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建筑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现代建筑设计现状考察报告建筑是城市的年轮。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复名北京,再次受领国都之衔,北京城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高峰:中央部委行政办公亟需用楼,国家级文体活动亟需场所,外交使馆区也亟待扩展......于是,众多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它们改变了北京城自元以降的整体形貌,塑造了共和国国都从满目疮痍到昌盛繁华的城市风采。

微风习习的清晨,徜徉在北京大街小巷,映入人们视线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奇建筑沐浴在金色晨光之中:在奥运村,有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温馨“鸟巢”,其阳刚形象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在它对面,一座昵称“水立方”的水蓝色建筑呈现着冰晶状的亮丽身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柔和温润;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一只巨大银白色椭圆型“蛋壳”,“漂浮”在“湖中”,以其迥异于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成为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只是北京现代建筑的“冰山”一角……

被称为“鸟巢”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由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共同设计。建筑形式和网状结构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晰、自然、纯净、硬朗,顶部网状的结构采用了车轮辐条受力的原理,其完全独立的结构,可以抵抗水平的温度变形、风荷载和地震力。它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

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裂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333米、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即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和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及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鸟巢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

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

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国家体育场工程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其结构特点十分显著,国家体育场结构复杂。

与“鸟巢”相映衬的是作为国家游泳中心的“水立方”。设计者是澳大利亚建筑师马克•巴特勒与中国建筑师赵小钧。这座新颖别致、美轮美奂的建筑,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膜结构体系的建筑。其外形仿佛一个蓝色的水盒子,墙面则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气枕组成,堪称世界之最。湛蓝的屋顶围墙,与清澈见底的池水相得益彰,如梦如幻的水立方,把人吸引,令人向往,将奥林匹克的竞技场升华为世人心目中的水上乐园。白天,淡蓝色的“外衣”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如诗如画;夜晚,华灯闪耀气泡流光溢彩,魅力无穷。它无疑是百年奥运建筑史上的经典,也将是北京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标志性建筑“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建设规模约8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 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种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

“鸟巢”与“水立方”分列北京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取“天圆地方”之意,渗透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在文化场馆建筑中,当首推国家大剧院和中央电视台新址。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国家大剧院整个壳体钢结构重达6475吨,东西向长轴跨度212.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它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国家大剧院地下最深处为-32.5米,相当于往地下挖了10层楼的深度,成为北京最深的建筑。亚洲最大管风琴,音乐厅内的管风琴共有6500根发音管,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造价达3000万元。(大剧院最新公布的

造价数字是31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现代的国家大剧院与古老的紫禁城并肩而立,秉承传统与创新求变是建筑业永恒的论题。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北京《十大最佳现代建筑》。

走笔到此,颇有些感慨,京城有特色、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实在是美不胜收,难以穷尽,这里或许只是窥豹一斑罢了。一个城市需要激情,而这种激情更多的将来源于城市建设的线条与足迹。建筑是城市的脊梁,铸就着城市的力量,见证着城市的辉煌。我们已然欣喜地看到,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北京正在崛起。我们期待着,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中,北京城市的建筑不断创新和提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建筑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抒写出“宏大叙事”般的建筑史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