接正在被研究,不规律心率可能会引发异常电信号,导致 心脏血液供应不足。
3
过快或过慢心率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与冠心病有关,因为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或供应足够的氧 气。
心率监测在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
诊断早期病变
心率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 现心电图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减少冠心病进展。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长期心率监测,医生可以 更准确地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 度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心率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锻炼与身体活动
放松技巧
健康饮食
定期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控制心率, 加强心脏肌肉,减少冠心病风险。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 可以降低压力,稳定心率。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控制心率。
结论
心率与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率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控制心率,可以降低 冠心病风险,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心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心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静息心率; 冠心病
【 中图分类号】 5 1 ;50 R 4. R 4. 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390 (082—6 0 6 —7 120 )03—3 7
Co r l tO l o a t Ra e a d Co on r t r e s s r e a i i f He r t n r a y Ar e y St no i
V 1 6 . S7 . ±7 6次 / , 9 3 分 P<0 5 ; . )静息心率 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 相关 ( 03 7 P< . 1 ,4 平均 心率 亦与冠状动脉 0 r . , 00 )2 h - = 4 0
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 . 7 P< . 1o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与静息心率及 2 h平均心率均无显著相关性( 仁04 , 00 7 0 4 相关 系数分别 为 00 8 00 1P值均 > .5 。结论 2h平均心率与静息心率均与冠状 动脉 的狭 窄程 度正相关 , . 及 . , 4 9 O0 ) 4 但均与冠状动脉狭 窄部 位 无显著相关性 ; 两者 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 因子与冠心病发生 、 发展及预后 有关 。
P< . : H 8 . 00 A R:O5 5 2±1 . p S7 . 73 p P<00 ) o s n c c a o n e e n R d A 04 b m V 1 6± .6 b m, 5 9 . .N i i a e W f d b t e HR a HR ( 5 g fn i s u w n P>0 5 .B t . ) o 0 h
n o ayhat i s ad crnr er dsae ( D o e C H)gop b e ot m so ooay ag ga h.R s ls B t R n eaeaeh at a n ru yt uc e fcrnr i rp y e u t o HR a d t vrg e r rt i h o n o h h e 2 o r( H 4 hus A R)o H ru e i ic t ihrta a i cn o gop ( H fC D gop w r s nfa l hge hn t t n o t l ru R R:7 . e g i y n h r 74 8±1. p V 7 . 21 bm S 02 5 6±1 - p 02 b m,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慢心率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研究
心率增快与胺碘酮治疗:
胺碘酮兼有部分β受体阻滞剂作用,可减慢心率 与房室传导。Gesica等对516例严重心力衰竭 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300 mg/d或安慰剂治疗 并随访2年。结果发现基础心率> 90次/min者 胺碘酮治疗后死亡率为3814% ,而安慰剂组死 亡率为6214% ,值得注意的发现是用药前心率 < 90次/min者并未从胺碘酮治疗中获益。研究 提示心率增快的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大部分为冠 心病)用胺碘酮治疗有益。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增快与死亡率的关系
心率增快预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粥样硬化 病变的进展。
Perski等对56例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者在 入院当时与4~7年后分别做冠状动脉造影,并结 合多个变量以评估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 能力。结果发现在7个指标[LDL2C /HDL2C、 纤维蛋白原、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治疗、脂蛋 白( a) ,吸烟与24小时平均最低心率]中,仅平均 最低心率可有力地预报冠状动脉病变进展( P = 0102) ,且预测能力强于LDL2C /HDL2C ( P = 0103) 。
减慢心率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研究
Pafenbanger与其他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证实,规律性体育活动在减慢心率的同时可 使所有年龄组与不同血压水平组的人群死亡 率下降,且这一效果在超重人群中尤为明显。
减慢心率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研究
药物干预:
使用的药物大多为β受体阻滞剂,且多数研究对象为急性 心肌梗死后存活者。对29个临床试验Meta分析显示,心 肌梗死后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二级预防性治疗可使 心肌梗死后存活者全因死亡率减少13% (P = 0.02) 。 由于使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故心率减慢幅度亦不同 ( 10.5% ~22.8% ) ,但显著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均出现 在用药后心率降低14次/min的人群中。且降低再梗死率 与死亡率的程度与心率减慢幅度相关,心率降低< 8次 /min的患者死亡率并无任何减少。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后12 h内进行药物干预的研究进一步显示: ①心率减慢 与梗死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②心率至少应减慢15次/min 方能使梗死面积减少25% ~30%;心率减少< 8次/min 不能缩小梗死面积。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增快与死亡率的关系
AMI发病后心率最有预测意义的时间
意大利学者Berton对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析发现,入院后第1天的心率可预测一年中的 全因死亡率,且心率的预测价值从发病第1天起 直到第7天呈进行性提高,入院后第7天心率< 80次/min者比> 80次/min者的存活率明显为 高。这一研究还显示,心率的预测价值在男性患 者中强于女性患者。
Hale Waihona Puke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动过速与糖尿病:
长期心动过速可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 最终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是致肥厚因子,可引起 血管与心肌肥厚,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 升。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其静息心率比非 糖尿病患者快10次/min左右。回顾分析显示, 静息心率增快是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期 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死亡率明显增高的原因。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增快与死亡率的关系
