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思考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思考

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思考煤化工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重视。

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革,煤化工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对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究与分析。

一、政策导向的支持政策的导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对于煤化工产业的政策支持已经逐渐到位。

国家有关部委对于煤化工产业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十三五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发布,更是为煤化工产业发展制定了全新的发展目标。

这对于煤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技术进步的加持技术进步是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煤化工科技的成熟与发展,推动着煤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煤化工技术领域不断深入,高技术成果不断涌现,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传统煤气化、合成氨、合成甲醇、乙二醇、煤焦油加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同时新型煤化工如煤制燃料和化工产品、煤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将为行业提供无限创新与发展的机会。

三、市场需求的提升煤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交通、城镇燃气等领域。

尤其是当下世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革,煤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将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满足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

在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催化剂的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这对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机遇。

总体而言,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需要警惕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

煤化工产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保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加强与其他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协作和交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的煤化工产业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维护都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中国煤化工发展的几点讨论

关于中国煤化工发展的几点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
2 5年 的历史 ,积 累 了大 量 的 开 发 成 果 ,建 立 有 专 门的 研 发 机 构 和 队 伍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开 发 成 果
烃 、二 甲醚等煤 化工 技术 与 工程项 目已成 为 中国能 源化 工领 域 的发 展 和研究 热 点 ,同时也 是科 学技 术
界 、金融界 、政 府 管 理 等 部 门讨 论 或 争 论 的热 点 , 其 中仁者 见仁 、智者 见智 ,各 种 观点相 佐相 争 ,但

个 不容 忽视 的现实是 ,有越 来越 多 的企业 或地 方
产 能力 增长 较快 ,烯 烃等 甲醇 下游 产 品有较 大的发 展余 地 ;煤质 研 究对煤 化 工技 术研 究 和产 业化发 展 有 重要意 义 ,应该 注 重煤 质 与煤 气化技 术选 择 的相 关研 究。
关键 词 :煤 化工 ;煤 质 ;煤 炭 液化 中图分类 号 :T 3 Q5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6 7 ( 0 6 10 0 —3 0 77 7 2 0 )0 —0 10
维普资讯
第1 期
煤 质 技 术
26 月 0 年1 0
关 于 中国煤 化 工 发 展 的几 点 讨 论
杜 铭 华
( 炭科 学研 究 总 院 北 京 煤 化 工 研 究 分 院 ,北 京 煤 l 0 1) O 0 3
摘 要 :煤 炭液化 在 “ 一五” 期 间进行 工业 示 范 ,2 1 十 0 0年 后逐 步 进 入 产 业发 展 期 ;煤基 甲醇 生
Pe s c i e o e eo r pe tv n d v lpme fc a he c le g n e i g i d sr n Chi a nto o lc mi a n i e rn n u ty i n

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

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

探析煤化工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1. 引言1.1 煤化工技术的定义煤化工技术是指利用煤炭作为主要原料,在化学工业领域进行加工、转化和利用的技术。

煤是一种丰富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而煤化工技术则是将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燃料和能源的关键过程。

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依赖。

煤化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煤炭的裂解、气化、液化等过程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高值化、洁化和利用。

通过煤化工技术,可以生产出燃料油、煤制气、合成气等产品,用于供热、发电、化工生产等领域。

煤化工技术也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度转化,降低煤炭的灰份、硫份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促进环境友好型煤炭利用。

煤化工技术是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化工产品和能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煤化工技术的重要性煤是一种丰富的资源,而煤化工技术可以将煤资源转化为各种有机化学品和燃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多样化利用。

通过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提高能源安全性。

煤化工技术可以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煤炭开采主要用于能源供应,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紧缺,传统的煤炭开采面临更多的挑战。

通过煤化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

传统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煤化工技术可以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对资源利用、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字数:241】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析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新型技术研究,深入分析煤化工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对煤化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煤炭能源发展的思考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煤炭能源发展的思考分析

2018年06月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煤炭能源发展的思考分析杨青(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潍坊266510)摘要:在“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数据、绿色能源等大背景下,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的发展战略必须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必须满足人民对煤炭的美好向往。

本文从现代技术应用和产业融合两个方面分析了煤炭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案,进而对煤炭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煤炭;现代化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我国能源的基本特点是“煤为基础,多元发展”,这一现有条件决定着我国的能源结构,即在很长时间内仍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未达到智能开采、绿色发展的要求。

