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中考物理考前突破专项复习课件13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15
图18(乙)
⑹假如不重新实验,请你利用上述已获取的信息,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 是 0.75 W。
P额=U额I额=2.5V×0.3A=0.75W
6.水果含有果酸。如图14所示在水果中插入两片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组成了 一个水果电池。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 研究。 ⑴在水果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 的接触面积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结果如下表:
⑶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5 Ω不变;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保持R= ②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并作出U-I图线; ③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U/V
2.5 2.0 1.5 1.0 0.5
0
0.1
0.2
0.3
0.4
0.5
I/A
2.小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 跟 电阻的关系”

F2/N 2
; 调节。 L2/ cm 4
若杠杆右端上翘,则可将左(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次数 F1/N 1 1 L1/cm 8
2 3
2 2
8 12
1 3
16 8
(1)上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2)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 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 ( D )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上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
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

η= G
W有 W总

Gh Fs

担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nF
克服摩擦力所做 的功W有=fs物
拉力F移动s所做的功W总 =Fs=Fns物(n为承担动 滑轮绳子的段数)
η=
W有 W总

Ffnss物物=nfF
fs物 Fs

物体G上升高度 为h时所做的功W
拉力F移动s所做的功W总
η=
W有 W总

Gh Fs

定义 率,用符号η表示 W有
□ 计算公式 η= 10 W总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11
特点
小小于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12 小小于于1
提高机械 (1)增大物重; 效率的 (2)减小动滑轮重、绳重; 方法 (3)减小摩擦(加润滑油)
注意: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无关,使用任何机 械都不省功.
=Fs
Gh
有=Gh
Gh+fs
类型1:竖直方向提升物体 (1)[一题多设问]如图甲所示为重50 N的动滑轮,用该动滑轮把450
N的重物提升了2 m.求(不计绳重和摩擦): ①拉力F为22550 0N. ②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4 m. ③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990000 J. ④拉力所做的总功为11000 000J. ⑤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90%0%.
2.(2017·云南12题2分)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150 N的木块 在10 s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 m,此装置是动动 (选填“定”或“动”) 滑轮.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6600 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
3.[2018·昆明22(1)(3)题5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浸没 在水中,质量为0.85 kg的物体以0.1 m/s的速度匀速提升 0.2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不计绳子和滑轮的重及 摩擦.假设物体始终未露出水面.(g取10 N/kg)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拉力的功率.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之——第三知识板块 光学 第13-14课时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之——第三知识板块 光学 第13-14课时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点拨]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它不是 时间单位, 而是长度单位。 1 光年=9.46×1015 m。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 光的反射 定义 分类 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第13课时┃ 考点聚焦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装置 ①光屏EO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 与 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说 过程 明了什么? 不能,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内 ②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实质上也 是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它们是中考光 学部分必考内容之一, 注意对几种现象加以区分并了 解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类型二
光的反射 命题角度: (1)判断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例 2 [2011· 北京中考] 如图 13-2 所示的四种现象 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13课时┃ 京考探究
例3 看电影时, 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 漫 反射。 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第4单元 利用机械和能12-16课时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第4单元 利用机械和能12-16课时

动力
五要 素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1表示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
第12课时┃ 考点聚焦
[点拨] (1)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2)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钓鱼竿、 铁锹等。 (3)力臂画法:如图12-1所示,“先找点,再找线,从点到线做垂线”。 即: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最小力的画法,关键是最长力臂的确定 ,将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相连即为最长力臂,然后画出与其 垂直的力即为最小力(方向由实际情况确定)。
第12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 杠杆平衡条件
命题角度: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的计算题。
第12课时┃ 考点聚焦
知识纵横
准确判断承担重物绳子的股数——斩断俯视数点 法,即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拦腰斩断,把定滑轮和 动滑轮分开,俯视看有几个断头套在动滑轮上,则绳 子股数n就等于几。
第12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 杠杆
命题角度:
(1)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会找最省力的力臂和最小的力; (3)能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杠杆模型;
第12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 其他简单机械
1.斜面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其结构是一个斜放的板,可以通过板达到升高 省力 的机械。如螺旋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物体的目的。它是一种________ 等。 (2)若物体的重力为G,升高的高度为h,相应地在斜面上拉动物体时的 拉力为F,斜面长度为l,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有公式Gh=Fl,由此可 知,斜面是一种省力但费距离的机械。 2.轮轴 (1)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由轮和轴组成,半径较大的 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 (2)原理:轮轴的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使用轮轴时,一般情况下 作用在轮上的力和轴上的力的作用线分别与轮和轴相切,因此,它们的 力臂分别是对应的轮半径和轴半径。 (3)应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辘轳、绞盘、石磨、汽车的驾驶盘、手摇卷 扬机、自来水龙头的扭柄、钥匙等都是轮轴类机械。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3课时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包考解读+考点聚焦+包考探究+以2013年真题为例)

