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蜡梅总黄酮,总绿原酸含量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蜡梅枝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

蜡梅枝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史琳婧;杨世仙;毕峻龙;尹革芬;王跃虎【摘要】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ranches and leaves of Chimonanthus praecox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as ( + )-calycanthine (1) , (-)-folican-thine (2) ,(-)-chimonanthine (3) ,isofraxidin (4) ,3,3'-biisofraxidin (5) .euoniside (6) ,kaempferol-3-0- rutinoside (7) ,3,4-dihydroxybenzonitrile (8) ,di-O-methylcrenatin (9) and acanthoside B (10). Among them,compounds 4-10 were obtained from the herb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compounds 1-5 and 8 against 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 (PRRSV) was measured by the cytopathic effect (CPE) method. Compounds 2 (IC50 = 58.9 ± 10.2 μM;TI = 19.3),3 (IC50= 68.9 ± 3.1 μM;TI = 17.9) and 8 (IC50= 80.5 ± 16.9n,M;TI > 19.9) showed weak effect on PRRSV.%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蜡梅枝叶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将其鉴定为(+ )-Calycanthine(1)、(-)-Folicanthine (2)、(-)-Chimonanthine(3)、异秦皮啶(4)、3,3'-双异秦皮啶(5)、Euoniside(6)、山奈酚-3-O-芸香糖苷(7)、3,4-二羟基苯乙腈(8)、Di-O-methylcrenatin (9)和Acanthoside B (10).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测试了化合物1~5与8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IC50=58.9±10.2 μM;TI=19.3)、3(IC50=68.9±3.1 μM;TI=17.9)与8(IC50=80.5±16.9μM;TI>19.9)显示出了弱的抑制活性.【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24)010【总页数】4页(P1335-1338)【关键词】蜡梅科;蜡梅;生物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者】史琳婧;杨世仙;毕峻龙;尹革芬;王跃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药学院,长沙410078;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Q946.91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是蜡梅科(Calycanthaceae)蜡梅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是传统庭院名花和园林绿化植物。
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鞣质含量的比较

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鞣质含量的比较
李钧敏;金则新;朱小燕
【期刊名称】《广西植物》
【年(卷),期】2007(27)6
【摘要】对中国特有植物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鞣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总鞣质,但以叶片的含量最高,根次之,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茎等器官的含量很低.(2)夏蜡梅叶片的含量阳坡植株显著高于阴坡,根的含量则反之.(3)夏蜡梅7个样地叶片的总鞣质含量在1.106 6%~2.006 0%之间,平均为1.690 6%,其中临安5个样地含量较低,大雷山2个样地较高,差异显著.(4)通径分析显示,夏蜡梅叶片总鞣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氮含量和C/N比.
【总页数】4页(P944-947)
【作者】李钧敏;金则新;朱小燕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仙居县城峰中学,浙江,仙居,3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84
【相关文献】
1.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总鞣质含量比较研究 [J], 程明;杨连菊;冯学锋;李想;赵欣;格小光;俞敬波;杨京玉
2.赤芍二基原药材总酚与鞣质的含量测定及其比较研究 [J], 向楚兵;陈林;陈鸿平;王晓宇;黄丽凤;刘友平
3.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红运’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J], 汪琼;史云云;姚青菊;徐增莱;吕晔;杭珍
4.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酚含量分析 [J], 金则新;李钧敏;朱小燕
5.东北地区8种老鹳草总鞣质的含量比较 [J], 尹海波;蒋洪林;刘杨楠;许亮;王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西北林学 院学报 2 0 , 3 2 : 8 0 0 8 2 () 2  ̄3
J u n l fNo t wetFo e tyUnv riy o ra rh s r sr iest o
濒 危 植 物 夏 蜡 梅 叶片 次 生代 谢产 物 含 量 的 动 态分 析
o i n is cae m o i h e v so . c i e ssa ifr n r wt e id r ee m ie n nn a d ds o it d e dn i t e1a e fS h n n i td fe e tg o h p ro swe ed t r n d a d n
LIJa - u -J N - i - CIEN in h i一 I Zexn t - JA I NG n mio 。 W ANG Xi- a  ̄
