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刑法分则

合集下载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则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持有毒品C. 未经许可进入他人住宅D. 因正当防卫而伤害他人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尚未完成,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C. 犯罪行为未完成,因外部原因被迫停止D. 犯罪行为已完成,但犯罪人后悔答案:B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D. 所有故意杀人犯答案:A4.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C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诈骗罪?A. 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B. 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C. 以虚假的专利证书骗取他人财物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过当致人死亡D. 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A7.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抢劫罪?A. 以暴力、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B.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C.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D. 以敲诈勒索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以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B. 以暴力手段抢夺他人财物C.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D. 以胁迫手段索取他人财物答案:A9.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侵占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C. 非法占有他人遗失物D. 非法占有他人埋藏物答案:B10.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走私罪?A. 非法运输武器、弹药进出国境B. 非法运输毒品进出国境C. 非法运输珍贵文物进出国境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过失伤害他人身体答案:A、B、C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时未满14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人D. 犯罪后坦白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答案:B、C、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C4.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诈骗罪?A. 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B. 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他人财物C. 以虚假的专利证书骗取他人财物D.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答案:A、B、C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A. 以暴力、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B. 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物C. 以盗窃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D. 以敲诈勒索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选择题练习(分则)

刑法选择题练习(分则)

刑法选择题练习(分则)一、单项选择题1.警察甲临时急需用钱,便找个体户乙借钱。

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

甲将公务用枪交给乙质押,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

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公安机关报案。

甲、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A甲、乙均无罪 B 甲触犯非法出借枪支罪、乙无罪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枪支罪 D甲触犯非法出租枪支罪、乙触犯非法特有枪支罪2.甲违章驾驶将一行人撞伤,同行的乘客乙怂恿甲赶快逃离现场。

甲听从了乙的劝告,驾车逃离现场,致使被撞行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对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没有异议,但对乙的行为如何处理争议较大。

下列选项中,关于乙的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构成犯罪 B交通肇事罪共犯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伤害致死罪3.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窃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B盗窃枪支、弹药罪C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 D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4.某机场的机械师陆某对机场领导人员心怀不满,在某次为等待执行任务的一架波音747客机进行机械检修时,故意对飞机的发动机装置进行了破坏。

但恰好这架飞机此次没有投入运营。

在第二天运营前机械师陈某在对飞机进行检修时发现了故障及时进行了排除。

对陆某的行为如何认定?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既遂 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5.矿工丁某在看管矿井通风设备时,私自折卸其中的一些零部件归己所有,不顾可能会损坏设备的正常功能,结果导致整个设备工作失灵,使井下千余名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失,并使矿场的正常生产秩序被破坏,经济损失近万元。

丁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性质?A盗窃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李某系某工厂工人,因未得到提级而心怀不满。

一日,李某趁本厂食堂炊事员不备,将购买的毒药磷化锌投入已做好的饭中。

刑法分则习题11年9月整理

刑法分则习题11年9月整理

1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死的界限,关键是看()A是否使用致命工具,打击致命部位B是否具有杀人的目的C.是否具有杀人的故意D行为人是否预见到死亡结果的发生2.民警甲在办公室摆弄手枪,不慎走火,子弹击中其对面的乙的头部。

急将乙送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乙死亡。

甲的行为构成()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致人重伤罪D武器装备肇事罪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B.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4某甲为迫使某乙归还所欠几年的货款,将某乙骗至某处加以扣押,并打电话给某乙之妻让其交清货款后放人。

两天后,某乙之妻交请了货款。

某甲遂将某乙释放回家。

某甲的行为构成()A.绑架罪B.非法拘禁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5.犯非法拘禁罪,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应当以()定罪处罚。

A非法拘禁罪B故意杀人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6.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以()论处A.故意杀人罪B拐卖妇女、儿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D故意杀人罪和拐卖妇女、儿童罪合并7.孙某见其妻与同事李某(女)扭打在一起,遂将李某拉开,李某骂孙某是流氓。

数日后,李某到派出所控告孙某曾多次调戏她,并强奸她一次。

经查、李某的控告完全是编造的。

李某的行为构成()A伪证罪B报复陷害罪 C.诽谤罪 D.诬告陷害罪8.诬告陷害罪、报复陷害罪的主要区别是()。

A侵犯的对象不同B犯罪主体不同 C.侵犯的客体不同 D.犯罪目的不同9妇女甲与乙通奸,甲的儿子(20岁)丙发现后便约其弟妹三人闯入乙家、对乙拳打脚踢。

乙挣扎要跑,丙拾起一块砖头向乙砸去,将乙门牙砸掉三颗,嘴唇缝合数针。

丙的行为构成()。

A.寻衅滋事罪B.故意伤害罪C.过失致人重伤罪D.一般违法10.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是()。

A.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刑事案件的证人 D.普通公民11某甲系公安局刑警,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某乙拒不供认,遂对其严刑拷打,结果造成某乙伤重死亡。

