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相变过程

合集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9章-相变过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9章-相变过程

• (2)亚稳定区与不稳区的划分
• 在低于Tk温度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的驼峰状曲线上, 有两个上凹部分和一个下凹部分组成。由上凹部分到下凹 部分的转折处为拐点。每条曲线上有两个拐点。各温度下 曲线上驼峰的拐点在相图上对应的轨迹连线称为亚稳曲线, 如图11-14中的S3-S2- S1- S1′-S2′-S3′曲线。此曲线为 亚稳定区和不稳区的分界线。各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一组 成曲线上公切点在相图上对应的轨迹连线为不混溶区界线。 如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亚稳曲线与不混溶界线之间的区域 (N区)为亚稳定区(成核一生长区);亚稳曲线所围成 的区域(S区)为不稳区。不混溶区界限顶端对应的温度 T一k为组该成系曲统线产上生。分拐相点的处临( 界2G温/ 度2。C)在=驼0,峰在状上吉凹布部斯分自的由区能 域(成核一生长区)( 2G/ 2C)>0,在下凹部分的区域 ( 2G/ 2C)<0。
• 9.4.3马氏体相变 • 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 (1)检查马氏体相变的重要结晶学特征是相变后存在习
3.晶核形成条件 形成新相,系统在整个相变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为:
9.2.2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1.晶核形成过程的动力学
(1)均匀成核: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概率处 处是相同的。
(2)非均匀成核: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 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
晶核形成一个具有临界大小的球 冠粒子,这时成核位垒为:
克拉斯汀对相变动力学方程作了进一步校正,导出公式:
转变开始阶段:
形成新相晶核的速率1、 的影响较大,新相长大速 度u的影响稍次,曲线平缓, 这阶段主要为进一步相变 创造条件,故称为“诱导 期”。
中间阶段:
由于大量新相晶核已存在,故可以在这些核上长大,此 时u较大,而它是以u3形式对Vβ /V产生影响,所以转化率迅 速增长,曲线变陡,类似加人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故称为“自动催化期”。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九章_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九章_相变

*二、按相变方式分类
成核-长大型相变:由程度大,但范围小的浓度起伏开始发生相变 ,并形成新相核心。如结晶釉。
连续型相变(不稳分相):由程度小,范围广的浓度起伏连续长 大形成新相。 如微晶玻璃。硅胶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扩散型:有质点迁移。
无扩散型:在低温下进行,如:同素异构转变、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
如:单元系统中。晶体I晶体II,多晶转变
广义相变: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的变化。
g L (凝聚、蒸发) g S (凝聚、升华) L S (结晶、熔融、溶解)
S1 S2 (晶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 L1 L2 (液体) A+BC ( 无公度相变) 亚稳分相 (Spinodal分相)
§9-1
一、按热力学分类
相变的分类
(P,T) 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一级相变: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熵不 1= 2 相等, 1 2 (V V ) 1 2 P T P T 1 2 (-S S ) 1 2 T P T P
第九章 固态相变
Chapter9phase transformation
基本概念
相变:指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体系中发生的从一相到另一 相的变化过程。即质点的重排为相变,
应用:相变可以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相变开裂:石英质陶瓷 相变增韧:1)氧化锆陶瓷,如陶瓷剪刀,单 斜-四方体积增加7-9%。 狭义相变:过程前后相的化学组成不变,即不发生化学反应。
*
较小的过 冷度即可 以成核
( 2 cos )(1 cos )2 f ( ) 4
润湿 0~900 cos 1~0 f()
* G K

