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青
红 岩
春 之 歌
东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科学技术的成就ppt

八分题(2)
阅读下列材料:这是张 爱萍(原国防部长)悼 一位科学家的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1)这位科学家是谁? (2)你能举两个例子说明 “捷音频年传”吗?
——邓家先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 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 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 洋归来报效祖国。五十年代末, 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 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 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 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 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 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 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 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 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 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 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 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 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 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 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 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 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邓稼先。
(2)1964年领导成 功爆炸原子弹, 1970年领导成功发 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 方红一号。
八分题(3)
1、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品味时尚》, 上网可以说是中学生热衷的时尚之一。你 是怎样看待上网的? 提示:要能够做到正确看待网络的两面性, 树立文明上网的思想意识。
八分题(4)
1、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①中国人民一向有着勤劳、勇敢、不甘落 后的精神。 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③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聪明才 智。 ④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落后就要挨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科技教育与文化3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六】畅想863计划
•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将投入 350亿元人民币,继续发展“863” 计划。新的计划将科技攻关重点锁 定在新能源、生物制药和新材料等 方面,使共和国历史上这一伟大的 科学工程再放异彩。请你们畅想一 下未来的高科技生活……
在无“网”不胜的时代,如何正确 利用网络,谈谈你的看法……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 文明上网,要让计算机网络 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同时增强自护意识,遵守《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以免 玩物丧志,上当受骗。
2001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D 便捷的渠道
D.严重扭曲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10.如果你在日本福岛,你会采取哪
种方式发回抗震救灾的报道?( )
C A.发电报
C.发电子邮件
B.打电话 D.写信
11.这一成果应该不涉及863计划的哪
D 一领域?
A.信息技术 B.自动化技术
C.新材料 D.海洋高科技
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 拍摄到的震区图片为党中央、国务 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
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证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哪个国家 在科技革命中占据了优势,就 会在此后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各国 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 争,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已经 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 之间竞争的手段。
因此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 和教训,着眼于世界的新形势和 科技竞争的新特点作出前瞻性的 决策,即使在我国经济还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仍要拿出大笔资金 去投入,去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 ,跟踪新科技发展的进程,为21 世纪我国经济更加繁荣,战略更 加主动创造条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的成就》

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 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2.漫步太空 (1)1999年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一三一 探究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 发展概况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 袁隆平获得科国学际技农术业奖最获高得奖者—袁—隆世平界粮食奖
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公开课(98)

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授课人:肖红博 单位:山东肥城市龙山中学
“我”的梦想
强军梦
飞天梦
温饱梦
科技实现梦想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追 梦 之 旅Leabharlann •强军梦强军梦之两弹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 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 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 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 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
【国家档案】
• 中苏两国经过多次谈判,于1957年10月, 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此项 协议主要内容是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 • 之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8月23日,将在 我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 部撤走回国,并且把重要的图纸资料全部 带走。特别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 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 未完全建成,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 购的配套设备。
两弹之原子弹
【国家档案】
• 1950年美入侵朝鲜,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 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1952年,艾 森豪威尔当选总统,12月份去南朝鲜“访问” ,1953年初,他下达命令,将携带核弹头 的导弹秘密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为向中国 发射核导弹而做准备。
【国家档案】
• 毛泽东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 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1956年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但对于研制 原子弹中国处于真空,还好建国初年我国 与苏联的关系友好。
考考你
1、你知道我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的名称及发射 成功的时间吗? 2、你在知道中国第一 艘无人飞船和第一艘载 人飞船分别叫什么?在 什么时候发射成功?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原子弹:__1964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__1966_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__1967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_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代表人物:钱学森、__邓稼先__。
(6)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技术(1)1999年11月,__神舟一号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杨利伟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三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翟志刚__实现了太空行走。
易混易错我国是第一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提示: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人物袁隆平,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__杂交水稻之父__”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__籼型杂交水稻__影响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__粮食短缺__问题的战略措施2.青蒿素(1)发明:20世纪70年代,__屠呦呦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作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生理学或医学__奖。
【问题思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启示是什么?(1)原因: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ppt课件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 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地区成功着陆。
1999、11、20,“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 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 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 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 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 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 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 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 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 “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 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 世人所知。
1966年10月27日,装有 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 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 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 用于实战的导弹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 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 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 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 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 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 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 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1964年6月,我国设 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 北地区试验成功 .
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我国的核政策:
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 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 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2.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
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
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消息传来,会场沸腾,举国欢庆。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原子弹和《东方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探究新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教师活动】讲述“两弹一星”的含义。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我国取得的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当时中国研制核武器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预习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原子弹:______年, 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
影响: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加强了________, 也打破了__________, 对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人造卫星:____年, 我国用_________火箭, 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卫星“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 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箭多星”技术和发射返回式卫星)
自主预习
3、_______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 ______ 年,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____________”往返成功。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4 、 ____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 于_____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_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______________”。 5、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药学家_______从中医古典文 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___,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制 力,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
成 系破裂, 美国加紧反华的背景下,
功 对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维护中国
的 意
的国家安全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发射成功时间: 1970年4月
? 意义: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在酒泉卫星 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杨利伟
2005年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聂海胜
费俊龙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008年9月27日16时43 分, 中国“神七”载 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 利出舱, 实施中国首 次空间出舱活动, 完 成了中国航天员的第一 次太空行走。
合作学习: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培育 成功
20世纪6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开始进 行杂交水稻研究
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普通 水稻增加20%,被誉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粮 食基金会授予袁隆平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合作学习: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互动探究
➢ 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籼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重要的问题。
型杂 交水 稻”
民以食为天, 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 , 对解决中国粮食的需求问题发挥了
“
两
弹
一 星
成 就
”
意 义
目录
漫
步
太
空
成 就
意 义
杂 交 水 稻培
育
意 义
青 蒿 素
研 制 精 神
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 难点: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原因
合作学习:“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爆
进入国防现代化新阶段
炸成功
氢弹:1967年爆炸成功 人造卫星:1970年4月,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培育 及其重要的作用。
和推 广的 意义
➢ 世界意义: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 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杂交
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
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当堂达标
【1】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全国各地的 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 的粮食供应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合作学习:屠呦呦与青蒿素
当堂达标
【2】疟疾, 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 是由疟原虫侵 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 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 千年, 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 重者几天内 就会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 () A.青蒿素 B.抗生素 C.青霉素 D.头孢
科学技术的成就
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新课导入
蛟
龙
载
高
人
铁
潜
列
水
车
器
月
宇
球
宙
探
飞
测
船
器
新课导入
当今中国,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 也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进是不可小视的。 你能举例说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 哪些改变吗?
中国核武器又一次飞跃 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了良好开端
载人飞船:2003年“神舟” 中国人实行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
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完整掌
五号发射升空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两弹一星
互动探究
两
弹 ➢ 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实力, 体现了我
一 国在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中的前沿地位
星 研
➢ 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及综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