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课堂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2 苏教版

《一个人的遭遇》课堂实录上课教师:武岭中学邬春琴整理:奉化二中饶霞师:上课!生:老师好!师:请坐!(板书:一个大“人”字)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指谁?我请一位男生来回答。
生:肖洛霍夫。
师:肖洛霍夫吗?这个人又是谁啊?(生齐答:作者)师:肖洛霍夫刻画了一个主人公,这个主人公的名字是……前面那个女生你发现了吗?生:安德烈•索科洛夫。
师:安德烈•索科洛夫。
有没有发现俄国人的名字特别难念啊?你叫什么名字?生:陈宁宁。
师:哦!我一下子就记住了,陈宁宁。
(板书:索科洛夫)如果是作者,我们发现这个名字更难记。
作者名字是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他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加自己的名再加上自己的姓,最后简称肖洛霍夫,这是他的姓。
师:文中除了写肖洛霍夫,还写了谁?(指:《一个人的遭遇》电影海报)你觉得肖洛霍夫是哪个?生:下面那个人。
师:那上面那个人是谁呢?生:凡尼亚。
师:听到有些同学在讲了,是凡尼亚。
(板书:凡尼亚)那请你们思考下这两个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父子、领养……师:父子?有些同学更准确。
是收养与被收养的关系,那说明这两个人先前是素不相识的,那为什么他们能走在一起呢?凡尼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促使索科洛夫收养他呢?(孤儿)师:有些同学说是个孤儿,那他一看到他是个孤儿就收养他了吗?索科洛夫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才去收养了他呢?好,用来形容凡尼亚最多的词是什么?生:活泼师:你在哪里发现的?“活泼”这个词用的最多吗?到底哪个词用的最多?我已听到有些学生在讲了。
学生:小。
师:对,“小”用的最多。
有几处写到了啊?我们看课本的、页。
(学生看书、答)师:有称“脏小鬼”“小雏儿”“小家伙”,包括他的眼睛是“小眼睛”、脚是“小脚”。
我们可以看到凡尼亚非常的弱小。
(板书:弱小)还有,作者在写他的外貌的时候,他特别写到了凡尼亚的什么?(学生:眼睛)师:好,这位女生你来说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他的眼睛的?生:“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师:好。
【写人】像阳光一样照耀我 写一个人作文700字

【写人】像阳光一样照耀我写一个人作文700字像阳光一般温暖的人我想写的是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他就像阳光一样,总是能够照耀我,给我带来温暖和力量。
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抹光。
这位老师叫李老师。
他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
他瘦瘦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笑起来总是显得特别和善。
他在讲课时总是充满激情和精神,用他独特的声音和表情给我们传递知识。
他总是没有压力地在课堂上问问题,鼓励我们勇敢地回答。
他的课堂气氛轻松而愉快,他总是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给我们听,让我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仅在课堂上,李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
他总是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真实的意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告诉我们,在班级中,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责任,要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去,为班级做出贡献。
因为有了他的引导和鼓励,我逐渐变得能够自信地与人交流,不再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得有一次,我在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了短跑比赛。
当我跑到终点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再跑下去了,但是李老师就站在终点的地方等着我。
他向我伸出双手,鼓励我不要放弃,要坚持到最后。
我被他的温暖所感动,顽强地跑向终点,并且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除了在学校,李老师也会在假期里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带着我们一起去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些活动中,李老师总是富有耐心地教我们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关心他人。
他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真诚和关爱。
通过参与这些志愿者活动,我懂得了如何去关心他人,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处。
李老师就像阳光一样照耀我,他的热情和关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他在生活中的点滴微笑和关怀,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他教会了我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引导我正确地看待世界。
他告诉我,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无论过了多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欲望的研究

