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原理科学9月)
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6.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点等。
17.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意义: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8.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声音的奥秘。我发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也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意外。
知识点梳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3.声音的接收:声音有频率、振幅、音调等特性。
5.声音的分类: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6.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过程。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1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准确性等问题。
1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器材:实验中需要使用到音叉、气球、鼓、小木棍等器材。
1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包括准备器材、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讨论等。
7.声音的应用:声音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音乐、通讯、娱乐等。
8.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物理学中的振动、波等基本概念。
六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六年级 32 学时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
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
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
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要注意教室的安全。
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在两端相同的位臵挂相同的钩玛。
3、讨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3.分组实验。
4.统计数据,汇报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9月

九月第二周科学教案:神奇的紧身衣活动时间:2015年9月7日—9月11日活动领域:科学活动主题:科学活动《神奇的紧身衣》活动班级:大二班授课教师:张晓燕活动目标:1、了解皮肤的特点与作用,能凭借触觉及固有经验辨认触摸对象。
2、知道保护皮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纸盒一只,内装棉布、金属制品、纸片、树枝等便于触摸感知的物品。
2、用于蒙眼的眼罩或长手帕。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猜谜点题,引出皮肤。
(神奇“紧身衣”)(1) 我们身体上有一样神奇的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2)教师讲述科学小品(神奇“紧身衣”)“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冷的,什么是热的。
它的上面有很多汗毛孔,汗珠儿从那里流出来。
我们很小,它也很小;我们长大,它也跟着长大。
它总是紧紧地裹住我们的身体,身体弯曲,它也弯曲;身体伸直,它也伸直。
它就像一件紧身衣,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跟着我们一起长大。
”二、基本部分:1、幼儿实验操作,探索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1)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是什么颜色的?(2)我们互相看一看、摸一摸身上的皮肤,说说感觉?(3)用放大镜观察皮肤,初步感知皮肤上有汗毛和汗毛孔。
2、将幼儿分组,轮流触摸物品(不看也知道)(1)皮肤有一样了不起的本领,它碰到一样东西,不用眼睛帮忙,就能“猜”出是什么。
(2)每组派一名幼儿来摸纸盒中的物品,并说出物品名称或种类,教师取出该物品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3)取出盒子中的物品,用其接触其他身体部位上的皮肤,说说有什么感觉。
3、两两结伴,记录感觉到的图形(好像长了眼睛)(1)皮肤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来看看谁的皮肤更神奇。
(2)教师示范,请幼儿上来,在他的背上画简单的图形,请他告诉小朋友感觉到画了什么图形。
连续进行几次。
(3)幼儿两两结伴,幼儿甲在幼儿乙背上用手指画简单的图形(可写数字、画图形等),乙说出甲所画的图形。
然后,两人对换。
(4)连续进行几次,看看谁的感觉更准,能把画在背上的简单图形准确地说出来。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轶
事
记
录
在观察鱼的影像资料后,让学生对鱼提出问题,某学生问:鲫鱼为何如此好吃?此问题真是难以解答。
课
后
反
思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 案
课题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日期
9月5、7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重点
难点
分析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成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5、在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着。不怕问题多,就怕没有问题,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欢迎大家的提问,来推动彼此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变化
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中班(上册)9月10月参考学习教案