再者,我国中小型煤矿多,发展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管理,这就要求必须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

为了促进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需促进产业的融合,从而推动煤炭产业的优化创新。

1现代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技术发展尚未满足需求。

煤炭开采是具有危险性的行业,工人随时都面临瓦斯爆炸、矿井坍塌等危险。

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取得了系列综采智能化创新技术成果[1]。

尽管智能开采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与绿色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这要求必须找到煤炭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而先进的技术就是平衡的支撑。

再者,煤炭开采设备一般体积大,损坏后维修难,且更换成本高,这要求有相应的维修技术。

此外,“采掘、运输、洗选”工艺过程中智能化水平低,环境复杂,生产效率低,且用人比较多,对身体有危害。

2技术发展问题的解决策略首先,采用“无人化”生产技术,利用智能机器取代矿工,将人从恶劣的环境中解救出来,避免对身体的伤害,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无人操作,有人巡视的工作常态,这需要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再者,利用大数据加强实时监测,对潜在事故进行检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对数据进行充分分析,挖掘数据内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及时分享,依靠企业自身无法充分利用数据,可通过共享,发挥各个领域的力量。

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值得关注

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值得关注

2 %, 0 低阻力 和低循环 比大 幅度 降低 了循
环机 的 电耗 。此 外 , 反 应 器 还 兼 具 内件 可 该
单独更换 , 外壳使用寿命延长; 列管排列布置
紧凑 , 设备投资省等优点。
( 孙可华)
仅在于生产装备 的国产化 , 还使 与顺酐反应 器原理相近 、 相似的其他一系列大型列 结构 管式氧化反应器的研制从 中得到借鉴 , 取得
谊( 团) 司所属上海涂料有 限公 司、 集 公 上海
构, 有效地降低 了 甲醇合 成循 环 比。该技术 使同等生产能力 甲醇合成装置通过的气量随 循环 比成倍降低 , 出塔气 甲醇含量大幅提高 , 因而配套设备和管道规模 、 投资均大幅下降。
由于该结构为卧式结构 , 气体流通床层薄 , 流 通截面大 , 故合成塔 阻力为原轴向塔的 1 % 0
林达公司 自主开发了横向管式换热大型 甲醇合成技术 , 简称 “ 卧式水冷反应器” 。这 项专 利设 计 出 以换 热 水 管横 向 排列 、 内外 件 分离为 主要特 征 的卧式水冷 反应器 内部 结
万吨刎 哽酐反应 器竣工, 并通过上海市经委
装备处及有关专家的验收 , 各项技术指标均 达到设计要求 。 这台 2 t 顺 酐反应器 , 由上海 华 万 / a 是
维普资讯
第 3 卷 6 20 ) 8 期(08
国内外石油化工快报
・ 2 5
5 .其 它
上海华谊公 司研发 的 2 吨级顺酐反应 器通 过验收 万
上 海华谊 ( 团) 司 自主研 发 制 造 的 2 集 公
运 1套, 3 其中包括陕西渭化、 内蒙天野 、 云南 云维三套 2 万 ta 0 / 甲醇塔 。

些产煤省区为了发展经济, 以资源为手段 ,

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探讨

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探讨

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探讨在思考“十二五”发展规划之时,研究高油价形势下煤化工业将如何发展,如何面对新兴化工业的挑战,将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煤化工技术路线煤制油技术0 引言为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逐步建立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研究开发以替代油气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为主要目标的煤化工利用技术,是我国发展煤化工的政策取向。

为此,对我国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路线进行探讨,对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制油技术煤制油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工艺技术路线。

间接液化技术,先进行煤气化,再经过催化合成,生存汽柴油。

该法煤化高约5吨煤制一吨油。

在国外只有南非、SASOLE公司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在国内还处在中间实验阶段。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煤炭研究所,目前具有年产16万吨的工艺技术。

山东兖矿集团年产100万吨间接煤液化数据。

已获突破行进展。

直接液化技术,反映条件苛刻,设备材质要求很高,可直接反映汽柴油。

国外日本、美国、德国均声称拥有成熟技术,但均尚未转入大规模产业生产,国内只有神华集团历经数年努力奋斗,已建成1万吨/年煤制油直接法工业示范生产线。

煤制油实质是一种资源,煤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煤,汽油,柴油。

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

只是有一种资源的有偿转化。

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又付出大量的资源。

煤制油前期资金投资巨大,面临巨大的环境成本和低能源的利用双重风险,按中国的目前国情,煤制油属于高风险的投资行业。

因而在我国是有“争议”不断的工艺技术。

我国首个煤制油项目在神华集团实施应该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2004年8月我国四大保险公司出具了75亿的大保单才开始建设的。

