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第一章 气体与溶液

合集下载

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性。在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中,这些性质就表现得 更有规律。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第一章第二节
一定温度下,将纯溶剂放入密闭容器中,当溶剂蒸
发为气态溶剂的速度与气态溶剂凝聚成液态的速度相等
时,达到相平衡。此时
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气,

其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
液 蒸
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
气 压
压(简称蒸气压)。 若在纯溶剂中加入
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液态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 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常把含量较少的组分称为溶质,含量较多的组分称 为溶剂。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第一章第二节
1.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cB表nV示B ,常用单位mol·L-1 。
ppb(十亿分浓度):表示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 的十亿分之几,即每k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g数。如:
1ppb:1g/1,000,000,000g溶液=1g溶质/1kg溶液。 8ppb:8g/1,000,000,000g溶液=8g溶质/1kg溶液。
例 题 1-1
第一章第二节
在100 mL水中,溶解17.1 g蔗糖(C12H22O11),溶液 的密度为1.0638 g ·mL1,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 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各是多少?
解: mA 20.40 0.40 20.00g
nB
0.40 M
(M 为相对分子质量)
bB
nB mA
0.40/M 20.00 103
20 M
Tf =Kf bB
即 0.207=1.86 20 M =180.0 M
3.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1.3 溶液
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状态均匀地分布在另 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的分散系统,称为溶液。
溶液的特点:
溶质、溶剂的相对性
不同物质在形成溶液时,往往有热量、 体积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
1.3.1 溶液浓度表示法
物质B的摩尔分数 x B
nB nB xB n nB
∑nB是溶液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总和,且
cB RT {0.1 8.314 298}kPa 248kPa
这相对于25m高水柱所产生的静压力。而一般植物 细胞液的渗透压大约可达2000kPa。
利用渗透压测量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有其独特 的优点。
1.4 胶体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 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相。 分散相所处的介质 称为分散介质。
前提:溶质是不挥发的,气相仅为溶剂的, 不生成固溶体
蒸汽压下降 由拉乌尔定律可知,当向溶剂中加入非挥发 性溶质时,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 蒸汽压。即:
p* p A p A nB nB WB M A A * xB * pA pA nA nB nA WA M B p A WB M A * p A WA M B WB M A p* A MB WA p A
1.3.2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
设由组分A,B,C……组成 液态混合物或溶液,T一定时, 达到气、液两相平衡。
pA,pB,pC
平衡时,液态混合物或溶 T一定 y , y , y (平衡) 液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别 为xA,xB,xC……气相混合 x ,x ,x 物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别 为yA,yB,yC……。一般xA≠ yA, xB≠ yB, xC≠ yC ……。 稀溶液的气、液平衡

大学化学课件第一章

大学化学课件第一章
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内容
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学科,以及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应用领域。
化学发展简史及趋势
化学发展简史
从炼金术到近代化学的演变,以及元 素周期表的发现等关键事件。
化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趋势
向着更加微观、精确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如纳米化学、生物化学、绿色化学等。
数据处理及结果表达
数据处理
包括数据整理、异常值剔除、平均值计算、标准偏差计算等步骤。
结果表达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表格、图形等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分析和比较。
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或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 参考。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影响因素
电极电势、电解质浓度、温度等 均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过程。
PART 05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键理 论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模型
包括卢瑟福模型、玻尔模 型以及量子力学模型等, 描述原子内部结构和电子 排布。
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 呈现周期性变化,包括原 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 和能等。
大学化学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大学化学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 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大学化学课程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 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验习惯。
PART 02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分散系 统

无机化学(同济大学)

无机化学(同济大学)

