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 (2)
最新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ppt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或 y x2 ,都能使y是x的函数.
问题3:变量x与y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x
1
4
9
16
2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y
±1 ±2 ±3 ±4 ±5
…
问: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若要使y是x的 函数,可以怎样改动表格?
y不是x的函数,因为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两个确定的值与 其对应. 要使y是x的函数,可以将表格中y的每一个值中的“±”改为 “+”或“-”.
问
问题2:下列式子中的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若 y不是x的函数,怎样改变,才能使y是x的函数?
题
(1) y2x3
(2)
y
1 x 1
(3) y x2
探
(1)、(2)中y是x的函数,因为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
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3)中,y不是x的函数,因为对于x的每一个
究
确定的值,y都有两个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将关系式改为 y x 2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 时)ppt课件
活动一:创设情境
问 问题1:在上一节课“活动二”的问题(1)~(4)中,是否都
题
存在两个变量?请你用所学知识写出能表示同一个问题中的两 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式子.
探 问题(1)~(4)中都存在两个变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式分别为:
究 (1)s=60t;(2)y=10x;(3)S=πr²;(4)y=5-x.
汪廷珍 :“温热、湿热为本书两大纲” 吴鞠通:“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前后互 参,不可偏执。”
王孟英《温热经纬》
立湿热类温病专论——《湿热病篇》 薛生白:“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 大异。”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课件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 间为 t(单位:h),行驶的路程为 s(单位:km);
(2)多边形的边数为 n,内角和的度数为 y.
问题(1)中,t 取-2 有实际意义吗? 问题(2)中,n 取2 有意义吗?
根据刚才问题的思考,你认为函数的自变量可 以取任意值吗?
在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往往是 有限制的,在限制的范围内,函数才有实际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函数没有实际意义,我们把这种自 变量可以取的数值范围叫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3: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y 3x 1
(2)y 1 x2
x取全体实数
x 2x0-2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 义的自变量的全体.
(3)y x 5
x 5x05
(4) y x 2 x 1
x 2且x 1
x 1 0
x20
即 xx
1 2
... -2 -1 0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3.油箱中有油30L,油从管道中匀速流出,1h流完,则
油箱中剩余油量Q(L)与流出时间t(min)之间的
函数关系式是
Q
30
1 2
t
,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是 0 t 60 .
4.某市乘坐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乘坐里程不超 过3千米,收费8元;超过3千米时,超过3千米的 部分,每千米加收1.8元.设乘坐出租车的里程为x(公 里)(x为整数),相对应的收费为y(元). (1)请分别写出当0<x ≤3和x>3时,表示y与x 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x=2和x=6时对应的y值;
解:当0<x ≤3时,y=8; 当x>3时,y=8+1.8(x-3)=1.8x+2.6. 当x=2时,y=8;x=6时,y=1.8×6+2.6=13.4.
19-1-1第二课时变量与函数-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如
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为a时的函
数值.
课堂总结
判断函数
x 取一个确定的值, y 有唯一确定的值和
它对应.
课堂总结
解析式
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
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的变化而变化.
自变量 x,y是 x 的函数,y=0.1x
课堂练习
6.下列问题中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函数的解析
式.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3,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单位:m2)随这个
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自变量 n,y 是 n
106
的函数,y=
(4)水池中有水10L,此后每小时漏水0.05L,水池中的水量V(单位:L)随时
−1
x 为任意实数
x≠-1
x≥-3
x≥-4且x≠1
课堂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它的各边边长减少xcm后,得到
的新正方形的周长为y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A
A.Y=20-4x
B.Y=4x-20
C.Y=20-x D.以上都不对
2.在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中,对半径不同的圆,变量(
A.C,r
当x=200时,y=50-0.1×200=30
归纳小结
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
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
数的解析式.
