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明北京城的建筑风格

简述明北京城的建筑风格

简述明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北京城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从古代的皇城紫禁城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历经千年,融合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古代建筑风格1. 皇城紫禁城皇城紫禁城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帝的官方居所和政治中心,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紫禁城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官衙和庙宇等公共建筑群,内廷是皇帝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

2. 庙宇建筑北京还有许多古老而著名的庙宇建筑,如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等。

这些庙宇建筑通常都采用传统汉族木结构工艺,并在细节上进行精细雕刻和涂彩装饰。

3. 四合院四合院是传统汉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也是北京城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四合院通常由四面围合的房子和一个中心庭院组成,庭院中种植着花草树木,是家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现代建筑风格1. 高楼大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城也出现了许多现代化高楼大厦。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俗称“央视大裤衩”),该建筑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造型独特,引起了广泛关注。

2. 奥运场馆2008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为此修建了许多新的体育场馆和设施。

其中最著名的是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游泳馆。

这些场馆采用了现代化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外形上呈现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形态。

3. 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是近年来在北京城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

它将商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成为城市中心的新地标。

商业综合体通常采用现代化建筑风格,外观设计大胆创新,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和游客。

三、北京城建筑的特点1. 以木结构为主北京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地区树木资源丰富。

同时,木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透气性,在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非常适宜。

2. 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颜色之一,也是北京城建筑中最常用的颜色。

游览北京鸟巢感受现代建筑的震撼

游览北京鸟巢感受现代建筑的震撼

游览北京鸟巢感受现代建筑的震撼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也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其中,北京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馆,成为现代建筑的一大亮点。

在我最近的一次游览中,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建筑的震撼。

北京鸟巢外观宏伟壮观,设计独特,吸引了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

当我第一次站在鸟巢前时,琥珀色的立面给人一种温暖而庄重的感觉。

这座建筑受到中国古代工艺的启发,采用了“双皮”结构,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具有出色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同时也利于透光,使馆和夏季的光线透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进入鸟巢内部,我被它的内部设计和布局所震撼。

一片宽敞的场馆,呈现出典型的鸟巢形状,让人不禁感到崇拜之情。

鸟巢内部的座席和走道交错有序,看台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散点连线”理念,将灯光、音响和观众视野相结合,确保观众在任何位置都能获得舒适和良好的观赏体验。

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馆,鸟巢承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荣耀时刻。

在这里,我仿佛能够感受到2008年奥运会的辉煌。

当我走在鸟巢内的草坪上时,想象着当年的巅峰时刻,触摸着那些曾经属于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地方,不禁心潮澎湃。

除了奥运会,鸟巢还举办了许多国内外重要的活动和演出。

透过玻璃墙,我可以看到场馆内的舞台和观众席,充满了活力和能量。

我还有幸参观了鸟巢内的运动员休息区,那里设有现代化的设施,为运动员提供了舒适和便利。

不仅如此,鸟巢还拥有一个博物馆,展示了建筑的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以及规划过程。

在博物馆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鸟巢的背后故事和建筑工艺,深刻感受到设计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游览北京鸟巢,我不仅仅是看到了一座现代建筑的骄傲,更是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力量。

鸟巢的存在,不仅为北京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雄心与实力。

它成为了北京的一个象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进步和独特魅力。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光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光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光在过去几十年里,北京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不仅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代建筑和城市发展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北京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而迷人的风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光。

一. 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物首先,北京拥有许多具有地标性的现代建筑物,它们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

例如,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建筑,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该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独特,寓意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瞩目的现代建筑,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和首都博物馆。

这些建筑物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宏伟的结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二. 北京的现代建筑风格北京的现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既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也有现代化的国际风格建筑。

例如,北京的鸟巢国家体育场是一座标志性的现代建筑,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其外观采用了独特的鸟巢形状结构,给人一种创新和动感的感觉。

另外,中国尊是北京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

它的设计在保持了现代摩天楼的风格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其外观犹如古代青铜器“大鼎”的形状,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此外,北京的现代建筑还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别名“水立方”,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典范之一。

三. 北京的城市风光除了现代建筑,北京还拥有迷人的城市风光。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北京的建筑风格多样,并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颐和园是一座古代宫殿和花园,它的建筑和湖泊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宜人的景观。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公园和广场,如天坛公园和奥林匹克公园。

在这些开放的空间中,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现代建筑,还能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宁静。

总结综上所述,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光独具魅力。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貌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貌

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在积极展现着其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现代建筑在北京的城市风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推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北京的现代建筑与城市风貌进行探讨,以展示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

一、背景介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

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建筑风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风格的建筑逐渐融入现代化的背景之中,现代建筑成为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建筑的特点北京的现代建筑风格多样,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