心率增快是一项有力的预后预报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剂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如GUSTO 与GISSI等亦证实了上述发现,且GISSI的主要研究 者指出,与年龄、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相比,心率 增快是一项更有力的预后预报因素。 Cop ie观察75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者心率、心 率变异(HRV)与左室射血分数三项变量并随访2年。 结果发现心率增快比左室射血分数更能精确地预测 全因与心血管死亡率。
减慢心率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后治疗
Teo等以治疗后心率改变为观察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后 治疗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接受β受体 阻滞剂治疗患者53 000例,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患者 20 000例。分析显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均得到有益的 阳性结果;而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效果却因选用的药物而 异,即使用二氢吡啶类者有增加死亡率的趋势,而使用地尔 硫或维拉帕米者则可轻度降低死亡率,但预防死亡的效果 不如β受体阻滞剂。显然,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心肌梗死后 患者尚存在另一个缺点,即不能使用于有左心功能不全或 有肺淤血的患者;相反,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却是使用β受体 阻滞剂的强适应证,且可降低再梗死率与死亡率。
心率增快对正常心肌与缺血心肌的影响
灌注正常的心肌 保持血管扩张能力 氧耗量 心率 每分钟收缩次数 每搏舒张期缩短 窃血现象 冠状动脉扩张 缺血心肌 血管扩张调节能力 狭窄严重度 血流 收缩功能
血流
氧耗量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近年研究发现反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 险因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且相互作用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
胆固醇 甘油三酯 HDL
血压
心率
血糖
心率与其他危险因素 的相关性强度分别为: 3个箭头示P<0.001, 2个箭头示P < 0.01, 1个箭头示P < 0.05.
体重指数 红细胞 计数
胰岛素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动过速与脂质代谢异常:
实验与临床观察均发现心率增快可使体重指数、 红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增加,从而增加 血液凝固性与胰岛素抵抗。
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增快与死亡率的关系 心率增快是一项有力的预后预报因素
Hjalmarson分析18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与 出院后1年内心率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入院时心 率50~69次/min者,一年后总死亡率为15%; ≥90次 /min者,一年后总死亡率为41%。同时发现,急性心肌 梗死后心率持续性增高与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 5个研究荟萃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率> 80次/min,可预示其住院与出院后随访期中死亡率增 高。而且心率的预测价值即使在调整左室射血分数与 Killip心功能分级后仍然有效,且对临床无心力衰竭表现 或仅有轻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预测价值更大。
减慢心率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的研究
上述Meta分析另一重要发现是治疗的获益 取决于治疗前的基础心率,用药前心率偏慢 者效果较差。此外,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 受体阻滞剂,心率减慢幅度较小,其预防梗死 与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也小于无内源性拟交感 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 Kjekshus等曾指出,心肌梗死后患者使用有 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犹如对疲 马加鞭有害无益。
心率与冠心病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 FHS) 对5070名正常人群进行长 达30 年的追踪随访,结果证实窦性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发病相关, 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与冠心病死亡均随心率增快而递增;且 心率对受检人群死亡率或猝死的影响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但心 率对男性死亡率的影响更强于女性。 美国国家健康营养调查流行病学随访研究(NHEFS) 对25~74岁 外表健康人群7594名进行平均919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脉 率>84次/min者比脉率< 74次/min者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白种人纠正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后的分析) ,且脉率较快的白种人 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亦有增加。 瑞典哥德堡一级预防试验共入选7455 名不同年龄外表健康人,平 均随访1118年。结果显示,静息时心率> 84次/min者冠心病发 病率与总死亡率均明显增高。
心率增快可预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
Diag等对24913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长达14.7年的 随访分析心率增快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再住院 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 病、吸烟、应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等因素后,静息 心率在77~82次/min之间的患者总死亡危险显著增加。 这种危险性增加在静息心率≥83次/min的患者中尤为明 显,是心血管死亡的强预测因素。此外与静息心率≤62 次 /min者相比,静息心率在77 ~82次/min和≥83次/min 的患者因任何心血管事件第一次再住院的危险比 ( hazard ratio)分别为1.11和1.14。心率和总死亡率的 相关性在所有亚组分析中(包括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大于 65岁、体重指数是否大于27及是否患糖尿病)也同样存在。 其结果有力地说明简易的心率测定可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患者独立地提供重要预后信息,亦可为临床更全面地治疗 患者提供依据。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率增快与高血压:
大量流行病学长期随访发现,在不同年龄段正常 人群中,心率偏快是发生高血压的强力预测因素; 且高血压患者心率> 85次/min的死亡率比< 65次/min者要高1倍。
心率增快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
心率增快与恶性心律失常:
静息时心率增快,可增加心脏耗氧量,使心脏应激 性增强,传导性加速,且心率增快本身可引起小血 管病变并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凋亡可导致心肌广 泛纤维化,后者是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主要原 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