巩固练习
1.某中学的校办工厂现在年产值是15万元,计划今后每年增加
19.1.1变量与函数(2)教案

变量与函数(2)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y=10-x.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 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21x y.二、探究归纳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分析 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 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 问题3,开始时A 点与M 点重合,MA 长度为0cm ,随着△ABC 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 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 点与N 点重合时,MA 长度达到10cm .解 (1)问题1,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9;问题2,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90;问题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0.(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 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 =60t , S =πR 2.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 =πR 2中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 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 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 >0.对于函数 y =x (30-x ),当自变量x =5时,对应的函数y 的值是y =5×(30-5)=5×25=125.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 =5时的函数值.三、实践应用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 y =3x -1; (2) y =2x 2+7;(3)21+=x y ; (4)2-=x y .分析 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一般来说,自变量只能取使式子有意义的值.例如,在(1),(2)中,x 取任意实数,3x -1与2x 2+7都有意义;而在(3)中,x =-2时,21+x 没有意义;在(4)中,x <2时,2-x 没有意义.解 (1)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 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3)x 的取值范围是x ≠-2;(4)x 的取值范围是x ≥2.归纳 四个小题代表三类题型.(1),(2)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3)题给出的是分母中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式子;(4)题给出的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二次根式. 例2 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 (元)关于用电度数x 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 2,设它的底边长为x (cm),求底边上的高y (cm)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3)在一个半径为10 cm 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 (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 (cm 2),求S 关于r 的函数关系式.解 (1) y =0.50x ,x 可取任意正数; (2)xy 40=,x 可取任意正数; (3)S =100π-πr 2,r 的取值范围是0<r <10.例3 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解 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 2,MA 长为x cm ,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1x y = 当x =1时,211212=⨯=y 所以当MA =1 cm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21cm 2.例4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1)y = 2x -5 ; (2)y =-3x 2 ; (3)12-=x y ; (4)x y -=2. 分析 函数值就是y 的值,因此求函数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解 (1)当x = 2时,y = 2×2-5 =-1;(2)当x = 2时,y =-3×22 =-12;(3)当x = 2时,y =122-= 2; (4)当x = 2时,y =22-= 0.四、交流反思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五、检测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 ,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 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 .求y 和x 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 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 (元)与n 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 cm ,求它的面积S (cm 2)与它的一边长x (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 时这个矩形的面积.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y =-2x -5x 2; (3) y =x (x +3); (3)36+=x x y ; (4)12-=x y . 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 (秒)滑下的距离s (米)由下式给出:s =10t +2t 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4.当x =2及x =-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 y =(x +1)(x -2);(2)y =2x 2-3x +2; (3)12-+=x x y .。
初中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 第2课时 函 数 习题课件(含答案)

(2)求距地面 3 km 处的气温 T; (3)求气温为-6 ℃处距地面的高度 h. (2)当 h=3 时,T=24-6×3=6(℃). 答:距地面 3 km 处的气温 T 为 6 ℃. (3)当 T=-6 时,-6=24-6h,解得 h=5. 答:气温为-6 ℃处距地面的高度 h 为 5 km.
方法点拨: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自变量的 取值要符合实际意义.
1.下列几个式子,其中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A )
A.y=2x
B.y2=2x
C.y=±2x D.|y|=2x
2.在函数关系式 y=1x2-1 中,当自变量 x=2-1 C.1 D.2
知识要点 1 函数的概念 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y,
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唯一 确定的值 与它对应.x 是 自变量 ,y 是 x 的 函数 .
函数值:如果当 x=a 时,y=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 量的值为 a 时的 函数值 . 解题策略:判断变量 y 是否为变量 x 的函数,要抓 住三个特点:①在同一变化过程中;②有两个变量; ③本质上是一种对应关系,给定一个 x 的值,确定 唯一一个 y 的值;而对应 y 的一个值,自变量 x 的 取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例 水箱内原有水 200 升,7:30 打开水龙头,以 2 升/分的速度放水,设经过 t 分钟时,水箱内存水 y 升. (1)求 y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7:55 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 (3)几点几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
分析:(1)根据水箱内还有的水等于原有水减去放 掉的水列式整理即可,再根据剩余水量不小于 0 列 不等式求出 t 的取值范围;(2)当 7:55 时,55- 30=25(分钟),将 t=25 代入(1)中的关系式即 可;(3)令 y=0,求出 t 的值即可.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学反思.1.1(2)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学反思1、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历: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应用和巩固.整个概念的生成过程都必须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分析、辨认,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2、在学生对概念认识的起始阶段,给学生提供的问题情境应该以正例为主,数量要恰当,难度要适宜,不然就会影响概念的形成.在对概念的应用、巩固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反例让学生辨析概念,达到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掌握.3、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通过问题,抽象、概括数学结论,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4、在对问题情境的筛选、设计上,要紧扣课题,凸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1)、有启发性,有助于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形成理想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逐步进入思维的高潮,为后阶段的能力拓展创造条件;(2)、呈阶梯式,用已知为新知作辅垫,使学生的认知沿教师设置好的阶梯拾级而上,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3)、要多角度,概念的引入和形成,要从“特殊”到“一般”,应用概念要从“一般”到“特殊”,强化概念又要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多加反复,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严密,强化教学效果;(4)、要立足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概念教与学的实用性、生动性,使学生真切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感觉到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5)、要重成效,在数学概念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的同时,也要感觉到:要解决现实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激发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5、学生的课堂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练,课堂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中的不足。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教学课件PPT文档共33页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八年级数学下册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课件

第四页,共十三页。
新课讲解
思考
(1)在心电图中,对于横坐标表示时间x的每一个确
定的值,纵坐标表示心脏(xīnzàng)部位的生物电流y都
知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
识
答:有
点 一
(2)在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对于每一个确 定(quèdìng)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吗?
