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习题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拓展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②蹊(xī):小路。
③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④娇:可爱的样子。
⑤恰恰:形容鸟叫的声音和谐动听。
[1]诗人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__,季节是_____。
[2]“千朵万朵”形容_____________,“压”和“低”两个字贴切生动地描绘了花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3]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蝴蝶____________(怎样)、黄莺___________(怎样),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 课外阅读我最棒。
七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将最后两句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第三、四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
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
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
(____)(2)《七步诗》前四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最后两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____)3. 阅读与理解。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杜甫诗三首习题含解析3

杜甫诗三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对“青冢”的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最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
诗歌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项,“青冢”一词体现不出对王昭君的歌颂之意。
2.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析,理解怀古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写法.,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甫也怀才不遇,漂泊西南.杜甫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的刻画。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
颈联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的“霜鬓”是他忧思艰难国运的结果。
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不符合诗歌的主旨。
4。
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是怎样与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精神分析即可.在一起,构成因果关系:因时世艰难,导致诗人潦倒不堪;因无力匡时济世,使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更加强烈,无法排遣。
杜甫诗词习题集

杜甫诗词习题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会当凌绝顶,。
《望岳》(3)人生不相见,。
《赠卫八处士》(4),惊乎热中肠。
《赠卫八处士》(5)夜雨剪春韭,。
《赠卫八处士》(6),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7)绝代有佳人,。
《佳人》(8),兄弟遭杀戮。
《佳人》(9)夫婿轻薄儿,。
《佳人》(10),鸳鸯不独宿。
《佳人》(11)在山泉水清,。
《佳人》(12),采柏动盈掬。
《佳人》(13),生别常恻恻。
《梦李白二首》(14)古人入我梦,。
《梦李白二首》(15),魂返关塞黑。
《梦李白二首》(16),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17),舟楫恐失坠。
《梦李白二首》(18)出门搔白首,。
《梦李白二首》(19)千秋万岁名,。
《梦李白二首》(20)曾貌先帝照夜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1),始觉屏障生光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2),马官厮养森成列。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3)可怜九马争神骏,。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4),皆与此图筋骨同。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5),龙媒去尽鸟呼风。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26),城春草木深。
《春望》(27)烽火连三月,。
《春望》(28),浑欲不胜簪。
《春望》(29)遥怜小儿女,。
《月夜》(30)香雾云鬟湿,。
《月夜》2015年1月10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老师)

5.《杜甫诗三首》检测练习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环珮.(pèi)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溯.源(sù)B.青冢.(zhǒnɡ) 江渚.(zhǔ) 孤舟一系.(jì)佩.带(pèi)C.王嫱.(qiánɡ) 缭.绕(liáo)阴.森(yīn)投箸.(zhù)D.边塞.(sài)萧.森(xiāo)阻塞.(sài)石砧.(zhēn)【答案】C(A.“省”读xǐng;B.“系”读xì;D.“阻塞”的“塞”读sè)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环珮胡诌震撼眷恋B.潦倒琵琶蠕动携带C.怂恿磨蹭朔漠木讷D.雕伤干涸悸动讥诮【答案】D(雕伤—凋伤)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百度“魔兽贴吧”里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________调侃式的话,在短短9个小时内便引来了超过40.6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1.7万名网友参与跟帖。
对于“贾君鹏事件”,我们在看到________“成功”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功”和收益只是一时的,而对网络舆论________的破坏和对网友信心的打击则是长期的和持久的。
________网络虚假事件被用来彻底否定网络舆论的真实性的情况层出不穷,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
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A.几乎计划诚信度因此B.近乎策划公信力如果C.几乎计划诚信度如果D.近乎策划公信力因此【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牟取私利。
B.商家骗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是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的。
C.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是数典忘祖....。
杜甫练习题大全

杜甫练习题大全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其诗歌以深情厚意、豪放激昂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作品,下面将提供一系列的杜甫练习题,帮助读者深入学习与理解杜甫的诗歌文化。
练习一:选诗填空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适当的诗句填空。
1. 人生自古谁________。
(知)2. 黄河远上白__________________。
(海)3. 抽刀断水_____________。
(芦)4. 千里共______________。
(婵娟)5. 登山壮则有__________。
(俊采)练习二:鉴赏题阅读以下杜甫的诗句,回答相关问题。
1.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请简要解读该诗句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请解读该诗句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抒发的情感。
3. “学无止境途漫漫,凤还巢而鸾未还。
”请解读该诗句表达的学习态度和意义。
练习三:配对题将下列杜甫的诗句与相应的意境或主题进行配对。
1. “回看天际下,奔如破波过。
” a. 对社会不满的抒发2.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b. 对逝去亲人的思念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c.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4. “万里寒光透海雪,归骑窦鹿愧烟霞。
” d. 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与抱负练习四:创作题请结合杜甫的作品创作一个短诗,诗题自拟。
要求诗句通顺,意境独特,情感真挚。
练习五:扩展阅读从杜甫的诗集中选取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在200字以内简要解读该诗句的主题与意境,并阐述你的读后感受。
答案:练习一:1. 知(《登高》)2. 海(《登高》)3. 芦(《月夜忆舍弟》)4. 婵娟(《月夜忆舍弟》)5. 俊采(《绝句漫议》)练习二:1. 这句诗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之情。
作者通过山河壮丽的景色,彰显了人生短暂,时间的流逝如大江东去,让人对生命的无常和社会的变迁产生深思。
2. 这句诗以简练而直观的方式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美自然景象的赞美和对时间的感慨。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的积累1.要求默写诗句:(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写:(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4.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与《马说》的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7.学常识填空:(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
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二、教材探究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4.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5.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6.《石壕吏》一文表达怎样的感情?1.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

