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满标签的人生
人生漫漫我们从不被定义为话题写作文

人生漫漫我们从不被定义为话题写作文篇一《打破标签,我就是我人生就像一场超级大的冒险,我们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可从来不应该被别人轻易定义。
比如说我自己吧,就有这么一段挺有趣又有点无奈的经历。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可小时候的我长得有点胖嘟嘟的,戴着个圆眼镜,看起来就像那种只知道吃喝玩,不怎么聪明的孩子。
有一次学校搞个绘画比赛,我兴高采烈地打算参加。
但当我拿着画笔在那构思的时候,我们班有个总是自认为很聪明的小子就跑过来瞧了瞧,然后大笑着说:“哟,你还画画呢?你这小胖手能画好吗?你看看你,这么胖,肯定就知道吃,还想参加比赛呢。
”当时我听了那叫一个气啊,可是又有点心虚,毕竟我确实胖嘛,我真的画得好吗?不过我这人有个优点,就是遇到事儿不轻易放弃,心里就想着:胖怎么了,胖就不能画画了?我就偏画给你看。
于是,我每天做完作业就聚精会神地画画。
我画我看到的老花猫躺在屋顶晒太阳,那猫毛一根一根的我都仔细地描绘;我画厨房锅里煮着的大骨头,那上面的肉丝丝缕缕好像真的散发着香味。
我慢慢地发现,自己画得越来越好了。
到了比赛那天,我拿着自己画的作品上去,我的那幅画上有一个小胖子在田野里快乐地放风筝,那小胖子的笑容我画得特别生动,周围的风景也栩栩如生。
结果评委老师都夸我画得好,我还拿了个二等奖呢。
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别人怎么看我怎么给我下定义那都是他的事儿,我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啊,人生漫长,咱都别被那些莫名其妙的定义给束缚住了,你说是吧?篇二《不被定义,走向未知》在人生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我们宛如一个个独特的精灵,可人们却总是爱给我们贴上标签,妄图定义我们。
但是讲真的,谁愿意被定义呢?我有个朋友叫大刘,他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人。
大刘呢,家里是开小饭馆的,按周围人的想法,大刘将来肯定就是接手饭馆,然后平平淡淡地当一个小饭馆老板就得了。
这好像就是大家给他下的定义,他也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以我的标签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作文

以我的标签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作文从小到大,我好像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
有的标签是别人给我贴的,有的标签是我自己给自己贴的。
这些标签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印记,留在了我成长的道路上。
记得小时候,因为我特别胆小,不敢主动和别人说话,所以同学们给我贴上了“害羞鬼”的标签。
那时候,每次上课老师提问,就算我知道答案,心里也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不敢举手发言。
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嬉笑玩耍,我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别人热闹。
有一次,班级组织活动,要分组完成任务。
我特别害怕没人愿意和我一组,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
果然,大家都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伙伴,而我却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好像被全世界遗忘了。
最后,还是老师把我安排到了一个小组里。
从那以后,“害羞鬼”这个标签就好像紧紧地粘在了我身上,怎么甩也甩不掉。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开始尝试改变自己。
我逼着自己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参加各种班级活动。
虽然一开始还是会紧张得手心出汗,但我发现,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渐渐地,我不再是那个总是躲在角落里的“害羞鬼”了。
后来上了中学,因为我特别喜欢读书,而且语文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又给我贴上了“小书虫”的标签。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会抱着一本书看。
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午休时间,甚至是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抓紧一切时间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边走边看一本特别精彩的小说,完全入了迷。
走着走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上,脑袋上起了个大包,疼得我直咧嘴。
回到家,妈妈看到我头上的包,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这孩子,看书也得看路啊!” 还有一次,晚上我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妈妈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这样对眼睛不好。
可我就是忍不住,书里的世界太精彩了,让我欲罢不能。
因为爱看书,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每次作文课,老师都会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
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我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标签作文600字

