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_卦序排列新论
周易六十四卦卦象卦序图之欧阳理创编

周易六十四卦卦象卦序图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一、按顺序:1.乾为天2.坤为地3.水雷屯4.山水蒙5.水天需6.天水讼7.地水师8.水地比9.风天小畜10.天泽履11.地天泰12.天地否13.天火同人14.火天大有15.地山谦16.雷地豫17.泽雷随18.山风蛊19.地泽临20.风地观21.火雷噬嗑22.山火贲23.山地剥24.地雷复25.天雷无妄26.山天大畜27.山雷颐28.泽风大过29.坎为水30.离为火31.泽山咸32.雷风恒33.天山遁34.雷天大壮35.火地晋36.地火明夷37.风火家人38.火泽睽39.水山蹇40.雷水解41.山泽损42.风雷益43.泽天夬44.天风姤45.泽地萃46.地风升47.泽水困48.水风井49.泽火革50.火风鼎51.震为雷52.艮为山53.风山渐54.雷泽归妹55.雷火丰56.火山旅57.巽为风58.兑为泽59.风水涣60.水泽节61.风泽中孚62雷山小过63.水火既济64.火水未济二、按八宫排序:1.乾(天)2.兑(泽)3.离(火)4.震(雷)5.巽(风) 6.坎(水)7.艮(山)8.坤(地) 1.天1.乾为天43.泽天夬14.火天大有34.雷天大壮9.风天小畜5.水天需26.山天大畜11.地天泰2.泽10.天泽履58.兑为泽38.火泽睽54.雷泽归妹61.风泽中孚60.水泽节41.山泽损19.地泽临3.火13.天火同人49.泽火革30.离为火55.雷火丰37.风火家人63.水火既济22.山火贲36.地火明夷4.雷25.天雷无妄17.泽雷随21.火雷噬嗑51.震为雷42.风雷益 3.水雷屯27.山雷颐24.地雷复5.风44.天风姤28.泽风大过50.火风鼎32.雷风恒57.巽为风48.水风井18.山风蛊46.地风升6.水6.天水讼47.泽水困64.火水未济40.雷水解59.风水涣29.坎为水 4.山水蒙7.地水师7.山33.天山遁31.泽山咸56.火山旅62雷山小过53.风山渐39.水山蹇52.艮为山15.地山谦8.地12.天地否45.泽地萃35.火地晋16.雷地豫20.风地观8.水地比23.山地剥 2.坤为地时间:2021.03.05 创作:欧阳理。
先后天易经八卦各种卦序排列原理

先后天易经八卦各种卦序排列原理一、阴阳爻:1、阴阳爻:▅▅▅▅▅阳爻,九。
阳爻在最下第一爻为初九,在最上第六爻为上九,在二至五爻为‘九二’至‘九五’;▅▅▅▅阴爻,六。
阴爻在第一爻为初六,在上爻为上六,在二至五爻为‘六二’至‘六五’。
2、爻位:八卦里,每卦3爻,自下而上,为下爻、中爻、上爻也。
64卦里,每卦6爻,自下而上,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也。
阳爻在最下第一爻为初九,在最上第六爻为上九,在二至五爻为‘九二’至‘九五’;阴爻在第一爻为初六,在上爻为上六,在二至五爻为‘六二’至‘六五’。
看64卦的卦象时,不论主卦互卦变卦,一般都以该三个爻的八卦之中爻为主事者。
64卦离,上下两卦对应的爻位,互相感应作用可以看出上下是否相应。
二、先天八卦图:1、八卦起源:传为伏羲圣王,根据阴阳四时变化,直接排出先天八卦图。
再把先天八卦图等分八份,就成为八卦。
每卦3爻,以下爻(初爻)为大为重,以上爻为小为轻。
方法如下:1)先画3个同心圆环,在其空白圆弧中间,涂出圆弧形阴阳爻(涂黑表示阴,涂白表示阳),每卦3爻,以下爻(初爻)为大为重,以上爻为小为轻。
就能直接排出先天八卦图。
按照古人习惯,以下为北方(配冬季),左为东方(配春季),上为南方(配夏季),右为西方(配秋季)。
2)内圈圆(下爻),从垂直子午线等分成2份,象征冬至到夏至为上半年、夏至到冬至为下半年。
相邻两格比较而言分阴阳:——上半年逐渐转暖为阳(涂白色);——下半年逐渐转冷为阴(涂黑色)。
第一爻(初爻)成。
3)中间圆环(中爻),再加上水平卯酉线,等分成4份,象征四时: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季节的中点。
)相邻两格比较而言分阴阳:——上半年里,冬至后至春分较冷为阴(涂黑色),春分后至夏至较热为阳(涂白色)。
——下半年里,夏至后至秋分较热为阳(涂白色),秋分后至冬至冷为阴(涂黑色)。
第二爻(中爻)成。
4)外圈圆环(上爻),再把四季等分,等分成8份,象征八节: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周易》通行本卦序之谜新解(全文)