九 固态相变PPT课件

九 固态相变PPT课件

(2)热激活界面过程控制的新相长大
新相的长大靠原子随机独立跳跃过相界面实现,需克服一定的 能垒,需要热激活,可分为连续长大机制和台阶长大机制。
对于台阶长大机制,新相长大速率:
ue Q /k1 T e G v/kT
a.过冷度很小时 b过冷度很大时
uK TGVeQ/k T
ueQ/k T
Q为原子由母相转移到新相的位垒(激活能),ν为原子振动频率,δ为新 相界面向母相推进的距离
<1>界面过程控制的新相长大 过冷度较小时,新相长大速率u与驱动力△G成正比;过
冷度 大时,长大速率随温度下降而单调下降。
<2>扩散控制的新相长大 β相半径r随时间τ按抛物线规律长大。
9.1.5 相变动力学
固态相变速率决定于新相的形成速率和长大速率。
1. 形核率 N c f
G
c c0e kT
f
△c的成分起伏时的自由能 变为:
G12G(c0)c2
p
q
G2
1.调幅分解:拐点p和q之间的 合金满足 G1﹤G0 ,G2﹤G0 , 无需形核,自发分解为成分为 x1和x2的α1和α2相,为上坡 扩散。 2.形核分解:x1和p、x2和q之 间的合金G1﹥G0 不能自发分 解,但G2﹤G0 ,可通过形核方 式分解为成分为x1和x2的α1 和α2相,为下坡扩散。
3. 不连续脱溶(两相式脱溶或胞状式脱溶)
• 通常在母相界面上形核,然后呈胞 状向某一相邻晶粒内生长,胞状脱 溶物与母相有明显界面
• 胞状脱溶物在晶界形核时,它与相 邻晶粒之中的一个形成不易移动的 共格晶面,而与另一晶粒间形成可 动的非共格晶面,因此胞状脱溶物 仅向一侧长大。
• 不连续脱溶可妨碍有益强化合金的 连续脱溶过程的进行,一般应避免, 但可获得比共晶组织细得多的层片 组织。

第9章 相变

第9章 相变

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能的差值
GT P
—过程自发进行 ≤0 —过程达到平衡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
G H TS
H 平衡时,有 G 0 , S T0
若在任意一温度的不平衡条件下 G H TS 0 若△H和△S不随温度变化,则有

成核—长大型相变:是由程度大、但范围小 的浓度起伏开始发生相变,并形成新相核心 的相变;
• 连续型相变:由程度小、范围广的浓度起伏 连续地长大形成新相的相变。
25
七、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9.2 相变热力学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区
理论上

实际上


C

E
亚稳区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亚稳区:
相变在硅酸盐工业中十分重要。相变过程中涉
及的基本理论对获得特定性能的材料和制订合理工
艺过程是极为重要的。
§9.1 相变的基本结构特征
§9.2 相变热力学
§9.3 相变动力学 §9.4 结晶与晶体生长 §9.5 薄膜材料中晶体生长
§9.1 相变的基本结构特征
一、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
二、马氏体相变
五、从热力学角度划分相变
根据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可将相变分 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
1、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 的化学势相等,而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的 相变。
1 2
1 2 T P T P
1 2 P T P T
IV
分析:IV为何出现最大值? P
IV
D
T
2、非均匀成核--有外加界面参加的成核。

第九章 相变过程

第九章 相变过程

第九章相变过程相变过程是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

一般相变前后相的化学组成不变,因而相变是个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从狭义讲,相变仅限于同组成的两相之间的结构变化;但广义概念,相变应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一节相变的热力学分类一.一级相变热力学特点:1.相变时,两相的自由焓相等(即G1=G2,dG=0)。

∵G = U+pV-TSdG = dU+pdV+Vdp-TdS-SdT = 0假设是可逆过程且只做体积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量为dU = TdS-pdV∴dG = TdS-pdV+pdV+Vdp-TdS-SdT∴dG = Vdp-SdT2.相变的时候,两相的自由焓一阶导数不连续。