表1-4 几种溶剂的凝固点和凝固点降低系数
溶剂
Tf*/K
kf/
溶剂
(K·kg·mol-1)
Tf*/K
kf/
(K·kg·mol-1)
水 273.15
1.86
四氯 化碳
305.15
32
乙酸 289.85 3.90 乙醚 156.95 1.8
苯 278.65 5.12 萘 353.5 6.9
通过测量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可 计算出溶质B的摩尔质量。
渗透压:阻止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
溶液所施加于溶液上方的额外压力,称为渗 透压。
= cBRT ——称为van’t Hoff方程
式中:
—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kPa
cB—B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R — 摩尔气体常数,8.314 J·mol-1·K-1 T — 热力学温度,K 若水溶液的浓度很小,则cB≈bB ,
pB
nBRT V
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 气体分压之和。 p = p1 + p2 + 或 p = pB
p1
n1RT V
,
p2
n2 RT V
,
p
n1RT V
n2RT V
n1 n2
RT
V
n =n1+ n2+
p
nRT V
分压的求解:
pB
nB RT V
p
nRT V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1 气体定律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1.1 气体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 气体的分压定律
1.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设有一混合气体,有 i个组分,pi和ni分别表示各组 分的分压力和物质的量,V为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则
pi=(ni/V) ·RT p=pi=(ni/V)·RT =(n/V)·RT pi/p=ni/n pi = ( ni/n )·p
第二节 溶 液
第一章第二节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混合而且彼 此呈现分子(或离子或原子)状态分布者均称为溶液, 溶液可以气、液、固三种聚集状态存在。
ppb(十亿分浓度):表示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 的十亿分之几,即每k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g数。如:
1ppb:1g/1,000,000,000g溶液=1g溶质/1kg溶液。 8ppb:8g/1,000,000,000g溶液=8g溶质/1kg溶液。
例 题 1-1
第一章第二节
在100 mL水中,溶解17.1 g蔗糖(C12H22O11),溶液 的密度为1.0638 g ·mL1,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 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各是多少?
LOGO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化学学科的分类
1. 无机化学 2. 分析化学 3. 有机化学 4. 物理化学 5. 高分子化学
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形成新 的学科,如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 学、食品化学、农药化学、土壤化学、植物化 学、配位化学、放射化学等。
第一章第二节
在100 mL水中,溶解17.1 g蔗糖(C12H22O11),溶液 的密度为1.0638 g ·mL1,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 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各是多少?
解:
( 2 )b ( C 1 2 H 2 2 O 1 1 )= n ( C m 1 ( 2 H H 2 2 O 2 O ) 1 1 ) 1 0 0 0 .0 1 5 0 3 0 .5 m o lk g 1

大学化学基础研习专题(气体和溶液复习题)

大学化学基础研习专题(气体和溶液复习题)

习题一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B)a.0.1mol·L-1KC1b.0.1mol·L-1C12H22O11c.1mol·L-1H2SO4d.1mol·L-1C12H22O112.等压下加热,下列溶液最先沸腾的是(B)a.5%C6H12O6溶液 b.5%C12H22O11溶液c.5%(NH4)2CO3溶液d.5%C3H8O3溶液3.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水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A )a.C6H12O6b.BaCl2c.HAcd.NaC14.含30gCO(NH2)2的0.5L溶液渗透压为π1,含0.5molC6H12O6的1L溶液渗透压为π,在相同温度下则(C)2a.π1<π2b.π1=π2c.π1>π2d.无法判断5.0.01mol·kg-1C6H12O6水溶液和0.01mol·kg-1NaCl水溶液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B)a.蒸气压相等b.葡萄糖溶液凝固点较高c.无法判断d.NaCl溶液凝固点较高6.将一块冰放在0℃的食盐水中则(C)a.冰的质量增加b.无变化c.冰逐渐溶化d.溶液温度升高7.0.1%葡萄糖溶液(凝因点为T f1)与0.1%白蛋白溶液(凝固点为T f2)的凝固点的关系是(C)a.T f1> T f2b.T f1= T f2c.T f1< T f2d.无法判断8.测定非电解质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C )a.蒸气压下降法b.沸点升高法c.凝固点下降法d.渗透压法9.测定高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D)a.蒸气压下降法b.沸点升高法c.凝固点下降法d.渗透压法10.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然在浓蔗糖溶液上方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D )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c.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和d.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11.下列四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的渗透压由大到小的次序为(D )a.HAc>NaCl>C6H12O6>CaCl2b.C6H12O6>HAc>NaCl>CaCl2c.CaCl2>HAc>C6H12O6>NaCld.CaCl2>NaCl>HAc>C6H12O612.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其沸点( D )a.恒定不变b.不断降低c.不断升高d.无规律变化13.为防止水在仪器中结冰,可以加入甘油以降低凝固点,如需冰点降至271K,则在100g 水中应加甘油(M 甘油=92g ·moL -1) ( D )a.10gb.120gc.2.0gd.9.9g14.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 D )a.准确度高b.使用广泛c.计算方便d.其值不随温度变化15.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范围为( B )a .<1nmb .1-100nmc .>100nmd .10000nm16.决定溶胶稳定性的因素是( A )a .电动电势b .势力学电势c .电渗的速率d .电渗的程度17.把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混合,要使溶胶完全聚结的条件是( B )a .两种溶胶离子数目相等。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集及答案第一章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1. 敞口烧瓶在7℃所盛的气体,必须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1/3气体逸出烧瓶?2. 已知一气筒在27℃,30.0atm时,含480g的氧气。

