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工业现状介绍2013-07
制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制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制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第一,对制革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第二,通过对近五年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出制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绿色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
本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未来制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如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等。
本文旨在为制革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制革行业、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一、引言:制革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行业,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皮革产品。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关注增加,制革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制革行业一直致力于改善环境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但仍面临许多困境和难题。
所以、我们将强调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呼吁制革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推动该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制革行业的现状分析2.1. 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制革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市场需求。
产业规模主要通过产量和销售额来衡量。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制革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在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产量增长:全球范围内的制革行业产量持续增长,这主要归因于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新兴市场的崛起。
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是全球制革行业的主要生产和加工基地。
市场需求:全球消费者对皮革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
皮革产品的广泛应用于时尚、家具、汽车、鞋类等领域,使得制革行业的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可持续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对可持续制革产品的需求增长。
2.2. 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挑战制革行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水资源消耗和水污染:制革行业是一个水资源密集型行业,制革过程中大量的水用于浸泡、脱毛、染色等工艺。
皮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精选5篇)

皮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皮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皮革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皮革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
具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2011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利润总额588.17亿元,同比增长29.28%。
从地方情况看,福建份额最大,占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利润总额的26.52%,河南占14.37%,河北占12.94%,广东占12.53%;四川同比增长最快,同比增长95.61%;中西部增速为50.10%,比东部快26.39个百分点。
2012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37.59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4.58%。
皮革行业前景趋势分析:中国皮革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
未来在自主品牌建设、培育皮革特色区域、重点专业市场建设、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加强标准检测工作等方面都将与时俱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皮革鞣制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四章。
首先介绍了皮革及皮革工业的相关知识,接着阐述了国际国内皮革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皮革鞣制加工、皮革制品制造、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制革、皮鞋、皮具箱包、皮革服装、毛皮及制品等细分行业的发展。
随后,报告对皮革行业进出口情况、皮革行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皮革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研究了皮革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
最后报告还对皮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做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1. 介绍人造革合成革是一种以合成材料为基础制造的仿真皮革产品。
由于其环保、耐磨、易清洁等特点,人造革合成革在时尚、家居、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趋势。
2.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增加,人造革合成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造革合成革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500亿美元。
3. 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中国、意大利和印度等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造革生产国家之一,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
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控制和价格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占据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份额。
4. 技术创新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人造革采用聚氯乙烯(PVC)作为主要原料,但由于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现代人造革生产更多使用聚氨酯(PU)等环保材料。
同时,新型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引入,使得人造革合成革更加接近天然皮革的质感和外观。
5. 应用领域人造革合成革广泛应用于时尚、家居和汽车等领域。
在时尚领域,人造革合成革产品被用于制作鞋子、包包、服装等。
在家居领域,人造革合成革被用于制作沙发、床上用品等。
在汽车领域,人造革合成革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
6.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造革合成革作为一种环保替代品,因其不使用动物皮革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而受到青睐。
行业企业也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呼吁,加大对环保材料和工艺的研发投入。