恒压条件下,自由焓对温度求导,(∂G1/∂T)P≠(∂G2/∂T)P而恒压下,(∂G/∂T)=-S∴S1≠S2∴两相的熵发生不连续的变化(即没有相变潜热)。

温度T一定时,(∂G1/∂p)T≠(∂G2/∂p)T而温度T一定时,(∂G/∂p)=V∴V1≠V2∴有体积效应所以,相变时,有相变潜热,有体积效应。

二. 二级相变热力学特点:1.两相的自由焓相等。

2.两相自由焓的一阶导数是连续的(即相变时,没有相变潜热,没有体积效应)。

3.自由焓的二阶导数不连续。

P一定时,(∂2G/∂T2)P=-(∂S/∂T)P=-(C p/T),即二级相变时,C p1≠C p2,也就是两相的热容不等。

T一定时,(∂2G/∂p2)T=(∂V/∂p)T=(1/V)*(∂V/∂p)T*V,而K=(1/V)*(∂V/∂p)TK为等温压缩系数,所以K1≠K2;即二级相变时,两相的等温压缩系数是变化的。

(∂2G/∂p*∂T)=(∂V/∂T)p=(1/V)*(∂V/∂T)p*V,而α=(1/V)*(∂V/∂T)p 为等压 热膨胀系数,所以α1≠α2;即二级相变时,两相的等压热膨胀系数是变化的。

第二节 液——固相变(熔体结晶)一.核化均匀熔体实际上必须冷却到比熔点更低的一个温度才开始析晶。

热学 (7 第九章 相变)

热学 (7 第九章 相变)

在凹(凸)液面情况下,分 子由气相进入液相的概率比 平页面情况的概率大(小)
3、过饱和蒸气、凝结核、云室
若没有足够的凝结核,或凝结核过小,即使蒸气压强超过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液滴仍不能形成并长大,因而出现 过饱和现象,这样的蒸气称为过饱和蒸气压,或过冷蒸气。
4、云及人工降雨
暖云:大小水滴共存 冷云:由冰晶组成 混合云:由冰晶和水滴组成
四、气液两相图
汽化曲线, 是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线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沸点与外界压强的关系
汽化曲线终点就是临界点K 汽化曲线始点O是三相点
§9.3 克拉珀龙方程
一、方程的推导
两相平衡时的温度T和压强p有函数关系,相平衡曲线
气液二相图 汽化曲线
固液二相图 熔化曲线
Q1 ml
A m(2 1) p
pk
Vmk
T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k

a

V2 2 mk

Vmk

b

R Tk


a 27b2

a
2 9b2



3b

b


R
8a 27bR
对比物态方程



3
2

3
1

8
对应态定理: 一切物质在相同的对比压强和对比温度下, 就有相
同的对比体积了.
n n n n n n
蒸发 相平衡 凝结
1、影响蒸发的因素
表面积 温度 通风
2、饱和蒸汽及饱和蒸汽压
液气两相达到平衡时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其压强称为饱 和蒸气压。

第九章相变过程动力学

第九章相变过程动力学

ΔGm—原子或分子跃迁新旧界面的迁移活化能。
因此成核速率可以写成:
I=vvB0n=eixpeGxpkRGTk =P· D RT
exp(-ΔGm/RT)
exp(-ΔGm/RT)
式中 P—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D—受原子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
B—常数。
第三节 液-固相变过程动力学
图2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
第二节 相变过程的热力学条件
由此得出: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不能 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相, 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来杂 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亚稳区内形 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
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H>0,要满足△G<0 这一条件则必须△T<0, 即T0<T, 这表明系统要发生相变过程 必须“过热”。
由此得出结论: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热度) 的函数,因此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该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
第二节 相变过程的热力学条件
2、相变过程的压力条件
第二节 相变过程的热力学条件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定
从热力学平衡的观点看,将物体冷却(或者加热)到相转变 温度,则会发生相转变而形 成新相,从图2的单元系统TP相图中可以看到,OX线为气-液相平衡线(界线);OY线为 液-固相平衡线;OZ线为气—固相平衡线。当处于A状态的 气相在恒压P’冷却到B点时,达到气-液平衡温度,开始 出现液相,直到全部气相转变为液相为止,然后离开B点
马氏体相变不仅发生在金属中,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 也有出现,例如ZrO2中都存在这种相变。目前广泛应 用ZrO2由四方晶系转变为单斜晶系的马氏体相变过程 进行无机高温结构材料的相变增韧。