刑法分则试题10

刑法分则试题10

司法考试刑法分则试题第一部分重点章 (2)第五章侵犯财产罪 (2)第一节抢劫罪 (2)第二节抢夺罪 (7)第三节敲诈勒索罪 (8)第三节盗窃罪 (10)第四节诈骗罪 (17)第五节侵占罪 (19)第八章贪污贿赂罪 (20)第一节贪污罪 (20)第二节挪用公款罪 (22)第三节受贿罪 (25)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2)第二部分次重点章 (41)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41)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5)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45)第二节走私罪 (47)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48)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49)第五节金融诈骗罪 (53)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56)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58)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 (59)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61)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61)第二节妨害司法罪 (63)第三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66)第四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67)第五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68)第六节破坏环境保护罪 (69)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70)第八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73)第九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75)第三部分非重点章 (75)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76)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77)第九章渎职罪 (78)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80)第一部分重点章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一节抢劫罪【真题一970280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BC)A、聚众哄抢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B、携带凶器抢夺的C、犯盗窃罪,为抗拒抓捕当场以暴力相威胁的D、强拿硬要,任意占用他人财物,情节严重的【真题二990227单】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

约二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

刑法分则练习题

刑法分则练习题

刑法分则练习题刑法分则练习题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一国社会中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刑法分则是对刑法的细分,对特定类型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学习刑法分则的过程中,练习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刑法分则的练习题。

一、盗窃罪是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行为。

对于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侵占行为。

B.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占有行为。

C.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过失和客观方面的占有行为。

D.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占有行为。

答案:B。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占有行为。

主观方面的故意是指盗窃犯明知他人财物属于他人所有,却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盗窃行为。

客观方面的占有行为是指盗窃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际控制他人财物的行为。

二、故意伤害罪是刑法中的一种常见犯罪行为。

对于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伤害行为。

B.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过失和客观方面的伤害行为。

C.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危险行为。

D.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过失和客观方面的危险行为。

答案:A。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伤害行为。

主观方面的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健康损害,却故意实施该行为。

客观方面的伤害行为是指犯罪人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者健康损害。

三、猥亵罪是刑法中的一种性侵犯罪行为。

对于猥亵罪的构成要件,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猥亵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猥亵行为。

B. 猥亵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的过失和客观方面的猥亵行为。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B. 犯罪动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过失犯罪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无罪推定答案:B4.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A. 正确B. 错误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故意伤害答案:A、B、C、D2.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A. 正确B. 错误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D. 犯罪结果已经发生答案:A、C、D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A. 正确B. 错误C.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D. 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答案:A、C、D5.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公共利益C. 为了保护个人利益D. 为了保护他人利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都属于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2.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不构成犯罪。

()答案:正确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行为人主动放弃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分则》考试试题3

《刑法分则》考试试题3

《刑法分则》考试试题姓名学号系别班级任课教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

每格2分,共20分)1、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滥用职权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明显超过合法收入,,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的合法性的,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3、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图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构成侮辱国旗、国徽罪。

4、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

5、以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二、正误题(在题后括号内打 / 或 + 。

每小题1分,共30分)1 、只有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才构成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2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3 、由于交通肇事罪属过失犯罪,因此,没有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而发生重大事故,就不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4 、生产、销售劣药足以对人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5 、走私淫秽物品罪应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

()6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构成,无论行为人属索取贿赂还是属收受贿赂,均以财物的“数额较大”为条件。

()7 、高利转贷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应以非法牟利为目的。

()8 、明知是恐怖犯罪所得而洗钱,同样构成洗钱罪。

()9 、明知是贪污、受贿犯罪所得而洗钱,按洗钱罪定罪量刑。

()10、信用证诈骗罪不以“数额较大”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11、既然偷税罪单位可以构成,所以,单位同样可以构成抗税罪。

()12、在不同种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的商标不能按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

()13、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人的主观上应具备营利的目的。

()14、构成虚假广告罪,应以“情节严重”为要求。

刑法分则复习题

刑法分则复习题

《刑法分则》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盗取村里池塘中的鱼而在池塘中投放了大量的毒物,严重污染了水质,毒死了整塘的鱼,使村里养殖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对甲的行为如何认定?()A.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与盗窃罪并罚C.破坏生产经营罪 D.盗窃罪的加重情节2、被告人李某,出租汽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

当场轧死五人,撞伤十九人。

李某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 D.杀人罪3、某机场的机械师陆某对机场领导人员心怀不满,在某次为等待执行任务的一架波音747客机进行机械检修时,故意对飞机的发动机装置进行了破坏。

但恰好这架飞机此次没有投入运营。

在第二天运营前机械师陈某在对飞机进行检修时发现了故障及时进行了排除。

对陆某的行为如何认定?()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 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既遂 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4、周某在乘坐飞机时,由于一点小事与邻座乘客发生争吵,并大打出手,殴斗中,周某用铝质送餐车将舷窗砸坏,致使机舱内气压下降,乘客出现骚乱现象。

周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尚未构成犯罪 B.已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C.已构成劫持航空器罪 D.已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5、下列哪些行为中,行为人必须为过失才构成犯罪?()A.丢失枪支不报罪 B.非法买卖、运输核材料罪C.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D.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6、王某偶然发现李某所开小轿车好象是自己几天前失窃的小轿车,即强行夺取。