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欲望的研究一、激发小组合作欲望的重要性1.在现在的课堂上,光靠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一个人听,显然不够用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群学生在教室里低头玩手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根本不管老师说了什么。
这样看似安静的课堂其实并不“安静”,学生的注意力早已跑得没影了。
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互动感,激发他们的合作欲望,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他们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2.小组合作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和任务,这种角色感和责任感能够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找到自我价值。
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天生就是组织者,有些人则是执行者,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这正是小组合作的魅力所在。
3.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课题或者难度较大的任务面前,单打独斗显得力不从心,而小组合作则能借助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也许有人在数学题上特别牛,但在语言表达方面就差点;有人喜欢讨论,但是不善于动手做实验,而有些同学可能在做实验时游刃有余。
通过合作,他们可以互相弥补,最终完成任务。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1.老师得做个“组织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场精彩的舞台剧,没有导演和编剧,演员能把剧本演好?当然不行。
老师作为课堂的导演,得先做好“小组合作”的框架设计,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任务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衔接的。
这个设计要巧妙,既要有挑战性,又要不至于让学生觉得太过于难倒他们。
比如,设立一些小组内的竞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合作。
你说,这样学生是不是更有动力了?2.要给学生们足够的“自由”。
很多时候,老师安排了小组合作任务之后,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死命地去监督学生执行任务。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91课(课堂PPT)

★变疑问句
Will you go to America tomorrow? Will Jack move into his new house tomorrow morning? ★变否定句(shan’t/ won’t) I will not go to America tomorrow. Jack will not move into his new house tomorrow morning. ★肯定回答及否定回答
•They swam (swim) across the river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 haven’t spoken
(not speak) to him yet.
•She gave (give) me a banana two days ago.
•A train left (leave) for London an hour ago.
•…
42
people
• n. ①人们
•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street.
• 街上有很多人。
• the people
• 民众,人民,国民
• ②民族
• person 强调的个体的人,可以有复数形式
•
persons
• people 通常是人的统称,单复数形式相同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我称赞的一个人作文

我称赞的一个人作文我称赞的一个人作文【篇1】我称赞的一个人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存在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孙老师便是这样一个值得我称赞的人。
孙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她中等身材,四十岁左右,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
她的课堂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她演绎得生动有趣。
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我们心灵的引导者。
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她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直到我们完全理解为止。
她的教学方法独特而富有创意,常常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比如,她会用水果来讲解分数的概念,用建筑物的高度来说明几何的原理,这些都让我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孙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们帮助,更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关怀。
她常常鼓励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努力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利,心情沮丧。
孙老师注意到了我的情绪变化,她在课后找我谈话,耐心地倾听我的烦恼,并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我重新振作。
她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
她的鼓励让我重新燃起了斗志。
此外,孙老师还非常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
她常常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
她会带领我们去郊游,去博物馆参观,甚至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而孙老师无疑是其中之一。
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点亮了我们的求知之路。
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榜样。
她的教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她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孙老师的影响将伴随我们一生,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灯塔,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个人》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一个人》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基础的汉字和生词。
2.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能力。
3.引领学生们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个人”的概念,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一个人》。
2.细读课文,学习生词和词组。
3.听录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分组朗读和展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课程知识点。
2.语音和声调的准确发音。
3.准确使用生词和词组。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概念。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准备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熟悉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人”的概念,让他们谈谈自己在哪些情况下会“一个人”。
3.整理课堂教学资料并准备课堂物品。
步骤二:学生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生词和词组。
2.老师或同桌帮助学生阅读,并逐句解释生词。
要求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口头表达中使用生词和词组。
步骤三:文本朗读1.整理班级,分为三组。
由领读员带领整组朗读。
2.教师鼓励学生发扬“一鸣惊人”的氛围,每组选一位最佳表现者进行表演。
步骤四:口语训练1.辩论练习:学生以“一个也是一个”为题,进行小组辩论。
通过讨论来懂得人的彼此平等,不管是多人还是少人都应该平等对待。
2.阅读训练:学生进行自由朗读,随意挑选一篇文章阅读,并且在朗读过程中不断练习语调和语音发音。
步骤五:课程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总课程,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区别“一个人”和“独自一人”的概念。
2.教师强调学生需要不断持续的“一个人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总结此次公开课以课文《一个人》为教学主体,通过积极互动与讨论,教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语文兴趣的目的均已达成。
同时,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学生也懂得了“一个人”的不同含义,不管是多人还是少人,都应该互相尊重,实现彼此平等,努力成为素质优秀的人才。
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7篇

