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学校教育指标与领导作为之探析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话题。
教师在学校中的角色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作为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人物。
当今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教师的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教师领导力如何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包括教师领导力的内涵、教师的领导行为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师领导力在学校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发展。
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教育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影响力和指导能力。
它不仅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教师在团队合作、协作教学、决策参与等方面的表现。
一个具备领导力的教师能够激励学生,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也能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的领导力并不一定依赖于职务或职位,而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热情上。
教师的领导行为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与学生、同事、家长进行互动。
通过沟通,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人,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与同事分享最佳实践,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的领导行为体现在团队合作上。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与其他教师共同工作,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师的协作精神与积极参与,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
最后,教师的决策参与也至关重要。
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与项目实施中,教师的专业意见和参与能够提高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的顺畅度。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育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更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师的领导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首先,教师领导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拥有领导力的教师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通过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外活动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校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学校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认为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机构,其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学校的教育质量往往与学校领导力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学校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领导力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们应该能够为学校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以及有效的战略和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优秀的学校领导者能够激发师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学校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领导者的能力和品质。
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应该具备积极的责任感、高效的决策能力、坚定的意志和杰出的管理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各方利益,激励教师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此外,优秀的学校领导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开放心态。
另外,学校领导力还与学校文化和氛围的塑造有密切关系。
学校领导者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领,能够影响和塑造学校的文化和氛围。
优秀的领导者将鼓励教师们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
他们会鼓励教师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此外,学校领导力还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优秀的学校领导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他们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然而,学校领导力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影响。
学校教育质量的水平也会对学校领导力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
优秀的学校教育质量将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和领导者,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这些教师和领导者将继续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
学校领导力与教育质量

学校领导力与教育质量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学校领导力在教育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强大的领导团队能够为学校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学校领导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并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关键特质。
首先,学校领导力对教育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校长能够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建立高效的教学方法,并提供资源和支持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能够激励和鼓励教师发挥最佳水平,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有活力和领导才能的领导者能够推动学校变革,带来积极的变化和创新,这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次,领导者应具备一系列的关键特质。
首先,他们应具备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制定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并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他们应能够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此外,领导者还应具备激励和鼓励他人的能力,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领导者应具备决策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他们应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除了校长的领导力之外,教师的领导力也对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出领导者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们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榜样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发挥领导力,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力和教育质量,各方面应该共同努力。
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与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们应持续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力。
家长和社会应给予学校和教师足够的信任与支持,与学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作与积极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领导力和教育质量的环境。
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在教育领域,学校管理和领导力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校管理和有效的领导力可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并分析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资源、人员和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的过程。
