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圆练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典型例题(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AB⊥CD于E,AB=8,OD=5,则CE的长为()A.4B.2C.√2D.1答案:B分析:连接OA,如图,先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BE=4,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E=3,然后计算OC﹣OE即可.解:连接OA,如图,∵AB⊥CD,∴AE=BE=1AB=4,2在Rt△OAE中,OE=√OA2−AE2=√52−42=3,∴CE=OC﹣OE=5﹣3=2.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O的半径为3,OA=5,则点A和⊙O的位置关系是()A.点A在圆上B.点A在圆外C.点A在圆内D.不确定答案:B分析: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OA小于半径则在圆内,OA等于半径则在圆上,OA大于半径则在圆外.解:∵⊙O的半径为3,OA=5,即A与点O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所以点A与⊙O外.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如图,AB是⊙O的直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D,DO的延长线交⊙O于点E.若AC=4√2,DE=4,则BC的长是()A.1B.√2C.2D.4答案:C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出OD的长,再根据中位线求出BC=2OD即可.设OD=x,则OE=OA=DE-OD=4-x.∵AB是⊙O的直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AC=4√2∴AD =DC =12AC =2√2 ∴OD 是△ABC 的中位线∴BC =2OD∵OA 2=OD 2+AD 2∴(4−x)2=x 2+(2√2)2,解得x =1∴BC =2OD =2x =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垂径定理、中位线的性质,根据垂径定理结合勾股定理求出OD 的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CD 是⊙O 的直径,弦AB ⊥CD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E =BEB .OE =DEC .AC⌢=BC ⌢D .AD ⌢=BD ⌢ 答案:B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即可判断.解:∵CD 是⊙O 的直径,弦AB ⊥CD 于点E ,∴AE =EB ,AC⌢=BC ⌢, AD ⌢=BD ⌢. 故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垂径定理,掌握垂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1,1,2,3,5,…画出来的螺旋曲线.如图,在每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阴影部分是依次在以1,1,2,3,5的一个四分之一圆做圆锥的侧面,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 .54B .2C .52D .4答案:A分析:根据斐波那契数的规律,求出下一个圆弧的底面半径和弧长,结合圆锥的侧面积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解:有根据斐波那契数的规律可知,从第三项起,每一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之和,即半径为5的扇形对应的弧长l =2π×5×14=52π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2πr =52π ∴r =54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积的计算,结合斐波那契数的规律,及扇形的弧长公式进行转化是解题关键.6、如图,正五边形ABCDE 和正三角形AMN 都是⊙O 的内接多边形,则∠BOM 的度数是( )A .36°B .45°C .48°D .60°答案:C分析:如图,连接AO .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求出∠AOM ,∠AOB ,可得结论.解:如图,连接AO.∵△AMN是等边三角形,∴∠ANM=60°,∴∠AOM=2∠ANM=120°,∵ABCDE是正五边形,=72°,∴∠AOB=360°5∴∠BOM=120°−72°=48°.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多边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斗笠是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它可近似看成一个圆锥,已知该斗笠的侧面积为550πcm2,AB是斗笠的母线,长为25cm,AO为斗笠的高,BC为斗笠末端各点所在圆的直径,则OC的值为()A.22B.23C.24D.25答案:A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和母线可得底面圆的周长,进而可得底面圆的半径.解:∵侧面积为550π cm2,母线长为25cm,∴1×l×25=550π解得l=44π,2∵2πr=44π,∴OC=r=2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圆锥的计算,根据侧面积和母线得到底面圆的半径是解题关键.8、如图,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则正五边形中心角∠COD的度数是()A.76°B.72°C.60°D.36°答案:B计算即可.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计算公式:360°n解:∵五边形ABCDE是⊙O的内接正五边形,∴五边形ABCDE的中心角∠COD的度数为360°=72°,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的计算公式:360°是解题的关键.n9、如图,公园内有一个半径为18米的圆形草坪,从A地走到B地有观赏路(劣弧AB)和便民路(线段AB).已知A、B是圆上的点,O为圆心,∠AOB=120°,小强从A走到B,走便民路比走观赏路少走()米.A .6π−6√3B .6π−9√3C .12π−9√3D .12π−18√3答案:D分析:作OC ⊥AB 于C ,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C =BC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 ,从而得到OC 和AC ,可得AB ,然后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出AB⌢的长,最后求它们的差即可. 解:作OC ⊥AB 于C ,如图,则AC =BC ,∵OA =OB ,∴∠A =∠B =12(180°-∠AOB )=30°, 在Rt △AOC 中,OC =12OA =9, AC =√182−92=9√3,∴AB =2AC =18√3,又∵AB ⌢=120×π×18180=12π,∴走便民路比走观赏路少走12π−18√3米,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可解决计算弦长、半径、弦心距等问题.10、在锐角△ABC中,∠ACB=60°,∠BAC、∠ABC的角平分线AD、BE交于点M,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MB=120°B.ME=MDC.AE+BD=AB D.点M关于AC的对称点一定在△ABC的外接圆上答案:D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AB+∠MBA=60°,推出∠AMB=120°,可判断A,证明C,E,M,D四点共圆,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判断B;在AB上取一点T,使得AT=A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D=BT,可判断C;无法判断∠M′与∠ABC互补,可判断D.解:如图,∵∠ACB=60°,∴∠CAB+∠CBA=120°,∵AD,BE分别是∠CAB,∠CBA的角平分线,∴∠MAB+∠MBA=1(∠CAB+∠CBA)=60°,2∴∠AMB=180°-(∠MAB+∠MBA)=120°,故A符合题意,∵∠EMD=∠AMB=120°,∴∠EMD+∠ECD=180°,∴C,E,M,D四点共圆,∵∠MCE=∠MCD,∴EM⌢=DM⌢,∴EM=DM,故B符合题意,∵四边形CEMD是⊙O的内接四边形,∴∠AME=∠ACB=60°=∠BMD,在AB上取一点T,使得AT=AE,在△AME和△AMT中,{AE=AT∠MAE=∠MATAM=AM,∴△AME≌△AMT(SAS),∴∠AME=∠AMT=60°,EM=MT,∴∠BMD=∠BMT=60°,MT=MD,在△BMD和△BMT中,{MD=MT∠BMD=∠BMTBM=BM,∴△BMD≌△BMT,∴BD=BT,∴AB=AT+TB=AE+BD,故C符合题意,∵M,M′关于AC对称,∴∠M′=∠AMC,∵∠AMC=180°−12(∠CAB+∠ACB)=180°−12(180°−∠ABC)=90°+12∠ABC,∴∠M′与∠ABC不一定互补,∴点M′不一定在△ABC的外接圆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填空题11、如图,已知A为半径为3的⊙O上的一个定点,B为⊙O上的一个动点(点B与A不重合),连接AB,以AB为边作正三角形ABC.当点B运动时,点C也随之变化,则O、C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答案:6分析:连接OB,OC,OA,在优弧AB上取点N,使得AN=AO.证明△BAO≌△CAN(SAS),推出OB=CN=3,推出OC≤ON+CN=6,可得结论.解:如图,连接OB,OC,OA,在优弧AB上取点N,使得AN=AO.∵OA=ON,OA=AN,∴AO=ON=AN,∴△OAN是等边三角形,∴∠OAN=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BAC=∠OAN=60°,∴∠BAO=∠CAN,∴△BAO≌△CAN(SAS),∴OB=CN=3,∵OC≤ON+CN=6,∴OC的最大值为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的相关性质,垂径定理,利用两地之间线段最短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2、一圆形玻璃镜面损坏了一部分,为得到同样大小的镜面,工人师傅用直角尺作如图所示的测量,测得AB=12cm,BC=5cm,则圆形镜面的半径为__________.cm答案:132分析:连接AC,根据∠ABC=90°得出AC是圆形镜面的直径,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解:连接AC,∵∠ABC=90°,且∠ABC是圆周角,∴AC是圆形镜面的直径,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2=√122+52=13(cm),cm,所以圆形镜面的半径为132cm.所以答案是:13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能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C 是圆形镜面的直径是解此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D 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点B ,C 在AD⌢上,∠BAC =22.5°,则BC⌢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5π4 分析:先找到AD̂的圆心O ,得到∠BOC =45°,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解. 解:连接AD ,作线段AB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即为AD̂的圆心O , 从图中可得:AD̂的半径为OB =5, 连接OC ,∵∠BAC =22.5°,∴∠BOC =2×22.5°=45°,BC ̂的长为45×π×5180=5π4. .所以答案是:5π4.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弧长公式,找到AD̂的圆心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4,以A 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画弧,得EC⌢,连接AC 、AE ,用图中阴影部分作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答案:2√33分析:由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4,可得AB=BC=4,∠ABC=∠BAF=120°,进而求出∠BAC=30°,∠CAE=60°,过B作BH⊥AC于H,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CH=12AC,BH=2.在Rt△ABH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H=2√3,得到AC=4√3.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即是圆锥的侧面积,最后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求解底面半径即可.解:∵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4,∴AB=BC=4,∠ABC=∠BAF=(6−2)×180°6=120°,∵∠ABC+∠BAC+∠BCA=180°,∴∠BAC=12(180°−∠ABC)=30°,如图,过B作BH⊥AC于H,∴AH=CH=12AC,BH=12AB=12×4=2,在Rt△ABH中,AH=√AB2−BH2=√42−22=2√3,∴AC=2AH=4√3,同理可求∠EAF=30°,∴∠CAE=∠BAF−∠BAC−∠EAF=120°−30°−30°=60°,∴S扇形CAE =60π⋅(4√3)2360=8π,∴S圆锥侧=S扇形CAE=8π,∵S 圆锥侧=πrl =πr ⋅AC =4√3πr ,∴4√3πr =8π,∴r =2√33, 所以答案是:2√33.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正六边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圆锥的侧面积,掌握扇形面积公式和圆锥侧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卓越的数学家,他在《九章算术》中提出了“割圆术”,利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逐步逼近圆来近似计算圆的面积,如图,若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S 1来近似估计⊙O 的面积S ,设⊙O 的半径为1,则S −S 1=__________.答案:π−3分析:如图,过点A 作AC ⊥OB ,垂足为C ,先求出圆的面积,再求出△ABC 面积,继而求得正十二边形的面积即可求得答案.如图,过点A 作AC ⊥OB ,垂足为C ,∵⊙O 的半径为1,∴⊙O 的面积S =π,OA=OB=1,∴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中心角为∠AOB=360°12=30°,∴AC=12OB=12,∴S △AOB =12OB•AC=14, ∴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S 1=12S △AOB =3,∴则S −S 1=π−3,故答案为π−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正确的求出正十二边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如图,CD 与EF 是⊙O 的直径,连接CE 、CF ,延长CE 到A ,连接AD 并延长,交CF 的延长线于点B ,过点F 作⊙O 的切线交AB 于点G ,点D 是AB 的中点.(1)求证:EF ∥AB ;(2)若AC =3,CD =2.5,求FG 的长.答案:(1)见解析;(2)65分析:(1)连接DE ,根据CD 和EF 都是⊙O 的直径得到∠DEA =∠ECF =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 =AD =BD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推出∠ADE =∠CDE ,进而得到∠ADE =∠OED ,即可得到EF ∥AB ;(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求得AB=2CD=5,勾股定理求得BC=4,由(1)可得EF=12AB,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FG⊥AB,根据sinB=FGBF =ACAB,代入数值,即可得到FC.