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青海藏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2023年青海藏毯步入产业化探析模板

毯业整合发展路径
1. 产业链整合:青海藏毯产业链包括原材料采集、毯 子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 化生产流程,提高产业链效益,促进青海藏毯产业的 发展。 2.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高青海藏毯的知名度 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形象、 推出具有特色的系列产品、加强市场营销等方式进行 品牌建设,从而为青海藏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化路径2:产品质量和创新设计
探索和引进现代科技与工艺技术,提高藏毯产 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 的需求。
青海藏毯产业化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化路径探 析
市场需求的分析:通过对当前市场上对藏毯产品的 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消费者的偏好、购买力、 购买渠道等方面,了解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趋势同时, 注重研究不同市场细分领域的需求差异,以便更好 地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需求与品牌建设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藏毯的需求,精准定位产品定位 和市场定位 建立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注重产品的品质、设计和售后服务,提升 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青海藏毯产业化关键:传承与创新、设 计市场、协同发展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青海藏毯产业化的关键在于 如何在传承中融入创新通过对青海藏毯的深入研究和分 析,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 业化过程中,应以传承为基础,将传统的纺织技艺、图 案、色彩等元素融入到现代生产中,确保藏毯的独特性 和传统精神的延续
在材料选择方面,青海藏毯通常使用优质的高原羊绒和精细的棉线作为原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2. 高原羊绒:青海藏毯常采用高原山羊的羊绒作为材料,这种羊绒纤维长且细,柔软而有弹性,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并且能够承受低温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使青海藏毯成为抵御寒冷的理想选择。 3. 精细的棉线:为了使青海藏毯的图案细腻、色彩鲜艳,传统的工艺需要使用精细的棉线进行编织。这种棉线纤维细而柔软,无毛刺,能够确保毯子的舒适度和耐用性。
西藏藏毯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

西藏藏毯产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究藏毯是青藏高原人民几千年生活的智慧结晶,孕育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品。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藏毯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有一些问题,使得藏毯产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尼泊尔,并与国内的青海藏毯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在深入分析藏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藏毯;问题;发展;对策一、对藏毯的认识藏毯是一种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地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藏毯的发展也代表着藏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历史传统,与波斯地毯、东方地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根据中国藏毯协会统计,现有的藏毯品种已发展到几十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和上千个花色图案。
二、西藏藏毯产业的优势1、资源优势绵羊毛是藏毯的主要原料,西藏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是全国主要的牧区之一,这里有有丰富的牦牛、绵羊资源,其毛绒纤维粗长、有韧性,是公认最好的织毯原料。
另外,西藏这里有天然的植物和矿物染料,没有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2、环境优势西藏地处我国边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边间民族产业的肯定。
另外,西藏和具有藏毯产业优势的尼泊尔接壤,交流合作比较方便,极大的促进藏毯产业的发展。
3、文化优势藏毯是藏民族经过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底蕴而形成的一种特色名族艺术品,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独特的艺术欣赏魅力。
开发藏毯的市场必须十分了解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西藏的藏毯产业本身就是西藏历史文化遗传下来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当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藏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一)行业规模较小在西藏藏毯行业中,生产企业不到20家,企业的数量比较少。
区内的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较为分散,企业的年产值有40万到700万不等,以至于规模小、竞争度低。
(二)产品差异化低西藏藏毯因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造成藏毯的模仿度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多数企业认为自己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仅存在质量上的差别,款式、图案等企业重视度不高。
(三)人才技术薄弱人才是生产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技术研发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提升青海藏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 工出量 平米 手毯口(元 年 手毯口(方) 工出额 美) 份 万 万