良好的学校管理能够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有效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学校管理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师生的教学时间得到合理利用,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学校管理也能够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学校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倡导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学校管理的有效实施,学生能够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能力。
最后,学校管理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
通过学校管理的支持和指导,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领导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通过影响他人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力是推动学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首先,领导力能够激发学校的活力和创新。
好的领导者能够通过清晰的愿景和明确的目标,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领导者的激励和支持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我发展。
其次,领导力能够建立团队合作和共享文化。
好的领导者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文化。
通过团队合作,教师能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共享文化也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最后,领导力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变革。
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前瞻性,能够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
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管理和领导力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所学校的管理和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育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提高学校管理与领导力的建议。
一、学校管理和领导力的定义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内部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组织和协调的过程。
它包括学校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以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
学校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领导力是指学校领导者通过激励和引导教师和学生,推动学校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具有良好领导力的学校领导者能够激励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
他们还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学校管理与领导力的重要性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学校管理和领导力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领导者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和计划,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潜力。
他们还能够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其次,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校领导者能够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学生管理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修养。
他们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后,学校管理与领导力对于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领导者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们还能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学校管理与领导力的建议要提高学校的管理与领导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学校领导者应该选择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管理团队。
每个管理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加强专业发展培训:学校领导者应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学校教育管理与领导力研究

学校教育管理与领导力研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学校教育的管理与领导力对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校教育管理与领导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改进教育管理和领导力实践。
一、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管理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的关键。
一个好的教育管理团队能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二、领导力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领导力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励和引导教师团队,为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抉择能力,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管理决策,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三、改进学校教育管理与领导力的策略1. 建立合理的管理架构:学校教育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架构,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和权限。
通过规范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反应速度。
2. 提供终身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终身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领导力能力。
培训可以包括教育研讨会、管理课程等,以使教师和管理者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技能。
3. 激励与奖励机制:学校教育管理应该建立激励与奖励机制,鼓励优秀的教师和管理者。
通过奖励措施,激发教师和管理者的工作动力,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内部应建立多层次、多方式的沟通渠道,以促进师生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问题反馈。
通过开展定期的教师会议和座谈会等活动,增进团队合作和共识。
5. 强化学生管理和关怀:学校管理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怀,通过设立学生会、班级导师等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结论学校教育管理与领导力的研究对于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领导力塑造优质教育环境的核心能力

学校领导力塑造优质教育环境的核心能力学校领导力对于塑造优质教育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拥有卓越的教育愿景和领导才能,能够激励教师团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本文将探讨学校领导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如何运用这些能力来塑造优质的教育环境。
一、教育愿景与目标的明确作为一名学校的领导者,要有清晰的教育愿景和明确的目标。
他们应该具备对于教育的远见与洞察,能够预见到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并围绕这一愿景设定可行的目标。
通过明确的目标,学校领导者能够带领教师团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学校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他们应该倾听各方的声音,理解其需求和期望,并能够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学校领导者能够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学校内外各方的合作,实现共赢。
三、鼓励创新与持续学习学校领导者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索,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
他们应该秉持着持续学习的精神,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创新和持续学习,学校领导者能够为学校带来新的思维和实践,使学校保持活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四、培养教师发展的能力学校领导者应该重视教师发展,并致力于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措施。
