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

张增一

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

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

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2第三,约翰·德雷珀(John 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1875)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D. 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科学与神学的战争史》(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1896)所渲染的“冲突”和“战争”气氛,使美国公众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相信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是宗教信仰的敌人。3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共同体内围绕着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特别是对自然选择的怀疑,这使得进化论更容易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在1907年出版的《今日进化论》(Darwinism To-day)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弗农·凯洛格(Vernon Kallogg)将第一章的标题起名为“达尔文学说的灵床”。4谈到20年代的基要主义反进化论运动,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威廉·布莱恩(William J. Bryan)。严格地说,他并不是一个基要主义者,他曾三次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落选,还担任过参议员和国务卿。由于他一贯提倡保护农场主、工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反对“强盗—大亨”的资本主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平民”。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声

望使他成了创世论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深感厌恶,并且误认为给世界带来严重灾难的德国军国主义以及给美国平民所带来痛苦的大资本家都与进化论有关。

基要主义者采取立法手段禁止在公立中学讲授进化论,其目的是害怕进化论会伤害学生们的宗教信仰,而布莱恩则关注的是纳税人的权利问题。用他的话来说,“不管生物学教授喜欢还是不喜欢,纳税人有权决定公立学校教什么。”5美国的第一个反进化论法律于1923年初在俄克拉荷马获得通过,并没有他的直接参与。但是,人们往往归功于他。因为布莱恩长期以来支持公共教育,强调纳税人的权益。布莱恩意识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并且立即加入到创世论者的行列中来。一方面他通过广泛的关系网络在政界和宗教界寻求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发表文章和演讲来影响公众。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掀起了美国反进化论的立法浪潮。在1921至1929年间,先后有37个州提出了反进化论的立法议案,在5个州(俄克拉荷马, 1923; 田纳西, 1925; 密西西比, 1926; 阿肯色, 1928; 德克萨斯, 1929)获得通过并成为法律。6

与布莱恩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被称为20年代反进化论运动顶峰的“斯科普斯案件”,又称“猴子审判”。1925年3月23日,田纳西州立法机关通过了众议员约翰·巴特勒(John W. Bulter)提交的反进化论法案,并经州长签署后成为法律。在州长签署之前,本州乃至全国各地的一些科学家和自由派宗教界人士请求州长利用否决权,不要使它成为法律,但是,没有成功。7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ALCU)认为这项法律违犯了联邦宪法,是对学术自由和科学教育施加的宗教限制。因此,自从这项法律颁布后,他们就在该州寻找一位生物学教师作为自愿者挑战这项法律。最后,戴顿镇(Dayton)的中学教师约翰·斯科普斯愿意“以身试法”。于是,就有了威廉·布莱恩与克拉伦斯·达罗(Clarence Darrow)这两个知名人物的戴顿相遇。

无论是双方律师的知名度,还是这个案件本身的重要性都足以引起美国公众的普遍关注。达罗是一位著名的“劳工辩护律师”、“无神论者”,而布莱恩则是保守的创世论运动的代言人、著名政客和“天才演说家”;而这次审判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公立学校继续讲授进化论,关系到谁有权决定教育的内容,以及进化论与宗教信仰等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审判吸引了来自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200多名记者,还有成千上万的声援者,使田纳西的小镇戴顿一举成为美国人家喻户晓的地方。在审判之前,科学家就把握住了机会,通过演讲和给报刊写文章向公众宣传进化论,解释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表达了对此案的关注和对被告方的支持。美国科学促进会不但承诺为斯科普斯的辩护“提供科学专家顾问”,而且通过《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社论,阐述协会的立场,向公众说明进化论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公认,并且称赞达尔文学说是人类知识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开明的宗教界人士也加入了公众的行列,抗议对斯科普斯的公诉和审判。8在另一方面,反进化论者也求助于保守教派的刊物和出版商宣传他们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强调作为纳税人的学生家长有权决定他们的孩子学什么,指责教师攻击《圣经》威胁到学生的宗教信仰。

这次审判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过程,从7月10日开始一直到25日才结束。以达罗为首的被告方律师采取了各种策略进行辩护,坚持认为“巴特勒法令”只禁止与《圣经》冲突的理论,而进化论尤其是斯科普斯向学生讲授的进化论并不与《圣经》相冲突。而以布莱恩为首的公诉方则坚持认为,“巴特勒法令”使任何与进化论有关的教学成为非法,并竭力证明进化论与《圣经》相冲突。在双方经历了多次针锋相对地辩论之后,最终的审判结果是以斯科普斯被判有罪,罚款100美元而告终。9后来,ACLU上诉到田纳西高级法院,结果仍然是败诉。ACLU放弃了继续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的尝试,“猴子审判”也就这样结束了。

尽管创世论者赢得了“斯科普斯案件”,但是,他们留给美国公众的印象是一群反对科学和现代文明的无知者。这既是达罗挖空心思策划在法庭上盘问布莱恩的用意,也是ACLU

积极地筹划这个案子所要达到的最低目标。在这个案子结束以后,尽管又有三个州通过了类似的反进化论法律(密西西比于1926年,阿肯色于1928年,得克萨斯于1929年),但是,提交到其它州的许多议案都没有获得通过。因此,到30年代,创世论者也从过去热衷的立法活动,逐渐转向了宗教团体内部。然而,“斯科普斯案”对进化论教学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以20年代初最畅销的教科书《生物学入门》(Biology for Beginners, 1921)为例,它的1926年版的前言中已经没有了“进化”一词,原来安排在卷首的达尔文画像插图也没有了。在它的1933年版本中则完全删除了有关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0因为出版商担心如果有进化论方面的内容会遭到抵制,影响了他们的销量和经济利益。于是,美国的进化论教育也陷入了低潮。

二、创世论者的新策略:寻求“平等对待”

1957年,既是美国科学教育的一个转折点,又是创世论与进化论之争再度白热化的开端。因为在这一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感受到了落后的压力,开始重视和加强科学教育。国会通过了利用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计划,国家教育基金会(NSF)为负责编写和推广新生物学教科书的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SCS)拨款700万美元,而新教材的编者也由专业的生物学家代替了过去的中学教师,作为现代生物学奠基石的进化论自然也就在新教材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到60年代中期,美国有近半数的中学采用了BSCS的新教材。于是,当这些新教材进入拥有反进化论法律的州时,围绕着进化论的法律斗争又不可避免了。1965年生物学教师苏珊·埃珀森(Susan Epperson)和阿肯色州教育委员会起诉该州的反进化论法律,并且获得了成功。但是,阿肯色最高法院在1967年推翻了这一审判结果。一年以后,美国最高法院宣判阿肯色的反进化论法律违犯联邦宪法,才最终废除了这项法律。111967年,田纳西州的立法机关也撤销了那项导致斯科普斯遭受审判的“巴特勒法”。1969年,《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在评述这两个州的反进化论法律得以废除时乐观地将其称为“猴子战争的终结”。但是,创世论者并没有因为他们在60年代的失败而萎靡不振。他们通过改变策略,提出了所谓的“科学创世论”或“创世科学”,并且求助于立法手段来保障它在生物学教科书中与进化论具有同等地位,从而导致了所谓的“平衡法案”。

