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课件1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一、引言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所构成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种群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环境条件等。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种群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大小等个体组成的比例和分布。
种群结构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殖力和生存力。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生殖策略、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四、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群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
种群动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和迁移率等。
种群动态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动态,我们可以预测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种群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资源分布、种群密度等。
种群分布的变化可能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种群分布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种群的特征是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都是种群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人教版教学课件种群的特征课件1

的 特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征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1
D、一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第 节 种 群 的 特 征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年
中年 幼年
A B C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 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A 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 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第 节 1
种 群 的 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100只环颈雉引入某岛屿。 特 一年后,经取样调查,测得种群数量增加到150只。 征 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 B A200只 B225只 C250只 D300只
适 宜
年龄组成
衰退型
结论!
第 节 种 群 的 特 征 1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 龄组成。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 C H 。 ———————— 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 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第 A· C· 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 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节 E· 环境中天敌增多 F· 环境中阳光不足 G· 寄生生物增多 H· 寄生生物减少 种 A C H I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群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种群的特征(课件PPT)

.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直接因素。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 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3
允许“单独生二胎”主要依据是什么?
24
1、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N=(42×38)/12=133只
18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 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 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D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19
例2:在一个2平方千米的草原上对黄鼠种群密度进行 调查,第一次捕捉到50只,做好标记再放回草原;第 二次再随机捕捉到100只,发现有标记的个体为10只, 那么该地区黄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个__体__数___ 计算: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求平均值: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③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 ④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9
蒲公英(双子叶) 龙爪毛(单子叶)
10
注意: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6
二、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表示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测定种群密度的意义:
种群的特征课件新1

总结: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样方法 (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30
练习3.(2017·全国课标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 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1、样方法
选取样方 对样方内个体计数
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 取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12
练习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樱花林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
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
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100只/hm2
讨论:
1、被标记个体放回后部分标志物脱落对调查结果有什么影响?
2、有些动物警惕性很强,被捕捉一次后便更难捕捉,对调查结 果有什么影响?
注意: 1、标志一段时间内不能消失 2、标志不能影响个体生活,不影响重新捕捉
1
一、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三万平方米草原上的70头羊
五十平方米羊圈中的70头羊
课前推送的微课
种 群 的 概 念
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1、怎样调查这片樱花 林中车前草的密度?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一判
(1)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是一个种群(×) (2)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 遗传特征(√) (3)种群密度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 (4)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记重捕法, 如蚂蚁(×) (5)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
的动态变化(√)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密度将减少。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4)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影响 种群密度。 ②意义: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 3.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及意义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 、 ______________ 迁入和迁出 是决 ①________________ 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学习导航
1.种群的特征。(重点)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重难点)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 同种 生物的_______ 所有 个体。 间的_______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某一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 的全部个体数。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2.比较种群的特征 项目 特征
定义 特点或作用
种群密 度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 不同 或体积内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 某种群的 可变 个体数量 样方法 ③调查方法 标记重捕法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项目 特征
定义
特点或作用
种群单位时间内 出生率 新产生(或死亡) 决定种群密度的最直 和死亡率 的个体数量占总 接因素 数比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 繁殖速度快,个体 (1)材料选择:_________
小,作为研究种群变化的材料,容易建立具
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模型。
(2)研究计划: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设计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 ;设计计数的时间和 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设计研究结果的记录表格。 曲线 表示酵母菌数量 (3) 总结交流:用 ________ 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 形成条件:在有限的环境中,随种群密 加剧 ,以 度的上升,种群个体间的竞争 _______ 增加 。 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数量________ (2)K 值:在有限环境 __________ 的情况下,环境条 件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①一看这些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
②二看是否包括这个区域中“全部”的同种生 物。 (2)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①把握两个“要素”:“同种”和“所有”。
“同种”:指的是同一物种。
“所有”:指全部个体,包括该物种的全部幼 年、成年、老年的个体,不分性别。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想一想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能维持恒定不变
吗பைடு நூலகம்为什么?
提示:不能。由于环境是时刻发生变化的, 故其容纳量也会发生变化,其数量会发生波 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突破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1.种群的概念 (1) 判断某一地域中的生物是否是一个种群 的方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3)年龄结构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 比例。 增长型 :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 ②类型:________ 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稳定型 :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出生 _________ 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密度较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 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②调查方法为取样调查法。 标记重捕法 ;植物:________ 动物:______________ 样方法 。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 或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决定 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 ②意义:_______
栏目 导引
1.建立数学模型 (1) 地位: 对种群进 行动态研 究过程中 的 关键环节 。 ____________ (2)过程:表达与验证。 自然种群动态变化 的规律 (3)目的: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 及其调节机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条件充裕 、 (1)形成的条件:食物和空间___________ 气候适宜 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_____________ 起始数量 (2) 公式: Nt = N0λt 。 N0 为种群 __________ 增长率 , λ 为每代的 ____________ , Nt 为种群第 t 代 的数量。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 一个种群中各年 稳定型、衰退型 年龄结构 龄段的个体数目 ②可预测种群数量的 的比例 变化趋势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项目 特征
定义
特点或作用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 在一定程度上影 性别比例 目的比例 响种群密度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②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要依据。 (3)实践意义 珍稀濒危生物 ①保护_________________ 。 有害生物 。 ②监测、预报和有效控制____________
③监控人口数量。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②把握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种群必须具有一定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
和时间的种群不存在。 ③把握种群的特征: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 特征、遗传特征。 a .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具有 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b.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累加,个体与种 群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个体层次到 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