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课件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目前,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定义、特征、分类、优势和难点等方面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一、定义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讨论和反思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问题是学习的核心。
二、特征1.问题驱动。
教学的中心是问题,教学过程和学习内容都围绕问题展开。
2.精细化引导。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灌输者,而是充当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互动、协作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4.自主学习。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学生会有一种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
5.终身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学习。
三、分类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类:1.研究性学习。
以提出研究问题、撰写研究论文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2.案例学习。
以案例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学习。
以课程或项目为单位,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际能力。
四、优势1.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促进合作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难点1.问题的难度。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置需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的概述
• 问题的涵义 • 大第多8数讲心理: 学基家于都问认为题一解个决问题的含教有学三个模基式本
成分: 第一、已知条件; 第二、目标; 第三、障碍。
基于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的概述
问题的分类
第8讲结:构基性 于问题解解决问决题的的教认识学方模式式
结
结
构
构
良
不
好
良
问
问
题
题
常
非
规
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的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 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 进行。 (5)对学习的评价,重过程甚于结果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步骤
• 巴罗斯把问题解决教学过程分为五个
环节 组织第小8组讲: 基于问提出题问解题决、解的决教问学题模式
解题后的反思
活动汇报
小组交流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步骤
常
性
规
问
性
题
问
题
基于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的概述
• 问题解决的涵义 程序受就目第是标应8指讲用引一: 的定基认的于知操问性作操使题作问解序题决列从,初的即始教问状学题态模解经决过式的一
步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 解决有三个基本特征:
• (1)目的性;(2)操作序列;(3)认知操作 。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案例
• 案例二:高二化学课“盐类的水解”教
学设计 创第设8问讲题:情基境 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相互 评价、整理得出结构
学生重点理解盐破坏 了水的电离平衡,而
显酸碱性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案例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一、什么是基于问题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直接从实际问题人手来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科知识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当然,基于问题学习并不是为了问题而设置问题的,设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各种能力等。
概括地说,问题是纲,知识是目,纲举目张。
二、问题教学的优点和弊端我们要注意,如果完全打破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全从解决实际问题而组织知识,又可能导致另外一个极端,即所获知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零散性。
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己负责解决问题,因此,不能确保学生在某一问题中实现该问题中所隐含的所有的知识目标,但是,在设置基于问题的课程时,如果考虑了问题之间的重复交叉性,一个知识目标没有在这个问题中实现,肯定会在其他问题中实现。
问题教学有它的优点。
(1)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对学生所从事的活动和所处理的信息,教师的权威相对下降。
因为,学生们是从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教师对这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惟一的标准答案,而且,查询资料与动手做事等活动又是学生们所不难胜任的,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教师与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学生们不必必须听从老师的指示和解答。
(2)从知识的获得途径看,学生们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不是直接从教师和课本中获得知识,而且,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依赖于他们自己所建构的知识之间的一致性、依赖于解决问题的成效,而不是依赖于与权威观点之间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学生们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完全掌握在教师和课本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小,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
(3)学生拥有自主性,其重要条件是学生真正有一种主人翁感。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学生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这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必须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独创性,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不断反思以及批判性地思考知识。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评价、反馈
Back to school
可能面临的难题:
难题1: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难题2:学生不喜欢或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怎么办?
我的启示:
(1)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无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 (2)从知识的获得途径看,学生所需的知识并不完全掌握在教师和课本之中,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小。 (3)学生拥有自主性,其重要条件是学生真正有一种主人翁感 。 (4)学生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性。 (5)在基于问题学习中,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促使学生持续 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分析问题
形成假设
确定已知
确定所需信息
确定资源
总结所学知识/ 成果展示与评价 还有哪些知识未学 是
否
搜集新的信息
资源评价
问题完成?
