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正与王老吉

合集下载

和其正:瓶装打破王老吉神话

和其正:瓶装打破王老吉神话

和其正:瓶装打破王老吉神话怕上火,喝王老吉!简单的一句广告语造就了近几年来中国快消品市场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默默无闻的王老吉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凉茶也颠覆了消费者对其传统的认识而轻易的进入消费者的饮料清单,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评价,这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案例甚至可以进入哈佛的MBA课堂,相信在中国无数的商学院、咨询机构、企业家都会将之奉为经典,甚至比着葫芦去画瓢,期待有一天也可以实现这个伟大的商业奇迹。

10年,从1亿到10亿,到100亿,这真是一个商业神话。

耀眼夺目的红色罐子,密集轰炸的广告投放,1亿元的地震捐款,无处不在的销售网络,让我们明白了几个消费观念:我们很容易就会上火,怕上火可以喝凉茶,喝凉茶就喝王老吉。

王老吉用如此强势的手段让人们接受了这个道理,所以就造就了一个自信的王老吉,一个过分自信的王老吉,所以才有近10年一成不变的产品,还有不断攀升的价格,他们唯一做的只是在广告创意上让人更加眼花缭乱。

成功者总是自信的,坚持的,他们相信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忠诚的魔咒,无论天大地大,消费者也摆脱不掉这个如来佛的掌心。

消费者对王老吉的确有好感,但消费者也在变化,变化从和其正的半路杀出开始出现。

伊始,所有人都没有把这个愣头青当回事,包括消费者,当然也包括自信的王老吉。

大多数人对达利园的认识是:超强的模仿能力,市场热点产品的跟进速度,集团式的明星战略。

蛋黄派、法式小面包、绿茶、牛奶等等,他们复制了太多的案例,当然多数是成功的,而这次,他们却要直面这个庞大的自信的神化的王老吉。

相信很多人一看到和其正的凉茶广告,都会认为这真是一个笑话,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事情的进展的确符合大多数人的判断,和其正到处碰壁,最显著表现的是消费者对他的不屑一顾,凉茶就是王老吉,和其正是哪一路的,居然也会做凉茶?王老吉是名门正派,和其正就是歪门邪道,那段时间对于和其正来说,一定是最煎熬的时期,偏见与冷漠,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凉茶市场,后来者品牌之道

凉茶市场,后来者品牌之道

凉茶市场,后来者品牌之道在技术上,王老吉也许不是凉茶的最早发明者,但在中国顾客的内心,它却是那个品类的制造者。

认知大于事实,王老吉确实是正宗的凉茶鼻祖。

开拓顾客认知,将这偏安一隅、为多数人所生疏的“药水”,变成了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热销全国的饮料,这是王老吉对整个凉茶品类的伟大奉献。

任何凉茶市场的后来者(包括那些产生历史也许比王老吉还早的品牌),都应感谢王老吉,并一起积极爱护和共享凉茶品类的核心价值——去火。

对顾客而言,现在仅有一个凉茶品牌。

严格地讲,现在的全国凉茶市场上仅有一个品牌,王老吉。

客观事实上,凉茶还有专门多品牌,如上清饮、邓老、黄振龙、潘高寿、金葫芦以及和其正等,但从严格意义上,它们并非凉茶品牌,这些品牌对中国地区的绝大部分顾客而言,尚未和凉茶发生连接,它们没有进入更未扎根于心智,仅是一个商标或者是蜗居一隅的小不点。

在顾客的心智里,还可容纳六个凉茶品牌。

我们明白,在理论上人的脑袋能够装下无限量的信息,但研究证明,对同一类商品,人的脑袋仅能容纳、记住七个品牌。

我们讲营销确实是战争,而营销战确实是抢夺顾客认知的战争,顾客认知,对商家而言乃是最宝贵的资源。

而抢夺顾客认知的本质,确实是如何闯进七个品牌之列,同时争取位置一再突前,直至成为顾客心中首选。

除了王老吉,顾客的心智空间,还能够容纳其他凉茶品牌,理论上而言数量是六个。

市场后来者,品牌定位是关键。

关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要命的咨询题不是广告“如何讲”,而是因品牌定位而直截了当导致的广告“讲什么”。