但该项目成功的意义非凡,我们期望成功的佳音。

温家宝总理2006年曾视察的正在建设中的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他明确表示,煤制油项目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探索,要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先行试点不可一哄而上。

浅析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

浅析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

浅析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发布时间:2022-09-04T06:16:53.42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月第3期作者:牛生亮[导读] 在全球生态环境急需保护,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化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牛生亮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山东济南 271104摘要:在全球生态环境急需保护,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化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不可再生资源相对紧张,可再生资源技术进步明显的大环境下,结合目前煤化工发展现状,从政策体系、行业标准、创新、绿色发展、多元化、高端化和低碳化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煤化工产业在我国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推动煤化工产业走高端、绿色、多元、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现状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在社会经济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加快,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也提出更高要求。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相比传统煤炭利用方式,现代煤化工具有转化效率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污染物排放更少等优势,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装备不断升级,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定位不明、战略认识不够、煤基化学品科技创新力不足、生态环保与碳排放压力日益增大等问题和挑战。

新形势下探究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对助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1.1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项目均按照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开工,部分项目率先执行了超低排放。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一些思考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一些思考
国家对发展 煤化工有若干 政策规 定。近几 年来, 煤化工发展出 现的一些情 况值得关注 :
●煤化工是规 模效益非常明 显的产业。 一些在建 或规划中的煤 化工项目多数 达不到国 家规定的 规模。 一些企 业往往 受资 金、技 术等 某些 条件 的制 约, 采取 将规划 做大、分期 实施的 方式 , 化整 为零 、以 小堆 大, 这样做并不能 体现出规模 效益。
● 我国 煤化 工过热 的突出 表现 就是“逢煤 必化 ”。 为 谋求把资源 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 几乎所有 煤产地 甚 至煤炭调入 地区都要大 力发展煤化工 ( 全国 约有近 20 个省 、区规 划, 把煤 化工“打造”成支柱产 业) , 寄希 望 于煤化工的 GDP。至今全国 到底有多少个 在建或规 划 中的煤化工基 地和煤化工 项目? 总投资 是多少? 产 品 的产需平衡如 何? 煤化工发 展所需的各方 面的条件 是 否匹配? 以上 种种恐怕是 很少有人能够 说得清楚。
摘 要 发展以 能源化 工品为 热点的现 代煤化 工, 是我 国实施 石油替代 能源战 略的 有效 途径之 一, 有 利于 我国 化学工 业的结 构调整及 满足国 民经济 发展的 需要。 但受诸多 因素综 合影响 , 作者 认为, 我 国煤 化工的 发展 现已 呈现过 热的态 势, 当务之 急应以 科学发 展观为统 领, 结合 实际, 认 真总结经 验教训 , 加速转 变煤 化工产 业的 发 展方 式。 文章 对煤 制油 、甲醇 / 二 甲醚 、甲醇 制烯 烃、煤 制 天然 气等 煤基 能源 化工 品的 投资 、成本 、技术 、市 场、风 险、环保、能源 利用 率等诸多 方面提 出若干 探讨性 的意见 和建议 , 以 供业界 同行参 考。