新旧信息整合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流程图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运作环节
阶段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阶段二 界定问题 分析问题 组织分工
阶段三
阶段四 展示结果 成果汇总
阶段五
探究、解 决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它是把教学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学家A.C.奥恩斯坦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能告知他学 生关于问题许多的良好答案,但最好的老师能够不直接说出, 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 对“最好老师”的一种诠释。
1、定义: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它是把教学/学习置于复杂的、 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 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 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学习模式。 2、基本要素: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帮助者和向导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 20 世纪20 年代, 美国医学界因为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 医学生负 荷不断加重, 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 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差和 危机, 提出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问题 • 60 年, 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 教学模
教学
• 90 年代 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 课程的试验; 1994 年, 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 4 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PBL 模式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 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 年正式开始实行PBL教学法, 目前此教学法已占该校全部医 学教育的60 % • 台湾地区部分院校也开展了PBL 教学
还从来没看过中医。他将信将疑地来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内科门诊。看到黄医师身边坐着很多学生,
他犹豫中向黄医师讲述了自己的病情
•
第二幕—— 黄医师自己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如发病的原因,但李先生想不出与什么有关,从咳嗽到现在
没有发过烧,严重时稍感胸闷,眼冒金星。痰少白白的,喉咙痒得厉害,一痒就咳。他以前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题式学习)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 “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 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 大要素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 于 问题 的 学 习 ”po lm bsdlann , 称 P L 是 基 (rb — ae rig 简 e e B )
随 着建 构 主 义思 潮 的 影 响 而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新 型 教 学 模 式 和 学 习 方 法 , 誉 为教 育 领 域 “ 引 人 注 目 的革 新 ” 自 2 被 最 。 0世 纪 中期 以来 , 们 对 这 种 教 学 方 法 的 理 解 有 不 同 的 演 绎 , 其 主 人 但 要 特征 是 以 问题 为 核 心 、 以小 组 为 单 位 、 人 自主学 习 。 个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发 展 自主学 习和 终 生 学 习 的 能 力 。P L 旨在 并 B
使 学 习 者 建 构起 宽 广 而 灵 活 的知 识 基 础 ,发 展 有 效 的 问 题 解 决 技 能 :发 展 自主 学 习 和 终 生 学 习 的 技 能 ;成 为 有效 的 合 作 者 : 培 养 学 习 的 内部 动机 。 这 个 定 义 比较 全 面 、 细 地 阐 述 并 详 了 P L的特 点 、 习方 式 和 学 习 目标 等 内容 , 读 者 对 于 P L B 学 让 B
管 需 要 合 作 . 有 些 问 题 需 要 自 己去 提 出 , 现 问题 、 析 问 但 发 分
题 并 解 决 问 题 是 P L的 内在 要 求 , 则 . 和 传 统 意 义 上 的学 B 否 它
习 方 式 没 有 什 么 根 本 区 别 . 此 . P L模 式 中 . 人 和 小 组 因 在 B 个
、
“ 于 问题 的学 习” 堂模式 基 课
P BL是 一 种 学 习方 式 . 是一 种培 养 问题 意 识 和 探 究 能 力 也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及评价导入:首先在开课之前让大家会想一下,大四实习时是否这样的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某些东西与实践中的问题联系不上。
还有种情况就是高分低能。
(一)产生背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是一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医学教学中,针对医学院教学与未来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连接得不甚紧密这一弊端而提出的。
大家知道哈佛大学是美国大学中的名流,而哈佛大学医学院则是名流之名流。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学质量一直受到肯定,医学院学生的才智当然也毋庸置疑。
然而,对医学院毕业生的一项抽测却发现,学生对前几年所学内容的遗忘率竟高达90%,而且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所面临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之间的链接并不紧密。
于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医学院开始研究和发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PBL它的基本操作是: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设定问题的情境;初步分析问题;在合作的小组学习环境中学生以自我指导的学习方式为主,利用信息网络和资源研究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发现,向教师报告形成解题策略;最后是回顾,综合和评估。
这期间小组学习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分析问题。
PBL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知识应用的更灵活,使理论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先前学到的知识更能应用于环境,更具有渗透性和再利用性。
1. PBL的定义I美国的南依利诺斯大学的霍华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凯尔森(Ann Kelson)博士给PBL下了一个定义:“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具备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本领。
PBL教学法讲解课件

什么是PBL教学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 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育方式。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 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 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 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 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 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 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 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 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90 年代,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的验;1994年,英国曼 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 香港大学医学院也于1997年正式开始实行此全新教学法,目前 此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 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 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 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PBL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
