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10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附参考答案 (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梨花白刘建超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语文统测试题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语文统测试题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统测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②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
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
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
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任选下面的一种情景,将其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引用古诗句,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戈壁落日苍劲瑰丽情景二:海上日出清新壮丽2.接着开头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包含“春雨”“鸟”这两个词语和一句唐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80字)让我们“踏青”去:3.请从孔子、庄子、马克思、霍金中任选三人,以他们为例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语境连贯,内容充实;④不少于60字。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使渺小而脆弱的人变得伟大而坚强。
4.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的一世之雄,请你通过想象对这两句话进行扩展描写。
要求:①要描写出曹操的英雄气概;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③不少于60个字。
5.请以下段文字的首句为论点,按照要求补写一个事例。
要求:①请从达尔文、巴金、苏武中任选一人续写;②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事迹;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有坚持才会有奇迹。
6.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请结合对杜甫的了解,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要求:①使用第一人称,侧重描写和抒情;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7.请根据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50个字左右。
8.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内容。
字数不超过50字。
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块钻石没有一点光泽,愤愤不平地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仿句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
示例珍珠因包裹沙砾而愈益圆润,绿树因不惧骄阳而愈益葱郁,生命因直面困难而愈益灿烂,困境与勇气给予人生的是磨砺与光明。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另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湾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3.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让我们钦佩的名家大师,他们为人的风范、创作的才华,常常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中选取一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引用该名家的诗句;②仿句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
例句李白,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岸不屈的气概,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缠绵悱恻的情怀,怎能不触动我心中的思古之幽情?4.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真诚。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以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在品尝中回味,余味悠长;6.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句话,要求与上文内容协调,句式一致。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掩蔽罢了。
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征服罢了。
7.参照示例,从“王朝闻”“谢冰心”“周星驰”三位名人中任选一位,以其姓名为对象写一段语意明确、完整的话。
示例王若飞的“若飞”二字,出自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寄托了他以身许国、勇往直前的豪情和意志。
8.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组对象写一段话。
世界上所有的生灵都有它们的眼睛,波涛是大海的眼睛。
假如大海没有了波涛,就结束了它浩瀚博大的使命,再也不能负舟远航,再也不能搏击长空,再也不能繁养水族。
人教版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
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
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xx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人教版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终鲜兄弟()、期功强近()()除臣洗马()、刘病日笃()常在床蓐()、猥以微贱()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庶刘侥()幸2.分析词语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②成立: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③洗马: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④上报: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⑤告诉: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⑥区区: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⑦辛苦: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⑧侥幸: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②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③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太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④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⑤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颓垣(yuán)咒诅(zǔ)吹着笳笛(jiā)B.无垠(yín)骸骨(hái)遮住脸颊(jiá)C.塞外(sài)艾青(ài)画满车辙(zhé)D.冢荒(zǒng)瘦瘠(jí)语言淳朴(chú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潦草侃大山名门望族自负赢亏B.蝉联出洋相计日成功源远流长C.裱糊哈蜜瓜轻歌曼舞绿草如茵D.绿阴肖像画心无旁骛心驰神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________,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________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
