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ELAPE术式的临床观察

低位直肠癌ELAPE术式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我科行ELAPE共147例,其中采取传统术式(Miles)82例,改良术式(ELAPE)79例,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ELAPE组在标本环周切缘(CRM)阳性率、肠穿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住院时间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Elape是低位直肠癌理想的手术方式,可临床推广。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55-02结直肠癌在我们国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WHO公布了2012年全世界结直肠癌新发与死亡病例最多的前20个国家,我国排在第一位[1]。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Holm等[2]于2007年提出的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alperineal excision,ELAPE)的手术方式,该术式通过将肛管、肛提肌和低位直肠系膜一并切除,避免传统低位直肠癌切除时形成的“外科腰”,可以明显降低CRM阳性率及术中穿孔率和尿道及阴道的损伤。
该术式在欧洲逐步推广并得到众多外科学家、影像学家和病理学家认可。
本文总结该术式临床观察结果并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科共进行了147例ELAPE,其中采取传统Miles术式82例(M53,F49,平均年龄56.5±8.4岁),ELAPE术式79例(M41,F38,平均年龄54.7±7.8岁),均顺利完成手术。
1.2 方法Elape组:首先患者取折刀位,自尾骨尖至会阴部取水滴样切口,游离肛管周围组织,切断骶尾部韧带,注意保护阴道壁/前列腺及血管神经束,两侧自肛提肌起始部完整切除,游离至近腹膜平面,勿破坏腹膜完整性。
直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直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直肠瘤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不仅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疾病相当复杂,非常不好治疗。
因此,很多患者比较关心直肠瘤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
那么,直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手术治疗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手术(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适用于距肛缘不足7cm 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
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
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
若癌肿体积较大,并已浸润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
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
现用的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经肛门外翻吻合,经腹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姑息性手术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手术)。
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认为局部分期较晚的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比先手术再放疗的生存期更长。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副损伤发生。
平均手术时间200min;术中平均出血70ml,术中肠管断缘病理切片无癌残留。
结论: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全直肠系膜切除【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98—01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低位直肠癌又占直肠癌的75%[1]。
近20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明显提高,局部复发率下降。
腹腔镜直肠手术在全世界已获得较广泛的开展,是最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即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通过腹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腹腔内图象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显示下,用器械完成腹部疾病的手术,与传统的术式相比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病人疼痛轻,恢复快,手术瘢痕小等优点。
2012年1月-12月月我院为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确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8例,瘤体下缘距齿状线<2.5 cm,男25例,女13例,年龄39~58岁(平均52.5岁)。
dukes分期[2]:a期9例,b期19例,c期10例。
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和直肠镜检查、病理确诊(其中腺癌21例、乳头状腺癌8例、管状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5例)。
术前常规行直肠腔内b 超,判断癌肿是否侵出浆膜及直肠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无血液病及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
经腹经括约肌间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21例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肠癌 患者 2 例行保肛手术 , 报告如下 。 1 现
1 资 料 与方 法
对 于 病 灶 距 肛 缘 5c 以 内 的直 肠 癌 患 者 , 统 上 采 用 m 传
Mi s 式 , 肠 造 口严 重 影 响 了患 者 术 后 生 活 质 量 。现 代 l 术 e 其
1 1 一 般 资 料 :0 7年 4月 至 2 0 年 1 . 20 09 2月 我 科 经 过 选 择 的超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2 例 , 中有 3例 为 大 肠 息 肉病 合 并 1 其