第九章 固态相变(一)

第九章 固态相变(一)

9.2.1 调幅分解 在具有两相分离形式相图的体系中,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 态下的母相,不需形核过程,自发分解成结构相同而成分 不同的两相,这就是调幅分解。 ①热力学分析 成分在溶解度间隙平衡成分和拐 点线之间,母相的任何成分涨落都导 致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升高,转变需 要克服形核位垒,这时导致脱溶分解, 获得成分为x1和x2的α平衡相。 如成分在拐点线之间,母相的任 何涨落都导致系统自由能减小,系统 自动分解成富 A 和富 B 两部分,通过 上坡扩散两部分的成分连续地变化, 直至达到平衡成分x1和x2为止。这类 转变称为调幅分解。
9.1.5 相变动力学 1. 形核率 形核率是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母相中形成新相的数目。
与前面的纯金属凝固的形核率公式相似。
单位体积母 相中临界核 胚的数目 临界晶核 形成功
G* KT
c*f c e N 0
靠近临界晶核 的原子能够跳 到该晶核的频 率(次数/单 位时间) 母相 单位 体积 的原 子数
2. 按结构变化分类 按发生相变时新相与母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将相 变分为重构型相变和位移型相变。 重构型相变——伴随化学键的破坏,新键的形成,原子重 新排列,新相和母相在晶体学上没有明确的位向关系。所 需要克服较高的能垒,相变潜热很大,相变进行缓慢。 高温型石英—高温磷石英,高温磷石英—高温方石英,脱 溶分解,共析转变
第九章 固 态 相
9.1 固态相变总论 9.2 扩散型相变 9.3 无扩散相变 9.4 贝氏体相变 9.5 钢的热处理原理 9.6 钢的热处理工艺

相变基础知识
相变概念 相:成分相同、结构相同、有界面同其他部分分隔的物质 均匀组成部分。 相变: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连续变化时,物质自 身发生突变的现 象。或物相的某个(阶)热力学势跃变, 伴随物相的某个(些)要素跃变。 固态相变:广义的固态相变是指形变及再结晶在内的一切 可引起组织结构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固态相变也称固态相 变,是指材料由一种点阵转变为另一种点阵,包括一种化 合物的溶入或析出、无序结构变为有序结构、一个均匀固 溶体变为不均匀固溶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 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 • (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 来杂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 亚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
• 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能的差
值。
ΔGT.P≤0
<0 =0
过程自发进行 过程自发达到平衡
•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 • • 由热力学可知在等温等压下有 Δ G=Δ H-TΔ S (1) (2)
• 在平衡条件下Δ G=0则有Δ H-T0Δ S=0


