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章_电化学-许娟
多巴胺在稀土杂多酸盐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d p mi e i h d f d e e t d r t de . e r s l h we h t h d f d ee t d a r mo ig ef c so h o a n o a n n t e mo i e l cr e we esu id Th e u t s o d t a e mo i e l cr e h d p o t f t n t e d p mi e i o s t i o n e ee to h mi a xd t n c mp r d w t a e g a s a b n ee t d , a d e e t e tl t x d t n o o a n s t e s ra e lc r c e c o i ai o a e i b r l sy c r o l cr e l o h o n l er aay i o i ai fd p mie wa h u f c - o e o c n rl d p o e s T e mo i e lcr d a o d sa i t n e r d cb l y o t l r c s . h d f d ee to e h d g o tb l y a d r p o u i i t . oe i i i
( 义 师 范 学 院 化 学系 , 州 遵 义 5 3 0 ) 遵 贵 60 2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电解池的正极对应于()A:阴极 B:不确定 C:阳极答案:阳极2.影响离子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离子的本性 B:温度 C:溶剂黏度 D:溶液pH答案:溶液pH3.第一个化学电源是1799年由物理学家()。
A:法拉第 B:伽伐尼 C:伏打答案:伏打4.电池放电时正极对应于()。
A: 不确定 B:阳极 C:阴极答案:阳极5.目前电化学的测量方法有()。
A:示差法 B: 稳态法 C:暂态法 D:补偿法答案: 稳态法;暂态法6.()属于电化学研究范畴。
A:腐蚀 B:电解池 C:电池 D:磨损答案:腐蚀;电解池 ;电池7.石墨中能够导电的载流子是()。
A:电子B: 等离子体 C:其余选项都不对D:离子答案:电子8.对电化学学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A:塔菲尔 B:牛顿 C:法拉第 D: 能斯特答案:塔菲尔;法拉第; 能斯特9.现代电化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
A:电极过程动力学 B: 电化学热力学 C:电解质溶液理论 D:其余选项都不对答案:电极过程动力学10.第一类导体的载流子是()A:空穴 B:正离子 C:电子 D:负离子答案:空穴;电子第二章测试1.相间电位产生主要的原因是()A:偶极子双电层 B:吸附双电层 C:离子双电层 D:表面电位答案:离子双电层2.最精确和合理的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是 ( )A:电容法 B:补偿法 C:示差法 D:伏安法答案:补偿法3.伽伐尼电位差又称为()A:化学位差 B:电化学位差 C:内电位差 D:外电位差答案:内电位差4.()是可测可控的。
A:绝对电位 B:外电位 C:内电位 D:相对电位答案:外电位;相对电位5.所有的电极都能建立平衡电势。
A:对 B:错答案:错6.298 K时,电池反应H2(g)+1/2 O2 = H2O(g)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那么电池反应2H2(g)+O2 = 2H2O(g) 所对应的电动势为E2()A: E1=1/2E2 B: E1=E2 C:无法确定 D: E1=2E2答案: E1=E27.盐桥能()消除液接电位。
电化学原理_(李狄_著)北航出版社_课后1-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解:2266KCl KCl H O H O 0.001141.31.010142.31010001000c K K K K cm 11λ−−−−×=+=+=+×=×Ω溶液 2、解:E V Fi i =λ,FE V i i λ=,,, 10288.0−⋅=+s cm V H 10050.0−⋅=+s cm V K 10051.0−⋅=−s cm V Cl 3、解:,62.550121,,,,2−−⋅Ω=−+=eq cm KCl o HCl o KOH o O H o λλλλ2O c c c ,c 1.004H H +−====设故,2,811c5.510cm 1000o H O λκ−−−==×Ω4、(1)121,,Cl ,t t 1,t 76.33mol (KCl o KCl o Cl cm λλλλλ−−−−+−+−=++=∴==Ω⋅∵中)121121121,K ,Na ,Cl 73.49mol 50.14mol 76.31mol (NaCl o o o cm cm cm λλλ++−−−−−−−=Ω⋅=Ω⋅=Ω⋅同理:,,中)(2)由上述结果可知: 121Cl ,Na ,121Cl ,K ,mol 45.126mol 82.142−−−−⋅Ω=+⋅Ω=+−+−+cm cm o o o o λλλλ,在KCl 与NaCl 溶液中−Cl ,o λ相等,所以证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的正确性;(3) vs cm vs cm u vs cm u F u a o o l o l o i o /1020.5,/1062.7,/1091.7,/24N ,24K ,24C ,C ,,−−−×=×=×==++−−λλ5、解:Cu(OH)2== Cu 2++2OH -,设=y ;2Cu c +OH c −=2y 则K S =4y 3因为u=Σu i =KH 2O+10-3[y λCu 2++2y λOH -]以o λ代替λ(稀溶液)代入上式,求得y=1.36×10-4mol/dm 3所以Ks=4y 3=1.006×10-11 (mol/dm 3)36、解: ==+,令=y ,3AgIO +Ag −3IO Ag c +3IO c −=y ,则=y S K 2,K=i K ∑=+(y O H K 2310−+Ag λ+y −3IO λ)作为无限稀溶液处理,用0λ代替,=+y O H K 2310−3AgIO λ则:y=43651074.1104.68101.11030.1−−−×=××−×L mol /;∴= y S K 2=3.03810−×2)/(L mol 7、解:HAc o ,λ=HCl o ,λ+NaAc o ,λ-NaCl o ,λ=390.7,121−−⋅Ωeq cm HAc o ,λ=9.02121−−⋅Ωeq cm ∴α0/λλ==0.023,==1.69αK _2)1/(V αα−510−×8、解:由欧姆定律IR=iS KS l ⋅=K il,∵K=1000c λ,∴IR=1000il cλ⋅=V 79.05.0126101010533≈××××− 9、解:公式log ±γ=-0.5115||||+Z −Z I (设25)C °(1)±γ=0.9740,I=212i i z m ∑,I=212i i c z ∑,=()±m ++νm −−νm ν1(2)±γ=0.9101,(3)±γ=0.6487,(4)±γ=0.811410、解:=+H a ±γ+H m ,pH=-log =-log (0.209+H a 4.0×)=1.08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2326623Sb O H e Sb H O ++++ ,()−236H H +6e + ,电池:2322323Sb O H Sb H O ++解法一:00G E nF ∆=−83646F =0.0143V ≈,E=+0E 2.36RT F 2232323log H Sb O Sb H OP a a a ==0.0143V0E 解法二:0602.3 2.3log log 6Sb Sb H H RT RT a a F Fϕϕϕ+++=+=+; 2.3log H RTa Fϕ+−=∴000.0143Sb E E ϕϕϕ+−=−===V2解:⑴,(()+22442H O e H O +++ )−224H H +4e + ;电池:22222H O H O +2220022.3log 4H O H O P P RT E E E Fa =+= 查表:0ϕ+=1.229V ,0ϕ−=0.000V ,001.229E V ϕϕ+−∴=−= ⑵视为无限稀释溶液,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242Sn Sn e ++−+ ,(),电池:32222Fe e Fe ++++ 23422Sn Fe Sn Fe 2+++++ +23422022.3log 2Sn Fe Sn Fe C C RT E E F C C ++++=+=(0.771-0.15)+220.05910.001(0.01)log 20.01(0.001)××=0.6505V ⑶(),,(0.1)Ag Ag m e +−+ ()(1)Ag m e Ag +++ (1)(0.1)Ag m Ag m ++→电池:(1)0(0.1)2.3log Ag m Ag m a RT E E F a ++=+,(其中,=0) 0E 查表:1m 中3AgNO 0.4V γ±=,0.1m 中3AgNO 0.72V γ±=, 2.310.4log0.0440.10.72RT E V F×∴==× 3、 解:2222|(),()|(),Cl Hg Hg Cl s KCl m Cl P Pt ()2222Hg Cl Hg Cl e −−++ ,()222Cl e Cl −++ ,222Hg Cl Hg Cl 2+ 电池:222200002.3log 2Cl Hg Hg Cl P a RT E E E F a ϕϕ+−=+==−∵O 1.35950.2681 1.0914(25C)E V ,∴=−=设 由于E 与无关,故两种溶液中的电动势均为上值Cl a −其他解法:①E ϕϕ+=−−0,亦得出0E ϕϕ+=−−②按Cl a −计算ϕ+,查表得ϕ甘汞,则E ϕϕ+=−甘汞 4、 ⑴解法一:23,(1)|(1)()H Pt H atm HCl a AgNO m Ag +=()222H H e +−+ 222,()Ag e Ag +++ g ,2222H Ag H A ++++ 电池:有E ϕϕϕ+−=−=+,02.3log()AgAgAg RTE m Fϕγ++±∴=−。
《工程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离
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除过氧化物 ( 如H2O2 )、超氧化物 ( 如KO2 ) 和含有 F-O 键的化合物 ( 如OF2 ) 外,化合物中O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 -2,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