(1)证明:连接DE,∵CD和EF都是⊙O的直径,∴∠DEA=∠ECF=90°,∵D是AB的中点,∴CD=AD=BD,∴∠ADE=∠CDE,∵OD=OE,∴∠OED=∠CDE,∴∠ADE=∠OED,∴EF∥AB;(2)连接DF,∵CD是⊙O的直径,∴∠DFC=90°,∴∠DFC=∠FCE=∠CED=90°,∴四边形CEDF是矩形,∴FC=DE,DE∥BC,∴AEEC =ADDB=1,∴AE=CE,∴DE是△ABC的中位线,∴DE=12BC,∵AB=2CD=5,AC=3,∴BC=√AB2−AC2=√52−32=4,∴FC=2.∴BF=BC−FC=4−2=2∵FG是⊙O的切线,∴GF⊥EF∵EF∥AB∴FG⊥AB∴∠BGF=∠BCA=90°∴sinB=FGBF =ACAB∴FG2=35∴FG=65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矩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熟记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连结AD,作△ABD的外接圆O,将△ADC沿直线AD折叠,点C的对应点E 落在⊙O 上.(1)若∠ABC =30°,如图1.①求∠ACB 的度数.②若AD =DE ,求∠EAB 的度数.(2)若AD⌢=BE ⌢,AC =4,CD =2,如图2.求BC 的长. 答案:(1)①30°,②60°;(2)BC =6分析:(1)①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CD =∠AED ,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即可求解;②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E =∠DEA ,根据(1)的结论可得∠ACB =∠ABC ,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CAE =60°,进而根据∠CAB −∠CAE 即可求得∠BAE ,(2)根据AD⌢+DE ⌢=BE ⌢+DE ⌢,可得AE ⌢=DB ⌢,AE =BE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B =AE =4,进而即可求解.(1)①∵AD⌢=AD ⌢,∠ABC =30°, ∴∠AED =∠ABD =30°,∵将△ADC 沿直线A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E 落在⊙O 上,∴∠ACB =∠AED =30° ;②∵ AD =DE ,∴∠DAE =∠DEA ,∵∠DEA =∠DBA ,∴∠DAE =30°,∵将△ADC 沿直线A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E 落在⊙O 上,∴∠DAE =∠DAC =30°,△ABC 中,∠ABC =∠ACB =30°,则∠CAB =180°−∠ABC −∠ACB =120°,∵∠CAE =∠CAD +∠EAD =60°,∴∠EAB =∠CAB −∠CAE =120°−60°=60°,∴∠EAB =60°,(2)∵ AD⌢=BE ⌢ ∴AD⌢+DE ⌢=BE ⌢+DE ⌢ ∴AE⌢=DB ⌢ ∴AE =BE∵折叠∴AC =AE∴DB =AE =4∵CD =2∴BC =CD +DB =4+2=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弧与弦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C ,D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两点,∠CAB =∠DBA ,连结BC ,CD .(1)求证:CD ∥AB .(2)若AB =4,∠ACD =3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答案见解析(2)23π 分析:(1)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ACD =∠DBA ,根据 ∠CAB =∠DBA 得到∠CAB =∠ACD ,进而得到结论;(2)连结OC ,OD ,证明所求的阴影部分面积与扇形COD 的面积相等,继而得到结论.(1)证明:∵AD ⌒=AD ⌒,∴∠ACD =∠DBA ,又∵∠CAB =∠DBA ,∴∠CAB =∠ACD ,∴CD ∥AB ;(2)解:如图,连结OC ,OD .∵∠ACD =30°,∴∠ACD =∠CAB =30°,∴∠AOD =∠COB =60°,∴∠COD =180°-∠AOD -∠COB =60°.∵CD ∥AB ,∴S △DOC =S △DBC ,∴S 阴影=S 弓形COD +S △DOC =S 弓形COD +S △DBC=S 扇形COD ,∵AB =4,∴OA =2,∴S 扇形COD=nπr 2360=60×π×22360=23π.∴S阴影=2π.3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的面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定理以及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第二十四章 圆培优检测卷(解析版)(重点突围)

《第二十四章 圆》培优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范围:第二十四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21·浙江·杭州市建兰中学九年级期中)已知O e 的半径为3cm ,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为2cm ,那么点A 与O e 的位置关系是( )A .点A 在O e 内B .点A 在O e 上C .点A 在O e 外D .不能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2,3d r ==,故:d r <,∴点A 在O e 内,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时,点在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时,点在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时,点在圆内.2.(2022·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A .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B .圆是轴对称图形, 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C .平分弦的直径一定垂直于这条弦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答案】D【分析】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对A 进行判断,根据对称轴的定义对B 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对C 进行判断,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对D 进行判断.【详解】解:A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 、圆是轴对称图形, 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一定垂直于这条弦,故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正确,故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理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3.(2022·湖北孝感·九年级期末)点P 到⊙O 的最近点的距离为2cm ,最远点的距离为7cm ,则⊙O 的半径是( )A .5cm 或9cmB .2.5cmC .4.5cmD .2.5cm 或4.5cm【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圆的直径,即可求出半径,此题点的位置不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详解】解:①当点在圆外时,∵圆外一点和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cm ,最长距离为7cm ,∴圆的直径为7﹣2=5(cm ),∴该圆的半径是2.5cm ;②当点在圆内时,∵点到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cm ,最长距离为7cm ,∴圆的直径=7+2=9(cm ),∴圆的半径为4.5c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的直径是解此题的关键.4.(2022·北京·人大附中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 为O e 的直径,点C ,D 在O e 上,若130ADC Ð=°,则BAC Ð的度数为( )A .25°B .30°C .40°D .50°【答案】C 【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求得B Ð,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90°ACB 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详解】解:∵AB 为O ⊙的直径,,60OA OB AOB =Ð=°Q ,AOB \ 是等边三角形,12,12OA AB AP AB \====,223OP OA AP \=-=,即这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边心距、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和边心距的概念是解题关键.6.(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如图,AB过半⊙O的圆心O,过点B作半⊙O的切线BC,切点为点C,连接AC,若∠A=25°,则∠B的度数是( )A.65°B.50°C.40°D.25°【答案】C【分析】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B=90°,再利用圆的半径相等,结合等边对等角,得出∠A =∠OCA,然后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得出∠BOC的度数,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得出∠B的度数.【详解】解:连接OC,∵BC与半⊙O相切于点C,∴∠OCB=90°,∵∠A=25°,∵OA=OC,∴∠A=∠OCA,∴∠BOC=2∠A=50°,∴∠B=90°﹣∠BOC=4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三角形外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2022·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A、B、C在⊙O上,∠C=45°,半径OB的长为3,则AB的长为_____.【答案】32【分析】首先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答案】1【分析】连接OA、OC、OD然后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OA、OC∵点O为正六边形ABCDEF【答案】15【分析】如图,连接CQ,然后求出【详解】解:如图,连接CQ.由题意CQ=CP,CDPQ=∴DQ=DP=12∵PA=QB,【答案】1或3或5e与坐标轴的切点为【分析】设PQ点D是切点,P e的半径是1Q,PB=2Q=,PC2\=+=,52 AP AC PC定及性质,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点M的坐标为 (2)点D(5,﹣2)在⊙M【答案】(1)(2,0)(2)内【分析】(1)由网络可得出线段(2)解:由图知,圆的半径AM∵2513>,∴点D在圆M内,(1)求正六边形的边长;(2)以A为圆心,AF为半径画弧【答案】(1)6(2)4π(1)求ACBÐ的度数;e的半径为3,求圆弧 AC的长.(2)若O【答案】(1)30°(2)2pe的切线∵AB是O^∴OA AB∴90Ð=OAB°∵90Ð=DAC°Ð=Ð∴DAC OAB(2)在(1)的基础上,连接BO 并延长与【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无刻度直尺作图,考查了正五边形的对称性质,掌握正五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2022·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与A ,B 重合),过O 作OC ⊥AP (1)试判断CD 与AB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45B Ð=°,AP=4,则⊙∵45B Ð=°,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2021·江苏·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O 的弦AB 、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A D AE DE E E Ð=Ðìï=íïÐ=Ðî,∴△ACE ≌△DBE (ASA ),∴BE =CE ,∵AE =DE ,∴AE -BE =DE -CE ,即AB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计算与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理解圆心角、弧与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9.(2021·广东惠州·九年级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C =90º,以A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D ,过O 作OE ∥AB ,交BC 于E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如果⊙O 的半径为3,DE =4,求AB 的长;(3)在(2)的条件下,求△ADO 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AB =(3) 4.32ADO S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23A Ð=ÐÐ=Ð,,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1A Ð=Ð,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32Ð=Ð,再利用SAS ,得出OCE ODE ≌△△,进而得出OCE ODE Ð=Ð,进而得出OD DE ^,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得出ODE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出5O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AB 的长;(3)连接C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90ADC Ð=°,再根据等面积法,得出CD 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D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ADC 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ADO △的面积.(1)证明:如图,∵OE AB ∥,∴123A Ð=ÐÐ=Ð,,∵OA OD =,∴1A Ð=Ð,∴32Ð=Ð,∵OC OD OE OE ==,,∴()OCE ODE SAS △≌△,∴OCE ODE Ð=Ð,∵90C Ð=°,∴90OCE ODE Ð=Ð=°,即OD DE ^,∴DE 是⊙O 的切线.(2)解:由(1),可得:三角形ODE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ODE △中,∵34OD DE ==,,∴5O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切线判定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20.(2022·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九年级)如图,在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1)如图1,若AP=DP,则⊙O的半径r值为_______;(2)求BC=6,求⊙O的半径r长;(3)若AD的垂直平分线和⊙O有公共点,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答案】(1)8 3(2)3∵Oe与AC相切于点∴AC OD^,∴∠ADO=90°,即∠PDO∵∠ABC =90°, AB =8,∴22AC AB BC =+=∵OD AC ^,AB BC ^∴1122AC OD BC OB ×+×∴AC OD BC OB ×+×=∵∠EFD=∠ODF=∠OEF=90°∴四边形ODFE是矩形,∵OD=OE,∴四边形ODFE是正方形,===∴AF DF OD r∵222,∵OD<OA,∴OB+OD<OB+OA,∴2r<8,∴r<4,∴r的取值范围是25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用不等式求取值范围等知识与方法,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考试压轴题.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D 点坐标.(2)猜测直线CM 与D 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若将线段上?若能,求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答案】(1)()2125344y x =--+;(3,0)(2)相切;证明见解析;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得:M (3,254∵D (3,0),∴()22225225403416CM æö=-+-=ç÷èø∴222CM CD DM +=,根据题意得∠CP C¢=∠CGD=∠GDO ∴∠CPH+∠HP C¢=90°,∠GCP+∴∠GCD=∠HP C¢,OC=GD=4,∵CP=C¢P∴∆CGP≅∆PH C¢,∴PG=C¢H=GD-DP=4-k,CG=PH六、(本大题共12分)。
