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的误用
成语辨析大全

成语积累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形容感情或行为有节制,不过分;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2.哀兵必胜:指悲愤满腔的军队勇于抗敌,一定能打胜仗。
3.安土重zhòng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4.百身何赎:愿百死己身以换回死者的生命。
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5.稗bài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
6.不瘟不火: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恰到好处。
7.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经常指用的道理、法则等。
8.不易之论:易:改变。
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9.大而化之: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后形容做事情不够谨慎,疏忽大意。
10.恶è衣恶食:意思是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11.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12.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13.罪不当罚:处罚和罪行不相当14.非异人任:某事应由自己负责。
15.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16.罪不当诛:指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17.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
18.好整以暇:好整以暇的意思是指军队步伐严整,从容不迫。
后多用来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从容不迫。
19.积毁销骨:指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
20.加人一等:意思是指超过别人一等。
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
也指争强好胜。
21.木人石心:形容没有感情,不为外物所动。
22.奇人共赏: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23.穷而后工: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24.曲尽其妙: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25.人言啧啧:指人们不满地纷纷议论着。
26.入室操戈:意思是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27.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8.硕大无朋:大得没有比得上的。
2020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易错词汇

常见误用成语集锦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语出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2、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3、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4、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指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
6、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景或事物的本源。
7、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8、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十分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9、登堂入室:比喻文学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10、雪泥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11、安土重迁: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1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
13、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4、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样子。
15、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16、囤积居奇:指商人囤积大量低价或紧俏的货物,等待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17、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18:分庭抗礼:指彼此地位或实力相当,平起平坐或相互抗衡。
19: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20:苦心孤诣:费劲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21:力透纸背:形容书法、绘画运笔刚劲有力,也形容诗文作品立意深刻。
22、马革裹尸: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23、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
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4、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25、望其项背:能看到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有能力赶得上或比得上。
高中语文常考成语800例精析

高考试题中曾考过的“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炙手可热”“莘莘学子”“差强人意”等成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
对成语的使用,由于很多时候人们已习非成是,这就给正确判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40例,供大家复习。
同时,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这类成语的用法,以不断强化积累。
不知何时”。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高考语文常用易错成语600例(最全精华版)

高考常见易错成语600例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
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
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3.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4.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5.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6.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7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8.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9.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10.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不忙;步,行行;当,当作。
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11.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
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
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12.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13.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14. 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
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
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
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15. 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
原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16. 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17. 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
200个常见易错成语集释

200个常见易错成语集释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2. 安步当车: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8.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9.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0.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1.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12.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3.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4.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5.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6.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7.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8.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19.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0.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2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22.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3.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4. 侧目而视: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5.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6.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27. 趋之如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
28.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容易出错的成语

容易出错的成语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安,安闲,不慌不忙;步,步行;当,当作。
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
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
见于《庄子·知北游》)。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训,法则。
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法的法则。
13.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等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14.不胫而走:胫(jìng),小腿;走,快跑。
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的传播、流行。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15.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没有使群众(众望)信服。
贬义。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置,安放;喙,嘴。
不许插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从善如流的故事

从善如流【成语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成语解释】: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成语例句】:“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成语故事】:公元前585年,郑国不敌楚国的进攻,便求救于晋国。
晋栾书奉命前去救援,使楚军退兵回国。
栾书便去攻打蔡国,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
楚国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军救蔡。
晋大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请战,准备率兵攻打援蔡的楚军。
这时,栾书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于阻止说,此次与楚军交战,胜了也不光荣,败了则会令人羞耻。
他们建议收兵回国。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军中有人对此持异议,认为辅佐栾书的有十一个人,只有三人主张不打,而想打的人占多数,因此应按多数人的想法行事。
栾书回答:“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
知庄子他们三人是贤人,他们的正确意见便能代表多数人。
”于是,他下令退兵回国。
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
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别去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
栾书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说:“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寒假复习必备——小升初易错成语汇总 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易错成语汇总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待哺: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哺,喂食。
多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惨状。
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理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蚍蜉撼树:蚍蜉,蚂蚁;撼,摇动。
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文章艺术有独创风格。
21、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不温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过火。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善如流”的误用
董榜
他得遇知音般的说,对,这就是我的工作暗房——除了一盏小小台灯发出的灯光,周围全是黑黢黢的,这正是我写字时所需要的最理想环境状态。
我的思绪在这里总是像泉中之水,不歇流动。
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个专属于我的小“气场”。
我一进来,便与这“气场”相契合,感到得心应手、从善如流。
在这里待着时,哪怕一个字也不写,我也感到自由自在。
待多久也不厌倦。
王晓莉《暗房》(《散文》2014年第5期)中的这节文字,“从善如流”一词用错了。
从,听从。
流,水流。
从善如流,出自《左传·成公八年》:“楚师之还也,晋侵沉,获沉子揖初,从知、范、韩也。
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晋杜预注:“栾书从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之言,不与楚战,自是常从其谋,师出有功,故《传》善之。
如流,喻速。
”后形容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从高处流下那样地迅速和顺畅。
明方孝孺《答林子山》:“今天下俗异于古,朋友之义,惟以过相谀誉为知爱,谬为恭敬为尽礼,切磨箴规之益蔑然不闻,或少施之又饰词而曲拒,无古人从善如流之风。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亦作“从善若流”。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也作“从谏如流”。
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也有少数聪明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
”
开首引文是作者素所尊敬的一位作家的谈话,他说在自己“暗房”一样的书房内,在专属于己的小“气场”中,创作时自由自在、得心应手。
没有人和他同处一室,更无从谈起“正确的意见”。
用了“从善如流”,有点驴头不对马嘴吧!
(471200 河南汝阳城关镇黉学街17号汝阳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