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单元第4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4-4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部分)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4-4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部分)

提示:(1)Fe、Al 遇浓 HNO3 钝化,钝化是一种化学反应, 只是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浓 HNO3 中的黄色物质为 NO2,可充入 O2 除去,发生 如下反应:4NO2+O2+2H2O===4HNO3。
自主评估
1.(2011·烟台测试)下列关于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 分子的结构较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 燃烧 B.23 g NO2 和 N2O4 混合气含有 0.5NA 个氮原子(NA 表示 阿伏加德罗常数) C.NO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硝酸易挥发
答案:B
2.(201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二阶段考试)
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 ②硝酸银分解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
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A
3.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氨水呈碱性 ③氨气和酸相
遇都能产生白烟 ④在反应:NH3+H+===NH+4 中氨失去电子
被氧化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是 NH+4
A.①②
B.③⑤
C.①⑤
D.②⑤
解析:氨在空气中氧化需高温和催化剂;由于氨水中存 在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故氨水呈弱 碱性;氨气只有与挥发性酸相遇才能产生白烟,与不挥发性 酸如 H2SO4、H3PO4 相遇,不产生白烟;NH3 和 H+的反应为 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NH3 溶于 水,大部分与 H2O 反应生成 NH3·H2O,NH3·H2O 是一元弱碱, 电离很微弱,含氮微粒最多的是 NH3·H2O,⑤错。

高考化学复习: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考化学复习: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解析:反应过程中NO 、O 2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汽车尾气中的N 2不是污染物;NO 和O 2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根据题中的图示,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2NO +O 2===2NO 2,2NO 2+4CO===N 2+4CO 2,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

答案:D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均被氧化B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 .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N 2→NH 3过程中氮元素由0价变为-3价,被还原,A 错误;工业合成氨的过程属于人工固氮,B 正确;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利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而含氮的有机物也可以直接分解为无机物,C 正确;豆科植物可以将N 2合成氮肥,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含有C 元素,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都参加了氮循环,D 正确。

答案:A3.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 2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 ,NO 与O 2转化为NO 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 2。

答案:D4.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解析:A 项,氨水中的微粒有NH 3·H 2O 、H 2O 、NH 3三种分子和NH +4、OH -、H +三种离子,氯水中有Cl 2、HClO 、H 2O 三种分子和Cl -、ClO -、H +、OH -四种离子,所以微粒的种类、数目均不相同;C 项,氨水没有漂白性,不能漂白有机色素;D 项,“两水”的变质原因不相同,氨水因挥发而“变质”,而氯水主要因HClO 分解而变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研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章 第4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研习课件 新人教版
1.与氮循环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__大气_污_染、酸_雨_和水_体_富_营养_化____ 等。
2.氮氧化物的来z源及危害 (1)来源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_汽_车尾_气_、_ 工_厂_排_放气_以及_闪_电使_空_气_中的_N_2与_O2反_应__生反应形成_光化_学_烟雾 __,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形成_酸_雨_。
b.铁、铝遇冷的浓硝酸能发生_钝化_,故可 用铁、铝容器运输冷的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
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C_+4_HN_O3(浓_)_==△=_==C_O2↑_+_4N_O2↑_+_2H2_O ___。
③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如 Fe2+、SO23-等)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分别为:
Fe2_++_2H_++_NO-3_==_=Fe_3++_NO_2↑_+_H2O_,S_O23-_+_2H+_+2_NO_-3 ==_=SO_24-+ _2_NO2↑_+_H2_O 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由于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共价键很牢固, 所以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较稳定,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1)氮气与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氮气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
(3)氮气与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_Mg+_N2_=点==。燃==Mg3N2
知识梳理
一、氮元素的存在及氮的固定 1.氮元素的存在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_游_离_态_和化_合_态_两种形式存在。 2(1.)定氮义的:固将定_游_离_态_的_氮_转_变_为_氮_的_化_合_物__的方法。 (2)分类:_自_然_固_氮_和_人_工_固_氮。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_无_色_、_无_味、难_溶_于_水_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稍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

