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打价格战(家电0
我国家电行业价格战原因及对策探讨

摘要 : 家电行业对 国民经济 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家 电企业为 品 的信 任 , 养 顾 客 对产 品 的 忠诚 度 。 培 这样 下 去 顾 客 对 企业 的认 可 度 了扩 大 自己 的 市场 份 额 , 竞相 降价 , 碍 了家 电行 业 的 发展 。 了使 家 电行 业 偏 低 , 客 在 下 次购 买 时 不一 定 购 买 自 己的产 品 , 有 忠诚 的顾 客 导 阻 为 顾 没 和我 国经济健康发展 , 国家电行业 应该从 提升家 电品牌知名度 、 我 提高产品
致 企业 的 营销 成 本 增 加 。 3 家电企业 突破价格战的对策 关 键 词 : 电 业 价 格 战 原 因 对 策 家 31 实行 差 异 化 竞 争 策 略 差 异 化 就 是 企 业 凭 借 自身 的技 术 优 . 1 价 格 战 概 述 势和管理优 势 , 生产 出技术性 能高 , 质量好 , 优于现在市场上 的产 品 价 格 战就 是 市 场 竞 争 环 境 下 的 必然 产 物 , 当市 场达 到 一 定 的规 水 平 , 者 在 销售 方面 , 过有 特 色 的宣 传 活 动 、 到 的售 后 服 务 , 或 通 周 采 模 , 入者 达 到 一定 的 数量 , 方 为 了 挤 占市 场 , 大 自 己市 场 份 额 进 卖 扩 取 差 异 化策 略 能 诱 发 消 费 者新 的需 求 ,增 加 产 品销 售 量 和 市 场 占 有 而 采 取 的 一种 竞争 手 段 ,而 某 些优 势 企 业 为 了战 胜 竞 争对 手 而 采 取 率, 也可避免和 竞争对手直接冲突造成 的伤害。 家电生产厂商在产 品 的薄 利 多 销 的 手段 ,甚 至 某 些 企 业 为 了把 竞 争 对 手彻 底挤 出竞 争 市 生 产前 进 行 市 场 调研 , 据 不 同顾 客群 体 的 需求 , 针 对 性 的产 品生 根 有 场 依 靠 自身 的经 济 实力 以低 于成 本 的价 格 把 商 品 销售 出去 ,从 而 达 产 , 高服 务 , 立 自 己的 品牌 , 吸 引广 大 的消 费 者 。 提 树 来 到垄断的地位 或者是寡头市 场。而 家电价格战是家电企业根据 自身 当代 社 会 经 济 高 速 发展 , 民 收入 提高 , 居 在购 买 家 电产 品 时 除 了 的实 力 , 过 大 幅 度 降低 家 电产 品 价 格 来 销售 家 电产 品 , 来 扩 大 市 对家电产 品的质量要求提升外 , 通 用 还希望能在精神上满足。 精神上满足 场 份 额 , 终 目 的是 为 了 占有 家 电市 场 。 最 就 是顾 客在 购 买 家 电产 品 时店 员态 度 , 服务 水 平 等 等 , 些 都 可 以使 这 2 我 国家 电行 业发 生价 格 战 的 原 因分 析 顾 客 满 意 , 到 精神 层 面 的满 足 。 联 想 集 团是 国产 电脑 的 第一 品牌 , 达 目前我国家电企业 的生产量大大超过 了对 它的需求量 ,为 了把 它 之所 以取 得 成 功 很 大 一 部程 度 上 依 赖 于 它 的 服 务 ,提 供 着 优质 的 积压的家 电产 品销售 出去 , 扩大市场的 占有率 , 各个企业纷纷取 了各 售 前 , 中服 务 和 售 后 跟 踪 , 务 好 了消 费者 , 客 的 忠诚 度 会 随 之 售 服 顾 种 措 施 , 用 的 最 多 的 措施 就 是 价 格 战 。 近 几年 价 格 战 一 直 在发 生 , 提 高。 采 目前 价格 战 已经 到 了崩 溃 的 程度 ,现 在 的家 电企 业 已经在 打 成 本 的 32 应加强产品的创新 在价格 战的大浪潮 中, . 企业可以通过 自 擦 边 球 , 过 降 低 产 品 的质 量 和 服 务 等 来 降低 价 格 销 售 , 引消 费 者 通 吸 己产 品的创新在价格战中取胜 , 在保证产 品质量 的同时 , 提高性能和 的购 买 , 而 使 企 业 之 间 的竞 争 形 成 了恶 性 的循 环 。 从 服 务 , 大 产 品 的创 新 , 以 在 价 格 战 中 以 品 牌 求 生 存 , 展 和 壮 大 加 可 发 21产能过剩 以前家 电行业背后蕴含着 高额 的利 润, . 在获得高 自己 。我 国 家 电企 业推 出 了一 些具 有 特 色 产 品 的 家 电加 大 了对产 品 额 利 润 的 同 时也 具 有 庞 大 的 消 费 群体 。许 多企 业 开 始 盲 目的进 军 家 的创 新 。海 尔 推 出 了无 氟 空调 , 可 以减 少 氟 的排 放 量 , 轻 对 大气 即 减 电行 业 ,我 国 的 家 电企 业 数 目较 多 ,这 么多 的 家 电企 业 同 时生 产 家 的 污 染 美化 了环 境 , 同时 满 足 了消 费者 的环 保 需 求 。 想 电脑 推 出 了 联 电, 再加上 国外进 口的家电, 导致 了我 国家电产品过剩 , 供过于求 , 超 薄 系列 电脑 , 的厚 度 只 有 普 通 电脑 厚 度 的三 分 之 一便 于 携 带 , 许 它 这 多 家 电销售 不 出去 , 致 了库 存 的长 期 积 压 , 电企业 为 了使 自 己生 种 具 有人 性 化 的 设 计 既提 升 了 自身 品 牌 的 建 设 ,又 深 得 消 费 者 的 喜 导 家 产 的 家 电卖 出去 回笼 资 金 ,因 而 通过 降低 家 电产 品 的 价格 来 吸 弓消 爱 等。 1 费者 , 降价之后购 买家电的消费者人数越来越 多。 企业通过 降低 家电 33 建 立 战 略联 盟 战 略联 盟 是 指 一 个 企 业 与 某 方 面 实 力较 强 . 产 品 的价 格 把 原 来 在 观 望 中 的顾 客把 成 了 自 己产 品 的 消费 者 ,扩 大 的 另一 企 业 形 成 合作 关 系 , 取长 补 短 。 盟 内 企业 既可 以利 用 自己 互 联
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竞争与利润分析

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竞争与利润分析在家用电器行业,价格竞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价格竞争的存在背景入手,对其影响因素以及行业利润分析进行探讨。
一、价格竞争存在背景近年来,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下滑: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人们购买力的减弱,家用电器的市场需求呈现下滑趋势。
由于市场规模的缩小,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2. 技术变革加速:家用电器行业的技术创新迅猛,新产品层出不穷。
众多企业为了推出更先进的产品,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来迅速扩大销售规模。
3. 品牌竞争激烈:家用电器行业有众多知名品牌,如苹果、三星、海尔等。
这些品牌不仅在产品质量、创新技术上有竞争优势,还在市场宣传、品牌形象上进行持续投入。
为了与这些知名品牌竞争,其他企业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二、价格竞争影响因素1. 成本控制:在价格竞争中,成本控制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工艺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都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价格定位。