标签作文600字
提到“成长”这一词,有人会说:收获;有人会说:快乐;有人会说:辛酸;甚至有人会说:痛苦。
每个人对待成长和梦想的态度不同,随之也会将其贴上不同的标签,而这不经意的标签,也许它正在慢慢潜入你的思想,并给予你,不一样的人生。
成长,对于每个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苦苦努力,得来的结果却与努力不成比例,那是成长中的不甘,如果这是你,请不要贴上放弃的标签,因为比起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你的努力得来的结果总是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虽说结果不满意但那也不能阻止那努力拼搏的心,让你内心的不甘成为努力的源泉,让那不甘给予你斗志昂扬的激情,请将你的成长贴上“不甘”的标签。
而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就获得一点小小成就的人,对他们而言,成长应是轻松、快乐的,如果你是这类人,那你不妨将“脚踏实地”和“谦虚”当做成的标,成长之路必将经历各种坎坷和挫折,如果就是抱着侥幸、投机取巧的心理,我想即使你逃过了一关、两人关甚至更多,但也决定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提到成长,随之便会想到梦想,对于我来说,梦想和成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成长是路,那梦想便是路上的指向标,如果成长是汪洋大海,那么梦想便是指南针。
同样的,你对成长所贴的标签,也就代表着你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成长的过程必定要经历快乐与痛苦,而你的标签也就代表着痛苦与快乐给你带来的不同收获和体验。
成长之路也必定是残酷和曲折的,其中的体验与收获的经验数量也在于你给它给予的标签。
所以,正处在成长期的我们请定义好成长与梦想的意义,让我们的青春无怨无悔,让我们的生活贴上“幸福”、“美好”的标签。
撕掉标签的作文

撕掉标签的作文
你知道吗?从小到大,我们总被别人贴满了各种标签。
不管是"好学生"、"小恶魔"、"宅男"还是"大美女",这些标签都像名牌一样被别人随意钉在我们身上。
可是,你真的了解我们吗?
我们并不是你口中的"乖宝宝"或"小疯子"。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像雪花一样,虽然拥有相同的六角形结构,但每一片都是与众不同的。
贴标签就像把我们这些独特的雪花硬塞进同一个盒子里,忽视了我们内在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其实,标签只是一张空白的便利贴,等着被我们用鲜活的色彩填满。
让我们一起撕掉那些陈旧的标签吧!用我们独有的声音和想象力,在这张白纸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也许你是一个热爱运动的文艺青年,又或许你是个喜欢做梦的理科生。
不管怎样,都没关系。
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生命之路上,我们会不断成长、改变,所以何必被一个狭隘的标签所限制?让我们勇敢地撕掉那些标签,用自己的双手去书写人生,去创造更广阔的可能!。
2024年高考备考作文热点素材《热词“45°人生”》

热点素材:热词“45°人生”“45°人生”是什么梗?要说近两年最热门的词汇,“内卷”和“躺平”这一对反义词绝对要算入其中。
然而,就在近日,网络上又流行开了一个新词,叫做“45°人生”。
所谓“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
最初是很多年轻网友拿来自我调侃的话。
他们把人生比作一个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奋力一击的追求,拼命内卷;向下是颓废懒散后的妥协,躺平摆烂。
而“45°”则是卡在中间最让人感到尴尬的位置,网友吐槽说:“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伟却觉得,“45°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0-90度中间,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平衡点,不止是45°。
”而且在他看来,“内卷”和“躺平”并非人生持续性的绝对状态。
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有不少媒体关注到这一词汇。
今年4月份以来,话题“你是45°青年吗”、“如何面对45°人生”又登上热搜,引发许多网友的讨论。
“45度人生”是指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卷"(努力工作)和"躺"(舒适悠闲),而是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累得"卷不动",也不满足于"躺不平",希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一个自己的平衡点。
角度、立意及评论:1、“45度人生”,张弛相间这种生活态度的形成和传统价值观的差异有关。
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让年轻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再一味追求物质财富和成功,而是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生活的品质。
同时,这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有关。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需要更多的放松和休息时间,追求身心健康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因此,“45度人生”是一种更加务实和平衡的生活态度,既追求事业成功,又注重生活品质和自我价值实现,是一种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热衷于给人打上标签的时代