7. 挑战与机遇人造革合成革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人造革合成革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外观和性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我国制革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制革行业概况研究(一)行业政策制革行业系轻工业中的重要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支持制革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具体如下:(1)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先进生产工信部2009年12月下发《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工信部消费[2009]605),要求“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农业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我国制革行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求“淘汰年加工3 万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严格限制投资新建年加工10 万标张以下制革项目,淘汰落后技术产能,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革产能3,000万标张”等。
该指导意见还为制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增加国内原料皮供给、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技术改造等具体任务和发展目标。
在产品结构上,要推进制革机械、皮革化工等配套行业的快速发展,优化提升制革技术,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稳定鞋面革、服装革和包袋革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家私革和汽车革的比重。
发改委2013年2月下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版),将皮革产品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大类。
主要鼓励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和高档皮革用功能性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等,主要限制、淘汰小规模制革生产线。
其中“制革及毛皮加工清洁生产、皮革后整饰新技术开发及关键设备制造、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被列入鼓励类项目。
工信部2016 年制定《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支持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产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高档皮革制品等开发和市场推广;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环境,支持皮革、造纸、家具等规模效益显著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皮革工业向绿色、高品质、时尚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中国制革行业报告

中国制革行业报告中国制革行业是中国皮革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制革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将对中国制革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行业概况。
中国制革行业是中国皮革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
目前,中国制革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包括原料采购、鞣制加工、制品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
中国制革行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其中广东是中国制革行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制革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产值和出口额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制革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制革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0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制革行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皮革制品、鞋类产品、皮具等是中国制革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
三、市场规模。
中国制革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制革行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鞋类、箱包、皮具、汽车内饰等领域,市场需求旺盛。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革行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革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产业结构。
中国制革行业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中国制革行业的生产工艺逐渐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制革行业还在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对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五、技术水平。
中国制革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革行业在鞣制、染色、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推动了中国制革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制革行业还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发展现状人造革合成革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维持自然皮革外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装饰、汽车内饰等领域。
本文将从行业发展现状的角度来探讨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动物皮革的反思,人造革合成革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人造革合成革以其低成本、易加工、颜色丰富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动物皮革。
尤其是在时尚产业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选择使用人造革合成革来创造独特的时尚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和样式多样性的需求。
在国内市场方面,人造革合成革行业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革合成革生产国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
众多的人造革合成革生产企业在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能力,满足了市场对不同用途的需求。
同时,国内市场对环保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造革合成革作为一种环保替代材料,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青睐。
然而,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人造革合成革的品质和性能仍然无法与天然皮革完全媲美,尤其是在透气性和舒适性方面存在差距。
因此,人造革合成革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市场竞争激烈也是人造革合成革行业的一大挑战。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人造革合成革行业。
竞争激烈使得行业内的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通过独特的设计和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同时,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市场监管和规范也是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和行业标准不统一,一些低质量的人造革合成革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在环保意识的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人造革合成革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在过去几年里,我国人造革合成得得了较快发展,PU合成革以其环保性、高物性等特点已经占据人造革合成革的主流地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PU合成革的发展,生态功能性合成革逐渐脱颖而出,因其生态环保性及多功能性等特点,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厂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要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整体的实力,如何通过研究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变得尤为重要,决定着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行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人造革PU合成革;生态环保;功能性;现状;趋势在国际上,人造革合成革生产行业已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