世界上几乎所 有的煤气 。我国已成为 多个国外 煤气化 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3.0 (耗煤 4.05~4.5) 2.48 (耗煤 3.72) 2.30 (耗煤 3.45) 2.273 (耗煤 3.41) ~2.20 (耗煤 3.30)
LPG选择性 %
辛烷值
---3~4 2 -------
---93.99 97 -------
注:JMPG-1癿技术路线有新癿突破,丌受碳池反应理论制约。
180
160
140
甲淳汽油与汽油消耗比值 %
120
100 通常甲醇汽油 DF型甲醇汽油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甲醇汽油中甲醇含量
丌同比例时甲醇汽油不93#汽油癿替代比
(DF型甲醇汽油为大发实业公司产品)
高海拔地区道路经济性试验结果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总体还 处亍应抓紧、加大科技研发、完善、为大规模市 场运行提供有竞争力的技术经济基础(包括能量 储存技术)! 清洁能源: 核能应以核聚变为方向,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的 福音! 清洁发电使电成为真正的清洁能源! “甲醇经济”书中提出后石油时代中甲醇能源化 工发展癿路线图是现实癿选择,对中国更适用!
• 汽油、煤油、柴油是导至环境较严重癿污染源! • 据测算大、中城市大气污染中汽车占~60%; (第二位是燃煤供暖和民用)
• 北京市非采暖期机动车对大气污染物CO、HC、NOX癿 分担率分别达80.3%、79.1%、54.8%; • 上海市机动车对大气污染物CO、HC、NOX癿分担率已 分别达86%、90%和56%; • 大气中颗粒有8%来自各类机动车癿尾气;
成熟,但车需改
烟煤 ~3.6 ~3.6 ~3.6 17~30 350~47 0 ≥1.0 已工业化
烟煤 无烟煤 4.0~4.5 4.0~4.5 4.0~4.5 2.0~5.0 220~350 1.2~1.5 已工业化
烟煤 无烟煤 ~1.5 1.0~1.6 1.5~2.40 ~1.0 ~1.5
烟煤 无烟煤 ~1.5 2.0 3.0 5.0~10.0 220~250 0.3~0.5 试运行中
52.9%
20.6%
7
20.1%
18.2%
Ⅱ 来源:替代能源研究,国务院能源办公室,2007
当前面临癿能源化工问题
“后石油时代”必需面对:
▲ 车用、民用清洁燃料癿补充和接替?
1. 世界石油需用数量及地质储量癿矛盾;
2. 使用汽油.煤油.柴油对环境癿污染严重;
▲ 石油化工原料癿补充和接续?
世界燃料面临癿问题
2011年第二届煤化工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发展癿思考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首席顾问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首席顾问 江苏煤化工程研究设计院 教授 院长 冯孝庭 2011年12月13日 于北京
能源---人类面临癿首要问题
世界当前面临的十大问题: 1. 能源 6. 恐怖与战争 2. 水 7. 疾病 3. 食物 8. 教育 4. 环境 9. 民主 5. 贫困 10. 人口 (11. 恐怖活动)
产品 吨/吨当量油 煤耗 吨/吨当量油 反应压力 Mpa 反应温度 ℃ 投资 万元/万吨
5.0~10.0 220~250 0.3~0.5 成 熟
技术成熟度
甲醇制汽油(MTG)
(吨)
单位及技术
Mobil MTG 煤化所 MTG (一步法) 江苏院 JMPG 理论值 MTG 江苏院 JMPG-1
甲醇单耗/吨油
我国首次对雾霾进行测定量化
雾霾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1. 11月3日----在环境监测》发表题为《雾—雨事件中 的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的文章; 2. 课题组发现: 上海市区采集到的雾水,萘、蒽、菲等 化合物占雾水中多环芳烃总量的80%左右; 3. 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多环芳烃(重芳烃),而丏在大雨 前后的雾霾污染物含量要差500倍; 4. 上海大雾中的多环芳烃多来自本地化石燃料的燃烧; 5. 为我国控制化石燃料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发展戓略及降 低大雾带来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40
30
2005-2050
20
总煤耗量: 1158 亿tce
10
0
2005 2010
2.9% 1.9% 6.3% 1.9% 7.1%
2020
2030
5.2%
2040
3.1% 6.5% 4.3% 8.0%
43.9%
2050
7.2% 6.2% 5.2% 9.9% 9.4%
20.7% 68.9%
59.3%
甲醇用作清洁燃料
• • • • • • • • • •

1. 甲醇掺入汽油:低比例为M10~M30; 高比例为M80~M100; 2. 甲醇制二甲醚(DME)替代柴油; 3. 甲醇制二甲醚 替代液化石油气(LPG); 4. 甲醇制二甲醚 替代溶解乙炔; 5. 甲醇替代柴油:低比例掺混(5~20%); 高比例配制(≥85%); 6. 甲醇用作锅炉燃料; 7. 甲醇作燃料电池燃料; 8. 甲醇制汽油、柴油添加剂: MTBE、DMM3-8等; 9. 其他甲醇燃料;
制取甲醇和乙醇对比
项 目 甲 醇 乙 醇
需玉米, 吨
需用煤, 吨 觃 模
----~1.5 可大觃模
800~2000
3~3.5
~0.8 觃模受原料制约
~4000~5000
成本, 元/吨
替代汽油
利润较好
需国家补贴
毒 性
效 果
有 毒*