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最新考纲: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知识点一氮气及其氧化物1.氮气的结构与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N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N2的化学性质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N2O NO N2O3NO2、N2O4N2O5氮元素的价态+1 +2 +3 +4 +5 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为硝酸的酸酐。

(2)NO与NO2性质的比较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提示:124 g P4的物质的量是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一分子P4含有6个P—P 键,因此1 mol P4所含P—P键数目为6N A。

2.1 mol 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提示:N2与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提示: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收集NO应采用排水法。

4.0.3 mo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提示: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每有0.3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0.2 mol电子。

5.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提示:用水吸收NO2还会放出有毒气体NO。

6.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提示:NO2遇水生成硝酸,能将Fe2+氧化为Fe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高考化学一轮 4.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精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化学一轮 4.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精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高考目标导航】考纲导引考点梳理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氨、铵盐、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氨和铵盐。

硝酸。

【基础知识梳理】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N2 无色无味无毒比空气稍小难溶于水NO 无色无味有毒比空气稍大不溶于水NO2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稍大与水发生反应2.化学性质(1)氮气①与氧气反应②与氢气反应(2)NO与O2反应:2NO+O2===2NO2(3)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3.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形成硝酸型酸雨。

(2)形成光化学烟雾。

(3)破坏臭氧层。

二、氨和铵盐1.氨气(NH3):(1)分子结构: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N原子有一孤对电子;N -3价,为N元素的最低价态(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3)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氨水呈碱性,原理:NH3+H2O NH3·H2O NH4++OH-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

②与酸反应与挥发性酸(如浓盐酸、硝酸)的反应:NH3+HCl=NH4Cl 现象:产生白烟与硫酸反应:2NH3+H2SO4=(NH4)2SO4③与盐反应: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 NH3·H2O=Al(OH)3↓+3NH4+④氨气的还原性NH3中的N 呈—3价,所以NH3具有还原性,能被O2、CuO 、NOx 、Cl2等物质氧化。

a.4NH3+5O2 催化剂△ 4NO+6H2O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b.2NH3+3CuO 3Cu+N2+3H2Oc.3Cl2+8NH3==N2+6NH4Cl2.铵盐(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30℃以上可分解),NH4Cl = NH3↑+ HCl ↑②与碱反应: Ca (OH )2 + 2NH4Cl = CaCl2 + 2NH3↑ + 2H2O 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 + OH- =NH3↑+ H2O (该性质可用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3)NH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

2020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2020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 第4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对环境的影 响
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破坏臭氧层
[思维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食品袋中充氮气可用来防腐( √ ) (2)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 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 (3)用湿润的淀粉 试纸或 NaOH 溶液可以鉴别溴蒸气 和 NO2( × ) (4)密闭容器中 2 mol NO 与 1 mol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 子数为 2NA( × )
有毒
与水反应
与氧气反应
实验室制取 原理及收集 方法
NO
不反应
2_N__O_+__O__2=__=_=_2_N_O__2 _ _3_C_u_+__8_H__N_O__3(_稀__)_=_=_=__ _3_C_u_(_N_O__3)_2_+__2_N_O__↑__+__ _4_H_2_O__常用_排__水___法
NO2 _3_N_O_2_+__H__2O__=_=_=_2_H__N_O_3__ _+__N_O___
不反应 _C_u_+__4_H__N_O__3(_浓__)_=_=_=____ _C_u_(_N_O__3)_2_+__2_N_O__2↑______ _+__2_H_2_O_常用 __向__上__排__空__气_____法
2.(溯源题)(2015·高考北京卷改编)判断下列关于自然界中 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是否正确。
(1)氮元素均被氧化( × ) (2)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 ) (3)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 ) (4)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 √ ) 探源 本考题源于 RJ 必修 1 P99 中“思考与交流”中“自 然界中的氮循环”,考查了多种形式的含氮物质的转化。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新人教版