0 0 8 103 4 2I 2 4 3
2 o 30 o 4 8 3 8 2 0 35 0 5 5 3 8 2 0 34 0 6 5 4 2
呈现 下降趋势 , 青海手 工藏毯 出 口量却保持平 稳增 但
长状 态。青海手_ T藏毯 出口额约 占全 国比重 的 4 %。 0
表 1 2 0 — 0 8年 青 海 手 工 藏 毯 出 口相 关 指标 03 2 0
藏毯 企业 ” 的整合思路 , 随后又做 出“ 西 宁建 设 成 为 把
63 . 4
1 0 1 . 07 1 .6 18
1 O 1 l 3 0 1 7 0
l 0 l2 21 0 8 4 l 9 5 21 7 18 5 l 5 2 91 l 3l 7
84 . 0
1 .7 50 l 8 2 . 42
业 配套 体 系 ,生产 规模 不 断扩 大 ,已覆 盖 至 全省 六
全 国 青 海 占 全 国 比 重 ( 全 国 青 海 占全 国 比重 ( %) %)
舟三 绒 集 团为 龙 头 , 青海 省 海 湖 藏毯 公 司 青 海 多 巴 藏羊 地 毯 公 司 等 9家 藏 毯 企 业 协 调 发 展 的 产 业 格
局 , 成 了从 “ 料 一 成 品加 工 一 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售 ” 产 建 原 半 成 销 的
藏毯 加工 制造 业是 青 海省 具有 鲜 明 民族 特 色和 地 域 特 色 的传 统 优势 产 业 , 由于 受 当地 市 场 化 程 但
藏毯销售策划方案论文

摘要:藏毯作为我国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藏毯市场逐渐扩大。
本文针对藏毯销售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销售策划方案,旨在提高藏毯的市场份额,促进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背景分析1. 藏毯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
藏毯作为我国藏族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工艺和实用的功能,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目前藏毯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等。
2. 藏毯销售优势(1)文化内涵丰富:藏毯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2)工艺精湛:藏毯采用天然羊毛、麻等原料,经过复杂工艺制作而成,具有优良的品质。
(3)实用性强:藏毯具有保暖、吸湿、防螨等功能,适合各种家居环境。
二、销售策划方案1. 品牌建设(1)打造特色品牌:以藏族文化为背景,塑造具有独特风格的藏毯品牌。
(2)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参加展会、媒体宣传、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
2. 产品策略(1)丰富产品线: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不同款式、尺寸、功能的藏毯产品。
(2)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和成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
3. 渠道拓展(1)线上渠道:建立官方网站、电商平台旗舰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2)线下渠道:与家居、装饰、酒店等企业合作,设立专卖店、专柜,拓展线下销售渠道。
4. 推广策略(1)举办展会: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展示藏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2)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如新品发布会、优惠促销、设计师沙龙等,提高消费者对藏毯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3)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售后服务(1)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设立客服热线、售后服务网点,提供咨询、退换货等服务。
(2)开展用户培训:定期举办用户培训活动,传授藏毯保养、清洗等方面的知识。
做大做强青海藏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2008年第1期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1月N o 1,2008Q ingha i Socia l Sciences Janua ry,2008做大做强青海藏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詹红岩摘要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
作者通过调研,就如何做大做强青海省藏毯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08)01!0079!05藏毯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既可以带动青海省民族手工业、原辅材料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将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目前,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
按照青海省十一次党代会对藏毯产业的要求和发展定位,即∀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纺织业及手工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把青海建成国际性的藏毯生产集散基地#,笔者通过调研,就如何做大做强青海省藏毯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一、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藏毯全称为∀西部藏式地毯#,与东方毯、波斯毯同属世界三大名毯,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已成为青海地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青海藏毯发展的历史沿革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用牛羊毛编织帐房、衣服、被褥、卡垫来御寒保暖、装饰,这种被考古界称为∀毛席#的织品,藏族叫∀溜#。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清朝政府与藏族高僧喇嘛的亲密往来,藏毯作为高贵礼物进入内地。
它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改进,产生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丰富了藏毯编制工艺。
