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子设备减振缓冲

合集下载

某机载电子设备机架隔振缓冲系统设计

某机载电子设备机架隔振缓冲系统设计

某机载电子设备机架隔振缓冲系统设计朱兰琴;杨文芳;李雨【摘要】为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的机械环境适应能力,对某机载电子设备机架的隔振缓冲系统设计进行研究。

从隔振缓冲系统的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机架的实际要求目标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一套将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隔振缓冲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

经用某机架的试验验证,表明方法和流程合理,达到了设计目标,并节省了设计的时间和成本。

可为类似机架在其它动态环境中应用时的设计作参考。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of an airborne electronic equipment,the vibration and shock isolation system of an airborne electronic device rack was designed and studied.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vibration and shock isolation,an advanced vibration and shock isolation system's design method and flow path were proposed combining theoretic calculation,simulation analysis and test verification.The reasonability of the method and flow path was verifi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of a certain rack to reach the design goal and save the design time and cost. The results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design of similar racks under other dynamic environments.【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6页(P183-187,205)【关键词】电子设备机架;机载;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作者】朱兰琴;杨文芳;李雨【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03;O34Vibration and shock isolation system design for an airborne electronic devi ce rackKey words:electronic equipment rack; airborne; vibration and shock isolatio n system design机载电子设备是飞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行或作战中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振动、冲击等载荷。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频率比
隔振系数 与频率比 及阻尼比D关系曲线
当<1时,振动系数 >1,表明隔振系统不起减振作用,反而放大了振动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减振器没有好处。
当 =1时,振动系数 为最大,振动力有放大现象,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 当 = 2时,振动系数 =1,此时振动力等值传递,系统无隔振效果。故 = 2













② 调谐元件应有固定制动装置,使调谐元件在振动和冲击时不会自行移 动。
③ 可迅速拆下的元件、部件(如电子管、接插件等)应该用专门固定装 置给予紧固,防止在振动或冲击下自行脱出。下图(a)为固定电子管的 管卡;图(b)为固定磁芯体所使用的压簧。
④ 采用新型高分子轻质材抖封装元件,能对高冲击振动下易损部件进行防护。 ⑤ 应尽可能地使设备小型化。
实训 家用电器的减振设计剖析
一、实训目的
1.了解家用电器的结构及使用性能特点。 2.会分析家用电器整体结构布局在减振缓冲方面的功效。 3.会分析家用电器在减振缓冲方面采取的措施。
二、实训所需器材
1.工具:大、小螺丝刀一字形和十字形各一把;收纳盒一个。 2.器材:两台不同品牌的洗衣机
三、实训内容
1.正确拆装洗衣机。 2.对洗衣机内部的整体布局在减振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3.对洗衣机内部的具体减振措施进行分析。 4.对不同品牌的洗衣机的减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
② 被动隔振
动物体的振动得以有效的隔离。隔振对象是振源。
被动隔振:当外界环境传给支承结构以振动时,为减小支承结构的振动传递 到设备上而采取的隔振措施叫被动隔振。
③ 隔振系数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隔振缓冲系统是一种用于降低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的系统。

在现代化的生产和娱乐领域中,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但它们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也会对设备本身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的设计与隔振器的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隔振缓冲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消除振动和冲击对设备的伤害,并能够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性能。

它可以减少电机、机械、声波、电磁等振动和冲击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品质。

同时,隔振缓冲系统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设备静音、减少噪音、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隔振器是隔振缓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隔振器是一种能够在振动和冲击作用下起到缓冲和消除的作用的装置。

