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利用电教媒体

合集下载

巧妙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巧妙运用电教媒体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重 要 内容 ,是 学 生 认 识 水 平 和 文 字 表 达 能力 的集 中 体 他 们 学 习 的兴 趣 和 动 力 , 卸 下 害 怕 写 作 文 的 心 理 负 现 。 因 此 ,抓 好 作 文 教 学 非 常 重 要 ,这 也 是 语 文 教 师 担 。

直 在 苦苦 探 索 的课 题 。 而 运 用 电教 媒 体 教 学 ,形 象
\ 信息化教学 \
巧妙 运 用 电教媒 体 提 高学生 写作 能 力
王 红
恰 当地 运 用 电教 手 段进 行 作文 教 学 ,在 激发 学 生 写 作兴 趣 ,培 养观 察 能力 、想 象 能力 、说 写 能力 等方 面 都发 挥着 积 极有 效 的作 用 。 实践证 明, 电化 教学 是 一种优 化 的教 学方 式 ,为 作文 教 学开 辟 了一 条新 的道路 。 作 文 教 学 是 语 文 “听 、 说 、 读 、写 ”整 体 训 练 的 好 奇 心 ,吸 引他 们 的注 意 力 , 引 发 他 们 的 思 维 , 促 进
画面 会 保 持 较 长 时 间 的 兴趣 和注 意 。 如 果 教 师 单 凭 一 美 丽 ,把 你看 到 的和 感 受到 的说 给 大家 听 听好 吗 ? ”笔
支 粉 笔 、一 张 嘴 ,是 不 能 引起 小 学 生 的 兴趣 的 。 将 多 者 的语 音 刚落 , 有 的 学 生 早 己抑 制 不 住 自己 内心 的激 媒 体 运 用 到 作 文 教 学 中 , 目的就 是 凭 借 计 算 机 辅助 教 动 ,争 先恐 后 地举 起 小手 。有 的 说 : “ 天 来 了 ,百花 春 学 直 观 、 形 象 、 新 颖 、感 染 力 和 可 控 制 性 强 的优 势 , 感 官参 与 活 动 。五 彩 缤纷 的 屏幕 , 生 动 丰 富 的 画 面 , 盛 开 ,桃 花 露 出粉 红 的脸 蛋 , 梨 花 也 穿 上 漂 亮 的 白裙 给 学 生 提 供 具 体 可 感 的形 象 ,调 动 视 觉 、听 觉 等 多种 子 , 公 园里 好 多花 儿 竞 相 开 放 ,它 们 好 像 在 比美 呢 ! ”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新课改下电教媒体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语文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它可以运用生动的声音图像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它可以列举鲜活的事例,为学生补充写作素材;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节省大量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电教媒体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范文引路、作文指导、、作文修改以及作文点评等作文教学之中,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

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

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学习的目标才会有所依托。

整体感知的另一个意义是对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字词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

同样,字词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含义就难以把握。

就一篇课文而言,感知能力是通过听和读发展起来的。

一个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听读语言文字的同时,不需经过思考过程,凭着感知就能迅速领悟其中丰富的内蕴和情味。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

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语文课堂上如何巧妙使用电教媒体论文

语文课堂上如何巧妙使用电教媒体论文

语文课堂上如何巧妙使用电教媒体【摘要】: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巧妙使用电教媒体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呢?一、导课初始,及时使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

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

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视频,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

在“等灵车”时,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一段时,视频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

到“送灵车”时,视频显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视频俱全,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视频效果,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

课文的范读播放完毕之后,不用立即讲授课文,有插播了《总理爱人民》这个视频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妙用电教媒体 课堂精彩纷呈