(人教版)重庆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经典练习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B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C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D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如图,AB 是О的直径,,CB CD 是О的弦,且,CB CD CD =与AB 交于点E ,连接OD .若40,AOD ∠=︒则D ∠的度数是( )A .20B .35C .40D .55 3.点P 到圆上各点的最大距离为10cm ,最小距离为6cm ,则此圆的半径为( ) A .8cmB .5cm 或3cmC .8cm 或2cmD .3cm 4.已知O 的直径10CD cm ,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M ,且8AB cm =,则AC 的长为( ) A .25 B .43 C .25或45 D .23或43 5.已知△ABC 的外心为O ,连结BO ,若∠OBA=18°,则∠C 的度数为( )A .60°B .68°C .70°D .72°6.下列事件属于确定事件的为( )A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B .弦相等,则所对的圆周角也相等C .戴了口罩一定不会感染新冠肺炎D .物体不受任何力的时候保持静止状态 7.如图,在ABC 中,90C ∠=︒,7AB =,4AC =,以点C 为圆心、C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D ,求弦AD 的长为( )A .4337B .327C .2337D .167 8.如图,⊙O 的直径12CD =,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P ,:1:2CP PO =,则AB 的长为( )A .45B .215C .16D .8 9.如图,PA 切O 于点,A PB 切O 于点B PO ,交O 于点C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PA PB =B .PO 平分APB ∠C .AB OP ⊥D .2PAB APO ∠=∠ 10.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为⊙O 上的两点,若7OB BC ==.则BDC ∠的度数是( )A .15︒B .30C .45︒D .60︒ 11.如图,大半圆中有n 个小半圆,若大半圆弧长为1L ,n 个小半圆弧长的和为2L ,大半圆的弦AB ,BC ,CD 的长度和为3L .则( )A .123L L L =>B .123L L L =<C .无法比较1L 、2L 、3L 间的大小关系D .132L L L >>12.如图,ABC 的顶点A 是O 上的一个动点,90ACB ∠=︒,30BAC ∠=︒,边AC ,AB 分别交O 于点E ,D ,分别过点E ,D 作O 的切线交于点F ,且点F 恰好在边BC 上,连接OC ,若O 的半径为6,则OC 的最大值为( )A .393+B .2103+C .353+D .53 13.如图,半径为1cm 的P 在边长为9πcm ,12πcm ,15πcm 的三角形外沿三遍滚动(没有滑动)一周,则圆P 所扫过的面积为( )cm 2A .73πB .75πC .76πD .77π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 中,45C ∠=︒,点A ,B 在O 上,点D 在ADB 上,DA DB =,则AOD ∠的度数为( )A .112.5°B .120°C .135°D .150° 15.如图,P 与y 轴交于点()0,4M -,()0,10N -,圆心P 的横坐标为4-,则P 的半径为( )A .3B .4C .5D .6二、填空题16.如图,点A ,B ,C 在圆O 上,54ACB ∠=︒,则ABO ∠的度数是______.17.如图,30ACB ∠=︒,点O 是CB 上的一点,且6OC =,则以4为半径的O 与直线CA 的公共点的个数______.18.如图,Rt △ABC 的内切圆⊙I 分别与斜边AB 、直角边BC 、CA 切于点D 、E 、F ,AD =3,BD =2,则Rt △ABC 的面积为_______.19.如图,已知BD 是⊙O 的直径,点A ,C 在⊙O 上,58AOB ∠=,B 是弧AC 的中点,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20.如图,半径为10的扇形AOB 中,∠AOB=90°,C 为AB 上一点,CD ⊥OA ,CE ⊥OB ,垂足分别为D 、E .若∠CDE=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21.如图,把边长为12的正三角形ABC 纸板剪去三个小正三角形(阴影部分),得到正六边形DEFGHK ,则剪去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22.在△ABC 中,已知∠ACB =90°,BC =3,AC =4,以点C 为圆心,2.5为半径作圆,那么直线AB 与这个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_________.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5,6),B (5,2),C (3,0),△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24.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CD 边上一点,连接 AE ,过点 B 作 BG ⊥AE 于点 G , 连接 CG 并延长交 AD 于点 F ,当 AF 的最大值是 2 时,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______.25.如图,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的中点于D ,DE AC ⊥于E ,连接A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AD BC ⊥;②EDA B ∠=∠;③12OA AC =;④DE 是O 的切线.26.如图,⊙O 的半径为3,点A 是⊙O 外一点,OA =6,B 是⊙O 上的动点,线段AB 的中点为P ,连接 OA 、OP .则线段 OP 的最大值是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6BC =.E 为CD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 、D 重合),⊙O 是BCE 的外接圆.(1)若2CE =,⊙O 交AD 于点F 、G .求FG 的长度;(2)若CE 的长度为m ,⊙O 与AD 的位置关系随着m 的值变化而变化,试探索⊙O 与AD 的位置关系及对应的m 的取值范围.28.如图,AB 为O 的弦,,C D 是直线AB 上两点,且AC BD =,求证:C D ∠=∠.29.在O 中,弦CD 与直径AB 相交于点,62P ABC ∠=︒.(1)如图1,若100APC ∠=︒,求BAD ∠和CDB ∠的大小;(2)如图2,若CD AB ⊥,过点D 作O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求E∠的大小.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顺时针旋转270°得线段OP 1.(1)在图中作出线段OP 1,并写出P 1点的坐标;(2)求点P 在旋转过程中所绕过的路径长;(3)求线段OP 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圆》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圆》检测卷(含答案)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B 、AC 为⊙O 的切线,B 和C 是切点,延长OB 到D ,使BD =OB ,连接AD .如果∠DAC =78°, 那么∠ADO 等于( ).A .70°B .64°C .62°D .51°2.在半径为27m 的圆形广场中心点O 的上空安装了一个照明光源S ,S 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圆锥形,其轴截面SAB 的顶角为120°(如图所示),则光源离地面的垂直高度SO 为( ). A .54m B ..m D .m第1题图 第2题图第3题图 第4题图3.设计一个商标图案,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且AB=8cm ,以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作半圆,则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4π+8)cm 2B.(4π+16)cm 2C.(3π+8)cm 2D.(3π+16)cm 24.如图,的半径为5,弦的长为8,点在线段(包括端点)上移动,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 “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如图所示,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于E ,CE=1寸,AB=10寸,则直径CD 的长为( )A .12.5寸B .13寸C .25寸D .26寸6.如图,已知P 是⊙O 外一点,Q 是⊙O 上的动点,线段PQ 的中点为M ,连接OP ,OM .若⊙O 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 的最小值是( )A .0B .1C .2D .37.一条弦的两个端点把圆周分成4:5两部分,则该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A .80° B .100° C .80°或100° D .160°或200°的度数是( ).A .65°B .115°C .65°或115°D .130°或50°二、填空题 9.如下左图,是的内接三角形,,点P 在上移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则的变化范围是__ ________.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所示,EB 、EC 是⊙O是两条切线,B 、C 是切点,A 、D 是⊙O 上两点,如果∠E=46°,∠DCF=32°,那么∠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O 1与⊙O 2的半径、分别是方程 的两实根,若⊙O 1与⊙O 2的圆心距=5.则⊙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__ __ .12.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AC ,BC 交⊙O 于点D ,AC 交⊙O 于点E ,⊙BAC=45°,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EBC=22.5°;②BD=DC ;③AE=2EC ;④劣弧是劣弧的2倍;⑤AE=BC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13.两个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 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ABCD ,截去四个角成一正八边形,则这个正八边形EFGHIJLK 的边长为____ ____,面积为_____ ___.15.如图(1)(2)…(m)是边长均大于2的三角形、四边形、……、凸n 边形,分别以它们的各顶点为圆心,以l 为半径画弧与两邻边相交,得到3条弧,4条弧,……1r 2r 2680x x -+=d(1)图(1)中3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 _____,图(2)中4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__ ___;(2)求图(m)中n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_ ____(用n表示).16.如图所示,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做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如果想用毛毡搭建20个底面积为9πm2,高为3.5m,外围高4 m的蒙古包,至少要____ ____m2的毛毡.三、解答题17.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FH是⊙O 的切线,切点为F,FH∥BC,连结AF交BC于E,∠ABC的平分线BD交AF于D,连结BF.(1)证明:AF平分∠BAC;(2)证明:BF=FD.18.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BC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DC=DE.(1)求证:⊙A=⊙AEB;(2)连接OE,交CD于点F,OE⊙CD,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19.如图,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20cm,它分别是一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和另一圆内接正方形的边.求两圆相交弧间阴影部分的面积.20.问题背景: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①如图(1),在正△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则BM=CN;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则BM=CN.然后运用类似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则BM=CN.任务要求:(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①在正n(n≥3)边形ABCDEF…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不要求证明);②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A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BON=108°时,试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由AB 为⊙O 的切线,则AB ⊥OD .又BD =OB ,则AB 垂直平分OD ,AO =AD ,∠DAB =∠BAO .由AB 、AC 为⊙O 的切线,则∠CAO =∠BAO =∠DAB .所以,∠DAB =∠DAC =26°. ∠ADO =90°-26°=64°.本题涉及切线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2.【答案】C ;【解析】圆锥的高、底面半径与母线组成直角三角形.由题意,SO ⊥AB 于O ,∴ ∠SOA =∠SOB =90°.又SA =SB ,∠ASB =120°,∴ ∠SAB =∠SBA =,设SO =x m ,则AS =2x m .∵ AO =27,由勾股定理,得(2x)2-x 2=272,解得(m).3.【答案】A.;【解析】对图中阴影部分进行分析,可看做扇形、矩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差关系. ∵ 矩形ABCD 中,AB=2BC ,AB=8cm , ∴ AD=BC=4cm ,∠DAF=90°,,,又AF=AD=4cm , ∴,∴ .4.