创世论者在70年代以及80年代初之所以取得了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他们通过吸收拥有理工科高学位的人员以及创立专门的机构改变了自从“斯科普斯案件”以来留给公众的无知和愚昧的形象;其次,他们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把基要主义的宗教信仰装扮成“科学”,把“科学创世论”(Scientific Creationism )说成是关于起源问题的另一种科学解释;第三,他们编写出了与BSCS的生物学教材相抗衡的创世论读本,并且求助于美国价值观念中的自由和民主传统通过立法途径来为它争取与进化论在生物学教科书中具有同等地位。第四,拥有一批创世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和演说家。水利工程师出身的、拥有工程学博士头衔的亨利·莫里斯(Henry M. Morris)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莫里斯在年轻时受乔治·普赖斯(George M. Price)的《新地质学》(The New Geology,1923 )的影响,认为《创世纪》中的大洪水是对物种灭绝的最好解释,坚信严格地在字面上解释《圣经》。1946年他出版了《你可能会相信》(That You Could Believe)一书,自称它是“在斯科普斯案件后由一位世俗大学的科学家来倡导特创论和普世洪水的第一部著作”。121961年他和约翰·惠特科姆(John C. Whitcomb)出版了《创世纪洪水》(The Genesis Flood)一书,将近来的一些科学成果和论点说成是支持“诺亚洪水”的证据,反对现代地质学、宇宙学和生物学中的“齐一性”原则,否认过去其作用的机制或作用至今仍发挥著作用,坚信上帝在大约6,000年前按照《创世纪》中所描述的过程创造了宇宙及其万物,为后来的

“科学创世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了推进创世论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在六、七十年代先后成立了一些创世论组织。其中,早期最有影响的组织是1963年成立的创世研究会(CRS)。该会自称是一个纯学术的研究组织,拥有其机关出版物《创世研究会季刊》(Creation Research Society Quarterly),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会员拥有理工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受“埃珀森案件”的影响,为了与BSCS的新教材进行竞争,1970年该会出版了名为《生物学:在复杂性中探寻秩序》的中学生物学教科书。4年以后,乔治亚州教育董事会同意以这本书的修订版作为本州公立中学的教材。131970年,创世科学研究中心(CSRC)作为圣迭戈的基督教遗产学院的一个研究部门成立,由莫里斯担任该中心的主任,凯利·西格雷夫斯(Kelly Segraves)出任主任助理。1972年,由于后者主张通过具有进攻性的立法手段反对进化论,莫里斯主张通过逐步的教育使人们相信创世论因而产生了分歧。西格雷夫斯带着创世科学研究中心离开了基督教遗产学院,莫里斯则留了下来并且在1972年创办了创世研究所(ICR)。后来,CSRC活跃在参与立法和游说教育决策者的社会活动之中,而ICR则成了创世论的主要研究机构和重要的传播者。1974年,莫里斯为中学生编写了《科学创世论》教材。该书有两个版本,供公立中学使用的版本不涉及到“圣经”或“上帝”之类词语,而供教会学校使用的版本多了一章“《圣经》中的创世”。14除此之外,还有圣经科学协会(BSA)和地球科学研究所(GRI)等创世论组织。

在70年代出现了许多状告进化论教育伤害了学生的宗教信仰或联邦政府不应该动用资金资助BSCS的案件,但是,最初要求创世论在科学教育的内容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却是由于1969年加州修订《科学纲要》(Science Framework)引起的。一位属于五旬节(Pentecostal)教会的空间技术工程师弗农·格罗斯(Vernon Grose)要求将创世论添加到新的《科学纲要》中,引发了长达3年的激烈的争论,也招致了加州19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联名抗议。作为一种妥协,负责修订工作的委员会同意,进化只是一种理论,不是事实,要求删除教科书中的对进化论所进行的教条式的表述,并且同意将创世论作为一种有关起源问题的哲学理论添加到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中。1974年再次对《科学纲要》进行修订,创世论方面的内容也被从社会科学中删除掉。1979年新修订的《科学纲要》出台后,西格雷夫斯的创世科学研究中心也参与了请愿活动,谴责新纲要侵犯了创世论者的信仰宗教的权利。

然而,对后来的“平衡法案”影响最大的是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温德尔·伯德(Wendell Bird)和ICR所长莫里斯。作为在校生,伯德就密切关注围绕着进化论教育所产生的争论,并且在《耶鲁法学杂志》(Yale Law Journal)上发表了他的研究论文。他认为,解决创世论与进化论争论的办法是将“非宗教基础的科学创世论”作为关于起源问题的另一种科学理论添加到生物学教科书中使其与进化论具有同等地位。这一设想与莫里斯早年试图通过影响学校董事会接受他的“科学创世论”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伯德很快便得到了莫里斯的信任,并被委任为ICR的律师,共同倡导通过法律手段使“科学创世论”得到“平等对待”,为创世论者的反进化论斗争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在1979年,ICR向它的支持者散发了数千份传单宣传伯德的新方案。在南卡莱罗纳,保罗·埃尔万戈尔(Paul Ellwanger)立即将伯德的新方案付诸于实践,向该州的立法机关提交了议案,并且将该议案复本散发给全国各地的创世论者。尽管埃尔万戈尔的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是,以他起草的议案作为摹本的立法提案在1980年被提交到8个州的立法机关,在1981年被提交到15个州。1981年在阿肯色和路易斯安娜获得通过的两个“平衡法案”都是在“埃尔万戈尔议案”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提出的。15

此外,在80年代初,创世论者的立法活动之所以如此猖獗,在某种程度上还与当时参加总统竞选的共和党候选人里根。在他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期间,由于他任命的教育委员会委员中有多名保守的反进化论者,致使1972年的加洲《科学纲要》向创世论者作出了妥协。1980年9月,里根在一次基督教保守派领导人的会议上宣称,进化论“是一个理论,

它也仅仅是一个科学理论,并且近些年来它在科学界也受到了挑战,在科学共同体内也不象过去那样被认为是确实可靠的。如果学校里可以讲授它,那么,我认为也应该讲授圣经的创世理论,或者不把它称作理论而说成是创世故事……我对于(进化论)就很表示怀疑。我认为近些年来的发现已经指出了这个理论中的多处严重错误。”16尽管在1981-1989年间里根就任总统期间没有在公开场合下对创世论与进化论问题发表过看法,但是,里根的上述发言及其随后的当选对创世论者来说是一个鼓舞。事实上,就在里根任期的第一年,出现了两项反进化论法律。