系膜 切 除 ( M E T )的 原 则 , 离 乙 状 结 肠 、 肠 , 肠 系 膜 下 游 直 在
应 用 经 腹 经 括 约 肌 间 技 术 的超 低 位 直 肠 癌 保 肛 手 术 的 要 点 口 ] 辨 清 内外 括 约肌 之 间 的 间 隙 , 是 内括 约 肌 肌 纤 维 紧 密 纤 细 , 粉 白 色 ; 外 括 约 肌 明显 粗 大 , 红 色 ; 外 括 约 呈 而 呈 内
2
结
全 组 无 手 术 闭合 失 败 及 手 术 死 亡 , 组 2 本 1例 术 后 无 吻
合 口瘘 、 窄 、 狭 出血 病 例 。术 后 病 理 类 型 为腺 癌 Ⅱ~ Ⅲ级 ,
分 期 I期 3例 , Ⅱ期 l 3例 , Ⅲ期 5例 。全 组 均 获 得 随访 , 平 均为 2 4个 月 (6 4 1  ̄ 8个 月 ) 无 局 部 复 发 及 远 处 转 移 , 门 , 肛 功 能 按 w mimi标 准 1 个 月 后 均 达 c级 以 上 。 a s 2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漳 州 市 医 院 (6 O 0 3 3O )
姚 开 源 王 希 平 郭 银 枞 方 艺聪
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与传统Miles手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与传统Miles手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李昂;曹锋;刘殿刚;李嘉;高翔;张钰鹏;方育;李非【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异同以及腹腔镜下ELAP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37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腹腔镜下ELAPE手术者21例(L-ELAPE组),腹腔镜下传统Miles手术16例(L-Mile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LAPE组21例,L-Miles组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LAPE组手术总时间为(294±53) min,术中出血量为(162±72) ml,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术后住院天数为(18.9±6.6)d.L-Miles组手术总时间为(239±58)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89) ml,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术后住院日为(20.5±5.2)d.L ELAPE组总手术花费时间较L-Miles组长(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会阴部切口局部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ELAPE 手术安全可行,手术时间较腹腔镜传统Miles手术有所延长.【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4(027)004【总页数】4页(P267-270)【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疗效对比研究【作者】李昂;曹锋;刘殿刚;李嘉;高翔;张钰鹏;方育;李非【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自Miles 1908年提出腹会阴联合切除治疗直肠癌以来,外科治疗的进步使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不断提高,局部复发率不断下降[1]。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法的选择

个人体会
如何选择ISR的病人才能 达到比较满意的肛门功能
• 只有一部分病人适于通过这种方式保留括约肌
• 女性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较男性好
• 肿瘤位于后壁或者侧后壁的肛门功能较好
• 吻合后肠管较松弛,能贴住盆壁者较好
三 超低位直肠癌
Anterior Perineal Plan E APPEAR技术
• APR发展成为20世纪初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 的“金标准”
• TME出现前,二者的局部复发率都较高
APR手术的临床结果
• TME降低了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APR局部复发率高和生存率低开始凸显
• 多项大规模调查发现,尽管采用了TME技术,仍 然没有改变APR术后局部复发率高和生存率低的 状况
• 肿瘤远端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得少于4 ~ 5cm • 辨认、保护性功能及膀胱功能所依赖的自主神经 • 低位结肠(贮袋)与直肠或肛管吻合
TME意义
• 统一切除范围 可比性 临床试验(含放化疗效果)的基础
• 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生存率 • TME能够增加保肛率
可能性增加20%~25% --- Enker • 保留性功能和膀胱功能 • 显著降低术中骶前出血的发生率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 • 经骶后切除术 即Kraske手术
Transcoccygeal excision
• Mason 手术 Trans-sphincteric excision
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
Transanal excision TAE
APPEAR 手术的个人看法
• 保肛不比ISR手术低 • 手术操作没有简单 • 暴露不容易 • 手术后并发症高 • 同样需要学习曲线
腹腔镜TME联合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分析

2 01 4年 2月
长 治 医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CH ANGZH I M EDI CAL COLI EGE
VoL 2 8 NO .1
F e b . 2 0 1 4
49
腹 腔 镜 TME联 合 经 内外 括 约 肌 间切 除术 治疗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分 析
( t o t a l me s o r e c t a l e x i s i o n T ME ) 联合 I S R 保 肛 手 术 。现 报道 如下 。
声 检查 判 断 UT NM 分 期 , 其 中 T1期 2例 , T 2期 1 5例 ; 肛 门功 能 检 测 : l 5例 肛 门 收 缩 有 力 , 2例 肛
对 于超 低位 直肠 肿瘤 ( 直 肠肿瘤 下 缘距 肛缘 不
例; 肿瘤 直径 平均 2 . 5 ( 1 . 0 ~5 . 5 )c m, 肿 瘤下 缘 距 肛 缘平 均距 离 2 . 7 ( 1 . 9 ~4 . 6 )c m, 距 齿 状 线 距 离
平均 1 . 2 ( O . 7 ~2 . 0 )c m; 术 前 均 行 经 直 肠 肛 管 超