其次,现代建筑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既满足了建筑需求,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现代建筑注重与城市环境的融合,通过建筑立面、灯光设计、景观布置等手法,体现了对城市风貌的尊重和塑造。

三、现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1.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是北京的一座现代化艺术宫殿,也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外观设计独特,造型宛如一个巨大的鸟巢,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巢”。

国家大剧院内设有歌剧、音乐厅和戏剧院等演出场地,是举办各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中国尊中国尊是位于北京的一座标志性摩天大楼,也是亚洲最高的建筑之一。

其造型设计独特,结合了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宛如一只巨大的中国传统瓷器。

中国尊集商业、办公、酒店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了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物。

3.北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北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也是北京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该航站楼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为旅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航空服务。

其外观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鸟类,给人一种充满动感和未来感的氛围。

四、现代建筑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北京的现代建筑给城市风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首先,现代建筑的独特外观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增加了城市的辨识度。

北京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点摄影报告800字

北京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点摄影报告800字

北京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点摄影报告800字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建筑则代表着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成果。

下面,我将从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两个方面,谈谈北京建筑的特点。

一、古建筑1. 严谨规矩的布局:北京的古建筑以故宫、颐和园和天坛等为代表,它们的布局严谨规矩,富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门面往往对着南方,象征着向往温暖和美好的未来。

严谨的布局不仅是考虑到建筑本身的风味,同时也受到风水学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2. 文化内涵丰富:北京的古建筑鲜明地展示了汉族文化和宫廷文化的特色。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宫,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中的雕刻、彩画、瓦当等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3. 建材考究:传统的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黄土夯实的墙体,工艺繁琐但很具耐久性。

而且建筑装饰多采用石雕、木雕和泥塑等工艺。

施工工艺的考究是古建筑的突出特点之一。

二、现代建筑1. 摩登时尚的设计:现代建筑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最新成果,其设计风格也相应具有现代时尚风格,之所以设计摩登化,是因为它个性化,吸引人们的目光,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2. 形式多样化:现代建筑作为建筑设计的创新之一,形式多样化也是其突出特征之一。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建筑除了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美学功能外,动线、舒适安全、跨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也在考虑中,这样让建筑的空间功能和技术将合为一体。

3. 高新建材与科技:现代建筑在建材和科技方面跨越时代的屏障。

高新建材比如钢、玻璃和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的使用已经很普遍,科技也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行性。

总之,北京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都各有特色,一方面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则代表了现代都市的精神面貌。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建筑风貌也会与时俱进,不断迎来新的变化和转型。

北京城的建筑风格

北京城的建筑风格

北京城的建筑风格一、北京的历史背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在不同朝代的统治下,北京城经历了不同的建设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元代建筑风格元代是北京城建筑风格的重要时期。

在元代,北京城迎来了蒙古族统治者的统治,融合了蒙元文化和汉文化的建筑风格。

元代的建筑以宫殿和寺庙为主要建筑类型,采用了蒙古草原建筑特点,注重实用性与宏伟气势。

1. 元大都城墙元大都城墙是元代北京城的主要特征之一。

城墙采用青石砌筑,高约15米,周长约29.5公里,构筑了北京城的主要防御系统。

城墙上设有箭楼和角楼,使城墙更加坚固。

2. 天坛天坛是元代北京城内的重要宗教建筑,为一座较大规模的圜丘坛。

天坛始建于1420年,用于祭祀天神。

天坛的建筑风格独特,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体现了元代建筑的气势和工艺水平。

三、明代建筑风格明代是北京城建筑风格的鼎盛时期。

明代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宏伟和对称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1. 故宫故宫是明代北京城的核心建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建筑以黄色建筑为主色调,布局严谨,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展示了明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是明代北京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家的象征。

城楼采用了明代建筑的典型特点,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特别注重对称美和细节雕刻,在整个北京城的建筑风格中独树一帜。

四、清代建筑风格清代是北京城建筑风格的又一重要时期。

清代建筑延续了明代建筑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满族建筑的影响。

1. 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北京城的一处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群闻名于世。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汉文化和满族建筑,通过布局、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展现了清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2. 圆明园圆明园是清代北京城的另一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各种建筑类型,展示了清代建筑的丰富与多样性。

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古老的皇家宫殿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种建筑风格都代表着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北京的明清皇家建筑风格。

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无疑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庄重。

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红墙黄瓦的搭配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建筑的结构精巧,斗拱、飞檐等构件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着重要的力学功能。

宫殿内部装饰华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展现出皇家的奢华与尊贵。

四合院也是北京极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之一。

四合院通常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以及家族聚居、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四合院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屋顶以硬山式为主,门窗雕刻精美,富有艺术价值。

庭院中常常种植着花草树木,营造出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合院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反映了北京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北京的胡同建筑风格同样别具特色。