文 石 翔热衷于给人打上标签的时代对于电子竞技这个不大的圈子里,多数人都知道潘婕和一些关于她的八卦。
可对于更多的电竞爱好者来说,潘婕始终都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其经历却是中国电竞历史非常好的一个缩影。
有坚持的人终归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念想,而在行业之间辗转不断地的人,多数被潘婕以近乎笨拙的姿态超越,这是过去很多年里中国电子竞技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持之以恒者多数都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无关聪慧,不及谋略,难言气运,只是以十年计的付出得来的回报。
在任何一个原生状态下的新兴行业,由于规则的缺失,往往可以看到有人以不同的选择以证道。
如今,多数证道的过程已经成为历史,用马未都先生的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所以我们通过一个个人物尝试回顾过去二十年中国电竞的历史,并非纠结于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更关注在一个大时代之下,身处其中的人物是如何挣扎向前的,并希望从中得出一些值得铭记的东西。
在潘婕身上,从最初的7L 战队,就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让她始终“活”在互联网的淤泥之中。
这些标签也让她身陷痛苦不能自拔,甚至伤害了不少身边的,但生活总是要向前,在众多电竞从业者中谈不上才惊艳绝的潘婕,爬出这些淤泥的过程更为痛苦。
也许很多不喜欢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放过可以让她继续身陷淤泥的机会,但更多新加入这个行业的朋友,在听到的潘婕的时候,应该有更多的信息供他们鉴别思考,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期的故事。
女性身上的魅力多数时候都在于绝境之中展现的生命张力,和柔弱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能量。
这点上在潘婕身上同样旺盛,但对于中国传统女性常有的包容忍让却难以捕捉。
她在人前多数时候显得锐利,难掩锋芒,只有谈到极少数事情的时候才会见到她灿烂的笑容。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这篇长报道,对于我们年轻的记者而言,确实有超越她人生经验的部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潘婕在我们年轻的记者面前讲了很多两个女人之间才愿意分享的小故事。
我的独有标签500字作文

我的独有标签500字作文
嘿,聊聊我吧,一个充满独特色彩的我。
你知道吗,我给自己
贴了个“小冒险家”的标签。
别看我平时稳稳当当的,内心可是个
不断追寻刺激的小家伙。
记得有次假期,我硬是拉着几个朋友去了一趟深山徒步。
那里
山高林密,路都看不清,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每一步都在
挑战未知。
晚上,我们围着篝火讲故事,听着虫鸣和风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这片山林的主人。
还有我的“美食侦探”身份,我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每
次出差或旅行,我都会去寻找当地的特色小吃。
有时候为了一个传
说中的美食,我甚至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去探寻。
那种在街头巷尾
找到一家不起眼但味道绝佳的小店,真的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
再来说说我的“夜猫子”特质吧。
别人晚上都早早休息了,我
却常常熬到深夜。
有时候是看书,有时候是写东西,有时候就是单
纯地发呆。
我觉得夜晚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让我更专注于自己,
也更容易进入那种思考的状态。
当然啦,我也有自己的小毛病,比如“拖延症”。
有时候明明知道任务很紧急,却还是忍不住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
不过这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嘛,毕竟谁还没点缺点呢?。
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现实、后悔、和经历