【答案】A ;【解析】OM 最长是半径5;最短是OM ⊥AB 时,此时OM=3,故选A. 5.【答案】D ;【解析】因为直径CD 垂直于弦AB ,所以可通过连接OA(或OB),求出半径即可. 根据“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寸),在Rt △AOE 中,,即,解得OA=13,进而求得CD=26(寸).故选D. 6.【答案】B.【解析】设OP 与⊙O 交于点N ,连结MN ,OQ ,如图,⊙OP=4,ON=2, ⊙N 是OP 的中点, ⊙M 为PQ 的中点,⊙MN 为⊙POQ 的中位线,180120302=°-?°93x =⊙MN=OQ=×2=1,⊙点M 在以N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当点M 在ON 上时,OM 最小,最小值为1, ⊙线段OM 的最小值为1.故选B . 7.【答案】C ; 【解析】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圆周角为;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 圆周角为.注意分情况讨论. 8.【答案】C ;【解析】连接OC 、OB ,则∠BOC =360°-90°-90°-50°=130°.点P 在优弧上时,∠BPC =∠BOC =65°;点P 在劣弧上时,∠BPC =180°-65°=115°. 主要应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圆周角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二、填空题 9.【答案】; 10.【答案】99°;【解析】由EB=EC ,∠E=46°知,∠ECB= 67°,从而∠BCD=180°-67°-32°=81°, 在⊙O 中,∠BCD 与∠A 互补,所以∠A=180°-81°=99°. 11.【答案】相交;【解析】求出方程 的两实根、分别是4、2,则-<<+,所以两圆相交.12.【答案】①①①;【解析】连接AD ,AB 是直径,则AD ⊙BC ,又⊙⊙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点D 是BC 的中点,即BD=CD ,故②正确; ⊙AD 是⊙BAC 的平分线,由圆周角定理知,⊙EBC=⊙DAC=⊙BAC=22.5°,故①正确;⊙⊙ABE=90°﹣⊙EBC ﹣⊙BAD=45°=2⊙CAD ,故④正确; ⊙⊙EBC=22.5°,2EC ≠BE ,AE=BE ,⊙AE ≠2CE ,③不正确; ⊙AE=BE ,BE 是直角边,BC 是斜边,肯定不等,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13.【答案】7或3;【解析】两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外切、内切)和相离(外离、内含).两圆内切时,圆心距,题中一圆半径为5,而d=2,所以有,解得r=7或r=3,即另一圆半径为7或 3.5136010092⨯⨯=°°413608092⨯⨯=°°122680x x -+=1r 2r 1r 2r d 1r 2r14.【答案】; ;【解析】正方形ABCD 外接圆的直径就是它的对角线,由此求得正方形边长为a .如图所示,设正八边形的边长为x .在Rt △AEL 中,LE =x ,AE =AL,∴ ,, 即正八边形的边长为..15.【答案】(1)π; 2π; (2)(n-2)π;【解析】∵ n 边形内角和为(n-2)180°,前n 条弧的弧长的和为个以某定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周长,∴ n 条弧的弧长的和为. 本题还有其他解法,比如:设各个扇形的圆心角依次为,,…,,则, ∴n 条弧长的和为.16.【答案】720π;【解析】∵ S =πr 2,∴ 9π=πr 2,∴ r =3.∴ h 1=4,∴ ,∴,.所求面积包括圆锥的侧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不包括底面积.1)a 22)a x 2x x a +=1)x a =1)a 2222241)]2)AEL S S S a x a a a =-=-=-=△正方形正八边形(2)1801(2)3602n n -=-121(2)(2)2n n ππ⨯⨯-=-1α2αn α12(2)180n n ααα+++=-…°1212111()180180180180n n απαπαππααα⨯+⨯++⨯=+++……(2)180(2)180n n ππ=-⨯=-5l ==223523 3.5152136S S S rl rh πππππππ=+=+=⨯⨯+⨯⨯=+=锥柱2036720S ππ=⨯=总17.【答案与解析】(1)连结OF∵FH 是⊙O 的切线 ∴OF⊥FH ∵FH∥BC ,∴OF 垂直平分BC∴∴AF 平分∠BAC .(2)由(1)及题设条件可知∠1=∠2,∠4=∠3,∠5=∠2 ∴∠1+∠4=∠2+∠3 ∴∠1+∠4=∠5+∠3 ∠FDB =∠FBD ∴BF =FD.18.【答案与解析】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180°, ⊙⊙DCE+⊙BCD=180°, ⊙⊙A=⊙DCE , ⊙DC=DE ,⊙⊙DCE=⊙AEB , ⊙⊙A=⊙AEB ;(2)⊙⊙A=⊙AEB , ⊙⊙ABE 是等腰三角形, ⊙EO ⊙CD , ⊙CF=DF ,⊙EO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 ⊙ED=EC , ⊙DC=DE , ⊙DC=DE=EC ,⊙⊙DCE 是等边三角形, ⊙⊙AEB=60°,⊙⊙ABE 是等边三角形.19.【答案与解析】解:∵公共弦AB =120 ∴==a R 46120r R a 6624222212060603=-⎛⎝ ⎫⎭⎪=-=2BF FC =A BCDE FO12345HA BCD EFO 12H()∴=-⎛⎝ ⎫⎭⎪=-==r R a O o 442422222602606090,∠S S S R a r AmB AO B AO B弓形扇形=-=-=-229036012180036004244∆ππS S S R a r AnB AO B AO B弓形扇形=-=-=-1160360122400360036266∆ππ()∴=+=-+S S S AmB AnB 阴影弓形弓形4200360013π()[]∴-+两圆相交弧间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2003600132πcm .20. 【答案与解析】 (1)如选命题①. 证明:在图(1)中,∵ ∠BON =60°,∴ ∠1+∠2=60°. ∵ ∠3+∠2=60°,∴ ∠1=∠3. 又∵ BC =CA ,∠BCM =∠CAN =60°, ∴ △BCM ≌△CAN ,∴ BM =CM . 如选命题②.证明:在图(2)中,∵ ∠BON =90°,∴ ∠1+∠2=90°. ∵ ∠3+∠2=90°,∴ ∠1=∠3. 又∵ BC =CD ,∠BCM =∠CDN =90°, ∴ △BCM ≌△CDN ,∴ BM =CN . 如选命题③.证明:在图(3)中,∵ ∠BON =108°,∴ ∠1+∠2=108°. ∵ ∠2+∠3=108°,∴ ∠1=∠3. 又∵ BC =CD ,∠BCM =∠CDN =108°, ∴ △BCM ≌△CDN ,∴ BM =CN . (2)①答:当∠BON =时结论BM =CN 成立.②答:当∠BON =108°时.BM =CN 还成立. 证明:如图(4),连接BD 、CE 在△BCD 和△CDE 中,∵ BC =CD ,∠BCD =∠CDE =108°,CD =DE , ∴ △BCD ≌△CDE .∴ BD =CE ,∠BDC =∠CED ,∠DBC =∠ECD . ∵ ∠CDE =∠DEN =108°, ∴ ∠BDM =∠CEM .∵ ∠OBC+∠OCB =108°,∠OCB+∠OCD =108°. (2)180n n-°又∵∠DBC=∠ECD=36°,∴∠DBM=∠ECM.∴△BDM≌△CEN,∴ BM=CN.。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十四章 圆 单元测试题(含多套试题)

第二十四章圆含多套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O的半径为4,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圆或等圆中弧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圆心角也相等B. 0°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直径C.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D. 三点确定一个圆3.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 点P在⊙O上B. 点P在⊙O内C. 点P在⊙O 外D. 无法确定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OC=120°,则∠BAC的度数是( )A. 70°B. 60°C. 50°D. 30°5.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截面圆半径OB=10,截面圆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是6,则水面宽AB是()A. 16B. 10C. 8D. 66.过⊙O内一点M的最长弦长为10cm,最短弦长为8cm,那么OM长为( )A. 3 cmB. 6cmC. 8cmD. 9 cm7.如图,过⊙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是A、B,OP交⊙O于点C,点D是优弧上不与点A、点C重合的一个动点,连接AD、CD,若∠APB=80°,则∠ADC的度数是()A. 15°B. 20°C. 25°D. 30°8.如图,线段AB是圆O的直径,弦CD⊥AB,如果∠BOC=70°,那么∠BAD等于()A. 20°B. 30°C. 35°D. 70°9.如图,已知BD是⊙O的直径,⊙O的弦AC⊥BD于点E,若∠AOD=60°,则∠DBC的度数为()A. 30°B. 40°C. 50°D. 6010.如图所示的向日葵图案是用等分圆周画出的,则⊙O与半圆P的半径的比为()A. 5﹕3B. 4﹕1C. 3﹕1D. 2﹕111.如图,⊙O的直径CD过弦EF的中点G,∠EOD=40°,则∠DCF 等于()A. 80°B. 50°C. 40°D. 20°12.如图,已知扇形OBC,OAD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OB=OA,则弧BC的长是弧AD长的多少倍()A. 倍B. 倍C. 2倍D. 4倍二、填空题13.在半径为6cm的圆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________cm.14.半径为4cm,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为________ cm2.15.若直线a与⊙O交于A,B两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6,AB=16,则⊙O的半径为________.16.如图,△ABC中,AB=AC=5cm,BC=8cm,以A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7.⊙O是△ABC的外接圆,∠BOC=100°,则∠A的度数为________.18.已知正四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2,则正四边形的周长是 ________19.如图,AB是圆O的弦,若∠A=35°,则∠AOB的大小为________度.20.如图,△ABC内接于⊙O,∠BAC=60°,⊙O的半径为3,则BC的长为________.21.要在三角形广场ABC的三个角处各修一个半径为2m的扇形草坪,则三个扇形弧长的和为________22.如图,两圆圆心相同,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π,则AB的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23.如图,在⊙O中,= ,OD= AO,OE= OB,求证:CD=CE.24.已知:如图,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Q为AB上一点,过Q点作⊙O的切线,交PA、PB于E、F点,已知PA=12cm,求△PEF的周长.25.已知: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P,PD⊥AC于点D.(1)求证:PD是⊙O的切线;(2)若∠CAB=120°,AB=6,求BC的值.26.如图所示,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且AC=CD,∠ACD=120°.(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2,求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7.如图,在△ABC中,AB=AC,⊙O是△ABC的外接圆,D为弧AC的中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DAE =105°.(1)求∠CAD的度数;(2)若⊙O的半径为3,求弧BC的长.28.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BA的延长线上,直线CD与⊙O相切于点D,弦DF⊥AB于点E,线段CD=10,连接BD;(1)求证:∠CDE=∠DOC=2∠B;(2)若BD:AB=:2,求⊙O的半径及DF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A3. C4. B5.A6. A7. C8. C9. A 10. D 11. D 12. B二、填空题13.4π14. π 15.10 16.相切17. 50°18.819.110 20.3 21.2π 22.8三、解答题23.证明:= ,∴∠AOC=∠BOC.∵AD=BE,OA=OB,∴OD=OB.在△COD与△COE中,∵,∴△COD≌△COE(SAS),∴CD=CE24.解:∵PA、PB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是A、B,∴PA=PB=12,∵过Q点作⊙O的切线,交PA、PB于E、F点,∴EB=EQ,FQ=FA,∴△PEF的周长是:PE+EF+PF=PE+EQ+FQ+PF,=PE+EB+PF+FA=PB+PA=12+12=24,答:△PEF的周长是24.25.解:(1)证明:∵AB=AC,∴∠B=∠C,∵OP=OB,∴∠B=∠OPB,∴∠OPB=∠C,∴OP∥AC,∵PD⊥AC,∴OP⊥PD,∴PD是⊙O的切线;(2)解:连结AP,如图,∵AB为直径,∴∠APB=90°,∴BP=CP,∵∠CAB=120°,∴∠BAP=60°,在RtBAP中,AB=6,∠B=30°,∴AP=AB=3,∴BP=AP=3,∴BC=2BP=6.26.(1)证明:连接OC,∵CA=CD,∠ACD=120°,∴∠A=∠D=30°,∴∠COD=2∠A=2×30°=60°,∴∠OCD=180°-60°-30°=90°,∴OC⊥CD,∵OC是⊙O的半径,∴CD是⊙O的切线;(2)解:∵∠A=30°,∴∠1=2∠A=60°.∴S扇形OBC=.在Rt△OCD中,∵,∴.∴.∴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7.(1)解:∵AB=AC,∴弧AB=弧AC,∵D是弧的中点,∴,∴,∴∠ACB=2∠ACD,∵四边形ABCD内接于⊙O,∴∠BCD=∠EAD=105°∴∠ACB+∠ACD=105°,即3∠ACD=105°,∴∠CAD=∠ACD=35°(2)解:∵AB=AC,∴∠ABC=∠ACB=70°,∴∠BAC=40°,连结OB,OC,则∠BOC=2∠BAC =80°,∴的长.28.(1)证明:∵直线CD与⊙O相切于点D,∴OD⊥CD,∠CDO=90°,∴∠CDE+∠ODE=90°.又∵DF⊥AB,∴∠DEO=∠DEC=90°.∴∠COD+∠ODE=90°,∴∠CDE=∠COD.又∵∠EOD=2∠B,∴∠CDE=∠DOC=2∠B.(2)解:连接AD.∵AB是⊙O的直径,∴∠ADB=90°.∵BD:AB=:2,∴在Rt△ADB中cosB==,∴∠B=30°.∴∠AOD=2∠B=60°.又∵∠CDO=90°,∴∠C=30°.在Rt△CDO中,CD=10,∴OD=10tan30°=,即⊙O的半径为.在Rt△CDE中,CD=10,∠C=30°,∴DE=CDsin30°=5.∵DF⊥AB于点E,∴DE=EF=DF.∴DF=2DE=10.圆(A)卷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1、已知△ABC 中,∠C=90°,AC=4㎝,AB=5㎝,CD ⊥AB 于D ,以C 为圆心,3㎝为半径作⊙C ,则点A 在⊙C_______,点B 在⊙C_______,点D 在⊙C_________(填“上”或“内”或“外”)。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 》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AB是⊙O的直径,的度数为60°,⊙O的半径为2cm,则弦AC的长为()A.2cm B.cm C.1cm D.cm2.已知圆O的半径为5,同一平面内有一点P,且OP=4,则点P与圆O的关系是()A.点P在圆内B.点P在圆外C.点P在圆上D.无法确定3.如图,是的直径,若,则圆周角的度数是()A.B.C.D.4.如图,已知半圆O与四边形的边相切,切点分别为D,E,C,设半圆的半径为2,则四边形的周长为()A.7 B.9 C.12 D.145.如图,是的内接三角形,作,并与相交于点D,连接BD,则的大小为()A.B.C.D.6.如图,点A,B,C在上,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对角线,则的长为()A.B.C.D.7.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点P在劣弧AB上,连接DP,交AC于点Q.