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静电现象

合集下载

《电容器静电现象》课件

《电容器静电现象》课件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了解了静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电容器的结构和特性,以及电容器的使用和维护。理解这些 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电容器。
参考文献
电容器的原理
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板之间隔开的介质垫层构成。当电容器中充电时,电荷 被储存在导体板上,形成电场和静电能量。
电容器的结构
电容器由两个金属导体板和绝缘介质组成。导体板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而 绝缘介质可以是空气、塑料或陶瓷等。
电容器的电场
电容器中的电荷在两个导体板之间形成电场。电场是由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它存在于整个电容器内部。
电容器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在物体之间存在的静电力和引起的现象。本课件将介绍静电现 象的原理、电容器的结构和静电现象在电容器中的应用。
什么是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分布不均衡而产生的现象。它可以导致物体 之间的吸引或排斥力,并会引发闪电、静电放电等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物体中存在电荷,当物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荷时, 就会产生静电现象。这可以由摩擦、接触或离子化等方式引起。
电容器的容量
电容器的容量是指储存电荷的能力。它取决于电容器的几何尺寸、导体板之 间的距离以及绝缘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容器的静电现象
当电容器充电时,电荷会在导体板之间积累。充电过程中,正负电荷被分离, 导致电荷不平衡,产生静电现象。
电容器的放电
电容器的放电是指将存的电荷释放回电路中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荷从 一侧导体板流向另一侧导体板,恢复电荷的平衡状态。
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放电电流
当电容器放电时,电荷从一个导体板流向另一个导体板,形成电流。这种放电电流可以用于电路中的各种应用。

高三物理 第六章 4 静电现象电容器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 第六章 4 静电现象电容器 新人教版

9
导体的特点是其体内存有大量自 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移动,从 而改变电荷分布;反过来,电荷分布的改 变又会影响到电场分布.
当导体处在电场中时,其内部的 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 动,出现重新分布,导体两端出现等量正 负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产生感应电场,随 着正负感应电荷积累的增加,
后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电
性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
端,与尖中端和上的电荷
,这个
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3)尖端放电的应精品用课件:避雷针.
6
3.静电屏蔽
(1)一个接地的空腔导体,腔外电
场对腔内空间 不产生 影响,腔
内带电体对腔外空间不电产场生
影响,
这就是静电屏蔽.(全屏蔽)
(2)空腔导体未接地时,腔内带电 体对腔外空间将产生影响.(半屏蔽)
体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精品课件
3
③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 表面,导
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对于空腔导体,在其
内部无其他带电体的情况下,电荷只分布
在外表面.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表
面曲率1/R越大),电荷的面密度(单位面
积上分布的电荷越量大)
,凹陷的位
置,几乎没有电荷分布.
④导体表面处的场强不为零,表面上任一 点的场强方向与该点所在的切面 垂直 .
第六章
电 场
4 静电现象 电容器
精品课件
1
1.静电平衡
(1)导体中(包括表面)
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

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平衡的实 质是:感外应电电场荷和
产生的电场所叠加的合场强为零.
精品课件
2
(2)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点:

100pf电容和1nf电容对静电

100pf电容和1nf电容对静电

100pf电容和1nf电容对静电静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与电荷的积累和分布有关。

而电容则是用来衡量物体对电荷积累的能力的物理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100pf电容和1nf电容对静电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从100pf电容开始。

100pf电容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电容值为100皮法拉(pf)。

当静电积累在100pf电容上时,它会在电容板之间存储电荷。

由于100pf电容的电容值较小,它存储的电荷量相对较少。

因此,当静电通过100pf电容时,它的影响相对较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nf电容。

1nf电容的电容值为1纳法拉(nf),比100pf电容大10倍。

当静电积累在1nf电容上时,它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荷。

因此,1nf电容对静电的影响更大。

静电的积累和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静电积累在电容上时,电容会存储电荷。

一旦电容达到极限,它会通过导体释放电荷。

这个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静电完全释放。

静电除了对电容的影响外,还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各种影响。

例如,当我们走在地毯上时,身体会积累静电。

当我们接触金属物体时,静电会通过我们的手释放,产生电击感。

这是因为金属是导体,能够更好地传导电荷。

除了金属,静电还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吸引或排斥的作用。

当我们将橡皮球靠近头发时,球会被头发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这是因为头发和橡皮球之间产生了静电吸引力。