三、创世论审判:肯色与路易斯安娜的“平衡法案”

1981年3月13日,阿肯色参议院以22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了参议员詹姆斯·霍尔斯蒂德(James Holsted)提出的“平衡对待创世科学与进化论”的议案。3月17日,又以68票对18票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两天后,州长弗兰克·怀特(Frank White)签署生效,命名为“590法案”,它赋予了“创世科学”在生物学教科书中与进化论具有同等地位。ACLU立即做出反应,准备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起诉阿肯色的590法案违犯联邦宪法。与此同时,路易斯安娜州的立法者却开始另一个“平衡法案”的立法行动。这个议案是由参议员比尔·基思(Bill Keith)提出的,而且是在1980年经历了失败之后重新提出了的。“基思法案”是1981年初提交的。在经历了一系列听证之后,众议院于7月6日以71票对19票获得通过。两天后,于参议院26票对12票获得通过。因此,路易斯安娜也就成了第一个以城市人口占多数、拥有反进化论法律的州。与对阿肯色的“平衡法案”一样,ACLU也立即作出了反应。鉴于“590法案”较早获得通过,也考虑到“两线作战”的实际困难,ACLU首先将目标对准了阿肯色的“平衡法案”。17

在ACLU的精心安排下,纽约的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负责整个诉讼过程。诉讼是以小石城的牧师比尔·麦克莱恩(Bill Mclean)的名义进行的,当地的5个教派的主教或主要负责人充当联合原告。因此,简称“麦克里恩反对阿肯色案”。5月27日,上诉书递交给了小石城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原告方认为,590法令违犯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国家与宗教相分离的有关条款,完全缺乏世俗的立法目的,支持和偏袒某一宗教派别。此外,尽管该法案称“平等对待法案”,但是,并没有对这一概念作任何界定。在被告一方,ICR的另一主要人物杜安·吉什(Duane T. Gish)以及其它的创世论者协助该州的大律师史蒂夫·克拉克(Steve Clark)准备材料反对原告的指控。他们认为,590法令并没有支持或偏袒任何一个宗教派别。因为“创世科学”与“进化科学”是关于起源问题的两个不同的科学模型,在教学中都可以采用“世俗的、完全非宗教的方式”来讲授。

12月7日至17日,联邦地区法院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争论的焦点是“创世科学”到底是科学还是宗教。在原告方的专家证人中,有生物学哲学家迈克尔·罗斯(Michael Ruse)、社会学家多萝西·尼尔肯(Dorothy Nelkin)、神学家朗东·吉尔凯(Langdon Gilkey)、生物物理学家哈罗德·莫洛维茨(Harrold Morowitz)、遗传学家弗兰西斯科·阿亚拉(Francisco Ayala)、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地质学家布伦特·达尔林普尔(Brent Dalrymple)和历史学家乔治·马斯登(George Marsden)等10位著名学者,他们各自从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原告方的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对威廉·奥弗顿(William Overton)法官的判决结果影响最大、也引起最大争议的是罗斯在证词中提出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5条标准。在被告一方,克拉克既反对吉什作为专家证人,又拒绝伯德加入被告方的辩护律师团,其证人也没有提供出有利的证词。1982年2月5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奥弗顿宣判阿肯色的590法案支持宗教,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国家与宗教分离的有关条款,是非法的。18 从而,推翻了第一个“平衡法案”。这一审判结果不但使科

学界感到欢欣鼓舞——《科学》以及其它的一些专业学术期刊都全文发表此案的判决书,而且也为推翻另一个“平衡法案”提供了司法范例。因此,人们将这一审判称为“世纪审判”。

然而,废除路易斯安娜的反进化论法律却经历了更为曲折的过程。这一法令要求该州的公立中学“平等对待”“创世科学”与进化论,并强调两者都是理论,不是事实。并且该法令还授权州长任命一个由7名“创世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参与教材的修订工作。尽管当时正忙于阿肯色的案件,但是,ACLU仍决定挑战这项法令进行。然而,在ACLU采取行动之前,州参议员基思等人于1981年12月2日向巴吞鲁日的联邦地区法院上诉,要求州教育部执行这项法令。第二天,ACLU也向新奥尔良的联邦地区法院提出了诉讼。巴吞鲁日的法官以此事不关联邦事务为由对基思的上诉不予受理,新奥尔良的法官阿德里安·杜普兰蒂尔(Adrian Duplantier)则签署了一项决议,认为这项法令要求由该州的教育委员会来决定公立学校的课程内容,侵犯了教育董事会的权力。后来,路易斯安娜州的大律师威廉·古斯特(William Guste)以联邦政府干涉地方事务为由向州最高法院起诉杜普兰蒂尔的这项决定。1983年10月,路易斯安娜州最高法院推翻了新奥尔良联邦地区法院的上述决定,认为该州的立法机构有权作出决定,要求本州的公立中学无论是讲授“创世科学”或其它任何内容。19在州最高法院做出上述决议之后,ACLU也修改了原来的诉讼案卷,向新奥尔良的联邦地区法院起诉路易斯安娜州的“平衡法案”违犯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原则,这个案子又重新落到了杜普兰蒂尔的手上。

意识到在这位法官那里获胜的希望渺茫,州议会曾试图撤销这项法令,但是,创世论者组织的游说活动又使当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创世论领袖莫里斯观察说,这个案子比“麦克莱恩案”更重要。因为从任命伯德作为本州大律师的特别助理来看,州当局“确实想要赢得这个案子”。1985年1月10日,杜普兰蒂尔赞同原告方的动议,得出了与奥弗顿法官同样的结论,认为这项法令是支持宗教的非法尝试。他在判决书中写道:“因为它支持某一种有神论的信仰,伤害了其它人的信仰。这项法令违犯了第一修正案中……任何一个州在处理宗教事务时必须保持中立的基本原则。”20审判结果一出来,基思指责法官有偏见。伯德则说服该州大律师古斯特上诉到第五巡回法庭撤销上述判决结果。经过一个三人调查组对该案进行审查后,7月8日,格雷迪·乔利(Grady Jolly)得出的结论是维持原判。古斯特仍然对判决不服,请求巡回法庭的全部15成员重新听证此案。结果,巡回法庭以微弱的多数8票对7票驳回了这位大律师的请求。

尽管第五巡回法庭没有改变地区法院的审判结果,但是,使古斯特和创世论者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因此,他们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1986年5月5日,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将受理这个案子。科学家以及其它反对创世论的人士日益认识到案情的严重性,开始了遍及全国的声援活动。由全国的72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7各州的科学院和其它7个科学专业团体联合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递交了请愿书。21伯德在12月10日的口头辩论中声称,地区法院的判决是完全错误的,应该从评价“创世科学”的性质方面对此案进行全面的审理。他否认“创世科学”必须要有一个超自然的东西存在,认为它是科学。ACLU的律师杰伊·托普基斯(Jay Topkis)则强调了“创世科学”的宗教性质。尽管不时地遭到法官安东尼恩·斯卡利亚(Antonin Scalia)质问,托普基斯富有说服力地证明路易斯安娜的这项法令触犯了第一修正案所禁止的反对支持任何一个宗教派别的禁令。1987年6月19日,联邦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判处阿肯色的“平衡法案”非法,最终废除这最后一个反进化论法律。22然而,反进化论的活动并没有因为在司法上的失败而终止,创世论者仍在通过游说地方官员和各州的教科书委员会,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阻止进化论教育。1999年,堪萨斯州教科书委员会禁止本州公立中学教采中有“宏观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方面的内容。后来,又是在科学专业团体、新闻媒介和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才被迫撤销上述决定。2001年,有7个州的众议院收到了反进化论提案。因此,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创世论与进

化论的争论远没有结束。

引文与注释

1George E. Webb(1994), The Evolution Controversy in America,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p.55.