若QP=QO,则的值为()A.B.C.D.8.如图,半径为的扇形中,是上一点,垂足分别为,若,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A.B.C.D.二、填空题9.如图,是的弦,C是的中点,交于点D.若,则的半径为 .10.如图,是的直径,交于点,且,则的度数= .11.AB为半圆O的直径,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锐角顶点P在半圆上,斜边过点B,一条直角边交该半圆于点Q.若AB=2,则线段BQ的长为.12.如图,为的外接圆,其中点在上,且,已知和则.13.如图,以正方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交的延长线于点,连结,若,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用表示)三、解答题14.如图,CD是⊙O的直径,弦AB⊥CD于E,是的中点,连接BC,AO,BD.求的大小.15.如图,是的外接圆,且,点M是的中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交于点D.(1)求证:是的切线;(2)若,求的半径.16.如图,等腰内接于,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E,交于F,垂足为D,连接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P.(1)求证:;(2)若,求的度数.17.如图,在中,是边上一点,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相交于点,连接,且.(1)求证:是的切线;(2)若,求的长.18.如图,⊙O的半径OC垂直于弦AB于点D,点P在OC的延长线上,AC平分∠PAB.(1)判断AP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4,弦AB平分OC,求与弦AB、AC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参考答案:1.A2.A3.B4.D5.A6.C7.D8.B9.510.24°11.12.13.14.解:又是中点在和中≌∴BD=OA是直径,OA是半径90°且30°. 15.(1)证明:∵∴∵点M是的中点∴∴∴∴是的直径∴∵∴∴是的切线;(2)解:如图所示,连接,设交于D∵∴设的半径为r,则∵∴在中,由勾股定理的∴∴∴的半径为.16.(1)证明:如图,连接BF.∵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E,交于F,且圆是轴对称图形,∴O,E,F三点共线,∴∴∴,∵,∴(2)解:如图,连接CF,设,则∵∴∵∴∴∴.∵∴,即易证(SAS),∴∵,∴,∴,∴,解得∴∴的度数为108°.17.(1)证明:连接OD.∵AC=CD∴∠A=∠ADC.∵OB=OD∴∠B=∠BDO.∵∠ACB=90°∴∠A+∠B=90°.∴∠ADC+∠BDO=90°.∴∠ODC=180°﹣(∠ADC+∠BDO)=90°.又∵OD是⊙O的半径∴CD是⊙O的切线.(2)解:∵AC=CD,∠A=60°∴△ACD是等边三角形.∴∠ACD=60°.∴∠DCO=∠ACB﹣∠ACD=30°.在Rt△OCD中,OD=CDtan∠DCO tan30°=2.∵∠B=90°﹣∠A=30°,OB=OD∴∠ODB=∠B=30°.∴∠BOD=180°﹣(∠B+∠BDO)=120°.∴的长18.(1)解:AP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理由如下:连接平分垂直于弦,且是半径是的切线;(2)解:连接OB,如图所示:∵弦AB垂直平分OC∴∴∴∵OA=OC∴△OAC是等边三角形∴∴△OBD≌△CAD(ASA)∴。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 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四章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O的半径为4,点A为O上一点,OA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O于点B,C,则BC的长为()A.3B.4C.3D.32.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一个圆的是()A.圆心与半径B.直径C.平面上的三个已知点D.三角形的三个顶点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O都在格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O是ABC的内心B.点O是ABC的外心C.点O是ABD的内心D.点O是ABD的外心4.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则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A在圆外B.点A在圆上C.点A在圆内D.不能确定5.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平分∠BA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AD B.BC=CD C.=AB AD D.∠BCA=∠DCA6.有下到结论:(1)三点确定一个圆;(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3)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7.一个点到圆的最大距离为11,最小距离为5,则圆的半径为().A.16或6 B.3或8 C.3 D.8 8.⊙O的面积是25π,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d≥5时,点在圆⊙O外B.当d<5时,点在圆⊙O上C.当d>5时,点在圆⊙O外D.当d≤5时,点在圆⊙O内9.如图,AB是⊙O的直径,且经过弦CD的中点H,已知cos∠CDB=45,BD=5,则OH的长为()A.23B.56C.1 D.7610.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于点E,连结CO并延长,交弦AD于点F.若AB=10,BE=2,则OF的长度是()A.5 2B.3C.25 11D5二、填空题11.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那么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12.如图,⊙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3,则弦AB的长是13.如图,将半径为2 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14.如图, AB 是圆 O 的直径, AD DC CB AC ==, 与 OD 交于点 E .如果 3AC = ,那么 DE 的长为 .三、计算题15.如图,AB 、CD 是⊙O 的直径,弦CE ∥AB , AC 的度数为70°.求∠EOC 的度数.16.如图,AB 、CD 是⊙O 的直径,弦CE ∥AB ,弧 CE 的度数为50°,求∠AOC 的度数.17.如图,A 、B 、C 、D 均为⊙O 上的点,其中A 、B 两点的连线经过圆心O ,线段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2DE ,∠E=18°,求∠AOC 的度数.四、解答题18.如图,AB 是 O 的直径,弦 CD AB ⊥ 于点E ,若 8AB = , 6CD = ,求 OE 的长.19.已知AB,AC为弦,OM⊥AB于M,ON⊥AC于N,求证:MN∥BC且MN=12BC.20.已知:如图,AB是⊙O的弦,半径OC、OD分别交AB于点E、F,且OE=OF.求证:AE=BF.五、综合题21.如图,在Rt△ABC中,∠BAC=90°,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圆,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结DE.(1)若∠ABC=20°,求∠DEA的度数;(2)若AC=3,AB=4,求CD的长.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A(0,-6),B(8,0)三点在⊙P上.(1)求⊙P的半径及圆心P的坐标;(2)M为劣弧OB的中点,求证:AM是∠OAB的平分线.23.定义:有两个相邻内角和等于另两个内角和的一半的四边形称为半四边形,这两个角的夹边称为对半线.(1)如图1,在对半四边形ABCD中,∠A+∠B=12(∠C+∠D),求∠A与∠B的度数之和;(2)如图2,O为锐角△ABC的外心,过点O的直线交AC,BC于点D,E,∠OAB=30°,求证:四边形ABED是对半四边形;(3)如图3,在△ABC中,D,E分别是AC,BC上一点,CD=CE=3,CE=3EB,F为DE的中点,∠AFB=120°,当AB为对半四边形ABED的对半线时,求AC的长.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解答】解:设OA与BC相交于点D,连接OB,BC是OA的垂直平分线,2OD AD∴==,90BDO∠=︒,2BC BD∴=,在Rt BDO中,224223BD=-=22343BC∴=⨯=故答案为:D.【分析】设OA与BC相交于点D,连接OB,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利用BC=2BD可得答案。
【单元练】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AC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OD AC ⊥于点,D 连接,BD BC .若10,8AB AC ==,则BD 的长是( )A .25B .4C .213D .245C 解析:C【分析】 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CB=90°,则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6,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到CD=AD=12AC=4,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BD 的长. 【详解】解:∵AB 为直径,∴∠ACB=90°,∴22221086BC AB AC =-=-=,∵OD ⊥AC , ∴CD=AD=12AC=4, 在Rt △CBD 中,222246213BD BC C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垂径定理.2.如图,四个水平放置正方形的边长都为4,顶点A 、B 、C 是圆上的点,则此圆的面积为( )A .72πB .85πC .100πD .104πB解析:B【分析】连接BC,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点O,连接OB,OC,根据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2,DE=4×4=16,DC=4+2=6,设OD=x,则OE=16-x,再根据OB=OC即可列出方程求得x=7,最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BC,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为点O,连接OB,OC,则OB=OC,AE=BE=2,DE=4×4=16,DC=4+2=6,设OD=x,则OE=16-x,∵OB=OC,∴OB2=OC2,∴22+(16-x) 2=62+x2,解得x=7,∴r2=OB2=22+92=85,∴圆的面积S=πr2=85π,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作三角形的外心,垂径定理的应用,圆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如图,分别以AB,AC为直径的两个半圆,其中AC是半圆O的一条弦,E是弧AEC中点,D是半圆ADC中点.若DE=2,AB=12,且AC˃6,则AC长为()A.2B.2C.2D.2D解析:D【分析】连接OE,交AC于点F,由勾股定理结合垂径定理求出AF的长,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OE ,交AC 于点F ,∵E 为AEC 的中点,∴OE AC ⊥,F 为AC 的中点,∵12AB =∴6OE AO ==设EF x =,则6OF x =-∵F 为AC 的中点,D 为半圆ADC 的中点,∴DF AC ⊥,DF AF =∵2DE =,∴2DF x AF =+=在Rt △AOF 中,222OA OF AF =+即2226(6)(2)x x =-++, ∴122x =+,222x =-∴2(2)822AC x =+=+或822-∵6AC >∴822AC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F 是解题的关键. 4.为落实好扶贫工作,某村驻村干部帮助村民修建了一个粮仓,该粮仓的屋顶是一个圆锥,为了合理购买、不浪费原材料,需要进行计算1个屋顶的侧面积大小,该圆锥母线长为5m ,底面圆周长为8m π,则1个屋顶的侧面积等于( )2m .(结果保留π)A .40πB .20πC .16πD .80πB解析:B【分析】 先根据底面周长可求得底面圆的半径,再根据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2πr=8π,∴r=4,又∵母线l=5,∴圆锥的侧面积=πrl =π×4×5=20π.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方法,牢记有关圆锥和扇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B=22,∠B=30°,∠C=45°,以A 为圆心,以AC 长为半径作弧与AB 相交于点E ,与BC 相交于点F ,则弧EF 的长为( )A .6πB .2πC .23πD .πA解析:A【分析】过A 作AD ⊥BC ,连接AF ,求出∠FAE ,再利用弧长计算公式计算EF 的长即可.【详解】解:过A 作AD 垂直BC ,连接AF ,如图,∵2,30,45AB B C =∠=︒∠=︒,可得2∴AC=2,∵AC=AF∴∠AFC=∠C=45°,∴∠FAE=∠AFC-∠B=45°-30°=15°∴EF 的长为:152180π⨯=6π 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关键是掌握弧长计算公式.6.已知⊙O ,如图,(1)作⊙O 的直径AB ;(2)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C ,D 两点;(3)连接CD 交AB 于点E ,连接AC ,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有下面三个推断:①CE DE =;②3BE AE =;③2BC CE =.其中正确的推断的个数是(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D解析:D【分析】 ①根据作图过程可得AC AD =,根据垂径定理可判断;②连接OC ,根据作图过程可证得△AOC 为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③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断.【详解】解:①∵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C ,D 两点,∴AC AD =,根据垂径定理可知,AB ⊥CE ,CE=DE ,∴①正确;②连接OC ,∵AC=OA=OC ,∴△AOC 为直角三角形,∵AB ⊥CE ,∴AE=OE ,∴BE=BO+OE=3AE ,∴②正确;③∵AB 为直径,∴∠ACB=90°,∵∠CAB=60°,∴∠ABC=30°,∴BC=2CE ,∴③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基本作图知识,熟练掌握各基本性质和综合运用是解答的关键.7.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AC=5,∠BAC=∠D .则AB 的长为( )A .5B .10C .52D .102解析:C【分析】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B ,得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解答即可.【详解】∵AC=AC ,∴∠D=∠B ,∵∠BAC=∠D ,∴∠B=∠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 是直径,∴△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5,∴AB=5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B .8.如图,AB 为O 的弦,半径OC 交AB 于点D ,AD DB =,5OC =,3OD =,则AB 的长为( )A.8 B.6 C.4 D.2A解析:A【分析】连接OB,根据⊙O的半径为5,CD=2得出OD的长,再由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出OC⊥AB,由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OB,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5,OD=3,∵AD=DB,∴OC⊥AB,∴∠ODB=90°,∴2222=-=-=,BD OB OD.534∴AB=2BD=8.