PB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 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 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 课堂节奏等技巧。
师资不足;教学条件不足;无现成的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L的问题情境应包含若干子问题或若干方面,这些子问
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
PBL的问题不是包含明显答案的简单或孤立的问题,而 是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复杂情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需要借助“脚手 架”这样的辅助工具(如老师的帮促、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研习案例等)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
5. 有丰富的资源支撑PBL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 程,老师应确保学生能接触到很多与问题中隐含知识
相关的学习资源、与问题背景相关的案例资源。
6、 PBL的问题情境应是基于现实的、开放的、结构
不良的问题。
、评判思维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 就是学生在接受任 何教学之前,向学 生提供一个“劣构” 问题。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要求学生 对问题深入研究, 找到问题之间的联 系,破解问题的复 杂性,运用知识形 成问题的解决方案。
PBL教学实施流程
运作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探究、解决问题 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评价、反馈
良构问题
良构问题是指限定性条件 的问题 ,它具有明确的已 知条件 ,并在已知条件范 围内运用若干规则和原理 来获得同一性的解决方法。 良构问题的求解模式是以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基础 的。
PBL的问题的选择设计
PBL过程以问题为核心,始于识别问题、 理解问题,终于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 题实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问 题的选择设计是PBL能否成功的关键。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与学
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
二、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进一步仔细分析问题情境,可以和临近同学讨论自己对情
节和情形的认识,分析情景背后的问题实质,界定自己要 研究的问题。 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小组成员进一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 题,以列表的形式记录小组成员关于问题的意见,提出解 决问题的假设,明确需要做的事情和确定研究计划后进行 小组讨论。
PBL的问题选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PBL的问题情境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问题情境的 直接现实性有利于知识的提取,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强烈 的学习需求和克服问题的愿望。 2. PBL的问题情境应来源于课程内容,服务于课程 目标。。 3、 PBL的问题情境应以学生的“共同经验”为基础。
4、
阶段五、评价、反馈
对基于问题的学习评价采用自评、互 评、师评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为辅。
劣构问题
劣构问题的特点是具有多种解决 方法、多种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 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不易操作 ,而且 包括某些不确定性因素 ,如哪些概念、 规则和原理对求解方法是必要的 ,如 何将它们组织起来 ,哪种解决方法最 为合适等等.劣构问题的求解模式则 是基于一种新兴的劣构问题求解理论、 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阶段三、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 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 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 相关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 建议、方案。 实施解决方案,查看效果。
阶段四、展示成果、成果汇总
展示的具体内容:小组成果展示,小组活动的 计划、任务安排,小组各成员是如何完成任务的, 小组是怎样开展协作活动的等。
PBL优点和缺点
缺点 优点 • A、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 • B、是难于形成合适的问题; 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 • •
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 重要 题的方法; C、应用难度比较大; 怎样结合课程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 学习?什么时候给予指导和提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遇到不 合作的学生如何处理?等
问题的设计
PBL中的师生角色
• 从组织形式的角度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 PBL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 • 从呈现知识的角度看,教师是导游和信息咨者, 主动配合 • 知识渊博 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 自觉性 •• 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 从知识建构看,教师是助产士,学生是孕育者。 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 •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 • 从问题解决的方案展示看,教师是主持人和 • 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 观众,学生是演员。 • 从反思总结看,教师是点评家,学生是收获者。
(一) 操 作 方 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
基于问题的教学
1 2 3 4 5 概念框架
实施流程
师生角色 优缺点
案例展示
1.PBL与案例教学法的区别
2.PBL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3..tw/home.asp
谢谢
基于问题的学习定义
•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 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 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 (complicated)、实际的(real-world), 或真实性(authentic)问题,形成解决问 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被称为抛锚式教 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学者定义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students meet an "illstructured problem" before they receive 是一种教和学的方法 any instruction. In the place of covering the curriculum, 是一种小组讨论形式的教学方 法 learners probe deeply into issues searching for connections, grappling with 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 complexity and using 解决问题的技能 knowledge to fashion solutions -- Stephen and Gallagher 鼓励学生发展自我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