相反,当我们将两个带有相同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会相互排斥。

总的来说,100pf电容和1nf电容在静电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100pf电容能够存储较少的电荷,而1nf电容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荷。

静电不仅影响电容,还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吸引或排斥的作用。

了解静电和电容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与静电相关的现象。

最新高考总复习物理课件23静电现象电容器及其电容

最新高考总复习物理课件23静电现象电容器及其电容

2.电容大小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与几 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量的 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多少等均无关.
2.关于电容器的题目,常见的有两类典型 问题:(1)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 的电势差等于电源的电动势.(2)电容器充电 后与电源断开时,通常认为其电荷量保持不 变.
题型一 静电现象的有关解释
公式:C= =
单位:法拉(F),1F=1C/V,1F=106μF,1μF= 106pF
特例: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介电常数成 正比,和正对面积成正比,和极板间的距离 成反比,C=
►疑难详析◄
对电容器储存能量的理解
1.若把一个充电的电容器用导线短路,可 见放电火花(注意电容器在实际使用中,两个 极板不允许直接相连),放电火花的能量必然 是充了电的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能转化而 来.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电源必然做功, 才能克服静电力把电荷从一个极板搬运到另 一个极板上.这时能量以电势能的形式储存 在电容器中,放电时把这部分能量释放出 来.在一定的电压下,电容器的电容C越大,
2012高考总复习物理课件 23静电现象电容器及其电

考点一 静电现象
►基础梳理◄
1.静电感应
现象:当把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放入电场中时, 导体的两端分别感应出等量的正、负电荷, “近端”出现与施感电荷Q异号的感应电荷, “远端”出现与施感电荷Q同号的感应电 荷.
2.静电现象的利用
利用静电除尘来回收物资和水泥粉观粒子进行辨别, 静电复印,静电摄影等.
[解析] (1)K未闭合前,电容器还没有充电, 此时电势差、电荷量、内部电场强度皆为零, 但是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故 仍为C.
(2)K闭合后,电容器被充电,依据题意可知, 电容器的电压为U;依据电场强度与电势差 的关系可得:电场强度E= ;依据C= 可得:Q=CU.

pcba板上的电容被静电击穿的原因

pcba板上的电容被静电击穿的原因

pcba板上的电容被静电击穿的原因PCBA板上的电容被静电击穿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静电积累: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和物体表面都会积累静电。

当人体或其他物体靠近带有电荷的电容时,静电会通过电容的绝缘体击穿,导致电容受损甚至损坏。

2. ESD事件:静电放电(ESD)是一种突发的电荷放电现象。

当人体或其他物体与电容板接触时,可能会产生ESD事件。

如果电容板未正确保护,这种瞬态放电可能足以击穿电容器的绝缘介质。

3.错误的设计或制造:如果电容的绝缘层不足,电容可能容易受到静电击穿。

这可能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或制造过程中的错误导致的。

4.电场过强:当电场强度超过电容绝缘材料的耐受范围时,电容器会发生击穿。

这可能是由于设计错误导致电场过强,或者由于电容板上其他元器件的工作状况导致的。

5.工作环境: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高温、高湿度或强磁场环境下,电容的绝缘性能可能受到损害,导致静电击穿。

为了防止电容被静电击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静电装备:工作人员应使用防静电服装和静电消除装置,以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2.防静电设备:在设计PCBA板时,可以加入防静电装置,如瞬态电压抑制器(TVS)、防静电贴片等,用于吸收和分散静电能量,保护电容器。

3.合理设计PCBA板:在设计PCBA板时,应避免电容器与静电敏感区域的直接接触,可以使用绝缘层、隔离区域等来隔离电容器与潜在的静电源。

4.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材料制造电容器和PCBA板,在PCBA板上加入抗静电涂层。

5.坏境控制:控制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在需要的情况下增加防静电地板和接地线。

总之,避免电容被静电击穿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制造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电容器受到静电的破坏。

