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包括科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的深刻内涵和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本课程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演示、实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好教学用具、课件、实验器材等,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安排和教学目的,提醒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2. 课程展开在课程展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科学发现、理论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需要讲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波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例如,通过讲解灯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现象。
4. 难点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解、图示、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的深刻内涵。
5. 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发表观点、回答问题,或者进行简单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将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一步,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相关的科学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一、面向学生:五年级学生
二、教学内容:科学之旅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科学主题:怎样观察自然,调查科学现象,总结出科学规律;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明白科学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对科学现象和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看科学相关的短片,让他们了解到科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2.让学生分组学习,每个小组分别探索一个科学现象,例如:水土保持,水生生物,电磁学等;
3.让学生阅读科学文章,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阶段,学生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到山间小道,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植物、动物、土壤、水源等,搜集科学实验数据;
2.组织学生到科学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参观、回答问题等活动了解科学;
3.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介绍实验室的用途,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阶段,学生总结、反思
1.让学生用图片或故事分享在科学之旅中的感受,让他们对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在科学之旅中的。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内容。
2.初步了解怎样学习物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有趣的物理现象。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3.通过阅读“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瓶、烧杯、“小人”、扬声器、录音机,放大镜、食盐、生鸡蛋、气球、自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让学生朗读章首语,在美好的憧憬中走向学习物理的征程。
教师活动1.致词:欢迎同学们进入物理世界,面对一门新的学科,现在你们最想知道什么?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告诉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就像在海边拾贝壳那样有趣,揭示科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
学生活动1.讨论,大胆提出问题:(1)物理学学些什么?(2)好学吗?(3)有趣吗?(4)有用吗?(5)怎样学?2.推荐一名学生代表有准备、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
在读、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并加以遐想,在憧憬中走上学习物理的征程。
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感知有趣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怎样学好物理教师活动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1)组织学生识别图0.1-7、图0.1-8中的现象。
指出“观察”和平时的“看见”不同,“观察”不但仔细认真,而且目的明确,才有收获。
(2)组织学生完成图0.1-9、图0.1-10中的实验,并想一想产生这些“奇特”现象的原因。
(3)告诉学生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才总结出来的。
所以,要学好物理,必须“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3)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和社会;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的起源1. 科学的概念2. 科学发展的历史3. 科学方法概述第二章:观察与实验1.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 实验设计与实施第三章:科学探究1. 探究的过程与方法2. 探究性实验与实践活动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3. 生活中的科学创新第五章:科学思维与科学伦理1. 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技巧2. 科学伦理与科学道德3. 科学素养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实践性教学: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能力,如实验报告、探究报告等;3. 综合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如科学伦理、科学创新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之旅》教材;2. 实验器材:观察工具、实验设备等;3. 教学课件:PPT、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学术论文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4课时第四章:3课时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第一章:科学导论1.1 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科学的定义探讨科学的基本特征1.2 科学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第二章:地球科学2.1 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学习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2.2 地震与火山探讨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学习地震波和火山喷发的特点第三章:生物科学3.1 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3.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意义第四章:化学科学4.1 化学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概念掌握溶液和沉淀的形成过程4.2 生活中的化学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食品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化学知识第五章:物理科学5.1 物理学基础知识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学习运动和能量的守恒定律5.2 电磁学探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电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第六章:现代技术6.1 计算机科学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的基础6.2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探讨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信息检索和网络安全知识第七章:天体物理学7.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理解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学习恒星和星系的形成与演化7.2 黑洞与暗物质探讨黑洞的性质和引力效应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对宇宙的影响第八章:环境科学8.1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后果8.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第九章:医学科学9.1 人体生物学基础理解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学习人体生物学的基本原理9.2 疾病与治疗探讨疾病的成因和诊断方法了解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第十章:科学伦理与科学素养10.1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家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探讨科研中的诚信和责任问题10.2 科学素养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传播科学知识第十一章:数学科学11.1 数学基础理解数学的公理化体系学习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11.2 数学应用探讨数学在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第十二章:能源科学12.1 能源的分类与转换学习不同能源形式及其转换过程理解能源效率和能源危机12.2 新能源技术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清洁能源技术和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材料科学13.1 材料的性质与分类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学习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3.2 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探讨材料科学的创新成果学习新型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十四章:与机器学习14.1 基础理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14.2 应用探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习伦理和社会影响第十五章:科学探究与创新15.1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策略和技巧理解科学研究的逻辑和过程15.2 科学创新与启示探讨科学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学习著名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科学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科学是系统地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以解释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
2. 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科学、近现代科学、现代科学。
