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16奇石教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奇石—太湖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太湖石|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奇石—太湖石的特点,掌握其绘画技巧,并能够创作一幅太湖石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太湖石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太湖石的特点:介绍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 绘画技巧: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阴影等绘画技巧表现太湖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3. 创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太湖石绘画创作,强调观察和表现太湖石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特点和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太湖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湖石实物或图片、绘画示范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湖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太湖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3. 示范与指导:进行绘画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太湖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4. 学生实践:学生进行太湖石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师生互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奇石—太湖石2. 提纲:太湖石的特点、绘画技巧、创作指导3. 关键词:形态、纹理、色彩、质感、立体感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太湖石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太湖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2. 提交方式:纸质作品或电子作品。
3. 评价标准:太湖石的特点表现、绘画技巧运用、作品的整体效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太湖石的特点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作品的完成情况。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品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加强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奇石—太湖石》的美术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 奇石—太湖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6课奇石—太湖石|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湖石的特点和种类。
2.学会通过色彩和线条表现太湖石的形态。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太湖石的图片、玩具塑料太湖石、彩色笔、画纸。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水彩笔、水彩颜料、毛笔、笔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曾经见过的奇石,如石头河、公园中的奇石、画中的奇石等。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本次课的主题——太湖石。
2. 学习太湖石的特点和种类根据太湖石的特点和种类进行介绍和讲解,包括形态、颜色和纹理等方面,并展示一些太湖石的图片供学生观看。
同时,将玩具塑料太湖石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感受和比较。
3. 进行线描练习让学生拿出铅笔和画纸,根据形态和色彩特点,画出太湖石的线条轮廓。
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注意线条的曲直、起伏和宽窄等方面。
4. 进行上色练习让学生使用水彩颜料或水彩笔进行上色练习,表现太湖石的颜色和纹理。
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渐变等方面。
5. 补充练习让学生使用毛笔和笔架,进行补充练习,加强对线条和色彩的理解和掌握。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一幅太湖石画,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四、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线描和上色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延伸1.通过太湖石的介绍和绘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岩石艺术。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奇石和名石,增强他们的美学和文化素质。
六、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太湖石的特点和种类,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绘画的形式,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岩石艺术。
这样的美术教育让孩子们不仅能够享受绘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章节为“奇石”,浙美版。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奇石的独特美感;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奇石的基本特点、分类和文化内涵,掌握绘画表现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重点: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奇石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奇石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2)讲解绘画表现方法。
3. 例题讲解(1)展示奇石图片,分析其特点。
(2)示范绘画步骤,讲解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奇石进行绘画练习。
5.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1)奇石特点(2)奇石分类(3)绘画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奇石的特点,色彩搭配合理,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但对奇石绘画技巧的掌握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奇石图片,了解其文化内涵,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
2. 教学重点:奇石的特点、分类及文化内涵。
3. 例题讲解:示范绘画步骤,讲解技巧。
4. 作业设计:作品需体现奇石的特点,色彩搭配合理,线条流畅。
一、奇石的绘画表现方法1. 观察与分析:在绘画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奇石实物或图片,了解其形状、纹理、色彩等特点,为绘画打下基础。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奇石》。
本课主要介绍了奇石这一独特的自然艺术品,通过观察和分析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教材内容包括:奇石的形成、分类、欣赏与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形成原因,掌握奇石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奇石的形成、分类、特点及创作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奇石的美,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奇石样品、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奇石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石头为什么叫奇石吗?”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介绍奇石的形成、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奇石的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教室里的石头,让学生找出具有特点的石头。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观察到的奇石特点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石头,进行绘画创作。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a. 奇石的形成b. 奇石的分类c. 奇石的特点d. 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创意新颖,画面饱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奇石图片或实物,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其他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实物展示、课件介绍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奇石的形成、分类和特点。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灵璧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灵璧奇石|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灵璧奇石的特点,掌握其独特的纹理和造型,并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灵璧奇石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1. 灵璧奇石的介绍:介绍灵璧奇石的产地、特点、文化价值等。
2. 灵璧奇石的观察与欣赏:观察灵璧奇石的纹理、颜色、形状等,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美。
3. 灵璧奇石的艺术表达: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灵璧奇石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灵璧奇石的特点和艺术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法,表达对灵璧奇石的感受和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灵璧奇石的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灵璧奇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灵璧奇石的纹理、颜色、形状等,讨论其独特之处。
3. 艺术表达: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对灵璧奇石的感受和理解。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 课题:灵璧奇石- 产地:中国安徽省灵璧县- 特点:纹理独特、造型各异- 艺术表达:绘画、手工制作作业设计- 作业一:画一幅灵璧奇石的画,要求能够表现出其独特的纹理和造型。