TΔ S=Δ H/T0
Δ G=Δ H-TΔ S≠0
(3)
• 若在任意一温度T的不平衡条件下,则有 • 若Δ H与 Δ S不随温度而变化,将(3)式代入上式得:
• △Ga-液相质点迁移到晶界所需能量
• △Gv-液相与晶界能量之差
• 结论:
• 生长速率u与扩散有关。 • 1)温度越低,扩散系数越小,生长速率也就越小,并趋 于零。所以当过冷度大,温度远低于平衡温度Tm时,生 长速率是扩散控制的,温度升高,生长速率增加; • 2)当温度接近于T0时,扩散系数变大,这时,u值主要决 定于两相的自由焓差△G ,温度升高,生长速率降低; • 3)当T=T0时,△G=0,u=0。 • 因此,生长速率在低于T0的某个温度,会出现极大值。不 过,这个温度总是高于具有最大成核速率的温度。
• ⑵ 非均匀成核
G h
*
16
3 LX 2
( 2 cos )( 1 cos ) 4
2
3( G V )
G r f ( )
*
• 不均匀成核的成核位垒引入一个于函数数f(θ );
• 当接触角θ =0° (指在有液相存在时,固体被晶 体完全润湿),cosθ =l,f(θ )=0,Δ Gh*=0,不存 在核化势垒;
• (1) 熔体结构网络的断裂程度。 • 网络断裂愈多,熔体愈易析晶,下表列举不同组成 二元系统硅酸盐玻璃Na2O-SiO2析晶能力的变化。
烧结条件 热压压力 (kg/cm2) 150 300 240 480 480 480 烧结温度 (℃) 1500 1300 1350 1200 1000 1100 1300 烧结时间 (小时) 4 4 10 0.5 1 1 1 视比重 (g/cm2) 相当于理论 密度的% 94 96 97 97 98.4 99.2 99.6
• 二、 晶核临界半径
• 1. 相变活化能ΔGr
系统由高能量→低能量,自由能变化△G1(负值)
ΔGr
析晶产物相界面→产生界面能,能量变化△G2(正值)
• △Gr=△G1+△G2=V△GV+AγLS • V-析出晶体体积; △GV-单位体积新旧两相自 由能变化;A-形成新相的界面积。 • 设恒温、恒压条件下,从过冷液体中形成的新相 呈球形,球半径为r,且忽略应变能的变化,
相接触的原子数(ns)。
I n n s q n exp(
* r
G r kT
*
) n s a 0 exp(
Ga kT
)
• 结论:在合适的过冷度下,I取得最大值。
• 由于原子从液相中迁移到核胚上的过程就是扩散过程。 * 因此将 Gr • 代入上式中得: • • 令 • • 则
G H T H / T0 H T0 T T0 H T T0
• 从上式可见,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有ΔG <0,则ΔHΔT/T0<0。 • 讨论: • A、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过程、结晶过程等) Δ H<0,要使Δ G<0,必须有Δ T>0,Δ T=T0-T>0, 即T0>T,这表明在该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 或者说系统实际相变温度比理论相变温度还要低, 才能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
3.总析晶速率
• • • • • 讨论: I~T,u ~T重叠区为析晶区 重叠区形状取决于系统本身 重叠区不同的T ,析晶形貌不同 重叠区大,系统易析晶
4. 玻璃析晶
• ① 有利于形成玻璃配料(界线、无变量点)
• 因为在界线、三元无变量点上,系统要同时析出
两种以上晶体,它们在初期形成晶核时相互干扰。
4.外加剂
微量外加剂或杂质会促进晶体的生长,因为
外加剂在晶体表面上引起的不规则性犹如晶核的
作用。熔体中杂质还会增加界面处的流动度,使
晶格更快地定向。
• θ =90° ,cosθ =0时, △Gh* = △Gr*/2; • θ =180° ,异相完全不被润湿时,cosθ =-1,即
• △Gh* = △Gr*
• 可见,非均匀成核的成核位垒小于均匀成核,润 湿的比不润湿的成核位垒小,所以实际生产中加 入成核剂 • ⑶ 成核剂对非均匀成核位垒的作用 • a. 液相对成核剂完全润湿 * • θ =0°,cosθ =l,Δ G° =0,加入立即成核 h • b. 液相对成核剂润湿 • θ <90°, cosθ =0 ,△Gh* <△Gr*/2,成核作用 显著。 • c.液相对成核剂不润湿
影 响 结 晶 速 率 的 因 素
熔体组成
熔体的结构
界面情况 外加剂
• 1、熔体组成
• 从降低熔制温度和防止析晶的角度出 发,玻璃的组分应考虑多组分并且其组成 应尽量选择在相界线或共熔点附近。
• 2.熔体的结构

