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总结 地理笔记 高考总复习必备
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一个扁球体,稍微扁扁的样子。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一年的时间。
4. 时区:世界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
5. 地球的倾斜:地球轴倾斜23.5°,形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二、地球的结构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地壳: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陆地地壳厚度较大,海洋地壳较薄。
3. 地球的地幔: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组成,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4. 地球的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冰雪等形式。
2. 水资源的利用:人类常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有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等。
3. 水资源的问题: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四、地球上的气候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长期气候要素的统计结果。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等。
3. 气候分类:按温度等因素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按降水量划分为湿润气候和干旱气候。
4. 气候与植被的关系:不同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
五、地球上的地貌和水文1. 地貌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壳变动、水的侵蚀作用、风力等都可以造成地貌的变化。
3. 水文的分类: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4. 水文的特点:河流有源头、河段和河口,湖泊是由地表积水形成,海洋是地表最大的水域。
六、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气候变化等都是引发自然灾害的原因。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的活动也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过度开采导致地质灾害,过度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笔记整理

地理高考知识点笔记整理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技术三个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地理高考知识点,我将进行一次整理。
1. 自然地理部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它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及其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呈略扁球形,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两种类型,而地核和地幔则由熔融的岩浆构成。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1.3 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大气圈是由空气组成的天空层,其中含有大量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
水圈主要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陆地则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等。
1.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种恶劣状况,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需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救助措施。
2. 人文地理部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识点:2.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数量。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有些地方人口密集,而有些地方人口稀少。
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和资源有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人口。
2.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特征。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一些地区资源匮乏,经济落后。
因此,合理调整区域经济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1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五、非洲: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六、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2(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春旱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3(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必掌握的重要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必掌握的重要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1、五带的划分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2、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季相反。
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
6°C。
3、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
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5、埃圾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
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
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新最高考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详解总结

新最高考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详解总结地理是高考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因此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下面是地理必考超全知识点的详细总结:1.世界地理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和主要特征: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世界主要大洋和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
-世界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等。
-世界主要高原:青藏高原、阿尔卑斯高原、帕米尔高原等。
-世界主要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等。
-世界主要湖泊:巴伦支海、五大湖、贝加尔湖、刚果湖等。
-世界主要荒漠: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大漠、澳大利亚沙漠等。
2.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八大自然区划:亚热带、热带、板块、森林、草原、高寒、戈壁、生态。
-中国主要山脉与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等。
-中国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黑龙江等。
-中国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中国主要岛屿:台湾、海南、朝鲜半岛等。
-中国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
3.人口与城市知识点:-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等。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农民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城市规模等。
-城市化过程与效应: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等。
-城市规模与结构:大中小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
-城市发展与城市计划: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战略等。
4.经济知识点:-一产、二产、三产:农业、工业、服务业。
-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等。
-区域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
-经济密集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
-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等。
5.自然灾害知识点:-地震:地震带、地震测定、地震烈度等。
-水旱灾害: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
地理背书知识点高中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高中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赤道略大于极轴,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是一天的长度。
3.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5天,是一年的长度。
4.地球的倾斜度地球自轴倾斜23.5度,产生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对季风气候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5.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经度是由赤道的投影线与地球表面某点连线至地球中心与格林威治的连线的夹角测得的,北京时间确定为东经120度。
地球的纬度是由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某点的连线与地球中心与赤道的连线的夹角测得的。
二、地球的地理分区1.地球的自然分区地球根据气候、植被、动物和地形特征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热带和赤道四大自然分区。
2.地球的经济分区地球根据人类活动的差异可以划分为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和旅游区四大经济分区。
3.地球的人文分区地球根据人种、宗教、文化差异等可以划分为东方文明区、西方文明区、伊斯兰文明区三大人文分区。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1.大气圈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电离层和外层大气层。
2.水圈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地球上的冰川、湖泊和河流等。
3.地理圈地理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
四、地球的生物环境地球上栖息着大量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在地球的自然环境中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的生物圈。
五、地球的人类活动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盆地和温暖地带地区。
2.农业农业是地球上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矿业等。
3.工业工业是地球上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包括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和产品销售等。
4.交通交通是地球上的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等。
5.城市城市是地球上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包括商业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等。
高三笔记整理地理知识点

