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研究

合集下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摘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型的专业课程,具有综合型强、实践性强和工程性强等特点。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考评机制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单片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改革;考核方式0 引言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在工科院校各专业中已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普遍开设[1]。

本文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 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硬件、软件及接口设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出应用系统,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2]。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存储器的扩展、A/D和D/A接口、人机接口以及应用系统设计这样的顺序进行,各知识点的学习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仍然不了解单片机开发的完整过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不清楚编程器和仿真器的概念。

因此,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将各部分内容合理组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也是改变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通常教师预先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如清零拆字、I/O口使用、中断与定时器使用、A/D转换、D/A显示、键盘显示、小直流电机调速等,然后学生根据各实验的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3]。

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和进入单片机这个领域,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以往的实验课程体系存在如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启发性实验不够;(2)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3)基本没有进行过动手能力训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单片机技术作为现代电子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工业自动化、通信系统、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深入研究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时无法独立解决。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单片机原理、应用及课程创新实践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展望未来单片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完成】1.2 问题提出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繁杂、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单片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影响了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急需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通过课程创新实践和教学改革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掌握单片机原理和应用已成为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

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

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科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新工科理念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传统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本文将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这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背景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教授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编程技术。

传统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主要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来学习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方向在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 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设计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在实际的项目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如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信息技术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贯通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单片机技术的也能了解相关的前沿技术和领域发展动态。

3. 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改革: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使其更贴近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1. 引入项目式教学传统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以理论课和实验课为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项目式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实践和成长。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 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工科院校电子类、计算机类和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骨干课,对其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该课程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展开研究探讨,改变书本从单片机硬件结构——汇编语言设计——C51语言设计——单片机应用这一顺序教学法,将以一个通俗易懂的流水灯例子来作为开学第一课的教学,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教学效果中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结构紧凑、高可靠性以及高抗干扰能力和高性能性价比等特点(梁高卫,单片机实训课程教改项目的研究与设计:教育现代化,2018;刘伟春,应用于教改的单片机通信系统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化工具。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需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作为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掌握好单片机应用技术,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平台。

因此,面对课时压缩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双重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 传统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单片机教材的目录编排都是按照单片机硬件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51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I/O口、中断、定时/计数器等)这一顺序,而教师上课也几乎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讲解。

所以,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讲的全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周的时间,才能讲到单片机的应用,这时,学生已经对前几周的这些抽象知识点失去了兴趣,导致后面讲单片机应用的时候,学生已经不太爱听课了,基本上对单片机这门课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定位,很难重新拾起兴趣。

所以,这种顺序教学法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提升。

因此,如何设计好开学第一课将是今后学习本门课程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研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研究

养学生的学>兴趣,建立学生的自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自学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 - j 信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 号: 20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11 (000— 100 17—86 2 1) 30 — 3 1

1 引言
杨要 恩¨ 王庆敏 ¨ 张淑敏 ”
( 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石家庄 石 0 04 501 石 家庄铁 道大学 ” 河北石 家庄 0 04 ) 5 0 3
摘要:( - ( 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 内 - V 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于理解接受, 出对该课程进行教学 提 改革。从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三方面入手,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培
可 以把 一些 芯片 实物 图放到 多媒 体上 ,让学生 对一些 引脚有 一些 直观认 识 。教师通 过丰 富 的动
画演 示 ,生动 的描述 课本 中 的抽 象概念 ,将枯 燥 的理论具 体化 ,让学 生的 听觉 和 视觉 同时接 收信 息 ,
感官 和想 象力配 合 ,增强他 们 的学 习兴趣 ,提高记 忆力 。 比如 :在讲 存储 器的 片 内和 片外存 储器 的 空 间配置 时 ,可 以采 用 多媒体 教学 。因为这 部 门内容 比较抽象 ,逻辑 顺序 非常 复杂 ,学生很 难 理解 并记 忆 。即便 是在 实验室 有芯 片存在 的情况 下 ,也不 能直观 显示 出来 它 的 内部 结构和 存储 空 间。但
验教学一般需要 1 个课时左右。由于该课程非常抽象, 0 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难于理
解 课程 内容 ,而 且老师在 教 的过程 中也很难 教 的非常清 楚 。传 统的这种 填鸭 式教学 方法造成 的后 果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探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探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单片机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一门必修的课程。

本文探讨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应用囊括了各个领域,如通信、电子、自动化等等。

因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也面临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改革。

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1. 建立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典型的案例或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世界。

这种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单片机应用的实际认识。

2. 强化实践环节:单片机的应用一般都是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因此,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小型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调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课程与行业的结合:单片机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课程教学应该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可以邀请一些业界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解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单片机在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各个专业课程中是一项重要任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也可以通过思政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1.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科技创新伦理、信息安全等。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片机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技发展的正确认识和伦理意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各种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一、改革意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的开设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传统的单片机课程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的训练。

而实践是提高学生编程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能力的锻炼场所。

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内容1. 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传统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授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过程,来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通常涉及到很多硬件知识,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现象。

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于动画、视频、模拟软件等工具,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验现象,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创客实验室的建设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学校内建设创客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进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的场所。