专门多人认为脑白金的广告表现形式专门恶俗,但它讲对了,因此也专门有效。

先求品牌定位上的“对”,再求广告表现上的“妙”,专门对一个市场后来者,这是不二之选。

在功效上做加法,和其正的败笔。

和其正,它2007年宣告进入凉茶市场。

它在广告中除了诉求凉茶的核心价值“去火”之外,还又增生了一个价值“补元气”。

和其正的做法,妄图以增生的品类价值制造差异化,区隔王老吉。

市场营销 以和其正加多宝为例

市场营销 以和其正加多宝为例

一.和其正作为凉茶行业的挑战者采取了何种进攻战略?和其正作为凉茶行业的挑战者,首先要锁定市场领导者——王老吉。

和其正在挑战王老吉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战略。

1.正面进攻①跟随策略:和其正选择了国内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做代言,广告语用的是“清火气、养元气、做人要大气”,很显然,这与“怕上火,喝王老吉”极其的相似,但“养元气”可以消除消费者对长期饮用导致身体寒气过重的担忧,直接攻击王老吉的弱点。

再用消费者非常熟悉的与“王老吉”同出一辙的产品包装及设计,火红的包装,寻找的,不是与其他产品一样别出心裁的想给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是反其道行之,让消费者觉得“似曾相识”,同样的红色,同样的黄字,让消费者感觉,去火凉茶都是这个包装。

但有王老吉搭便车的嫌疑。

②价格差异化,零售价更低:和其正”采用零售价低于同类产品的策略,特别当产品的外包装、口感、包装颜色等都与行业大老“王老吉”几乎同出一辙时,零售价却比其更低,并给经销商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

此番做法,在销售渠道上,和其正自然就更占优势。

对于王老吉罐装凉茶在终端价3.5元,和其正凉茶终端价在2-2.5元之间,低价就是优势。

这样铺货当然容易、快速了。

其不走区域走全国的策略,让其一举成为凉茶行业的佼佼者。

2.侧翼进攻①包装多样化:和其正凉茶,在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后,又推出了PET包装,“和其正”凉茶从研发、质量等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到大众的需求,弥补了王老吉的红色罐装和绿色盒装携带不方便的缺点,令其饮用更加方便、消费更加实惠、选择更加多样。

“凉茶和其正,大瓶更尽兴”和后来的“和其正,瓶装更尽兴”作为广告语。

②区域营销:达利一直实施以分公司带动区域营销的战略计划,以点代面,从而取得全国市场的节节开花。

并且达利在福建、四川、湖北、山东、吉林、甘肃等省建立了八大生产基地,全面进占国内市场,在强大的销售网络与高物流效率的支撑下,和其正凉茶从生产规模、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到终端销售都拥有了高效稳定的保障。

和其正

和其正

二、价格差异化,零售价更低
• 在价格上,和其正则采用零售价低于同类产品的策略,特别当产 品的外包装、口感、包装颜色等都与行业大老“王老吉”几乎同出一 辙时,零售价却比其更低,并给经销商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此番做 法,在通路渠道上,“和其正”自然就更占优势。
三、速度化营销,后进者更为强势
• 孙子兵法《作战篇》曰:“兵贵胜,不贵久”、“其用战也胜,久刚 钝兵挫锐”,意思是说,用兵打仗,贵在快速反应,而不宜旷日持久; 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受挫;兵贵神速,以快取胜。要追求 速度,就需要冒一定的风险,边跑边整顿。在风险中寻求速度,在速 度中降低风险。 • “和其正”正是牢牢抓住这一关键点,迅速出击。
谢谢
广告诉求差异化,“同而不同”
• 在广告诉求上,“和其正”除了采用“王老吉”的“去火”诉求, 更进一步的补充了“养元气”的诉求。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根深蒂 固的有着过于的清火便会让身体比较“虚”这样的观念。因此,“和 其正”抓住隐藏性的关键点,提出了“清火气,养元气”的概念。不 仅停留在去火的表面,在去火的同时,更养元气,后面加了“熬夜伤 神补元气”。更深一层的满足了消费者“没有说出来的需求”,在与 同类产品形成差异化的同时,更深一层的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产Hale Waihona Puke 定位• “和其正”产品的定位,除了具有“王老吉”的 “喝了不上火”作用外,还有“熬夜伤神补元 气”!陈道明手执“和其正”之扇的形象,风度 翩翩,复古中道。 和其正 和其正,做人要大气“和其正”于折扇之上,匠心 独运。中国人讲和气而“忍让谦和”,提倡和气而 “以和为贵”;扇风时,扇(善)为美,合扇时, 合(和)为贵;儒家尚正气,道家尚清气,佛家 尚和气!“和其正”,“何其正”!何其正的味道, 何其正的品牌,寓意深刻。 和其正凉茶根据 民间传统配方,精选草本植物材料,采用现代科 学方法精制而成,清火气、养元气、老少皆宜。