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________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_______笔墨。
A.空白偶尔几乎乱用B.空缺偶然几乎滥用C.空白偶尔简直滥用D.空缺偶然简直乱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他们是我们祖国的同龄人,经历了祖国建设的风风雨雨,尝到了个中的甜酸苦辣,现在,好多人已经是两鬓斑斑了。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颓垣(yuán)咒诅(zǔ)吹着笳笛(jiā)B.无垠(yín)骸骨(hái)遮住脸颊(jiá)C.塞外(sài)艾青(ài)画满车辙(zhé)D.冢荒(zǒng)瘦瘠(jí)语言淳朴(chún)【答案】D【解析】冢(zh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潦草侃大山名门望族自负赢亏B.蝉联出洋相计日成功源远流长C.裱糊哈蜜瓜轻歌曼舞绿草如茵D.绿阴肖像画心无旁骛心驰神往【答案】D【解析】A赢亏-盈亏,B成功-程功,C哈蜜瓜-哈密瓜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________,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2.下列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安慰B.逮奉圣朝:等到未曾废离:停止C.寻蒙国恩:寻找除臣洗马:授与官职D.刘病日笃:病重不衿名节:自夸E、日薄西山:靠近听臣微志:听从F、夙婴疾病:缠绕供养无主:主持3.下列红色“以”解释完全相同的两项()()A.臣具以表闻B.猥以微贱C.但以刘日薄西山D.圣朝以孝治天下4.下列红色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急于星火:像B.臣之进退:取独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5.下列红色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C.臣之辛苦D.举臣秀才E、实为狼狈6.下列表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A.古代富贵而名字磨灭的人数不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所知。
B.《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吕览》《说难》《孤愤》《诗》都是圣人抒发愤懑之作。
C.周文王等人都是因为现实的不如意,为发泄抑郁不平之气而著书,希望能再次受到重用。
D.“思垂空文以自见”一句的意思是想留下文章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空文”,是与具体的功业相对而言。
二、填空题填空: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噩(è)耗厮(sī )打悲恸(dòng)欲绝忧心忡(chōng)忡B.刹(chà)那笼(lŏng)络否(fŏu)极泰来顶礼膜(mó)拜C.拯(zhěng)救泫(xuăn)然心广体胖(pàng)摩肩接踵(zhŏng)D.号(háo)啕骚(sāo)乱血迹(jì)斑斑引吭(háng)高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出奇致胜惊惶失措惶惶不可终日B.祈祷声名鹊起顶礼膜拜偷鸡不成蚀把米C.赝品摩肩接踵冒然行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弥合奇貌不扬消赃灭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的人们因孟买发生暴动而更加恐惧。
(2)这名凶手一直站在花园小径边,双手合十,做出印度教徒的样子。
(3)子弹射进了甘地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的身躯。
A.忧心忡忡顶礼衰弱不堪B.杞人忧天顶礼弱不禁风C.杞人忧天作揖衰弱不堪D.忧心忡忡作揖弱不禁风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亡,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B.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
C.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耸人听闻。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A.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
B ,一位学者这样表述:“生命可以被定义为一件侥幸造成的艺术品,而理论生物学则要探索它是如何造成的。
”C,那是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力量呀!那是自由、是音乐、是诗篇、是精神!D,“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去预测?是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题-10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有以外夷见忽。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始终之否?”崔许之。
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
敢以奉君。
”崔受之,曰:“当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①于阡陌。
后一年,崔游丐毫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
乃于毫来追捕,崔曰:“傥窀穸②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
”遂剖棺得其珠。
汴帅王彦谟奇其节,欲命为幕,崔不肯。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注]①瘗:yì,埋葬②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海贾同止..同止:指住在一起。
B.崔受之..,曰……受之,曰……:指接受了宝珠,对他(海贾)说。
C.瘗于阡陌..阡陌:指路边。
D.有清名..清名:指清正的名声。
2.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今疾势不起②崔游丐亳州A.①现在我的病看来治不好了。
②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
B.①现在我的病看来治不好了。
②崔枢到亳州游学乞求。
C.①现在我病情重到不能起床。
②崔枢到亳州游学乞求。
D.①现在我病情重到不能起床。
②崔枢到亳州四处谋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正确表明那位海外商人要将宝珠赠送给崔枢原因的一组是()①崔枢应进士。
②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
③其人得疾既笃。
④荷君见顾,有以外夷见忽。
⑤“……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
⑥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火,实至宝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4.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崔枢精心护理病笃的海贾,并能始终如一,既无民族偏见,又见其心地善良仁厚。
B.海贾临终赠珠,极力渲染其昂贵与奇异,而崔枢却弃而不取,置珠棺中,故终得有清名。
C.文中与番妇寻夫勘珠,官府前来追捕,目的在于反衬崔枢的品质清廉可贵。
D.崔枢不肯接受为汴帅幕僚,后终登进士第,进一步烘托了其耿直的性格。
二、阅读《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上文空格里的原句是。
2.解释加点的字。
A间:B穷:3.把“靡不毕见”翻译成白话文。
4.分别引用原文中的一句话说明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
目的。