2. 产品差异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的差异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通过产品的独特性能、外观设计、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化,企业可以在价格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定价优势。
3. 渠道管理:渠道管理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也是价格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企业通过与各级渠道商的合作,合理控制渠道成本、提高渠道效率,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销售价格。
三、家用电器行业的利润分析价格竞争对家用电器行业的利润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利润率: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通常会通过降低产品定价来提高销售量。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率将受到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
2. 提高销售规模: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企业可以扩大销售规模,实现更高的销售收入。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的对策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的对策一、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的背景和原因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无处不在。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之间经常陷入价格战。
价格战是指各个企业为了赢得市场份额,通过大幅度降低产品或服务价格而进行的竞争手段。
1.1 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新兴技术、全球化经济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都使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更有效的营销手段来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1.2 导致价格战的原因导致价格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场供应过剩。
当市场上供应超过需求时,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压力会选择降低产品价格。
其次,同质化产品增多。
如果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并且除了价格没有明显优势可言,企业将会选择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
第三,新进入者的竞争。
当新企业进入市场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他们有可能采用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
另外,巨头企业的价格战行为会诱使其他企业纷纷加入价格战中。
二、应对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的对策面对行业竞争激烈和价格战的挑战,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对策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应对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的有效策略:2.1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在制定任何营销策略之前,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才能更好地制定产品定位、创新功能、品牌宣传等方案。
通过调研、消费者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并据此量身定做产品或服务。
2.2 提供差异化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是避免价格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并且满足消费者独特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确保持续领先。
2.3 做出明智的定价策略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要充分考虑成本、竞争对手、市场需求以及目标客户等因素。
一味的追求低价并不一定是有效的竞争手段,有时候提高产品价格也意味着提升产品价值和品质。
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战背后的利与弊

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战背后的利与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行业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成为家用电器行业中常见的竞争手段。
本文将探讨家用电器行业价格战背后的利与弊。
一、背景介绍随着家庭用电器产品的普及,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大家用电器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价格战作为竞争手段。
价格战通常表现为争相降低产品价格,以期吸引更多消费者。
然而,价格战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利与弊。
二、价格战的利1. 促进市场竞争:价格战能够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迫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降低成本。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售价,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选择。
