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各科教学的音乐素质培养

合集下载

音乐教学方案培育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方案培育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方案培育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它通过声音和节奏来传递情感和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智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案对于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方案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首先,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方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音乐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涵盖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和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了解音乐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对不同种类音乐的欣赏能力。

此外,通过实际演奏和创作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能力。

其次,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方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唱、乐器演奏等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和乐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通过观看音乐演出视频、听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使用音乐制作软件等,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音乐素养。

另外,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鼓励他们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评论的活动,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最后,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方案应该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小组合作项目和表现评估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起来,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方案应该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教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首先,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听力、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等。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小学阶段可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主,中学阶段则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和合唱等实践活动。

其次,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选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音乐创作活动,如编写歌曲歌词、进行乐器演奏等,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不仅仅是一门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艺术表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可以通过讲解音乐历史背景、生活背景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意识。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通过亲自动手演奏和表演,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因此,教师应安排足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等,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网络音乐平台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可以在教案中设定一些个别或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借助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借助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借助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和体验音乐。

目前的音乐教育往往局限于音乐技能的培养,忽略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事实上,音乐与文化、历史、科学、语言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这些学科整合到音乐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借助文化和历史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每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习俗和传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通过学习音乐史,可以了解音乐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通过整合文化和历史学科的内容,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借助科学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而声音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形式。

而且,音乐还涉及到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内容,如音乐对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影响,以及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通过整合科学学科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科学原理,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借助语言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有其特有的语言和符号,如音符、节奏、和弦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音乐的语言和符号来理解和演奏音乐,这需要对语言和符号的逻辑和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歌词作为音乐的一部分,也需要通过语言学科的学习来理解和表达,这需要对语言的韵律和韵脚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整合语言学科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的音乐素养培养计划

音乐教育的音乐素养培养计划

音乐教育的音乐素养培养计划音乐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并且对个体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音乐教育的音乐素养培养计划,以期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更多学生在音乐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

幼儿是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对于声音和节奏有着特别敏感的感受力。

因此,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音乐启蒙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是关键。

可以通过游戏、唱歌、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音乐符号和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创造力。

接下来,音乐素养的培养要重视音乐情感的培养。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表达情感、引发情感共鸣。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名曲、参与音乐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节、音乐比赛等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除了情感的培养,音乐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

音乐知识是音乐素养的基础,它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史、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音乐理论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音乐考级或音乐比赛,通过参与竞争,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素养。

此外,音乐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

音乐技能包括演奏技能和创作技能两个方面。

对于演奏技能,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音乐培训,教授学生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手法。

对于创作技能,可以提供专门的音乐创作课程,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指个体对音乐进行欣赏、理解和创造的能力,是音乐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和学习机会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和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建立音乐图书馆或音乐教室,收集各类音乐书籍、音乐资料和音乐器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音乐素材。

此外,学校应该开设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如合唱、乐器演奏、音乐欣赏等,给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学习机会。

二、注重音乐欣赏和理解的启蒙音乐欣赏和理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分析音乐元素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奏技能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演奏技能。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推广音乐教育,开设各类音乐培训班或乐团,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乐器演奏训练。

学生通过学习乐器演奏,可以提高协调能力、耐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进而提升音乐素养。

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需要鼓励他们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创作比赛或音乐会,激发学生表达自己音乐才艺的热情。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型音乐表演,例如合唱团、乐器演奏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五、结合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并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校可以将音乐与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数学元素,教授音乐的节拍、音符长度等,既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计中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计中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设计中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水平。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目标设定1.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设计各类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倾听音乐的美好,鉴赏音乐的艺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音乐表演能力除了音乐欣赏,音乐教育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难度的曲目,设计音乐表演任务,让学生参与音乐演奏、歌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3. 发展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与指导,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选择在音乐教育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1. 选取经典音乐作品经典音乐作品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经典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让学生对经典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借此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动力。

2. 融入当代音乐当代音乐具有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形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当代音乐,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当代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运用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听觉教学法通过倾听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的美感。

可以设计听音乐欣赏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音乐的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2. 实践教学法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法是培养学生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音乐素养培养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音乐素养培养

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音乐素养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在学科学习中培养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通过音乐学习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家庭环境和社会活动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学科学习中音乐素养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音乐。

通过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培养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乐趣,提高其音乐表演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比如编写歌词、谱曲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二、家庭环境中的音乐素养培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在孩子学科学习中培养音乐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可以提供音乐学习的条件,比如购买乐器,让孩子进行练习。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音乐班或乐团,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和表演音乐,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其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会、音乐剧等文化活动,为孩子提供音乐领域的经验和启发。

最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音乐学习的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孩子坚持练习和努力提高。

三、社会活动中的音乐素养培养除了课堂教学和家庭环境,社会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供学生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此外,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音乐相关的社区活动,比如街头艺术表演、社区合唱团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参与音乐的机会。

