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课件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课件 (共19张PPT)PPT语文课件

囚
陆
记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 2.能通过阅读和讨论延伸出“绿”的象征意义。 3.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 : 1. 由绿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 2. 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 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 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三本散文集 《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 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 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 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写作思路:
遇绿(1~ 3) 赏绿(4~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 (用 “__绿”形式的短语概括)
1.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
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惦念牵挂。
线索: 对绿的感情(找依据)
• 一般的喜欢——生的喜悦——曲解——同情—— 尊重 赞美——祝福——怀念 (感情变化)
• 称呼变化 绿色-----绿友----绿囚 -----绿友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 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 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 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 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 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 哈佛大学。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 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 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 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 中国的“海伦·凯勒”。
陆
记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 2.能通过阅读和讨论延伸出“绿”的象征意义。 3.能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 : 1. 由绿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 2. 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 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 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三本散文集 《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 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 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 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写作思路:
遇绿(1~ 3) 赏绿(4~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 (用 “__绿”形式的短语概括)
1.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
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惦念牵挂。
线索: 对绿的感情(找依据)
• 一般的喜欢——生的喜悦——曲解——同情—— 尊重 赞美——祝福——怀念 (感情变化)
• 称呼变化 绿色-----绿友----绿囚 -----绿友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 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 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 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 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 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 哈佛大学。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 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 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 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 中国的“海伦·凯勒”。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PPT课件

1942年3月,陆蠡与张 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 后,他英勇就义。
6
重点字词
陆蠡(lǐ) 婆娑(pósuō) 囚系(xì ) 涸(hé)辙 猗(yī)郁 蕈(xù n )菌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 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囚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绿 记
2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 文本探究
3
课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能力目标: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0
文本探究五 3.在作者的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的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 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 “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 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象作者所说 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 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 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 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 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 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么的固执啊!”它是“永 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 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释绿
思绿
13
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3 囚绿记(共26张PPT)

学习文章,我们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 ,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 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 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 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 。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 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绿的特点: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 ——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光明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 人” ——坚贞不屈
探
讨?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 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 有更深层的寄寓?谈谈
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
绿 由的性格
不屈服于黑 暗的性格
(物)
对光明、自 由、和平的 向往 坚贞不屈的 民族性格
(志)
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
表达思想感情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 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 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 的执着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 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 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
陆蠡 lǐ 猗郁 yī
瞥见 piē 移徙 xǐ 蕈菌 xùn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 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 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结构短语概 括。
遇绿(1~4) 恋绿(5~7) 囚绿(8~12) 释绿(13) 怀绿(14)
文章以绿为线索, 自始至终紧扣一个 “绿”字,由“遇 绿、爱绿、囚绿” 到“释绿、怀绿”,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 都体现着作者对绿 的深爱。
绿的特点: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 方向” ——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光明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 人” ——坚贞不屈
探
讨? 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 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 有更深层的寄寓?谈谈
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
绿 由的性格
不屈服于黑 暗的性格
(物)
对光明、自 由、和平的 向往 坚贞不屈的 民族性格
(志)
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
表达思想感情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 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 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 的执着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 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 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
陆蠡 lǐ 猗郁 yī
瞥见 piē 移徙 xǐ 蕈菌 xùn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 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 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结构短语概 括。
遇绿(1~4) 恋绿(5~7) 囚绿(8~12) 释绿(13) 怀绿(14)
文章以绿为线索, 自始至终紧扣一个 “绿”字,由“遇 绿、爱绿、囚绿” 到“释绿、怀绿”,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 都体现着作者对绿 的深爱。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囚绿记公开课上课课件ppt课件