2. 降低消费成本:价格战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家用电器产品,从而降低了消费负担。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家庭来说,价格战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价格战的弊1. 降低产品质量:价格战通常会导致企业为了降低售价而牺牲产品质量。
企业可能减少产品研发投入、采用低质量原材料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体验和产品寿命。
2.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价格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可能会采用劣质原材料和低劣工艺制造产品,从而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3. 企业利润下降:长期的价格战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非常有限甚至亏损。
毕竟,企业需要维持一定的利润来支持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
如果利润不足,企业将很难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平衡利弊的措施1. 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家用电器行业的监管,严格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 促进创新:企业应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应对价格战的挑战。
3. 加强品牌建设:企业要通过培育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来抵御价格战的消耗,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五、结论家用电器行业的价格战既有利也有弊。
我国家电行业价格战原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家电行业价格战原因及对策探讨家电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家电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竞相降价,阻碍了家电行业的发展。
为了使家电行业和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家电行业应该从提升家电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服务等方面寻找出路。
标签:家电业价格战原因对策1 价格战概述价格战就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当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进入者达到一定的数量,卖方为了挤占市场,扩大自己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而某些优势企业为了战胜竞争对手而采取的薄利多销的手段,甚至某些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彻底挤出竞争市场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把商品销售出去,从而达到垄断的地位或者是寡头市场。
而家电价格战是家电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通过大幅度降低家电产品价格来销售家电产品,用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目的是为了占有家电市场。
2 我国家电行业发生价格战的原因分析目前我国家电企业的生产量大大超过了对它的需求量,为了把积压的家电产品销售出去,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各个企业纷纷取了各种措施,采用的最多的措施就是价格战。
近几年价格战一直在发生,目前价格战已经到了崩溃的程度,现在的家电企业已经在打成本的擦边球,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等来降低价格销售,吸引消费者的购买,从而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了恶性的循环。
2.1 产能过剩以前家电行业背后蕴含着高额的利润,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许多企业开始盲目的进军家电行业,我国的家电企业數目较多,这么多的家电企业同时生产家电,再加上国外进口的家电,导致了我国家电产品过剩,供过于求,许多家电销售不出去,导致了库存的长期积压,家电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的家电卖出去回笼资金,因而通过降低家电产品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降价之后购买家电的消费者人数越来越多。
企业通过降低家电产品的价格把原来在观望中的顾客把成了自己产品的消费者,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也回笼了资金。
这些观望中的顾客因为家电产品的价格,自己本身的收入和自己对产品的价格偏好使这些人犹豫不定。
家电价格战成因分析

家电价格战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国内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家电价格战也愈演愈烈。
那么,家电价格战的成因何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在当今社会,家电市场已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其中各大家电品牌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这个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各个品牌都在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进行产品升级和换代。
一方面由于技术成本的增加导致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削弱品牌的定价权,因此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各大品牌也不得不通过价格战来争夺更多的客户。