3.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之旅》2. 教具:PPT、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科学方法,并通过实例展示科学方法的运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实例。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方法的运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科普活动:参观科学博物馆、邀请科学家讲座等,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2. 开展科学项目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科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科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第一章:科学启蒙1.1 科学是什么学习目标: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科学?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示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1.2 科学的发展历程学习目标:了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教学内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教学活动:讲解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第二章:探索自然界2.1 地球与宇宙学习目标: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教学内容:地球的位置和结构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宇宙模型讲解地球和宇宙的知识讨论地球和宇宙的奥秘2.2 生物与生态环境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观察生物标本和生态环境图片讲解生物和生态环境的知识探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揭秘物质世界3.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学习目标: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活动:观察物质样品和微观结构模型讲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演示物质的变化实验3.2 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教学活动:讲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演示能量转换的实验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四章:探索人体与生命科学4.1 人体结构和功能学习目标: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功能掌握人体健康和疾病知识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功能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知识教学活动:观察人体解剖图和解剖模型讲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讨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关问题4.2 生命科学的进展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科学的定义和发展方向掌握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内容:生命科学的定义和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教学活动:讲解生命科学的定义和发展方向介绍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第五章:技术与创新5.1 科技创新与变革学习目标: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创新方法教学内容: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科技发展趋势和创新方法教学活动:讲解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分析科技发展趋势和创新方法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示5.2 科学实验与探究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活动: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进行科学实验演示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训练第六章:环境科学6.1 地球生态系统学习目标: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内容: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活动:讲解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6.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活动: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第七章:能源与物质7.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学习目标:理解不同能源的来源和特点掌握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教学内容:不同能源的来源和特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教学活动:讲解不同能源的来源和特点分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方法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7.2 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学习目标: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掌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教学内容: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教学活动: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介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方法讨论物质循环和资源利用的实践案例第八章:信息科学8.1 计算机科学基础学习目标: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编程实践讨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8.2 互联网与数字时代学习目标: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教学活动: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分析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第九章:现代交通与制造9.1 交通系统与技术学习目标: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工作原理掌握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教学内容:不同交通方式的工作原理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教学活动:讲解不同交通方式的工作原理分析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方法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9.2 智能制造与技术学习目标:了解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掌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内容: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教学活动:讲解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第十章: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10.1 科学伦理与道德规范学习目标:理解科学伦理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教学内容:科学伦理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教学活动:讲解科学伦理的重要性分析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讨论科学伦理的实际案例10.2 社会责任与科技创新学习目标: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教学内容: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教学活动:讲解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重点和难点解析1. 科学启蒙(第一章)2. 探索自然界(第二章)3. 揭秘物质世界(第三章)4. 探索人体与生命科学(第四章)5. 技术与创新(第五章)6. 环境科学(第六章)7. 能源与物质(第七章)8. 信息科学(第八章)9. 现代交通与制造(第九章)10. 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第十章)。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一、第一章:科学启蒙1.1 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验证。
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和实验。
1.2 科学方法的应用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2.1 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其特征。
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类不同种类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2 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系统的平衡,如调查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3.1 物质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原子、分子和离子。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性质,了解其组成和结构。
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变化的现象。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实验。
四、第四章:现代科技与生活4.1 科技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调查和分析科技创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2 科技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
设计活动,让学生探讨科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五、第五章:探索宇宙的奥秘5.1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如大爆炸理论和星系的形成。
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星空和了解宇宙的观测数据,探索宇宙的奥秘。
5.2 黑洞与宇宙的演化介绍黑洞的概念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设计讲座或视频观看活动,让学生了解黑洞的性质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六、第六章: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6.1 地球的结构与地质变迁介绍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以及地质变迁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之旅
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这里的观察,实验以及插图和图下的问题都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学生不可能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在这上面费时间.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些问号对以后的学习有好处.
