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教案(5-2)
地图学

答:综合抽象性;系统性;约定性;传递性;时空性;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地图符号可以等价变换。
4.试述点状符号的定位方法。
答:(1)符号图形中有一点的,该点即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住置。(2)几何图形符号,以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3)宽底符号,以底部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4)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以直角的顶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5)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以下方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6)不依比例尺描绘的其他符号,以符号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6.试述普通地图上海岸的表示方法。
答:沿岸地带和潮浸地带的分界线即为海岸线的位置,它是多年大潮的高潮位所形成的海陆分界线,地图上通常常都是以蓝色实线表示;低潮线一般用点线概略绘出,其位置与干出滩的边缘大抵重合。潮浸地带上各类干出滩是地形图上的表示重点。它对说明海岸性质、通航情况和等陆条件等很有意义。地形图上都是在相应范围内填绘各种符号表示其分布范围和性质。海岸线以上的沿岸地带、主要通过等高线或地貌符号显示,只有无滩陡岸才和海岸线一并表示。沿海地带重点是表示该区域范围内的岛礁和海底地形。
4.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
5.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非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底线。
6.点状符号的定位点有以下几种情况:几何图形符号,以图形的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宽底符号,以底部中心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以直角的顶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12.在地图上,主要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形状、人口数量、类型、行政等级和居民地建筑物质量特征。
13.居民地的形状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我们的社区|人美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社区地图制作的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观察、测量和绘制社区地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社区地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举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方式制作社区地图,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社区活动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为社区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园、图书馆等场所,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的活动。
2.教学难点
(1)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社区的美,提高观察能力。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等方式,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区,发现美好瞬间。
(2)绘画技巧的掌握: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描绘社区风景,使画面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突破方法:教师可进行现场演示,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绘画水平。
(3)空间方位感的培养:在制作社区地图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空间关系,提高地图的准确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社区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了解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概念、特色观察和表现方法,以及地图制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探讨了如何为社区设计有趣的活动。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美化我们的社区。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班数学《找方位》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找方位》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小班数学《找方位》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1. 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地图,上面标有不同的方位词和相应的物体。
2. 教师准备一些小物体,如玩具动物、水果等。
3.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标有不同的方位词。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词和物体。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方位词是什么吗?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或卡片,详细讲解不同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 教师提问学生:“请你们用方位词描述一下你们坐的位置。
”-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的反馈,并纠正错误的描述。
3. 游戏活动(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一些小物体。
- 教师提问:“请你们用方位词描述一下你们组内的物体的位置。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轮流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纠正他们的错误。
4. 实践活动(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教室外进行实践活动。
- 教师指挥学生根据方位词的指示,进行不同的动作和移动。
-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的反馈和指导。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方位词的内容和活动。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方位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能够准确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5章 地球 3《地图和平面图》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

《地图和平面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2.能够阅读各类地图。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通过作图,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利用图片讲解概念——例题训练学会对地图的阅读。
2.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例尺的换算,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2.地图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阅读法、练习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米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启动和引入展示:一X动物园门票。
讲述:平时同学们去景区游玩的时候,是否会注意门票的背面?在景区门票的背面常常会附上景区的一X平面图。
通过这X图,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呢?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如何去阅读我们身边的地图了。
二、展开教学提问:两幅图片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要读懂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的哪些基本要素?讲述: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符号标记播放:展示各类地图的符号标记,以及这些标记与现实地图的相互对应关系。
讲述:地图符号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
通过地图符号的阅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地理信息。
2.地图上的方位问:地面上如何辨别方向?地球仪如何辨别方向?那么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的呢?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点,也能增加对下一个知识的兴趣。
讲述: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一般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3)经纬网定向法。
具体讲述三种定向方法。
提问:分别给出利用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标记地图方向的例题。
让学生辨别目标事物在地图上的位置。
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的操作中,学会知识的运用。
3.地图上的比例尺讲述: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面积很大,只有缩小后才能表示在面积较小的纸面上。
【教案】必修2-5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3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重难点重点:主体功能区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分类;难点: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主体功能区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案例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收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大美中国》视频同学们,大美中国,是不是很美?那是什么理念撑起美丽中国?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和国土意识。
讲授新课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概念、意义设问:什么是主体功能,并说说课件中松嫩平原、辽中南地区和尤溪的九阜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功能?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建设主休功能区有什么意义?小结: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有利于国土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展示课件,分组明确任务:阅读教材P109-110,从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这四个角度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
完成下列表格。
(分组合作完成)【学法指导】同学们读图时首先明确图片展示的主题是什么,再注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读图和课本,完成表格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理解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引导学生采取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意图例信息,最后再结合我国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小结:在确定区域主体功能时,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1)限制开发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讨论:阅读教材111页,完成下面思维导图,并对“限制开发就是限制发展?”展开讨论。
小结: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位置和方向教案5篇