清代中期,青海地毯业开始萌芽,品种有炕毯、艺术挂毯等品种,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在吸收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风格艺术精品。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李燕【摘要】藏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青海藏毯产业是在进一步开放中谋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兼顾我国绿色发展的产业,也是能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产业,关注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产业发展历史阶段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分别从政府政策、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青海藏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该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期刊名称】《柴达木开发研究》【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10页(P15-24)【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产业发展【作者】李燕【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藏毯是青藏高原传统民族手工艺品,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海省湟中县加牙村村民编织的马褥、地毯等产品就销往甘肃、四川、西藏等地,部分产品甚至销往印度、尼泊尔等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下,青海藏毯产业化雏形初现,并作为青海省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成为青海省三大拳头出口产品之一。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尤其是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急剧上升,青海藏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由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今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更重要的是“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青海藏毯产业是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面对我国越来越多失地农牧民,藏毯产业也是“一项可脱贫、能致富的富民产业”。
青海藏毯生产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

史, 6 1 0年 青海省海 西 蒙古族藏 9
族 自治 州 都 兰 县 诺 木 洪 河 流 域 出 土 的新石 器晚 期文 物 中 , 就发 现 了 原始的“ 席” 片及毛带、 毛 残 毛绳 、 毛 线等 毛 织 品和 毛 饰 品 。据 考
销售情况 , 青海藏毯业的可持续 对
发 展 提 出一 些 建 议 。我们 于 20 06 年 3月 至 20 06年 5月先 后 去 青海 藏羊 地毯 ( 团) 限公 司 、 集 有 青海 海
多年 来 , 藏毯 编 织 与 藏 民
族 的 生 生 产 活息 息相关 ,
计等产、 供 、 研、 销一体化的外向型
企 业 。该 集 团 拥 有 全 能 生产 型 企
业 8家, 外销经营型公 司 4家( 分
别设在天津 、 海 、 上 日本 、 国 ) 德 。
7 3
藏 毯 编 织 的
维普资讯
营 - 理 销 管 5
青 海 藏 毯 生 产 现 状 调 查 及 发 展 前 景 分 析
张玲 勤 李奈 军 青海 大 学农 牧 学 院动 物科 学 系( 中国 )
图 案 、 彩 更 加 丰 富 绚 丽 。 解 放 色 后, 青海 省政 府十 分重 视 藏毯 工 艺
湖藏毯公司、 西宁市城南藏毯会展 中心、 青海 藏毯 协会 、 省商务厅经 贸处、 省农牧厅经管处等 单位进行
青海:打造“藏毯之都”“冲杀”国际市场

强化 信息网络体 系建设 , 积极发展 电子 商务 , 步取代传统 逐
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式。
规 划, 2 1 到 0 0年藏毯出 口达到 1 美元时 , 亿 也只占到全球手
工 地毯 2 0 出 口总 值 的 13 ; 外 , 筐生 产 规 模 对 青 海 04年 /2 此 藏 省来说 , 人均 还 不 足 O1平 方 米 , 全 球 来讲 , 不 能 能 满 足 . 就 还
造 天津 、 洲 藏 毯分 拨 中 心 , 大 重 点 市场 的销 售份 额 ; 是 欧 扩 八
掘统计 ,0 4年全球手工地毯出口总额为 3 20 2亿美 元 , 且
需 求量 以每 年 1. 25 速 度 增 氏。 中 国 出 口地 毯 约 66亿 美 %的 .
元 , 青海 省 出 口量 为 2 0 而 50万 美 元 , 青 海 省 “ … ” 展 按 五 发
中 期 , 诺 木 洪 古 墓 群 中 出土 的 “ 席 ” 片 经 考 证 是 藏 毯 雏 在 毛 残
4地 方标准 出台。今年 3月 1 、 5日, 青海手工藏毯地方 《
手工捻 线 、 心编 织而成 , 感 柔软 、 精 手
毯产业为主导 。培养国 际性集 团化藏 毯企 业 。 整合 要素 资源 , 展产 业链 , 扩
风格独特 、隔潮御寒 ,更具 市场竞争
力。
( ) 动 力优 势 二 劳
使相关产业 协同发展 的产业整 合发展
思路 。 逐步迈 向 2 1 全省 生产藏毯 0 0年
助制度。
贫增收 ,解决农村 牧区富余劳动 力就
地转移 ,节约 劳动力异地转 移成本的
有 效 形式 和 有 效 途 径 。 ( ) 源 地 和 文 化 背 景 优势 三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1期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1月N o 1,2008Q ingha i Socia l Sciences Janua ry,2008做大做强青海藏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詹红岩摘要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省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
作者通过调研,就如何做大做强青海省藏毯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青海;藏毯产业;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08)01!0079!05藏毯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既可以带动青海省民族手工业、原辅材料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将青海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目前,藏毯产业作为青海着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产业,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