➢半反应中与氧化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氧化型 物质oxidation type matter ➢半反应中与还原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还原型 物质reduction type matter
例如半反应: MnO4- + 8H++5e= Mn2++4H2O 电对:MnO4-(氧化态) /Mn2+(还原态)
Cu棒
Zn棒
CuSO4 溶液
ZnSO4
1.10
溶液
V
负极 | 电解质溶液(浓度)| 正极
(-) Zn∣Zn2+ (l mol ·L-1) ‖ Cu2+ (l mol ·L-1) ∣Cu
面
桥
c2
界
面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 “‖” 表示。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以 及电极中的其他相界面)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 cB、pB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electrochemistry
§4.1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ization and reduction) 的重要特征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Pd-Ni修饰的硅纳米线电极用于非酶葡萄糖检测

摘 要 :在镍 修饰 的 硅 纳 米 线 阵 列 电极 上 电沉 积 金 属 钯 微 粒 , 用 于 葡 萄 糖 的非 酶 检 测 ; 并 通 过 电 子 扫描 显微 镜 ( S E M) 和 x射 线 能 谱 分 析 ( E D S ) 对 电极 表 面 的 形 貌 进 行 了表 征 , 采 用 循 环 伏 安 法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华 东师 范 大学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Ea s t Ch i n a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Ab s t r a c t : A n o n e n z y ma t i c g l u c o s e s e n s o r wa s f a b r i c a t e d b y e l e c t r o p l a t i n g p a l l a d i u m p a r t i c l e s o n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5 6 4 1 . 2 0 1 3 . 0 3 . 0 2 2
P d — Ni / S i NW s e l e c t r o d e f o r n o n e n z y ma t i c g l u c o s e d e t e c t i o n
NO. 3 M ay 2 01 3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 5 6 4 1 ( 2 0 1 3 ) 0 3 — 0 2 0 2 — 0 7
P d _ N i 修饰 的硅 纳米线 电极用于非酶葡萄糖检测
PVP/(AA—co—AMPS)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场响应性研究

第 3 6卷 第 2期 20 0 7年 2月
辽
宁
化
工
Lio i g Ch mia n u ty a n n e c lI d sr
Vo . 6. 1 3 No. 2 Fe r ay, 0 7 bu r 2 0
P P ( A—C —A S 互 穿 网络水 凝 胶 的 制 备 V/A O MP ) 及 其 电 场 响 应 性 研 究
维普资讯
7 6
辽
宁
化
工
20 07年 2月
P P形 成均 相 的网络互 穿结 构 。而且 由图 4知 当 V A S 量增 加 时 凝 胶 的 电场 响应 性 明 显 增 强 , MP 含 不但 响应速 率迅 速 提 高 , 且 最 大弯 曲度 也 增 大 而 了 5. 6 8%。A S含 有强 极 性 的磺 酸 基 , 电场 MP 在 的作用 下能够 电离 出更 多 的 自由离 子 , 水 凝 胶 使
拉 伸 强 度 =( 所加 砝 码 质 量 +托 盘 质 量 )凝 胶 截 面 面 积 /
公 司) 过 硫 酸钾 ( P , 阳市 新 化 试 剂 厂 ) N, ; AS 沈 ; N
一
亚 甲基 双丙 聚烯 酰胺 ( I ,acs r ; 立 叶 变 BS Lnat )傅 e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 E U 4 0 美 国 热 电 尼 高 力 公 N X S7 , 司 ) 电子 扫 描显微 镜 (E LJM一6 6 L 日本 电 ; J O S 3 0 V,
烯酰 胺 一 2一甲基丙 磺 酸( MP , 邑威思 化 学 品 A S临
14 凝 胶的 力学性 能测试 .