他们应该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潜力,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培养教师的发展,学校领导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学校领导者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教学和管理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他们应该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学校领导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发展中的学校领导力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中的学校领导力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学校领导力的发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教育发展中学校领导力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和完善学校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个别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综合评估学校领导力的现状和问题。
在样本选择上,我们选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以确保调研结果的代表性。
三、调研结果1. 学校领导力的现状通过对学校领导力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学校领导力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专业化管理能力:部分学校领导缺乏专业化管理知识和技能,对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教学管理无法提供有效指导。
(2)领导风格单一:过于强调权威性的领导风格,导致学校内部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缺乏沟通与协作机制: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
2. 学校领导力的问题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了深入的问题分析:(1)缺乏专业化管理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干部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领导风格单一的原因在于领导者对于领导理念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民主和参与式管理缺乏认识和实践。
(3)沟通与协作机制不畅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决策权过于集中,造成信息流通不畅,决策效率低下。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学校领导力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应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干部培养机制,针对学校领导的专业化和人性化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教育理念。
2. 培养多元化的领导风格学校领导者应对不同的情境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完善沟通与协作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加强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和决策的高效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圖一】學校創新經營的運作 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乃結合「創新 」、「組織創新」與「學校經營」 的理念所形成,吳思華(2002)對 於學校創新經營的看法,以為學校 創新經營的運作乃包含創意、創新 活動與創新經營實施三個不同概念 與階段,不斷修正改進並持續進行 之結合(如圖一)。此外,吳清山 (2004)認為,學校創新經營涵蓋 校務運作的整體層面,不僅在行政 管理與教學事務上追求創新,學校 創新經營更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參 與的過程,其參與的對象包括:行 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
類」為基準,採行「因材施教」 的策略,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 最大機會的自我實現。其次,精 緻教育的卓越性是「質量並重」 的原則,一方面強調提供更多的 教育機會;另一方面則重視課程 內涵的適切、教師士氣的提振及 學生素質的提高等「質」的提昇。 創新化:知識與資訊是創意的工 具與素材,而創新則是創意的產 品。創新也是一種組織化、系統 化和理想化的工作,必須靠嚴謹 的分析與持續不斷的鑽研與改善 ,才能使教育內涵及方式推陳出 新、突破現狀,提高學生的學習 興趣與效果。 創新經營理論: 「學校創新經營」一詞源自於一般 「創新」與「組織創新」的概念, 因此對「創新」和「組織創新」的 概念有所瞭解,將有助於理解學校 創新經營的意涵。Schumpete 在一 九三○年代提出創新與發明是兩種 不同的概念,並強調透過創新,企 業組織可以使投資的資產再創造其 價值,且「創新」的概念開始獲得 學術界的重視與探討(引自林義屏 ,2001:26)。Barnett(1953)將 「創新」界定為:「任何在本質上 與現存型式有所不同的新思想、行 為或事物」。而學校亦屬於組織的 一種,學校的創新經營即是一種組
、前言
「精緻」的概念,源自於一九八○ 年代美國教育的「追求卓越運動」,而 同時期,英、法、德、日等主要教育先 進國家,亦展開一連串的教育改革運動 ,其目的旨在教育數量成長到相當程度 的滿足後,進一步追求更好教育品質的 提昇。如美國聯邦教育部在一九八二年 提出藍帶學校計畫(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選拔全國辦學最成功的學
論之分析,並輔以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 架構分析,提出因應之領導作為,藉以 作為後續推動優質學校實施之參考。
、優質學校意涵及其理論
TIP 請注意優質學校之意涵及理論,方能在名詞 釋義考題(包括:何謂優質學校)或申論題 中有效作答。
一、優質學校之意涵
以中文的角度來看,「優質」是一 個複合詞彙,在《辭海》、《辭源》、 《康熙字典》、《中文大字典》,甚或 較晚近的《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活 用辭典》等中,於「優」字下都只能找 到「優良」、「優秀」、「優異」等詞 彙,其中「優良」多用於形容事物的品 質或本質;直至一九九七年《漢語大辭 典》首出現「優質,質量優良」(羅竹 風,1997)的詞語及其解釋。 另以英文觀之,一九九二年《英漢 大辭典》將「Quality」譯為「優良的、 優質的」,並有例句「Offer a Variety of Quality Services」,譯為「提供各項優 質的服務」;一九九九年初版的《朗文 十萬詞辭典》亦譯「Quality」為「優質 」,譯為英文時用的是「High Grade」。 從上述中英文字辭的界定,「優質 」應可指為「優良的品質」,需另定判 斷優劣的標準或要求的條件,以評判該 事物所包含的內容或成分是否合於優質
二、優質學校理論
精緻教育理論: 「精緻教育」這個名詞是在一九八 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國教育學會理 監事聯席會議召開時,首次由伍振 鷟教授所提出,因此對於所謂「精 緻教育」的理念,當時仍未被明確 界定(吳清基,1990)。近年來, 學者對於精緻教育多提出定義,大 抵而言,精緻教育係指追求更好的 教育,教育人員藉由「用心、巧思 」的過程,以能在學校校園文化、 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環境設 備上提昇教育品質,同時也能透過 教育精緻化,突破傳統教育,增添 創新化、卓越化,使學校效能與學 校績效的發展朝向更完善的目標, 此亦為優質學校發展的主要精義。 茲將精緻教育強調之卓越與創新要 義說明如下: 卓越化:精緻教育一向強調的活 動發展目標為「追求卓越、提昇 品質」,教育目標是以「有教無
(資料來源:張明輝)
人士;其內容則遍及技術、產品、 服務、流程、活動與學校特色的創
(精采完整容,請參閱教育趨勢導報第 30 期)
教育趨勢導報 127
教育趨勢導報 124
亞洲國家近年受到「精緻教育」理 念之影響,大力推動優質學校之發展。 香港最早於一九九七年十月行政長官施 政報告中宣布設立優質教育基金,以資 助各項有助於推動香港優質教育的計畫 ;一九九八年成立優質教育基金;一九 九九年六月正式推出「傑出學校獎勵計 畫」,以獎勵學校優良的工作表現,鼓 勵分享前線教育經驗,提倡學校追求卓 越成就。日本政府於二○○一年提出《 日本邁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計畫─彩 虹計畫七項重要策略》(The Education Reform Plan for The 21st Century─The Rainbow Plan : The Seven Priority Strategies),要求學校能達到孕育人性 豐富的日本人;伸展每個兒童的才能; 新時代、新教育的營造等優質學校之目 標(陳木金,2007)。由此得以顯示亞 洲國家對於優質學校發展之重視。 我國推展「精緻教育」的概念,源 於一九八七年伍振鷟先生於「中國教育 學會」中首先提出的。臺北市政府更首 於九十二學年度以推展「精緻教育」為 教育發展的主軸,經由制度、法令、師 資、課程、教材、教法、經費、環境等 的改善,並透過追求卓越、績效、科技 、創新的策略,提昇教育人員的素質, 改變教育人員的價值觀,作為優質學校 之發展架構,並於「精緻教育─臺北市 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成為我國具體發 展優質學校縣(市)之先革。 本文旨在透過優質學校意涵及其理
教育趨勢導報第 30 期
教育行政
優質學校教育指標 與領導作為之探析
撰文◎李欣潔(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研究所) 校,其關注在行政領導、教學、課程、 學生成就、家長參與的傑出表現;英國 首相布萊爾( Tony Blair)於上任後, 致力提昇中小學學校教育品質,提高學 生學業成就標準 , 推動燈塔學校 (Beacon School),獲選學校顯示其在教育措施 有極為突出的表現,包括:課程發展、 行政領導與管理、資賦優異教育成長等 方面,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活動,並 且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業成就(吳清山 、林天祐,2003)。
教育趨勢導報 125
所要求的水準。是以,優質學校就詞語 釋義最簡明說明即為「能提供優良教育 品質的學校」。更詳細可解釋為「一所 學校秉持合於教育理念的學校願景,營 造有利於教學的校園文化,使教師能充 分發揮教學效能,以持續提昇學生的學 習成就,達到學校及家長預期的目標, 為學生提供良好及健全的教育」。
教育趨勢導報 126
織的創新,因此透過對於「組織創 新」意涵的分析與釐清,將可助於 理解學校創新經營。從過程 (Process )觀點觀之,學者多半認為組織創 新是一種過程,並不只是一種產出 。Kanter( 1988)認為,組織創新
為新的構想、程序、產品或服務的 產生、接受與執行,包含了產生創 意、結盟創意、實現創意與遷移創 意四個過程。因此,組織創新包含 了新知識的轉化及運用、資訊連結 、服務改變與資源再運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