中国十大凉茶品牌排行榜

中国十大凉茶品牌排行榜

中国十大凉茶品牌排行榜(2010-03-16 13:45:08)NO.1 王老吉凉茶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NO.2 黄振龙凉茶黄振龙凉茶的创始人是黄振龙先生。

黄振龙出生在上个世纪初,祖籍在广东三水。

黄振龙自幼就拜了当地著名的中草药医师,潜心学习中医药理,研习各种中草药的药性。

由于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学有所成。

NO.3 邓老凉茶邓老凉茶是集大师、中医、现代、科技、生态五大元素为一体的专业凉茶。

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强大科研优势和技术力量,携手打造成功的连锁机构。

中医药专家和市场管理,品牌策划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打造中国养生饮品第一品牌。

NO.4 和其正凉茶“和其正”是福建达利集团生产的一个凉茶的名称,是中国凉茶行业的一支劲旅,撼动“王老吉”雄霸天下的市场地位。

NO.5 徐其修凉茶徐其修,生于公元一八七零年二月二十八日子时。

徐其修原籍广东省佛冈县龙山镇乐格村人士,自幼随父(徐就昌)在广东佛冈、广州等地经营凉茶铺,兼医治奇难杂症。

当时由于药物来源不足,运输不便,后搬迁广东省英德市浛洸继续经营凉茶铺(今天的徐其修凉茶总铺)兼行医习药。

“徐其修”字号从一八九五年开始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徐其修凉茶在广东地区早已久负盛名,一直为广大民众所乐用,深受欢迎和好评。

NO.6 潘高寿凉茶从历史上看,潘高寿是一个老品牌,1890年就开始做止咳枇杷膏的潘高寿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现实来看,潘高寿是一个新兴的企业,不但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和管理也领先一步。

难怪新快报一位主编曾慨叹潘高寿是“百年老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产品质量靠得住,营销创新,很不容易。

”潘高寿是1890年由广东开平两个姓潘的兄弟作的,现在开平还有潘高寿大道,他们最早的来到广东的高地间开了一个铺子,主要是做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露。

一开始他们就将蛇胆、川贝这些止咳的中药材配在一起,用泥提炼出来给大家使用,后来影响力大了,产品就扩大了规模,开设了很多的分店,当时还在香港开设了分店,后来解放了,他们的后人也去了香港,香港现在还有潘高寿。

王老吉VS和其正

王老吉VS和其正

王老吉和和其正的主要差异化属性:商直接供货批发(上规模):大多采用常规的搭赠的促销手段。

小店(建网络):用量化管理强力开发,建设终端网络餐饮(搞拉动):通过赠饮活动让消费者品尝王老吉的味道,向消费者宣传其下火功能特通(找突破):主要是网吧和夜场形象产品和其正与王老吉企业怎样选择战略?王老吉:防上火的饮料⏹以特性打开销路:预防上火的植物饮料,有降火功能⏹以好处打开销路:怕上火,喝王老吉⏹以产品种类定位打开销路:定位为饮料,与菊花茶等区别功能为降火,与可乐等区别和其正:中国人的凉茶⏹靠竞争对手打开销路:以王老吉的成功走红为东风,站在王老吉的肩膀上发展和其正与王老吉广告策略王老吉:以正合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广告媒介以电视为主电视广告(高空拉动)03年短短几个月,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同年11月巨资购买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07年9月荣获人民大会堂国宴饮品,确立王老吉的正宗地位08年5月王老吉为地震灾区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网上出现封杀王老吉风潮,造成王老吉卖断货08年奥运期间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抓住奥运的契机王老吉温州“学子情”活动(事件公关营销)和其正:以奇胜以陈道明作为形象代言人,铺开广告宣传策划社会正气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公众好形象唱响社会主义正气歌卡拉OK比赛,借势宣传与有关体育栏目合作,很好的利用奥运商机抓住“神七”升空机遇成为“飞天”工程的指定供应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其正与王老吉传播渠道王老吉:终端销售,陆军装备精良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在各个零售商中,都铺上了王老吉饮料选择湘菜和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推行“火锅店铺市”制定了“合作酒店”的计划,集中推广加入肯德基,成为肯德基的合作饮料供应商和其正:后进者的“超越”策略达利一直实施以分公司带动区域营销的战略计划,以点代面,从而取得国市场的节节开花。

