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增补法解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1.3 解决问题一 导学案和校本作业(苏教版)

小军芳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导学案主备教师: 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探索使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变得同样多的方法。
2体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把两组不同数量的物体变得同样多的方法。
2、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
1、教学课本第6页例3。
(1)学生观察例题图,发现了什么?(2)理解题意并用圆片表示一个彩珠,摆一摆。
2、解题方法。
要使他们两个穿的彩珠同样多,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增补法。
方法二:删减法。
方法三:移多补少法。
归纳总结:两个不同的量,可以用增补法把少的补成和多的一样;也可以用删减法,把多的去掉,使它和少的一样;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多的部分的一半给少的。
二、随堂练习。
(1)第一行添上()个草莓就和第二行的同样多。
(2)第二行拿走()个草莓就和第一行的同样多。
(3)从第二行中拿出()个草莓放到第一行,两行的就同样多。
三、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校本练习1 主备教师:班级:姓名:一、第一行摆17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
1、第一行拿走()个圆片,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添上()个圆片,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3、从第一行拿()个圆片摆到第二行,两行圆片就同样多。
二、看图填空。
1圆比三角形多()个。
圆拿走()个就和三角形同样多。
三角形添上()个就和圆同样多。
2、小军有39枚邮票,小红有19枚邮票。
小红比小军少()枚邮票。
小军送给小红()枚后,两人的邮票数同样多。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一》校本练习2 主备教师:班级:姓名:1、28只45只36只(1)一共养了多少只鸡?(2)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2、学校大门的左边摆了35盆花,右边摆了27盆花。
(1)左边比右边多摆了多少盆花?(2)要让学校大门两边花的盆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3、用竖式计算。
翻译技巧:增补法

· They had been through it all at his side –– the bruising battles, th humiliation of the defeat….
他们始终站在他的一边,经历过残酷的撕杀,忍受过辛酸的失败· · · · ·
· A recent wave of high-tech renovation in agriculture promises to make
· Profanity was tacitly given up.
亵
渎神灵的粗话全都心照不宣地放弃了。
· These fighters are able to cope with various emergencies.
这些战士们能对付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
译文中增加原文词语暗含的意思
· 在形容词前后加上它所说明的名词
增补词语 --根据内容增补词语
· 译文中增加原文词语暗含的意思 · 增加说明文化背景的词语 · 通过联想或想象增加词语
译文中增加原文词语暗含的意思
· 翻译抽象名词时要适当增词 (1)
· 在翻译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英语抽象名词时,通常要根 据语境在其后面增添适当的名词,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
惯。例如:
San Francisco.
一
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飞机便飞越美国,直达旧金山。
· In the summer of 1969, the Administration publicly urged an easing of
tensions with China.
1969年
夏天,政府公开主张缓和同中国的紧张关系。
What is the definition given by the writer of the
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作文课件-破题技巧1 命题作文的破题技巧-部编版(共22页)

•
12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 有激情 、幻想 、反抗 和坚持 不懈的 精神; 对人间 自由幸 福的渴 望和对 更高精 神境界 的追求 。
•
3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 ,还不 够重视 阅读, 尤其是 延伸阅 读和课 外阅读 。
•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 则灵” 四句, 简洁有 力,类 比“斯 是陋室 ,惟吾 德馨” ,说明 陋室也 可借高 尚之士 散发芬 芳
•
5.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本文言 简义丰 、讲究 修辞。 文章骈 散结合 ,以骈 句为主 ,句式 整齐, 节奏分 明,音 韵和谐 。
意义、作用
前补指代对象 后补结果
技巧解析
答案
补充位置
题前补题 题后补题 题前题后补题
技巧解析
信息增补法
补充内容
时间、地点
答案
我家的风景、小院的 风景、学校的风景。
意义、作用
风景的感悟; 风景在我心上。
前补指代对象 后补结果
那一处风景让我感动。
(2)题意引申法
技巧解析
请以“镜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600字左右。
基本要素
中
心
时地人
间点物
规定
动作
内容 文体 其他
√
自选 动作 △ △ △ △
△
△
提分演练
时间段 内 容 立 意 选 材 构 篇 文 体 创新表达
第 1
巧
对手 审题内容
□
□
□
丨
丨 破 自己
3
审题内容
○
○
○
○
分题
钟
我的 创新计划
使用增补法的文言文翻译