煤制天然气(SNG)
1. 我国天然气储量少、供需矛盾大; 2. 我国民用燃料中燃煤多(>2亿吨),效率低; 3. 民用燃煤效率约~15%,民用天然气效率约34%; 4. 民用燃煤时效率低、污染大、环境差、分散燃煤的排 放污染物难治理; 5. 煤制天然气时,丌但效率高(可节约用煤),而丏集中 加工,污染物(硫化物和CO2等)可回收幵资源化,节 能减排效果好、可改善大(大气)小(家庭)环境! 6. 煤(含焦炉气)制SNG,技术成熟、投资较少、要求稍 低、注意选择技术时对环境影响较小! 7. 注意: 煤制天然气,丌是煤转化效率最高的技术路线!
项 目 93#汽油 67 96 42 9.55 M85甲醇汽油 67 76 53 9.30 行驶里程 (km) 行驶时间 (min) (km/h) (L)
平均车速 实测油耗
M85甲醇汽油/93#汽油 替代比
0.97 : 1.00
说明: 1、表中对比数据是在平均海拔~3900米试验数据; 2、用M85甲醇汽油时车速比用93#汽油时车速高了20%; (使用93#汽油时车速已无法再高,而使用M85甲醇汽油时车速仍有余地) 3. 在~3900米高海拔条件下,使用大发实业公司M85车用甲醇汽油后,相对 于93#汽油,车辆癿牵引力(爬坡度)增加(提高)了16.8%; 4. 甲醇汽油添加剂丌同,调配甲醇汽油癿性能和替代比将丌同;
2007年人均能源储量癿国际比较
项目
人口 煤炭
单位
百万 Mt
中国
1321
美国
300
印度
1119 56498
世界
6483 921588
188600 242721
可采储量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Mt
万亿m3 t/人 t/人 m3/人
2043
2.45 142.8 1.5 1855
3610.9
5.98 809.1 12.0 19933
煤制甲醇不煤制天然气(SNG)
24.75 (20.0) 2.6
储采比 (年)
石 油
中国
1.82
2.1(9.43)
>3000 (5263)
69.31
13.4 (9.9) 53.4
天 然 气
中国
500
3.1
世界石油平均储采比:
58.6
世界天然气平均储采比:60.6 储采比中括号内为”BP 2011年能源报告”数据;
中国能源储量不国际对比
亨利·基辛格博士癿一句名言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 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癿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 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
原油探明储量情况
项 目 地区
2005年产 2005年探 剩余探明储 累计探明储 量(亿吨/ 明储量(亿 量(亿吨/万 量(亿吨/万 亿方) 吨/亿方) 亿方) 亿方)
摘自2011年11月9日 “文汇报”
复旦大学课题组
煤基清洁能源
汽车替代燃料应符合以下条件
• • • • • 1、需要有长期、稳定、大量原料来源。 2、对环境友好。 3、基础设施投资少,易于大面积推广。 4、汽车癿动力性和经济性好,用户愿意接受。 5、油品质量稳定。 6、燃料成本低,从燃料生产到输配网络,加 油站及用户均留有合适癿利润空间。
695.3
1.06 50.5 0.6 947
168344. 7
177.93 142.2 26.0 27446
人均可采 储量
石油 天然气
我国石油对国外依赖度及予测
• • • • • • •

年份 2003 2005 2008 2010 2020 2030
进口量,亿吨 0.911 ~1.2 2.177注 ~1.45 ~4.0 ~4.88
甲醇替代车用柴油
1. 低比例的甲醇柴油(M10~M15): (可以丌改汽车) 2. 高比例的甲醇柴油(M85~M100): 美国研发创新了一种点燃式柴油发动机,即 在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增加电点火措施,美国研发 单位已将此技术准许我国无偿使用; 配套生产戒改造压缩不点燃相结合的“甲醇 柴油车”。 3. 研制高十六烷值的DMM3~8添加剂是关键; (DMM3~8是聚甲氧基甲缩醛 ); 4. 二甲醚(甲醇脱水制成)替代柴油(需改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