高二物理必修三之静电现象与电容器 知识讲解

高二物理必修三之静电现象与电容器  知识讲解

静电现象与电容器【学习目标】1、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2、了解静电屏蔽的意义和实际运用;3、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理解电容器的电容的意义和定义,知道电容器的一些运用;4、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式的意义,掌握电容器的两种不同变化.【要点梳理】知识点一:静电平衡状态及其特点1、静电平衡状态:要点诠释:(1)静电平衡状态的定义:处于静电场中的导体,当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时,我们说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2)静电平衡状态出现的原因是:导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两端出现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和外电场共同的作用效果,使得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不再定向移动.(导体内部自由电荷杂乱无章的热运动仍然存在着)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2、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条件:要点诠释:(1)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导体内部的场强E是外电场E0和感应电荷产生的场E/的叠加,即E是E0 和E/ 的矢量和.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必定有感应电荷的场与外电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E0 =-E/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表面上任何一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如果导体表面的场强不与导体表面垂直,必定存在着一个切向分量,这个切向分量就会使得导体表面的自由电荷沿着表面切线方向运动,那么,导体所处的状态就不是平衡状态,与给定的平衡状态相矛盾,所以导体表面的场强方向一定与导体表面垂直.(3)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构成一个等势面.无论是在导体内部还是在导体的表面上或者是由导体的内部到表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都不做功,这就说明了导体上任何两处电势差为零,即整个导体处处等势.(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且“尖端”电荷密度大.①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②导体表面越尖锐的地方电荷密度越大,凹陷的地方几乎没有电荷.■知识点二:静电屏蔽及其应用和防护要点诠释:(1)静电屏蔽:将电学仪器用金属外壳或者金属网包围起来,以防止外电场对它的影响,金属网或者金属壳的这种作用就叫做静电屏蔽.(2)静电屏蔽的应用和防护:①为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有些电子设备的外壳套有金属壳,通讯电缆的外层包有一层金属网来进行静电屏蔽.②静电屏蔽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航天飞机、飞船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飞船与大气层的高速摩擦而产生高温,在飞船的周围形成一层等离子体,它对飞船产生静电屏蔽作用,导致地面控制中心与飞船的通信联系暂时中断.对宇航员来说,这是一个危险较大的阶段. 知识点三:电容器及其电容 1、电容器 要点诠释:(1)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构成是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放电:电容器有携带电荷、储存电荷的能力电容器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也是电源的能量转化为电场能的过程.电容器放电:使电容器上的电荷减少的过程,也是电场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瞬间的充、放电过程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平衡后两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2、电容器的电容 要点诠释:(1)电容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电容器电容的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的绝对值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用字母C 表示.定义式:C QU=,其中Q 为其中一个导体所带电量的绝对值,U 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压. 单位:国际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用F 表示,常用的单位还有微法F μ和皮法pF ,换算关系是61211010F F pF μ==(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4skdεπ 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k=9.0×109 N·m 2/C 2,介电常数ε由两极板之间介质决定. (4)电容器的分类:从构造上分:固定电容和可变电容从介质上可分为:空气电容,纸质电容,电解电容,陶瓷电容、云母电容等等.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知识点四:平行板电容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诠释:电容器和电源连接如图,改变板间距离、改变正对面积或改变板间电介质材料,都会改变其电容,从而可能引起电容器两板间电场的变化.这里一定要分清两种常见的变化:(1)电键K 保持闭合,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恒定(等于电源电动势)这种情况下 1=CU C, C=,4s s U Q E kd d d dεεπ∝∝=∝ (2)充电后断开K ,保持电容器带电量Q 恒定 这种情况下1C=,,4s s Q d U U E kd d C s d sεεπεε∝=∝=∝■ 【典型例题】类型一、对感应电荷产生的场的理解例1、如图所示,在离点电荷Q 为r 处,有一个沿r 方向放置的细金属棒,金属棒长度为L ,A 为棒的中心,当金属棒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A 点的电场强度为____,感应电荷在A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____.【答案】0;2kQ()2L r +,方向向左. 【解析】导体内部的场强是由于外电场和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叠加后变成0的.点电荷的电场属于外电场.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02kQ()2E L r =+,方向向右.则感应电荷在A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与该点的外电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感应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大小为:2kQ()2L r +,方向向左.