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2课时(苏教版五上导学案).doc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XXX《师恩难忘》导学案研究目标]1.我能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我要研究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研究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预学案]1.自学生字词语。
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认识、读不准确、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⑴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炊烟念叨教诲恍如滋润捅拄戛然而止娓娓动听⑵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
念叨教诲滋润戛然恭敬⑶我会辨字组词。
畔()描()杖()滋()伴()瞄()仗()磁()2.朗读课文。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至少朗读五遍课文。
3.理解词语。
1)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炊烟歇脚念叨教诲恍如戛然而止娓娓动听恭恭敬敬2)我能把这些词语补充完整,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成语造句。
动听身()其境()然而止引人入()年近古()()()敬敬十年树木,()4.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知道让作者难以遗忘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我能用本人的话归纳综合出课文的主要内容:5.理解课文。
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还能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批注,把重点语句的理解,质疑的问题,读书的感悟等用笔标画记录下来。
导学案】1、自主探究:①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找出XXX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
②默读第三段,我知道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XXX的教诲之恩。
③我还知道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④XXX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我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说几句话。
2、搜集资料。
我主要查阅收集著名作家XXX的有关资料,了解XXX生平轶事,阅读XXX作品。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5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练习与应用”,大家有信心吗?二、练习与应用。
1、指名口算。
4.6+8.2= 3.2×200= 432-25-75=10-6.9= 4.2÷0.6=0.8÷0.16=58+36= 1.8×0.5= 1.3×0.4+1.3×0.6=2、做“练习与应用”第8题。
你们都能口算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预计右边能口算)学生口算、笔算,并集体交流。
比较每组题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每组得数相同,说明算式也相等。
第一组4.8÷0.1=4.8×10,就是说一个数除以0.1就是把这个数扩大10倍。
……)你会口算下面几题吗?9.5÷0.18.7÷0.018.4×0.58÷0.25学生笔算,并集体交流。
9.5÷0.1=9.5×10=958.7÷0.01=8.7×100=8708.4×0.5=8.4÷2=4.28÷0.25=8×4=323、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请你自已填一填,可以根据以前学习的规律填,也可以通过计算来填。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4、做“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审题训练:题目看得懂吗?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5、做第13题。
(1)先让学生先用计数器计算每组前三题,计算后交流得数。
(2)仔细观察算式和得数,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交流。
(3)写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4×0.9=0.360.6×0.9=0.54 0.44×0.99=0.43560.66×0.99=0.6534 0.444×0.999=0.4435560.666×0.999=0.665334 0.4444×0.9999=0.444355560.6666×0.9999=0.66653334 0.44444×90.9999=0.4444355556 0.66666×0.99999=0.6666533334 6、做第14题。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
学案【全册表格式】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
课时1:什么是物质?
-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探究物质的变化
- 主要内容:
- 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 常见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探究物质的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燃烧)
课时2:能源与能量
- 研究目标:了解能源和能量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能源;探究能源的转化与利用
- 主要内容:
- 能源和能量的定义
- 不同类型的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煤的燃烧、太阳能的利用)
...
第二章:水与人类
课时1:水的重要性
- 研究目标: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来源和分布;探究水的循环和利用
- 主要内容:
- 水的重要性(维持生命、供应生活用水)
- 水的来源和分布(地下水、江河湖海)
- 水的循环和利用(蒸发、降水、地下水补给)
课时2:水的净化和节约
- 研究目标:了解水的净化过程;认识水的节约重要性;探究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
- 主要内容:
- 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消毒)
- 水的节约重要性
- 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不浪费用水、用水方便、养成良好的用水惯)
...
