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的监护和管理(曹秀兰)
血液透析的护理ppt课件

ppt课件
30
3.有性功能减退者,应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性 活动,由害怕接触转变为积极配合和治疗。 4.经常酌情锻炼,可使尿毒症患者的抑郁 和焦虑减轻。 5.教育病人正确评价“康复”。透析过程 中病人不存在尿毒症症状,列并发症情况下, 生活可以自理,并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工作 (非劳累)和活动的能力,可以参加社会和社 交活动,恢复正常工作。
管道塌陷或瘘管通路及血栓,可出现栓塞处疼 痛。 2) 防治 避免过早使用瘘管;穿刺操作需 规范;内瘘手臂避免负荷过重;防止低血压的 发生;对高凝患者,应适当给予抗凝治疗;一 旦发现血栓或明显狭窄形成,应尽快与医生联 系,及时再通和修复。
ppt课件
26
(2) 出血
1)表现 常见吻合口及穿刺点周围渗血或皮 下血肿,严重者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ppt课件
24
(3)透析结束,拔针后应压迫穿刺点5--10分钟以上。正确方法:以食指及中指 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略微 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加压力度,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和听 到血管杂音为宜
ppt课件
25
内瘘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1) 血栓 1) 表现 瘘管处无杂音及震颤,静脉流出
四、透析后要防止内瘘阻塞,患侧肢体不可受压。
ppt课件
16
透析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干体重的3%以 下。控制摄入量,每天总摄入量应等 于尿量再增加500ml,使透析期在
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变动 或中断,尤其是降压药。
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及摄入量。
加强自我管理,生活要有规律,避免 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
ppt课件
9
2、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Scr≥88.4μ mol/L(10mg/dl);② BUN≥35.7mmol/L(100mg/dl);③ Ccr≤5mL/min。并伴有下列情况者:① 出现 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②难以控制的高 磷血症,临床及X线检查发现软组织钙化;③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如 K+≥6.5mmol/L,CO2-CP≤13mmol/L; ④明显 的水钠潴留,如高度浮肿和较高的血压;⑤严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

第一篇血液透析室(中心)管理标准及操作规程第一章血液透析管理标准及操作规程一、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二)新建的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二、血液透析室中心结构布局血液透析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候诊室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更衣室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三)接诊区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四)透析治疗室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CBl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
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
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广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
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
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五)透析准备室(治疗室)1、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982-2012)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PPT(共40页)

总 体 要 求
清 洁 区
半
清
污
肝 炎
洁 区
染
区
患 者
区
工作 人员 生
办活 公区 室
清 洁 库 房
配 液 间
水 处 理 间
治 疗 室
患者 血透 候治 诊疗 室室
复 用 间
污物 乙肝
处
患者 要有
理 专门
间
的透 析间
丙肝 患者 机器 要在 专门 区域
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依法执业: 1.从业医师、护士、技师持有执业证书; 2.经过血液净化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具 有血液净化从业资质。
血液净化治疗专业人员
人员设置: 1.由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职),并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
作经验的医师担任主任(负责人); 2.由经过透析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负责管理透析的日常工作 3.护理负责人应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技师:20台以上专职技师1人,不足20台须有兼职工程技术
人员; 5.复用人员:必须是护士、护士助理或技术人员;经过培训,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
5、上下机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上下机、 更换病人时要更换手套;
6、清洗消毒人员有面罩或护目镜、防水围裙、 长胶手套等防护用品;
7、感染患者使用设备、物品应有标识。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管理
透析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检测: 首次透前监测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标记物 化验;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乙 肝、丙肝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梅毒抗 体检测。
正确掌握操作程序; 6.配制透析液人员 :经过培训的透析室护士或技术人员。
患者管理
新患者
长期透析 患者
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治疗前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质量管理制度
1. 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血液净化科透析质量管理。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3. 严格遵从透析诊疗流程,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
4. 血液净化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医疗用品等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5. 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有关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遵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6. 科室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
7. 新透析的患者透析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输血前四项等,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透析方案;长期透析的患者定期监测上述指标,评估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及合并症,根据结果指导治疗,尽可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导原则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2009年11月修订目录一、医院资质二、人员资质三、分区四、器材设备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六、感染控制措施七、病历档案管理八、血液透析器的复用九、其它规章制度十、继续教育十一、接受评估、考核十一、收费管理附件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附件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管理方法》“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净化器具”部分附件3.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心血管植入物和人工器官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滤过器和血液浓缩器》(YY 0053-2008)附件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 0598—2006)附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有关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方法附件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有关污水和污物的处理方法附件7.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330号)及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1.范围2.需说明的医疗问题3.复用记录4.复用人员资格与培训5.复用设备及用水要求6.复用间环境的安全要求7.血液透析器标识8.血液透析器复用9.血液透析器使用前检测10.血液透析器使用中监测11.透析结束后处理12.质量控制附件1 血液透析器半自动复用程序附件2 血液透析器自动复用程序附件3 名词解释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
血液透析时需要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为了规范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2007年11月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制定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草案)”。
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与管理规范

卫生计生委2016版标准
23
要求
为规范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枪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等 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 析治疗的医疗机构,;
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置的血液透析部门。
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信息管理。
精选2021版课件
34
二、质量管理
12、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维护患 者合法权益。
13、严格按照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质量监测制度,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确保透析 液和透析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14、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与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 疗耗材、消毒器械和医疗用品等。
建立绿色通道,保障转诊通路畅通;
血液透析年检时必须出具相关的工作内容证明材料 ;
精选2021版课件
20
八.其他
血液透析所中心应当与至少一个具有血液透析慢性 并发症诊治能力的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
并与其签订血液透析慢性并发症患者救治的医疗服 务协议,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双向转诊通道;
精选2021版课件
33
二、质量管理
10、设置药剂、医学检验、辅助检查部门及消毒供应室等辅 助功能单元的血液透析中心,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 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应规范开展工作。
(完整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国家卫计委版)

(完整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国家卫计委版)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
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管理

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管理在医院肾病科,血液透析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处理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问题。
为了保证血液透析的质量和安全性,医院肾病科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将从透析设备的维护、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患者的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透析设备的维护透析设备是血液透析治疗的核心,因此必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首先,医院肾病科应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透析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
同时,医院还应购买可靠的设备,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和更换。
此外,护理人员也应接受透析设备的使用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以便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应对突发情况。
二、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肾病科的护理人员是血液透析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他们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
培训内容可涵盖透析治疗的操作流程、感染预防措施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等。
同时,医院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定期考核和评估也是必要的,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
三、患者的健康管理患者的健康管理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环节。
医院肾病科应建立健全的患者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和评估,掌握其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另外,医院肾病科还应加强对患者营养和饮食的指导,制定合理的透析饮食方案,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此外,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肾病科在血液透析管理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透析设备的维护,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患者的健康管理都是保障血液透析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才能为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