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点C为BD的中点.若∠=︒,则B的度数是()A50A.50︒B.55︒C.60︒D.65︒D解析:D【分析】连接AC,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求出∠BAC,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连接AC ,∵点C 为BD 的中点,∴∠BAC=12∠BAD=25°, ∵AB 为⊙O 的直径,∴∠ACB=90°,∴∠B=90°-∠BAC=6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定理和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 中,45C ∠=︒,点A ,B 在O 上,点D 在ADB 上,DA DB =,则AOD ∠的度数为( )A .112.5°B .120°C .135°D .150°C解析:C【分析】 延长DO 交AB 于点H ,连接OB ,证明△△AOD BOD ≅,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求得290345∠=︒-∠=︒,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延长DO 交AB 于点H ,连接OB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5C ∠=︒,∴345∠=︒,∵DA DB =,OA OB =,∴△△AOD BOD ≅,∴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又∵AO BO =,∴DH AB ⊥,∴290345∠=︒-∠=︒,又∵221∠=∠,∴18045135AOD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圆有关的计算,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即可.二、填空题11.已知正方形MNKO 和正六边形ABCDEF 边长均为1,把正方形放在正六边形外边,使OK 边与AB 边重合,如图所示,按下列步骤操作:将正方形在正六边形外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KN 边与BC 边重合,完成第一次旋转;再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NM 边与CD 边重合,完成第二次旋转;…在这样连续的旋转过程中,第一次点M 在图中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是_______,第6次点M 的坐标是_______.【分析】先将正方形旋转六次的图形画出确定六次旋转之后点的位置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再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即可得解【详解 解析:13,12⎛+ ⎝⎭332⎛ ⎝⎭【分析】先将正方形旋转六次的图形画出,确定六次旋转之后点M 的位置,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30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12FH =、12CJ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632JM =,再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得32JF =,即可得解.【详解】解:经历六次旋转后点M 落在点6M 处,过M 作MH x ⊥于点H ,过6M 作6M J x ⊥于点J ,连接6IM ,如图:∵在Rt AFH 中,1AF =,60AFH ∠=︒,30FAH ∠=︒∴1122FH AF == ∵已知点M 的纵坐标是312+,即312MH =+ ∴点M 的坐标是:13,12⎛ ⎝⎭; ∵在6Rt CJM 中,61CM =,660JCM ∠=︒,630CM J ∠=︒∴61122CJ CM ==,226632JM CM CJ =-= ∵点I 是正六边形的中心∴1IC IF ==∴32JF IF IC CJ =+-=∴点6M 的坐标是:33,22⎛⎫ ⎪ ⎪⎝⎭. 故答案是:13,122⎛⎫+ ⎪ ⎪⎝⎭;33,22⎛⎫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旋转变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线段的和差以及坐标系中的图形与坐标,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22,0),()4,0,M是ABC ∆的外接圆,则圆心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M 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M 点为BC 和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利用点ABC 坐标易得BC 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x=3AB 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y=x 从而得到M 点的坐标然后计算MB 得到⊙M 的半径【详解】解:∵点ABC 的坐标分别是(解析:()3,310【分析】M 点为BC 和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利用点A 、B 、C 坐标易得BC 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x=3,AB 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y=x ,从而得到M 点的坐标,然后计算MB 得到⊙M 的半径.【详解】解:∵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2),(2,0),(4,0),∴BC 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x=3,∵OA=OB ,∴△O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的垂直平分线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即直线y=x ,∵直线x=3与直线y=x 的交点为M 点,∴M 点的坐标为(3,3),∵22(32)310MB =-+=∴⊙M 10.故答案为(3,3),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13.如图,等腰直角△ABC中,∠BAC=90°,AB=AC=4.平面内的直线l经过点A,作CE⊥l 于点E,连接BE.则当直线l绕着点A转动时,线段BE长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_.【分析】以AC为直径作圆O连接BO并延长交圆O于点可得BO+O>B从而可得BO+OE>B即BE为最大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O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意知CE⊥l于点E∴以AC为直径作圆O∵CE解析:225+【分析】以AC为直径作圆O,连接BO,并延长交圆O于点E',可得BO+O E'>B E',从而可得BO+OE>B E',即BE为最大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O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意知,CE⊥l于点E,∴以AC为直径作圆O,∵CE⊥AE,∴点E在圆O上运动,连接BO,并延长交圆O于点E',如图,∴BO+O E'>B E',∵OE=O E',∴BO+OE>B E',∴BE的长为最大值,∵AO=OC=OE,且AB=AC=4,∴122OE AC==又∵∠BAC=90°∴22222BO AO AB=+=+=4220∴25BO=∴BE=252+=+BO OE+故答案为:2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线段的最大值,构造出△ACE的外接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如图,点A,B,C在O上,顺次连接A,B,C,O.若四边形ABCO为平行∠=________︒.四边形,则AOC120【分析】连接OB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然后再说明△AOB△OBC为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连接OB∵点在上∴OA=OC=OB∵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解析:120【分析】连接OB,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然后再说明△AOB、△OBC为等边三角形,最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连接OB∵点A,B,C在O上∴OA=OC=OB∵四边形ABCO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O是菱形∴OA=OC=OB=AB=BC∴△AOB、△OBC为等边三角形∴∠AOB=∠BOC=60°∴∠AOC=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题意证得△AOB 、△OBC 为等边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A ,()3,0B ,以A 为圆心,2为半径作A ,点P 为A 上一动点,M 为OP 的中点,连接BM ,设BM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n ,则m n -的值为_________.2【分析】方法一:在轴上取一点连接可求由可得由点在上运动可知共线时可以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由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出即可;方法二:连接取中点连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可得作差计算即可【详解】解:方解析:2【分析】方法一:在x 轴上取一点()6,0E ,连接PE ,可求3OB BE ==,22345AE +=,由OM PM =,OB BE =,可得12BM PE =,由点P 在A 上运动,可知P 、A 、B 共线时,可以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大值'527EP ==+=,最小值''523EP =-=,由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出72m =,32n =即可;方法二:连接PA 、OA ,取OA 中点N ,连接MN 、BN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有BN MN BM BN MN -≤≤+,可得m BN MN =+,n BN MN =-,作差计算22m n MN PA -===即可.【详解】解:方法一:在x 轴上取一点()6,0E ,连接PE ,∵()3,0B ,()3,4A ,∴3OB BE ==,22345AE =+=,∵OM PM =,OB BE =,∴12BM PE =, ∵点P 在A 上运动, ∴P 、A 、B 共线时,可以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大值'527EP ==+=,最小值''523EP =-=,∴72m =,32n =, ∴2m n -=, 故答案为2.方法二:连接PA 、OA ,取OA 中点N ,连接MN 、BN ,BN MN BM BN MN -≤≤+,m BN MN =+,n BN MN =-,22m n MN PA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勾股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线段和差,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勾股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线段和差,引辅助线构造准确图形是解题关键. 16.如图,已知点C 是半圆О上一点,将弧BC 沿弦BC 折叠后恰好经过点,O 若半圆O 的半径是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过点O 作OD ⊥BC 于E 交半圆O 于D 点连接CD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OD ⊥BC 得BE =C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D =EO 则OE =OB 则可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OBC =30°即∠AB 解析:23π 【分析】过点O 作OD ⊥BC 于E ,交半圆O 于D 点,连接CD ,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OD ⊥BC 得BE =C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ED =EO ,则OE =12OB ,则可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OBC =30°,即∠ABC =30°则∠AOC=60°,由于OC =OB ,则弓形OC 的面积=弓形OB 的面积,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及S 阴影部分=S 扇形OAC 即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如图:过点O 作OD ⊥BC 于E ,交半圆O 于D 点,连接CD ,∵OD ⊥BC ,∴BE =CE ,∵半圆O 沿BC 所在的直线折叠,圆弧BC 恰好过圆心O ,∴ED =EO ,∴OE =12OB , ∴∠OBC =30°,即∠ABC =30°,∴∠AOC=60°;∵OC =OB ,∴弓形OC 的面积=弓形OB 的面积,∴S 阴影部分=S 扇形OAC =260223603ππ⋅=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垂定定理、圆周角定理和扇形的面积公式.17.如图,在圆O 的内接五边形ABCDE 中,40CAD ∠=︒,则B E ∠+∠=_______°.220【分析】连接CE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得∠B+∠AEC=180°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CED=∠CAD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析:220【分析】连接CE,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可得∠B+∠AEC=180°,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CED=∠CAD,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连接CE,∵五边形ABCDE是⊙O的内接五边形,∴四边形ABCE是⊙O的内接四边形,∴∠B+∠AEC=180°,∵∠CED=∠CAD=40°,∴∠B+∠AED=180°+40°=220°【点睛】本题考查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圆内接四边形是解题关键.BC=,若点P是矩形ABCD上一动点,要使得18.在矩形ABCD中,43AB=6∠=︒,则AP的长为__________.或4或8【分析】取CD中点P1连接60APBAP1BP1由勾股定理可求AP1=BP1=4即可证△AP1B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P1B =60°过点A点P1点B作圆与ADBC各有一个交点即这样的P点一共3个再运用勾解析:434或8.【分析】取CD中点P1,连接AP1,BP1,由勾股定理可求AP1=BP1=3△AP1B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P1B=60°,过点A,点P1,点B作圆与AD,BC各有一个交点,即这样的P 点一共3个.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取CD 中点P 1,连接AP 1,BP 1,如图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43,AD =BC =6,∠D =∠C =90°∵点P 1是CD 中点∴CP =DP 1=23∴AP 1=221AD DP +=43, BP 1=221BC CP +=43 ∴AP 1=P 1B =AB∴△APB 是等边三角形∴∠AP 1B =60°,过点A ,点P 1,点B 作圆与AD ,BC 的相交,∴这样的P 点一共有3个当点P 2在AD 上时,如图2,∵四边形ABCD 是矩形,∴3,43,90AB A CD AD =∠===︒∵260,AP B ∠=︒∴221,2P A P B = 即222,P B P A =在2Rt P AB ∆中,22222,P B P A AB -=∴222222(43),P A P A -=∴24AP =;当点P 3在BC 上时,如图3,∵四边形ABCD 是矩形,∴∠B=90°∵∠360,AP B =︒∴∠3390906030,P AB AP B =︒-∠=︒-︒=︒ ∴331,2BP AP = 在3Rt ABP ∆中,22233,AP BP AB -=222331()(43),2AP AP -= 23348,4AP = ∴8,AP =综上所述,AP 的长为:43或4或8.