按照青海省十一次党代会对藏毯产业的要求和发展定位,即∀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纺织业及手工业,做大做强藏毯产业,把青海建成国际性的藏毯生产集散基地#,笔者通过调研,就如何做大做强青海省藏毯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一、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藏毯全称为∀西部藏式地毯#,与东方毯、波斯毯同属世界三大名毯,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已成为青海地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青海藏毯发展的历史沿革三千多年前的藏族先民,用牛羊毛编织帐房、衣服、被褥、卡垫来御寒保暖、装饰,这种被考古界称为∀毛席#的织品,藏族叫∀溜#。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清朝政府与藏族高僧喇嘛的亲密往来,藏毯作为高贵礼物进入内地。
它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改进,产生了竖毛集束起绒的编制手法,丰富了藏毯编制工艺。
清代中期,青海地毯业开始萌芽,品种有炕毯、艺术挂毯等品种,以西宁大白毛为原料,在吸收藏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风格艺术精品。
藏毯是手工地毯的一个大类。
我国手工地毯可以分为新疆毯、宁夏毯、蒙古毯、藏毯四大类。
就藏毯而言,根据编织原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五种,即绒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抗高寒动物山羊、牦牛、骆驼颈、肩、背部的绒毛为原料而成)、纯丝藏毯(特指∀柞绢丝#)、丝毛藏毯(∀柞绢丝#和∀西宁大白毛#混合织成)、仿古藏毯(采用中国古老藏毯的植物染色法,配以优质∀西宁大白毛#为原料)、天然色藏毯(以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系绵羊毛为原料,经人工分选出七种颜色,纺成天然色纱,无需染色就可编织)等。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地毯业发展较快。
20世纪50年代,青海地毯一、二厂相继建成投产,主导产品是引进或由藏毯派生的手工地毯。
随后,共和、贵德、大通、平安、乐都、同仁等县均建立了地毯厂,主导产品是90道羊毛手工地毯,出口最高年份达到600万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多种原因,全省地毯企业陆续倒闭。
随着青海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国际市场对手工地毯需求的不断增长,省内地毯生产重现生机。
1994年经过整合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藏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藏羊集团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下,全省藏毯产业异军突起,目前青海省藏毯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世界上仅次于尼泊尔,排名第二。
(二)青海藏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成效2003年青海省政府就发展藏毯产业做出规划,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育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思路,随后又提出把省会西宁建设成为世界藏毯之都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藏毯产量2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创汇1亿美元、从业人员16万人的目标。
2004年至今青海省已连续举办了四届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这是继德国汉诺威国际地毯展览会后,唯一的国际性手工地毯展会。
2004年,有18个国家的300多名外商出席展会,国内150多家企业、1300多名客商参展,产品品种近1000种;2005年,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25个,国内外450多家企业参展;2006年,参会、参展国家和地区达55个,国内外代表近1700人,实现合同金额3960万美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多,总体规模超过了前两届,展会期间召开了中国藏毯协会成立大会;2007年,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实现合同金额4380万美元,其中现货交易356万美元。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手工藏毯产量达30 9万平方米,半手工藏毯产量55万平方米,机织毯达12万平方米,从业人员33900人,省内半成品加工点达325个。
藏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青海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
一是有利于激活地方经济活力。
藏毯产业将畜牧业、种植业与提供劳动技能培训等的教育服务业集结成一个紧密相联、有机互动的整体,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呈现出和谐发展的社会效益。
藏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加快了贫困落后地区群众的脱贫步伐;还可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示青海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成为向世界宣传青海、提高青海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渠道;同时,织毯工人绝大部分为女工,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妇女实现经济独立,提高妇女地位。
三是发展藏毯产业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发展藏毯产业,牧区藏族群众是最直接的获益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群众得实惠了,党的凝聚力就会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局面就得到了巩固。
二、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一)青海藏毯产业优势分析青海藏毯产业发展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藏文化优势、企业优势、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并且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 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优势。