【点评】要理解导体处于电场中,导体内部既有外电场又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静电平衡状态时,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外电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合场强为零,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变式】图中接地金属球A 的半径为R ,球外点电荷的电量为Q ,到球心的距离为r .该点电荷的电场在球心的场强等于()【答案】D ■类型二、静电感应及静电平衡状态例2、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AB 向带负电荷的小球P 缓慢地靠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22222Q Q Q Q Q A k -k B k +k C 0 D k r R r R r 、、、、B、导体内部的场强越来越大C、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点的电场强度总大于N点产生的电场强度D、导体中M,N两点的电势近似相等【答案】ACD【解析】当导体缓慢移近小球的过程中,在动态过程由于导体所在位置的外电场不断变化,导体内的电场强度不为0,使导体内自由电荷不断地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使A、B端感应电荷不断积累,A选项正确;由于导体缓慢移动,而静电感应过程发生的非常快,所以导体AB可以近似认为趋近于静电平衡,其内部场强趋近于0,但不等于0,选项B错;由于导体内部的合场强趋近于0,感应电荷在M、N两点产生的场强与点电荷在这两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反,大小几乎相等,由于M点离场源电荷更近,外电场场强更大,所以选项C正确;由于导体始终可以看成近似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导体近似为一个等势体,选项D正确.【点评】理解好知识要点梳理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的条件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离场源电荷较近的感应出异种电荷,较远的感应出同种电荷;用手触摸某导体任何部分,其实就是导体通过人体与大地构成一个大导体,此时原来的导体离场源电荷较近,感应出异种电荷.举一反三电场中的导体及电容器的应用】【变式】如图所示,枕形导体A、B原来不带电,把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移到A端附近,由于静电感应,在A、B两端分别出现感应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时()A、枕形导体A端电势比B端低B、枕形导体A端电势比B端高C、用手摸一下枕形导体,A端电势比B端低D、无论是否用手摸枕形导体,A端电势与B端电势都相等【答案】D■类型三、对电容的理解例3、下列关于电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带的电量越多B、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电容器升高单位电势差所带电量的增量C、根据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跟电容器的电量成正比,跟它两极间的电压成反比D、在击穿电压以下,无论电容器的电量如何,它所带的电量与电压的比值是不变的【答案】BD【解析】由电容的定义知道,电容器带电量的多少Q CU=,它不仅取决于电容的大小,还与加在电容器两板之间的电压有关,很大的电容,带电量可以是很少的,故选项A错误;由电容的定义CQ QU U∆==∆知道,选项B正确;电容描写了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与带电量的多少及电压没有关系,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点评】凡是比值定义式,被定义的量C与用来定义的量Q、U没有关系,例如场强、电势、电阻、密度等.举一反三【变式1】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电时,电量Q 、电压U ,电容C 之间的相互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答案】A【变式2】关于电容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改变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可以改变电容 B 、改变电容器极板的电量可以改变电容 C 、变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可以改变电容 D 、变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可以改变电容 【答案】CD类型四、电容的定量计算例4、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8Q 410C -⨯=,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U =2V ,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如果将其放电,使其所带电荷量为原来的一半,则两板间的电压为 ,两板间电场强度变为原来的 倍,此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 【答案】882101V 1/2210F F --⨯⨯、 、 、【解析】由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得:88410F 210F 2Q C U --⨯===⨯,电容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本身的构造,与电容器的带电量无关,故所带电荷量为原来一半时,电容不变.而此时两极板间的电压为:V U C Q C Q U 1212///====,板间为匀强电场,由场强与电压关系可得:E d Ud U E 2121//===【点评】(1)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C 与Q 和U 无关;(2)QC U=中,Q 是指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3)由公式Q C U =可推出QC U∆=∆举一反三【变式】一个电容器带电量为Q 时,板间电势差为U ,当它的电量减少6310C -⨯时,板间电势差降低2210V ⨯,此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若U=400V ,此时电容器的带电量是____________.【答案】261.510,610F C μ--⨯⨯ 类型五、电容器动态变化问题例5、(2015 吉林一中期中考)如图所示,A 、B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B 板接地,A 板带有电荷量+Q ,板间电场中有一固定点P ,若将B 板固定,A 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 板固定,B 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板下移时,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 点电势不变B .A 板下移时,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 点电势升高C .B 板上移时,P 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 点电势降低D .B 板上移时,P 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 点电势降低【答案】AC 【解析】根据 C=4s kd επ、=Q U C 、=UE d三式联立可得:4 =kQ E s πε。