将 凝胶样 品垂 直 固定 , 在凝 胶 下端 固定 好 托 盘, 逐步 向托 盘里 添 加砝 码 , 察 凝 胶 状况 , 观 在其 断裂 时记 录下所 加 入 的 砝 码 总质 量 , 量托 盘 的 称 质量 。
电导率的定义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第八页第八,页,共课件八共十有80一页 页。
正极(zhèngjí)、负极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
负极 :电势(diànshì)低的极称为负 (fùjí) 极
第九页第九,页,共课件八共十有80一页 页。
离子迁移(qiānyí)方向
离子迁移(qiānyí)方向: 阴离子迁向阳极 阳离子迁向阴极
负
负载电阻
正
极
e-
Zn
极
Cu e -
e-
阳 Zn 2+ C u 2+ 阴
极
S
O
24
S
O
24
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A n io n A n o d e
C a tio n C a th o d e
-
- 电源 +
阳极
1 4 O2,
1 2 Cl2
阳极
1 2
O2,
C l2
33
阳极 4 O 2 , 2 Cl2
(ɡònɡ yǒu) 第十八页,第课十件八共有页,共八十一页。 80页
荷电粒子基本(jīběn)单元的选取
例题: 通电于 Au(NO3)3 溶液,电流强度 I0.025A, 析出 Au(s)=1.20g。已知 M (A u)=197.0gm ol-1。 求:
运输任务。 现在离子都是一价的,则离子运输电荷的数量只取决于离
子迁移的速度。
第第二二十十四四页页,课共件八共十有一8页0页。
一.离子的电迁移(qiānyí)现象
1.设正、负离子迁移的速率相等,r r,则导电任
(完整版)第七章电化学答案

第七章 电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
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⑴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⑵在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100kPa 下的Cl 2(g) ?解:⑴ 阴极反应:Cu 2++2e -=Cu阳极反应:2Cl -=Cl 2+2e -电解反应:Cu 2++2Cl -= Cu + Cl 2溶液中通过的电量为: Q=I·t = 20A×15×60s=18000C由法拉第定律和反应进度知:(Cu)(Cu)/(Cu)(Cu)(Cu)Q n m M zF ξνν∆=== (Cu)(Cu)1800064g/mol (Cu) 5.969g 296485.309C/molQ M C m zF ν⋅⋅⨯∴===⨯⑵22(Cl )(Cl )n ξν∆=222(Cl )(Cl )0(Cl )0.0933mol n n νξ∆=-=⋅=30.09338.314300.15dm 100nRT V p ⨯⨯∴== = 2.328dm 3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水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g 的Ag(s)析出,阳极区溶液质量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g 。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
求t(Ag +)和t(NO 3-)。
解:方法一:t +=阳离子迁出阳极区的物质的量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电解后阳极区溶液质量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g ,设电解前后水量不变,则电解前阳极区AgNO 3的量为:37.39(23.3760.236)(AgNO )1000m g ⨯-==0.1710g 电解过程阳极反应为:Ag = Ag ++e -产生的Ag +溶入阳极区。
因此迁出阳极区的Ag +的物质的量为:n n n n =-迁出电电应+解前解后反第七章 电化学3Ag (M(AgNO )(Ag )1/M(Ag)n n n m m t n m +--==+电电应电电应+)/解前解后反解前解后反(0.1710.236)/169.9410.4710.078/107.9-=+= 3(NO )0.529t -=方法二:t -==阴离子迁出阴极区的物质的量阴离子迁入阳极区的物质的量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3[M(AgNO )(((NO )()()/M(Ag)m m n n t n m -3--==电解后电解前]/电解后)电解前)反应反应(0.2360.171)/169.940.5290.078/107.9-== (Ag )0.471t +=7.5已知25℃时0.02mol/dm 3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SO ) 1 t 0.62
2 4
解法2
1 2先求 SO 的迁移数,以 SO4 为基本粒子。 2
24
阴极上 SO 2- 不发生反应,电解不会使阴极部 SO 2- 离子 4 4 的浓度改变。电解时 SO 2- 迁向阳极,迁移使阴极部 SO 24 4 减少。
n(终) (始) n(迁) n
A.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 AgBr、PbI2 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 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本章以讨论电 解质水溶液为主。
2013-12-8
阴极、阳极
阴极:
(Cathode)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电池 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阴极是 负极。
2013-12-8
离子电迁移的规律:
1.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 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阳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正离子所传导的电量(Q ) 2. 阴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负离子所传导的电量(Q ) 正离子的迁移速率(r ) = 负离子的迁移速率(r )
适用条件:正、负离子荷电量相等,而且电极本身不 发生反应
7.11极化作用
7.12 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2013-12-8
§ 7.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一. 基本概念及导电机理 二. 法拉第定律
电化学研究对象和用途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正极、负极 阴极、阳极 原电池 电解池
2013-12-8
定律的文字表示 法拉第常数
定律的数学式
2013-12-8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根据法拉第定律,通电于若干串联电解池中,每 个电极上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这时,所选取的 基本粒子的荷电绝对值必须相同。例如:(荷三价电 的让学生自己课堂练习)
荷一价电
阴极
荷二价电
阴极
1 1 1 H 2 , Cu, Au 2 2 3
1 1 阳极 O2 , Cl2 4 2
求得
24
n(迁)=2.33 10-4 mol
n(迁) t (SO ) 0.62 n(电)
2013-12-8
t 1 t 0.38
解法3:先求 Cu 2+ 的迁移数,以 Cu 2+ 为基本粒子。 已知
M (CuSO4 ) 159.62 g mol1 n(电) 0.0405 g/(2 107.88 g mol1 ) 1.8771 104 mol
2013-12-8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迁向阳极 阳离子迁向阴极
2013-12-8
原电池
Zn电极: Zn(S)→Zn2++2e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电 子由Zn极流向Cu极,Zn极电 势低,是负极。
Cu电极: Cu2++2e-→ Cu(S) 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电 流由Cu极流向Zn极,Cu极电 势高,是正极。
⑵ t 同上
(3) n(O2 ) 3 n(Au) 4 1.20 g 3 = 4.57 103 mol 4 197.0 g mol1
2013-12-8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 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⒉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阴极上Cu 2+ 还原,使 Cu 2+ 浓度下降
n(终) n(始) n(迁) n(电)
t (Cu 2+ )
2013-12-8
1 Cu 2+ 2
e 1 Cu(s) 2
2+ Cu 2+ 迁往阴极,迁移使阴极部 Cu 增加,
求得 n(迁) 1.424 104 mol
n(迁) 0.38 n(电)
阳极:
(Anode)
2013-12-8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电池 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 正极。
正极、负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 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在电解 池中正极是阳极。(注意:电流的方向 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
正极:
负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 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在电解 池中负极是阴极。
2013-12-8
电解池
电极①:
① ②
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2++2e-→Cu(S) 电极②: 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 Cu(S)→ Cu2++2e-
2013-12-8
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 z ze M Az- ze A
(2). 电解前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起始)。 (3).电解后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终了)。 (4).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某离子浓度是增加 了、减少了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5).判断离子迁移的方向。
2013-12-8