- 作业二:制作一个灵璧奇石的手工作品,要求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美。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了灵璧奇石的独特之美,并能够运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作业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灵璧奇石的感受和理解。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奇石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奇石》。
主要内容为第二章“身边的自然”中的第三节,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奇石,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同时教授学生运用基本造型元素进行奇石绘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奇石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表现奇石的美。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分析奇石的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奇石,运用适当的造型元素和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投影仪、奇石标本、绘画工具、画纸等。
学具:画笔、水彩颜料、画纸、橡皮、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奇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石头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内容(10分钟)讲解奇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分析奇石的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
示范如何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的美。
3. 实践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块奇石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根据观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奇石创作。
4.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奇石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妙事物?它们给你什么启发?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奇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造型元素:线条、形状、色彩绘画技巧:观察、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奇石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线条、形状、色彩进行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奇石绘画技巧的情况。
三年级下册美术优质教案16奇石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优质教案16奇石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第16课《奇石》内容。
该课程选自浙美版教材,主要围绕自然界中奇特石头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和分析不同奇石特点,学习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石头质感和形态;解奇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培养他们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石头质感,提高他们绘画技巧。
3. 通过对奇石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与美好,培养他们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奇石质感、形态和色彩。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奇石图片、绘画材料、画纸。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觉得这些石头有什特别之处?它们给你什样感觉?”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奇石兴趣。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奇石进行绘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问题进行解答。
c. 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4. 例题讲解:以一块奇石为例,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奇石》2. 内容:a. 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b. 绘画步骤和技巧c. 奇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奇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a. 能够准确表现奇石外形、纹理和色彩特点。
b. 绘画作品具有一定创意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奇石特点和绘画技巧,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美感。
2. 拓展延伸:a.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共同寻找身边奇石,并进行绘画创作。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 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奇石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奇石的特点,学习奇石的绘画方法,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奇石的特点:介绍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 奇石的绘画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奇石的质感。
3. 奇石作品欣赏:展示优秀的奇石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奇石的绘画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奇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优秀奇石绘画作品图片、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奇石的特点。
2. 新授:讲解奇石的绘画方法,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奇石的质感。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奇石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板书设计1. 16奇石2. 内容:奇石的特点、绘画方法、作品欣赏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奇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
2. 作业要求:注意奇石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尽量表现出奇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奇石的特点,学习了奇石的绘画方法。
在实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奇石作品,但在细节处理和立体感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细节关注:奇石的绘画方法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奇石的绘画方法"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绘画方法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教学重点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把石头横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再竖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
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看,又会产生哪些联想。
(3) 小结石头艺术作品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
(1) 课件演示: 奇石是地球造山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有关灵璧石的知识及赏石文化的简介。) 让学生欣赏安徽奇石,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揭示课题:《奇石》。
2.分组探究。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石头作品。
(1) 把石头动物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
石头动物作品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石头动物作品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比较,在造型、色彩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石头动物作品夸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哪些地方?
第二步: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第三步: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3.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的石头作品。
4.实践活动。
(1)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根据石头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既可一个作品,也可一组作品。)
(2) 教师在材料选用和个性化设计上进行指导。(提示:儿童颜料不能太稀,因为颜料太稀不易着色,效果和色彩不佳。)
5.作业展评。
(1) 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选,评出创新奖、优胜奖。
(2) 在教室里布置优秀石头设计作品展。
课外资料
1.奇石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大致可分7类: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生物化石、事件石、纪念石、文房石。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16.奇石
课题
16.奇石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奇石
2.利用奇石、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奇石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
难点
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教学
准备
课件、石头造型作品。
教
学
流
程
1.导入新课。
3.关于灵璧石。
“天下第一石”之灵璧石,亦称“灵璧”,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具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灵璧石大体可分为磬石、龙鳞石、五彩灵璧石、花山青霜玉、透花石和白灵璧石6大类。
宋代诗人方岩曾写过一首赞美灵璧石的长诗《灵璧磬石歌》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2.赏石文化。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12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欣赏奇石,要观石形之均衡比例、走向线条、力点、动感等;观石之质地变化,纹理变化,色度浓淡;观石之沧桑痕迹,古朴韵味,文化内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