和其正借助公司的销售网络展开销售。

定价低于王老吉,利用销售网展开低价促销。

商业揭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为什么输的是和其正?

商业揭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为什么输的是和其正?

商业揭秘: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为什么输的是和其正?凉茶可以说在国内的饮料行业里核心组成成分,在中国的凉茶市场,现在最为有名的就是加多宝和王老吉,但是只要是90后都记得,在几年前有一款凉茶叫做和其正,同样是凉茶市场上的一位霸主,但是这两年和其正已经慢慢淡出人们视野之中,虽然依旧在凉茶市场活跃,但已经不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凉茶品牌,甚至在很多商店里已经看不见和其正的影子。

而导致和其正没落的原因,起源于凉茶行业的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

就让我们先来回顾,那一场大战的开始。

简单来说就是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原来是相互合作的.加多宝向广药集团购买了王老吉这个商标.然后出产红罐王老吉,众所周知,因为加多宝公司强大的营销能力,红罐王老吉很快就火了,2002年当年销售额就达1.8亿元,2003年更升至6亿元,红罐王老吉2011年销售收入160亿元,超过可口可乐。

而反观广药集团旗下的绿盒王老吉,这里要强调的是加多宝拥有的是红罐的王老吉商标,而广药则主要生产的是绿色盒装的王老吉。

但是绿色王老吉并不能赢得人们的热衷,似乎在人们的认知里,王老吉就应该是红罐的。

绿色王老吉2011年的销售不足20亿元,而即使这样的成绩,还有可能是搭了红罐王老吉热销的顺风车。

而加多宝公司通过对王老吉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出现市面上最为流行的怕上火喝王老吉。

王老吉给加多宝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而同,可能由于合同原因,广药集团每年收到加多宝对广药集团的王老吉这一商标没有随之巨大的利润而升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官司。

2012年7月4日:广药将销售带有“王老吉”字样的加多宝产品的两家广东经销商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分别索赔50万。

2012年7月9日:广药宣布已经以侵权为由向各地海关申请扣留加多宝产品,其中广州黄埔海关扣留加多宝产品多达17吨,广药同时宣布加多宝侵犯“王老吉”商标装潢权并提出诉讼。

2012年7月1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鸿道集团提出的诉讼申请,为广药集团和加多宝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案画上了句号。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争市场,为什么和其正几乎“消失”了呢?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争市场,为什么和其正几乎“消失”了呢?

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争市场,为什么和其正几乎“消失”了呢?说到凉茶品牌,大家都会想到王老吉和加多宝,同时也会联想到和其正。

2019年的春节,大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事情,今年超市里的凉茶只有加多宝跟王老吉在极其努力的竞争,而和其正似乎就此销声匿迹了,既没有锣鼓喧天的广告,也没有年节促销的礼盒,只有1.5L瓶装、550ml瓶装和310ml罐装3个产品静静的呆在超市的货架上。

很多市民表示,年节聚会较多吃的比较油腻辛辣,非常适合喝凉茶,而加多宝跟王老吉的促销礼盒也非常适合过节送礼,所以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加多宝或者王老吉。

