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一、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要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 知识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现实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钻研精神。
2.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培养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高中政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意识的重要环节,现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政治知识的内容繁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政治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教学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改革创新,使政治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1. 加强实践教学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要贴近实际生活,政治教学也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政治知识。
可以通过模拟选举、社团活动、社区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政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2. 强化情感教育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政治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集体主义思想。
3.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将一生贯穿在了教育工作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生活化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和体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让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首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
陶行知一直主张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政治教育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政治教育要能够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
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强调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动交流。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感受,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感受到政治思想的魅力和实践的意义。
其次,注重体验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大力提倡体验教学,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社会中去,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实践效果和价值。
政治教育同样也需要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课程接受中,在实践中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获取知识,形成对政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可以通过模拟选举、实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民主制度和制度的执行方式。
最后,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观和思维方式。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而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实例材料,让学生思考材料中的权利、责任、义务、担当等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展现出个性和特色。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可以为我们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政治教育需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鼓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今天,我们对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重新研读,不难发现它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仍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极大的启迪。
一、用“生活即教育”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集中表达了陶先生的教育目的论。
对于“生活即教育”,陶先生精辟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学生就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课。
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最温馨的一件事”,让孩子们陈述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领悟“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从德育灌输转变为自我体验,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社会即学校”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扩大教育资源“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
他主张: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场所,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新课程也指出,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
因此,应用“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可以大大地拓展教育资源的范围,可以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教育理论家,他提出并倡导了生活化教学理念。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那么,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有什么启示呢?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政治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身边的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政府机关、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学生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权力分析、政策分析和决策分析等实践性任务,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政治课堂也可以进行模拟法庭、模拟选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政治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才能。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倡导教育的全面发展。
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政治教学可以通过开展政治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政治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进行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高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倡导教育的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具有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中生。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的 学 校 。” ] 就 要 求 学 校 要 与 社 会 密 切 联 系 , 大 [( 这 6一 扩
学 校 对社 会 的 积极 影 响 。 做 到这 一 点 。 必须 把 学 校和 要 就
文教费 203号 旬 0年月 下 刊 1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启 示
姜 富全 王艳 娟
(西 南 大 学 育 才 学 院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部 ;西 南 大 学 育 才 学 院 理 工 学 院 , 庆 1 2 重
陶 行 知 主 张 “ 活 即 教 育 ” 并 不 是 简 单 地 把 生 活 与 生 , 教 育 画 上 等 号 , 杀 教 育 的 特 殊 作 用 。 实 上 , 行 知 明 抹 事 陶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体 、 象 、 容 、 法 和 环 境 五 个 对 内 方 方 面 , 释 了 陶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阐
先 生 , 人 可 以做 我 们 的 同 学 , 人 可 以做 我 们 的学 生 , 人 人
随 手 抓 来 都 是 活 书 , 是 学 问 , 是 本 领 … … 自有 人 类 以 都 都
来 , 会 即是 学 校 … …从 大 众 的立 场上 看 , 会 是 大 众惟 社 社
一
、
陶 行 知 生 活 教 育 思 想 的 内涵
社 会 中问 的“ 墙 ” 去 , 现学 校 与社 会 的结 合 。 行知 高 拆 实 陶 曾形 象 地 说 : ‘ 会 即 学 校 ’ 一原 则 , 要 把 教 育 从 鸟 “社 这 是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对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借鉴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和深度。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在于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政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更多地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政治的存在和影响。
在学习“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对政治制度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使政治知识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
生活化教学理念还要求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政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政治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学习“权利与义务”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政治知识的真实意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还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政治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在学习“国家治理”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观看新闻、参观政府机构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治理的现实情况,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档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罗双燕武汉商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 430058)【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也是我国创造教育实践的开拓者。
他以自身接受东西方教育的经历,结合自己的教育活动经验,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先进教育理论。
思想博大精深,牢牢立足于我国国情,顺应了教育发展规律,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时至今天依然具有是股份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生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生活教育”理论概说“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先生毕生献身于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1917年陶先生留学美国三年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校任职。
他积极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融合东西方教育思想之精华提出来的陶行知先生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清苦农家。
他自幼聪明好学, 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童年时代就心忧天下,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其间,美国教育家杜威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极大,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917年陶行知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他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_王志健

2005年5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M ay,2005第3期(总第115期)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N o.3M ay.N o.11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王志健(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
本文在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要坚持“教学做合一”五点启示。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605(2005)03-0043-03A bstract:T he life education theory of T ao Xingahi is a treasure in the educational histo ry in China.A naly zing the life education theory and misconceptions in colleg e moral educatio n,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fur ther streng thened an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students'life and the society.It also advocates“learning,working and cultivation together”and“combina tio n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Key words:life educatio n theo ry;university student;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inspiration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综合了当时我国各派以及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程敏婕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7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由传统向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更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救国教育,是叛逆的教育,在今天仍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道路。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述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自然延伸。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的形成包括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对学校脱离社会的传统教育的批判,二是对杜威“学校即社会”命题的改造。
尽管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脱离于生活的状态,但是其生活化还远不够理想状态,学校还存在很多与社会隔离、偏重重书本知识和考试,忽略对学生生活力培养的缺陷。
“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重视教育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知识道德素养与社会整体道德风气的匹配,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一方面拓展学校的教育力量,另外还能为学校教育注入生活教育素材。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核。
“生活即教育”在内容上把教育的范畴扩大到整个生活,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把教育法等同于生活法,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把教育目标定位在改造生活上,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关注学生生活需求与现实生活的状况,在实践中使教育真正回归生活本真,最终达到学生的向上向前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做不是三件事,其中心是“做”,其次三者关系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大改革,也是对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论是学校教学过程还是学生学习过程都要更广泛、更全面、更系统的秉持“教学做合一”方法论,探索教育的生活化路径,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疏离学生现实生活的现象。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作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共通之处的一种理论,能够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疏离
学生生活的现状。
从内容上来说,借鉴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有利于完善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从场所上来说,借鉴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论,有利于扩大教育场所,使思想政治教育场所融入学生现实生活;从方法上来说,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有利于改变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生活体验。
(一)坚持“以人为本”
生活教育理论从贫穷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兴办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大众教育、平民教育和全民教育。
以人民为主体,是陶行知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倡导生活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最终光荣的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起点。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容过于理论化、空洞化,忽视学生现实生活,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审视学生的实际生活领域,以大学生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的事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促成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二)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陶行知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注重启发式教学,十分注重创造的环境与环境的创造,让受教育者感到自己是国家、社会、自然、活动的主人,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桎梏。
隐性课程是在正规课程之外的非教育者有意设计的学习内容,学生对这种课程的接受程度是非常大的。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情感底蕴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例如:校园历史文化对学生励志成才的引领作用、校园榜样宣传对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示范作用、宿舍文化比拼对同学们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等,对实现学生精神心灵、性格塑造,达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三)不局限于校园课堂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普遍局限于课堂,忽视学校其他方面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校普遍存在教育与训育分家的现象,学校专业课老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轻视或漠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将此责任完全推给思想政治工作者。
实践证明这很不利于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
陶行知也曾批判这种做法,并说这是训育上最不幸的事体,呼吁要打破学校德育与教育相分离的状况,强调说:“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他提倡全体教职员要齐心协力,共同来指导学生道德品格的修养。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我们需要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校教育格局。
结语: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遗产中的一块儿瑰宝,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标,它在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今天更加熠熠生辉,显示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仁徐志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
2.高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4.04
3.阮凡《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探析》[D]安徽大学2016.04
作者简介:
程敏婕(1992——),女,汉族,籍贯:山西省晋城市。
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