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 24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1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测试

1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测试

24唐诗三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邺城戍.()幽咽.()老妪.()三重.茅() 沉塘坳.() 口称敕.()叱.牛()挂罥.()辗.冰辙()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接近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突然C.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轻快的样子D.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吝惜不得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出了“行”的动感。

C.《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D.《卖炭翁》是一首乐府诗,它是古体诗的一种。

它的句数、字数和用韵与近体诗一样有严格限制。

5.填空。

(1)《石壕吏》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石壕吏》中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4)《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5)《卖炭翁》中的“,”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6.下面这幅作品是某书法家倾情书写的《卖炭翁》中的句子,对其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C.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D.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即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节选)【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杜甫)(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愿为市鞍马()②赏赐百千强()③老翁逾墙走()④存者且偷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木兰不用尚书郎”可以看出木兰不慕名利,也暗含她对女扮男装不宜在朝为官的担忧。

C.“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为悲剧的事件提供了典型环境。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说明这户人家贫穷不堪,已经没有什么可让官吏搜刮的了。

(4)《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5)“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与翁别”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一、给加点字注音老妪.()幽咽.()挂罥.()庇.()碾冰辙.()突兀.()两鬓.()叱.()二、词语解释1.三男邺城戍.2.死者长已.矣3.出入无完裙.4.高者挂罥长.林梢5.俄顷.....风定云墨色 6.长夜沾湿何由彻7.回车叱.牛牵向北 8.系向牛头充炭直.三、文学常识填空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字,唐代主义诗人。

2.《卖炭翁》的作者是,字,号,唐代著名诗人。

四、默写填空1.《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秋季里天空阴晦,秋雨将至的句子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雨至屋漏的句子是:,。

5.《卖炭翁》中描写宫使横行霸道的句子是:,。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被掠夺不敢反抗的句子是:,,。

7.《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突出他辛劳的句子是:,。

五、简答题(一)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1.本文以《石壕吏》为题,但诗人用大量笔墨写了老妇的致词,这是为什么?(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用四个词语概括每节诗所描绘的画面。

2.用四个词语概括每节诗所描绘的画面(每词限5字)?3.请结合具体诗句概括诗人形象。

(三)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论述题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对读书的理解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0统编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三首一、基础过关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戍.()老妪.()幽咽.()三重.()茅挂罥.()沉塘坳.()俄顷.()布衾.()丧.()乱庇.()护突兀.()敕.()令叱.()咤伐薪.()2.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暮投石壕村投.:(2)妇啼一何苦一何..:(3)听妇前致词前致词..:(4)三男邺城戍戍.:(5)一男附书至附书至...:(6)二男新战死新.:(7)死者长已矣已.:(8)惟有乳下孙乳下孙...:(9)出人无完裙裙:(10)老妪力虽衰老姬..:(11)如闻泣幽咽幽咽..:(12)高者挂胃长林梢胃:长.:(13)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14)唇焦口燥呼不得呼不得...:(1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16)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17)长夜沾湿何由彻彻.:(1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19)伐薪烧炭南山中薪.:(20)两鬓苍苍十指黑苍苍..:(21)卖炭得钱何所营营.:(22)市南门外泥中歇市.:(23)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24)手把文书口称敕敕.:(25)系向牛头充炭直直.: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做好铺垫。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24.唐诗三首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半匹红纱一丈绫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3.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18山东济宁八中期末模拟,7-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一课一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半匹红纱一丈绫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练习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3.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练习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4.唐诗三首(含答案解析)

24.唐诗三首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D.半匹红纱一丈绫3.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3.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年模拟全练1.(2018山东济宁八中期末模拟,7-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下《唐诗三首》一课一练(包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唐诗三首》一课一练(包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唐诗三首》一课一练基础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呼一何..怒()(2)犹得..备晨炊()(3)八月秋高风怒号.()(4)俄顷..风定云墨色()(5)秋天漠漠向.昏黑()(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翩翩..两骑来是谁()(8)回.车叱牛牵向北()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者挂罥长.林梢长.夜沾湿何由彻B.卷我屋上三.重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D.下.者飘转沉塘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唇焦口燥/呼不得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C.可怜/身上/衣/正单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矛盾的诗句是:“,。

”课内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6.“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我”叹息什么?7.“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第8~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唐诗三首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戍.()老妪.()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 敕.()叱.()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暮投.石壕村投:
(2)二男新.战死新:
林梢罥:长:
(3)高者挂罥长
..
(4)忍能
对面为盗贼忍:能:
..
风定云墨色俄顷:
(5)俄顷
..
昏黑漠漠:向:
(6)秋天漠漠向
...
(7)两鬓苍苍
十指黑苍苍:
..
(8)卖炭得钱何所营.营: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八月秋高/风怒号D.风雨不动/安如山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自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是:,。

(3)在《卖炭瓮》中,“,”两句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买一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5.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二、阅读
7.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

(2)同样是写雨,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8.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
“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参考答案
1.shùyùchóng juàn ào bìwùchìchì
茅屋被秋风吹破、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2.(1)投:投宿(2)新:最近(3)罥:挂结长:高(4)忍:狠心能:如此、这样(5)俄顷:一会儿(6)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7)苍苍:灰白(8)营:谋求
3.B
4.(1) 子美少陵野老诗圣诗史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

6.B
7.(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清晨雨后图。

(2)本诗未直接写山雨,而是先以山间静谧的晴夜为烘托和铺垫,似无山雨,第三句再以溪水急流的侧面描写表现雨势之大,结句点出“他山有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雨之迅疾和猛烈。

8.(1)C
(2)“此”指上面劳动人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

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