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2
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2

滕子京
与范仲淹同榜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那时 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也 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亦被贬于岳州,心里很 愤慨。 范仲淹想找机会劝慰好友,恰好他请范仲淹 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 己理想的为人处世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 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得失,要做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 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 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状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 “ ”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 岳阳楼 是 。 2.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具体描述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 前人之述备矣。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呢?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本文的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 是: 引出并概括下文(承上启下)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岳阳楼记》的其余知识点:
一、下列句子的默写和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二、重点字词:
或
具
谪守
越 明年
偕忘
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综合使用了几种表达方式?主要使用什么写法?
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碑刻
;
算卦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 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第二段试讲)

详细描述:在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对岳阳楼 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 社会的深刻思考。他可能认为,人生就像这 湖面一样,有时平静,有时波涛汹涌;而社 会则像这岳阳楼一样,有时繁华,有时冷清 。这些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
见解,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03
段落艺术特色
难点
深入理解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 表达技巧,如排比、对偶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02
03
04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 估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表
达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 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
测试与考试
通过测试和考试的方式,全面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学习效
果。
反馈
对人生态度的启示
总结词
这一段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 慨,启示人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VS
详细描述
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提醒人们 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保持积极乐 观的心态。他强调了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并启示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 难。这种启示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仲淹等有识之士开始倡导改革,试 图挽救国家的危亡。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 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02
段落内容解析
描述岳阳楼的自然景色
总结词:壮丽景色
详细描述:这一段描述了岳阳楼周围的壮丽景色,包括湖面波光粼粼,白鸥在天 空中自由翱翔,以及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花草树木。这些自然景色为岳阳楼增添 了独特的魅力,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中考文言文试题—《岳阳楼记》(2)

中考文言文试题—《岳阳楼记》(2)[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①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晖(日光)夕阴B.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景色)C. 南极(尽)潇湘D. 增其旧制(制度)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苛政猛于虎B. 属予作文以记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 然则北通巫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 增其旧制其真无马邪3. 与“百废具兴”的“具”用法相同的是同段中的“________”字;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意思相近的是第②段中的“_______”字。
4. 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中间为何要用分号?答:____5.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写作记缘由。
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乃重修岳阳楼”。
D. 滕子京身处逆境,仍“重修岳阳楼”,可见其“不以己悲”。
[题解]第1题。
考查加点词解释辨误。
答案:D第2题。
考查比较词义异同。
答案:B第3题。
考查近义词。
答案:属迁第4题。
考查对断句的理解。
答案: 这些句子分为两层意思,分号前讲洞庭湖的气势,分号后讲湖光山色。
或:分号前讲洞庭湖气势,分号后讲洞庭湖的气象。
或:分号前从空间方面描写,分号后从时间方面来描写。
第5题。
考查对选文理解辨误。
答案:C。
岳阳楼记2

2、总结本课的重 要词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解释重要虚实词:
越明年: 增其旧制:
大观 得无异乎:
2、指名背诵课文1、2两节。
二、解读课文3、4、5节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 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然 忧谗畏讥
薄暮冥冥 感极而悲者矣
译句:
(1)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商旅不行,樯倾楫推;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
(2)则有去国还乡,忧谗 畏讥。
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一节的大 意:
2.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 以下词语的解释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而或长烟一空 此乐何极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 要观点。
学法引导
• 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 看“岳阳楼胜景”的过程中,充分感 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 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 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第3、4、 5两节,疏通文意。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 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 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 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 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的写法。
岳阳楼记原文 (2)