(.Isi t E oo y,T ih uU ies y, n a , hia g 3 70 。C ia 1 nt ue f clg t o az o nv ri Lih i Z ein 1 00 h n t 2 olg fLie n E vrn e t cecs .C leeo f d n io m n ine ,Ha g h uNom lU ies y,Ha g.o , hia g 30 1 ,C ia a S n za r a vri n t n r u Z ein 10 8 h n ) h
Ab ta t To e p o et eg n r la o h c u ua ino eo d r t b l e h e v so n e d n sr c : x lr h e ea lw f ea c m lto f c n a ymea o i si t ela e fa n a - t s t n g r dp a tSio a y a t u i e ss h o tn so h e eo d r t b l e ,s c sak l is a - e e ln n c l c n h s h n n i ,t ec n e t f r es c n a yme a o i s u h a laod ,s p c t t
濒危植物夏蜡梅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濒危植物夏蜡梅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蔡琰琳;金则新;张文标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35)3
【摘要】检测夏蜡梅种子千粒重和含水量,并对种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粗蛋白、淀粉、可溶性檐、租纤维、灰分、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57%、14.28%、7.72%、8.61%、7.08%、2.33%、0.59%,蛋白质组分以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质为主,盐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大量元素以N最高、K最低,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Zn>Fe>Na>Mn>Cu>Ni.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大小级种子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醇溶蛋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1种矿质元素大部分以大种子的含量最高.除Ca、Na、Fe和Ni之外,其他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总页数】5页(P181-184,207)
【作者】蔡琰琳;金则新;张文标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
【相关文献】
1.濒危植物夏蜡梅果实、种子形态变异研究 [J], 蔡琰琳;金则新
2.濒危植物长叶榧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J], 金珊珊;李建辉;金则新;朱建;陈剑;洪仁嘉
3.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J], 陈赛莲;刘成一
4.盐胁迫对濒危植物夏蜡梅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章华婷; 金则新; 赵喆; 王晓燕
5.濒危植物夏蜡梅及其伴生植物的光合日进程 [J], 马金娥;金则新;张文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蜡梅及其主要伴生种叶的灰分含量和热值

夏蜡梅及其主要伴生种叶的灰分含量和热值金则新;李钧敏;马金娥【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31)18【摘要】分别于2006年7月、10月和2007年4月,对全光照、林缘和林下3种光环境下夏蜡梅及群落中35种主要植物叶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进行测定,分析它们在光合作用中对太阳能的固定和积累能力.不同光环境下夏蜡梅叶灰分含量的大小顺序都是全光照>林缘>林下,10月3种光环境下夏蜡梅叶灰分含量均高于4月和7月,均差异显著.4月、7月和10月,林下和全光照环境下的叶去灰分热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林缘中叶去灰分热值却逐渐下降.群落各层植物的灰分含量大小顺序为草本层>灌木层>间层>乔木层,夏蜡梅灰分含量略低于灌木层灰分含量的平均值洛层次植物平均去灰分热值大小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间层,夏蜡梅平均去灰分热值低于间层.多数植物不同季节叶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均以10月最高.【总页数】9页(P5246-5254)【作者】金则新;李钧敏;马金娥【作者单位】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临海,317000;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临海,317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园林竹类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 [J], 林益明;郑茂钟;林鹏;陈松河2.厦门园林植物园 1 0种榕属植物叶热值与灰分含量的研究 [J], 向平;林益明;彭在清;丁印龙;谭忠奇3.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特征 [J], 罗艳;唐才富;董旭;辛文荣;赵丰钰4.叶下珠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J], 莫我跃; 张前飞; 赵应梅; 刘娟; 杨再清; 许斌5.吉林省东部5种主要阔叶树种叶片热值及灰分含量月变化 [J], 陈连栋; 张启昌; 陈建军; 肖泽君; 黄兵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蜡梅属植物叶_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性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6-12作者简介:熊义权(1982-),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天然植物资源开发研究。
E -mail:yingsi ongchen@蜡梅属植物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性质研究进展熊义权,肖 纯,龙秀娟(西南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重庆400716)摘 要 对近年来对蜡梅属植物叶、花中化学成分及药理性质研究进行了概述,对蜡梅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蜡梅属;叶、花;化学成分;药理性质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8)01-0008-03 蜡梅Ch i m onanthus praecox (L.)L ink 系蜡梅科Calycanthaceae 植物,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华东以及云贵高原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1]。