《杜甫诗三首》评估测试题一、填空(20 分)1.“五岳”中的“岳”的意思是______ __。
“五岳之尊”指的是________,西岳指的是________、中岳指的是______ __。
2.《石壕吏》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 __诗。
3.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一生关注民生,诗风厚重,诗句朴实,故被誉为“”。
其代表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三吏”指的是《石壕吏》、《》和《》;“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和《》。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相顾无相识,。
6.乡泪客中尽,。
迷津欲有问,。
7. 造化钟神秀,。
,决眦入归鸟。
8. ,家书抵万金。
二、选择题(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聚集)家书抵.万金(值,相当)B.浑.欲不胜簪(混乱)二男新.战死(最近)C.决眦.入归鸟(眼角)国.破山河在(国都)D.存者且偷生.(活着)夜久语声绝.(消失)2.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3. 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 归鸟B.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 万金C.吏呼/一何怒D.二男/ 新战/ 死4.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其作者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
杜甫《春望》练习题

杜甫《春望》练习题
导语:多做练习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所学课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下面是杜甫《春望》练习题,欢迎大家过来做一做!
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联描绘的情景:国 都沦陷,城池残破, 虽山河依旧,可乱草 遍地林木苍苍。
作用:这两句诗用春 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 萧条景象,突出战乱 的危害,表达了诗人 的伤时忧国之情。
一个“破”字,使 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 家的残破;一个“深”字, 草木丛生,人迹罕至,令 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 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 作者悲叹似在身边。
5、请展开想象,描述尾 联中所刻画的诗人形象 是怎样的?
5、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 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 此而焦虑忧愁。百无聊赖之 际,搔首踌躇,昔日那长长 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 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 髻插簪。尾联描画出了诗人 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 凉的心境。
6、语言品味:《春望》: 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 句的理解。
9、品味:“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 “割”字的表达效果。
例: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 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 “钟”字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 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 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诗 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割”字是分割、判割的 意思,在这里用拟人手 法突出了泰山的“奇 险”,更能表现出泰山 的高大巍峨。 ;流露出 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回答:
1.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高大巍峨;神奇秀丽;对祖 国山河的热爱。
想象描绘: 5、请借助想象,将“齐鲁 青未了”改写成一个写景小 段。 6、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 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
《杜甫诗三首》 习题集
望岳
1.本诗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句 子是“ ”“ ”。 2.表明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 诗句是: , 。 3.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 峨高大的诗句是 , 。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 现了泰山的 ;“造化 钟神秀” 一句表现了泰山 的 ;“决眦入归鸟” 一句蕴含了 ( )。
7、《望岳》描写了泰山 的巍峨高大和神奇秀丽, 表现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表达作者不畏艰难, 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
8、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 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 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 得远的哲理。(人生哲理:人生 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 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 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答:表现了官府“捉人” 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 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 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派人 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 度。
3、本诗中写“夜色” 有什么作用?
答:烘托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 个“望 ”字中,诗人的视 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 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
律 2、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五 言( )诗,作者通过写沦 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 了诗人( 感时忧国、思家念 亲 )的情怀。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中所表达的情感。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一句是什么描写?你 从中体会出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中所表达的情感。
写出了作者与家人音信隔 绝,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 思亲念亲之情油然而生。
4.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 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 虑忧愁。百无聊赖之际,搔首 踌躇,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 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 几乎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描绘 的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忧国和思家的情怀。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却让 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 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 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 让人惊心。以花鸟拟人,感时伤 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移情 于物,表达了作者因战乱而伤时、?有什么作用?其 中“破、深”两字用得极好, 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两字好在哪里?
6、大自然也对泰山神 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 钟,山是如此巍峨, 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 割断一般,云霞明灭 一昏一暗,形成截然 不同的景象。
体会思想感情:
7、《望岳》这首诗展现出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 哲理?
石壕吏
1、诗人虽没有一个字 的评论,但是他的情 感倾向全表现在字里 行间,请结合诗句谈 一谈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了“安
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困难,表达了诗人对时 局、对国家的担忧,对饱 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 同情。
2、“有吏夜捉人”中的 “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