但几乎没有选择和其正的时候。

和其正作为达利集团推出的一款凉茶,早年间达利集团推出的一款凉茶产品,最早期的时候销量非常好,曾拥有近20亿的年收入,成为凉茶界的老二。

当然,这些成绩都是在加多宝上市之前的成绩。

加多宝跟王老吉本是一家,只是因为王老吉品牌归属、红罐使用权等问题开始打官司,而这个官司一打就是很多年。

那么,为什么加多宝与王老吉打官司,和其正会从市场中“消失”呢?凉茶行业整体走势呈下坡路线从行业看,凉茶领域也进入了增长放缓期。

2011-2015年,我国凉茶行业市场年均复合增速为12.34%;2016年以后,市场规模增速下降至个位数。

2017年,我国凉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78亿元,较去年增长了仅9.1%。

上清饮凉茶、太极凉茶、贵州百灵的火透等一些品牌已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品牌竞争力较差和其正是达利集团旗下的一个产品,所以达利集团并没有必须要争第一的想法,因为达利集团还有很多其他优势产品。

当年能推出和其正,也是因为看到凉茶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再加上和其正本身并没有足够强大的产品优势,王老吉主打去火,广告一出来就让大家记住了,而和其正本身没有比加多宝跟王老吉更突出的优势,所以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很弱。

行业老大老二竞争,弱者淘汰更快加多宝与王老吉采取的几乎是紧随的战略,两个产品在包装、定价、促销渠道等等方面都有竞争,而且是你追我赶的势头,如此一来,两个产品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去竞争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福建达利集团新推的凉茶“和其正”闪亮登场,震撼上市。

电视广告里陈道明频频亮相,为“和其正”代言宣传,从“和其正”广告一鸣惊人的大投入、大制作我们不难看出,“和其正”出手不凡,来势凶猛。

然而,仔细观看“和其正”的电视广告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喝了不上火”的品牌诉求不正是和风头正劲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如出一辙吗?只是在“不上火”的后面又加了一个“熬夜伤神补元气”,另外,其产品包装的设计和色调也与“王老吉”相差无几。

炎炎夏日,凉茶品牌如何出奇制胜记者:从第一品牌诉求点“喝了不上火”来看,“和其正”正虎视眈眈,想从“王老吉”的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那么,“和其正”这样的品牌推广策略真能使出奇制胜,一鸣惊人吗?杨兴国:我们不妨先追溯一下“王老吉”品牌的成长历程。

在2002年以前,王老吉已经不温不火地经营了7年多,却一直默默无闻,固守一方。

2002年,专业品牌公司成美在为其做品牌规划时,通过市场调研为其重新确定了个性独特的品牌诉求——“预防上火”,“预防上火”满足了消费者在饮食时(特别是在享受煎炸、烧烤、香辣美食时)特别希望能够预防上火的需求,又具有高度差异性,避开了同可乐等国内外饮料巨头地直接碰撞竞争,开辟了自己的生存区隔空间。

精准的品牌定位使“王老吉”迅速飙红,销售量直线上升,2002年,王老吉年销量1.8亿元,2005年年销量超过25亿元(包括利包装),2006年销量更是超过了35亿元。

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宴席上,“茅台酒、中华烟、王老吉”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几小件,打麻将熬夜、运动、看球赛后喝一罐王老吉更是成为一种时尚。

“王老吉”能通过“预防上火”一鸣惊人,“和其正”也一定能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再探究一下品牌的差异化行销问题。

提起世界第一高峰,我们马上会想到珠穆朗玛峰,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呢?品牌建立也是同样道理,例如,人们一提起“除菌”就会想到舒肤佳,一提起“取头屑”就会想到海飞丝,一提起“阳刚、豪迈”就会想到万宝路……美国国际营销From 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一个公司必须努力寻找能使它的产品产生差异化的特定方法,以赢得竞争优势”。

品牌定位的关键点就是寻找一个个性鲜明独特,又区别于竞争对手且符合消费者利益需求的差异化品牌诉求点,做一个品牌概念的开创者“NO.1”,而不是跟随者,抢先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这对一个品牌来讲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很容易将后进入市场的跟随品牌视为“模仿秀”而低估其价值,即使其做得再好再努力。

国内外的许多案例已经证明,“ME—TOO(我也是)”的模仿秀战略只会将品牌带入歧途。

例如,百事可乐刚进入市场时,使用“me too(我也是)”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挑战,可口可乐借机推出“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战略,提醒消费者其它皆为冒牌货,给百事可乐迎头痛击。

后来当百事可乐确定了自己“年轻一代的选择”品牌核心价值后,才得以与可口可乐平分秋色。

又如,多年来,许多新品牌向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发起无数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七喜却以“非可乐”的定位,提出“非可乐”的新概念,使自己提升至和可乐并列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成功。