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就不展开来说了。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中国、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TA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Gaga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
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4.0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30岁阅历的阿呆Adele,19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岁时出了全销量1200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1988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1988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iPhone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现实、后悔、和经历
来源: 奶牛Denny的日志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种人生被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就像那马路边上总也无法铲除的都市牛皮癣,就算铲除掉了依旧无法抹去曾经的痕迹。
对于身边的人急于在自己的身上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的行为我感到很困惑。
难道这些标签真的可以如同光环一般让世人皆知么?还是因为标签的缘故导致自己逐渐的迷失了自我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经常与身边的人调侃,我告诉他们透过一些人的QQ昵称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
这或许是在卖弄,但是确实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些人,包括我在内,几乎每天一上班就把QQ挂在那里,我曾经也就这种即时通讯工具分散注意力的问题反思过,经过控制有所改观,但依旧不能完全的将其放下,只要头像一闪动,就有想打开的冲动。
我把这个称之为“被关注的乐趣”。
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太寂寞了,只要有人能关注到我们,这种寂寞的感觉就会减少一点。
而这些网络昵称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个人彰显个性的名片,有些人恨不得别人一看到他/她的名字,就无法抗拒的产生共鸣。
从个人品牌传播的角度来看,一个充满个性的昵称或许对于个人品牌的树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名称的反作用力。
这是需要警惕的。
这些昵称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标签,不光是一个代号,其隐藏的意义还深深的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个人的名字多多少少的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在很多的现实生活场景中,不难碰到这样的事情:某某人因为自己的名字起的不满意而一直耿耿于怀,甚至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利都归咎于自己的名字没有起好。
或许很多人听到这样的抱怨都会付之一笑,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实际上这是存在一定道理的,比如心理暗示。
我遇到一些网络上的朋友,他们在给我诉说自己的苦恼的时候,我刻意的关注了下他们的昵称,发现这些朋友无一例外的将自己的苦闷在昵称上反映了出来。
或许看到这篇文字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下身边的人,当我们看到有人用一些苦闷的昵称的时候,尝试了解下他们的心态,按照我的推测,多半人都有着生活或者工作的不如意。
反之,一些有着乐观向上的昵称的人,同样的不负重望,他们的办事风格与他们的昵称想要表达的内涵及其的相似,虽然我没有做过什么统计,有心人可以尝试统计下,看看这样“人如其昵称”的比率能够达到多少?
其实以上都是根据一些事实所做的推论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心理暗示的力量。
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为了突破这个“环境造就人”的怪圈,有些人就不由自主的自己营造一些环境,比如这种标签人生,将自己的博客、微博、QQ等用来联系外部世界的工具上贴满了自己认为好的“标签”,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只是感觉自己是对与这些标签所代表的内容感兴趣,经过不断的深入,不断的了解,这些标签逐渐的嵌入我们的大脑,甚至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之内,挥之不去。
最明显的莫过于70后、80后、90后这样的标签。
当这些XX后被赋予了时代意义之后,就已经不是单纯的年代的区别,而是一代人的精神特质。
像我这样的居于70后与80后之间的人,未免有些尴尬。
两代人的精神特征在我的身上都有所体现,却都不明显。
但是现在看来,这反而是一件好事。
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框架,为什么必须是XX后呢?难道不以XX后自居的话,就会与社会脱节么?我并不这样认为,但一些身边的人并不这样看。
或许这与我们的安全感有关,当一些人无法准确的给自己暂时定性的时候,找到一个现成的特征或许更容易“了解”自己。
实际上,这正是逐渐迷失自我的表现。
正如我前面所表述的,这些标签不光给提供了解释的便利,还有可能侵入我们的精神生活,变成一种精神烙印。
当我们试图用某些标签来给自己定性的时候,显然是已经默认了自己的
某些精神特质与这些标签所隐藏的内容是存在一致性的,但是这些标签不可能完全的附和我们自身的特点。
这样一来,有些意志薄弱的人或许就会被这些标签所控制,从而认为自己就是标签上所诉说的那种人,然后影响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来,甚至不惜将自己生活中的每件事情的最终决策都与上述标签的特点相对应,这样一来,这些标签无形中就成了他们信仰体系的一部分,最终伴随他们度过终身。
用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农民出身,自己的祖辈都是农民,自己理所当然就是一个农民,即使是考上了大学,进入了城市生活和工作,无论生活的环境如何改变,那个农民的标签始终挥之不去。
保持农民的质朴,这或许是宝贵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农民意识”中所隐藏的负面的东西。
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农民,因为我自己的父辈也是农民出身。
我只是在反思自己身上偶尔浮现出来的“农民意识”,这些意识或许阻碍了我正确的面对这个世界。
这就是标签的巨大力量。
当一个标签深入人心的时候,其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使用标签的人们无法自拔。
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顺其自然,而不是理所当然。
除非这个标签本身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就像我们所称的“活知识”一样,或者说就像某些哲学命题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的被赋予新的意义。
如果没有上述的功能,还是丢弃到一边去吧,免得被其影响,被其禁锢。
如果非要给我自己贴几个标签,我宁愿贴上一些自己一生都会去追求的东西,比如智慧,比如平静,比如自由,比如热爱,比如真理。
至于什么XX后、XX族,我看还是免了。
因为我不需要那样的人生。
文/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