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生产自己的人造革,这在整个中国的塑料工业中算是发展比较早的行业。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人造革合成革产业中心逐渐由世界向我国转移,促使我国的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能持续放大,产量亦不断提高。
随着消费者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人造革合成革行业正在朝着生态环保性、功能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生态功能性合成革正依靠其自身的优势领跑整个行业的发展。
1 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市场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人造革合成革的生产大国,人造革合成革的消费量从2005年的16.12亿平米增加到2013年的42.92亿平米,增长166.27%,年均复合增速13.02%,但增速近几年有所放缓,市场供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行业协会的预计,2014年—2020年期间,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复合增长率约为6.5%,生态功能性合成革将实现15%左右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新材料和新后处理工艺的应用,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档次和花色品种类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开始的增消光到以后的龟裂、变色、疯马、擦色、羊巴、喷涂光油等各种特殊表面材料的开发和使用,人造革合成革产品更加多样化、多元化。
我国制革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制革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介
本文将探讨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制革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制革工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制革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
制革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同时,我国制革工业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标准提高等。
趋势分析
1.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革工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环保要求: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制革工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要求。
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3. 市场拓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制革工业需要
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
广力度,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4. 创新发展:创新是推动制革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加强与
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结论
我国制革工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制革工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意识,拓展市场,加
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我国制革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
相关行业和决策者有所启示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干整理工段:鞣后工段操作后,皮革经过干处理 加工,因此其后的操作又称为“干整理工段”。
大致概括:
制革准备工段 (12个单元操段 (20个单元操作)
皮革 产品
除去毛、油脂、非 胶原蛋白等成分; 分散胶原纤维
通过化学交联 使皮转变成革
赋予皮革理想的 物化和外观性能
2.4 Leather In Africa
• 非洲国家拥有全球20%的牛、山羊及绵羊,但其生 皮产量仅占全球的14.9%。 • 非洲的黄牛占全球的10%,但牛皮的产量只占全球 的4.5%。 • 近年来,非洲生皮的出口从4%降低至2%,其制革能 力/产量从9.2%降低至6.8%。 • 与同期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的皮鞋份额大幅增加的其 它发展中国家相比,非洲的皮革业只表现出温和的 增长。 • 非洲皮鞋市场中,来自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约占 总量的73.3%。
2.3. Leather In North America
• 美国每年生产大约0.357亿张牛皮,其中0.2亿张出 口至中国、韩国、墨西哥、日本及意大利。 • 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出口的产皮又以成品鞋或其他皮 革制品的形式返回到了美国。
• 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产 国家以其原料皮资源优势,较先进的制革技术等, 与亚洲皮革生产国家形成竞争态势
制革工业现状
Introduction to Leather Industry
1. What is Leather Technology
• • • • • 制革者将生皮转化为皮革。 简单地说,皮革就是经过处理后可以保存数百年的动物皮。 每一张生皮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一张生皮都不相同。 因为动物的类别不同,而且动物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制革者可以加工出相对均匀一致的皮革,而且按 照消费者的要求,赋予皮革一定的特征,例如颜色、柔软度及丰满度。
• 鞣后工段通常包括水洗操作,以去除蓝皮中残留的酸。 • 基于成品革的质量要求,蓝皮要进行复鞣、染色、加脂 及干燥处理,以提高其手感、赋予其外观均匀一致的颜 色及使纤维得到润滑。 • 干燥处理后的革称为皮坯,可以作为半成品进行买卖/交 易。
• 涂饰工段应尽可能地赋予皮革表面一层薄膜,而且避免 损害皮革的天然特征,例如外观及卫生性能。
• 乌拉圭、巴拉圭的制革工业均有较长的历史
• 美国从最早的世界先导生产国转变成为最大的消 费国。 • 早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制革行业发展非常兴旺, 而且为美国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 从1970年开始,美国皮革工业日趋萎缩
• 尽管美国用于制革的原料皮产量达到了峰值,而且该产量一 直保持稳定,而美国的制革工业仍然要继续经历低价时代, 因为其国内汽车销量的降低及亚洲产品的大量进口。
• 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皮革的主要加工区,原因在于其生 产成本的优势及环保法规/监管的缺失。
裘皮/皮草
• 旧上海时期,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开设一些裘皮店,那 时裘皮多以野生动物为主,非常昂贵,如一件黄狼皮短 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 • 由于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冬季短夏季时间较长,所 以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到了夏天就进了一些草席 去卖,于是就将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延续至今
2.2. Leather In Europe
• 欧洲是国际皮革贸易的主要市场。欧洲的皮革产量占全球总 量的25%,是全球最大的皮革制品动态消费市场。欧洲在国 际皮革/半成品革的贸易圈中起着领头/导向的能力/作用。
• 欧洲的皮革制品因其质量及新型的设计而具有极高的声 誉,受到全球企业的追捧。 • 欧洲的皮革在全球均有出口,主要是满足高端消费的需 求、满足严格环保法规及高质量意识的消费者的需求。
制革厂的生产过程包括:鞣前操作、鞣制工段、 鞣后工段及涂饰工段。
• 鞣前工段:浸水、脱毛、浸灰、去肉及片皮。 • 鞣制工段:脱灰、软化、浸酸及鞣制。 • 鞣制过程中,胶原纤维被鞣剂所固定,具有抗腐蚀 性;鞣制后的皮革又称为蓝皮。生皮转化为蓝皮后, 其可以作为半成品进行买卖/交易。 • 蓝皮被制革厂买去后,其需要进一步加工直至成品。
• 这些扎实的经验使得欧洲的制革者和设计师在国际 上主要的皮革展览中成为焦点。这也使得欧洲的皮 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强劲。
• 欧洲的制革厂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其经营的高度灵活、适应性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 应能力,构成了这些企业的最主要特色。 • 欧洲大型的皮革企业技术的领导力、造型设计、品 质、生皮资源及服务客户的灵感等特征赋予了欧洲 制革者的能力。 • 现代化能力的持续提高,及培训、环境设施、研发 方面的投资和出口的提升,使欧洲的制革企业对未 来发展充满信心。
• 欧美进行反倾销调查、以动物保护为由打击出口
• 欧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环保生态指标:甲醛、 AZO、含氯苯酚、六价铬…….