答:是
归纳 一些用 图 或 表格 表达的问题中,也能
看到两个变量(biànliàng)之间的联系.
12/13/2021
第五页,共十三页。
新课讲解
1、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
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 确定的唯值一与其对应,
那么我们(wǒ men)就说 是自变量,_x___ 是 ___ y的函数. x
知
识 点 二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 的 函数值.
(2)因为x代表的实际意义为行驶路程,所以(suǒyǐ)x不能取
.
且行驶中负的数耗油量为
,它不能超过油箱0中.1现x有汽油量的值50,即
因此,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0_._1_x_≤_ 50
0≤ x ≤ 50
(3)汽车行驶x=200时,油箱中的汽油量是函数___________y_=在50x-0=.210x0时的
(2)每分向一水池注水0.1m3,注水量y(单位(dānwèi): m3)随注水时间x(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解:时间x是自变量, 水量y是x的函数
函数解析式为 y=0.1x
12/13/2021
第九页,共十三页。
新课讲解
(3)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这个村人均占有(zhànyǒu)耕地 面积y(单位:㎡)随这个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概念并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变量并判断两个变量之间
是否满足函数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函数概念
的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2、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诱导-合作建构-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共同分析几组实际问题。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问题1:下面变化过程中,有几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么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的?
(1)汽车以3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h),行驶的路程为s(km)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s与t,s随t的变化而变化追问:s是怎样随着t的具体变化而变化呢?能用数值加以说明吗?
①填写下表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s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s与t,s随t的变化而变化,给定一个t值,s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再设问题,类比上述分析过程,学生自己分析以下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 元,设某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 元;
(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圆的半径为r ,面积为S ;
(4)用10 m 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为a ,它的邻边长为b.
师问: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试上试!
学生思考后找代表回答,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问题2:下面是中国代表团在第23 届至30 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表,届数和金牌数可以分别记作x 和y,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届数x,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金牌数y 吗?
师问:在这个表格中你都能获知什么信息?在这两个变量中,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与上面4个问题中对应关系的共同特征一致?
问题3:如图是北京某天的气温变化图,你能说出某时刻的气温吗?
温度T( C)
师问:综合以上现象,你能归纳出上面事例中变量之间关系有什么
共同特点?
(1)回头再看上述问题,都是反映的什么过程?(变化过程)
(2)都有几个变量?(两个)
(3)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对于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我们就把其中的这个变量称为自变量,另一个变量是它的函数。
教师归纳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会,通过表格和图像也可以唯一确定另一个变量唯一的值
练习1上面四个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
(1)、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行驶路程为s km。
(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 元,设某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 元。
(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分别为10 cm,20 cm,30 cm 时,圆的面积S 分别为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
(4)用10 m 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为 x,它的邻边长为 y.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独立完成本题,完成对函数概念的初步认识
再次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所填的表格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的出每个具体行驶时间t都对应一个具体的行驶里程s
引出函数值的概念:设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对应的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
值为a时的函数值。
讨论思考:1、给出自变量x的一个值,函数y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值吗?
不可以.在函数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2、会不会存在自变量x的多个值对应的函数y的值都相同呢?
会.对于自变量x取不同的数值,与之对应的y值不一定不同,只要是有唯一值与之对应即
可.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中单值对应的理解
三、初步应用,巩固概念:
练习2、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人口数y 是年份x的函数吗?为什么?
练习3:下图是一只蚂蚁在竖直的墙面上的爬行图,请问:蚂蚁离地高度h 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t 的函数吗?为什么?
设计目的:前面练习1,设置了函数解析式中对函数的理解,这里给出一个表格和一个图像
让学生理解图像和表格中的函数
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使用或学会了哪些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检测:
1 下列问题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吗?请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周长是18 ,它的长是m,宽是n
(1)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y(单位: m3)随注水时间x(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2)秀水村的耕地面积是106 m2,这个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 (单位:m2)随这?村人数n的变化而变化;
(3)向一水池每分钟注水0.1 m3,注水量y(单位: m3)随注水时间x(单位:min)的变化而变化;
(4)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它到原点的距离记为x,它的坐标记为y,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各曲线中不表示 y 是 x 的函数的是( )
3.求出1(1)中当m=3时,n的值
课后作业
作业:教科书第81页习题19.1第1~4题;
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
板书设计:
19.1.1变量与函数
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函数值:如果当x=a时,对应的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