肌侵 犯依 据 。 ( 3 ) 病 理 检 查 为高 中分 化 腺癌 。( 4 ) 术前 肛 门括 约肌功 能正 常 。( 5 ) 无 肛外 器官 远处 转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7年 3月至 2 0 1 2年 7月 对 1 7例 无肛 门外 括约 肌受 侵 的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行 TME+I S R 手 术 。其 中男 1 0例 , 女 7例 , 年龄 3 8 ~6 7岁 , 平 均 5 7 . 7岁 ; 直 肠癌 1 6 例, 直 肠管 状绒 毛状 腺瘤 恶变5 孔法 : 脐部设 置 观察 孔 进行 探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疗效观察

气腹 , 力维 持在 l 压 3~1 m g 取 膀胱 截 石位 , 5m H , 头
低 1 3 。略倾 右侧 。 于脐 下缘 置 入 1 m t cr 5— O , 0m oa, r
采用 3  ̄ 腔镜 进 行 探 查 , 0腹 观察 腹 腔 内有 无 转 移 病 灶、 明确 肿瘤位 置 、 腹 腔 镜监 视 下 , 两 侧髂 前 上 在 于 棘连线 与右锁 骨 中线 交 点 处 置人 1 n oa 作 为 2int cr i r
山东 医药 20 08年第 4 8卷第 4 0期
腹 腔 镜下 全 直 肠 系 膜 切 除术 治 疗 低 位 直肠 癌 3 例 疗效 观察 2
李 春平 , 黄家 良 , 李晓 华
( 九江 学院 附属 医院 , 江西 九江 3 20 ) 30 0
[ 要] 对 3 摘 2例 低 位 直 肠 癌 患 者 行 腹 腔镜 下 全 直 肠 系膜 切 除 术 (ME , T ) 结果 手术 均获 成 功 , 平均 手 术 时 间 20 3 a , rn平 均 失 血 量 9 1 术后 2~ 恢 复 胃肠 功 能 并 下 床 活 动 , 均 住 院 时 间 9d 无 死 亡 病 例 。 认 为 腹 腔 镜 下 T E i OJ , 1 l 3d 平 , M
全 直肠系膜 切 除术 (、E 于 1 8 ) 92年 由 H M I M e d等
首先提 出… , 临床 实 践 证 明其 可 有 效 降低 肿 瘤 局部
声 刀游 离 乙状结 肠 系膜 至 预 切线 处 , 仅保 留边 缘血 管 。将左 右后腹 膜切 开线 向前 下 方延长 至腹 膜返 折 处 , 之在 D u l 使 og s窝 呈 U形 会 合 。2 a 2例 行 L A L R, 沿骶前 筋膜 ( l yr Wa ee 筋膜 ) 直肠 固有 筋膜 之 间 的 d 和 疏松结 缔 组 织 问 隙 用 超声 刀 锐 性 分 离 至 尾 骨 尖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trans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TLAPR )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
方法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1月到2012年2月对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122min ,标本环周切缘均为阴性。
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3个月,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
结论腹腔镜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术中穿孔发生率,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短期随访预后良好。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trans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for lower rectal cancer Huang Jianping ,Xie Xiaofeng ,Liu Gang ,Kong Xiancheng ,Bao Yuke ,Yan Lia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21Shanghai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uang Jianping ,Email :jphlb@【Abstract 】ObjectivesTo explore th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result of laparoscopic translevator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TLAPR )for low rectal cancer.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3patients withlow rectal cancer performed Lap-TLAPR were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12to February 2012,in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All the procedures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or conversion to the open approach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122minutes .All the specimens had negative circumferential margins.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3patients was 21.3months ,there was no local recurrence or death.ConclusionsTLAPR isa safe and feasible surgical approach of low rectal cancer.TLAPR migh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itive CRM and 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has a better prognosis than conventional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Key words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ns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论著·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4.02.009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结直肠癌专病项目作者单位:200021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通讯作者:黄建平,Email :jphlb@作者介绍:黄建平(1960-),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创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黄建平谢晓峰刘岗孔宪诚鲍宇克阎良腹腔镜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低位直肠癌通常是指距肛门5cm 以内的直肠肿瘤[1],由于位置低、操作空间狭小常造成手术操作困难,术式选择无疑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 )/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ELAPR )[2]实践和探索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应用腹腔镜技术选择切除肛提肌范围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已成为可能。