例题:在Hittorf 迁移管中,用Cu电极电解已知浓度的
CuSO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串联在电路中的银库仑
计阴极上有 0.0405 g Ag(s) 析出。阴极部溶液质量为
36.434 g ,据分析知,在通电前其中含 CuSO4 1.1276 g ,
通电后含 CuSO4 1.109 g 。 试求 Cu 2+ 和 SO 2 4 的离子迁移数。
2013-12-8
Cu 2+ 的迁移数,以 1 Cu 2+ 为基本粒子,已知: 解法1:先求
2013-12-8
二.离子的电迁移率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用公式表示为:
r U (dE / dl ) r U (dE / dl )
式中 dE dl 为电位梯度,比例系数 U 和 U 分别称为正、 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 即相当于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迁移的速率。它的单位是 。 m2 s1 V1 电迁移率的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 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界面移动法测量。 2013-12-8
同),当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z)相同时,
在各个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
相同(n相同) ,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
量成正比。
2013-12-8
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量。
已知阿伏伽罗常数L,且单个元电荷电量为
1.6022 1019 C
F=L· e =6.022×1023 mol-1×1.6022×10-19 C =96484.6 C· -1 mol ≈96485 C· -1 mol
n(始) 1.1276 g/159.62 g mol1 7.0643 103 mol
荷三价电
阴极 2013-12-8
2 H 2 , Cu, Au 3
3 H 2 , Au 2
1 阳极 O2 , Cl2 2 3 3 阳极 4 O2 , 2 Cl2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例题: 通电于 Au(NO3 )3 溶液,电流强度 I 0.025 A , 析出 Au(s)=1.20 g 。已知 M(Au)=197.0 g mol-1 。 求: ⑴ 通入电量 Q ; ⑵ 通电时间 t ; ⑶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Hittorf 法中必须采集的数据:n(终) n(始) n(迁) n(电) (1). 通入的电量,由库仑计中称重阴极质量的增加而 得,例如,银库仑计中阴极上有0.0405 g Ag析出,
n(电) 0.0405 g /107.88 g mol1 3.754 104 mol
2
M ( 1 CuSO4 ) 79.75 g mol 1 2 n(电) 0.0405 g/107.88 g mol 1 3.754 10 4 mol n(始)=1.1276 g/79.75 g mol 1 1.4139 10 2 mol n(终) 1.109 g/79.75 g mol 1 1.3906 10 2 mol
2013-12-8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取基本粒子荷一价单位电荷:1 Au, 1 O2 解法一 3 4 即 1.20 g (1) Q nzF 1 96500 C mol1 197.0 g mol-1 /3 = 1763 C
Q 1763 C 7.05104 s (2) t I 0.025 A
2013-12-8
§ 7.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2013-12-8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设想在两个惰性电极之间有想象的平面AA和BB, 将溶液分为阳极部、中部及阴极部三个部分。假定未 通电前,各部均含有正、负离子各5 mol,分别用+、号代替。
I Q r U t I Q r r U U
负离子应有类似的表示式。如果溶液中只有一种电 解质,则:
t t 1
如果溶液中有多种电解质,共有 i 种离子,则:
2013-12-8
t t t
i +
1
四.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1.Hittorf 法
取电子的得失数为 z,通入的电量为 Q,则电极 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 n 为:
Q n zF
或
Q nzF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m 为:
2013-12-8
QM m nM zF
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
⒈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量 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取通入的电量为 Q,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为n : n ∝ Q。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Q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