2Raymond Eve and Francis Harrold(1991), The Creationist Movement in Modern America,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pp.21-22.

3爱德华·拉森(2001):《众神之夏》,语桥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p.22-23。

4Ronald L. Numbers(1992), The Creationists: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Creation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37-38.

5Edward Larson(1985), Trial and Error: The American Controversy over Creation and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49.

6关于有多少州提出了反进化论的立法议案有不同的说法,参见Dorothy Nelkin(1982), The Creation Controversy: Science or Scripture in the School,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Inc. p.31,

以及Raymond Eve and Francis Harrold(1991), The Creationist Movement in Modern America,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p.23. 关于反进化论法案在哪些州获得通过并成为法律,此处是

对上述两个出处的综合。

7Edward Larson(1985), Trial and Error: The American Controversy over Creation and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57.

8爱德华·拉森(2001):《众神之夏》,语桥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p.136-138。

9爱德华·拉森(2001):《众神之夏》,语桥等译,江西教育出版社。

10Raymond Eve and Francis Harrold (1991), The Creationist Movement in Modern America,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p.27.

11Edward Larson(1985), Trial and Error: The American Controversy over Creation and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98-119.

12Ronald Numbers(1982), Creation in 20th-Century American, Science, vol.218, 5 Nov.p.541

13Christopher Toumey(1994), God’s Own Scientist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p.103.

14Ronald Numbers(1982), Creation in 20th-Century American, Science, vol.218, 5 Nov.p.543.

15Edward Larson(1985), Trial and Error: The American Controversy over Creation and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47-151.

16(1980), Republican candidate picks fight with Darwin, Science, vol.209, p.1214.

17Edward Larson(1985), Trial and Error: The American Controversy over Creation and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50-153.

18William Overton(1982), Creationism in School: The Decision in McLean versus the Arkansas Board of Education, Science, vol.215, p.938p.942. 关于那5条标准,后来引发了罗斯与劳丹(Larry

Laudan)和奎因(Philip Quinn)之间的激烈争论。

19George E. Webb(1994), The Evolution Controversy in America,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p.237.

20Roger Lewin(1985), Louisiana Judge V oids Creationism Law, Science, vol.227, p.395.

21Michael Shermer(1991), Science Defended, Science Defended: The Louisiana Creationism Ca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 Values, vol.16, no.4,pp.517-539.

22George E. Webb(1994), The Evolution Controversy in America,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p.248.

神创论的发展、谬误以及进化论的正确性

神创论的发展、谬误以及进化论的正确性 I01114353肖哲明 11级经济学类一班 神创论(Creationism 或 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是用来解释生命起源的一种理论。将生命起源归因于超自然力量的干预,并认为物种是互不相关的,且永恒不变的。现在绝大部分天主教、基督教及自然神学家都承认进化的基本事实(原教旨除外),但对生命的起源依旧围绕自然神学的中心教义——设计实例。 神创论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这种敬畏使人类在自然的改造与共存中,对自然的理解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古犹太人将各种自然力赋予神的色彩,认为神与自然是一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犹太人摒弃了这种信仰,认为存在一个,且唯一至高的神,神凌驾于自然之上。在中世纪,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为圣经所记载的历史是准确而毋庸置疑的。在欧洲、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世界的多数人都认为,最高的神已经存在,并且永远存在,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最到的神所创造,他有大家熟知的名字如:上帝、耶和华或安拉。 神创论按照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通用神创论相信宇宙是上帝在没有预先存在实体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理论学说,与所有泛神论相对立。生物神创论相信各种生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的理论学说。通常创造者被称为上帝,宇宙的创造者,与进化论相对立。人类神创论相信人类灵魂是由上帝创造的理论学说,与遗传论相对立。宗教神创论是相信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全能的神所创造的理论学说,这种学说有着很深的根基,对世界的历史也有着很深的见解。在神创论里可以找到提倡的新地球和旧地球神创论。圣经神创论以圣经为基础。伊斯兰神创论以古兰经为基础。哲学神创论是以哲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哲学神创论依靠哲学论点争论上帝的存在并且成为自然神学的一部分。科学神创论神创论披上科学理论的外衣。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以圣经地质学家为例,是反对进化论和生物神创论的理论。这些包括了新地球神创论,旧地球神创论和智慧设计论。 1.年轻地球神创论 相信起源书记载,神在大约6,000年前一周的时间内创造了每“种”植物 和动物,他们争论所有物种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无需神的干涉,不同的年轻地球神创论学家为化石记录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实际这是最荒谬的,化石记录 恰好证明地球更为古老的差异性)认为动物“各从其类”地繁殖,不存在进化,认为起源书的“六天”就是等于平常的六天。他们对地质化石的解释是源于一

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事实

否定进化论的科学事实 【巴斯德的发现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物腐虫生是吾人常有的经验,所以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相信,只要有合宜的环境,生物便可以由无生物自动而发生,这便叫作“自然发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或名“无生源论”(Abiogenesis);但另一些科学相信生物只能由生物而产生,叫作“生源论”(Biogenesis),双方争论非常激烈。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等人的实验证明,在没有暴露含菌空气的瓶子里产生不出生物,于是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被推翻,“生源论”被确立;“生命来自生命”,便成为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原则。 进化论者为要贯彻他们的唯物见解,必须说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细胞)必定由无生物而产生,并且猜想或许原始的环境与现在不同;但不管他们在实验室里怎样模拟原始环境,仍然无法从化学品中产生一个最小单位的生物。所以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诺贝尔得奖人华氏(George Wald)说:“现代生物学者大多满意于接受自然发生论之被推翻,但仍不愿接受二者必须择一的创造论,所以脑子里空空一无所是。” 【有害的基因突变】生物是借着基因(Genes)的DNA来遗传其特性;进化论者认为生物由于遗传基因的突变,因之产生许多不同的个体,以供自然环境的选择或淘汰。这是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但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一)突变是罕有的:生物学教科书上说:“某一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自动突变,在一百万次至十亿次细胞分裂中仅有一次。”(二)而基因的突变