总结起来,小学生学科学习中的音乐素养培养需要课堂教学、家庭环境和社会活动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家长要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条件和指导;学校和社区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指个体对音乐的认知、理解、欣赏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活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注重音乐基础教育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注重音乐基础教育。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全面地学习音乐理论、乐理、音乐历史等知识来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及其特点,培养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初步认知。

二、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给予他们多样化的音乐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音乐剧、交响乐团等音乐演出,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发现和欣赏音乐,例如鼓励学生经常听音乐、学唱歌曲,并可以设置音乐欣赏角,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三、注重音乐实践音乐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音乐实践。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合唱团、乐团或者加入音乐社团,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来体验音乐的创作和表达。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音乐比赛或者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创造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环境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需要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提供优质的音乐设备,以便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和创作。

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音乐教育的整合,使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例如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音乐曲目、创作歌词等。

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六、倡导音乐终身学习观念音乐素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

学生需要在学校时期养成对音乐持续学习和兴趣的习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培训课程、音乐夏令营等,让学生在学校之外也能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与学·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 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看似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一、音乐和文学的融合
1.形象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前一句的结束词是下一句的开头词这种修辞手法叫“顶真”。

例如,流行在清代的一首打油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鄙乡。

鄙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而在音乐作品中上个乐句的结束音是下个乐句的开头音,这种创作手法叫做“鱼咬尾”也就是文学中的修辞手法顶真。

比如沂蒙山小调中的第一句的结束音是2,第二句的开头音是2,顶真在音乐作品中比比皆是,《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牡丹好看不好摘,摘不到也是枉然。

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兴在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中的相互渗透和应用也是不胜枚举,比如古代诗歌《关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山西民歌《刨洋芋》的歌词,灰溜溜的蚂蚱,满呀么满地爬,举起那个镢头,来呀来把洋芋刨。

也是运用了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在陕北民歌中被大量的应用,如电影《人生》中的插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的歌词: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了那个钱钱哟下了那个米,大路上搂柴瞭一瞭你。

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牙对着哥哥笑,双扇扇的门来哟单扇扇的开,叫一声哥哥哟你快回来。

无论是在音乐作品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很多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都是一样的,所以音乐文学不分家。

2.相似的作品结构
古代诗歌结构有起承转合之说,起定基调,承为延续,转开生面,妙合主旨。

五言绝句唐代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鹊楼》、贺知章的《咏柳》等都是起承转合的结构。

起:白日依山尽,(太阳渐渐隐落山后);承:黄河入海流。

(滔滔黄河流入大海);转:欲穷千里目,(想要看的更远,笔锋一转);合:更上一层楼。

(就要站的更高。

揭示了高瞻远瞩的真理,整个诗歌得到升华),而音乐作品中起承转合就源于古诗词的音韵格律。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第一句,人人那个都说哎(说什么啊),提出问题奠定基调。

第二句:沂蒙山好。

回答问题。

第三句:沂蒙那个山上哎(沂蒙山怎么了?),又提出新问题,笔峰一转。

第四句:好风光 (回答了问题点明主题)。

河北民歌《小白菜》,江苏民歌《孟姜女》,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等大量的民间歌曲都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音乐和美术的渗透
艺术是相通的,音乐是有声的图画,图画是无声的音乐,二者的融合不仅为欣赏者打开了想象的闸门,而且还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九十年代唱响全国的优秀通俗歌曲《弯弯的月亮》中诗意的歌词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学生在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边听边画,听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想着诗情画意的歌词,一副优美的画卷就会跃然纸上。

音乐是有色彩的,人们经常把小号的音色比喻成金黄色,辉煌嘹亮,把单簧管的音色比喻成绿色,沉静安逸,欢快的旋律象征着红色,忧伤的旋律代表着蓝色。

舒缓的旋律像直线,跳动的旋律像曲线。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属艺术范畴,都能增加人的审美情趣,如果在欣赏过程中,把二者融合起来就能弥补音乐课中的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和美术课的静溢有余,而活波气氛欠佳的缺憾。

三、音乐和体育的关系
许多现代体育运动都离不开音乐,音乐伴奏能够使运动员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他们也通过肢体动作及表情诠释了音乐。

比如: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如果没有音乐伴奏,体育舞蹈就不是完整的体育舞蹈。

另外,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节奏以及协调性与灵敏性同音乐的表现手段都有密切的关系。

四、音乐与历史、地理的结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各不相同。

《十面埋伏》展示了楚汉之争的激烈场面。

《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解它的历史背景及相关史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震撼力。

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北方的吹歌红火热烈,如《小放驴》,一派热闹红火的喜庆场面油然而生。

南方的丝竹温婉流畅,一幅江南美景呈现眼前。

基于各科教学的音乐素质培养
河北省徐水县第一中学 杨丽华
摘 要:音乐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作品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

音乐声音 艺术、音乐听觉艺术、音乐情感艺术、音乐时间艺术等形式都有本身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手段, 文章重点阐述音乐和文学的融合、和美术的渗透、与历史、地理的结合方面在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音乐艺术 思想感情 融合 教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5-0099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