若此筒被加热到100℃,然后启开阀门(温度保持在100℃),一直到气体压力降到1.00atm时,共放出多少克氧气?3. 在30℃时,把8.0gCO2、6.0gO2和未知量的N2放入10dm3的容器中,总压力达800 mmHg。

试求:(1) 容器中气体的总摩尔数为多少?(2) 每种气体的摩尔分数为多少?(3) 每种气体的分压为多少?(4) 容器中氮气为多少克?4. CO和CO2的混合密度为1.82g⋅dm-3(在STP下)。

问CO的重量百分数为多少?5. 已知某混合气体组成为:20份氦气,20份氮气,50份一氧化氮,50份二氧化氮。

问:在0℃,760mmHg下200dm3此混合气体中,氮气为多少克?6. S2F10的沸点为29℃,问:在此温度和1atm下,该气体的密度为多少?7. 体积为8.2dm3的长颈瓶中,含有4.0g氢气,0.50mol氧气和分压为2atm 的氩气。

这时的温度为127℃。

问:(1) 此长颈瓶中混合气体的混合密度为多少?(2) 此长颈瓶内的总压多大?(3) 氢的摩尔分数为多少?(4) 假设在长颈瓶中点火花,使之发生如下反应,直到反应完全:2H2(g) + O2(g) =2H2O(g)当温度仍然保持在127℃时,此长颈瓶中的总压又为多大?8. 在通常的条件下,二氧化氮实际上是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两种混合气体。

在45℃,总压为1atm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2.56g⋅dm-3。

计算:(1) 这两种气体的分压。

(2) 这两种气体的重量百分比。

9. 在1.00atm和100℃时,混合300cm3H2和100 cm3O2,并使之反应。

反应后温度和压力回到原来的状态。

问此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若反应完成后把温度降低到27℃,压力仍为1.00atm,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多少毫升?(已知27℃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6.7mmHg)10. 当0.75mol的“A4”固体与2mol的气态O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若反应物完全消耗仅能生成一种化合物,已知当温度降回到初温时,容器内所施的压力等于原来的一半,从这些数据,你对反应生成物如何下结论?11. 有两个容器A和B,各装有氧气和氮气。

2普通化学_课件_中国农业大学

2普通化学_课件_中国农业大学
3

K
( 3 ) 渗透压法 1g/12000g 0.1L 2 . 03 kPa
cRT
mol
1
8.314kPa
mol
1
K
1
L 293 K
1
The Best
注意
• 稀溶液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只适应于非电解质稀
溶液(难挥发),而对于浓溶液或电解质溶液,
定量关系不再成立,但性质依然存在。
拉乌尔(F M Raoult)
拉乌尔(Raoult,1830-1901)
2012-7-30
47
1.5.1 离子氛模型(model of ionic atmosphere )
1.5.2 活度(activity )
B BcB / c
B为B的活度

B 为活度系数(activity coefficient),与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 作用有关 cB为物质B的浓度 国标规定 b为标准浓度(1.0mol kg-1)-通常用c= 1.0molL-1
; kPa
R: 8.314 kPaL mol-1 K-1
cB:
mol L -1
(1)渗透方向:

溶剂 稀溶液 (2)等渗溶液: 渗透能力相同的溶液 1 = 2

溶液 浓溶液
c1= c2
(3)反渗透作用 在浓溶液一方施加较其渗透压还大的外
压,强迫溶剂分子由渗透压大的溶液进
入渗透压小的溶液。
1.2.1 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其它 一种物质中构成的系统。
分散系由分散剂和分散质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其它物质。
1.2.2 分散系的分类(classif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 沸点主要原因是由于溶液
的蒸气压下降,因此溶液 沸点升高值与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它 的数学表达式为: Δ Tb = K b· bB Kb 为溶剂沸点升高常数, 单位为 K· kg· mol-1 。 Kb 只与 溶剂有关,与溶质无关, 不同的溶剂有20%,考试80%。 如何获得平时成绩: 1.平时点名:不定时,不限次数。 2.实验报告:认真完成,按照实验报告的得分打平 时分。 3.上课回答问题。 4.认真完成作业。
大学化学学什么?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人类当前面临的 人口、资源、粮食、能源、环境等严峻问题中处于中 心科学的地位。化学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必须掌握的基 础知识《大学化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 部分。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化 学原理,较全面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以及认识刑事科学在公安工作 中的重要作用,为他们深入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 础。
质量浓度 mB ρB = V 单位:克每升(g/L)、 毫克每升 (mg/L) 凡是未知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在 人体内的含量都要用质量浓度来表示。
【例2 】 将25g葡萄糖 (C 6 H 12 O 6)晶体溶于水,配制 成500ml葡萄糖溶液,计算此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
ρ(C
6
H 12 O 6)
1.2.4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半透膜:可允许小分子物质(如水分子)通过,较大分子物质
(如蔗糖分子)难以通过的特殊性质的膜。
1. 渗透现象:溶剂分子由纯溶剂进入溶 2.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
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 ① 两溶液之间要有半透膜存在 ② 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蔗糖(C12H22O11) 半透膜
3. 渗透的方向:
稀溶液 纯溶剂 浓溶液 溶液
4.渗透压:恰能阻止渗透现
象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的 压力。
水(H2O)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一定,稀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成正比。 浓度一定,稀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与溶液热力学温度 成正比。
渗透压(Van’t Hoff)定律:∏=CRT 或 ∏V=nRT 它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体 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粒子数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5、若用半透膜将每一组中的两溶液隔开,指出 其渗透方向。





(1) 50g/L C6H12O6溶液与50g/L C12H22O11溶液 0.278mol/L 0.146mol/L (2) 1mol/L C6H12O6溶液与1mol/L C12H22O11溶液 1mol/L 1mol/l (3) 0.5mol/L C6H12O6溶液与0.5mol/L NaCl溶液 0.5mol/l 1mol/L (4) 0.5mol/L NaCl溶液与0.5mol/L KCl溶液 1mol/l 1mol/L (5) 0.5mol/L NaCl溶液与0.5mol/L CaCl2溶液 1mol/L 1.5mol/L
该式表明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质量摩尔
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
(一)溶液的沸点上升 沸点定义: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 (大气压)时的温度。 沸点上升原因:由于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要比 纯溶剂的蒸气压低,所以温度达到纯溶剂的沸点时,溶 液不能沸腾。为了使溶液在此压力下沸腾,就必须使溶 液温度升高,增加溶液的蒸气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图1-3 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的凝 固 点下降 Δ Tf 与溶 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成 正比,而与溶质的性质 无关。它的数学表达式 为: Δ Tf =Kf· bB Kf为溶剂凝固点下降常 数,单位为K· kg· mol-1。 Kf与Kb一样只与溶剂有 关,而与溶质无关。
科学研究表明,植物的抗旱性和抗寒性与溶液蒸气压 下降和凝固点下降有关。
当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发生较大改变时,植物细胞中
的有机物的浓度就会增大。细胞液浓度越大,其凝固 点下降越大,使细胞液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不结冰, 表现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如冬季麦苗不会被冻死等。 由于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液的蒸气压下降较大,使 得细胞的水分蒸发减少,因此表现出植物的抗旱能力, 如夏季作物的抗旱能力等。
1~100 nm
高分子胶体溶液分散系 溶胶
高分子 分子、离子聚集体
均相、均匀、透明、稳定 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非均相、不均匀、相对稳定, 能透过半透膜,不能透过滤纸 非均相、不均匀、不透明、不 稳定,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100 nm
粗分散系
粗粒子
泥浆水、牛奶等
1.2.2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配制
相体系) (溶液—真溶液)
胶体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 d ~ 1-100 nm
粗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 d > 100 nm (多相体系)
分散系的比较
粒子大小
<1 nm
分散系类型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分散质组成
小分子或小离子
性质
均相、均匀、透明、稳定 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实例
氯化钠、 葡萄糖溶液等 蛋白质,核酸溶液等 Fe(OH) 3 、As 2 S 3 等
拉乌尔定律只适用于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在稀溶 液中(nA>>nB) : x B nB nB
nA nB nA
若以水为溶剂,则1000g水中
nB bB bB xB 1000 55.51 nA 18.01
bB p p KbB 55.51
* A
式中,K为蒸气压下降常数,它的大小只与溶剂本性有关。
1.2 溶液
1.2.1 分散系基本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 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介质):把分散质分散开来的物质 分散系可按聚集状态分类、可按分散相粒子大小 分类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分子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 d < 1 nm
(单相体系或均