夫文言文,古之语言也,言简意赅,含蓄深邃。
然今人读之,往往难以领略其真谛。
故有学者提倡,运用增补法,以诠释文言文之奥义。
增补法,即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语境,适当增补词语,使译文更加通顺、准确,不失原文之韵味。
增补法之运用,首在把握文意。
译者在翻译时,应仔细揣摩原文,领悟作者之意。
如《左传》中有云:“子路率师入卫,击鼓而前,三鼓而止。
”若仅直译为“子路率领军队进入卫国,击鼓前进,击鼓三次后停止。
”则显得生硬。
实则,“击鼓而前”与“击鼓而止”均为军事行动之标志,故可增补为“子路率领军队进入卫国,击鼓前进,三鼓之后,军势大振,遂止。
”如此,译文便更生动、传神。
其次,增补法需注意词语搭配。
文言文中,词语搭配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味,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之搭配。
如《论语》中:“君子不器。
”若直译为“君子不是器具。
”则显得牵强。
实则,“不器”一词,意为“不拘一格”,故可增补为“君子不拘一格。
”如此,译文既保留了原文之意,又使表达更加流畅。
再者,增补法需关注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文之结构。
如《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若直译为“关关雎鸠,在河洲上。
”则显得平淡。
实则,“关关雎鸠”为名词性短语,故可增补为“关关和鸣的雎鸠,在河洲上。
”如此,译文便更具画面感。
此外,增补法还需关注文化背景。
文言文中,许多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传达原文之文化背景。
如《史记》中有:“陈涉吴广,起义于大泽乡。
”若直译为“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则显得单薄。
实则,“大泽乡”为地名,蕴含着起义之地之意义,故可增补为“陈涉吴广在大泽乡,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起义。
”如此,译文便更具文化底蕴。
然而,增补法并非无限制地增补词语。
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增补词语应符合原文之意,不可随意增减。
二、增补词语应使译文通顺、准确,不失原文之韵味。
三、增补词语应考虑读者理解,避免过于生僻。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翻译”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翻译”例题解析☞明常识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对文言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解答文言翻译题要准确翻译好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虚词,还要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高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近年不单独设题,而是放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对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一直不单独设题,都隐含于翻译题目中进行考查。
并且这四个点还是文言文翻译的评分点。
对文言实词、虚词,后面作专门讲解。
本考点重点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如果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或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和翻译语句的不通畅。
近年来,全国卷中经常涉及这一点,因此考生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常见的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定考向常见设问方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熟技巧谨记“7字诀”——保留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元宵节灯谜灯谜的构成灯谜扣合法