囚绿记
正 音:
陆蠡( l)ǐ 瞥( pi)ē见 移徙(x)ǐ 猗( yī)郁
涸辙(
) hézhé
婆娑(
) pósuō
蕈菌(
) xùnjùn
揠( )苗助y长à
解题:
“绿”指什么? “囚绿”是怎么回事?
思考:
? 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给你的每个层 次拟一个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 构的标题)
涸辙的鱼
喜爱绿的原因?
1、绿色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的象征。 2、绿陪伴我,消除我的孤独、困倦 和不快。 3、绿叶和我对语,了解我的语言、心声。
作者对待喜爱的事物的态度和最终的 效果,谈谈你们的启示?
流萤集(泰戈尔)
• 送给我爱的人: • 让我的爱情, • 像阳光一样, • 包围着你 • 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谢谢观看!
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写出“你心中的那 抹绿色”,赋予它一种象征含义。题目自 拟,300字以上。
全文线索:
囚 绿记
遇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研读:遇绿
第几段开始写绿?前面写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绿的特点?我的心情?
鉴赏品味:观绿
标注出体现作者心情的字眼,思考作者喜 欢绿的原因?
遇绿之前 遇绿之后
心焦
欢喜
疲累
怀念
急不暇择 视同至宝
孤独陌生
灰暗、黄漠
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依宾你逊漂看流,记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等。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绿的象征意义?
正 音:
陆蠡( l)ǐ 瞥( pi)ē见 移徙(x)ǐ 猗( yī)郁
涸辙(
) hézhé
婆娑(
) pósuō
蕈菌(
) xùnjùn
揠( )苗助y长à
解题:
“绿”指什么? “囚绿”是怎么回事?
思考:
? 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给你的每个层 次拟一个类似“囚绿”这样动宾结 构的标题)
涸辙的鱼
喜爱绿的原因?
1、绿色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的象征。 2、绿陪伴我,消除我的孤独、困倦 和不快。 3、绿叶和我对语,了解我的语言、心声。
作者对待喜爱的事物的态度和最终的 效果,谈谈你们的启示?
流萤集(泰戈尔)
• 送给我爱的人: • 让我的爱情, • 像阳光一样, • 包围着你 • 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谢谢观看!
本文写了对绿的爱,请写出“你心中的那 抹绿色”,赋予它一种象征含义。题目自 拟,300字以上。
全文线索:
囚 绿记
遇绿 1-4
观绿 5-7
囚绿 8-12
放绿 13
怀绿 14
研读:遇绿
第几段开始写绿?前面写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绿的特点?我的心情?
鉴赏品味:观绿
标注出体现作者心情的字眼,思考作者喜 欢绿的原因?
遇绿之前 遇绿之后
心焦
欢喜
疲累
怀念
急不暇择 视同至宝
孤独陌生
灰暗、黄漠
刀》《囚绿记》等,译著《罗亭》《“鲁依宾你逊漂看流,记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等。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绿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囚绿记》 (共18张PPT)PPT语文课件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 它繁茂苍绿。
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它暗示了什么?
(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 与向往。)
绿
托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
物
言 生命、希望,永向光明、 征
志 顽强抗争的精神
以小见大
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的 启示? 1、写作手法方面: 2、人生启示方面: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 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 枯萎和凋零!要永远向着阳 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 美丽和辉煌!
课后练笔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选取自己喜爱的 某一植物(或动物),自拟题目,叙述与 之接触、相处的经历,写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 35.自己选择的路,别说爬,死也要死在路上。 45.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 1.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3.贪图省力的船夫,目标永远下游。 46.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60.无论何时,都要做好独自生活的准备。 98.带着自己的梦,以一种骄傲的姿态走下去。 83.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平。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81.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67.人活着,就会有落寞;前行,就会有坎坷;动心,就会有情伤。话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情意再浓,不懂珍惜,也是徒劳。有 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
常春藤的变化: 1、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 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柔弱但却蓬勃) 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向阳、 固执)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 变成嫩黄,……好像病了的孩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课件 (29张PPT)

探究文章的灵魂
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社会背景
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 作背景,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再 次快速扫描课文,找出关于这些 背景的语句。
• 背景:
• 1、我住在北平的一家 公寓里。
• 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 3、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 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 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 车的消息。
祝福 (放绿);
怀念 (怀绿)。
2、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 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 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 样的特点。
常春藤的特点: 柔弱但却蓬勃、向阳、固执
3、对于绿藤被囚前后 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 什么?
爱自由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
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会使生 命力萎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 欣赏而非占有。
我们也要不屈服于逆境, 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从小失去听力, 曾是个全聋全哑的 小女孩周婷婷是我 国第一位少年聋人 大学毕业生、中国 的“海伦·凯勒”。 周婷婷被美国加劳 德特大学录取,在 这所世界上一流的 聋人大学攻读心理 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凯勒”
当我们的生命 之绿被囚住时,我们 不能失去生机,更不 能枯萎和凋零!要永 远向着阳光生长!勇 敢地追逐生命的美 丽和辉煌!
3、对于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
4、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
样的启示?
1、依据刚才对整篇文章思路的把握,你可以 发现作者对待“绿”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大家再次浏览文本,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 说明。
喜悦满足 (寻绿);
留恋欢喜 (赏绿);
喜悦、可怜、恼怒 (囚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件(共25张ppt)

2.本文围绕“绿”来叙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赏绿(5~7) 2
3 囚绿(8 ~ 12)
1
寻绿(1~4)
4 放绿(13) 5 怀绿(14)
二、赏囚绿之韵
3、快速找出常春藤不同的称呼 ,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绿影 ——“瞥见”
来不及细看却一见钟情,可以看出作 者的心中早已有对绿的喜爱和向往。
情感:欢喜
社被日本宪兵查抄,为了追回书刊,他 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遭逮捕。日本 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此 后,陆蠡受尽酷刑,但英勇不屈。2个月 后,被日特务机关秘密杀害。年仅34岁。
——柔弱
5、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绿
是生命,是希望, 是慰安,是快乐。 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被囚的只是“绿”吗?
被囚的只是“绿”吗?
• 社会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 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 的消息。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
囚绿记
陆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 散文家、翻译家。
其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和 《囚绿记》、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
一、品囚绿之味
整体感知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3囚绿记