解溶质达饱和时,所含溶质的量。 表示方法: 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形成饱和溶液时所溶 解溶质的质量(g) 单 位: g/100g 易 溶: 大于10g 可溶:1~10g 微 溶: 0.1~1g 难溶:小于0.1g 溶解规律:“相似相溶”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 nB 和物质的量浓度 cB
解:设需浓硫酸V1毫升
根据 c1V1= c2V2 得 18×V1 =0.3×500 V1 = 8.33ml 答:需浓硫酸8.33ml。
1.2.3 稀溶液的依数性(通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一)蒸气压
动能较高的水分子自水面逸出,扩散到水面上部的空间,形
6.02×1023) 基本单位一定要注明。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M:1 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g/mol 。 数值上等于其原子量、分子量或离子式量。 物质的量
(二)物质的量浓度cB
溶质B物质的量 溶液体积
单位:摩尔每升mol•L-1
毫摩尔每升mmol•L-1 微摩尔每升µmol•L-1
二、质量摩尔浓度 bB 和摩尔分数 xB
三、其它表示方法 ωB , B , %
(一)物质的量n
(一)物质的量n
表示物质数量多少的物理量;
单位:摩尔mol、毫摩尔mmol、千摩尔kmol;
摩尔是一系统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
数与0.012 kg 12C的原子数目相等;(Avogadro 常数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形态
(a)在9g· L-1NaCl溶液中 形态基本不变
(b)在15g· L-1NaCl溶液中 皱缩直至栓塞
(c)在3g· L-1NaCl溶液中 胀大破裂溶血
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等渗溶液,药水应溶入9.0g· L-1 生理盐水或50g· L-1葡萄糖溶液内 肌肉注射:快扎慢推
(二)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凝固点定义:常压下,纯溶剂的液相与其固相达成平衡
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正常凝固点,此时固相溶剂的蒸 气压与液相溶剂的蒸气压相等。
凝固点下降原因: 对于溶液,由于液态溶液的蒸气 压下降,必须降低温度,才能使固相纯溶剂的蒸气 压与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相等,此时的温度就是溶 液的凝固点,溶液的凝固点下降主要是由于溶液的 蒸气压下降所导致的。
大学化学学那些内容?
他们是在做什么?
这是什么现象?
第一章
气体与胶体
1.掌握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2.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3.熟悉溶胶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4.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状液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依数性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胶体溶液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液的蒸气压低于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 蒸气压下降(vapor pressure lowering)
纯溶剂
◆ ◆ 溶液 ◆ ◆◆ ◆ ◆ ◆◆
原因:溶液表面溶剂接触空气的面积减小, 溶剂分子不易逸出,v蒸减小,v凝>v蒸,平 衡向凝结的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 p下降,故蒸气压降低。p=po-p与浓度有 关。
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 液的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 渗透压力都与溶质的bB成正比,即与溶质的 微粒数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1.3 胶体溶液
溶胶 (如Fe(OH)3胶体和As2S3胶体等)
胶 体 分 散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