青海藏毯具有原材料优势,西宁大白毛的品质享誉海内外,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青海省劳动力较充足,而藏毯的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对从业者文化素质要求不高。
据统计,藏毯每出口100万美元,可安置1600人就业。
截至2006年,全省有藏毯加工车间220个,省内农牧民从业人员2 2万人。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将新建700多个加工车间,也将发展成为青海省用人最多的产业。
2 藏文化和手工地毯工艺优势。
资料显示,国际地毯市场年需求约90亿美元,其中手工地毯年需求约32亿美元,并呈稳定增长之势。
青海省藏毯现与尼泊尔相比,在产量、创汇额、从业人数上存在较大差距,但青海省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藏文化背景,可以说在文化传统、工艺传承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同时,藏毯这种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于一身的工艺品,洗后似锦缎、剪后如浮雕,特别是剪花工艺使地毯全部纹样轮廓鲜明、清晰,加之色彩斑斓,产生胜似浮雕的艺术效果,在国际市场上别具一格,手工工艺优势明显。
3 产业配套优势。
目前西宁市城南新区已有多家藏毯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入住:青海省乃至国内最大的藏毯生产企业藏羊集团,已新建占地180亩的世界最大的机制藏毯基地;青海省最大的绒毛针织企业雪舟三绒将主要生产车间向城南转移;美国独资的青海美亚生态发展公司、青海最大的羊绒生产经营公司入驻城南新区;江苏省羊绒衫出口连续5年排名第一的江苏汇丰羊绒有限公司与青海藏毛纺织有限公司、青海青藏珍稀纤维纺织有限公司组成的青海绒毛科技产业园也建在城南新区。
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使城南新区初步形成了以藏毯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
预计∀十一五#末,城南新区将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达3万余人。
4 政策优势。
青海省藏毯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迅猛发展,除了青海所固有的优势外,还在于省委、省政府明晰的藏毯产业发展战略。
目前藏毯产业被列入青海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之一,省政府一方面就藏毯产业制定了规划,致力将省会西宁打造成集藏毯、原辅材料中心、研发中心、展览中心和交易中心为一体的∀世界藏毯之都#,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在政策导向、环境改善、产销模式的构建上狠下功夫。
同时,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统一供应原辅材料和收购半成品、统一开拓市场、统一管理、加工车间分散的∀三统一、一分散#的生产模式。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青海省有关部门在全省启动了培训工程,对上岗的农牧民开展岗前技术培训。
近两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728万元,培训了18000多名编织工、300多名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
可以说,政府明确的指导思想,大力的资金扶持和帮扶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藏毯产业的快速发展。
5 交易平台优势。
为把省会西宁市建设成为世界藏毯之都,2004-2007年青海省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参会、参展的国家、地区和企业逐年增加。
成功举办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不仅提升了青海藏毯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也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发展的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勿庸置疑,青海藏毯产业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藏毯之都#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尽管政府对藏毯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原料的退化、产销衔接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仍然制约着藏毯产业的发展。
1 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青海省藏毯生产长期以来处于民间作坊式加工状态,20世纪50年,但生产设备(如梳纺机)和生产工具(如手工纺纱车、洗毯机、缠线车和编织用工具等)的改进、研制滞后,工艺流程中的生产技术环节(如染纱、后整理工序)落后;上世纪90年代,又由于体制、机制等诸方面原因,全省大多数国有、集体地毯企业陆续倒闭,地毯业时兴时衰,影响了工艺传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近年来,虽然机梁和纺纱车有所改进,但科技含量仍然较低,技改任务十分紧迫;现有设备与生产发展不适应,产品研发中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脱节,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2 藏毯编织管理人员和技师缺乏。
随着各地区加工车间和半成品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大,基层加工点、织毯技师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藏毯产业的发展。
全省农村、牧区已建立的织毯和手纺纱车间共220个,所需车间管理人员至少要220人,实际只有100余人;技师需要近400人,实际只有150余人,二者缺口很大。
除车间负责人就近从农村选定外,技师只能从熟练编织工中选拔,大部分人不能胜任技术指导工作。
3 藏毯原料品质退化。
藏毯的产业化经营,从原料生产到藏毯产品、再到外销,产业链很长,覆盖面很广,但链条不完整,衔接管理不紧密,特别是羊毛基地建设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已经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藏毯的主要原料是∀西宁大白毛#,其次是牛、羊绒等,据调查,全省只有祁连山、环湖地区的羊毛质量符合藏毯品质的生产要求,因此,建设藏毯原料生产基地是当务之急。
另外,由于车间分散,供料运距长,龙头企业直接向车间供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