第1章——静电场(3静电现象与电容器)

第1章——静电场(3静电现象与电容器)

1第八章 静电场(3)静电现象和电容器一、静电现象1、静电感应:把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E 外中,由于导体内的 受电场力作用定向移动,使得导体 出现等量的 种电荷,这种由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 作用下重新分布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理解】(1)在靠近带电体端感应出 种电荷,在远离带电体端感应出 种电荷。

(2)静电感应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①根据 解释(从力学分析);②从电势的角度来解释,导体中的电子总是 移动(从能量角度).2.静电平衡状态:发生静电感应后的导体,两端面出现等量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产生一个附加电场E 附,这个E 附与原电场方向 ,随着两端电荷量的逐渐增大,E 附在不断的 ,当E 附增到与原电场 时,合场强为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停止,这时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注意:这没有定向移动而不是说导体内部的电荷不动,内部的电子仍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结合课本中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分布图,分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1)内部场强 ,(导体内部有无电场线? )。

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是 和 叠加的结果.导体表面任一点的场强方向跟该点表面 。

(2)净电荷分布在导体的 ,内部没有净电荷。

导体表面越尖锐(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 ,电场 。

(3)整个导体是一个 ,导体表面是一个 .导体表面上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为零。

(思考与电场线之间的关系?)例1.把正点电荷Q 放在一块原来不带电的导体空腔附近,试着画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电荷分布以及与电荷Q之间的电场线分析:①正电荷分布在 ,负电荷分布在 。

②导体内部有无电场线? 。

③此装置可以保护 不受 的影响。

例2、如图,在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内部,放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请试着画出静电平衡时电荷分布和电场线分析:①正电荷分布在 ,负电荷分布在 。