又是有害的:“大多的突变,远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在某一方面有害的,好似失事的效果相同。”(三)突变也是无定向的:“突变与重组系全属机械性,对于生物的需要毫无关系。” 遗传学家的研究结果证明,基因的突变只会使物种机能减弱,易受环境淘汰。也就是说,突变只会使物种退化而非进化,并且对原物种的数量无实质的影响,这个现象适与进化论者的想象相反。 【发现所谓‘退化器官’实则有用】人体中有些器官看来似乎没有用处,例如:盲肠、扁桃腺、副甲状腺、尾椎骨等。进化论者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遗迹,这些器官已往是有用的,后来人类渐渐进化,那些器官就因无用而退化萎缩,成为残余的器官,起头时他们共举出有二百七十七种之多。但是,现今医学已逐步澄清这项误会,从前以为无用的残余器官,其实都在人体上扮演与其它器官同等重要的角色。 盲肠(Appendix)控制肠内一部份的植物纤维,并担任大肠组织的抗菌工作;扁桃腺(Tonsils)提供白血球细胞到咽头去消灭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副甲状腺(Parathyroid Glands)负责调节钙和磷酸盐在血浆中的平衡作用;至于曾被人误以为是尾巴退化证据的尾椎骨(Coccyx Bone),也在人体内辅助肛门括约肌(Sphincter),帮助大肠排泄。 【不曾见到任何新生的进化器官】进化论者认为进化作用是永不止息的,现在仍在进行中。这样,我们应该在生物体上普遍观察得到新生而

科学必然否定创造论吗

科学必然否定创造论吗?刘大卫[信仰之门] 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真的只能是二选一吗? 的确,科学没有办法用任何方式证明有上帝的存在,但是,科学也没有给我们任何方法去否证圣经所说的: 「上帝创造」。事实上,科学的进展甚至很可以给我们许多理由去断言: 宇宙及生物必有一位智能超绝的创造者。 因此,一个企图用科学否证信仰的人背后,往往依据的不是科学,而是其思想前设──不管是无神论的前设、或是「科学主义至上」的前设。 这正是东海大学刘大卫老师这篇文章背后的深意。 宇宙的特性 关于宇宙,至少有三项重要事实指出宇宙有个起始,而这起始无用现知的自然律来解释。 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定律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说明了在任何普通过程中,任何封闭系统的熵(entropy)只会增加,最理想的状况是在某些非常特定的过程中,熵近乎不变。这表示混乱不断增加,有规律而可用的能量则不断减少。用统计和机率的术语来说,则是: 一个系统的状态倾向于日渐无序、越来越高机率的处境。这原则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今天整理、清扫了房间,明天这房间就乱些、脏些。比较科学的例子是: 热量总是由高温传向低温,而非低温传向高温。

宇宙这系统并不处于完全无条理的状态。宇宙的密度、温度、成份都非常不均匀,有大量能量可资运用。亦即若不是日益混乱的过程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就是宇宙的大小是无限的。 然而,一个无限大的宇宙无法解释稍后我们将提及的许多事。如果宇宙存在的年日是可推算的,则宇宙必有一个起始,这起始是个有条有理的过程或事件,和我们现在观察到的过程有所不同。这起始可不可以叫作「超自然的」,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在这儿只说「起始」就好。 二: xx相对论 这套方程式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表的。相对论的重点之一是: 有一个不等于零的加速度。这表示宇宙不可能永远静止不动。爱因斯坦认为这不可能,因此认定这公式必须另加一项「宇宙常数」来和这加速度抵销。然而,这常数没有物理根据,只以唯物论的哲学观来做根据。爱因斯坦稍后放弃了这常数,且说这是他毕生「最大的失策」,因为在1920年代另有所发现。 三: 宇宙的膨胀 EdwinHubble和一些人在1920年代发现,从遥远星系传来的星光显现出红位移,越远则越大。他推算距离时假设: 越微小、越模糊的星系越遥远。截至目前为止,关于红位移唯一合理的解释是都卜勒位移,指出远方星系有一个远离的速度,一直离我们远去。结论就是,宇宙不断在膨胀,所有的远方星系都渐离渐远。在星系团内有局部运动,所以,一个星系有可能朝邻近那些星系越靠越近。 比方说M31(属仙女座)就正冲著我们来。同时,宇宙的膨胀对星系内部星球的运行并没有明显的效应,所以,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我们看得见的半数星球正朝我们靠近,而另外半数则正离我们远去,大致上取决于银河系的运转。

20世纪美国诗人

《春天及其他》是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和我们熟悉的传统诗文里柔美、明媚的春天形象不同。诗人笔下的春天,肮脏,杂乱,“没有生气”,“目光昏眩”,并不能给读者带来感官的愉悦。可以说,诗人写的不是已经大肆铺展开的春天,而是包孕着无限生机、无限可能的春天,它不那么甜美、可爱,还残留着冬天的痕迹,而这正是乡野早春的本来面目。 蓝天之下汹涌云彩 斑驳着从东北吹来 通往传染病院的路上 一阵冷风改变了视线方向 远处,大片开阔洪荒之地 褐色的草木一岁一枯荣 间或有一块一块死水 到处是高大的树木

路上低矮树丛枝条斜横 红的紫的叉开的直立的 许多小树下面 是枯萎的昏黄的树叶 和脱尽叶子的藤蔓 景色呆滞了无生气 然后春天却慢悠悠地来了 春天赤裸裸地进入新世界 寒冷之中义无反顾 四周的早已不大在乎 依然刮着熟悉的寒风 眼下,草地返青了,明天 野萝卜将吐出坚实的芽胞 万物将逐个展露芳容 迅速抽芽,模样清晰,叶子呈现轮廓 然而现在,是一派庄严的 初春景象–深刻的变化已经

降临人间:扎下根去 使劲向下伸展,大地开始苏醒 《火与冰》——罗伯特·弗罗斯特余光中先生译: 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 有人说毁灭于冰。 根据我对于欲望的体验, 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则我想我对恨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说在破坏一方面, 冰,