中班上册第一周一、活动名称:《小旅行家》二、活动目标1.体验携物走平衡木的身体感觉;2.发展身体平衡和身体灵敏能力;3.培养乐于挑战,勇敢自信的体育精神。
三、动作说明1.单手体前搓球(坐地):双脚伸直打开坐于地面,球放于体前地面,单手搓动球动球体。
2.体侧抱球过物体(平衡木):单手抱球于体侧,自然向前直线走通过平衡木。
3.头顶举球过物体(平衡木):双手举球过于头顶,自然向前直线走通过平衡木。
四、器材准备:4号篮球若干,平衡木若干,雪糕桶若干。
五、活动过程(一)准备部分1.徒手操(1)公鸡公鸡,咯咯咯,公鸡公鸡,咯咯咯;(2)鸭子鸭子,嘎嘎嘎,鸭子鸭子,嘎嘎嘎;(3)小狗小狗,汪汪汪,小狗小狗,汪汪汪;(4)青蛙青蛙,呱呱呱,青蛙青蛙,呱呱呱;(5)小羊小羊,咩咩咩,小羊小羊,咩咩咩。
2.教师组织幼儿围绕着场地交替走跑2-3圈。
(二)基础部分故事情节:小旅行骑着自行车去旅游,途中车出了问题,检查并把它修好,然后继续前行,经过两条独木桥后达到目的地。
游戏一:《检修车》主要练习动作: 单手体前搓球(坐地)师: 不好,自行车骑不动了,需要检查一下,请看教师示范。
玩法:1.幼儿原地站立,进行坐地单手体前搓球练习【教师示范:单手体前搓球(坐地)】2.方法同1,全蹲着单手体前贴地面搓球走。
游戏二:《独木桥1》主要练习动作: 体侧抱球过物体(平衡木)师: 我们的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其他的车,其他的车来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车让道。
玩法:1. 教师在场地两侧直线放置若干张平衡木,幼儿在场地内自由的行进简单手体前贴地面搓球走,听到“哔~啵、哔~啵”救护车的声音,幼儿就快速体侧抱球站在平衡木上(让车道给救护车通过):师:啊!前面有一条独木桥,有些小朋友不敢骑过去,怎么办?对,我们可以开车走过去;2.幼儿站两路纵队,队伍前面放置2张平衡木,幼儿从起点线出发,体侧抱球过平衡木,达到终点后,从两侧抱球返回队伍【教师示范:体侧抱球过物体(平衡木)】;游戏三:《独木桥2》主要练习动作: 头顶举球过物体(平衡木)师:不好,鳄鱼看到自行车了,它也想要一辆,我们快速通过独木桥,躲开鳄鱼。
6加快溶解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加快溶解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质溶解的原理。
(3)在合作实验前,教师应明确分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4)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现象,如温度变化、溶解速度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加快溶解的方法和物质溶解的原理相关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作业质量较高,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生在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教师给予了详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同时,教师也提醒学生注意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3)实物展示:准备实物教具,如食盐、糖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不同物质溶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作业与反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幼儿园9月科学教案

幼儿园9月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
2.了解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以及理解,培养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意识。
2.能够主动探究、发现自然界现象,积极参与科学实验、科学活动。
二、教学准备教学工具1.科学实验材料(如水果、食品、石头、树枝等)。
2.幼儿园工具(如幼儿园衣、背包、勺子、杯子、盆、毛巾等)。
教学材料1.《秋日童话》、《秋日小说》、《秋日图画》等图书。
2.生命卡片、物种卡片等。
三、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秋天的变化活动目的通过感官体验,感知秋天的特征,从而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内容1.带幼儿在校园内散步,指导幼儿观察大自然。
2.带幼儿寻找代表秋天的物品(如红色的枫叶、干枯的草地等),使幼儿直接观察、感受秋天的特征。
3.回到教室,引导幼儿绘画、发现秋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秋天的特征,从而感知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难点带领幼儿观察感官体验,认识秋天变化规律。
教学活动二:变化过程活动目的探究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活动内容1.让幼儿用生命卡片,描述一个生物的生命周期。
2.让幼儿运用物种卡片,描述一种物种的适应性。
教学重点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想象和创意,增强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生命卡片和物种卡片,带领幼儿了解生物的变化规律和适应性。
四、教学总结通过以上教学,幼儿可以初步认识秋天的特点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教学中,重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究和表达能力。
同时,营造了良好的科学环境和氛围,使幼儿逐渐养成科学意识和探究习惯。
一年级科学上册《我的“小问号”》教案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 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我的“小问号”
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现“小问号”, 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找出更多的小问号,充分让他们表达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图片展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9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已经四个星期了,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发现“小问号”了吗?
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实践。
1、观察蚂蚁。
2、玩踩影子游戏。
3、荡秋千。
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
学生尝试说一说
鼓励、引导
学生观察,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活动二: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片。 师:你想知道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页面海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推手掌》 根据教师用书1-3玩一玩推手掌的游戏,体验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探索页面海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我们常玩的游戏还有那些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呢?
一起看一看
探索页面海报
游戏活动名称
1、注意轴不要插到自己或其他人 教师准备材料
《气球汽车》 比比谁的车最快,跑的最远
实验成品
小主题一 原理 活动准备
牛顿的力与运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找一找游戏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现象 教辅资料、学生器
导入 概念陈述/兴趣点(主)
探索
概念探索
活动流程
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互动游戏
扩展
扩展内容
牛顿的力与运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课时
1、找一找游戏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现象 2、通过实验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
教辅资料、学生器材、教材
人手一个气球,吹起来后口朝下,松手,气球怎么样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验活动名称
《拍桌子》 每人用力拍一下桌子,手会不会感到疼痛呢?我们 在给桌子一个力的时候,桌子也会给我们一个力。
《推南墙》 用力推一推教室里的墙,是你在动还是墙在动,我
们给墙一个力,墙也给我吗一个力。
教师准备材料
扩展活动名称 《比比谁最快》 《为什么会疼呢?》
教师准备材料 学生用书 学生用书
和反作用力原理
手,气球怎么样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