《周易》通行本卦序之谜新解(全文)河北龙新马1、按大衍筮法占出六爻后,有两种记数(画卦)方式,一种是按从上到下顺序记数(画卦),其上、下卦组合顺序为先上后下;另一种是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记数(画卦),其上、下卦组合顺序为先下后上。
将二种记数(画卦)方式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六十四卦可变成36种卦象。
36种卦象按照非覆(包括28种卦象)即变(包括8种卦象,可两两组合为4个卦象组)的原则又可变成32个卦象组。
见下图:2、将36种卦象一分为三,见下图:第一节首卦象组为乾坤,代表天地定位;第二节首卦象为剥(复),五阴而类地;第三节首卦象为夬(逅),五阳而类天。
首节首卦象为乾,故为天;第二节首卦象为剥(复),类地而为地;第三节首卦象为夬(逅),类天而制于阴故为人。
第二节尾卦象为损(益),其中损代表山泽通气,益代表风雷相薄;第三节尾卦象为既济(未济),其中未济代表火水不相射。
如将36种卦象一分为六,则第一节首卦象组为乾坤,代表天地定位;第二节首卦象为泰(否),为天地相重的卦象;第三节首卦象为剥(复),五阴而类地;第四节首卦象为咸(恒),为泽山(雷风)相重的卦象;第五节首卦象为夬(逅),五阳而类天。
说明:将36种卦象一分为三时,第一节包括11卦象组,共计22卦;第二节包括10卦象组,共计20卦;第三节包括11卦象组,共计22卦。
3、将36种卦象一分为二,见图1。
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组合卦象,则有:第一节首卦象组为乾坤,代表天地定位;第二节首卦象为咸(恒),是山泽(雷风)相重的卦象,其中咸代表山泽通气,恒代表风雷相薄;第一节尾卦象组为坎离,代表水火不相射;第二节尾卦象为既济(未济),是水火相重的卦象,其中未济代表水火不相射;颐与中孚类离、大过与小过类坎,故紧邻坎离、既济(未济)。
4、在三分36卦象时,乾与坤为同一节中(横排)阴阳爻数互补的卦象对,屯(蒙)与需(讼)、师(比)与履(小畜)、同人(大有)与谦(豫)、颐与大过、坎与离、晋(明夷)与家人(睽)、革(鼎)与震(艮)、渐(归妹)与丰(旅)、中孚与小过亦然。
后天八卦卦序原理