也同样伟大, 且能够胜任。 绝大多数读过弗罗斯特《火与冰》的人都同意劳伦斯?汤姆森的观点,这首诗简洁得不可思议,呈现了弗罗斯特的“一种新的风格,语调,习惯,与形式”。汤姆森认为《火与冰》暗示了“爱或激情的热与恨的冷”有毁灭性力量,令人感觉到“这两个极端包括了生活的一切,而生活就是居于这两者之间的,以及被这两者冲走的一切的集合”。但是再仔细看一看,会发现这诗在结构,风格与主题上,都可以说是但丁《地狱篇》精华式的出色浓缩。如此,它表现了一种比爱与恨这两个极端还要深刻的反差。和但丁一样,弗罗斯特依循了亚里斯多德的看法,把恨谴责为远比欲望更坏的东西。 在最明显的,形式的层面,《火与冰》有九行,与但丁的九层地狱相对应。虽然弗罗斯特的诗并不完全是但丁地狱的漏斗形,结尾的部分确实变窄了,弗罗斯特将前面四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一) 自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比较详尽地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以来,立即就面临着种种的挑战,首先进行挑战的是以基督教义为代表的教会和学术团体,最著名的一次是自命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与英国教会之间进行的一场公开的大辩论,赫胥黎用猿人化石为例,并通过雄辩的口才取得“伟大的胜利”。从此,进化论开始在欧洲并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其“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逐渐扩散到所有的学术领域。。。。。。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法西斯为首的军事集团,开始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疯狂屠杀他们认为需要“淘汰”的“劣等民族”,其中德国法西斯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在亚洲杀害数以十万计的朝鲜、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这些都是借助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堂而皇之的进行的。身为犹太人的达尔文并没有想到,他提出的“伟大的”进化论竟给自己的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总结这场战争的惨痛教训,彻底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人类世界造成的严重危害。尤其禁止了以“优秀民族”的名义消灭“劣等民族”的“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此很不光彩地撤出人类的政治历史舞台。 当然,目前人类社会仍在进行着种种的竞争,但己回归到理性、人道和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不知在今后的世界里还会不会有人再次打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来征服、统治这个小小的地球村?。。。。。。 (三) 地球上自诞生人类以来,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和栽培野生植物,于是就有了六畜和五谷。这些畜禽和庄稼与原来的野生动植物相比,在生物性能上己发生明显的和重大的改变。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畜禽和庄稼对野外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己明显地减弱甚至消失了,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庇护,(除非重新恢复原来的野性)那就必然消亡无疑。

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三个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三个发展阶 段 王光明 一 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个重新创造它的作者与读者的历史过程、一 串迂回探寻的脚印、一个在实践中寻求认同和修改的梦想。 寻找现代诗歌之梦的第一个阶段,是起自晚清的“诗界革命”, 至“五四”前后的“新诗”运动,可以称之为古典诗歌体制的破坏阶 段,或者说是诗歌语言与体式的解放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把诗歌纳 入了世界现代化的视野,把诗歌变革当做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有机组 成部分。先是经由黄遵宪、梁启超等先行者把诗引入“人境”,呈现 了“新意境”、“新词语”与古典诗歌符号、形式的矛盾紧张关系, 后是胡适在与朋友的讨论和美国的意象派宣言中得到了启示,找到了 从语言形式下手的革新方案。从“白话诗”到“新诗”的运动彻底动 摇了古典诗歌赖以延续的两个根基,改变了中国诗歌近千年在封闭的 语言形式里自我循环的格局,使长期淡忘的口语资源和陌生的西方语 言形式资源融入诗歌写作。但第一,“白话”作为一种现代的语言体 系还不成熟,它本身如何发展和如何用它去写诗是一个需要漫长的实 践才能明了的问题。第二,胡适的革新方案是一个直取要塞的破坏方 案,但破坏者往往很难同时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建设者,他那种深受 宋诗影响的“作诗如作文”的方案,虽然推进了白话文运动,但由于 混淆了诗歌与散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文类界限,绝对谈不上是一个完善 的诗歌建设方案。第三,“时代精神”的强力牵引,急切的“求解放” 和社会现代转型的要求,不仅让许多人忽略了中国诗歌传统中诸多可 以转化与再生的资源,普遍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而且对西方文化精神、 形式的理解也非常情绪化和简单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它们浪漫化 了,其中“自我表现”的精神和“自由诗”的形式,在不断把“五四”

世界名诗欣赏

The Appreciation of Emerson’ poems ——从超验主义到拉夫·瓦尔多·爱默生的诗歌1 ——翻译and 赏析 沐浴诗风,犹知诗意,晓诗理,揣诗情。”T he Appreciate of World Famous Poems”的学习已有些时日。还记得学习开始前,接触得更多的是已经翻译好的中文文字,学习开始后,跟着吴笛老师徜徉在英文诗歌的海洋里,分析诗歌的格调,鉴赏其韵律,剖析诗人的作诗情感及文化的启迪。渐渐的,对诗歌在不同国别,不同文化下的形态,知晓了更多,也理解了更多。 课余无聊的时间里,从图书馆借了本诗集,以充实无趣的时光。从最初的苦涩不懂,到寻着老师的方法慢慢赏析,也渐渐喜欢上在诗中徜徉的感觉,体味诗人在诗中蕴藏的喜怒哀乐和情思智理,也如曾经在阳光下品读中国古诗词曲一样。 许是十几年来中国式鉴赏思维的作怪,每每读完一首诗,我总会想象诗人作诗的情景,在意诗里传递的深意,也会刻意地寻找作诗者的一些生平,会将诗和诗人一起喜爱。 众多诗歌诗人中,说上喜欢的那是多不可计,最后,我选择了美国诗人拉夫·瓦尔多·爱默生,超验派运动领袖作为我的论文题材,其中又选择了他的两首短诗,尝试着翻译,和分析:诗一:”Faith”;诗二:”The Rhodora On Being Asked, Whence Is the Flower”。并且,欲中西法结合,以之西,从结构、诗体、韵律上鉴赏,以之中,结合我过古诗词的赏析方法以做欣赏。 首先,先谈谈超验派,引用吴老师书中的话:超验主义推崇直觉,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为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清教徒的思想束缚、抒发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就是说,超验主义,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长在美国的一种新兴主义形式,其实也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延伸发展,注重人自身的发展,强调人生而有之的情感,推崇思想上的自由,以精神为至上,但它也更理性现实,可能也正是生长在美国那片自由和律理并存的土地,才造就了如此一个自由浪漫的诗学流派。 当然,论文的主人翁是拉夫·瓦尔多·爱默生,这个超验派的领袖,可想,他却是成长在一个教士的家庭,也曾身作牧师。可能正是有了深刻的经历,让他更清楚的明白教会思想给人的深重束缚,他才如此迫切、激烈的想冲出这拉扯着人自由思想的枷锁。而他的诗作,也是独树一帜,没有一味的模仿欧洲诗歌的模式,也不求完美的形式和华丽的辞藻,着眼于现实,连接自己的国家,更关注思想和内容上的升华,简洁、精炼的语言总能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不仅如此,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他支持林肯政府,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读爱默生的诗,就已经欣喜于诗中传递的正能量,再而看了他的生平,更是对此人敬佩不已。就是喜欢这样阳光鼓舞的诗,就是喜欢这样大气热情的诗人。多少篇爱默生的诗里挑出的两首小短诗,逆境中依旧坚忍不拔的faith,黯淡角落依旧美丽的杜鹃,也 1《美国诗集选》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有图