它可分为机械隔振器、气弹隔振器、液体隔振器和电磁隔振器等多种形式。

不同类型的隔振器在消除振动和冲击方面有着不同的效果,具体的选型需要根据设备需要进行评估和选择。

机械隔振器通过改变物体振动的路径和幅度来消除振动和冲击。

它们通常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如移动电源、充电宝等。

气弹隔振器采用气压和弹簧等材料提供支撑和缓冲,可以精确的控制系统的振动和冲击。

液体隔振器主要运用液体的阻尼效应来消除振动和冲击,可用于大型电子设备的隔振缓冲。

电磁隔振器通过电磁场的变化和电磁感应来消除振动和冲击,适用于高精度设备。

除了选择合适的隔振器,设计隔振缓冲系统还需要进行系统级别的考虑,包括系统的动态特性、环境的振动和冲击情况、隔振系统的传递函数等。

由于隔振器具有一定的刚度和阻尼,通常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隔振效果。

总之,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的研发是现代化生产与娱乐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减少工作噪音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设备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隔振缓冲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将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必要。

设备减振措施

设备减振措施

设备减振措施引言:设备减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旨在减少或阻尼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设备减振措施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减振材料的应用减振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的材料,常用的减振材料有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等。

其原理是通过材料的柔软性和弹性来吸收设备振动产生的冲击力和能量。

减振材料可以应用于设备的底座、支撑结构和关键部位,有效地降低设备振动和噪声。

二、减振器的使用减振器是一种能够减少设备振动的装置,常见的减振器有弹簧减振器、液体减振器和气体减振器等。

其原理是通过弹性元件或流体的作用,吸收和分散设备振动的能量。

减振器可以在设备的底座和支撑结构上安装,有效地减少设备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结构减振的设计结构减振是通过改变设备的结构和布局,减少振动和冲击力的传递。

常见的结构减振措施有加强设备的刚度和稳定性、增加阻尼器和减振垫等。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结构的自然频率和振动模态,降低设备振动的幅值和频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动平衡技术的应用动平衡是一种通过调整设备的质量分布,减少不平衡力和振动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动平衡方法有静平衡和动平衡。

静平衡是通过增加或减少设备某些部件的质量,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不平衡力;动平衡是通过旋转设备,利用振动传感器检测和分析振动信号,调整质量分布,使设备达到平衡状态。

动平衡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振动和噪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五、振动监测和诊断技术振动监测和诊断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设备振动信号,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振动监测和诊断方法有频谱分析、时域分析和波形分析等。

振动监测和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了解设备的振动特性和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结论:设备减振措施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应用减振材料、减振器和结构减振设计,采用动平衡和振动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振动和噪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4.1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4.1.1 机械作用的分类电子设备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振动、冲击等机械力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周期性振动这是指机械力的周期性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并引起设备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表征周期性振动的主要参数有: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2.非周期性干扰——碰撞和冲击这是指机械力在作非周期性扰动对设备的作用。

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暂,但加速度很大。

根据对设备作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大小,非周期性扰动力又可分为:(1)碰撞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冲击力。

这种冲击作用的特点是次数较多,具有重复性,波形一般是正弦波。

(2)冲击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非经常性的、非重复性的冲击力。

其特点是次数较少,不经常遇到但加速度大。

表征碰撞和冲击的参数:波形、峰值加速度、碰撞或冲击的持续时间、碰撞时间、碰撞次数等。

3.离心加速度这是指运载工具作非直线运动时设备受到的加速度。

4.随机振动这是指机械力的无规则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

随机振动在数学分析上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来表示,只能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其规律。

随机振动主要是外力的随机性引起的,4.1.2 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上述四种机械作用均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与冲击,如果结构设计不当,就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无法工作。

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

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

振动和冲击电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在:1.没有附加锁紧装置的接插装置会从插座中跳出来,并碰撞其他元器件而造成破坏。

车载设备抗振缓冲设计

车载设备抗振缓冲设计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或车载装备也越来越普遍,电子设备频繁地受到振动、冲击、碰撞等机械环境的损害,这样就对车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电子设备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设备在某个激振频率下发生振幅较大的共振;(2)长期的振动和冲击,易使电子设备产生疲劳破坏。

因而,对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动冲击问题应加以足够重视。

车载电子设备的抗振设计主要采取下面二个措施:(1)加固设计提高电子设备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固,提高设备的固有频率,使其容许的冲击应力和疲劳极限高于其实际响应值,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2)采用隔振缓冲系统对电子设备整机进行隔振缓冲设计,使外部激励通过隔振缓冲系统的减弱后,传递给设备的实际作用力,小于设备的许用值。