三、阅读《训俭示康》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甲]’,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乙]’,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1.解释加点的字 A 干: B 鲜:2.从下列虚词中选择适当的两个词填入[甲][乙]处焉矣乎耳也3.下列各项与“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B.使吏召诸民当偿者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而诸将敢救者4.将“与其不逊也宁固”翻译成白话文。
5.文中最能说明“但顺吾性而已”中“吾性”含义的一句话是。
四、阅读《<指南录>后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间:②迥:2.与“隐忍以行”中的“以”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C.各各竦立以听D.而此山独以钟名,何也。
3.下列加点的词与“草行露宿”中“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B.常以身翼.蔽沛公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烟.斜雾横,焚椒兰也4.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翻译成白话文。
5.文天祥既然说“分当引决”,为什么又“隐忍以行”?(先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然后把它译成白话文)①原句②译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1.按文意将以下诗句填入上文四个空处,顺序符合文中观点的一项是()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③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④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2.下列说法,观点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A.所谓“有我之境”就是移情入境,使景物皆着上作者的感情色彩,如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所谓“无我之境”,是指纯然客观描写,不带作者感情色彩,“此时无声胜有声”即是。
C.所谓“有我之境”往往物以情迁,情缘物往,“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就是这一类。
D.所谓“无我之境”,并非绝对没有作者的思想盛情,而是意与境妙合无垠,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六、阅读《战国策·秦策》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甘茂亡秦,且之齐。
出关,遇苏子。
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①乎?”苏子曰:“不闻。
”曰:“夫江上之处女②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③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
谓处女④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⑤?妾自以有益于处女⑥,何为去我?’处女⑦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1.文中“处女”字样有七处,每处都有标号(如①②……),下列组合中只包括“妾以无烛故”的“妾”的一组是()A.①④⑤B.②③⑥C.④⑥⑦D.①②2.“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的正确意思是()A .为什么喜爱用余光去映照四壁呢?B .为什么喜爱四壁上空照的余光呢?C .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D .为什么吝惜余光空照在四壁上呢?3.处女们对“无烛者”去留的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给他人方便于自己无大碍有小利B .给他人才方便于自己义利两全C .留下“无烛者”对处女们无碍而有益D .留下“无烛者”等于多了一名勤杂工4.甘茂对苏代说“愿为足下扫室布席”,意思是( )A .愿做苏代的仆人为他洒扫B .愿追随苏代左右为他谋划C .愿在齐国为官以帮助苏代D .愿借重苏代的帮助而仕齐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文后各题[甲]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亻妄 ,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 病‘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
’今轸将为王吴吟。
” (节选自《战国策》[乙]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于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于不可得而齐、秦合。
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
”其言可谓善矣。
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
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九) 1.下面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与意思是( )①寡人不亻妄②且秦加亡.道于我 A .①n íng 有才智 ②w ú 不义 B .①n íng 善言辩 ②w ú 不义C .①n ìng 有才智 ②w áng 灭亡D .①n ìng 善良辩 ②w áng 灭亡 2标点符号应是( )A .①句号 ②逗号B .①逗号 ②句号C .①句号 ②句号D .①逗号 ②逗号 3.乙文方框中应填上的一句话是( )A .此策却乘谬不义B .此策尤乖不义C.此策却得不偿失D.此策尤得不偿失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诚病乎?意亦思乎?”寡人与子故也。
A.两个“故”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
B.两个“故”字相同,两上“与”字不相同。
C.两个“故”字不相同,两个“字”相同。
D.两个“故”字不相同,两个“与”字也不相同。
5.把下两句译成白话文①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译②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译6.下列对“陈轸答秦王问”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陈轸对秦王未能明确在齐楚相伐一事上的立场有所不满,借讲典故告诫秦王应善待楚国。
B.陈轸出使秦国是想争取秦王的帮助,用讽喻之法既能达到这一目的又不辱楚国的尊严。
C.陈轸身为楚使者,碍于当时的环境,故用讽喻之法向秦王表明自己将为秦效命的心迹。
D.陈轸对秦王的要求,既不能明确答复又不好拒绝,故岔开话题,让秦王不好再问下去。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吾使人卜,云祟在高上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
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公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
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齐大旱,逾时..逾时:错过农时B.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赋敛:征收赋税C.群臣莫对..莫对:没有回答D.君诚避宫殿暴露..暴露:日晒雨露2.下列各句中的“其”字与“其幸而雨乎”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孰能讥之乎?C.安陵君其.许寡人!D.汝其.善抚之。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天不雨.久矣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彼独不欲雨.乎?河伯以.水为国A.两个“雨”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雨”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雨”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