进化理论的发展历史 一、从进化思想到进化学说 进化学说产生与发展是一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进化思想形成、发展阶段(从古希腊时期,中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18世纪)和进化学说产生、发展阶段(18世纪以来)。所谓进化思想,即是指对自然界的朴素的认识,认为自然界是变化的、可相互转化或演变的。进化学说则是指系统地阐述生物由来、变化、发展的原因及规律的理论或假说。 从进化思想发展到进化学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具体地区分出如下几个时期,即古代演变论的自然观形成与发展时期,中世纪创世说和不变论占统治地位时期,18~19世纪进化学说产生时期,19世纪末以来进化论修正与发展时期(图4-1)。 1、古代的自然哲学——进化思想的萌芽

古代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一种近代人称之为演变或蜕变(transmutation)的概念,即认为自然界万物相互转变(由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认为今日的复杂的生物来自某种较简单的祖先,可以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生物类型(一种传衍的概念)。这可以说是进化思想的萌芽。例如古希腊最早的自然哲学家之一、米利都的阿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 of Miletus,BC 550年)就表达过一种生命起源观点。他认为生命最初是从海中软泥产生的,由海中软泥产生出来的原始生物经过蜕变而产生出陆地植物。 2、中世纪西方的宗教哲学——反进化思想 宗教的“创世说”(creationism)。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记》把世界万物描绘成创世主上帝的特殊创造物。从创世论的基本思想延伸出两个教条,即对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目的论”(teleology)的解释和物种不变论(fixitism)。创世说认为世界是一下子被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永远不变了:陆地、山川、海洋以及各种生物永远不变地存在着和存在下去,自然界无变化,无发展。 3、自然神学 宗教扼杀不了科学,神学家企图调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它包含这样的观点:整个自然界是按上帝制定的自然法则调节和安排的、和谐、完美的世界,一切自然现象都从属于使整个自然界保持和谐、秩序、平衡和完美的目的;生物是上帝直接的创造物,生物结构是按照它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因而结构是严格对应于它的功能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绝对完美地适应其生存环境的;如果一种生

关于进化论的完整论文

动物的进化过程论文 Animal evolution 摘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 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 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

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 Summar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has created more than 140 years,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 is to be brought up as a hypothesis. In addition to Darwin himself on some plants, animal morphology of inferences derived from outside, and there is no fossil evidence. Darwin 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nd fossil in the book titled "geological record of the imperfect". He admitted that at the time of research does not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 species of fossil transitions between types exis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is probably the easiest reason for inspection and destruction agains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He sees the evolution of birth defects, and hoped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ould be verified. But today, evolution has become an axiom; a belief even a religion. Cannot be discussed, let alone criticism, only unconditional

20世纪80年代诗歌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方法、模式、传统、矛盾、难点、现代、发展、发现、了解、特点、关键、情绪、意识、信念、理想、思想、精神、基础、倾向、重点、方式、特色、结构、主体、力度、营造、形成、崛起、不妥协、忧患意识、新境界、内心、核心 第九章 20世纪80年代诗歌【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概况、各流派的代表诗人、审美特征、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各流派的特征;朦胧诗的命名、特征及代表诗人的风格特征。 【课时】:3学时 【教学内容】 20世纪80年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歌从大悲大喜的歌颂和控诉,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最终走向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察。 一.归来者的诗 (一)指称与成员 指由于政治原因,50年代中期以来被迫终止创作到70年代末期又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1980年,艾青出版诗集《归来的歌》,流沙河、梁南也分别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归来”的诗人包括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被划为右派的诗人(艾青、公木、公刘、白桦、邵燕祥、流沙河、昌耀、梁南等),因“胡风集团”事件遭难的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冀汸、鲁藜、彭燕郊等),60年代因政治原因从诗坛消失的诗人(蔡其矫、辛笛、陈敬容等)。 (二)归来的诗歌的特征: 1.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艾青《鱼化石》。 2.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公刘《沉思》。 (三)归来诗人的代表诗歌: 艾青《鱼化石》《在浪尖上》《光的赞歌》 曾卓《悬崖边的树》 公刘《沉思》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白桦《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 熊召政《请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 二.朦胧诗 朦胧诗是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命名——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1980·8《诗刊》)(以“看不懂”为由,宣判其为“非诗”从而取消其“合法性”)。 朦胧诗讨论中有关“崛起”的三篇文论: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一)朦胧诗的主题: 1.思想内容上: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重新确定人的自我价值,追求自由人格,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 2.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舒婷《致

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谁曾知道达尔文? 提及“进化论”人们都会联想到是主导世界的“科学”定律,而与神创论势不两立。深入研究,达尔文的假说显然对真正的生物科学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对道德观念、和平意识的神学思想自然就是个死对头。完全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规范和方向,并且一直误导世界人类,引人走向无知。那么创始人达尔文真是这样无知的人吗? 2009年12月9日《参考消息》第12版转载【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1月23日一期文章】达尔文说:“以否认上帝存在的标准来衡量,我从不是一个无神论者,我认为,说我是不可知论者更恰当。” 这是达尔文本家,极有声誉和影响力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根据已故达尔文的原始信函所发表的。这就让人明白,世界人类感受到的达尔文与真的达尔文竟有如此180度的差距。 那么作为科学装进人们大脑的所谓生物学的“进化论”是否仅活100年的人要找的真知呢? 近代科学发现:人类天生一个免疫球蛋白IgG基因, IgG基因生产一大类免疫球蛋白,理论推算可抗原有180亿种之多,免疫球蛋白是针对外界抗原而生产的特异性抗体,外界抗原还没进来(甚至还没有发生),IgG基因己经预存了未知抗原的信息,备下了应对它的抗体制作法。这是太不可思议了!况且人的一生未必会遇上180亿种抗原, 这将把“自然选择”抛得无影无踪。因为它是未发生信息却先具备功能,而“自然选择”先有久而久之的适用后再保留。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物进化系的马西莫?皮戈刘希(Massimo Pigliucci)说:“就目前来说,我认为在生物学界,是否…自然选择?能够引发复杂生物体产生进化的唯一进程,这还是一个伟大的难解之谜,……。” 诺贝尔奖得主,首破DNA密码的弗兰西斯克里克推论说:“在这个地球,生命不可能靠任何自然过程起源。” 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文章】:“我们仿佛听到了达尔文进化论葬礼的钟声。” 一直“猿猴变人”的谎言,现今达尔文主义真正的科学家也公认:“人不是猿猴能进化的,因为基因学证明不可能”。所以近来真正达尔文主义的捍卫者们又公开承认:“进化论并不相信人是由猿或猴而来,而是人和猿有共同祖先。” 那么为什么现今人们还看到“人是猿猴变”的呢? 若有人以科学论证去质疑…进化论?恐怕立即有人会说:“不信…进化论? 你是属于文化低,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 一个人非常难得来到这个世上,仅仅也不足100年的日子里,若得到的都是假的,比如,买个纯金钻石戒指是玻璃的铜戒指、买支日本野山参是箩卜晒的干,而且哪人一定说,那是真货,强要你去信它,你感觉会怎么样呢? 那么“天外来客”都被人们发现的今天,人人需要真知的今天,若还有人要你相信完全错误的达尔文主义假说、你若不五体投地信仰他转手倒卖、真正“进化论”学家早已丢弃的陈旧过时“假说”,追求真知的人啊!你心中如何呢? 新华书店最畅销的【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典藏外星人与UFO》】书214~219页文章说:“…进化论?仅仅构建了一个关于生物进化的粗略理论框架,而许多内在的细节至今也没有理出头绪。近200年来,…进化论?…垄断?了生物学研究的主导方向,但是今天人们发现,这种指导思想有可能引导人们走进了死胡同,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解剖医学。医学家们在神经传递、意识链以及经络穴位等方面都面临着无法破解的困惑。247页以科学论证的角度严肃地说,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生物吗? 生物“进化论”还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吗? “进化论”误导了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误导了人们的思想,误导了我们对飞碟和UFO科学的探索。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 马永波 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 张增一 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 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 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2第三,约翰·德雷珀(John 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1875)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D. 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科学与神学的战争史》(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1896)所渲染的“冲突”和“战争”气氛,使美国公众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相信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是宗教信仰的敌人。3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共同体内围绕着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特别是对自然选择的怀疑,这使得进化论更容易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在1907年出版的《今日进化论》(Darwinism To-day)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弗农·凯洛格(Vernon Kallogg)将第一章的标题起名为“达尔文学说的灵床”。4谈到20年代的基要主义反进化论运动,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威廉·布莱恩(William J. Bryan)。严格地说,他并不是一个基要主义者,他曾三次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落选,还担任过参议员和国务卿。由于他一贯提倡保护农场主、工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反对“强盗—大亨”的资本主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平民”。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声