位置和方向教案5篇位置和方向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三年级下册p3-p8。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学生识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教学难点:快速区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
那同学们有观看过太阳吗?(学生们纷纷争论起来。
)学生1:太阳是圆的。
学生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
师:同学们答复的特别棒!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黄昏,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俯视图。
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答复一下。
学生: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特别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园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园的什么面。
请大家举手答复。
学生1: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
学生2: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慧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对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 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示意图。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
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学生们踊跃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赐予确定和欣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依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
(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教师又找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我们的社区 ▏人美版 (2)

认真观看未来生活短片,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
利用微课视频展示未来生活短片启发学生对未来社区的思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板书设计
明确课程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习、回顾教学内容。
我们的社区
人物、环境、 设施、
以人为本
回顾知识点
2、学生积极介绍对社区的观察与认识。
1、学生小组讨论对社区的观察内容如何进行分类认识。
2、小组讨论社区人物活动的动作与表情特点,认识社区环境设施的不同功能。
1、认真学习刮画版画的表现方法。
2、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表现社区人物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对发现社区的问题讨论出合理的建议。
3、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2、利用希沃电子书包软件展示同学们对社区的观察,介绍对社区的认识,既丰富大家的知识储备又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2、学习障碍:刮画版画的趣味性体现在刮出丰富的痕迹(点、线、面),这些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需要相互学习和教师引导。另外,学生在表现社区人物与环境和谐相处时的构图与相互关系,也是学生创作时会遇到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学习。
4、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重点:认识社区的人物活动与环境设施,提出对社区的建议,学习用刮画表现形式表现社区美好的社区景象。
2、提问: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什么?借助地球如何找到大家居住的家园?介绍自己家居住的社区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
1、认真观察地图,从中发现地图中自己的社区。
2、介绍自己居住社区的环境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网络地图的定位、缩放功能展现社区实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对社区形成共同表象和学习经验。
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社区优美的环境,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便捷服务。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向》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向》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
2、能根据任意⽅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度具体⽅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次越野⽐赛,现在⽼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家。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向⾏进?(⽅向标)加⽅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主探究,⼩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明确可以根据⽅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通过情境使学⽣明确需要⽅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活动中确定⽅向的具体⽅法可以让学⽣⼩组合作进⾏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什么情况?这样确定⽅向准确吗?怎么样⾛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北偏东60°这样表⽰吗?在说具体位置时,⼀般先说与物体所在⽅向离得较近(夹⾓较⼩)的⽅向。
——靠近哪个⽅向就把那个⽅向放在前⾯。
(距离1千⽶)如果没有距离⼜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向上,距离是1千⽶。
你学会表⽰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 做⼀做呈现了⼩明家附近⼏处建筑物的位置⽰意图,通过⽅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进⼀步明确确定⽅向的具体⽅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教案(5-2)
第五章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第二节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第二节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一、量读点的坐标和高程位置
二、确定两点间的方向
三、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量算
曲线长度
四、量算面积
五、量测坡度
六、绘制剖面图
一、量读点的坐标和高程位置
1.地理坐标
2.直角坐标
3.高程位置
1.地理坐标
Y =(P点至所连经线的垂直距离)/(经差1'的图上距离)*60'' x =(P点至所连纬线的垂直距离)/(纬差1'的图上距离)*60''
λp=109001'+4/30*60'' =109001'08''
ϕp=36001'+23/35*60'' =36001'39''36001' 36002'
2.直角坐标
X = X’+x
= 3090km+0.35km
= 3090.35km
Y = Y’+y
=(19)321km+0.45km = (19)321.45km
3.高程位置⏹P点高程计算原理
⏹P点高程为:
90+2.5/14*10=91.79(m)⏹注意:所得点高程精度随比例尺缩小而降低。
2.5
14
P点高程计算原理
100
90
二、确定两点间的方向
三、在图上确定两点间距离和量算曲线长度
(一)点间直线距离
(二)点间曲线距离
(三)求两点间倾斜距离
(一)点间直线距离
(二)点间曲线距离1.折线法
2.曲线计法
1.折线法
把曲线变成数段折线,再求和
2.曲线计法
⏹测轮、字盘、指针⏹记住起始读数,垂直
圈滚动,终了读数
(三)求两点间倾斜距离 倾斜距离AB(D’)=∕D2+H2
四、量算面积
(一)方格法
(二)梯形面积法(平行线法)
(一)方格法
(二)梯形面积法(平行线法)⏹梯形面积
S=(ab+cd+···+Rl)*k
⏹图形总面积等于梯形
面积加上两端三角形
面积K
五、量测坡度
坡度= 两点之高差h/水平距离D = tg
六、绘制剖面图
1.规定剖面图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2.绘制一条水平线,作为基线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4.在基线上标注相应点的距离,并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
5.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例图
M N
270
260250240230220210200190180170160150(M)A’A”
c’c”d ’d ”e ’e”f’
f”B’B“1:500001:5000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