高三笔记整理地理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修课。
在高三阶段,系统地整理地理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地理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表呈现日夜更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大气圈:大气层是由空气和水蒸气构成的,它起到保持地球温暖和抵挡太阳辐射的作用。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观测和预测。
气候受纬度、海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
5. 土壤与植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植被对于保持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一国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人口迁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一种趋势,而农村发展则是农村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的提升和改善。
3. 工业化与城市规划: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而城市规划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 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
5.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研究经济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则强调地域经济的差异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三、地球与社会1. 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资源分布是地球各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则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则是为了使得资源的利用与发展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3. 自然灾害与应对措施: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干旱等,应对措施是制定预警体系和建立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减少灾害对人类的伤害。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一、地理观点和方法1.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学科特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空间和时间的概念-空间和时间的特征、尺度和层次-地形图、地理图、卫星遥感图等地理信息图的阅读和制作3.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和调查-统计资料分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类型-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因和机制-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特点和影响2.地球表层要素和地貌-地表水系和地貌的类型-气候和地貌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和改造3.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巴西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4.海洋资源-地球表面积大部分是海洋的原因和特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地球的大气环境-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改变-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2.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全球和中国特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体系的特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3.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农业区位理论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4.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进程的阶段和特点-工业发展的区位规律和影响因素5.交通与通讯-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和特点-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对通讯方式的影响6.资源与环境保护-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路径选择和限制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四、区域地理环境1.世界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带的划分-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划2.世界人文地理区划-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的分布特点-典型的人文地理区划3.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区划-中国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和资源分布4.中国的人文地理条件和地理区划-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地域-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划和经济活动分布五、全球性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2.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全球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挑战3.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以上为____年高三地理笔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例
一、撒哈拉
①纬度低
②副热带高压
③下垫面
二、南极大陆
①纬度高
②极地高压(气压带)
③陆地面积大(下垫面)
④冰雪覆盖反射高(地面反射率)
⑤寒流
⑥极夜
⑦人类活动影响
⑧海拔较高
⑨烈风天气多
⑩开阔地形
中国气温
1特征: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
a正午太阳高度: 南方>北方
b白昼:南方长于北方
c受西西伯利亚影响: 北方>南方
②夏季普遍高温:a昼长北;b南方阴雨天气多
2时间变化(较差)
气温日较差
①纬度:低纬>高纬
②天气:晴天>阴天
③地势:高>低
④地形:凹>平>凸(死记)
⑤植被:林<裸地
⑥海陆:海<陆
一、形成条件 1、充分条件
⑪水汽过饱和;⑫凝结核 2、成云途径
⑪热力作用;⑫动力作用
二、影响因素 1、 纬度 2、
3、
4、 地形:
5、 洋流
6、 植被和水文
7、 人为因素:城市雨岛
三、成因、类型和分布 ①对流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夏季午后的暴雨,赤道地区.
②锋面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地形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迎风坡
中国的降水
1、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 副高与锋面雨带移动 过强,南旱北涝
3、 等年降水量线
800: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400: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经河西走廊西部 以及藏北高原一线
1、纬度:13个气候.
热带气候
(一)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
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
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
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
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
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
自然植被是荒漠。
亚热带气候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
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
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温带气候
(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
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
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
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
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
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
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分配比较均匀。
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
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寒带亚寒带气候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
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
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
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
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高原气候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注解:小巽他群岛:东南亚巽他群岛的一部分。
亦称“努沙登加拉群岛”。
主要包括从巴厘到帝汶的两支岛弧,北支有巴厘、龙目、松巴哇、科莫多、弗洛里斯、索洛尔、龙布陵、阿洛诸岛,南支有松巴、萨武、罗地、帝汶等岛。
北支多火山,南支无火山,均有强烈地震。
绝大部分属印度尼西亚,分属巴厘省、东努沙登加拉省和西努沙登加拉省管辖。
帝汶岛部分地区属东帝汶。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气团
①气压带
气流,多阴雨
气流,多晴朗干燥
②风带
信风:暖干,若从海洋吹来,变性为湿润气流
西风:温(冬)凉(夏)湿润,温差较小阴雨天
极地东风:性质干冷
③气团
海洋气团;大陆气团;极地气团;冰洋气团
二、影响
①受单一气压控制: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②西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④受单一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⑤不同气团:季风气候
海陆分布、海陆位置、洋流、地形地势、植被四.人类、活动
五.补充气候类型分布规律P32
非地带性因素
1、 洋流、地形、地势、海陆分布
2、 实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原因,地势高
③安第斯山脉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
原因:秘鲁寒流;安第斯山背风坡;纬度位置
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东侧:北大西洋暖流 西侧:千岛寒流
⑤南北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南纬60度附近几乎全海洋
五、判读 1、 温度分析 ①确定半球
②以温定带 最低月均温 海洋比大陆晚一个月
①Tmin>15度 热带
②0<T<15度 (季风,地中海 温带海洋) ③-15度<T<0度 温带
④T<-15度 极地. 亚寒带 2.降水分析 以水定型 年雨:热雨.温海 少雨:极地.热沙.温陆 夏雨:季风,热草 冬雨:地中海
2、 热草与热季的区别
①年降水:季 1500~2000mm 草……….750~1000 mm
②分布上: 季――.只位于北半球 草――南北半球都有
③干季降水上: 季――每个月都有降雨 草--有的月份滴水不降 ④景观: 季….常绿植被
草…..干季时一片枯黄
补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