“王老吉”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其寻找到了一个个性鲜明独特,且又高度差异化的品牌诉求点——“预防上火”,并成为这个品牌概念的开创者“NO.1”。

然而“和其正”步尘其后也打“喝了不上火”牌,只能给人“模仿秀”之嫌,前景令人担忧。

记者:“和其正”在品牌策略上面临着哪些不利因素?杨兴国:“和其正”的第二品牌诉求点“熬夜伤神补元气”,其实也被“王老吉”的品牌诉求所涵盖。

“王老吉”的电视广告“不怕上火的世界杯”有这样的场景:小张是个超级球迷,为看世界杯,连续一星期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熬得满眼血丝,牙龈发炎,“经常熬夜,导致虚火上升,此时有一盒清热降火的…王老吉‟在手就最好不过了……”“me too(我也是)”的策略使“和其正”在竞争一开局便处于劣势地位,如果其价格比“王老吉”低,后来者的便宜会让消费者怀疑其品质;如果其价格比“王老吉”高,后来者价格比“NO.1”还高,消费者有什么理由要去转换呢?如果口味有差异,“王老吉”是凉茶始祖,先入为主,消费者会觉得后来者可能不太正宗;如果口味差不多,既然差不多,我为什么要换呢?总之,即使“和其正”再努力,做得再好,“模仿秀”的亮相也会让消费者低估其价值。

记者:您认为未来的凉茶市场的竞争会是一种什么格局?后起之秀如何寻求生存发展空间?杨兴国:随着“王老吉”的脱颖而出以及人们对凉茶功能认知度的提高,未来凉茶市场的前景确实非常诱人,分析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凉茶市场份额五年内突破100亿元并非不可能。

面对“王老吉”的猛烈攻势,许多竞争对手已虎视眈眈。

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已收购香港传统凉茶馆“同治堂”旗下品牌“健康工房”,进军凉茶市场,本土企业除“和其正”外,“潘高寿”等企业也已经秣马厉兵,摩拳擦掌,还有更多的企业准备加入凉茶市场的大战。

然而目前的凉茶市场,“王老吉”已成为第一品牌,其品牌影响力及自身实力已经非常强大,近几年内任何其它品牌都较难撼动,然而“王老吉”的品牌领导地位并不意味着其它品牌没有生存的空间。

例如,血尔在补血保健品市场趋于成熟的情况下,以“补血功效持久情更久”的品牌定位区别于市场先驱者朴雪、红桃K的“补血快”,硬是杀开一条血路。

一杯小小的凉茶还承载着许多丰厚的内涵,还有许多未被竞争者挖掘且又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诉求点,对于那些想从凉茶市场分得一杯羹的企业,应该避开同“王老吉”的直接碰撞竞争,开辟了自己的生存区隔空间,寻找一个差异于“王老吉”具有独特个性且又能拨动消费者心弦的品牌诉求点,在那里后起之秀才会风光无限。

和其正VS王老吉提起凉茶,不能不说王老吉。

王老吉自开创了凉茶这一新品类后,品牌效益急剧攀升,年销售额已经从2002年的1.8亿元递增到2008年的105亿元。

据传,王老吉2009年订立的销售目标是冲击150亿元。

不管怎么说,王老吉的成功都让中国品牌人欢呼雀跃。

但是,随着王老吉的巨大成功,广东、福建等地的凉茶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品牌,意欲分得一杯羹。

和其正、潘高寿、邓老、黄振龙以及众多中小凉茶品牌蜂拥而至,搅得凉茶市场煞是热闹。

这些挑战品牌不但没有撼动王老吉的市场地位外,还扩大了凉茶的市场容量,让王老吉独享“老大”的品牌收益。

潘高寿、邓老、黄振龙等品牌在华南市场的销售还不错,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笔者以为,唯一能挑战王老吉的品牌就是和其正。

和其正的挑战底牌一、口感和包装:“和其正”的口感、产品包装的设计和色调也与“王老吉”相差无几。

而“潘高寿”等品牌在口感和包装上都与“王老吉”有很大区别。

“和其正”采取的是跟随策略。

对于饮料来说,首先就是“口感”。

经过品牌占位和多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认为“王老吉是正宗的凉茶鼻祖”,它的口感就是“凉茶的味道”。