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7篇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1每一个班级,都散发着由众多同学集合起来的奇异光泽。
在每位同学的眼中,课堂似乎就是“高堂”,每人有每人的“忧”“喜”。
自然,我也有自己理想中的课堂。
上课前两分钟,我们就应该有序走进教室,静待老师的到来,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
不亦大声喧闹,追逐游戏,打造真正的安静课间。
含蓄地说,我在课堂上是一个积极分子,活跃地跳起回答问题总少不了我的身影。
我所理想的课堂,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激情课堂,所有人都积极踊跃,也没有同学浑水摸鱼,同享一片浓厚的学习氛围,想必一定极为美好。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心中定然有着不同的想法,而每位同学,或矜持,或外向,都应该真正的融入到课堂当中。
都把自己当做课堂中的主角,就看成一对一辅助,从而能真正地爱上学习。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认真、专注。
上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自然要主动,但在老师讲课之时应为绝对的安静——鸦雀无声。
这对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尊重,也是对课堂的一种重视。
上课时,每个人都应把腰板挺直,彰显青春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双手最好也要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又有什么不好呢?下课了,同学们应统一地站起来说“老师辛苦”,对老师是种温心的表达,对课堂也是一种磊落结束。
期盼能有如此的课堂。
我理想中的课堂作文2课堂,应该算是这世上最神圣的地方了。
教室之圣地,不容侵犯。
每个人都应该以最虔诚的态度去对待课堂,学习最神圣的知识。
无论何时,教室都应是安静有序的,不管课上还是课下,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课堂。
首先,教室里的一切物品要井然有序地摆放好。
讲台下的桌椅板凳要排列得整整齐齐,横成行,纵成列。
从前往后看,若比阅兵方阵还齐,才算成功。
地面上,连一粒小小的尘土都没有,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整个教室明亮大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如何对家庭贡献和责任;2.能够分析和总结家庭成员的贡献和责任,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3.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通过个人行动来实现。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的贡献和责任,并且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交流彼此的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贡献和责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承担责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贡献和责任,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义务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家庭成员的贡献和责任,并且通过个人行动来实现。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如何引导那些家庭没有很好关系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介绍家庭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课堂要讨论如何对自己家庭的贡献和责任。
第二步:讲授1.课堂讲述和讨论家庭成员的贡献和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家庭成员有哪些,各自承担了哪些责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扶持和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包容;–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和支持。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和总结各自家庭的贡献和责任,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第三步: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来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承担责任;2.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如何对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承担责任;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家庭需要的事情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第四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和感悟;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家庭的重要性和义务,鼓励学生多为家庭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课堂
作者:
来源:《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2年第01期
这个故事是我在网上偶尔看到的,从开始的震惊,到最后的感动,感动于学校为她所做的一切,也感动于她的坚持。
一个人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课堂呢?
今年12岁的刘颖是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柳塘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
不过,她的小学生活与其他的小学生有些不同,因为,柳塘小学五年级组的全部学生只有她一个人。
2007年9月,刘颖到了上学的年龄,爷爷带着她到柳塘小学报名。
可是,报名的只有刘颖一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柳塘小学一个人的课堂开课了。
学校单独为刘颖开设了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科学、品德和社会、微机、健康等多门课程,只有体育课才同其他年级的同学一起上。
一个人的课堂里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专门配备了班主任,七八位老师每天为她一个人备课、写教案、讲课、辅导作业。
一个人的课堂也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师生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
一个人的课堂并不寂寞,可是这一个人的课堂,我们却不希望再有。
(本组照片摘自新华网杨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