李某奋起对抗,俩人打斗起来。

李某不敌王某,落慌而逃。

王某将车开回家后,发现该车并非是自己丢失的那辆。

后来,李某找到王某索要该车,王某拒不交还。

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抢劫罪 D.构成盗窃罪7、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2、不属于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的有: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动机
D、犯罪主体
3、我国刑法采用的溯及力原则是( )。

A.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新兼从轻
4、甲所示乙杀害丁,并唆使丙买来一把刀给乙,供乙杀丁使用。

乙找到丁,举刀砍丁未中,丁逃逸。

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乙行为构成不能犯未遂
B、对甲乙丙依法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丙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甲乙丙构成既遂
5、下列不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情形是()
A、结果加重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法条竞合犯
6、“凡是本国公民,无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属于以下哪种管辖原则?(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7、我国刑法中关于罪过的基本形式不包括(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一般过失
8、下列可以适用死刑的情况有()
A、犯罪后,侦查期间怀孕的妇女
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D、18周岁生日当天杀人的人
10、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11、“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当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12、下列不属于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的有: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动机
D、犯罪主体
13、甲某因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4年有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对甲某()
A、不能适用死缓
B、不能适用减刑
C、不能适用缓刑
D、应当从重处罚
14、甲所示乙杀害丁,并唆使丙买来一把刀给乙,供乙杀丁使用。

乙找到丁,举刀砍丁未中,丁逃逸。

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乙行为构成不能犯未遂
B、对甲乙丙依法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丙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甲乙丙构成既遂
15、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情形是()
A、牵连犯
B、想象竞合犯
C、继续犯
D、法条竞合犯
16、对过失犯罪()
A、以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构成要件
B、不处罚未完成罪
C、要求刑事责任年龄一律必须年满16周岁
D、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7、对于罚金刑的界定不正确的是()
A、主刑
B、附加刑
C、可以独立适用
D、可以附加适用
18、缓刑是()
A、有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B、有条件补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
C、监外执行制度
D、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
19、人民法院不执行下面哪些刑罚()
A、管制
B、死刑立即执行
C、没收财产
D、罚金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犯罪
2、犯罪故意
3、共同犯罪
4、继续犯
5、假释
6、犯罪过失
7、正当防卫
8、缓刑
9、自首
10、追诉时效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排除犯罪事由的种类
2、简述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3、简述我国刑罚的目的
4、简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5、简述一般累犯的成立要件
6、简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论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2、试论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原则。

3、试论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

4、试论我国刑法中刑罚的体系
五、案例分析(共10分)
1、杨某、李某曾于1999年12月共同抢劫并致被害人死亡。

此案一直未被破获。

2000年2月,杨某因盗窃被依法逮捕。

与此同时,李某因伤害他人被拘留。

杨某在看守所见到了李某,心想如果李某先交待以前的抢劫致人死亡的罪行,自己就要被从重处罚。

为争取从轻处理。

杨某主动交待了与李某合伙抢劫致人死亡的罪行。

杨某交待这一罪行之前,司法机关并未掌握杨的罪证,也未怀疑杨某作案。

问:(1)对杨某应如何定罪,是数罪还是一罪?
(2)杨某存在哪些量刑情节?
2、甲于1992年3月1日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1999年5月7日,甲趁其妻上夜班之机,乔装打扮后外出作案。

当甲来到一昏暗僻静之处,见前面有一妇女,便半其击倒后实施奸淫。

奸毕又强抢该妇女的挎包一只,内有钱财若干,然后逃离现场。

被害妇女连夜到公安机关报案。

当被害妇女报案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挎包已在家中桌上,知是自己夫所为,遂与夫发生争吵。

甲知道所奸之人为自己妻子,所抢之物为自己家中财物,以为无事,第二天便偕同妻子,前往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主动讲清前晚所做之事。

公安机关依此逮捕了甲。

请分析:
(1)、甲构成何罪?其处于犯罪的何种形态?
(2)对于甲在本案中有哪些量刑情节?
1、答:(1)杨某先后犯有抢劫罪和盗窃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这种并罚属于判决宣告前的并罚,如果同为有期徒刑,应当适用限制加重原则进行并罚。

(2)杨某具有自首情节,应依法从轻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杨某被羁押后,主动供出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抢劫犯罪,并且供出了同案犯,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对其所犯的抢劫罪应当认定为自首,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2、答:(1)甲构成强奸未遂,理由是甲并非明知其所奸之妇为其妻,是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属于对象不能犯,不影响犯罪性质。

(2)甲构成抢劫未遂,理由是甲并非明知其所抢之物为己物,是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属于对象不能犯,不影响犯罪性质。

(3)甲以为无事,前往公安机关说明情况,但其主动交待所犯之罪行,已构成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甲犯强奸与抢劫二罪,应实行数罪并罚,因其犯罪属未遂,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5)甲有前罪在身,其后罪再犯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之后的五年之内,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