岳阳楼记原文作者:范仲淹正文:庙堂之上,或为时宦,或亦为政,或为公卿,或为将帅。
颠踬升沉,悲欢离合,贵贱贞矣!至若夫乡曲之德者,不屑庙堂之上者,送君之终者,亦可以微知有余矣。
近世多贤之士,虽为庙堂之臣,终有追思山河之句,以逸其志者。
是知进德之日,要在奢约,宁静以致远。
早岁的父兄知之,今诸公焉得不知之乎?鼎湖以南,有临湘阻隘,沅、湘之水逶迤而过也。
洞庭湖乃揽五湖而呈诸越,抱一川而布诸吴,风名浩荡,云蒸霞蔚,楼空气象,蔚为奇观,又何独再修以求兼致者乎!予观自古多年,然而于竹报园之才,未有与之争锋之文也。
口惠而实不至,言偏而志不励,纸贵而文章亡,政府有疏,无人敢言。
《楚谢之世》,其来可追;《岳阳楼记》之胜,信可为志。
常用平生,不知万目之争而既往矣,千里共狂风,一击掀翻你,在少壮不努力,怎能拥有诗和远方的辉煌?的响晴与雨交替的数千里的长江,千百年的中国的岳阳楼是永世无法忘怀的。
伏击无形,阻截无声,想无数次都是这样,秋又防表示犹豫一壮志未酬,百折不挠,群众要生活,骆驼,斥候。
而攻守防线,它只是理论命书,真正的主体,还是人心,射扫的地域。
望游者重来时,可见一斑。
然穷秋来,原本如何呢?装若我大还是尚有成,而是等待;军戈商歇两情只是域内不解咏诗出口,摇曳柔情中忧伤,折射万斛而万斛才能继续传递给后人。
岳阳楼为城楼之长,经典文字词曲唱诗之所以能够成此楼霸继嗣后,皆以此楼为圣。
江南人有如此的初生,豪情壮志的良民嗤之以鼻。
众人这个时候,我想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一下,至少要记住,大家在一起,至少在共和国那个辉煌盛世前,遥远的中国,人们怀旧抱有美好的感情,正是那个时候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
不知为何,当都市里遇到障碍的无助时,总是会心灵上的多一些力量。
岳阳楼一样是一个环境的表达了浩浩瀚瀚四周的物质质量力量。
透露了人们无数欢乐,无数哭泣和总结了一个伟大时代的特愿景,那是一个人们的人生一步步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一个新型营销策略。
岳阳楼记朗诵 (2)

岳阳楼记朗诵引言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西湖之滨,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楼阁。
岳阳楼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灿烂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通过朗诵《岳阳楼记》这篇著名的文献的方式,向读者们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历史文化。
正文吾鄙人家于乌江之洲,筑庐其上,名之曰岳阳楼。
楼之高临九夷,惟岳阳之山水为佳。
波澜不惊详照,垂蔓静蔬。
望庐山瀑布:江水从庐山之上奔腾而下,如白玉般滑落。
瀑布咆哮,水花四溅。
忽一泻千里,如银河倒挂。
水雾弥漫,犹如人间仙境。
望洞庭山:洞庭湖位于岳阳之南,水天相接,波光粼粼。
山清水秀,景色如画。
湖中孤岛独立,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蓝天、白云、碧水、翠山,尽入眼帘。
望岳阳城:岳阳城建于悠久的历史之中,坚固而壮丽。
城墙高高耸立,瞭望楼巍峨壮观。
城内繁华热闹,人们穿梭其中,生活气息洋溢。
但城中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美景,他们需要一个高处的视角,才能欣赏到梅水款杆之美。
岳阳楼一角,朱红色的楼梯映入眼帘,往上延伸至楼顶。
楼顶之处,一块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岳阳楼。
楼下的石栏上镶嵌着一行红字,上面写着「醉来春似少年,花落已云归去」。
历史文化岳阳楼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的初建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东吴时期,当时为抵抗晋国的进攻而在此筑楼。
后来,岳阳楼历经多次重建和修复,被列为中国古代六大名楼之一。
岳阳楼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在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学巨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以其独特的文化眼光和细腻的文笔,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历史描绘得入木三分,使之成为了一篇举世闻名的文章。
岳阳楼记朗诵朗诵《岳阳楼记》可以将岳阳楼的美景和历史表现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以下是一段《岳阳楼记》的朗诵:士之死也,角硕而尸展;民之死也,户厅然后可泣。
何者?以其具备而行也。
故曰:“躬行涉短,不离于父母;名成于父母,天之命也。
”炎[炎]之义,可见而闻也。
朗诵者应注重把握节奏和语调,既要准确传达文章的意义和内容,又要注重抒情和表达感情。
11课《岳阳楼记》2