2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电子设备的加固设计应遵循层次结构和二倍频规则。

如:电子设备机柜,机架为主层次结构,插箱为次层结构,则安装在插箱内的印制板、电源模块等设备则为第三层次结构,按线性系统振动理论,下层次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其安装的上层次的一阶固有频率的比值β=fi+1/fi≥2,则其基础的激振力不放大,此时可将这两个层次结构视为刚性连接。

这就是倍频法则,在此情况下各层次结构可保证不发[CM(22)生局部共振。

但实际上实现所有层次结构频率比β≥2在工程上很难,一般取β≥1.5。

此时,局部共振的放大因子λ必须满足λ≤3的要求。

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层次的刚性设计。

2.1机柜的刚性设计机柜是设备的承载体,一般包括上下围框和与之相联的四根立柱,立柱一般有铝型材立柱和钢型材及钢板折弯等形式,各分机通过钢质导轨与机架相连。

可见,机架立柱的刚性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架的刚强度大小,首先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从材料力学知道,构件的材料一定时,则抗扭刚度,抗弯刚度取决于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同等截面积的情况下,空心截面立柱的刚度几十倍于实心立柱的刚度,另外,增加壁缘也可有效提高刚度,因此在满足结构要求、工艺性、重量指标的情况下,选择截面惯性矩较大的截面形状,是提高弯曲刚度的有效措施。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

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设计与隔振器1. 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隔振缓冲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电子设备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它们对于外部振动和冲击非常敏感。

这些振动和冲击可能会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设备的故障。

因此,设计和应用隔振缓冲系统成为确保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和保护电子设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的设计原理和隔振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将讨论隔振缓冲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隔振缓冲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最后,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隔振器类型和它们的应用。

2. 需求和目标电子设备隔振缓冲系统的设计需求和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减小外界振动和冲击对设备的影响电子设备通常需要在各种环境中使用,包括机械振动和冲击较大的环境。

为了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隔振缓冲系统需要减小外界振动和冲击对设备的影响。

2.2 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电子设备通常对工作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振动和冲击可能导致设备的工作环境变化,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隔振缓冲系统需要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确保设备能够在其设计范围内正常工作。

2.3 减小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大型电子设备系统中,设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这些干扰可能来自设备自身的振动和冲击,或者来自其他设备引起的振动和冲击。

隔振缓冲系统需要减小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设备能够独立工作而不受其他设备的影响。

3. 隔振缓冲系统设计过程设计一个高效的隔振缓冲系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隔振缓冲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3.1 确定振动和冲击的来源和频率首先需要确定振动和冲击的来源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振动和冲击测试来获取。

通过了解振动和冲击的来源和频率,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隔振缓冲系统。

3.2 选择隔振器类型根据振动和冲击的来源和频率,可以选择合适的隔振器类型。

常见的隔振器包括弹簧隔振器、气垫隔振器和液体隔振器等。

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4.1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4.1.1 机械作用的分类电子设备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振动、冲击等机械力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周期性振动这是指机械力的周期性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并引起设备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表征周期性振动的主要参数有: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2.非周期性干扰——碰撞和冲击这是指机械力在作非周期性扰动对设备的作用。

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暂,但加速度很大。

根据对设备作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大小,非周期性扰动力又可分为:(1)碰撞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冲击力。

这种冲击作用的特点是次数较多,具有重复性,波形一般是正弦波。

(2)冲击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非经常性的、非重复性的冲击力。

其特点是次数较少,不经常遇到但加速度大。

表征碰撞和冲击的参数:波形、峰值加速度、碰撞或冲击的持续时间、碰撞时间、碰撞次数等。

3.离心加速度这是指运载工具作非直线运动时设备受到的加速度。

4.随机振动这是指机械力的无规则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

随机振动在数学分析上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来表示,只能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其规律。