导体外有无电场线? .②如果将该金属球外壳接地,则电荷分布情况: 。

此时导体外部有无电场线? 。

③右图装置可以保护 不受 的影响。

静电感应和电容

静电感应和电容

添加标题
静电感应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静电感应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磁炉、无线充电设备 和感应式开关中,静电感应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控制和能量传输。
添加标题
电容在电力系统和能源领域的应用:电容在电力系统和能源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力滤波、 无功补偿和储能技术中,电容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电容:由两个平行 且相对的导体所组 成的电子元件,用 于存储电能。
相互作用:静电感应 会改变导体之间的电 容值,因为电荷分布 的变化会影响电场分 布,从而影响电容。
应用:静电感应与电容 的相互作用在电子设备 和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如传感器、无线通 信和能源存储等。
添加标题
静电感应与电容的关系:静电感应是电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够影响电容的容量和分布,进而影响电 路的性能。
电容的应用:滤波、去耦、耦合、储能等 电容的重要性: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电容是必不可少的元件,对电路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电感应与电容的 关系
电容是静电感应现象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静电感应的强度和分布。 电容的变化会导致静电感应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控制电容的大小,可以有效地调节静电感应现象,为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深入了解电容对静电感应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静电感应现象,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静电感应现象: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表面会出现电荷分布的现象。
感应电荷:导体表面出现的电荷被称为感应电荷。
电场与电势:静电感应过程中,带电体的电场和电势分布会发生变化。
静电屏蔽:当一个导体被带电体所包围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会在内部产生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从而使 外部电场对内部的影响减小,这种现象被称为静电屏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电容器 静电现象的应用1.电容器 ⑴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构成电容器.⑵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两个极板就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一过程叫 电容器的充电.其中任意一块板所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导线把电容器的两板接通,两板上的电荷将发生中和,电容器不再带电,这一过程叫做放电.2.电容 ⑴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 跟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符号C 表示.⑵定义式:C =QU,若极板上的电量增加ΔQ 时板间电压增加ΔU ,则C =Q U V V .⑶单位:法拉,符号:F ,与其它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F =106F m =1012pF⑷意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把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V 所增加的电量.3.平行板电容器⑴一般说来,构成电容器的两个导体的正对面积S 越大 ,距离d 越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越大;两个导体间电介质的性质也会影响电容器的电容.⑵表达式:板间为真空时:C =4skdp ,插入介质后电容变大r e 倍:C =4r s kde p ,k 为静电力常数,r e 称为相对(真空)介电常数.说明:QC U=是电容的定义式,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式中C 与Q 、U 无关,而由电容器自身结构决定.而4r sC kde p =是电容的决定式,它只适用于平行板电容器,它反映了电容与其自身结构S 、d、r e 的关系.4.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⑴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⑵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与该点的表面垂直. ⑶处于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⑷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于导体的外表面. 导体表面,越尖的位置,电荷密度越大,凹陷部分几乎没有电荷.5.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电场很强,能使周围气体分子电离,与尖端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尖端,与尖端电荷中和,这相当于使导体尖端失去电荷,这一现象叫尖端放电.如高压线周围的“光晕”就是一种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做成蒲公花形状,高压设备应尽量光滑分别是生活中利用、防止尖端放电.6.静电屏蔽处于电场中的空腔导体或金属网罩,其空腔部分的合场强处处为零,即能把外电场遮住,使内部不受外电场的影响,这就是静电屏蔽.如电学仪器的外壳常采用金属、三条高压线的上方还有两导线与地相连等都是静电屏蔽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例析一、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相关量的变化分析进行讨论的依据主要有三个:⑴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4r s C kde p =∝r s de ,⑵平行板电容器内部是匀强电场E =Ud ; ⑶电容器所带电量Q =CU 或Q C U =V g V【例1】如图6-3-1的电路中,电容器的两极板始终和电源相连,若将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电路中将出现的情况是( ) A.有电流流动,方向从a 顺时针流向b B.有电流流动,方向从b 逆时针流向a C.无电流流动D.无法判断 ● 拓展 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与直流电源两极连接,充电完毕后,两极板间的电压是U ,充电荷量为Q ,两极板间场强为E ,电容为C ,如果电容器充电完毕后与电源断开.将两板间距离减小,引起变化情况是 ( ) A .Q 变大 B .C 变大C .E 不变D .U 变小二、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内部运动和平衡的分析【例2】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有匀强电场,其中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如图6-3-2.当发生下列哪些变化时,液滴将向上运动?( ) A.将电容器的下极板稍稍下移; B.将电容器的上极板稍稍下移;C.将S 断开,并把电容器的下极板稍稍向左水平移动;D.将S 断开,并把电容器的上极板稍稍下移。