(继续编写其他章节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个二类字,多音字。
3、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了解课文内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课文内涵。
4、根据习作要求,抓住人物特点描写。
5、练习口语交际。
单元知识结构
这一组共3篇课文。《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陶冶。《莫高窟》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练习五有语言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重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
案序
5-4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
德育目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7、自由读,齐读。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2、范写下列生字:誉:撇和捺要舒展。遒:“西”内别忘了一横。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屹:右边不要多横。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1、彩塑的特点是(),壁画的特点是(),藏经洞的特点是()。课文抓住彩塑、壁画、藏经洞生动地像我们介绍了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赞扬了()。
2、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
教研组长审签:教导主任审签: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单元
导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5
18莫高窟
3
导学目标
1、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了解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难点)
导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5
17.黄果树瀑布
1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预习收获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在文中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挟、撩、醉、嘶”的读音。
3.用钢笔描红、临写。先从整体上观察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再弄清字的笔画顺序。
合作探究
品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怎样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的?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莫高窟无穷的魅力?画出这些语句,仔细品读,在这些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用朗读表现出来。
2.作者是怎样评价迎客松的?画出课文相关语句读一读。
3.这篇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三大奇松,把三大奇松描写得让读者恍如亲眼目睹。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请给课文划分段落,试编写段落提纲。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
【教育学习文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导学案《黄山奇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写几遍。
3.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
(方法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黄山及黄山奇松,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黄山:资料链接:黄山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挺立于风崖绝顶之上,苍劲挺拔。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姿态之美堪称一绝。
巨松高数丈,小松不足盈尺。
由于大自然的造化,使它苍劲多姿: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行云流水;或干曲枝虬,如苍龙清波。
株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著名的由玉屏楼前那寿逾千年的迎客松,至今仍生机盎然,成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还有许多奇松怪石相映成趣,如“梦笔生花”、“喜鹊登梅”等分外瑰奇。
预习反馈.读一读,写一写,在读音易错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错的生字下注上“○”。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誉为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誉为()屹立()玉屏楼(宾客()卧倒()3.比一比,组词:徒()峰()姿()崖()壮()陡()锋()资()涯()状(4.理解词语:屹立情有独钟饱经风霜遒劲5.在小组内朗读课文,小组成员给以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以上作业完成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习组组长给以评定。
(☆☆☆)质疑探究.初读课文,看一看全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温馨提示: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内容的重点句子画下来,然后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第1课时授课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设计者:)教学内容: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教科书第59~6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展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寻找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10月1日是什么节日?2、今天国庆节那天,学校大门口是这样不止布置的,(出示例题情境图)看,有些什么?摆放得漂亮吗?3、从左边起,盆花是怎么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4、正因为摆放整齐,而且还蕴涵着数学规律,所以才显得这么美。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运用找出的规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展开1、教学例1(1)提问: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2)讨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讨论:画面上只看到8盆花,又看不到第15盆,怎么知道第15盆一定是蓝色的?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策略:①分类思考的策略:在单数位置上的都是蓝花,在双数位置上都是红花。
②画图的策略:用笔画,○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画到第15个圆。
○○○○○○○○○③按顺序列举的策略:借助手指数出来的,蓝红蓝红蓝红蓝红蓝红蓝红蓝红蓝,数到第15个。
④计算的策略:15÷2=7(组)……1(盆)引导讨论:为什么除以2?商7和余1各表示什么?(把盆化看成是每2盆一组。
一共有7组还余下1组。
第15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盆花每2盆一组圈出来追问:可是我们只看到四组,看不到第八组呀,怎么知道第八组的第一盆一定是蓝色的?(因为每一组都是一样的,第一盆都是蓝花,第二盆都是红花。
要想知道第8组第一盆是什么颜色,只要看第一组的第一盆)(3)比较: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到了许多的策略,可以想想,画画,也可以数数,算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四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详见教案二、教学课题:祖国各地三、教材分析:第五组课文是一组描物写景的美文。
三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作方法上各有千秋,如《黄山奇松》总一分一总的写作顺序;《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莫高窟》先概括后具体的描物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本单元21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
(3)理顺课文写作顺序,感知描物写景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应用。
(2)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介绍一下井塘古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艺术宝库的瑰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走进井塘,体验家乡美,激发学生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物写景的。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如何生动形象地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百度搜索】: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山、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潍坊市开展的语文主题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同时利用百度搜集相关图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青州市井塘古村采集的图片,做成PPT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四、设计理念:“让语文走向生活”是本组课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课文以写“景”为主题,内容设计以名胜古迹为载体,帮助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引领学生走进井塘古村、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地方语文教育资源,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追求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人文美的完美结合。
【百度搜索】:用百度搜索当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相关教育理念,结合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与语文实践活动方法设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课题:小数乘整数第 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揭题。
(2分钟左右)
1.出示:
0.08 ×10 2.6×100 3.74×10 0.005×1000 7.2×100 100×0.18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二、自学例2、3。
(15分钟左右)
1.自学例2。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3题。
5.04×10= 5.04×100= 5.04×1000=
(2)观察这3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情况:
( )乘1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乘1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 )乘1000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
从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3)再任意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来验证得出的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点拨:
5.04都乘了哪些数?看来只有乘像10、100、1000……这类整数时,才可以直接把小数点移到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2.自学例3。
出示例3。
根据表中的信息,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0.351×1000=351(克)
②0.351千克=351克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可以怎么办?
导学要点: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移动的位数正好跟1后面0的个数一致。
三、练习。
(14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7页“试一试”。
点拨:能不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变化规律,直接移动小数点,得出结果。
2.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选一道在黑板上演示小数点移的过程,特别是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时用“0”来不足的那种情况。
3.练一练第2题。
提示:先观察仔细小数点的移动情况,再想扩大的倍数。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5题中的6道题。
2.练习十第6题。
提示:先思考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填空。
(三)整合练习。
练习十第8题。
点拨:两个不同的问题,各需要哪些不同的条件呢,在计算时又要注意些什么?
(四)创编练习。
1.把( )的小数点去掉后,这个数就扩大了100倍,变成2.1。
点拨: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是什么意思?
2.把3扩大1000,其实就是把小数点向( )移动了( )位,变成( )。
归纳:其实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如果是10、100、1000……的,也可以用今天学的规律来做,这说明了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性。
四、课作。
(9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46页上第2、3、4、5题。
〖提高题〗
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它的小数点后,比原来大了98.01,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五、家作
《课课练》第页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