随机振动主要是外力的随机性引起的,4.1.2 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上述四种机械作用均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与冲击,如果结构设计不当,就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无法工作。

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

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

振动和冲击电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在:1.没有附加锁紧装置的接插装置会从插座中跳出来,并碰撞其他元器件而造成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2.金属弹簧减振器 金属弹簧减振器用弹簧钢板或钢丝绕制而成 。 优点:对环境条件反应不敏感,耐高温、高寒 、油污等;工作性能稳定,不易老化;刚 度变化范围宽,可以制作很软,也可很硬 缺点:阻尼比很小(ξ ≤0.005),共振时很危 险。因此必要时还应另加阻尼器。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具体表现在: 1.接插装置会从插座中跳出来,并碰撞其他元器件而 造成破坏。 2.电真空器件的电极变形、短路、折断;或者由于各 电极作过多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噪声,不能正常工作。 3.振动引起弹性元件产生变形,使具有触点的元件( 电位器、波段开关、插头座等)产生接触不良或开路。 4.指示灯忽亮忽暗,仪表指针不断抖动(或指针脱落 ),使观察人员读数不准,视觉疲劳。 5.当零部件的固有频率和激振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 振现象。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2)被动隔振 被动隔振: 隔振对象是设备 在仪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 装隔振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 仪器设备的影响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3) 隔振系数
主动隔振:η =FT/FO 传到基础上的力与原振力之比 被动隔振:η =xO/ UO 被隔离的物体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η={[1+4ξ2(f/fo)2]/[1-(f/fo )2]2+4ξ2(f/fo)2}0.5
隔振系数曲线:
隔振系数η 与频率比(f/f )及阻尼比ξ 关系 o 曲线
200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减振缓冲的结构措施
3.晶体管
用螺钉固定在底座或散热器上;
采用压紧装置(如各种压紧弹簧、帽盖和 帽罩等)安装在管座上,并压上护圈、护圈 用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焊在印制板上,管脚引线不能长,并加套 管或用胶接固定。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产品(设备) 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4.1 4.2 4.3 4.4
振动与冲击的危害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电子设备减振缓冲的结构措施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 ηmax=设备强度极限(3g)/振动环 境峰值强度(10g)=0.3
• 取ξ =0.05 • 频率比f/fo =2.+ (2.06)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设计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 ⑴设备使用场合、使用环境,机械力的形式及强度; ⑵设备的结构尺寸、重量等; ⑶设备及内部元器件的耐振冲能力。 2、设计计算 ⑴隔振系数:ηmax=设备强度极限/振动环境峰值强度 ⑵确定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频率比f/fo→ fo ⑶减振系统的刚度: f0 = √k/m /2π →K ⑷每个减振器的承载 ⑸每个减振器的刚度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3、选择减振器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a
设备强度极限
振动环境
0 f1 f2 f 振动环境、设备强度与频率关系曲线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设计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 ⑴设备使用场合、使用环境,机械力的形式及强度; ⑵设备的结构尺寸、重量等; ⑶设备及内部元器件的耐振冲能力。 2、设计计算 ⑴隔振系数:ηmax=设备强度极限/振动环境峰值强度 ⑵确定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频率比f/fo→ fo ⑶减振系统的刚度: f0 = √k/m /2π →K ⑷每个减振器的承载 ⑸每个减振器的刚度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3、选择减振器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4.1 振动与冲击的危害 一、机械力的作用 1、周期性振动 振幅、频率 2、冲击和碰撞 波形、峰值加速度、持续时间、次数 3、离心加速度 4、随机振动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二 振动与冲击的危害 1、元器件或材料机械破坏:疲劳损坏、 强度破坏 ; 2、结构变形或松动; 3、电气参数变化; 4、接触不良等。