元宵节灯谜.灯谜的构成.灯谜扣合法一、猜猜下列灯谜1、水疗→打一三字常用语→泡病号2、黑洞→打一三字常用语→翻白眼3、虚表→打一三字常用语→假面具4、捷径→打一四字常用语→取胜之道5、心音→打一四字常用语→统一意见6、火把→打一四字常用语→掌握要点7、早恋→打一四字常用语→小本生意8、函告→打一四字常用语→简而言之9、贬义→打一四字常用语→不好意思10、忘恩→打一四字常用语→知情不报11、公道→打一四字常用语→群众路线12、天火→打一四字常用语→自然而然13、发言→打一四字常用语→生财之道14、讲古→打一四字常用语→说得过去15、流感→打一四字常用语→顺水人情16、延安→打一四字常用语→持续稳定17、发光→打一四字常用语→毫不保留18、照相→打一四字常用语→脸上有光19、登山→打一五字常用语→人往高处走20、盯梢→打-五字常用语→同行是冤家21、独白→打一六字常用语→没有共同语言22、踏雪→打一六字常用语→一步一个脚印23、拳击→打一六字常用语一伸手不见五指24、间→打一三字常用语一开门红25、好→打一四字常用语一男女平等26、亡→打一四字常用语一盲目排外27、中空一打一二字常用语一虚心28、羽书→打一二字常用语一轻信29、鼎沸一打一二字常用语一滚开30、验印一打一三字常用语一试金石31、毛孔→打一三字常用语→出发点32、云母→打一三字常用语一言堂33、围攻→打一三字常用语→打圆场34、暗伤→打一三字常用语→不光彩35、乌云→打一三字常用语→不明白36、缺少→打一三字常用语→差不多37、绣床一打一三字常用语一花架子38.头戴红缨帽,身披绿战袍,站着打秋千,巧跟逗人笑。
(打一动物)——鹦鹉39.文(打一成语)-——失之交臂40.有痛不敢启齿(打二字安全用语)——隐患41.女人为什么喜欢买包?(打一成语)-——包治百病42.自幼生在富贵家,时常出入享荣华,万岁也曾传圣旨,代代子孙做探花。
(打一昆虫)——蜜蜂43.拍打翅膀嗡嗡响,体积娇小向后飞。
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修改病句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太康一高李旭就高考说,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时考有时不考;就平时语言运用说,修改病句的实际价值更大,因为表达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达能力。
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关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结果。
一、修改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另起炉灶。
如“后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但是没有人接,那可真急坏了他”这一句中,“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搭配不当,“打电话给地址”说不通。
根据全句的意思,参照“她留的那个地址”,有语病的这一部分应该修改为这样:他只好按照她留的地址打电话。
这样的修改保持了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用的“调换”法。
如果改为“他只好给她打电话”,就没有保持原句的意思,从考试来说,这样的修改很难得分,因为高考修改病句的试题都规定“不得改变原意”。
又如“日本政府拒绝投降的声明,为美国政府使用原子弹找到了借口”,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
介词“为”,可以表示目的(替),可以表示被动(被)。
如果是前者,则说不通,似乎日本主动“为美国使用原子弹”提供借口;如果是后者,基本可通,为了避免歧义,可以修改为:日本政府拒绝投降的声明,让美国政府为使用原子弹找到了借口。
这样修改,符合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2.针对性原则要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作修改。
也就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
如“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一句中,“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属于成分赘余,应该就在这里删除其中的一个,而不要节外生枝。
又如“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一句中,“采集”“花粉”是搭配恰当的,而“50万朵的花粉”是搭配不当——定语与它的中心语搭配不当,可以就在“朵”的后面一个“花”,修改为“50朵花的花粉”。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第6题的题干如果是“对选文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是说75%的内容是正确的,极具参考意义。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增补法”解题
江苏省江阴市:蒋仪
有些数学习题,在求解时会感到较为麻烦,这时可考虑用增补的方法,即增加一部分条件或数字,使其解题简单化。
例1、有一箱苹果数量在40与50个之间,如果按8个一堆则多5个,如果按12堆一个,有3堆各少1个,问这箱苹果有几个?
分析与解答:这题按一般方法进行求解显然较麻烦,可这样分析:因为8个一堆就多5个,如再增加3个,则正好又是一堆;12堆一1个,有3堆各少1个,如再增加3个,则正好分成12堆。
因此可将题目转化成,这箱苹果如再多3个,正好是12和8的公倍数。
又因为苹果的数量在40与50个之间,即可得苹果的数量如增加了3个正好是48个,因此可知这箱苹果的数量是:48-3=45(个)。
例2、用甲、乙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已知甲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乙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起来,求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几比几?
分析与解答:这题直接列式似乎难以下手,可这样分析,设两个瓶子中的
酒精溶液体积各为20毫升,这样可得甲瓶中有酒精:20× =15(毫升),
甲瓶中有水:20-15 = 5(毫升);乙瓶中有酒精:20× = 16(毫升),乙瓶中有水:20-16 = 4(毫升)。
甲、乙两瓶溶液混合后酒与水的比是:(15+16)∶(5 + 4)=31:9。
33+1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