实验室里可以配备各种单片机开发板、传感器、电路元件等硬件设备,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改革实践基于以上的改革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具体实践来进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改革教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
了一 些 教 改 措 施 。
关键词 课程 改革
实践教学
考核 方式
近 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 术的迅猛发展 ,单片机技术也在发生着 日 月异 的变化。时至 今 日.单片机技术 的应用已非常广泛 .在各 新 个领域扮 演着极 其重要的角色 。作 为一门技术 , 片机在我国发展 单 空问是 巨大的 , 随之必将形成庞大 的产业 。当一个产业 兴起时 ,必 然会需要大量优秀 的专业人才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是向学 生传授单片机技术 的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 的学 习,学 生可了解单 片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 设计 、 软件编程技术 ,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因此 搞好 《 单片 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维普资讯
职 业 教 育
肛 . 2 0年第 期 1 斗j 0 7 5 9 丈
《 单片 机原 理及 应 用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龚 益 民
(常 州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摘 要 本文对 《 片机原理及应 用》这 门课程教 学过 程 中遇到的一些教 学问题进行 了剖析 ,结合教 学改革试点工作 ,提 出 单
题 的能 力。对单片机软硬件工作原理 的深入理解 ,可为后续更高层 次 的专业 课程 的学习、为将来走 向社会 参 加实践工作打 下良好的 基础 。在我院 的电子 电气工程系 ,开 没了机 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 自 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三个 电类专业 。这三个专业 的学 生在 大二都开设了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必修 课程 ,学生在学 习了电路 基础 .数 电 、模 电等基 础 课程基础上 ,再学 习 《 片机原 理及 应 单 用 》课程 ,在整个教学安排上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通过6 学时 的教 0 学和一周的实 洲,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时发现学生对该课程 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单 片机硬件方面 , 生对单片机的 引脚 学 功 能、特 别是内部硬件结构还 是一知 半解 ,似懂非懂。读硬件原理 图的能力较 弱,硬件调试、设汁能力也非常 薄弱。软 件方面 .对单 片机 的指令 系统 中的一些指令掌握不够 准确与完整 ,程序分析能力 不 强,编程 能力更 成问题 。结 合我们 的教学 实践 .仔 细分析 ,问题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电七七电七电七弋七女七弋弋电七女七女电女弋七七弋七七弋弋电电七七弋七电电女电七弋电电电七 (上接第23页)应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关爱 学生,呵护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支 持,心相通,志相投,情相融,诲人不倦,给学生以教益和引 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讲道德、懂礼仪、做好事、 行善举。不因小恶而为。不以小善而不为。对他人、对社 会履行义务时具有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恭”,就是为人谦虚、和蔼、有礼貌。对父母、长者恭 顺、孝敬;对领导、友人恭敬、有礼;对心仪偶像恭敬、朴挚。 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见与选择,不苛刻、不强制,不排 异。不因他人的过错而记陈见,不因他人的成功而生妒 嫉。对自己,不因一计之得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技之能 而自恃高傲,凌驾于他人之上。要养成“见先进就学、见 后进就帮,见难者就扶,见荣誉就让”的美德。对工作、对 事业事必恭亲,躬行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 做老实人,说实话、办实事。 “俭”,就是要励行节约,倡导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 古训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清贫、俭朴能 培养人不骄、不躁、不沾、不贪,洁身自好,守身如玉,知足 常乐的道德素养。生活俭朴、作风朴实,继承和光大艰苦 奋斗的优良传统,能让人生活殷实、心地踏实,贪不移志, 富不奢侈。常言道:“要在有时想无时,莫在无时想有 时”,就是教人珍惜今天,不忘昨天,规划好明天。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目前在各工科院校均有开设, 但教学效果令担忧。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汇编语言 与机器硬件结合紧密,学生难理解。(2)汇编语言程序涉及 到存储器、寄存器、状态标志等,难阅读、难理解、难编程。 (3)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汇编语言上,削弱了其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控制技术的主流。让学 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其应用,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是必须 的,但这本课难学也是事实。 二、传统授课的利弊分析 市面上目前流行的单片机教程,归纳起来以讲授Intel 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居多。总结这几年我们授课的心 得,我们觉得有利也有弊,但“弊”大于“利”。 弊:McS一51系列单片机是Intel公司1980年推广而 流行于世的高性能单片机,距今虽有20多年的历史。对 于初学者而言,要学好MCS一51系列单片机,非过“汇编 语言”这一关不可。 利:MCS一51系列单片机问世早,其技术成熟,为其 服务的外围芯片、开发装置等丰富,介绍MCs一5l单片机 的书籍多。 三、课程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1.典型单片机的选择 我们选中的是美国A1眦EL公司的AVR90S系列单片 机中的ATrnegal6作为McS一5l单片机的“替代品”。我 们选中AvR90s系列单片机,出于以下几点的思考: (1)AVR90s系列是精简指令(IuSc)型结构的单片 机,其片内的闪存(F1ash)存储器、低功耗等相关技术代表 了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2)AVR90S系列为8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与16 【收稿日期】2006一05—30
万 方数据
・85・
C伽piler是标准的Winda啪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版本
万 方数据
会越来越高。通过实际操作与使用,我们发现,只要稍加 指点学生就会掌握Codervision C啪piler软件的使用。令