从熔体结构分析,还应考虑熔体中不同质点问的 排列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强度和性质。
• θ =180° , cosθ =-1,△Gh* = △Gr*,成核 剂不起作用
• 三、相变过程动力学
• 1.均匀成核速率I • 成核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液相中生成 的晶核数目,用I表示。 • 核的生成速率取决于单位体积液体中的临界核胚 的数目(nr*)以及原子加到核胚上的速率(即单 位时间到达核胚表面的原子数q)及与临界核胚
§9.2 液-固相变过程热力学
• M点冷却导T1温度时, 从宏观上看并无固相 出现,而在T2温度时
才出现固相,即存在
一个亚稳区。
• 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和亚稳区
• 1.相亚稳区 • 理论上应发生相变而实际上(宏观上)不能相变的 区域。 • 2.特点
• (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 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
第九章 物质的相变过程
§9.1 相变过程的类型 §9.2 液-固相变过程 §9.3 相变的影响因素
§9.1 相变过程的类型
• 一、根据相变前后的相:
• 二、根据自由能变化特性: • 1. 一级相变:在相变的临界温度(一相开始变为 另一相的温度)自由能的一阶导数不连续的相变。 S—L • 2. 二级相变: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自由能 的一阶导数是连续的,但二阶导数不连续的相变。 熔融态—玻璃态
• 一、 基本概念 • 成核:旧相中形成稳定的、较小的晶体的过程。 • 均质成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晶核 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几率处处是相同的。 • 非均质成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 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
• ② 原料均化
• 粒度、组成不均匀处容易析晶
§9.4 液-固相变的影响因素
• 实际接触到的材料系统一般含有多种原子,化学 键及熔体结构较复杂,结晶速率差异很大。简单 的单原子晶体(如金属系统)的生长速率,在过冷 度很小的情况下超过1cm/s,而硅酸盐系统在过 冷200~300℃以上时,生长速率大多小于10- 3cm/s,比简单系统小几个数量级。最大的生长 速率常在过冷100℃左右。目前,要定量地表示 一种已知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温度的函数关系还比 较困难,因为和结晶有关的一些因子无法准确知 道,下面分析一下影响结晶速率的因素。
P
非均匀成核成核速率
Ga RT G RT
* h
I S B S exp(
) exp(
)
2. 晶体生长速率
U n
0
G a exp RT
VG v 1 exp RT

• λ -晶界厚度 • ν 0-液相质点向晶界迁移次数 • n-液相质点向晶界迁移的质点数
P K 0 exp(
D D 0 exp( ) RT
I K 0 D exp(
Gr RT
*
*
)
其中:k0=av0nns/D0
Gr RT
)
I=PD
• P:受相变活化能影响的成核率因子;D:受质点扩散影 响的成核率因子。
△T 影响
△T↑ r*↓易析晶
矛盾,说明 △T↑T ↓,质点移动阻力↑,形 存在最佳 △T值 成晶核困难。 D
普通烧结 热压烧结 热压烧结 活性热压烧结 活性热压烧结 活性热压烧结 活性热压烧结
3.37 3.44 3.48 3.52 3.55 3.56
• (2) 熔体中所含网络变性体及中间体氧化物的作 用。

电场强度较大的网络变性体离子由于对硅氧
四面体的配位要求,使近程有序范围增加,容易
产生局部积聚现象,因此含有电场强度较大的(Z
12 3
r GV 0
2
r
2 rls GV

2 rls T 0 H T
• • • •
∴ 液-固相变的热力学条件为: a. r*↓易析晶 b. △H<0 、△T >0,T0>T,需过冷 c. △T ↑,即实际温度比相平衡温度低, r*↓,易析晶 • 3. 相变成核位垒 • 描述相变发生时形成临界晶核所必须克服的势垒。 • ⑴ 均匀成核
• B、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 ΔH>0,要 满足ΔG<0这一条件则必须ΔT<0,即T0 <T,这表 明系统要发生相变过程必须“过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