胡同是连接四合院的通道,狭窄而曲折。

胡同的两旁是古老的砖墙,墙头上爬满了藤蔓和青苔,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走在胡同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听到邻里之间的欢声笑语。

有些胡同还保留着传统的门楼和门墩,这些细节都展示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近现代,北京也出现了许多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

比如,位于东交民巷的一些建筑,融合了欧式的建筑元素,如罗马柱、拱券等。

这些建筑见证了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建筑风格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例如,国家大剧院独特的“巨蛋”造型,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展现出创新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还有央视总部大楼,其独特的“大裤衩”外观设计,成为了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大胆与创新。

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探索北京的建筑风格

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探索北京的建筑风格

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探索北京的建筑风格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探索北京的建筑风格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

它的建筑风格,既包含着古老的传统,又展现出现代的创新。

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街道上,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无处不在。

1. 古建筑的魅力古老的建筑风格是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这些古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雕饰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这些建筑遵循了传统的规划理念和美学观念,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居所,展现了明清两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其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以及瑰丽的装饰,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皇室的豪华与尊贵。

而天坛作为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则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解。

2. 现代建筑的崛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北京的建筑风格也逐渐呈现出现代化的面貌。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办公楼、文化设施等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成为了北京现代生活的标志。

北京的现代建筑,如国家大剧院、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引人注目。

国家大剧院呈现出流线型的外观,被称为“水滴”建筑,富有未来感。

而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设计,则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 碰撞与融合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我们可以看到古建筑与现代建筑迎面相对的场景。

这种碰撞,既衬托了古老建筑的庄严与雄伟,也展示了现代建筑的创新与现代感。

例如,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片区之一,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这些老房子与周边的现代住宅楼相映成趣。

在这个区域,古老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街景风貌,吸引了很多游客。

另一个例子是798艺术区。

在这个老工厂改造的艺术区内,古老的砖瓦建筑与现代的艺术家工作室相互辉映。

这里,艺术与建筑碰撞融合,成为了一个凝聚了创意和文化的地方。

4. 碰撞中的文化传承古老与现代的建筑碰撞,也是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

这种碰撞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现代建筑设计现状考察报告建筑是城市的年轮。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复名北京,再次受领国都之衔,北京城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高峰:中央部委行政办公亟需用楼,国家级文体活动亟需场所,外交使馆区也亟待扩展......于是,众多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它们改变了北京城自元以降的整体形貌,塑造了共和国国都从满目疮痍到昌盛繁华的城市风采。

微风习习的清晨,徜徉在北京大街小巷,映入人们视线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奇建筑沐浴在金色晨光之中:在奥运村,有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温馨“鸟巢”,其阳刚形象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在它对面,一座昵称“水立方”的水蓝色建筑呈现着冰晶状的亮丽身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柔和温润;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一只巨大银白色椭圆型“蛋壳”,“漂浮”在“湖中”,以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成为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只是北京现代建筑的“冰山”一角……
被称为“鸟巢”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由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共同设计。

建筑形式和网状结构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晰、自然、纯净、硬朗,顶部网状的结构采用了车轮辐条受力的原理,其完全独立的结构,可以抵抗水平的温度变形、风荷载和地震力。

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

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鸟巢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
广播。

“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

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
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

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国家体育场工程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其结构特点十分显著,国家体育场结构复杂。

与“鸟巢”相映衬的是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水立方”。

设计者是澳大利亚建筑师马克•巴特勒与中国建筑师赵小钧。

这座新颖别致、美轮美奂的建筑,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膜结构体系的建筑。

其外形仿佛一个蓝色的水盒子,墙面则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

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气枕组成,堪称世界之最。

湛蓝的屋顶围墙,与清澈见底的池水相得益彰,如梦如幻的水立方,把人吸引,令人向往,将奥林匹克的竞技场升华为世人心目中的水上乐园。

白天,淡蓝色的“外衣”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如诗如画;夜晚,华灯闪耀气泡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它无疑是百年奥运建筑史上的经典,也将是北京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标志性建筑“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 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

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

“鸟巢”与“水立方”分列北京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取“天圆地方”之意,渗透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在文化场馆建筑中,当首推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电视台新址。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

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

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

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

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造价达3000万元。

(大剧院最新公布的
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现代的国家大剧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并肩而立,秉承传统与创新求变是建筑业永恒的论题。

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

走笔到此,颇有些感慨,京城有特色、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实在是美不胜收,难以穷尽,这里或许只是窥豹一斑罢了。

一个城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更多的将来源于城市建设的线条与足迹。

建筑是城市的脊梁,铸就着城市的力量,见证着城市的辉煌。

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北京正在崛起。

我们期待着,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中,北京城市的建筑不断创新和提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抒写出“宏大叙事”般的建筑史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