这本教材,目前04级机电系各专业、电力系发电专业的学 生使用的也是该教材。从学生使用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
明显。
人愉快的是coderVisi叩c伽p丑er提供编程向导,利用它的
“编程向导”我们很快就可以构建好单片机应用程序的 “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相应的语句,就完成 了应用程序之源程序的编写工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用AVR90s系列中的AB megal6替代Mcs一51单片机,用c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四、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课程的 改革必须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所以我们把<单片 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应用”上。 ,1.实验装置的开发 为了配合本课程的改革,我们自行设计、研究开发了 一套基于ATTnegal6单片机的实践、实验装置。本装置结 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完善,可以完成本课程的90%以 上的实验、实践任务,如并行y0接口实验、串行接口实 验、定时器/计数器实验、外部中断实验、显示器显示实验、 A/D、D/A转换实验等。本实验装置与Pc机连接方便,用 C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经编译后可方便、迅速地转送到实 验装置,并可立即运行。 2.教材的建设 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另一方面是教材的建设。我们 已经编写并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 用>教材,02级、03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使用的就是
・84・
位单片机在技术上无本质的区别,但8位单片机价格低 廉、应用广泛; (3)A’rmegal6单片机资源齐全,一般应用无需扩展, 是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且单片机本身驱动能力强,可直 接驱动LED; (4)无需另外选配专用开发装置,只需使用专用的编 程线连接普通PC机,即可对用户板进行程序调试(在线 调试); (5)由于可以对用户板进行在线程序调试,在教学手 .段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仿真演示等。 2.将C语言作为单片机开发、应用的编程语言 AVR系列单片机的开发目的之一就是可以用C语言 编程,从而可以避免难以上手的汇编语言。选择c语言 编程,出于以下几点的思考。 (1)汇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编程难、阅读难、指令 理解难); (2)用C语言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先进的开发方式和 手段; (3)开发者可以不懂汇编语言。在编制应用程序时, 用户无须对单片机内部的寄存器、存储器、堆栈、标志位、 中断、L/0接口、定时器/计数器等资源进行管理,用户只 须使用C语言就可以对单片机的所有资源进行使用; (4)AVR单片机就是针对高级语言(c语言)而设计 的。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由C语言编制的程序,完全可以 满足控制系统时实控制的要求; (5)C语言编程的简易性、可移植性、共享性等有其 自身的优势。 与AVR系列单片机一同推出的编程软件code突的双方要多作忍
耐,作出礼节上的让步。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得理不让 人,不能好强、好胜、好斗、偏执、斗狠,互不相让。不要因 为蝇头薄利和一些细小的琐事而争论不休,针锋相对,寸 步不让,甚至性情冲动,走向极端,采取缺乏理智的过激行 动。不能胡搅蛮缠,横不讲理,无理还要狡三分。为人要 输得起,忍得一时气,免得他日忧。退一步海阔天空。双 方冷静下来后,矛盾即可在平和中化解。譬如,在公共场 所,给人让路、给人让坐,见了有利的事就让等。于细微处 见真情,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可以培养和展示自己有涵 养、懂礼仪的良好品德。 统而言之,“温、良、恭、俭、让”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求 我们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加强个人 的德行修养,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友善,艰苦奋斗,勤俭朴 实的良好品行。只有人人具有了“温、良、恭、俭、让”的思 想品德和行为方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之间就会亲 切、融洽、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校园环境的安全有序,才能 实现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化力,为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共同目 标携手并进,和谐校园就能成为大家共享的文明、温馨、和 美的家园。
2006年9月 第12卷第5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mal of HuBei Adult Education Imtitute

Sep,2 O 0 6

1.12
N o.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研究
杨少华
彭同明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了,在高职高专学院中开设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提出了用c语言替代汇编语言作为教学与编程语言、用AVR系列单片机替代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新思路。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AVR系列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6)05—0084-_02
3.教学的试点 我们利用学院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在02级学生中 吸收了部分(14名)学生,成立了“单片机实践兴趣小 组”。在我们吸收的这些学生中,他们是没有学过电工、 电子的,他们的基础只是懂c语言。“兴趣小组”进行十 余次活动后的成果如下:(1)授课内容能听懂(2)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能完成边讲边练的实践性内容(3)目前可以独立 完成的实验有二进制的Ⅳ0位控制、外部中断、定时器/计 数器、SPI同步串行接口、LED显示器的显示等。 通过“兴趣小组”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 相信,按照本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与教学手 段,70学时的教学进程后,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学会单片 机内部资源的使用及单片机的典型应用,如会测频、会进 行数据采集与处理、会使用液晶与数码管显示、会进行同 步与异步通信、会按键处理等。 参考文献: [1]周航慈编著.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 方航空航天出版社.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3]金春林,邱慧芳,张皆喜.AVR系列单片机c语 言鳊程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胡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