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论文 摘要:18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生物进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总结、扬弃了前人的学说,并注意从其他学科的学术思想中吸取养料,经过多年辛勤的探索和紧张的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以此来解释生物进化的事实。关键词:生物进化论变异生存斗争的理论遗传性发生变异的理论适者生存的理论 正文: 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18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地质学、地理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的发展,生物进化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 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最初是由一些博物学家提出来的,如法国的拉马克。1890年,拉马克提出了关于生物进化的两条原理: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拉马克提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为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提供了启示。然而,拉马克只是从表面现象中推导结论,缺乏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尤其是获得性遗传原理被后来许多科学证据所否定。 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其要点如下: (1)变异的普遍性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可遗传的轻微变异或个体差异现象。正是这类差异,是物种赖以进化的基础。 (2)生物进化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能力,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呈几何级数增加。但是,生物的实际生存数远远低于根据其繁殖力推算的数值,这说明,必定存在抑制因素,这些抑制因素与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空间等环境条件有关。 (3)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苏晖溪云: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伽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71 学效用十分明显。如对当代诗人PhilipLarkin的五行诗典范作品“HomeisSoSad”的押韵格式分析以及有关释义,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一书最具创新价值和特色的几个方面,当然,该书的创新之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里仅举譬一斑,借此说明这一艰难的学术工程所具有的学术水准和理论价值,以期引发学术同道新的发现。最后要说明的是,尽管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由于本书的主要任务所限,作者对本书未涉及英语诗歌的技巧和批评理论的研究而留有遗憾,但它已为作者自己或者后来者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英语诗歌形式导论》作为一部研究英语诗歌基础理论的力作,对我国英语诗歌研究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是我国英语诗歌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必将产生深广的影响,深受广大诗歌爱好者、研究者的欢迎。 引用作品【WordsCited】 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NieZhenzhao.AnIntroductiontOEnglishVerseRhythm.Beijing:ChinaSocialSciencesPress,2007.].(襄樊学院中文系李定清)(责任编辑I西流)  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 _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7年7月21—23日,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代写作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联合举办,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承办。 本次大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盛会。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玛乔瑞?帕洛夫教授担任大会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查尔斯?伯恩斯坦教授,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先生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助理罗良功教授担任秘书长。来自美洲、欧洲、日本、中国大陆和香港的200余位学者和诗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聂珍钊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玛乔瑞?帕洛夫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查尔斯?伯恩斯坦教授,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王先霈教授,兰斯顿?休斯协会现任主席、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德丽塔?马丁一奥根索拉教授,中国教育部社科司期刊处田敬诚处长,华中

进化论的错误

1 科学的见证 一、进化论是尚未证实的假说 地球上的上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从来就是人们所关心 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归根结底可分成两大类:神创论和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地球上先出现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然后是物种进化。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它的错误。 (一)、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下面是中学生物教材的一种观点。 根据科学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的而成的。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成下列四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请注意氰化氢有巨毒。 关于原始地球的情况都是推测。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不过几千年,对于几十亿年来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人们只能根椐一些间接材料进行推测,很难进行有关地质变化的精确的科学试验。原始地球的情况到底如何尚无定论。 (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目前只是推测,没有实验证据。 (3)、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目前只是推测,也没有实验证据。 (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这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验证这一过程。 教材在论述进化过程中,多次用到“根据推测”、“可能”等词语。根据推测能定人的罪吗?用的是不确定、摸棱两可的话。最后的总结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因此,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尚无定论。其实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根本不成立。有人推算过,从杂乱无章的有机物自然构成有高度复杂、高度严整结构的原始生命的概率几乎是零。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所谓随机事件,直观地说是指这样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它出现与否具有偶然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它却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即规律性。 所谓随机试验就是指这样的试验,它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已知的,但每次试验到底是其中的那一个结果预先是不能确定的。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必然不出现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虽然有其偶然性的一面,即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人们还是可以发现它是有内在的规律性的,即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用来计量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字,它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其排列形式有2051(2.2517998x1066)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排列是牛胰岛素。如果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6.0444x1015秒),每秒产生100万个不重样的蛋白质,46亿年仅能产生6.0444x1021种蛋白质,还不足以产生一个牛胰岛素。更不用说是一个生命体了(在现在的条件下,核酸没有酶不能复制,而酶没有核酸也不能产生出来。故核酸、酶同时产生并形成原始生命根本不可能)。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这与人的有目的性相矛盾.有谁见过一堆砖头、瓦块、木材等建筑材料自动变成房屋,一堆机械零件自动变成机器?难道一堆杂乱无章的有机物就会自动变成生命体并且有生命?即使按细胞结构做成一个细胞,也不见得有生命。正如一辆摩托车,如果不发动,它是不会跑的。 (二)、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对这个问题,自古就存在争论。特创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