其色、香、形、姿俱佳,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蜡梅属花,叶均有散发香气的芳香油,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价值[2]。
据《本草纲目》载:蜡梅能“解暑,生津。
”现代中医验证:蜡梅的花、叶、茎、根均能入药,具有解暑生津,镇咳止痰的功效。
目前国内对该属的研究重点解决了其生物学特性,野生群落的结构,种属一级分类等问题[3-5],在花、叶的生物化学及生理机制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此为基础,市场上已有蜡梅酒,黄金茶(香风茶),蜡梅止咳露等产品的成功推出,并获得了较大的产业价值。
然而相较于其他花卉,蜡梅属在其研究,利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处于初始开发阶段。
为了有效评价,利用蜡梅属植物,本文在全面检索蜡梅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该属的叶、花等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性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属产业开发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期我国研究者研究开发蜡梅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蜡梅属植物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性质研究1.1化学成分研究当前对蜡梅属植物叶的化学成分研究,重点是叶的挥发油成分。
对非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蜡梅叶生物碱类,黄酮类及香豆素等物质功能性质的研究。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28~30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分析李建辉1,2, 金则新13, 陈 波1, 蒋鑫淼1, 王海东1(1.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317000;2.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 要:为探讨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般规律,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皂苷、游离蒽醌等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
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游离蒽醌的含量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趋势逐渐下降,以5月最高,10月最低。
关键词:夏蜡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动态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461(2008)022*******Dynamic Analysis of t 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Content s in t he Leaves ofan Endangered Plant S i nocal ycant hus chi nensisL I Jian2hui1,2,JIN Z e2xin13,CHEN Bo1,JIANG Xin2miao1,WANG H ai2dong1(1.I nstit ute of Ecolog y,Taiz hou Universit y,L i nhai,Zhej iang317000,China;2.College of L i f e and Envi ronment S ciences,Hangz hou N ormal Universit y,Hangz hou,Zhej iang310018,China)Abstract:To explore t he general law of t he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 he leaves of an endan2 gered plant S i nocal ycant hus chi nensis,t he content s of t hree secondary metabolites,such as alkaloids,sap2 onin and dissociated emodin in t he leaves of S.chi nensis at different growt h period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under nat ural conditions.The result s showed as follows:t he content s of t hree secondary metabo2 lites changed wit h seasons in t he leaves of S.chi nensis.The change curves of t he total content of t hree secondary metabolites,t he content of saponin and t he content of dissociated emodin were two peaks type. The two maximum values of t he total content of t hre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saponin were reached in May and September,while t he two maximum values of dissociated emodin were reached in J une and Sep2 tember.On t he whole,t he t rend of t he content of alkaloid was declined gradually,it was t he highest in May and t he lowest in October.K ey w ords:S i nocal ycant hus chi nensis;secondary metabolites;content;dynamic 夏蜡梅(S i nocal ycant hus chi nensis)为蜡梅科(Calycant haceae)的落叶灌木,是浙江省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物种,野生资源十分有限,仅分布于浙江省临安市西部狭小的范围内和浙江省天台县大雷山,列为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1]。