后天八卦卦序原理
八卦卦序原理是指在《易经》中的八卦排列顺序。
八卦卦序原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
据说,一个名为伏羲的传说中的人物,在观察大自然万物的演变变化时,总结出了八个基本符号,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道德规范。
这八个符号就是后来的八卦,而八卦卦序原理则是对八卦的排列方式的总结。
八卦卦序原理中,八个卦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这八个卦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特定的顺序。
八卦之间的顺序可以分为两组:上卦和下卦的对应顺序和六十四卦的顺序。
在八卦之间的对应顺序中,乾和坤、震和巽、坎和离、艮和兑互为对应。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相辅相成;震为雷、巽为风,雷风相互作用;坎为水、离为火,水火之间存在相互制约;艮为山、兑为泽,山泽之间相互依存。
这种对应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各种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六十四卦的顺序中,根据《易经》的说法,八卦相互组合形成了六十四种不同的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涵义和象征意义。
六十四卦的顺序按照一种特定的顺序排列,以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八卦卦序原理体现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八卦卦序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易经》中的智慧。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展开全文(图一:《周易》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图二、三:叉线图1、2)1.图2-5的规律都包含在图1中,《易经》64卦在数学排列上,有着严密的对称性;2.“64卦规律图”的存在,证明了流传至今的“通行本《易经》”在卦序排列上是正确传承的。
任何不同于“通行本《易经》”的卦序都是有问题的;3.《易经》64卦不仅在数学排列上具有此严密的对称规律,在内容上,也是前后卦相连贯的(请参见鄙人作品“易说《易经》”)。
这非常神奇,肯定消耗了作者n多的脑细胞。
这也说明“通行本《易经》”的作者极有可能是一个人,最多是几位要好的史官相互合作写的,不大可能是几代人前后续写的; 4.图1否定了若干不正确的64卦规律图,其实什么“河图”“洛书”根本就是数学问题,跟《易经》毫不沾边; 5.图1的规律由“8卦”顺序决定。
我本来拟定的顺序有二,一是乾坤巽震艮兑坎离,二是乾坤艮兑巽震坎离。
我们知道乾qian代表天,坤kun代表地,巽xun代表风,震zhen代表雷,兑dui代表泽,坎kan代表水,离li代表火。
图1说明8卦的顺序必然是这两者之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有问题,按它们画图1的话,都不能得到最简单,最简洁的图形;6.图1有助于《易经》的初学者;7.图1不能说成是“卦序图”,其实除非是从1到64按顺序排,实在找不到“卦序图”。
而图4只在局部存在卦序规律,图4可以得出图5。
8.给图1添上两条“对角轴线”,可以发现除了4组卦外,都能以某一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而1、2;29、30;27、28;61、62等4组,不能以这两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它们踩在某一条“对角轴线”上,按此轴线折叠后,相对的两卦不是分布于轴线两侧)。
ok,“翼式对称”的各卦,其卦符旋转180度,就是其奇偶数的卦符,如第25卦的卦符旋转180度得到第26卦的卦符;“非翼式对称”的8卦,其卦符自身上下卦相对称。
ok,这便是图5中巽和兑、震和艮同步出现的原因。
《易经》六十四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卦序

《易经》六十四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卦序《易经》六十四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卦序1.六十四卦中,上卦体为主导体,即主事时令,下卦体为方位,即主事方位。
上下卦体结合反映了什么时令在什么方位的关系。
如上乾下坤,上乾主事春风前后各22.5天、合计45天的时令,下卦体坤主事西方。
这一结合体反映了乾主事时期来到主事方位坤,形成了新的统一体。
2.六十四卦中,按照上卦体相同归类的原则,归为八类,每类有八个卦体。
如上卦体为离,那么下卦体有八类,即离、巽、坤、震、坎、艮、乾、兑。
这六十四卦中,按照上单经卦的生成排列数序,为坤、震、坎、艮、乾、兑、巽、离。
上卦体相同,下卦体的排列原则为:以与上卦体相同为始点,依次递进生成。
如:上卦体为巽,那么所有上卦体为巽的复合卦排列规则是巽、坤、震、坎、艮、乾、兑、离。
其他依次类推。
3.上卦体相同的八个卦体时令之和为45天的时令,即每一个卦体的时令又把主事卦体45天分为8份,每一份为5.625天。
如:上卦体所有相同的为艮,每一个艮统5.625天,即上艮下艮卦体统第一个5.625天,上艮下乾统第二个5.625天,上艮下兑统第三个5.625天,上艮下离统第四个5.625天,上艮下巽统第五个5.625天,上艮下坤统第六个5.625天,上艮下震统第七个5.625天,上艮下坎统最后一个5.625天。
其他依次类推。
一句话:以上卦体相同归类,八个相同上卦体之和统一个单经卦的45个单位时令,八个45天,即64个上卦体时令之和就是一个360度的周期(圆周)。
简单的说,六十四卦中,每一个卦体统5.625天。
下卦体为方位属性,八个上卦体相同而下卦体不同,反映了八个5.625天依序组合为45天的大时令,大时令以8个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来到一个方位。
六十四卦卦序:1.八个上卦体相同为坤、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为1——8的顺序,上坤下坤体为六十四卦第1卦,下卦体依次为震、坎、艮、乾、兑、离、巽,即上坤下巽为六十四卦的第8卦;2.上卦体相同为震,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9——16卦,其中上震下震为9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坎、艮、乾、兑、离、巽、坤,即上震下坤为第16卦;3.上卦体相同为坎,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17——24卦,其中上坎下坎为17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艮、乾、兑、离、巽、坤、震,即上坎下震为第24卦;4.上卦体相同为艮,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25——32卦,其中上艮下艮为25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乾、兑、离、巽、坤、震、坎,即上艮下坎为第32卦;5.上卦体相同为乾,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33——40卦,其中上乾下乾为33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兑、离、巽、坤、震、坎、艮,即上乾下艮为第40卦;6.上卦体相同为兑,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41——48卦,其中上兑下兑为41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离、巽、坤、震、坎、艮、乾,即上兑下乾为第48卦;7.上卦体相同为离,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49——56卦,其中上离下离为49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巽、坤、震、坎、艮、乾、兑,即上离下兑为第49卦;8.上卦体相同为巽,下卦体不同的八个卦体为六十四卦中的第57——64卦,其中上巽下巽为57卦,中间依次为下卦体是坤、震、坎、艮、乾、兑、离,即上巽下离为第64卦。
《易经新论》连载(11):位置论和新卦序