中考物理复习方案 第13课时 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课件(包考解读+考点聚焦+包考探究+以2013年真题为例)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13课时┃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
(3) 小明同学想在图 (a) 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物体动能 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写出简要的 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小球 实验步骤及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质量,观察木块被撞后移动距离的远近 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相同,说明动能和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的质量无关;如果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动能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握和运用,计算时利用好W=Fs,不要受接触面粗糙程
度和物体质量的影响。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13课时┃功
类型二 功率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
例2 [2013·邵阳] 如图13-2所示,小丽和爷爷进行爬 楼比赛。他们同时从一楼出发,爬到五楼,结果小丽先到达。 已知小丽的体重比爷爷的体重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爬到五楼时,小丽做功比爷爷做的功多 B.爬到五楼时,爷爷做的功比小丽做的功多 C.小丽做功的功率一定比爷爷做功的功率大 D.爷爷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做功的功率大 图12-1
包考解读
考点聚焦
包考探究
第13课时┃功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 析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内能 内能点的利用ppt课件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内能 内能点的利用ppt课件
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 叫热运动
5、扩散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气体、液体、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F引=F斥 当d<r0时, F引<F斥,对外表现为斥力——打气筒在打气时, 开始时比较好压缩,后来费力 当d>r0时, F引>F斥,对外表现为引力 ——将挂在测力计下 的刚好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提起时,测力计示数变大;两滴 水银相互接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 均趋于零—— “破镜不能重圆”
典型例题3 (2013黑河)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分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可能升高,也 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温度却不变,故A选项错误;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状态、 温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内能和机械能是两 种不同形式的能,故B选项错误;同一物体的质量和状态一定 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C选项正确;热量是个过程量, 没有物体内能的转换,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故选C.
考点三
热量
一、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表示Q。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 现、终止而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 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 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二、单位: 焦耳(J) 。
三、热量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1、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 学能转化为内能。 2、为了描述不同的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不同,我们引入了 热值: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专题复习26-34课时

2014中考物理总复习全套PPT课件(北师大版共34课时)之专题复习26-34课时
专题一 声现象和光现象 专题二 简单电路与欧姆定律 专题三 电功 电功率 电 热 专题四 电学综合 专题五 运动和力 专题六 密度 压强 浮力 专题七 简单机械 功和机 械能 专题八 力学综合 专题九 热学
专题一┃ Leabharlann 现象与光现象专题一┃ 要点聚焦
要点聚焦
要点一 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探究课题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倒立、缩小、实 像,成像在视网膜 凸 后,用________ 透 镜矫正
专题一┃ 要点聚焦
光学作图注意事项 ①光的反射、折射作图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作图时需注意法线 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画出,光线要标箭头且定向准确,法线与镜 面或界面垂直。 ②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利用特殊光 线作图可以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帮助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具 体如下:
A.L1灯丝断了
C.L2灯丝断了
B.L1短路
D.L2短路 图TZ2-3
专题二┃ 要点聚焦
[解析] 分析题图知,两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灯L1两 端电压;由题意知,发生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 路,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说明干路断开,可能是L2灯丝断了,故选C。 两种方法找断点
专题一┃ 要点聚焦
探究课题 实验示意 图 ①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 叉发声响度不同,小球被弹起 的高度不同; ②将发声响度不同的同一音叉 放入水中,水面水花溅起高度 不同; ③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 声响度不同,纸片跳起高度不 同 响度与________有关,且振 振幅 ________ 幅越大,响度越 大 ①将同一把尺子按在桌边,拨 动尺子,使其发声,保持其振 幅不变,不断改变伸出桌边的 长度,可听到声音音调改变; ②在木棒一端绑上棉花并蘸水, 将其放入吸管,吹吸管一端使 其发声,推拉木棒,音调改变; ③用力吹一细管,并将其不 断剪短,音调改变 音调与________有关,且频 频率 ________ 率越高,音调越 高 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中考考点清单】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含13年中考试题)

【中考考点清单】201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含13年中考试题)
返回目录
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013年张家界考查,2012年岳
阳、湘潭、长沙考查,2011年长沙、 常德考查)
命题点: 1.杠杆的平衡调节(调节平衡螺母,左高左调, 右高右调) 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F1L1=F2L2) 3.要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方便测出力臂) 4.选择杠杆中间为支点的原因(减少杠杆自重 对实验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3.其他简单机械 轮轴和斜面,都可以省力,轮轴的应用如轻 轻转动门把手,就可以把门锁打开;司机用不大 的力转动方向盘,在轴上就能产生较大的力使汽 车转弯;斜面的应用如盘山公路.
考点三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无论是否使用机械,必须要做的功,叫做有 用功,用W有表示. (2)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 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为:W总= W有 +W额. 2.机械效率
(1)物理学中,将① 有用功 跟② 总功 的比值 叫做机械效率, 用符号③ η 表示. W有 η= × 100 % W 总 (2)公式:④ .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返回目录
常考类型剖析
【解析】 钢丝钳的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动力比阻 力小,所以钢丝钳是省力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 条件:F1L1=F2L2 变形得: F2L2 800 N×0.02 = 160 N. F1= L = 1 m 0.1 m 类型三 画力臂(备选例题)
例3 (’13 怀化) 如图3所示,是一个杠杆示意 图,图中0 是支点F1为动力,L1为动力臂,F2为阻力, 请画出阻力臂L2.
返回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1.正确理解速度公式 v= t (1)三个物理都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 (2)s 和 t 之间必须一一对应(s 是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t 是 通过路程 s 所需的时间),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 认为 v 与 s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
2.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1)平均速度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
二、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______ .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 s v = 3.公式:__________. t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 ,符号为 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还有 km/h.换算关系:1 m/s=_______km/h. 3.6 _______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通过一段路程 s和 2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______________ s 所用时间 t ____________的比值,公式 v = . t
s s 100 m+50 m 解析:由 v= t 得 t=v= 2.5 m/s =60 s.
1.下列四个成语中描述物体运来迟
B.一日千里
D.风驰电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B.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快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3.一列队伍长 50 m,行进的速度为 2.5 m/s,通过一座全 长为 100 m 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离 开桥,总共需用( A ) A.60 s B.50 s C.40 s D.80 s
度,不能精确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
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例题](多选)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 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 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 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 A.小明在前 50 m 一定用了 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8 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8 km/h s 100 m 解析:平均速度 v = = t 12.5 s =8 m/s;小明越跑越快,做 变速运动,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必少于总时间的一半,变速运 动中速度在变化,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