NH3↑+H2O
气体发生装 置
方法
浓氨水+ 固体CaO
浓氨水+ 固体NaOH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 置
NH3·H2O+CaO==== NH3↑+Ca(OH)2 CaO的作用:①吸水后放热促
进NH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 的OH-浓度,减小NH3的溶解度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 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 于NH3的放出
【通考题·触类旁通】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 错误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D。NH4Cl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 会重新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 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入试管 底部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错误。把浓氨水滴入氧化 钙固体中,会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NH3放出,故可用②的方法
5.(2016·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 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 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 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用排液法收集NH3时,要求液体不能溶解NH3且不与NH3 发生反应,故选CCl4。
答案:(1)B ②③ NaOH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
降低,同时可使溶液中c(OH-)增大,促使
NH4 +OH-
NH3·H2O
NH3↑+H2O平衡向右
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NaOH固
体上
(2)①如图 ②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 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答案:
1. (1)游离态 化合态 (2)游离态的氮 氮的化合物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2. (2)①N2+3H2 2NH3 放热 ②N2+O2===2NO 3. 液态氮 液态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 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5
【想一想】 NO2与溴蒸气有哪些相似性?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
NO2和Br2在性质上有相似性:①均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应; ④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 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鉴别:①AgNO3溶液;②CCl4;③用水洗法。
【自主解答】
A 解析:根据2NxO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知,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 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 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3
1. NO和NO2 (1)氮元素有+1、+2、+3、+4、+5等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N2O、NO 、 N2O3、NO2、N2O4、N2O5,它们都是大气污染物。N2O、NO、NO2均不属于酸酐, 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2)因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2NO2 N2O4,所以通常“纯净”的NO2或N2O4并不 纯。由于此可逆反应的发生通常实验测得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它的实际值。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 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2
氮的氧化物
【例1】 (2009高考·宁夏卷,7) 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 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NO2 B. N2O3 C. N2O D. N2O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氮气及其常见氧化物.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氮的固定.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①(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与氢气反应:②(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④、⑤、⑥、⑦、、等,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⑧。

()和的比较性质色、态、味⑨⑩溶解性毒性(跟血红蛋白结合)与水反应不反应与氧气不反应反应对环境的影响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导致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及破坏臭氧层.氮气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为放电,而一氧化氮与氧气在常温下就可反应,且反应较快。

二、氨气和铵盐.氨气()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还原性:与氧气反应:。

.与酸反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现象:;应用:用于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

.与水反应:,,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与用或制的装置相同),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可减小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更纯净的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产生.铵盐()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Ⅰ.不稳定性受热分解:。

受热分解:。

Ⅱ.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加热时或浓溶液:。

()的检验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的存在。

三、硝酸.物理性质硝酸是色易挥发的液体,有气味。

.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反应:.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硝酸分解生成的溶解在硝酸里。

.硝酸保存在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塞。

()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常温时浓硝酸会使铁、铝钝化。

.与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稀硝酸与铜反应:;浓硝酸与铜反应:。

.与非金属的反应:。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高。

①②③④⑤⑥刺激性小产生白烟··碱石灰向下排空气蓝白烟↑↑↑↑·↑无刺激性↑↑棕色橡胶(稀)()↑(浓)()↑(浓)↑↑↑.牢记条转化主线.特殊的颜色为红棕色气体。

.特殊的检验():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变蓝.重要的化学方程式()()()()(有白烟生成,用于检验氨气)()()()↑()(稀)()↑()(浓)()↑()(浓)↑↑见《自学听讲》氮气及氮的常见氧化物.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其中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 )()标准状况下气体中含有个分子。

( )()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 )()制时,用水或溶液吸收尾气。

(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通入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 )()能够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 )()√()×()×()×()×()×()√.你是如何理解“‘活泼’的氮原子,‘孤僻’的分子”的?答案根据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氮元素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但很稳定,因为氮气分子存在键,键能很大,分子结构稳定。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答案①②③.如何鉴别与溴蒸气?和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例如:①均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应;④均为红棕色等。