《易经新论》连载(11):位置论和新卦序2017-07-25 21:18·起名取名程博士《易经新论》连载系列已发表的部分:1、目录和大纲:《易经新论》连载(一)2、《易经新论》连载(二)综论与结论…………10、《易经新论》连载(10):不懂二进制不谈《易经》11、本节内容:《易经新论》连载(11):新卦序是最新理论的实用体现一、最新理论“位置论”“位置论”是作者写的哲学专著《辩证唯物主义新论》(以下简称《辩》)中提出的理论,它是前人没有论述过的理论,无论在国内外哲学界,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没有论述过位置论,它是当代的最新理论。
《辩》书把位置论作为哲学范畴的概念、种类、属性、基本规律、其作用与意义等都做了富有说服力的阐述。
在上一篇,作者强调了不懂得二进制就不能谈《易经》,在这里,作者还要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不懂得哲学就不能谈《易经》。
爱因斯坦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在《易经》中包含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也包含着哲学,否则它也不能成为群经之首,在学习《易经》之前增加一些哲学知识,对深刻理解其内涵,升华其文字中的意义大有裨益。
1、位置概念的哲学意义位置概念的通俗解释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在哲学中,位置是各种存在的共性。
位置概念是从各种具体存在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揭示事物存在的重要程度。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每一物质的存在都必须占据相应的位置,没有不占据位置的物质,也没有不存在物质的位置。
在思维世界中,每一具体思维都占据物质世界的位置,占据人类大脑的一部分,也占有自己的空间,存在容纳数量和思维时间的限制;像一个单位的物质只能占据相同位置的空间那样,在同一位置、同一时间内也只能进行一种思维,不可能进行两种思维;进行思维的先后,也表示了思维的位置,即思维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与此同时,每一思维对于客观事物又具有自己本身的重要程度,具有自己特定的地位,因此使思维又具有价值。
论《周易》中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规律

论《周易》中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规律《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典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是通过六条爻线的变化组合而成,每个卦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在《周易》中,这六十四卦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规律。
首先,在《周易》中,六十四卦是分为两部分排列的,这两部分分别称为上经和下经。
上经包括了从乾卦到离卦的八个卦,下经包括了从坤卦到兑卦的八个卦。
这种排列方式是与六十四卦的图形形态密切相关的。
其次,在上经和下经中,卦序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
上经中的八个卦按照“天都,大壮,谦,豫,随,蛊,临,观”的顺序排列,下经中的八个卦则按照“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的顺序排列。
可以看到,在上经中,一开始就包括了后来所有的几个卦,这也是因为这些卦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具有领导性的卦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经和下经中,卦的排列是互相呼应的。
例如,上经中的第一个“乾卦”和下经中的最后一个“兑卦”是互相呼应的,因为这两个卦都是以全阳和全阴开始的,代表着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
同样地,下经中的第一个“坤卦”和上经中的最后一个“离卦”也是互相呼应的,因为这两个卦都是以全阴和全阳结束的,代表着一种变化的状态。
此外,在每个卦内部,爻的排列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根据传统的排列方式,每个爻的排列顺序是从下到上,即首先排列最底部的下爻,然后是中爻,最后是上爻。
这种排列方式是基于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的,认为人类的活动是从地面开始的,然后才会上升到空中。
总的来说,《周易》中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是非常有规律的。
这种排列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参考,去研究这部经典典籍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