当你在春天发现第一棵破土的嫩芽时
12/14/2019
你是否感到惊喜
12/14/2019
当你在夏日看到绿满大地时
12/14/2019
你是否感到惬意
12/14/2019
当你在阳光下, 看到层层绿叶衬托下的鲜艳花朵时
12/14/2019
你是否升起一层敬畏
12/14/2019
当你在秋天看到绿叶枯黄,飘飘坠落时
绿
永不屈服于 黑暗
小结:
强不屈的广大中国人
托 物 象征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言 志
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精神,颂扬了向往光明、自由、坚强
不屈的广大中国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总结课文归纳主旨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 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 的故事,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 的常春藤的描写,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 情。
一
“爱国。”
样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的 陆 蠡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被折磨吐血而死。
2. 作者给文中的“绿”赋予 了怎样的时代意义。
蓬勃
希望、生命
托
象征
向阳
物 自由、光明 言
志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向往光明、自由、坚
练笔
续写一段话:作者离开北平时,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 的语言描绘这一株被“囚禁”多日 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再见
12/14/2019
你是否感到惊喜
12/14/2019
当你在夏日看到绿满大地时
12/14/2019
你是否感到惬意
12/14/2019
当你在阳光下, 看到层层绿叶衬托下的鲜艳花朵时
12/14/2019
你是否升起一层敬畏
12/14/2019
当你在秋天看到绿叶枯黄,飘飘坠落时
绿
永不屈服于 黑暗
小结:
强不屈的广大中国人
托 物 象征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言 志
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精神,颂扬了向往光明、自由、坚强
不屈的广大中国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总结课文归纳主旨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 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 的故事,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 的常春藤的描写,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 情。
一
“爱国。”
样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的 陆 蠡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被折磨吐血而死。
2. 作者给文中的“绿”赋予 了怎样的时代意义。
蓬勃
希望、生命
托
象征
向阳
物 自由、光明 言
志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向往光明、自由、坚
练笔
续写一段话:作者离开北平时,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 的语言描绘这一株被“囚禁”多日 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 必恭必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 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羊牛给它吃,每天用这 样的礼节仪式供奉,结果呢?这只海鸟目光迷离,神色忧郁, 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面对人生百态,面对种种冲突,有多少时候我们站在了他 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很多的纷争往往就是因为站在自我的立场, 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判断评价,造成了诸多的格格不入。
布置作业
1.再读全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 受作者矛盾的心情。 2.完成小作文:对于作者因为“爱绿” 而“囚绿”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字 数要求300字以上。
谢谢!
9.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15.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4.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 4. 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 。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 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关于克服困难的励志语录
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不屈服黑暗,向往光明。 5.怀绿(14)惦念牵挂。
线索: 对绿的感情(找依据)
• 一般的喜欢——生的喜悦——曲解——同情—— 尊重 赞美——祝福——怀念 (感情变化)
• 称呼变化 绿色-----绿友----绿囚 -----绿友
作者为什么对“绿”如此挚爱?
第一单元
囚
陆
记蠡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对常青藤感情的变化及背后的原因。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 : 1. 由绿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 2. 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 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 泉。陆蠡是他的笔名。三本散文集 《海星》、《竹刀》、《囚绿记》。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 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 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 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15.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3. 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罗曼·罗兰 13.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0.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13. 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4. 未来,多么诱人的词,回忆,多么怀念的词。 10.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2. 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要工作小时。
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 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 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 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 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 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 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 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 哈佛大学。
从小失去听力,曾是 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 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 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 中国的“海伦·凯勒”。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都时值日 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 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 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于是写 下了《囚绿记》(抗战前期1938年)。
课堂小结
作者以他的生命唱出一曲绿色的歌,以不屈的 意志去迎战敌人的刺刀。他通过对那一抹绿的歌唱, 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同时引发 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 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 族的心灵。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 精神” 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 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可以是你记住 的别人的话,也可以是自己原创的)。能撷取 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涸辙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纤细 猗郁 蕈菌
hézhé pósuō xīlì piē xǐ xiān yī xùnjùn
正音正字
镶嵌 qiàn 陆蠡 lǐ 渐染 jiān 似的 shì 葱茏 cōnglóng 揠苗助长 yà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
写作思路:
遇绿(1~ 3) 赏绿(4~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哪几段直接写“囚绿”?“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 (用 “__绿”形式的短语概括)
1.寻绿(1—4)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 2.观绿(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写出
追求光明的性格
绿
不屈服于黑暗的性格
象征民族性格 看到民族希望 赋予时代精神 寄托美好祝愿
(托物 )
(言志 )
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 思想感情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 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着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 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 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