因此不能用淀粉试纸、试纸、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用下列方法或试剂鉴别:①溶液;②溶液;③水洗法。

.将盛有和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和剩余的气体分别是( )。

解题依据的化学方程式:;。

设的体积为,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①若剩,则剩( ) ,解得、两项均不正确;②若剩,则剩[( )] ,解得项不正确项正确。

一、常见的氮氧化物.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与存在下列平衡,因此实验测得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

.验证某无色气体是的方法:向无色气体中通入(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即证明该气体为。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能使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

.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碱液吸收法、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的处理。

()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或与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和)。

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二、和混合型计算题的规律总结.关系式法()和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和得总反应为。

当体积比()∶()()和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和得总反应为。

当体积比()∶()()、和三种气体通入水中先按计算出生成的体积,再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体积,再按()计算。

.电子守恒法转化为硝酸时失去电子,如果是与的混合气体,则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与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磷活泼,故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磷元素.磷酸比硝酸稳定,所以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氮元素强.“雷雨发庄稼”所包含的化学变化有→→→→硝酸盐与反应生成属于氮的固定氮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比磷强项错误;不能依据含氧酸的稳定性大小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项错误;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项错误。

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则、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根据化合价升降关系以及原子守恒,判断为为。

.(年湖南大学附中模拟)同温同压下,在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入等体积混合的种气体,它们是①和,②和,③和。

将支试管均倒置于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则下列的关系正确的是( )。

>>>>>>>>设各种气体的体积都为。

①根据,即剩余的体积()。

②根据,即剩余的体积() 。

③剩余的体积。

即项符合题意。

氨气和铵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 )()液氨制冷、碘的升华、气化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 )()能用加热法除去中的原因是为强酸弱碱盐。

( )()氨水具有弱碱性,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 )()氨水中微粒种类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相同。

( )()、、三种物质中,不满足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时,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 )()×()×()×()×()×()√()√.干燥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吗?如果不能,可选用什么作干燥剂?不能,因为浓能与反应吸水后生成的酸也能与反应,无水氯化钙也能与反应。

可以选用固体或碱石灰作干燥剂。

一、实验室制取少量的两种简易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浓氨水固体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浓度的增大有利于的生成浓氨水固体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且浓度增大,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二、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形成喷泉的类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气体、、、、(∶)、(∶)吸收剂水水溶液溶液水水.喷泉实验的引发加入某种试剂;采取一定操作使烧瓶内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液体接触。

.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项,有白烟生成,但与反应不会产生白烟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氯气被还原生成与化合产生白烟现象。

.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用装置甲制备氨气.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用装置丙收集氨气.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装置甲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项错误;氨气会与浓硫酸反应项错误;装置丙中只有气体的流入口,没有气体的流出口项错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被水吸收时容易产生倒吸现象,装置丁可以防止倒吸项正确。

.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个喷泉实验方案。

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①中易溶于,且可与溶液反应,故能产生喷泉;②中不溶于溶液,也不与反应,不能产生喷泉;③中的易溶于水,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受热放出氨气,氨气沿玻璃管进入烧瓶中与反应,使烧瓶中压强迅速减小,形成喷泉。

.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的性质。

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被还原(、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装置中制取的化学方程式是。

()甲、乙分别是。

.浓硫酸、碱石灰.碱石灰、碱石灰.碱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若能够被还原,预期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探究Ⅱ:探究、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

()请在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

()装置中浓硫酸有三种作用:混合、气体;干燥、;。

()将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由于()放热且消耗了水,故促使浓氨水放出氨气。

()干燥氨气只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氮可用五氧化二磷固体或无水氯化钙。

()如果能反应,消耗使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由于、均能污染空气,所以与它们相关的实验均应有尾气吸收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故应进气管短,出气管长。

()观察气泡的速率控制混合气体的比例。

()烧瓶中充满溶液,由反应恰好发生的物质的量是恰好完全反应的和(体积比∶)总物质的量的,溶液体积等于恰好完全反应的和的总体积,设烧瓶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和的总体积为,则溶液浓度为× ·,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