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及其与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及其与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朱英;徐之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14(021)001【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和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为红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对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实验.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结果:①在1000 ~62.5mg·ml-1浓度范围内,红腺忍冬叶水提液仅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MIC为250mg·ml-1;5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62.5mg·ml-1,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5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3种菌的MIC为250mg·ml-1;9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10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2种菌的MIC为500mg·ml-1.绿原酸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的MIC均为5mg·ml-1.(②红腺忍冬叶水提取液、50%乙醇提取液和90%乙醇提取液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9、14.17、3.99mg·ml-1,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95、5.18、2.30mg·ml-1.结论:红腺忍冬叶5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最优,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与总黄酮、绿原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总页数】3页(P39-41)【作者】朱英;徐之路【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微波法辅助提取红腺忍冬花绿原酸 [J], 舒孝顺;卿婉华;许凯扬;刘瑞兴;陶钧;龚福春2.广西红腺忍冬与山东忍冬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J], 王柳萍;辛宁;丘岳;杨斌3.红腺忍冬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J], 舒孝顺;卿婉华;许凯扬;蒋方兵;刘瑞兴4.脱落酸对长白忍冬果实和叶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J], 赵权5.霜期前后金银忍冬叶、枝条、果实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J], 宋文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0-31. 2 6 -8 0 0 基金项目: 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42) Y 020. 作者简介 : 金则新(90 , 教授, 16-)男, 硕士,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理学版)
第3卷 4
极端环境中, 它们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常常拥有重要 的生物分子( 如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物分子的价值 , 化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认识和正 确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尽管夏蜡梅叶提取物对感 冒、 咳嗽、 气喘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 1 但从该种被发 3 3 现至今的 4 多年来 , 0 有关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研究不
水坞(S ) 山I S 、 及夫台县的 BW 、 大明 I D I (M )以 大
物含量不同. 黄酮类化合物是 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 雷山I L I ( S 、 D )大雷山 I( L I 等, S 每个居群均 D ) 大类天然产物, 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如消炎、 抗菌、 抗 随机选取 5 株夏蜡梅成年植株, 采集其植冠顶层叶 肿瘤、 抗病毒等1 , 6 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1 绿原酸具 片. 在临安市大明山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设置 3 个居群 有利胆、 抗菌、 降压、 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 ( MS,MS ,M U D I D UD S )每个居群随机选取 5 I, 株夏蜡 统等多种药用功能川. 本研究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夏 梅成年植株, 分别采集植冠顶层的叶片、 根及一年 茎、 蜡梅不同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的含量进行 生枝和二年生枝. 各个居群的环境资料见表 L 表 1 夏蜡梅分布地的基本情况
w i te idf i tt cloeiai eie i te e ogn. e is n i n psi cr li b- he r s it oa h r n c x t n ohr as T r s ic t iv or ao e l h e en e l g c o d s d h t r h e i fa o t e e t n g
