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导课(导学课)》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导课(导学课)》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书籍概况,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乡土中国》的特点,认识阅读学术类书籍的重要性。
2.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了解社科类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为单元学习任务单和单元学习活动的完成做好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1.浏览课本上的单元内容。
2.准备好《乡土中国》的纸质图书并浏览一遍目录。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活动1:阅读《乡土中国》的“重刊序言”、“后记”、“附录”等内容,为下面这张“知人论世”图“添枝加叶”,让它“枝繁叶茂”。
活动2:阅读推荐的资料,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了解费孝通先生的生平经历,在小组内分享一个打动自己的片段,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推荐阅读资料:陈心想:《高中生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李昇明:《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活动3:了解费孝通先生的成就与贡献,模仿下面《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费孝通先生写一段颁奖词,200 字左右。
【样例】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颁奖词】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学习任务二】活动4:阅读《乡土中国》,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资源】1.陈心想:《高中生如何阅读<乡土中国>》;2.李昇明:《中国人的自觉——费孝通传》【作业设计】作业选项 1:整体阅读完《乡土中国》之后,写一篇读后感,从内容和阅读方法两方面,写出自己阅读本书的收获。
作业选项 2:如果要撰写《城市中国》这本书,你会如何入手?要求:(1)仿照作者写作《乡土中国》的思路。
(2)理出书籍的目录,每一节尝试拟出核心观点并举出一个支撑的事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习作单元,整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精读课文,共两篇。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是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
全文虽然字数不足四百字,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一清二楚,且叙述生动,扣人心弦。
《把天都峰》一文写的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事。
第二部分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O “交流平台”围绕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展开交流,以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例,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项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第三部分是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习作范例。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借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最后部分是单元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实践,培养完成单元习作所需要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3个生字,会写3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课文的学习中知道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3.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4.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经过写清楚。
单元课时分配16.................................................................................................. 麻雀2课时17........................................................................................ 爬天都峰2课时“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 ......................... 1课时习作例文 ............................................. 1课时习作 ................................................. 1课时主备人:罗廷玉16麻雀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等7个生字,会写“嗅、巢”等13个生字;理解“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导学案

wǎ( )蓝 jiàng( )油 xīng( )味 嘴chún( )
6.词语解释。
(1)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2)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3)瞟:斜着眼睛看。
(4)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内容感知
《盼》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 题
盼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默读两遍词语。
斗篷 缩着 瓦蓝 嘟囔 油锅 酱油 嘴唇 楼梯 喧闹 衣柜
2.含有多音字的词语。
闷雷 兴奋 嚷着
3.容易读错的词语。
蜷缩 浸湿 瞟一眼
4.容易写错的生字词语。
斗篷 嚷
5.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1.“我”盼的是什么?在“盼”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事?盼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找出文中的一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好处。
资料搜集
1.搜集作者的资料。2.搜集带雨的诗句。
阅读质疑
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1收获:。
2.疑惑:。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读导学案

课前准备
图片、相关声像资料、PPT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一、预习导学
1.我读了单元导读后,我知道了?
2.浏览本组课文后,我认识了?
3.我不懂得是?
二、重审目标
1、认识本单元19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会写47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达标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
2、复述自己喜欢的片断
五、小结作业
课外: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本单元的好词好句摘录在笔记本上。
课内:
明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19个生字。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
3、根据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
学习的小主人要根据学习目标,认真落实本单元的学习
知内容
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主题,安排了以下几篇文章。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
)()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几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位爱憎分明,“
2、能抓住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在阅读中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
三、导学达标
1.出示”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半数设计:初识鲁迅
2.整体感知课文
(1)师推荐浏览的阅读方法.
(2)学生根据提示阅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后,完成导读卡.
《秋天》(导学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的开展都比较顺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好。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秋天的景象观察不够仔细,导致他们的记录不够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引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细致地观察事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让学生感悟课文描绘的秋天美景,学会欣赏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4.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秋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视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征、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秋天在文化中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感受秋天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秋天》(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秋天》(导学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天》一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词语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多义词和短语,如“凉爽”、“丰收”、“硕果”等。
2.课文阅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寒号鸟》导学案