如果口感相差很大,则有“不是正宗凉茶的味道”之嫌疑。

所以,如果在口感上有区别则风险很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其正”口感的跟随策略无疑是正确而深具市场实效的。

在包装物上,“和其正”现在发展成铁罐和PET瓶装两种瓶型。

而王老吉只有罐装与纸盒装两种,而且分属两家企业,前者是为汶川地震捐款1个亿的加多宝集团,后者属于广药集团。

价格与渠道:“王老吉”罐装凉茶终端价3.5元,“和其正”罐装凉茶终端价在2~2.5元之间。

当“凉茶就是一种预防上火的饮料”成为共识时,与王老吉口感一样但价格低很多的“和其正”也就有了优势。

消费者购物是先选“品类”后选“品牌”,在选择品牌时会参考“品牌力”和“价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在不同的品类中对消费者的决策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对于服装、家电等耐用品来说,首先是“品牌力”,其次才是“价格”;而对于饮料等快速消费品来说,首先是“价格”,其次才是“品牌力”。

现在,由于王老吉是凉茶的代名词,在一般情况下,王老吉是必选;但在同一渠道下,如果口感一样,低价位的同品类饮料会成为一部分消费者的选择(每年夏季的饮料价格大战和赠饮大战就是明证)。

也就是说,“和其正”可以成为“王老吉”的替代品。

作为市场跟进者,“和其正”凉茶之所以有意在产品价位上与“王老吉”错开,一是拉拢消费者,二是要给经销商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

“和其正”开出的利润空间是: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1倍左右,这足以让大部分经销商心动,铺货当然不遗余力了。

再加上陈道明代言的广告在央视的频频亮相,这对“和其正”快速建设渠道起到了关键作用。

品牌背景:“和其正”是福建达利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

达利集团不仅拥有达利、好吃点、可比克等著名休闲食品品牌,还有一张遍布全国的市场网络(目前在全国已有1500多家经销商,批发网点超过10000个),电视广告里陈道明频频亮相,为“和其正”代言宣传。

从“和其正”广告的大投入、大制作中我们不难看出,福建达利集团的“和其正”出手不凡,来势凶猛。

王老吉的市场软肋2008年,国际权威调研机构AC尼尔森关于饮料市场的一则最新数据显示,在罐装饮料市场,红罐王老吉已经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名。

王老吉凭借准确的品牌定位与市场操作,取得了令国人骄傲的业绩。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王老吉统领的凉茶市场就无懈可击。

笔者以为,王老吉在市场的表现也有软肋。

无容置疑,王老吉的品牌运作和市场营销做的十分到位,唯一的缺点是“产品包装缺乏创新”。

——这就是王老吉的市场软肋。

为了说明问题,我将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铁罐王老吉给消费者的携带和饮用带来不便。

众所周知,除了广药集团在2005年推出了利乐包装之外,加多宝集团始终只有红色易拉罐一种包装的王老吉产品。

王老吉认为,只有红罐的王老吉才代表正宗的凉茶,才能加深消费者的品牌识别印象。

笔者以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永远正确,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观察。

在市场初期,消费者对一个新品类关注的重点是“产品是不是正宗(主要是担心质量),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品类市场份额的扩大,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将由“产品是不是正宗”转移到“是否方便和实惠”。

就像可口可乐一样,红罐代表可口可乐,PET瓶装照样代表可口可乐。

对于习惯喝可乐的人来说,PET瓶装容量更大,携带和饮用也更方便,当然也实惠一些。

基于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在市场初期,红罐的包装使得王老吉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那就是红罐王老吉才是正宗的凉茶。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凉茶也已经逐渐被全国消费者所认知,这时,无论什么样的包装一样代表凉茶。

而且PET瓶装容量更大,是一种实惠装,携带和饮用也更方便。

如果王老吉还固守红罐而不推出PET瓶,必将给“和其正”留下很大的市场。

要知道,铁罐王老吉打开以后就不容易携带和保留。

这在餐饮渠道还无所谓,如果出差、旅游、玩耍等一次喝不完携带就很不方便,不像PET瓶装把盖拧上后,随便放都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