● 拓展 如图6-3-3示,电路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该电路中右侧固定不动的金属板b 与能在声波驱动下沿水平方向振动的镀有金属层的振动膜a 构成一个电容器,a 、b 通过导线与恒定电源两极相接.若声源S 做简谐运动,则( ) A .a 振动过程中,a 、b .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B .a 振动过程中,a 、b 板所带电量不变 C .a 振动过程中,灵敏电流计中始终有方向不变的电流 D .a 向右运动时,a 、b 两板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变大,电源给电容充电.三、静电平衡下的导体【例3】如图6-2-4,接地的金属球A 的半径为R ,一点电荷的电量Q ,到球心距离为r ,该点电荷的电场在球心O 处的场强等于:( )● 拓展如图6-2-5,将一不带电的空腔导体A 的顶部与一外壳接地的静电计相连,又将另一个带正电的导体B 向A 移动,最后B 与A 接触,此过程中( )A .B 与A 靠近时验电器指针不张开,接触时张角变大 B .B 与A 靠近时,验电器指针张开,且张角不断变大C .B 与A 靠近过程中空腔A 内场强不断变大D .B 与A 靠近过程中感应电荷在空腔A 内的场强不断变大图6-3-1图6-3-2 图6-3-4图6-3-3图11-8图6-3-5 图6-3-6【例4】 如图6-3-6,当带正电的绝缘空腔导体A 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 连接时,验电器的指针是否带电?课堂自主训练1.如图6-3-7,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两极板的带电量,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在下列情景中一定变大的是( )A .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B .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C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D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抽出两极板间插入的电介质2.一个电容器充电后电量是Q ,两板间电压U ,若向电容器再充进△Q =4×10-6C 的电量时,它的板间电压又升高△U =2V ,由此可知该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法拉?3.如图6-3-8,绝缘导体A 带正电,导体B 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使导体B 的M 端带上负电,而N 端则带等量的正电荷. ⑴用导线连接M 、N ,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 ⑵若将M 、N 分别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方向如何?课后创新演练1.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 .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2.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6-3-9为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A 为固定电极,B 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大小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与零刻度在中央的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已知电流从电流计正接线柱流人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待测压力增大的时( ) A .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小B .灵敏电流计指针在正中央零刻度处C .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D .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之后又回到中央3.如图6-3-10是测定液面高度h 的传感器.在导线芯的外面涂上一层绝缘物质,放入导电液体中,在计算机上就可以知道h 的变化情况,并实现自动控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3-7图11-5 图6-3-8 图6-3-9A.液面高度h变大,电容变大B.液面高度h变小,电容变大C.金属芯线和导电液体构成电容器的两个电极D.金属芯线的两侧构成电容器的两电极4.如图6-3-11,有的计算机键盘的每一个键下面都连一小块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电容C可用公式C=sde计算,式中常数ε4rkep==9×10-12F·m-1,S表示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表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当键被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检测出是哪个键被按下了,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设每个金属的正对面积为50mm2,键未按下时两金属片的距离为0.6mm,如果电容变化了0.25P F,电子线路恰能检测出必要的信号,则键至少需要被按下多少毫米?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6-3-12,以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E P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则( )A.U变小,E不变B.E变大,E P变大C.U变小,E P不变D.U不变,E P不变6.如图6-3-13,在左边的绝缘支架上插上顶针(其顶端是尖的),在顶针上装上金属风针,如给风针附近的圆形金属板接上正高压极,风针接负高压极,风针尖端放电会使其旋转起来,下列问题中错误的是()A.风针尖端附近的等势面和电场线分布较密B.风针附近的空气在强电场下发生电离C.空气中的阳离子会向风针的尖端运动,D.交换金属板与风针所带电荷电性,风针的尖端会有正电荷射出7.在6-3-14中,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bt a(a、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题图2所示,那么图6-3-12图6-3-13图6-3-11图6-3-10图3、图4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 和物体速率v 随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8.如图6-3-15,由A 、B 两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放置在真空中,电容为C ,原来不带电.