5、能说带“得”字的短语
内容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故事的寓意。
资料搜集
搜集寒号鸟和喜鹊的资料
阅读质疑
预习完成后,将你在预习过程中的疑惑整理下来。
《寒号鸟》预习单
课题
《寒号鸟》
时间建议
20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造成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局的原因。
预习字词
1、多音字:号、当
2、明确“脚、面、阵、朗、枯、却、第、将、难、纷”的读音、笔顺和组词
3、正确朗读以下词语:
山脚 当作 前面 晴朗 枯草 正好 清早 现在
将来 难过 大雪纷飞 枝头
人教版五年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四、合作交流:你还有什么困惑?
五、探究点拨:
1、读下面一段话,再读书中的原文,体会表达的效果有什么纷歧样。
山雀是精灵,老是撒野,老是呼唤伴侣,吵闹。山雀们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应音乐雨撒来,把你全身淋透。
2、讲一讲日积月累中的歇后语中包含的意思?并试着背下来。
3、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组合起来:( )、( )、( )、( )、( )、( )、( )、( )、( )、( )、( )、( )。
6、说一说什么是尊严?
四、合作交流:
与同学交流你在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
五、探究点拨:
1、快速阅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2、默读课文的第2——第15自然段,思考就是这样一个自信的黑子,最后为什么会出走了呢?
3、黑子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写出黑子感情变化的词语。
4、当黑子终于分明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把玩簸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
1、我能用找反义词的方式积累词语;体会各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习描写。
2、我能积累与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3、了解十二生肖方面的知识。
4、了解我国珍惜动物的保留状况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习描写。
三、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有时-( ) 静寂-( ) 轻松-( )
深奥-()团聚-()枯瘦-()
课型
阅读课
授课时间
课 题
寓言两则
课 时
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慧眼善识的伯乐,愚蠢浅陋的鲁王,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导学案导学案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整体设计思路本导学案主要围绕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展开,通过导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导学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大家好,《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篇文章要在本节课中向大家介绍。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小朋友眼中的缤纷世界,我们要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他眼中的世界。
你们对缤纷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呢?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师生互动(15分钟)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先将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写出来,可以用文字描述或者画画的形式,不限于任何形式。
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向全班分享。
同时,其他同学可以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评论,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和发现眼中的缤纷世界。
3.小组合作(15分钟)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集体评论和讨论。
请小组内同学对选取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有关作品的亮点、不足和值得补充的地方。
4.整理归纳(15分钟)请同学们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小组代表将归纳结果向全班汇报。
全班共同探讨和进一步完善。
5.造句与扩写(15分钟)请同学们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造几个例句,并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扩写。
要求扩写的句子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虽然是自由发挥,但要符合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
6.达标检测(15分钟)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中的要求和提示,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
要求字数300字以上,内容要充实,语句通顺。
老师将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导学案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讨论、互动、创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归纳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单元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的语气和情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体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一、初读——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脚镣.()睥睨..()..()咆哮波澜.() 鞺鞳..() 污秽.()眩.目() 稽.首() 伫.立()木梗.() 驰骋..() 虐.待()雷霆.() 迸.射() 徘徊..()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2)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二、品读——理解课文3.课文节选自历史剧,这是一台话剧。
“雷电颂”部分属于人物的,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4.诗人呼唤风、雷、电的目的是:。
5.屈原的独白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三、展读——深入探究6.本篇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上适当的修辞完成句子。
①在你失意痛苦时,风。
雨。
②在你得意欢欣时,风。
雨。
7.屈原的独白大量运用修辞格,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一、初读——夯实基础1.liào pìnìpáoxiào lán tāngtàhuìxuànqǐzhùgěng chíchěng nüètíng bèng páihuái2.(1)拟人、反复、呼告(2)比喻(3)反复【分析】(1)“风”是呼告。
“咆哮吧!”三次出现,最明显的修辞是反复和拟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一、课前导学1.预习标题,写下重点2.阅读篇章,大致了解文章内容3.练习选择题二、课堂导学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习作”一词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介绍一种事物”,我们可以选择介绍哪些事物呢?2.感知文章情感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篇章表达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感情价值。
3.解读篇章结构,提取篇章信息分析篇章的框架,了解首尾段的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4.深入理解,思维升华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与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1.阅读全文,理解篇章结构2.搜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素材,准备写作四、拓展任务1.从你所了解的场景中,选择一个人物或物体,自由发挥,写一篇介绍他(它)的作文。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互相交流、改进。
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预习:范文选择填空( )1.一个我想做的事。
──首段A.小猫 B.写信 C.飞机( )2.我想从山顶没有头发的上头~~永远一只毛毛虫。
──尾段A.鹿 B.蝴蝶 C.球( )3.一种非常奇怪和半透明的小东西。
──各小段的首句A.青蛙 B.蚕茧 C.水母( )4.我们应该爱护一种很可爱的生物。
──各小段的尾句A.花草 B.大树 C.小蝌蚪二、导学篇章结构分析:整篇文章在老师带动下,设想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事物。
篇章首先简单地给出了中心想法,并从这种事物的一般特征和它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使事物变得更有特色和趣味。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段中,文中以“我想对它说”或“我想给它”开头,以简短的语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最后,作者通过给出一个办法来引发读者对一篇文章进行写作的思考。
三、感知篇章1.导入篇章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和作者握手的小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课前预习、勤于搜集资料、读书做笔记、坚持写日记
新课程高效课堂实验
语文学科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15.鸟语》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课前预习
新课程高效课堂实验
语文 学科 苏教 版小学 四
年级 下 册
《16.天鹅的故事》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勤于搜集资料
新课程高效课堂实验
语文学科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17.生命的壮歌》导学案本周习惯养成:勤于搜集资料
新课程高效课堂实验语文学科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练习五》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读书做笔记
新课程高效课堂实验语文学科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习作五》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读书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