妙用电教媒体 课堂精彩纷呈

师 :那 这里 的 “ 胡尘 ”写出 的仅 仅 啊 ,难 道 那 些金 兵 没 有孩 子 吗 ?难 道 那 些
兀 。
是金兵战马所扬起 的尘土吗?我们一起来 金兵没有母亲吗?难道那些金兵不知道孩
课件 出示有关柳 宗元 的生平 、境 遇
”……抓住学生情 及他写这首诗前所发生的事 。 听一 下 .待会 说说 你仿 佛 看到 了什么 ? 子是母亲 的心头 肉吗? 柳 宗元 ,2 0岁 考 中进 士开始 做官 , 储 放一片撕杀声1 不禁为王老师的神奇设 感的空白处 .运用 电教媒体 、电教手段创 计拍案叫绝。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 ,也套 设情 景 。让 学生在 特定的情 境 中担 当角 两年后 ,得 以升 官,开始接触朝廷大 臣 ,
从 视 角 上 、听觉 上强 烈 地 冲击 着 学 生 ,此 么还 在 江 上钓 鱼 ?
文章不是无 情物 。尤 其是 历史题材 刻 .学 生就 是 那 失去 孩 子 的母 亲 ,学 生就
的文章 ,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
是那失去亲人的爷爷 ,学生就是沦陷区的 人出来借钓鱼解解闷。
身临其境之感 。所看到的场面会更丰富多 当学 生 提 出 疑 问 时 .适 时 地 运 用 电 教 手
诗人对祖 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 ,对沦陷区人 来的呢?这些精彩的深刻的体会 ,谁说不 格更是十分高傲 的。尽管他经历 了种种磨
民的深切 同情 .对苛且偷生的南宋王朝的 会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呢? 愤恨 .学生就会的政治理想 。 在险恶的环境中诗人依然保持人格独立的
引导 的 :
到了金兵不顾宋朝百姓的生命 。哪怕是还
生 :或许诗人喜欢钓鱼 ,就算下雪也
师: “ 胡尘”是什么意思?

巧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巧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生 做“ 电话” 土 游戏 , 然后 思考 说 明问题 。
第 四环节 , 行有 效课 外拓 展。新 课程 标准 强调从 牛活走 进 向物 理 , 物理走 向社会 , 从 把物 理知识适 当 的引 向实 际应用及 生
活, 是培养 学生创 新思维 和创 新精 神 的一种有 效途径 , 学生 的课
动 口,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意识 和实 践动 手 能力 按照 “ _定法 ” 教尢
的原则 , 究的 策略和 方法应 成“ 探 百花 齐放 ” 的多样化 局面 , 不能

引起 学 生的仃 意注 意 , 足刚 上课学 生 的注意 力很快 集 中到所 学
的内, 上, 容 义能使 学生 产生浓 厚的兴趣 和求 知欲 , l 引起 学牛 的
媒体 播放等 , 小 课开始 可放一 段音乐 《 保卫黄 河》“ 在吼 , :风 马 存 叫, 黄河 咆哮— — ” 让 牛沉 浸 在雄壮 的歌 声 , 后教 师 然 没 : 同学 们 , 、 、 哮这止 卢音是 怎样产 生的 ?” 样 既能 “ 吼 叫 咆 匕 这
的一种重 要的方法 , 它可 以扁 发学生 思维 , 使学生 动手 、 促 动脑 、
外 实验 是向课 外拓 展的 一种 方式 。它主 要是 以拓展 知识面 、 发 展创 造力 为主要 目的 , 生在课外 实验 中不可 能一帆 风顺 , 师 学 教
在操 作 时要适 当弓 导 , 让他们 过 多的碰 壁 但 是, l 不 教师 也不可
究有 明确 的 目标和 内容 , 样 的教学过程 , 能够培养学 生提 出 这 才
学, 新课程 理念 下的课堂 是各种 方式 的整合 , 而小维 的 问题 。一个 好的 问题是 开启 学 生 思维 的钥匙 , 足学生 思维 的源泉 。教 师要 在教 学的不 同环 节 设 同形式 的 题 。 首先要 设 试 探性 的 问题 , 这样 可使 学 生学 的新知 识和 原有经 验的 结合 , _知 识的建 构 。其次 要 利f 设 过度 性 问题 , 能承 卜 下 , 启 过度 自然 , 学生 的思维 有连续 使 性, 小致造 成 思维混 乱 。 次要设 置总 结性 『题 , 仪使 学 生解 再 口 不 J 出 出正确 答案 , 婴 知道 答案得 出过程 , 上 £ 培养学 生的分类 思想和 归纳 能 力。最 后耍设 发 散性 问题 , 学生对 姚律 和概 念 的认 使 知在 原认 知的 础 卜 以拓展 , 养学 生创造 性解 决 问题 的能 得 培 力 。而提 Ⅲ 问题 的梯 度则 是足学 生 思维 由最疑 到质疑 , 到学 达 思维 的最优 化 。 切实 可行 而 } 果 良好 的提 出方 法是 教师创 1 _ 效 设 问题情 景 , 并通 过引 导优化 , f学生 的 问题 , 得后 续 的探 集{ 1 使