3、产业转移
• 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广东、浙江最典型
• 向中亚地区转移 • 向东南亚转移
• 向非洲转移
4、品牌培育/
• 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成功案例:海宁中国皮革城 • 推动特色生产区域建设 “集中式制革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正在我国进行实施和推广 海宁制革工业园区、辛集制革工业园区
• 在牲畜饲养业主和牲畜屠宰商的巨大压力下,巴 西政府连续降低出口关税,给巴西制革工业带来 了生机,使该国制革工业从2000-2003年间的成 品革出口量提高约2.3倍。 • • 巴西有大约800家的现代、高科技水平和高档皮 革制造厂,拥有良好的机械设备和高技术水平的 工人
阿根廷
• 阿根廷与欧洲有很深的血缘联系,其96%的居民 来自欧洲。 • 阿根廷制革工业始于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带 来欧洲的制革技术 • 皮革产业在阿根廷的畜牧业及相关的领域中,是 最大、最重要的一个产业 • 世界第四大皮革生产国 • 阿根廷皮革的出口市场:美国居首位29%,中国 占15%,巴西13%、意大利占9%、墨西哥占8%
埃塞俄比亚-非洲主要制革区
3. Challenge of leather in China
3.1 环境保护压力大 制革废水:治理成本 含铬污泥:处置难度高 含铬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困难/胶囊事件
2、对出口依存度大
• 皮革是我国出口的优势行业,有1/3的企业出口额 占据了整体销售额的20%-50%,出口依存度非常 大,2008年金融危机,其受到的影响巨大
•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皮革工业日渐萎缩。 • 欧洲制革工业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土耳其制革发展很快。
• 欧洲成品皮革的出口曾经历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新兴市场的企业非常期望能与欧洲的制革者发展 贸易并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 欧洲的制革厂曾经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皮革及其 制品,从牛皮到羊皮,从鞋类到毛革两用的服装, 他们的技术人员在引领鞋类、服装、家具及其它皮 革制品的制造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 制革工业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 • 蛋白质化学及合成化学的发展,制革理论在这些科 学理论的基础上也建立起来。 • 制革工程师应熟悉一定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知识。 • 例如,加工出高质量的皮革,制革者必须了解他所 使用的化工材料的性质、化学反应的方式、控制该 反应的途径以及分析最终成品质量的方法;在具备 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制革者还必须熟悉实际制革工 艺及相关机器设备的操作。
2. Leather Industry
• 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制革从人类早期的文明时代就产生了。 • 皮革产量的增加及工艺技术的进步,使皮革产品遍布全球市场。 • 在2000年,全球皮革产值超过145亿美元,全球皮革的产值大约 280亿美元。 • 皮革工业由制革、皮鞋、皮件/服装、毛皮四个主体行业以及 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组成。
中国
• 中国是全球皮革产品的最大进口及出口国 • 统计表明,2010年我国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 业规模以上相关企业有8854家,从业人员达到276.37万人 • 皮革工业在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的角色。 • 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皮鞋及服饰产品 • 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是生皮和皮革化工材料。 • 美国、欧洲、俄罗斯是中国皮革制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 美国的皮革厂主要生产盐湿皮或蓝湿皮,其制革者的策略是 高端客户,而非大众消费者。 • 为了提高竞争力,美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将他们的企业搬迁至 墨西哥及中国,以降低生产成本。
• 除劳动力成本外,在美国进行制革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严格的 环保法规。制革过程的环境友好化依然是要解决的难题。
巴西
•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牛饲养大国和牛皮出产大国, 世界第三大原皮出产国。
• 通过喷涂、上光、压花及熨烫,皮革将具有闪光的或消 光的、单色的或多色的、光滑的或粒纹清晰的外观。 • 涂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皮革的外观质量,并赋予其特定 的性能,例如颜色、光泽及手感。
• 湿处理工段:鞣前工段、鞣制工段及鞣后工段中 的操作又总称为“湿处理工段”,因为这些操作 是在装有水的容器中完成,而且水溶液中添加了 必要的化学物质以产生所期望的化学反应。
2.1 Leather in Asia
• 亚洲有大量的制革及皮革制品企业。亚洲生产的皮革外套、 夹克、衬衫、裤子、皮带、手套、包、鞋及钱包享誉全球。 近年来,中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等亚太区皮革 生产国得到快速发展。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皮革生产国。 • 全行业年产鞋曾超过10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年产轻革7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0%以上;皮衣、 毛皮服装、皮件等均列世界产量榜首 • 国内的皮革厂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北、广东、福建和四川。 浙江海宁已经成为国内皮革服装的最主要产区及贸易中心。
印度
• 印度是亚洲生皮拥有量最多的国家。其黄牛、水牛及山羊 的数量亚洲第一,绵羊的数量亚洲第四。印度皮革的年产 量为18亿平方英尺,约占全球产量的11%。 • 印度共有1589家制革厂,集中在三个州:Tamil Nadu, West Bengal及Uttar Pradesh。 • 从规模来看,印度93%的制革厂为小厂,这些小型制革厂 的皮革产量约占其国内皮革生产能力/产量的70-78%。 • 印度的皮革制品有鞋类、皮革服装及手提包、皮带、钱包、 手套、体育用品、马具、家具/沙发等产品。 • 在所有的产品中,其鞋类占总产值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