二、消费者价值观的改变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对于价格也具有了更高的敏感度。
过去,消费者更多的追求的是品质与品牌,不管价格如何,只要产品质量好,价钱再贵也愿意购买。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实际效用和价值感,并且比较看重性价比,因此对于价格的承受力也更加有限。
面对这样的消费者需求,各大品牌就不得不通过价格优惠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零售商渠道的变化在过去的经销模式中,各大品牌都是通过经销商或代理商来进行销售,价格也是经销商和销售渠道所决定的。
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壮大,它在渠道上的亚霸地位快速崛起,电商的低价优势让零售商的毛利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各大品牌只能通过价格战来维持销售渠道健康发展。
四、品牌形象的压力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品牌需要维护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消费者,但是各大品牌所面对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品牌常常会降低产品成本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这样做又会导致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品牌的销售,因此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平衡品牌形象和销售情况。
总之,家电价格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品牌、销售渠道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来协调,才能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需谨慎,不能仅仅看重价格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
而对于品牌和销售渠道而言,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保持所属品牌的特色和形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夺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价格战的相关理论

我国市场价格战的相关理论市场价格战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通过大幅降低产品售价的竞争策略。
它是一种在市场中追求低价优势的竞争方式,旨在通过价格的下降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在我国,市场价格战也是企业竞争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市场价格战的发生往往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企业数量、需求弹性、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相关的理论解释和因素分析:1.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越高,企业为了生存和增加市场份额,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特别是在行业过剩产能较大时,企业为了消化产能和获得利润上的增长,可能选择低价竞争。
2. 企业数量:市场上的企业数量越多,市场价格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竞争对手增多会加剧市场的竞争压力,进而可能导致价格战的产生。
3.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企业很有可能通过降价来增加销量,从而利用价格战带来的销售增长。
4. 成本控制:价格战也常常涉及到企业的成本优势。
如果企业能够控制自身成本,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同时仍能保持盈利能力,那么价格战对企业来说将是有利可图的。
5. 市场定位: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策略,有些企业专注于高端市场,更追求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率。
而另一些企业则更注重低端市场,通过低价来吸引低收入群体。
后者往往更容易卷入价格战,因为它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虽然市场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价格战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企业无法保持盈利能力时,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其次,价格战常常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乱象和行业不良竞争现象的出现。
此外,价格战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削减产品质量,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市场价格战是我国市场竞争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家用电器市场的价格战品牌之间的竞争策略

家用电器市场的价格战品牌之间的竞争策略家用电器市场的价格战:品牌之间的竞争策略近年来,家用电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之间的价格战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本文将从品牌竞争策略的角度探讨家用电器市场价格战的现状、原因以及对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影响。
一、价格战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家用电器市场变得越来越庞大。
各大品牌通过竞争售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促使价格战的频繁出现。
无论是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还是实体店面,都可以看到品牌之间陷入价格战的现象。