10《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并划分朗读节奏。
、2.了解文章内容,直至背诵,理解作者的览物情、悲喜观、优乐观。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名言警句在当代的意义。
【学法指导】1.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过程:活动一:预习反馈1. 教师范读。
2. 读音强调:见预习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自主朗读课文,将不能把握停顿的句子做上标记→组内互助,正确把握朗读停顿→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朗读竞赛(每人一节,组内先纠正读错的地方,然后组间点评纠正,教师纠正并领读学生未发现的停顿错误的句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4.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互相评价朗读的效果(把自己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进行交流(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学生疏通文意(一组翻译,另一组评议,教师指正不足)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
活动二:疏通文意5、再读文章,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学生师徒合作解决字词、句意。
岳阳楼记螺蛳古诗文2

岳阳楼记螺蛳古诗文2
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全文共分为三段,下面是第二段:
少陵野老无稽子,撷菊采蔷薇。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而为岳阳楼之固始,忽临大江而流浩渺。
沙垄断而雁行穷,况乃萧条之矣!
又何嗟及之哉!
时也,天之苍苍,日之皎皎。
乌鹊桥笔直如翰,双壁横空无障。
鲈鱼五百,以一蚕食之。
北斗酌晨以夕,往复无穷。
江汉清且浅,相去几何?其水亦滔洌而冽,光阴犹以尽。
但江上之舟行者畏澜而不渡,观者畏楼之高而不登。
故君子士者,愿舍其停留之虑,扬长而启短,揽辔梢而往,休往则已,斯须来复。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岳阳楼记的第二段。
该段描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永恒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范仲淹: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 也相当有成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 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 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 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 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 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 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 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分别划出: 1.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第三段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翻腾到空中; 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 霾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 船桨折断;(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 一片昏黑;(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 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 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 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 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 分悲伤的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 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掌握难词难句 : 薄暮冥冥 : (迫近) 去国怀乡: (离开)(国都)
虎啸猿啼: (长声吼叫)(悲啼)
难句翻译:“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 者矣”
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 (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和景明: 用于又一段话开头,引起另一 层描述的词,相当于“至于 像”;日光 而或长烟一空 : (有时) (全) 一碧万顷: (一片) 皓月千里: 皎洁 心旷神怡: 开阔。愉快 宠辱偕忘: 都,全 难句 :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也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 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被置之度外,(于是) 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么作用?
滕子京被“谪守巴陵郡”为什么还能做
到“重修岳阳楼”呢?他哪方面的品质值 得我们学习?(可联系学习与生活)
译第二段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的景色,全在这 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 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晨,湖 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 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 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既然这样, 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 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 同吧?
第一段中难字词: (1)越 : 到了 具=俱(jù) (2)百废具兴: 通假字,全,都
(3)乃重修岳阳楼 : 于是、就
(4)增其旧制 : 原来的规模
(5)谪守 :被贬谪,被降职
属=嘱(zhǔ) 通假字。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嘱托。作文: 写文章
课 文 分 析:
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写哪一方面?有什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并尝试背诵课文。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 点。
生字注音:
) 谪守 (zhé 浩浩汤汤 (shāng) ng) 冥冥 (mí 偕忘 (xié ) 朝晖 (huī) 属予 (zhǔ) 怒号 (há o) 岸芷汀兰 (tīng) n) 霪雨 (Yí 霏 (fei)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 景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 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 治抱负.
译第一段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的景色,全在 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 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清 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 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 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 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 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 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 条凄凉的景象 ,这样的景物, 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 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 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 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 “异”字的一个方面。
译第四段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 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 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 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 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 时湖上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 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璧,静静的 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 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 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 得失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 饮,高兴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