电容器的A 板接地,并且中心有一个小孔,通过这个小孔向电容器中射入电子,射入的方向垂直于极板,射入的速度为v 0,如果电子的发射是一个一个单独进行的,即第一个电子到达B 板后再发射第二个电子,并且所有到达板的电子都留在B 板上.随着电子的射入,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逐渐增加,直至达到一个稳定值,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电子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两板的距离为l . ⑴当板上聚集了n 个射来的电子时,两板间电场的场强E 多大? ⑵最多能有多少个电子到达B 板?⑶到达B 板的第一个电子和最后一个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相差多少?图6-3-151【解析】因电容极板间电压不变,由4r sC kde p =∝r sd e 及Q CU =得Q ∝r sde ,因此当d变大时,板上电量Q 将变小,极板放电,因此电流从b流向a 【答案】B【点拨】有关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一般分两种基本情况:⑴是电容器两板电势差保持不变(与电源连接);则Q CU =4r sU kd e p =∝r sde U E d =∝1d⑵是电容器的带电量保持不变(与电源断开).则QU C==4r kd Q s p e ∝r d s e UE d ==4r Q kQ Cds p e =∝1r s e【解析】由上面点拨可知:与电源断开后电量Q 不变U ∝d ,E ∝1r s e 与d无关,而4r s C kd e p =∝1d ,【答案】BCD2【解析】若开关不断开,则电压不变U E d =∝1d当液滴向上运动时,则向上的电场力一定变大,即场强变大,因而d须减小.B 正确;若开关断开,则电量不变,U E d ==QCd ∝1r se ,当减小正对面积S 时,E 变大,液滴向上运动,故C 正确.【答案】BC【点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与平衡,属于力学问题,应从"受力分析"开始入手.而"力与电"依靠"场"联系起来.因而准确地"分析场强E "的变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析】由于与电源相连,固电压不变,而金属膜振动导致板间距d 变化,从而使场强E 与电量Q 均发生改变.且电量Q CU =∝r sde 随d 的变化时增、时减,故电流方向也不断改变.d 减小时Q 变大,相当给电容充电. 【答案】D3【解析】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 (含大地)中自由电荷,在电荷Q 所形成的外电场下重新分布.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在导体内部,电荷Q 所形成的外电场E =2Qkr 与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同时存在,且在导体内部任何一点,外电场电场场强E 与附加电场的场强E'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QE E k r¢=-=-,这两个电场叠加的结果使内部的合场强处处为零.即E内=0.【答案】D【点拨】静电平衡下的导体内部场强为0,是指合场强为0,是指"外电场"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等大反向,在导体内部叠加而相互抵消. 【解析】B 与A 靠近过程中由于静电屏蔽,导体空腔内场强处处为0,C 错;但"感应电荷场强"随带电"B 球在空腔内产生的场强"的变大而变大,但合场强为0,D 正确.随着B 球的靠近,A 与指针构成的整体的近端表面感应出异种电荷,而远端指针处感应出同种电荷,且感应电荷随着B 球的靠近而增加.B 正确.【答案】B D4【错解】因为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空腔导体的外表面,内部无电荷,所以,导体A 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小球连接时,验电器不带电.【错因】关键是对“导体的外表面”含义不清,结构变化将要引起“外表面”的变化,这一点要分析清楚.【正解】空腔导体A 的内部通过导线与验电器的小球B 连接后,A B 两者便构成了一个整体.验电器的金箔成了导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改变了原来导体结构.净电荷要重新分布.即电荷分布于新的导体的外表面,因而金箔将带电,【点悟】"内表面"与"外表面"是相对(整体)而言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本题中平衡后空肭内的小球仍不带电,只是空腔表面的电荷通过小球移动到了外表面金箔. 1【答案】D2【解析】66410C 210F 2VQ Q C U U --´==== V V 3【解析】A 为带正电的场源电荷,由正电荷即形成的电场的电势分布可知:φA >φb >φ地,其中,B 是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等势体).φM =φN .当用导线在不同位置间连接时,电流一定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而在电势相等的两点间连接时,则导线中无电流通过.所以:⑴因为φM =φN ,故导线中无电流. ⑵因为φM =φN >φ地,所以无论用导线将M 还是N 与大地相连,电流均由导体B 流向大地.1【答案】BCD2【解析】D3【答案】AC4【解析】由题知0s sC d d ee =-V ,解得011C d s d e =+V 代入数据得d =0.45mm 所键至少需要被按下00.6mm 0.45mm=0.15mm d d d =-=-V【答案】0.15 mm5【答案】AC6【解析】圆形金属板与风针分别接上正、负高压后,风针附近产生强电场,且风针尖端处电场最强,因此风针尖端附近的电场线分布较密,由于电场线密的地方等势面密,故风针尖端附近的等势面也密.风针附近产生强电场使空气发生电离,空气中的阳离子会向风针的尖端运动与针尖负电荷中和,发生放电现象,而空气中的负离子因受排斥力而向相反方向运动.由于反冲,风针就旋转起来.如果交换金属板与风针电荷电性,风针不可能放出正电荷,导体内只有自由运动的电子. 【答案】D7【解析】因电压不变,所以U E d =∝1d ,Q CU ==4r sU kde p …⑴,联立可得E ∝Q ,又因Q =b t a+…⑵,所以E ∝b t a+,因此②图正确.又由⑴⑵两式得,板间距d =()4rsUt a kb e p +,可见下板在匀速移动.③图正确 【答案】C8【解析】⑴当B 板上聚集了n 个射来的电子时,两板间的电压CneC Q U ==,其内部场强U neE d lC ==⑵设最多能聚集n′个电子,此后再射入的电子未到达B 板时速度已减为零,由动能定理有:eU =2012mv ,即212n e e mv C ¢=g 得:222'eCm v n o= ⑶第一个电子在两板间作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 1=0lv ,最后一个电子在两板间作匀减速运动,到达B 板时速度为零,运动时间为t 2=02lv ,二者时间差为 △t =t 2-t 1=lv 【答案】⑴ne U C =, neE Cl= ⑵222'e Cm v n o=,⑶0l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