ai ds Sc d t cn n ot afvni i t l vs . nnia df et s r 347% l ue e n , ot t o l oo s h e e o S ci s t e n p tif m 99 t t t . o h e e f l t a d n a f h e s i r l s . e f o o o 517%, he t ai a ih hr taaLnn h nin dfec T e t t o l - . o w i t aDls n i et n t i wt s i at e ne h cne ot acl 79 l h t eh s h h t a i i f a g a g c i r . o n f h f t o r eiad te e o S c nniadf et s rm 69% t4570 he t a i a i o n c i h l vs . es t e n p tif 2 91 o 83 w i t aD ls n g c n e i a f h i s i r l s . f o o . o , l h t e h s a h hr n t i n T e ia n i n psi cr l i bten cnet oa fvni ad i e t ta a Ln . r s i i at iv or ao e e te t o t l oo s t g h h t a h e s f a g c o t e e t n w h o n f l t a d n h e cn n o t a cl oeiaii te vs ie n p t T i , pt aa s so e t t m jr - ot t o l r n c n l e a d f et s h d te h l i hw d te o f e f h g c t o d h e a t r l . r h a n y s f o h h a a a c
夏蜡梅( n aya tu cies 为蜡梅科 i clcnh s nni) So h s
有, 仅间断分布于临安市和天台县极狭小的范围内,
(a c t c e的落叶灌木, Cl a h e ) y n aa 它是第三纪孑遗物
种, 是夏蜡梅属的唯一代表. 夏蜡梅为浙江省所特
现资源极少, 属极度濒危的物种[, E 被列为国家二级 l l 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 珍稀濒危植物往往生活在 2 1
A s at T e t t t afvni ad a cl oeiai o Snclcn u ci ni clc d m f b rc; cn n o o l oo s tt h r n c f o yat s n s oet f d - t h o e f l t a d n o l g c d i a o h h e s l e r i o f et it r dt mi d te cr l i s h ev o m na f tr w r a o l e. e ut e n hb a w e e n ad i or ao wt te i n etl os e aa zd T rsl r a t e e r e n h r e t n i h n r a c e l ny s h e s
J Z- n, I - i , H i - n(. tu o Eo g , a hu i r t , i a 370 , n ; I e i L Jn n Z UXa y 21 Ist e cl y T i o U v sy Ln i 00 C i N x ' um ' oa n i t f o z n ei h 1 ha
摘 要: 对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贵进行浏定, 并分析 了与环境 因于之 间的相关性. 结果
表明:1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的总黄酮含量叶片最高, () 其它器官的含量很低; 总绿原酸含1叶、 根中的含蚤较高, 其它器官也有一定的含黄. 个不同渗拔高度夏蜡梅叶片的总黄酮与总绿原酸含童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 夏蜡梅 3 () 7 个居群叶片总黄酮含童在 347a ̄ 17肠, . / 79 其中大雷山 2 99 5 o . 个居群的含量高于临安居群, 差异极显著刃 个居 群叶片总绿原酸含I变化范围为269/-457Y, . 1 . o大雷山2 9 o a 83 个居群的含童也高于临安居群. 不同居群叶片的 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圣具有显著性正相关.3通径分析显示, () 影响夏蜡梅叶片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主要 因子
测定, 确定夏蜡梅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各器官中的 分布规律, 并分析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夏 蜡梅高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最佳适生区域和适 宜生态条件, 为夏蜡梅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 基础资料.
多, 对 叶 挥 油成分 过 [3 对 仅 其 片的 发 进行 分析3 , .而 4
夏蜡梅植株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和总绿原酸含量的 研究未见报道.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 自身保
tr w i i lec te t t ttl oo s tt cl oei ai i te vs S ci ni ae os c n une cne o oa f vni ad a ho gn c n l e o . n s r te h h f h o n f l a d n o l r c d h e a f h e s h cnet sint gn ogn m t r, C N F ut, so n te s r g l i D lsa i te ot o a ioe , ai at s ad . r a h w b h c t i aa s , e hn h n f l r r c e n / o h s y l e n n y s a i u s si be i fr go t o S ci niw t h h a f vnis ttl rgn ai u al r o o te w h . n s i i ttl oo ad a cl o ei c . t e n h r g f h e s h o l g a d n o h o c d K y rs Snclcnh s nni;oaf vni ; a clrgn ai; t t ev o m na f tr e w d: oaya tu ci s ttl oo s tt hooei c cne ; i n et a os o i he s l a d o l c d o n n r l c
t en tt f vnis t t ttl rgnc d tn i te vs S ci niwt tre f et w e te a l oo cne ad acl oeiai cnet h l e o . n s i he d e n h o l a d o n n o h o c o n e a 采集 . 于 20 年 8 在夏蜡梅的分布地浙江省临安 03 月, 市和浙江省天台县共选取 7 个居群, 它们分别是临
护和生存竞争能力、 协调与环境关系上充当着重要
安市的双石边(S )前坑( K ( B、 S Q )龙塘山(T )白 、 L S、
角色5不同 境条 下, 蜡梅 1 3 生 件 夏 形成的 代谢 . 次生 产
w r so e a flw . s, cnet o l oo s h l vs S ci niite hs w i toe ee w d oo s Fr te t o tt f vni i te e o . n s s hg et l hs h s l i t h o n f l a a d n e a f h e s h i h e i te e ogn ae y . e t t tt cl oei ai i te vs ros r ai l h h n ohr as vr l T cne o oa ho gn c n l e ad t ae t e i , h t r r e o w h o n f l r c d h e a n o r e v y l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