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对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trans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TLAPR),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8~78岁,平均67岁;1例为距离肛缘5cm 的T2期直肠癌患者,2例为距离肛缘3cm以内的T3期直肠癌患者,均无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
二、手术方法患者全麻,取头低足高30°的膀胱截石位。
主刀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一助术者位于患者左侧,持镜者位于术者同侧上方。
患者两腿间安置监视器、气腹和光源系统。
常规采用4孔法:A(观察孔),位于脐部,用10mm trocar建立;B(主刀主操作孔),选在右髂前上棘内侧约5cm处放置右下腹12mm trocar;C(主刀辅助操作孔),以5mm trocar 建立,一般选在右侧近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即下腹穿刺点上方一手掌宽处置入右上腹5mm trocar;D(一助辅助操作孔),以5mm trocar 建立,一般选在左侧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拟行乙状结肠造口位置。
腹腔镜下腹部操作:①常规行左侧Toldt间隙分离,高位清扫肠系膜下动脉、静脉根部淋巴结并夹闭切断,游离直肠系膜至骶骨岬,注意保护输尿管和盆腔自主神经[3]。
②游离直肠后方,即沿直肠后间隙分离至肛提肌平面,用超声刀刀头触碰,证实尾骨尖位置后直视下切断肛尾韧带。
③游离直肠前方,即在腹膜反折线上0.5cm处弧形切开腹膜,显露Denonvilliers筋膜,锐性游离至肛提肌裂孔的上缘,注意保护盆腔神经。
④游离直肠两侧,即沿Holy平面分离达肛提肌腱弓(肛提肌起点),可通过超声刀触碰有骨质感后明确;直接用超声刀从肛提肌腱弓内侧约1cm处垂直向盆底切开离断肛提肌,显露黄色的坐骨肛管间隙脂肪组织,继续游离抵达并超越尾骨尖平面。
⑤腹膜外结肠造口,即腹腔镜下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乙状结肠,近侧结肠经左侧腹膜外隧道于左下腹操作孔处拖出,并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
腹腔镜会阴部操作:双荷包缝闭肛门。
环绕肛门作梭形切口,切缘距肛门3~4cm,切口前端至会阴中间,后端至尾骨尖,两侧到坐骨结节内侧缘。
由于腹部操作时已经完成直肠、经肛提肌切除,会阴部操作极易与腹部手术平面相通,切开会阴浅横肌后缘,向上分离切断直肠尿道肌,取出切除标本。
标本呈柱状,消除了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的“外科腰”(surgical waist)。
缝合盆底腹膜,于骶前间隙放置引流管,经会阴部另行戳孔引出。
结果本研究中3例患者均无联合脏器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未发生直肠穿孔。
平均手术时间122(115~130)min,标本环周切缘(CRM)均为阴性。
患者术后无明显排尿功能障碍,骶前引流拔除时间平均为6d(5~7d)。
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3个月(21~22个月),除1例女性患者因78岁致无法随访性功能外,另外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射精功能障碍;均未发生会阴切口感染/裂开、肠管膨出和会阴疝,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至今无死亡病例。
讨论目前APR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术式,但该术式存在以下问题:直肠系膜自上而下逐渐缩窄,在耻骨直肠环水平系膜消失,术中游离到此处时常会切割进入肠壁肌层,甚至造成穿孔;低位直肠肿瘤通常也位于该系膜裸露区。
因此,手术标本常在该处存在狭窄段———“外科腰”。
大样本临床研究显示,与保肛手术相比,直肠癌APR术后局部复发率反而较高,术后远期生存率较低。
即便将TME 原则应用于APR,也未能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4]。
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穿孔发生率较高,被认为是导致APR术后局部复发、影响生存的主要原因[5,6],而“外科腰”是环周切缘阳性和位于此处肿瘤穿孔的主要原因[7]。
2007年,Holm等报道了CAPR/ELAPR的手术方法,切除范围包括全部肛提肌、直肠系膜和肛管,显著增加直肠癌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切除量,使标本成为无狭窄腰部的圆柱形,并应用臀大肌转移皮瓣修复盆底。
与传统APR相比较,CRM阳性率和术中肿瘤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
王振军[8]在进行开腹ELAPR术中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医用组织补片重建盆底简化重建盆底的操作,同时减少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Vaughan Shaw等[9]报道了13例腹腔镜ELAPR,即采用腹腔镜完成腹腔和盆腔操作,翻转至俯卧位实施会阴操作,该研究的盆底重建采用了生物补片结合大网膜成型的方法。
池畔等[10]也对6例直肠癌患者探索了采用不改变体位而使用腹腔镜行ELAPR。
作者认为,ELAPR手术在提高肿瘤切除范围和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同时,也存在过度扩大治疗范围的隐患。
例如T2、T3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环周切缘>1mm即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切除肛提肌范围,在腹腔镜直视下经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样可以达到R0切除,并减少创伤、降低盆底修复难度,降低术后泌尿生殖系统、慢性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3例患者的入组标准:距肛缘3cm以下的T3、T4期,距肛缘3cm以上但括约肌受侵或肛门功能障碍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高龄患者的功能性保肛不易达到也被纳入。
术前常规行MRI检察提示肿瘤所在位置、局部分期,个体化确定提肛肌切除范围。
在腹腔镜直视下精准切除肛提肌,保留部分肛提肌(起始部1cm),术中出血少,最大限度降低盆腔侧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大幅降低会阴部操作难度,手术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