章首图及配文
章首图的创意来源于大家熟知的关于牛顿拾贝壳的话,原文摘录在第9页,这里与之呼应.配文不要由教师讲解,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有准备地,带感情地朗读,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几遍.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会有有益的感受.以后各章的章首图及配文也可以同样处理.
有趣有用的物理
可以从实验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实验可以进行简单的解释,也可以不做解释.
演示
第2个演示中,纸盒中是一个扬声器,连在录音机上,盒的上表面紧贴扬声器.小人的下面是棕毛做成的"脚",锯下一截毛刷粘在小人的下面就行了(图0 1).毛
的长短及小人的重量要经过试验.
想想做做
用放大镜看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前者是大家熟悉的情况,后者是窗外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缩小的像的情况,学生并不熟悉,他们往往以为放大镜看东西总是放大的.这样可以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常成实像时都是用一个光屏去承接,而这里则是把眼睛放到实像后面光传播的路径上直接接收通过透镜的光.这一点不必讲给学生,但教师心里要明白.
吹乒乓球的实验中要注意意开始时不要把球和漏斗贴得太紧得要允许一些空气从球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
课本图0.1-5和0.1-6是一组互相关联的组合图.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认为地球吸引月球使它不会逃脱的力与使地面物体落向地面的力是同一种力(见本章参考资料),这个思想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由于有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通信卫星.
教师在这里可以收集材料,稍做展开,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系.要从兴趣和STS两方面吸引学生,不要涉及过深的物理内容.
怎样学好物理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观察和实验.这里没有用"实验"这个词,主要是考虑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只要做正规的物理学的学科实验,恐怕更多是小实验,小制作,调查研究等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用"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的说法可能包容性更强一些.
关于"观察",要强调,它与平时的"看见"所不同之处在于,"观察"是有目的的.例如对于城市的学生,可以问一问,有多少人知道,路口的红绿灯(如果是竖排的)哪个颜色的灯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恐怕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但是,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第二天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课本图0.1-7和0.1-8的两个问题可以请同学回答,但不要解释为什么.学到相关知识自然会解释.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看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学
相关的事物是否感兴趣,让学生们看一看自己的观察能力,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心人".这两个例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也是给教师一个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考查学生的实例.要让学生认识到,对周围科学事物
的兴趣与好奇心,比多知道一两件科学知识要重要得多.
课本图0.1-7和0.1-8分别是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的例子,它代表了物理知识应用的两个主要方面.
课本图0.1-9和0.1-10是两个实验,做起来都很简单,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不能只做演示.两个实验后面都问了"为什么",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正确回答,教师也不要给出答案.但是,一定要问,也一定要让学生试着回答.发问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动脑.这是为下面的"勤于思考,重在理解"做准备.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结合上面四幅图讲:只动手不动脑,什么也学不到,要多向自己问为什么.这里要
特别强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去想,是"设疑",但不要求想出正确的结果.
6页和7页的四幅图只是例子,两个观察,两个实验.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再开
发一两个小观察,小实验.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过去我们讲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联系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这套教材仍然坚持这点,但与过去相比,除了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外,更加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
系,即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
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电视,电话,汽车,飞机,人造卫星……),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同时讨论,由于滥用科学技术,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问题(石油,煤快烧完了,空气,水的质量变坏了……)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
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不求得出什么结论.
课本图0.1-11是一个例子,提醒学生要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LPG是LiquefiedPetroleumGas(液化石油气)的简称,CNG是CondensedNaturalGas(压
缩天然气)的简称.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这段材料的目的是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可以在阅读之后让学生仿照伽利略的方法做实验(可在课外进行).教师要重视第9页上面的问题.本书在"STS"和"科学
世界"两个栏目后面大多有些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通过阅读获取
了一定的知识,使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观察,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证实猜想,这些都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本书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而不是隐含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悟.因此,学生在伽利略的探究中尝试找
出这些要素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