故答案为:43或4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19.如图,半径为10的扇形AOB 中,∠AOB=90°,C 为AB 上一点,CD ⊥OA ,CE ⊥OB ,垂足分别为D 、E .若∠CDE=36°,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10π【分析】连接OC 易得△ODE ≌△ECO 所以扇形OBC 的面积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求得扇形OBC 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如下图连接OC ∵∠AOB=90°CD ⊥OACE ⊥OB ∴四边形ODCE 为矩解析:10π【分析】连接OC ,易得△ODE ≌△ECO ,所以扇形OBC 的面积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求得扇形OBC 的面积即可.【详解】解:如下图连接OC ,∵∠AOB=90°、CD ⊥OA 、CE ⊥OB∴四边形ODCE 为矩形∴OD=CE ,OE 为公共边∴△ODE ≌△ECO∴△ODE 的面积=△ECO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236361010360360O BC SOB πππ-==⨯=. 故答案为:10π.【点睛】本题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矩形的性质.其关键是用矩形性质对阴影部分进行等积变换,发现△ODE 的面积=△ECO 的面积.20.湖州南浔镇河流密如蛛网,民间有“千步一桥”之说.如图,某圆弧形桥拱的跨度AB =12米,拱高CD =4米,则该拱桥的半径为____米. 65【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此圆的圆心在CD 所在的直线上设圆心是O 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详解】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知此圆的圆心在CD 所在的直线上设圆心是O 连接OA 拱桥的跨度AB=12m解析:6.5【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此圆的圆心在CD 所在的直线上,设圆心是O .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详解】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知此圆的圆心在CD 所在的直线上,设圆心是O ,连接OA . 拱桥的跨度AB =12m ,拱高CD =4m ,根据垂径定理,得AD=6 m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264AO AO =--,解得:AO =6.5m .即圆弧半径为6.5米,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注意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解答题2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BD 平分ABC ∠交⊙O 于点D ,过点D 作DE BC ⊥,垂足为E .(1)求证:DE 与⊙O 相切;(2)若10AB =,6AD =,求DE 的长.解析:(1)见解析;(2)245 【分析】(1)连接OD ,由BD 为角平分线得到OBD CBD ∠=∠,再由OB=OD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ODB OBD ∠=∠,从而得出ODB CBD ∠=∠,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OD 与BE 平行,由DE 垂直于BE 得到OD 垂直于DE ,即可得证;(2)过D 作DH AB ⊥于H ,根据HL 得出△≌△Rt ADH Rt CDE ,得出AH CE =,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22221068BD AB AD -=-=,再利用等积法即可得出DE 的长.【详解】(1)证明:连接OD .∵OD OB =,∴ODB OBD ∠=∠.∵BD 平分ABC ∠,∴OBD CBD ∠=∠.∴ODB CBD ∠=∠,∴//OD BE .∴180BED ODE ∠+∠=︒.∵BE DE ⊥,∴90BED ∠=︒.∴90ODE ∠=︒.∴OD DE ⊥.∴DE 与O 相切;(2)过D 作DH AB ⊥于H .∵BD 平分ABC ∠,DE BE ⊥,∴DH DE =.∵AD CD =,∴AD CD =.∴()Rt ADH Rt CDE HL △≌△,∴AH CE =.∵AB 是O 的直径,∴90ADB ∠=︒. ∵10AB =,6AD =, ∴22221068BD AB AD =-=-=. ∵1122AB DH AD BD ⋅=⋅,∴245DH =. ∴245DE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如图,AB 是圆的直径,且AD//OC ,求证:CD BC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主要是根据弧相等只需要证明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或者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即可证明.连接AC 或者OD 都可以证明.【详解】解:连接ACAD//OC∴∠DAC=∠OCAOA=OC∴∠BAC=∠ACO∴∠DAC=∠BAC∴CD BC =.【点睛】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内容的掌握.同时角相等和弧相等之间的转化. 23.如图,已知直线PT 与⊙O 相交于点T ,直线PO 与⊙O 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PTA B ∠=∠.(1)求证:PT 是⊙O 的切线;(2)若3PT BT ==解析:(1)证明见解析;(2)364π- 【分析】 (1)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TB=90°,则∠B+∠OAT=90°,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OAT=∠2,从而得∠PTA+∠2=90°,即∠OTP=90°,所以直线PT 与⊙O 相切;(2)利用TP=TB 得到∠P=∠B ,而∠OAT=2∠P ,所以∠OAT=2∠B ,则利用∠ATB=90°可计算出∠B=30°,∠POT=60°,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T=12AB ,△AOT 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OAT -S △AOT 进行计算.【详解】(1)证明:连接OT ,∵AB 是⊙O 的直径,∴∠ATB=90°,∴∠B+∠OAT=90°,∵OA=OT ,∴∠OAT=∠2,∵∠PTA=∠B ,∴∠PTA+∠2=90°,即∠OTP=90°,∴直线PT 与⊙O 相切;(2)∵3PT BT ==∴∠P=∠B=∠PTA ,∵∠TAB=∠P+∠PTA ,∴∠TAB=2∠B ,∵∠TAB+∠B=90°,∴∠TAB=60°,∠B=30°,在Rt △ABT 中,设AT=a ,则AB=2AT=2a ,∴a 232=(2a)2,解得:a=1,∴AT=1,∵OA=OT ,∠TAO=60°,∴△AOT 为等边三角形, 13312AOT S ∴=⨯=. ∴阴影部分的面积2Δ 60133360464AOT AOTS S ππ⨯=-=-=-扇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此类题常与方程结合,列方程求圆的半径和线段的长,也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2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请用无刻度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1)如图1,当点D 在圆上时,作BAC ∠的平分线;(2)如图2,当点D 不在圆上时,作BAC ∠的平分线.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结合圆的 半径相等,可知四边形AODE 是菱形,利用菱形的性质即可做出BAC ∠的平分线;(2)延长OD 交于圆一点,连接该点与点A ,由此即可作出C BA ∠的平分线.【详解】解:(1)如图①:AD 即为所求.∵四边形AODE 是平行四边形点D 在圆上∴四边形AODE 是菱形∴AD 平分BAC ∠;(2)如图②:延长OD 交于圆一点P ,连接AP ,同理可证AP 即为所求.【点睛】此题考查尺规作图,关键是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及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25.如图1是某人荡秋千的情形,简化成图2所示,起始状态下秋千顶端O 与座板A 的距离为2m (此时OA 垂直于地面),现一人荡秋千时,座板到达点B (OA 不弯曲).(1)当BOA 30∠=时,求AB 弧的长度(保留π);(2)当从点C 荡至点B ,且BC 与地面平行,3m BC =时,若点A 离地面0.4m ,求点B 到地面的距离(保号根号).解析:(1)3m π;(2)127()52m -. 【分析】(1)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D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详解】解:(1)AB 弧线的长度=302()1803m ππ⨯=; (2)如图,∵OB=OC ,OD ⊥BC ,∴1322BD BC ==, 在Rt △OBD 中,OD 2+BD 2=OB 2, ∴2222372()2OD OB BD =-=-=, ∴点B 到地面的距离=712720.4252-+=-, 答:点B 到地面的距离为127(5m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弧长的计算、勾股定理,掌握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点E 在⊙O 外,∠CAE=∠ADC .(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2,∠B=6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解析:(1)见解析;(2)433π- 【分析】(1)根据AB 是直径得到∠ACB=90°,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AE =90°,即可得到结果; (2)作OM ⊥AC ,垂足为M ,求得AM=3,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证明:∵AB 是⊙O 的直径,∴∠ACB=90°,∴∠B+∠BAC=90°,∵∠B=∠ADC=∠CAE ,∴∠BAE=∠BAC+∠EAC=∠BAC+∠B=90°,∴ BA ⊥AE ,∴AE 是⊙O 的切线.(2)解:作OM ⊥AC ,垂足为M .∵∠B=60°,∴∠AOC=2∠B=120°,∴∠AOM=∠COM=60°, ∴OM=12AO=1, ∴3 ∴AC=2AM=23∴S 阴=S 扇形AOC -S △AOC =120414-231336023π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证明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7.如图,ABC 内接于O ,60BAC ∠=︒,点D 是BC 的中点.BC ,AB 边上的高AE ,CF 相交于点H .试证明:(1)FAH CAO ∠=∠;(2)四边形AHDO 是菱形.解析:(1)见详解;(2)见详解【分析】(1)连接AD ,根据题意易得,BAD CAD OD BC ∠=∠⊥,则有∠DAE=∠ODA ,∠DAO=∠ODA ,然后根据角的等量关系可求解;(2)过点O 作OM ⊥AC 于M ,由题意易得AC=2AM ,AC=2AF ,进而可证△AFH ≌△AMO ,然后可得四边形AHDO 是平行四边形,最后问题可证.【详解】证明:(1)连接AD ,如图所示:∵点D 是BC 的中点,∴,BAD CAD OD BC ∠=∠⊥,∵AE ⊥BC ,∴AE ∥OD ,∴∠DAE=∠ODA ,∵OA=OD ,∴∠DAO=∠ODA ,∴∠BAD-∠DAE=∠CAD-∠DAO ,∴∠FAH=∠CAO ;(2)过点O 作OM ⊥AC 于M ,∴AC=2AM ,∵CF ⊥AB ,∠BAC=60°,∴AC=2AF ,∴AF=AM ,∵∠AFH=∠AMO=90°,∠FAH=∠OAM ,∴△AFH ≌△AMO (ASA ),∴AH=AO ,∵OA=OD ,∴AH //CD ,∴四边形AHDO 是平行四边形,∵OA=OD ,∴四边形AHDO 是菱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菱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8.已知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两点,76APB ∠=︒ ,C 为O 上一点. (1)如图,求ACB ∠的大小; (2)如图,AE 为O 的直径,AE 与BC 相交于点D ,若AB AD =,求EAC ∠的大小.解析:(1)52︒;(2)19︒【分析】(1)连接OA 、OB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90OAP OBP ∠=∠=︒,可以求出AOB ∠的度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B ∠的度数;(2)连接CE ,根据(1)的结论,先求出BCE ∠的度数,再由圆周角定理得到BAE BCE ∠=∠,再等腰三角形ABD 中求出底角ADB ∠的度数,再由外角和定理就可以求出EAC ∠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连接OA 、OB ,∵PA 、PB 是O 的切线,∴90OAP OBP ∠=∠=︒,∴360909076104AOB ∠=︒-︒-︒-︒=︒,根据圆周角定理,1522ACB AOB ∠=∠=︒;(2)如图,连接CE , ∵AE 是O 的直径, ∴90ACE ∠=︒, ∵52ACB ∠=︒, ∴905238BCE ∠=︒-︒=︒, ∴38BAE BCE ∠=∠=︒, ∵AB AD =, ∴71ABD ADB ∠=∠=︒, ∴19EAC ADB ACB ∠=∠-∠=︒.【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性质定理进行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章 圆 练习题圆 圆1.五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圆圈,如图,做一个抢小红旗的游戏,把这只小红旗放在什么位置上才能使这个游戏比较公平,说说你的理由.2. 如图,AB 过圆心O ,且AD OB =,B ∠=54°,求A ∠的度数.3. 请你在如图所示的12×12的网格图形中任意画一个圆,则所画的圆最多能经过169个格点中的___________个格点.4. 圆O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P 到圆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是10,最小距离是2,求此圆的半径是多少5. 求证矩形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6. 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第1题) (第2题) (第3题)垂直于弦的直径1.如图,AB 为O ⊙的弦, O ⊙的半径OE 、OF 分别交AB 于C 、D ,且AC BD =.试问:CE 与DF 的大小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半径为2的圆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 和CD ,它们的交点E到圆心O 的距离等于1,则22CD AB +=( )A 、28B 、26C 、18D 、353.如图,将半径为4cm 的圆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则折痕的长为( )A 、43cmB 、23cmC 、3cmD 、2cm4.已知O ⊙的半径为13cm ,该圆的弦AB ∥CD ,且AB =10cm ,CD =24cm ,则AB 和CD 之间的距离为( )(A )17cm (B )7cm(C )13cm 或26cm (D )17cm 或7cm5.当宽为3cm 的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的两个交点处的读书如图6所示(单位:cm ),那么该圆的半径为 cm.6.已知,O ⊙的半径是5cm ,AB 、CD 是两条平行弦,且AB =8cm ,CD =6cm ,则AC 的长•例2图MN E O DCB A为 .7.