利用电教媒体,让数学生活化,有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媒体,让数学生活化,有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利用电教合作探究、应用生活---激活数学课堂诸城市辛兴镇市子口小学王泌忠电话:6522420摘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让数学生活化,有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教媒体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关键词:电教媒体、数学生活化、合作探究、激发兴趣一、联系实际,运用电教教学,力求生活化《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只有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收到较好地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可见,改变学习方式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

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作文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    优化作文教学

巧用电教媒体优化作文教学汝阳县小店镇秦洼小学杜武铅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

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经过不断摸索,我发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激活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心灵、拓宽学生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重温生活,增强感染作文的素材虽然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教学时不可能让学生再回到生活中去重温,而多媒体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有四个特征:1.直观性。

通过彩色图像和音响效果,多媒体把写作材料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素淡的月光,如雾似纱;层层荷叶中点缀着零星白花,在古典《采莲》中静静地绽放。

教学时,学生通过图像与音乐产生联想,回忆起自己平日里见到的荷花,就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典型性。

多媒体播放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不是机械照搬,而是经过取舍、剪裁、显得更为典型。

如《拔河》一课,我选取了几个拔河的特写镜头:小孩子鼓起双腮,竭尽全力争取胜利;胜利后高举双手,欣喜若狂。

学生虽然见过拔河比赛,但往往疏于对场面认真观察。

拔河场面一经镜头放大,增强了参赛着的形象感染力,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因而学生写出的文章就更加具体生动。

3.可容性。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不同季节的画面放在一起播放,可以把不同地点的景物汇集到同一节课中。

比如要求学生分别描述江河和湖面,教学时则运用不同的投影和配乐,分别显示:长江上繁忙的运输船只,汽笛声声;西湖水平似镜,扁舟点点。

这样,两相比较,学生立时就可感受到长江一泻千里的滔滔气势和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怡人之美。

4.再现性。

根据需要,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再现。

这样就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事物的印象,提高写作水平。

二、可调节学习节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教育手段显得陈旧、单一。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淘汰,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电教手段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并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谈几点认识:一、适时运用,引发学生兴趣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电脑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适当处理,使学生利用视、听、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抽象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以童话形式导入新课,适时出示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它量出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一边量一边数着,“一米、二米、三米……”量到最后,猪八戒犯了难,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办呢?此时,教师暂停播放,指名学生到讲台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其他人则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桌面长度。

在测量的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像猪八戒所遇到的同样问题:不够一米的长度该怎样表示?此时学生产生了急于解决问题的动机。

于是我鼓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广泛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继续播放画面,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是分数吗?”利用电教手段引入课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卡通人物,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一个露出直角,第二个露出钝角,第三个露出锐角。

前两个好判断,当一个角是锐角时却不能判断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于是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了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利用电教媒体,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广使用,电教手段频频走进课堂,给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活灵活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学习兴趣不浓。

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月光曲》中,播放音乐,可以加强语文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刚上课时,我打开音乐,播放了贝多芬的钢琴曲,顿时教室里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强音。

随着乐曲,我讲解了贝多芬的故事及他的生活经历,那生动、形象、感人的乐曲,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震憾。

我适时点拨一个残疾人作出了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一个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贝多芬再创作《月光曲》的背景。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铺路搭桥,突破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点难点行之有效的办法。

多媒体
的运用能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开情节,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理解让学生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五次联想与现实的对比,这一难题点我借助了电教媒体生动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形象及联想画面的对比。

这样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的情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三、运用电教媒体,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学生对“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很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出示了自制下载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动人的情节。

让学生通过视角的观看,听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憾,从而明白:这句话是比喻当时的社会黑暗,人民看不到一点光明,没有一点言论的自由,从而感受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更加激发起了学生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奋进,努力学习的情感。

四、陶冶情操,增强理解。

近年来多媒体的运用则完全的摆脱了学生被动听课的层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观潮》这课时,我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钱塘江大潮现场录像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剪辑,并通过网上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信息做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观看影像
资料,从中他们看到大潮由大到小,由远而近滚滚而来的气势,听到了像文中描述的那隆隆的轰响,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奔腾而来,又好像千万辆坦克同时开过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学生们在惊叹大自然那巨大力量的同时,也迫不及待的提出了有许多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吗?······通过学生们目睹耳闻到大潮的变化,直观的感受到了“天下奇观”的宏伟气势,同时增加了天文、地理的知识,扩展了思维,知识的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化,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着非常大的优越性。

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水平。

因此,我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