二、价格战的原因1. 市场份额争夺:家用电器市场品牌众多,每个品牌都希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价格战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之一。
2. 防范竞争对手:品牌对抗竞争对手时,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削弱竞争对手的影响力。
价格战有时也用作一种保护自身市场地位的策略。
3.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往往会关注价格。
品牌通过降低价格,以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三、竞争策略对消费者与品牌的影响1. 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战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所需的家用电器产品。
然而,价格战也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因为消费者会更加重视价格而非品牌本身的价值。
2. 对品牌的影响价格战对品牌造成的影响并不完全正面。
首先,价格战无疑会降低品牌的毛利率,从而对品牌的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其次,频繁的价格战会降低品牌的形象,被视为低价竞争的代表。
四、品牌竞争策略的选择1. 除价以外的竞争策略尽管价格战是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但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策略。
例如,品牌可以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品质,并通过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2. 品牌定位与差异化竞争品牌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减少对价格战的依赖。
通过重视品牌定位、产品特色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品牌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建立较强的市场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打价格战
价格战也属“领土争端”,主要指自由市场竞争这块的领土,国企垄断的那部分是争不得的。
价格战能让百姓得实惠,能促进企业创新,加快资金周转,淘汰落后的经营模式,能打破垄断,能促进经济体的新陈代谢。
做为后起之秀,如果刘强东此战胜出,此人必将辉煌。
京东与苏宁和国美正上演“价格血拚”的好戏,剧情很是热闹,但内幕未毕人皆尽知——因为动因开始令人质疑,所以结果很是难料,人们不再相信任何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
尽管如此,在国内经济面临种种解不开的“拧巴”局面的当下,大型企业的搏杀,似乎有主动破局的意味,因为市场时机不等人——多年来,我们多次遇到这种情景,每一次恶战之后,国内的市场格局总会发生一些变化。
然而,我们还是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市场的每一次变化,总是起因于业内之间的价格战?为什么中国企业总是习惯于打价格战?而且是“恶战”?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属性,其内容涉及市场要素的各方面,包括:产品竞争、人才竞争、服务竞争、价格竞争等。
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质量竞争以及高水平的服务竞争,是竞争的高级阶段,而价格竞争则属于初级或低级竞争。
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中国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乏力,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弱,各种成本高讫不下又使得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因此,价格竞争的手段很容易被使用。
多年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多是靠“量的规模”,而不是“质的提升”,因此,各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是“狼多肉少”,所以相互撕咬很难避免。
价格战的主要特征,一是在同业之间进行的竞争,通常来看是一种纯粹的市场行为。
二是后起之秀挑战现有王牌。
三是硝烟散后,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相关产品价格趋于“合理”。
由于同业间在经营产品、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等方面趋于同质化,基于资本趋利及获取无限大利润的本能,一方试图独占市场,便借用直接简单的以资本实力为依托的面对面搏杀,其主要手段就是降低产品或服务价格,以低于对手的市场价格谋取对手的市场份额,从而挤垮对方。
行业内巨头之间的争斗,如同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狮子一样,如果打胜了,不但能吃最好的肉,而且想和哪个母狮子睡觉都行。
说到底,几个商界大鳄用价格战来相互撕咬,也就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如果能做到垄断,比如象“两桶油”呀、民航呀、高铁呀,那价格由自己说了算,想和哪个睡就和哪个睡,多好。
价格战并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因此,中国企业把价格战都打到了国外。
常听人说,中国企业或个
人在国外做生意,对手往往都是自己人,而且更残酷。
因为是低级之争,所以价格战一定有负面的后果,就象胜出的新狮王为了生育属于自己的孩子,常常会咬死先前出生的小狮子一样,其社会成本实属难免。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接受现实,因为市场经济天然具有这种竞争性和残酷性。
而它的正面效果,则一是促进产品创新、服务更优,更重要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战能让人获得实惠。
有人担心出现战后的胜出者会垄断市场,然后提高价格,把损失再补回来,这是不可能的。
起码在家电市场上,我们曾看到过,以前的长虹、国美,做为价格战的胜者,他们以更低的价格占领市场,依靠规模优势谋取更大利润,因此,带动了中国制造,从面在全国普及了家电。
从这方面讲,倪润峰和黄光裕的甘贡献,是历史性的。
因此,也期待京东的刘强东成为新的“狮群领袖”,从而使中国的消费市场格局得以“改变”,促进中国产业的新一轮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