已知等腰△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半径为5的⊙O 上,如果底边BC 的长为8,则BC 边上的高为 .8.如图,有一圆弧形门拱的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1m ,跨度CD 为4m ,求这个门拱的半径.弧、弦、圆心角1.如图,OE 、OF 分别为⊙O 的弦AB 、CD 的弦心距,如果OE=OF ,那么 .(只需写一个正确的结论)2.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CD DE ==,∠COD=35°,求∠AOE 的度数.3.如图,在⊙O 中,AB=AC ,∠ACB=60°,求证∠AOB=∠BOC=∠AOC.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和OB 的中点,CM AB ⊥,DM AB ⊥.求证: AC BD =.OCBABCEDOF5.O 中,若2AB CD =,试探索AB 与2CD 的大小关系.3.如图,CD 为O 的直径,以D 点为圆心,DO 长为半径作弧交O 于A 、B .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 圆周角1.如图,AB 和CD 都是⊙0的直径,∠AOC=50°,则∠C= (度).2. 量角器按如图的方式放置在三角形纸板上,使点C 在半圆上.点A 、B 的读数分别为86°、30°,则∠ACB 的大小为 (度).,B 是圆O 上的两点,60AOB ∠=,C 是圆O 上不与A 、B 重合的任一点,求ACB ∠= (度).4. 如图,在⊙O 中,A 、B 、C 是圆上三点,若∠BOC=K ∠AOB , 那么∠CAB 是∠ACB 的 倍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是经过O (0,0),A (0,2),B (2,0)的圆上一个动点(P 与O 、B 不重合),且点P 在x 轴上方,则OPB ∠= 度.6.如图,C 经过原点,并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D 两点.已知30O OBA ∠=,点D 的坐标为(0,2),则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C .7.如图2,⊙C 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点A 的坐标为(0,3),M 是第三象限内OB 上一点,BMO ∠=120,则⊙C 的半径为 .8. 如图①,锐角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O 上,高AD 、BE 所在直线交于H ,AD 所在直线交O 于G .(1)求证:DH DG =;(2)将“锐角ABC ∆”改为“钝角ABC ∆,BAC ∠为钝角”,其它条件不变,完成图②,试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证明你的结论.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O 的半径5r =cm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3d OD ==cm.在直线l 上有P 、Q 、R 三点,且有4PD =cm ,QD >4cm ,RD <4cm.P 、Q 、R 三点对于O 的位置各是怎样的2.关于三角形外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 (B )三角形的外心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C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D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边中点的距离相等 3. 如图3,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 ,B ,C 三点, 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x y CAO BM是( )A .点PB .点QC .点RD .点M4. 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1,3)、B (-2,-2)、C (4,-2),则△ABC 外接圆半径的长度为 .5.O 的半径为1cm ,⊙O 为ABC ∆的外接圆,且BC =2cm ,那么A ∠= .6.在直角坐标系中,以P (2,1)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恰好有三个公共点,求r 的值.7.已知Rt △ABC 的两直角边为a 和b ,且a ,b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求Rt △ABC 的外接圆面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ABC 中,∠C =90°,AC =3cm ,BC =4cm ,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以点C 为圆心,2.3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 相离; ②以点C 为圆心,2.4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 相切; ③以点C 为圆心,2.5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 相交. 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MRQABCP xyABC(第3题) (第4题)A BO C(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2.如图,⊙O 1的半径为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点O 2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1O 2垂直AB 与P 点,O 1O 2=8.若将⊙O 1绕点P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 1与正方形ABCD 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A . 3次B .5次C . 6次D . 7次3. 如图,⊙O 的半径为2,点A 的坐标为(2,32),直线AB 为⊙O 的切线,B 为切点.则B 点的坐标为( ) (A)⎪⎪⎭⎫⎝⎛-5823, (B )()13,-(C )⎪⎭⎫⎝⎛-5954,(D )()31,-4.已知AC ⊥BC 于C ,BC =a ,CA =b ,AB =c ,下列选项中⊙O 的半径为ba ab+的是( )5.木工师傅可以用角尺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半径r .用角尺的较短边紧靠O ,并使较长边与O 相切于点C .假设角尺的较长边足够长,角尺的顶点B ,较短边8cm AB =.若读得BC 长为cm a ,则用 含a 的代数式表示r 为 .6.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AOC=30,半径为1cm 的⊙P 的圆心在射线OA 上,开始时,PO=6cm ,如果⊙P 以1cm/秒的速度沿由A 向B 的方向移动,那么当⊙P 的运动时间t (秒)满足什么条件时,⊙P 与直线CD 相交xyO11BAOxy A B PCD7. 如图,菱形ABCD 的顶点A 、B 在x 轴上,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BAD =60°,点A 的坐标为(-2,0).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照A →D →C →B →A 的顺序在菱形的边上匀速运动一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t 为何值时,以点P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与对角线AC 相切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8. 如图,在△ABC 中,ABC ∠=90°,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于D ,E 是BC 的中点,连接ED . 求证:DE 是⊙O 的切线.9.已知,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O 与腰AB 相切于点D .求证:AC 与O 相切.10.如图,已知直线PA 交⊙O 于A 、B 两点,AE 是⊙O 的直径,点C 为⊙O 上一点,且AC 平分∠PAE ,过C 作CD PA ⊥,垂足为D .(1) 求证:CD 为⊙O 的切线;(2) 若DC +DA =6,⊙O 的直径为10,求AB 的长度.FEODA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它的两条切线,DE 切⊙O 于点E ,交AM 于点D ,交BN 于点C ,F 是CD 的中点,连接OF ,(1)求证:OD∥BE ;(2)猜想:OF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2.如图14-1至14-4中,两平行线AB,CD 间的距离为6,点M 为AB 上一定点.思考: 如图14-1,圆心为O 的半圆纸片在AB,CD 之间(包括AB,CD ),其直径MN 在AB 上,MN=8,点P 为半圆上一点,设∠MOP=α.当α= 度时,点P 到CD 的距离最小,最小值为 。
探究一: 在图14-1的基础上,以点M 为旋转中心,在AB,CD 之间顺时针旋转该半圆纸片,直到不能再转动为止,如图14-2,得到最大旋转角∠BMO= 度,此时点N 到CD 的距离是探究二: 将图14-1中的扇形纸片NOP 按下面对α要求剪掉,使扇形纸片MOP 绕点M 在AB,CD 之间顺时针旋转。
(1)如图14-3,当α=60°时,求在旋转过程中,点P 到CD 的最小距离,并请指出旋转角∠BMO 的最大值;(2)如图14-4,在扇形纸片MOP 旋转过程中,要保证点P 能落在直线CD 上,请确定α的取值范围.(参考数据:sin49°=43,cos41°=43,tan37°=43) 图14-4图14-3图14-2图14-1αααMB D NO A B CD NOA CD POO A B CMPM M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相交两圆的半径分别是为6cm和8cm ,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圆心距为cm.2.如图,在12×6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的半径为1,B的半径为2,要使A与静止的B相切,那么A由图示位置需向右平移个单位.3.请你类比一条直线和一个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图①、②、③中,分别各画出一条直线,使它与两个圆都相离、都相切、都相交,并在图④中也画上一条直线,使它与两个圆具有不同于前面3种情况的位置关系.A B4.两同心圆中,大圆半径为9,小圆半径为5,若O 与这两圆都相切,则O 的半径等于 .5.如图,小圆的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大圆的圆心坐标为(a ,0),半径为5.如果两圆内含,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6.一个等腰梯形的高恰好等于这个梯形的中位线.若分别以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直径作圆,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7.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厘米、12厘米、13厘米,以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的三个圆两两外切,则此三个圆的半径分别为____________.8.已知半径为1厘米的两圆外切,半径为2厘米且和这两圆都相切的圆共有__________个. 正多边形和圆 1.下列说法:①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②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③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④正多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正五边形共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共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a ,0) xyO · 3 5O NMCB AO NM DCBA O ABCDEMNON MF EDCBA图1 图2 图3 图(n -2)…3.正多边形绕它的中心旋转36°后,才与原正多边形第一次重合,那么这个正多边形是 正 边形.4.已知△ABC 的周长为20,△ABC 的内切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AD=4,那么BC=__________.5. 如图1、图2、图3、…图(2)n -,M 、N 分别是O 的内接正三角形ABC 、正四边形ABCD ,正五边形ABCDE 、…正n 边形ABCDEF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BM CN =,连接OM 、ON . 则图1中MON ∠= (度);图 2 中MON ∠= (度);…;图(2)n -中MON ∠= (度).弧长和扇形面积1.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绕点A 旋转,当B 、C 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 的弧EF 上时,弧BC 的长度等于( )(A)6π (B)4π(C)3π (D)2π2.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积为230cm π的扇形OAB ,半径OA =6cm ,且OA 与地面垂直.CA BPDE F在没有滑动的情况下,将扇形向右滚动至OB 与地面垂直为止,则O 点移动的距离为( ) (A )20cm (B )24cm (C )10cm π (D )30cm π3.如图,扇形OAB 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若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 ,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 )22cm (B )2cm(C )22cm (D )21cm 4.圆锥形烟囱帽的底面直径为80cm ,母线长为50cm ,则这样的烟囱帽的侧面积是( ). (A )4000πcm 2(B )3600πcm 2(C )2000πcm 2(D )1000πcm 25.如图,圆锥的侧面积恰好等于其底面积的2倍,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图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 (A )60(B )90 (C )120(D )180与圆有关的阴影面积问题1. 如图,在ΔABC 中,BC=4,以A 为圆心,2为半径的⊙A 与BC 相切于点D ,交AB 于E,交AC 于F ,点P 是⊙A 上一点,且∠EPF=40º,AOB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2. 如图,ΔABC 中,∠C 是直角,AB=12cm ,∠ABC=60°,将ΔABC 以点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使点C 旋转到AB 边延长线上的点D 处,则AC 边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 如图,扇形AOB 的圆心角为直角,正方形OCDE 内接于扇形,点C 、E 、D 分别在OA 、OB 、⋂AB 上,过点A 作AF ⊥ED 的延长线于F,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4. A 、B 、C 、D 是圆周上的四个点,⋂AB +⋂CD =⋂AD +⋂BC ,且弦AB=8,弦CD=4,则图中弓形AB 、弓形CD (阴影部分的面积)的面积和是多少5.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以边长AB 为直径作半圆,将所作半圆向上移动,当半圆的弧与边CD 相切时停止运动,求扫过阴影部分的面积ABOC DEFOA BCD10cm【随堂检测】1.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2.如图,ABCD 是边长为________的一个正方形,、⋂EF ⋂HG 、 ⋂EH 、⋂FG 都是半径为4的圆弧,且⋂EH 、⋂FG 分别与AB 、AD 、BC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__3.如图,AD 是圆O 的直径,A 、B 、C 、D 、E 、F 顺次六等分圆O ,已知圆O 的半径为 ,P 为直径AD 上任意一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