电子设备减振缓冲的结构措施
4.变压器
应尽量安装在设备的底层,其位置不 宜偏离设备形心太远,为了提高变压器 的安装牢固性,应采用刚性较好的支架 ,并利用变压器铁心的空心螺栓将支架 和铁心牢固地固定在底座上,其螺栓应 有防松装置。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二 减振器的选用原则 选用减振器时主要应考虑以下问题 1. 使用条件 振源性质、环境温度、外形尺寸和元器件 耐振抗冲击能力
2.
参数条件
阻尼比、刚度(或频率)、额定负荷。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阻尼比: 减振时阻尼应小些,为防止共振适当加大; 缓冲时选较大阻尼。 刚度(或频率): 减振器的刚度要等于或小于计算刚度 。 额定负荷: 减振器额定负荷应大于实际承载 。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4.2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一、减振的基本原理 1.振动系统的组成
振动物体m和弹性物体k,又称为m-k系统
固有频率:ω 0= √k/m 1/S
f0 = √k/m /2π HZ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3. 阻尼材料 利用阻尼材料的粘弹性将机械能动转变为热能, 从而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 常用的阻尼隔振材料有两种形式: ⑴自由阻尼结构 将阻尼材料覆盖(粘贴或喷涂)在需要减振 的结构物表面,当结构件发生变形时,阻尼材 料能将机械振动或声振动转变为热能消耗。 被覆盖的结构物称为基层,阻尼层可以是单 面或双面。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常用减振器的选用
三 减振器的合理布置
1. 应使各减振元件受力均匀,静压缩量基本一致;
2. 将减振器安装在设备底部四角较为方便,但为了提
高稳定性,减振器的安装平面应尽可能提高,最好是
在设备重心所在的平面; 3. 同一设备的减振器最好选用同一型号的产品。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6.安装导线变形及位移,使其相对位置改变,引 起电感量和分布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感电容的 耦合发生变化。 7.机壳和基础变形,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 胶木、聚苯乙烯)断裂。 8.防潮和密封措施受到破坏。 9.锡焊和熔焊处断开,焊锡屑掉落在电路中间而 造成短路故障。 10.螺钉、螺母松开甚至脱落,并撞击其它零部件 ,造成短路和破坏。有些用来调整电气特性的螺丝 受振后会产生偏移 。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共振区要考虑增大阻尼: 对于不同的阻尼比ξ ,曲线明显分 开,表明阻尼对共振的影响大,η 值随 ξ 增大而减小,所以,对于启、停频繁 的设备,为防止设备在启动或停机过程 中经过共振区域时产生过大的共振,减 振器选用时应考虑阻尼大一些的。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减振器的刚度越小,阻尼越大,则冲击力的作 用接触时间愈长,减振器的变形愈大,设备受到的 冲击力也就愈小,缓冲的效果愈好。 刚度很小的弹性体在吸收冲击能量时,会产生 相当大的位移,而电子设备的安装条件是否允许。 阻尼的存在会使系统在变形时消耗能量,因 此,在缓冲设计中增大减振器的阻尼,对有效地控 制冲击十分有利。
用线夹分段固定 ;
采用软导线比单股硬导线好;
单股导线不要绷紧,同时套绝缘套;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电子设备减振缓冲的结构措施
2.继电器
在用一个继电器的地方,使用两个固有频 率不同的继电器。 舌簧型继电器,应该使触点的动作方向和衔 铁的吸合方向尽量不要同振动方向。
2004年12月18日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2.隔振原理(减振原理) 隔振就是通过在设备或器件 上安装减振装置,隔离或减少它 们与外界间的机械振动传递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⑴ 主动隔振
主动隔振:
隔振对象是振源
在振动物体与安装基础之间安装隔振 器,减少机器振动力向基础的传递量。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二、 隔冲的基本原理 冲击是一种急剧的瞬间作用 分为主动隔冲与被动隔冲
2004年12月18日
电子产品(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减振缓冲的基本原理
隔冲的基本原理: 在支撑基座与电子设备之间装一减振器进行冲 击隔离,当外界冲击力作用在支撑基座上时, 由于减振器中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产生变形 ,吸收能量并延长冲击力作用的接触时间,使 传递给设备的冲击力减小了很多,达到缓冲的 目的。 冲击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储能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